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4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各一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3分)(2014•常德)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91:声音的产生;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511:声现象. 【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基本性质,是一道基础题.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不光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注意对一些实验知识的积累. 2.(3分)(2008•昌平区二模)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草地上的露 B.瓦片上的霜 C.窗玻璃上的冰花 D.冰雪消融汇成小河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需要吸热的现象有:熔化、汽化、升华,然后判断四个选项所给出的现象中符合上述三种情况中的哪一个即可. 【解答】解:A、草地上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所致,属于放热过程,不合题意; B、瓦片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所致,属于放热过程,不合题意; C、由于冬天室内外的温差很大,所以室内的热空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冰花”,属于放热过程,不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吸热液化成水的过程,需要吸热,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实际考查的是学生对日常生活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现象的认识,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活学活用. 3.(3分)(2015•河南模拟)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考点】1J: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汽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4.(3分)(2013•苏州)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 湿裤子晾干 C. 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 D. 钢水浇铸得到钢件 【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弄清楚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再去判断吸放热情况. 【解答】解: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湿裤子晾干,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符合题意; 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是钢水变成固态钢件的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及其吸放热情况的理解和掌握,弄明白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名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3分)(2007•昌平区二模)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考点】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C:音调;9H:音色. 【分析】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根据音色可以辨别物体. 【解答】解:A、鼓只有在鼓锤的敲击下振动才能发声,并且振幅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符合题意. B、“震耳欲聋”指声音很大,指声音的响度大.不符合题意. C、“闻其声知其人”,通过音色能辨别说话者.符合题意. D、“隔墙有耳”说明墙能传播声音,所以固体能传声.符合题意. 故选A、C、D. 【点评】对于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首先明白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说明的内容再进行判断. 6.(3分)(2016秋•陕西校级期中)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了巨大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以下猜想最有科学依据的是( ) A.这种爆炸不会产生振动 B.木星与地球之间存在很长的真空带,没有传声介质 C.这种爆炸发出的声音太小 D.爆炸声传到地球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考点】92: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31 :定性思想;49 :顺推法;511:声现象.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太空中是真空,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苏梅尔﹣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撞向木星,产生巨大的爆炸,但是身处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故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7.(3分)(2013•常州)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考点】1B:熔点和凝固点. 【专题】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 【解答】解:(1)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 (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O℃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 (3)当温度高于1064.6℃而低于2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熔点的知识,知道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 8.(3分)(2011•绵阳)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考点】9E:超声波与次声波;96:回声;9N:声与能量. 【专题】12 :应用题;22 :学科综合题. 【分析】(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大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 (2)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 (3)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4)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解答】解: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此选项不合题意. B、蝙蝠会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此选项符合题意.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此选项不合题意.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亮;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及声波传递能量的应用,属于一道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9.(3分)(2011•清远)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同种材料的物体振动发声,参与振动的体积越大,音调越低,体积越小,音调越高. 【解答】解: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参与振动的弦的长度,参与振动的弦越长,音调越低,越短,音调越高. 故选D. 【点评】音调由频率决定,体积越大,振动的频率越低,所以音调越低,记住这一经验. 10.(3分)(2016秋•陕西校级期中)百花园中,红色的美人蕉分外抢眼.在阳光下我们看到美人蕉的花朵是红色的,是因为( ) A.花自身能发出红色光 B.阳光照在花上,红光被吸收其余色光被反射 C.花自身能发出除红光外的其它色光 D.阳光照在花上,红光被反射其余色光被吸收 【考点】AR:物体的颜色. 【专题】12 :应用题. 【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光的颜色来决定的. 【解答】解:太阳光照在美人蕉的花朵上,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只有红光被反射,所以呈现红色.