-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9岳阳楼记教案3
岳阳楼记(第2课时)教学设计 刘智勇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领会全文大意。 2.领会文中骈散结合的句法。 (=)能力目标 1、抓住朗读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注意字音正确,停顿合理,注意语调高低抑扬。 2、在反复诵读中,要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细细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感。 (三)德育目标: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教学重点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写法。 2.理解语言的特色---对举。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2.学生收集与岳阳楼相关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诵诗导入 1.多媒体展示江南三大名楼。 2.学生诵读诗歌: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导入语 二、预习检查: 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义或用法 乃重修岳阳楼 于是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释担而立,久而未去;停数日,辞去)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一起 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依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3、“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三、美读课文: 1.听名家朗读录音;同学们学读。(指导学生读出第三、四段的层次,情感对比;第五段的深沉激昂) (1)第一段完全是用平淡的说话的口吻来读的,这样就为他后来情感高潮的到来蓄了势。 (2) 两个“登斯楼也”; 第三段他读得异常缓慢,读出了步履的沉重和迟疑,读出了“忧馋畏讥,感极而悲”的沉痛。而第四段他读得明快欢乐,读出了步履的轻盈而舒展,读出了“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的乐观和自得。(可让学生学读) 3 (3)拖得比较长,这样给我的感觉韵味很浓,“悲”和“喜”都表达得很充分。 “感极而悲者矣”读的是降调,而“其喜洋洋者矣”读的是升调。 (4)“先天下之忧而忧”他读得气壮山河,而“后天下之乐而乐”却越读越轻。照应了前文的“进亦忧,退亦忧”,强调了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忧”,同时对忧看得重,对乐看得轻。这样读正可以读出范仲淹的喜忧价值取向。(一个官员,能做到“先忧”已经是不易,因为这必须有胆有识有志。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这种精神就更加难能可了贵。) (5)结尾只有一个“吾谁与归”,但童老师读了两次,一次读得语调很轻但语气很沉痛,而第二次却读得高亢悲壮,撼人心魄。她说她认为这个地方是全文处理得最精妙的地方。第一次轻读,是沉思的范仲淹在寻寻觅觅喃喃自语叩问心灵。而第二次却是激愤的范仲淹在问天问地,在茫茫宇宙之中寻找自己的志同道合者。以这种声竭力嘶的方式来读,入木三分地表现出了作者的孤独痛苦和坚决。发现“迁客骚人”是很“多”很“多”的,但是像自己和诸多“古仁人”一样的人却是不多的,所以他非常痛苦。 (让学生学读) (6) 朗诵本就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活动。童先生有自己的处理,我们也肯定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我们自己的设计和处理。来,让咱们找出最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设计朗诵展示才华。(让学生选读;班内读,给同学读。课后小组为单位,设计朗读,下节课抽组展示) 2.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在学生朗读结束以后提问:作者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篇文章,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课文原文回答。 [点拨]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美赏课文:欣赏课文,发现并赏析课文之美。(提前安排预习案----好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写发言稿,全班交流。举例说明) 学生发言的内容可能涉及:课文的景物之美、语言之美、画面之美、情感之美、结构之美、哲理之美等,还会涉及某个字句之美、某个段落之美等,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简洁生动的对话。 五、美讲课文:由教师进行“美赏课文”的小结,用大约8分钟的时间,比较细腻深入地讲析课文之美。主要内容是课文的三美:《岳阳楼记》是篇三个层次都有的好文章 描写的美(形象 直觉 暂时 景的陶醉---大量的绘声绘景,全文共写了三处景色:一处是课文第二段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二处是课文第三段想象阴天岳阳楼的景象;三处是课文第四段想象晴天岳阳楼的景象。) 意境的美(心象 情感 持久 情的激动---由景及情写“满目萧然”、写“宠辱偕忘” 写洞庭湖烟波浩淼的水势,又要想象一阴一晴两幅画面?通过描写洞庭湖景色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忧一喜的两种心情,为后面表明自己的志向作铺垫。) 哲理的美(抽象 思想 永久 理的光芒----最后情与景的积蓄一起迸发出来,点破一条哲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千古至理名言,一读之后永远不忘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这篇文章的核心是阐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但如果作者只说出这一句话,这一个理,就不会有多大的感染效果,那不是文学艺术,是口号,是社论。好就好在它有形、有景、有情、有人、有物的铺垫,而且全都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述,用了许多修辞手法。 语言的美 (分别从词语、句式、修辞、节奏等方面去概括、归纳) 1、词语——炉火纯青,如“衔远山,吞长江”。 2、句子——精练形象,対举 (1)句内自对:政通人和 朝晖夕阴 (2)句间对偶:衔远山 ——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3 (3)段落间对称:两个写景抒情段、排比段,都是先写景,后写情,情景交融 景物鲜明的一暗一明、一阴一晴和情感一悲一喜的对比 3、修辞——巧妙运用,如对偶,对比、排比、借代等。 4、节奏——抑扬顿挫,具有音乐美。 六、美诵拓展: 1、教师满怀激情地说:“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深情地回应着范仲淹‘吾谁与归’的呼唤,为中华的历史写下了壮丽的篇章,来,让我们听听历史的回音!” (教师领诵,学生齐诵) n 屈原说“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n 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n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n 谭嗣同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n 秋瑾说“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n 陆游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n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n 于谦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n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n 毛泽东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2、课后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借鉴和教育的意义吗?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