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课件(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课件(四)

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课件 ( 四 ) 目录 当堂检测 02 01 作品梳理 01 作品梳理 · 第 41 首 浣溪沙 · 第 42 首 采桑子 · 第 43 首 相见欢 · 第 44 首 如梦令 第 41 首 浣 溪沙 北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① 燕归来。小园香径 ② 独徘徊 ③ 。 重点注释 ①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对眼前的人或事物感到熟悉,又不十分真切。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②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③徘徊:来回走 。 文学常识 晏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重点赏析 (1) 炼字 “新”“旧”两字表达 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怅惘 情思。 “独”字突出了作者的 孤独寂寞之感 ,准确而传神地总结了全词的基调。 “徘徊”强调了作者 伤感惆怅 的情绪。 (2) 表现手法 ① 对比 。“新词”和“旧亭台”对比,表达了美景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通过“花落去”与“燕归来”的对比,以及对词人“独徘徊”的形影相吊的情境刻画,表达了词人 对繁华易尽与时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 ②“花落去”是 伤春 ,“燕归来”是 伤别 ,用 白描 的 手 手法 写景 抒情,景中寓情,赋中有比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委婉含蓄地抒发了 伤别怀旧 之情 。 (3) 表达方式 “徘徊”运用动作描写 ,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将词人 对年华和美景的依恋之情 表现得淋漓尽致 。 ( 4) 情感 全词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 既有伤春之情也有惜春之情 ,表达了词人 对时光易逝 , 难以追挽的伤感 。 (5) 哲理 一切必然要失去的美好事物谁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 作品主旨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参考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和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让人无可奈何的是花儿终将凋落,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曾经认识,我独自在存留幽香的小路上走来走去。 第 42 首 采 桑子 北宋 欧阳修 轻舟短棹 ① 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 ② 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 ③ 掠岸飞。 重点注释 ①棹:桨。 ②琉璃: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③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背景知识 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退休后便定居此地。他曾作 《 采桑子 》 十首,歌咏颍州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情怀。本词是第一首。 重点赏析 (1) 炼字 “好”字是词眼 ,直写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短棹”二字委婉地写出了休闲的意味,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漂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的春色;“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处处随”暗示了湖上游人之盛。 (2) 表现手法 动静结合, 下片的一、二句以无风的水面如琉璃般光滑写出了西湖之“静”,三、四句由涟漪惊动沙滩上的水鸟,写出了西湖之“动”,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 西湖春景的多姿多彩 。 (3) 情感 表达了作者 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与惬意情怀 。 (4) 表达方式 描写景物。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描写出舟动景换的画面:春水碧绿,流转绵延;长堤芳草,笙歌隐现;水面无风,光滑如镜;船动不觉,沙鸟惊飞。 作品主旨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抒发了作者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表现了 其追求自由自在、悠然恬淡生活的态度 。 参考译文 西湖风光真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发出幽香,春风中隐隐传来的笙歌,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漂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只见微小的涟漪在船边荡漾,那被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 第 43 首 相见 欢 宋 朱敦儒 金陵 ① 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 ② 散,几时收?试倩 ③ 悲风吹泪过扬州 ④ 。 重点注释 ①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 ②簪缨:代指达官显贵。 ③倩:请人代自己做。 ④扬州:今属江苏 。 重点赏析 (1) 炼字 “ 乱 ”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 (2) 表达方式 上片写景 ,气魄宏大,苍凉沉郁。 下片转为抒情 ,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 (3) 情感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 泪水 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此间充满无限悲慨。全词抒发作者渴望 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 , 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苟安,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 (4) 表现手法 本词运用 借景抒情 的表现手法,作者登临城楼,见夕阳垂地,大江奔流,不禁想到国家破裂,国土沦丧。秋风萧瑟之中,充满无力之感。表达了作者期盼收复失地,击退入侵者的真切愿望。 作品主旨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 参考译文 在南京城西门的城楼上,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入侵,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恳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第 44 首 如 梦令 宋 李 清照 常记溪亭 ① 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② 深处。争渡 ③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重点注释 ①溪亭:溪边的亭子。 ②藕花:荷花。 ③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重点赏析 (1) 炼字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宴饮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表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由此可见,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 ( 2) 情感 两个“争渡”,表达了 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 (3) 表现手法 运用白描的手法追述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溪亭醉饮,先是“沉醉不知归路”,尽兴即返,不问出路,之后自然难免有驾船驶入荷花池深处的失误 。 作品主旨 这首小词仅三十几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复杂的“故事”,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愉悦、欢快、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参考译文 时常记起在溪边亭中游玩至太阳落山,喝醉了以致忘记了回家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荷花池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滩边的一群水鸟。 当堂检测 02 1 2 3 阅读 《 相见欢 》 ,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 .“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 .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 点拨 】 “清秋”应为深秋时节。 【 答案 】 A 2 . 【2019 • 南充 】“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 3. 请从寓情于景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阕。 上阕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