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要注意不透明的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他色光;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11.(3分)(2010•西青区二模)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的第4题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关于纸杯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 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C.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12 :应用题. 【分析】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没有燃烧. 【解答】解:纸的燃点大约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 当纸杯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杯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 当纸杯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 这时,继续加热纸杯,水温却不再升高. 所以,只要纸杯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了.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水的沸点和纸的着火点,要注意液体沸腾时要不断从外界吸热,而温度不变. 12.(3分)(2011•宜昌)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D.无法确定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专题】12 :应用题;16 :压轴题. 【分析】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气压相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 【解答】解: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气压相同,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是相同. 故选B. 【点评】在学习摄氏温度时,课本上明确说: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3.(3分)(2016秋•陕西校级期中)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振动停止,发声 停止. 【考点】91:声音的产生. 【专题】31 :定性思想;49 :顺推法;511:声现象.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如果不振动,则不会有声音产生.所以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解答】解: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故答案为:振动;振动停止,发声.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一道基础题. 14.(2分)(2016秋•陕西校级期中)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 声源 处控制噪声.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 人耳 处控制噪声. 【考点】9L: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人耳.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特点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 15.(2分)(2016秋•南安市校级期中)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 响度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 音调 . 【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解答】解: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强弱,即指的是响度;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声音的高低,即音调;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6.(4分)(2016秋•陕西校级期中)真空中声速是 0 m/s.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小明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小明约 1020 m.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空气 传入学生耳中的,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固体(骨骼) 能够传声. 【考点】93:声速;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92: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12 :应用题;511:声现象. 【分析】(1)空气中的光速是3×108m/s; (2)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声. 【解答】解: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声速是0m/s; (2)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闪电传播速度快,雷声比闪电传播的时间慢了3s,也可以说雷声传播了3s, 由速度公式v=可知,闪电发生处的距离:s=vt=340m/s×3s=1020m; (3)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 (4)当人们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发出的破裂声是经过头部骨胳直接传到自己的听觉神经的,如果再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说明固体(骨骼)能够传声. 故答案为:0;1020;空气;固体(骨骼).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速度公式以及骨传声和骨传导的原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7.(2分)(2016春•桑植县期中)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压缩体积 方法可以使气体 液化 (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1N: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使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解答】解: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液化. 【点评】能进行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并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只要勤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 18.(2分)(2007•南京)根据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1)80℃的酒精是 气 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 酒精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量液体. 【考点】15: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1B:熔点和凝固点;1J: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21 :信息给予题;31 :定性思想. 【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液体的沸点及凝固点,然后根据生活实际以及物理规律,进行对比. 【解答】解:(1)查表可知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沸点是78℃,80℃明显超出了它的沸点78℃,因此是气态. (2)判断用什么材料,关键是要看在实际应用测量时,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会不会汽化或凝固,通过对比表格里面的两种材料,可以看出,若用水银,则会在﹣50℃以前就会凝固,而酒精就完全符合实际要求. 故答案为:(1)气;(2)酒精. 【点评】这类试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沸点和熔点的理解,在生活应用中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在中考中,这类题目也是经常出现的,因此要格外重视. 19.(2分)(2013•烟台)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外表面 ;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内表面 .(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会变成小水珠,这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成为液化; (2)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取决于车内外空气温度的高低,当车内温度高附着在内表面,如车外温度高就附着在外表面. 【解答】解:(1)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2)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外表面;内表面.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化现象的理解,明确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应该出现在温度较高的那一侧. 20.(2分)(2016秋•陕西校级期中)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 升华 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 凝华 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使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从而形成降雨(两空选填物态变化的种类). 【考点】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专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发生升华现象,同时吸收热量;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发生凝华时放出热量. 【解答】解:人工降雨时喷洒在云层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的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使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点评】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温室效应已经引起全球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变化,考查与我们环境变化的试题越来越多,同学们要有环保意识. 21.(2分)(2016秋•陕西校级期中)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 色散 现象.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它们分别是 红、绿、蓝 . 【考点】AP:光的色散;AQ: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专题】31 :定性思想;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能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 (2)彩色电视由光的三原色合成各种彩色的光. 【解答】解:(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 (2)彩色电视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色光,各种色光都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合成的. 故答案为:色散;红、绿、蓝. 【点评】此题是对光的色散现象和色光三原色的灵活考查,同时也考查了我们的观察能力. 22.(3分)(2016秋•陕西校级期中)超声波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具有去污作用,据此人们制成了超声波清洗器,这说明声音具有 能量 .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它的频率是 300 Hz,人类 能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考点】9N:声与能量;99: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1:声现象. 【分析】(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2)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2s内振动了600次,可以求出频率.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解:(1)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传递能量,所以可以利用超声波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2)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f==300Hz;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200Hz在人类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故答案为:能量;300;能.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23.(2分)(2016秋•陕西校级期中)把一只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再拿出来,发现它的示数 下降 ,这说明 蒸发吸热 . 【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31 :定性思想;49 :顺推法;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要吸热. 【解答】解:把温度计在酒精里蘸一下,酒精在常温下易蒸发,而蒸发从周围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示数会降低. 故答案为:下降;蒸发吸热.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蒸发吸热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三、实验题(24题每空1分,作图1分,其余每空2分,共计27分) 24.(3分)(2016秋•陕西校级期中)请写出图中两种情况下的温度值:甲 ﹣6.2 ℃,乙 38.8 ℃. 【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12 :应用题;4B :图析法;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要正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一定要找到0℃的位置来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每一个大格和每一小格的示数是多少,确定好上面的三项内容就可确定正确的示数. 【解答】解:(1)如图甲:0℃在左侧,水银柱从右侧逐渐接近0℃,由此断定此时是零下,每一大格是1℃,分度值是0.1℃,一定从绝对值小的开始读,示数为﹣6.2℃; (2)如图乙:0℃在左侧,水银柱从左侧0℃开始逐渐远离0℃,由此断定此时是零上,每一大格是1℃,分度值是0.1℃,一定从绝对值小的开始读,示数为38.8℃; 故答案为:﹣6.2;38.8. 【点评】温度计读数时,一定要注意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的示数、有0℃的位置来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甲图易读成﹣7.8℃. 25.(10分)(2016秋•陕西校级期中)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1)安装该实验装置时,石棉网的作用是为了让水 均匀受热 . (2)小明读温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 视线未与液体的液面相平 . (3)往烧杯上方加一纸盖,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98 ℃,根据表中数据,在上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2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c (选填“a”“b”“c”“d”); (5)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3,其中 (1)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13 :实验题;14 :作图题;19 :探究题;46 :实验分析法;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试管或烧杯在加热的过程当中发生破裂,主要原因是受热不均匀造成的; (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掌握水沸腾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首先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4)水的沸点跟气压、是否有杂质、种类有关,跟质量和体积都没有关系,所以从半杯水到整杯水,根据水的沸点不变进行判断. (5)水沸腾前,上层水温比较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的水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的水温度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水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气泡越来越大. 【解答】解:(1)烧杯由于底面积比较大,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使烧杯和水受热均匀,防止加热时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2)图中在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俯视了,这样读数会偏大. (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 如图所示: (4)给半杯水加热到给整杯水加热,水的质量变化,其它条件都不变,沸点不变,根据水的沸点相同可以判断c图象符合题意. (5)图3(1)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图(2)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故答案为:(1)均匀受热;(2)视线未与液体的液面相平;见上图;(3)98;(4)c;(5)(1). 【点评】本题是探究水的沸腾,主要考查了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气泡的特点以及沸点的概念和水沸腾时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6.(8分)(2016秋•陕西校级期中)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10 分钟,冷却到第5分钟时呈 液 态 (2)凝固点为 ﹣2 ℃.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变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考点】1B:熔点和凝固点. 【专题】21 :信息给予题;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2)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解:(1)晶体的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在图象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 所以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0分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分钟;冷却到第5分钟时呈液态; (2)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10;液;(2)﹣2;变多. 【点评】解决此题的根据是要读懂晶体凝固的图象,特别是要弄明白究竟哪段是凝固过程.还要知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 27.(6分)(2016秋•天水期中)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三根管中音调最高的是 1 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 不能 (能/不能); 理由: 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 . 【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511:声现象. 【分析】(1)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应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1号管子的频率最大,1号管子的音调最高. (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 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1)1;(2)不能;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音调的高低、实验数据分析等问题,知道音调的决定因素、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四、计算题(28题5分、29题6分,共计11分) 28.(5分)(2016秋•陕西校级期中)每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海涛家附近总能看到汉城湖公园有很多市民放烟花,在他家,看到烟花后2.5s听到声音,请问海涛家离汉城湖公园大概多远?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11 :计算题;12 :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的传播路程就是烟花散开处距海涛家的距离.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声音传播的时间t=2.5s,声速v=340m/s, 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由v=可得,海涛家离汉城湖公园的距离: s=vt=340m/s×2.5s=850m. 答:海涛家离汉城湖公园大概85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类似现象: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常见题目. 29.(6分)(2014秋•洪江市期末)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装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考点】97: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12 :应用题. 【分析】先算出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这里水的深度. 【解答】解:由题可知,v声=1500m/s,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为t=×0.8s=0.4s, 那么这里的水深为S=v声t=1500m/s×0.4s=600m, 答:这里的水深为6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弄清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 1.(3分)(2012春•江阴市期中)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最接近( ) A.0.5 g B.5 g C.50 g D.500 g 【考点】23:质量的估测. 【专题】572:运动和力.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质量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一块橡皮的质量在5g左右,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与橡皮的质量差不多,在5g左右. 故选B. 【点评】质量的估测,需要我们熟悉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以它们为标准对研究对象的质量作出判断.如: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杯水的质量在0.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大象的质量在5t左右,等等. 2.(3分)(2016秋•伊川县期末)关于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下列各项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0kg 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dm 【考点】23:质量的估测;63:长度的估测. 【专题】32 :定量思想;4H :估算法;562:质量及其测量;571: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十个鸡蛋的质量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应该是50g.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在6g左右,一块橡皮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6g=0.006k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新的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5cm=1.5d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3.(3分)(2013•黄冈)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家用电扇的额定功率为500W B.你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一枚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10N D.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考点】77:重力大小的估测;68:速度与物体运动;I1:电压;JC:额定功率. 【专题】5A2: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的电流在0.2A左右,额定功率在220V×0.2A=44W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一枚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0.05kg×10N/kg=0.5N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在我国,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为220V,与之配套的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测能力,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物理量单位、大小有所认识,此题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4.(3分)(2015秋•睢宁县期中)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 A.频率高,振幅大 B.频率低,振幅小 C.频率低,振幅大 D.频率高,振幅小 【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9G: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男同学相对于女同学而言,声带振动的幅度大,响度大,但声带振动较慢,频率低;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响度、音调定义去分析解答. 5.(3分)(2012•顺义区二模)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拉力可能的方向是( ) A. B. C. D. 【考点】6T: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12 :应用题;4E :模型法. 【分析】由于水平面是光滑的,水平方向上一定没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和物体的重力的平衡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符合题意. B、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只有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一定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符合题意. C、物体受到斜向上的力的作用,这个力会分解成一个水平向右的力和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相当于水平方向上也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一定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符合题意. D、物体受到斜向下的力作用,这个力会分解成一个水平向右的力和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相当于水平方向上也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一定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光滑的水平面的含义的水平方向上不会存在摩擦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是不需要力的. 6.(3分)(2014•济南)下列各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据此分析. 【解答】解:A、春天,清晨河面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C、秋天,日出后薄雾渐渐消散,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7.(3分)(2016秋•云梦县期末)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近视眼 凹透镜 【考点】BB: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据图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还是后方,而后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据图能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提前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8.(3分)(2016•枣阳市模拟)走进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自身经历,下面是与你有关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手掌宽度为5dm B.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15m/s C.身体的体积为50dm3 D.体重为50N 【考点】63:长度的估测;68:速度与物体运动;77:重力大小的估测. 【专题】12 :应用题;5A2: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中学生手掌宽度约为10cm=1dm,不符合实际; B、世界冠军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10m/s,中学生百米速度不可能达到15m/s.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身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0×103kg/m3,身体的体积为V===0.05m3=50dm3.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重约为G=mg=50kg×10N/kg=500N,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9.(3分)(2015秋•灌云县期中)夏天使用电风扇,人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的是凉风 B.电风扇吹风使室内温度降低 C.电风扇吹风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 D.电风扇能很快将人身上的温度传递给周围的空气 【考点】1K:蒸发及其现象. 【专题】15 :简答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解答】解: A、电风扇吹的是和室内温度一样,故A错误; B、C、炎热的夏天人体表面有汗液,汗液蒸发会从人体中吸热,电风扇吹出的风加快了汗液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即从人体中吸热的速度加快,所以人感到凉快,而不是降低了气温,故B错误,C正确; D、热传递过程中传递是热量不是传递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蒸发现象,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的了解和掌握.要会运用. 10.(3分)(2011•禄丰县校级模拟)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之间的关系是( ) A.ρA>ρB>ρC B.ρA<ρB<ρC C.ρA=ρB=ρC D.无法判断 【考点】29:密度的大小比较. 【专题】563: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在横轴上取体积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在纵轴上取质量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VA=VB时,mA>mB,所以由ρ=,可知,ρA>ρB; 当VB=VC,mB>mC,所以由ρ=,可知,ρB>ρC.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看图能力,要求学生能通过图象找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能选取正确的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做这类题目,学生要明确函数的性质,并明白其所代表的意义. 二、双选题 11.(3分)(2009•通州区二模)下面的物质中,具有一定熔点的是( ) A.铁 B.冰 C.玻璃 D.沥青 【考点】1D: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专题】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解答】解:铁和冰都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玻璃和沥青都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的特点,抓住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是解题的关键. 12.(3分)(2013秋•怀柔区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 B.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把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会看到红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D.由于液体和气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考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54:分子的热运动. 【专题】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523: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①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可以进行的; ②任何物质都可以产生扩散现象,任何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所以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此选项正确;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此选项正确; C、把红墨水滴入热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通过水的颜色变化推理到分子在运动,但看不到分子的运动.此选项错误; D、固体虽然不具有流动性,但组成固体的分子是运动的.此选项错误. 故选:AB. 【点评】此题考查了汽化和分子动理论的内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分析一些现象的形成原因. 三、多选题 13.(3分)(2015秋•怀柔区校级月考)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8m B.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 C.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D.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考点】63:长度的估测;23:质量的估测;61:时间的估测;6E:力的概念. 【专题】12 :应用题;5A2: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质量在60kg左右,初中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大约在50k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 14.(3分)(2015秋•辽阳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B.ρ甲=0.5×103kg/m3 C.若m甲=m乙,则V甲<V乙 D.若V甲=V乙,则m甲<m乙 【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21 :信息给予题;34 :比较思想;4B :图析法;563: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在横轴上取体积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在纵轴上取质量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 【解答】解: A、由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可知,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乙的质量大,密度大,故A正确; B、当甲的体积为4cm3时,质量为2g,则密度为ρ甲===0.5g/cm3=0.5×103kg/m3,故B正确; C、由可得V=,且ρ甲<ρ乙可知,若 m甲=m乙,则V甲>V乙,故C错误; D、由m=ρV且ρ甲<ρ乙可知,若V甲=V乙,则m甲<m乙,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此题考查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比较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我们可以采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 四、填空题 15.(3分)(2012秋•峄城区校级月考)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 音调 的高低.我们把物体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 . 【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511:声现象. 【分析】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跟频率有关. 响度跟振幅、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音调的高低.我们把物体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故答案为:音调;频率. 【点评】本题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和频率的定义,以及三个特征的影响因素. 16.(3分)(2016•黄冈校级二模)建筑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反射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验钞机发出的 紫外 (填“红外”或“紫外)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 红外 (填“红外”或“紫外)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电器的开启与关闭. 【考点】A6:光的反射;AT:红外线;AU:紫外线.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②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穿透力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③ 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 【解答】解:①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建筑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做成验钞机. 红外线可以用在遥控器上.遥控器发出红外线,实现了无线控制家中的用电器,方便人们的生活. 故答案为:反射;紫外;红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平时要注意观察身边的现象. 17.(3分)(2015秋•丹阳市月考)摄氏温标规定:在通常情况下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 1标准气压下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体温计分度值为 0.1 摄氏度. 【考点】14: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专题】12 :应用题;32 :定量思想;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和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1标准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在0℃和100℃之间均分成100份,每一份就是1℃;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解答】解: 通常情况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故答案为:冰水混合物;1标准气压下沸水;0.1.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及体温计分度值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8.(3分)(2014•安顺)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12.50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0.1500 m/s.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照片中小球两位置之差就是小球运动的路程,读取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求出小球的路程S及走这些路程所用时间t,然后由速度公式求速度V. 【解答】解: (1)由照片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在A点的位置坐标为0cm,在F点的位置坐标是12.50cm, 则小球由A到F的路程为S1=12.50cm. (2)小球由B运动到F所用时间t=0.2s×4=0.8s,通过的路程为S2=12.50cm﹣0.50cm=12.00cm, 则它的平均速度为V===15.00cm/s=0.1500m/s. 故答案为:12.50;0.1500. 【点评】这是一道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清频闪照片,由照片求出物体的路程、运动时间,然后由公式v=求速度. 19.(3分)(2015秋•如皋市校级期末)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中间的空格填换算的过程) (1)3.8km= 3.8×103 = 3800 m (2)60µm= 60×103nm = 6×104 nm (3)24nm= 24×10﹣6mm = 2.4×10﹣5 mm (4)50km= 50×109μm = 5×1010 µm. 【考点】2S: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11 :计算题;571: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根据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进行换算. 【解答】解: (1)因为1km=103m,所以3.8km=3.8×103m=3800m; (2)因为1μm=103nm,所以60μm=60×103nm=6×104nm; (3)因为1nm=10﹣6mm,所以24nm=24×10﹣6mm=2.4×10﹣5mm; (4)因为1km=109μm,所以50km=50×109μm=5×1010μm. 故答案为:(1)3.8×103;3800;(2)60×103nm;6×104;(3)24×10﹣6mm;2.4×10﹣5;(4)50×109μm;5×1010. 【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 20.(3分)(2015•盐都区校级二模)阳春三月,油菜花开,游客漫步在油菜花海中,穿行于万湾河道间,田埂上“香气袭人知昼暖”,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温度 有关;小河边“鱼翔浅底竞自由”,这是由于光的 折射 现象而形成的虚像;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尽情地在草地里放飞风筝,风筝能够飞上天,靠的是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 【考点】GW:扩散现象;8K: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523:分子热运动、内能;582: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②我们能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偏高的鱼的虚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 ③流体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解:①漫山遍野的菜花散发出阵阵清香,是菜花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运动到空气中被人们闻到了香味,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天气晴暖,香气更浓. ②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③风筝上方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下方空气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所以风筝下方的气压大于上方的气压,便形成向上的升力,风筝能够飞上天,靠的是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故答案为:温度;折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点评】此题考查折射现象、扩散现象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21.(3分)(2005•连云港)2005年被定为“国际物理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举行了主题为“物理照耀世界”的全球性光信号接力活动.从美国普林斯顿发出一束光,经太平洋到我国上海,并在我国各省市传递后回到普林斯顿,历时正好一天(8.64×104s).这个过程中,光传播的总路程约为 2.592×1013 m.(在全过程中光的传播速度取3×108m/s)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11 :计算题;21 :信息给予题. 【分析】已知速度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求路程. 【解答】解:光传播的总路程约为S=vt=3×108m/s×8.64×104s=2.592×1013m. 故答案为:2.592×1013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22.(3分)(2013秋•蚌埠期中)你走路时的步幅约为50 cm ,跑l00m所需时间约为16 s .(填上单位) 【考点】63:长度的估测;61:时间的估测. 【专题】5A2: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物理知识正确估测物体的实际物理量,填写合适的单位. 【解答】解:我们正常走路的步幅大约为50cm,百米赛跑的成绩大约是16s; 故答案为:cm,s. 【点评】本题是一道估算题,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23.(3分)(2016•黔南州)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发现树下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沿 直线传播 形成的;可以看到湖水中的鱼,这是光的 折射 现象;当听到身后有人喊自己时,他马上判断出是同学小张的声音,这主要是通过声音的 音色 来判断的. 【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9H:音色;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31 :定性思想;49 :顺推法;511:声现象;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1)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光的折射现象,知道看水中的物体如“鱼”、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 【解答】解: (1)树叶间有空隙,形成一个个小孔,树荫下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经小孔成的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像; (2)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3)不同的人说话的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是有差别的,所以当听到身后有人喊自己时,马上判断出是同学小张的声音,这主要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折射;音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及音色,考查了生活当中常见的现象,是一道基础题. 24.(3分)(2005•哈尔滨)将同一小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某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2.5×103 kg/m3,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1.5×103 kg/m3. (g取10N/kg) 【考点】2A:密度的计算;8P:浮力大小的计算. 【分析】测石块的密度,先测出质量,再测出体积,质量根据重力算,体积根据浮力算,液体密度根据浮力公式计算. 【解答】解:石块质量. F浮=G﹣G1=5﹣3=2N, ∵F浮=ρ水gV, ∴V=. ∴. 在液体中所受浮力F=G﹣G2=5﹣2=3N. 又∵F=ρ液gV,∴ρ液= 故答案为:2.5×103.1.5×103.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比较多,密度的计算,浮力的计算及其公式变形,属于难题. 五、实验题 25.(2015秋•鞍山期末)小刚和小明在玩耍时捡到一块金光闪闪的石头,他们为了弄清楚而要进行如下实验步 骤,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按什么顺序操作,请你帮他们安排一合理顺序并完成下列各题 A.用量筒测出一定水的体积V1; B.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 C.算出石块体积V2; D.把石块放在天平上秤出质m;, E.把石块用细线吊着放入量筒水中测出总体积V; F.计算石块密度ρ石. 合理顺序应是 BDAECF .(只填序号) 在测量过程中天平读数如图甲示,量筒读数如图乙示,则石块质量m= 18.5g .石块体积V2= 10cm3 ,石块密度ρ石= 1.85×103kg/m3 . 【考点】2M: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专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测固体密度时先测质量,再测体积,最后算出密度. 在测量质量时,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水平放置游码零,指针居中横梁平(衡);左物右码轻放置,质量等于砝(码)游(码)和”.即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要调节横梁平衡,先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确定实验顺序. 【解答】解: 根据测量固体密度实验应先测物体的质量,(如先测体积,再测质量时,金属块上有水,会使质量变大,从而使得测量值变大).用天平测量质量,首先要调节好天平,左盘放物,右盘放砝码,调节平衡,记录砝码和游码值. 再测量物体的体积,测量体积用排水法,所以先要测量为放入金属块时量筒的页面刻度值,再记录放入金属块后量筒液面的刻度值.最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因此合理顺序应是B.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 D.把石块放在天平上秤出质m; A.用量筒测出一定水的体积V1; E.把石块用细线吊着放入量筒水中测出总体积V; C.算出石块体积V2; F.计算石块密度ρ石. 石块质量m=10g+5g+2g+1.5g=18.5g,石块体积V2=V﹣V1=40cm3﹣30cm3=10cm3, 石块密度ρ石===1.85g/cm3=1.85×103kg/m3. 故答案为:BDAECF;18.5g;10cm3;1.85×103kg/m3. 【点评】题目是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验中天平和量筒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放、调、称、读等都是基本的知识要求,必须掌握扎实牢固. 六、作图题 26.(2014•百色)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考点】AH: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专题】14 :作图题;16 :压轴题.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1)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2)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27.(2014秋•盐城校级期中)(1)如甲图示,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S的位置; (2)如乙图示,一位同学在通过平面镜看蜡烛的火焰,请画出他看到火焰在镜中像的光路(取烛焰上任意一点画出一条光路即可); (3)如丙图示,请作出AB入射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后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14 :作图题;5A1:图像综合题. 【分析】(1)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可确定电灯的位置. (2)要解决此题,首先要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要知道看到物体的像,其实是看到了由物体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所以要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出蜡烛的火焰某一点的像,后做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3)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解答】解: (1)如图所示,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每条光线通过小洞都是沿直线传播的.两条光线的交点就是电灯的位置S,故作图为: (2)做出蜡烛的火焰某一点的像,反射光线经过像点射入眼睛,确定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3)过入射点B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1)本题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作图题,比较基础,难度不大. (2)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及成因的理解,同时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是一道基础题. 七、计算题 28.(2015秋•沭阳县期中)小明同学利用超声波发生器向他的前方峭壁发出超声波后经过3.2秒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求小明离峭壁有多少米远.用这种方法能否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什么? 【考点】97:回声测距离的应用;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11 :计算题;511:声现象. 【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从超声波发生器到峭壁再返回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超声波发生器到峭壁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小明离峭壁的距离; (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解答】解:(1)超声波从超声波发生器到峭壁用的时间: t=×3.2s=1.6s, 小明离峭壁的距离: s=vt=340m/s×1.6s=544m; (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答:小明离峭壁有544m;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超声波发生器到峭壁)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9.一只瓶子的质量是20g,装满水后的质量是120g,装满酒精后的质量是105g,这种酒精是不是纯酒精?(通过计算说明)(从密度表中查出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 【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 【专题】563: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先计算出瓶内水的质量,为装满水后的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由水的密度和水的质量,可以求出水的体积; 瓶内酒精的体积等于瓶内水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 计算出酒精的质量,然后就可以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酒精的密度. 【解答】解:m酒精=105g﹣20g=85g, m水=120g﹣20g=100g, ∵ρ=, ∴V酒精=V水===100cn3, ρ酒精===0.85g/cm3=0.85×103kg/m3. 因为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所以这种酒精不是纯酒精. 故答案为:不是纯酒精.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瓶子的题目,关键点就在于同一个瓶子不管装满什么液体,它们的体积都是相同的. 八、简答题 30.(3分)(2011秋•江宁区校级期末)液体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如图(A)、(B)是十二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三亚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由图可知,三亚此时温度为 19 ℃,读作 十九摄氏度 ;此时北京温度为 ﹣7 ℃. 【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12 :应用题. 【分析】(1)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解答】解:液体温度计时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如图(A)温度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因此它的读数为10℃+9℃=19℃,读作:十九摄氏度; 图(B)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7℃. 故答案为:液体的热胀冷缩;19;十九摄氏度;﹣7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的读数.特别要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31.(2015秋•槐荫区期末)如图,在冷空气层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人工增雨”的一种常用方法,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人工增雨”的原理. 【考点】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12 :应用题;521:温度计、熔化和凝固;52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 【解答】答:干冰撒播到云中时升华吸热,使高空中的水蒸气迅速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与小水珠一齐落下的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共同形成了降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要从题目中分析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并且知道每种物态变化指的是哪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九、综合题 32.(2012秋•南通月考)一束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要使阳光照亮某一竖直井底部,则平面镜应放置在与水平面成多少度角的位置?试完成光路图. 【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反射光线,然后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镜面,最后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出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解答】解: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如图所示: 因为反射光线与水平面垂直,而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的角,所以入射角等于=60°,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60°=30°,故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30°=60°或180°﹣60°=120°. 答:该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所成角的度数60°或120°. 【点评】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会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会根据角之间的关系计算角的大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