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  )‎ A.轮船招商局 ‎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 D.江南制造总局 ‎2.1861年,曾国藩兴办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枪弹、火轮,他在日记中写道:“欲制洋人……欲求自强之道……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根据日记内容分析可知,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为了(  )‎ A.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 B.发展民族资本,以富民众 C.实施军事改革,以强国防 D.兴办近代工业,以谋国富 ‎3.“189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443元,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领域是(  )‎ A. 政治 B. 经济 C. 思想 D. 外交 ‎4.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据此判断,李鸿章认为抵抗外来侵略的措施是(  )‎ A.机器制造,主张机器也可以用于民用工业 B.筹办洋务,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12‎ C.武器制造,主张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D.创建海军,加强中国海防,抵御外侵 ‎5.清末某官员说:“战争骇人地向毫无准备的我们袭来,李鸿章所吹嘘的舰队、要塞、枪炮和人力,都已证明非一般所期待的那样厉害。”这里的“战争”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19世纪90年代列强对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最有利于其进行经济侵略的条款是(  )‎ A.开放广州、厦门为通商口岸 B.中英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以税收作为战败赔款的担保 ‎7.对联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里“帝王度量”在《马关条约》中是指(  )‎ A.禁止反帝 B.协定关税 C.割地赔款 D.允许驻军 ‎8.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9.有学者将1895—1945年的台湾称为五十年的“亚细亚孤儿”,与台湾成为孤儿直接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如图是青岛的著名景点之一——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许多人仰康有为之名前来参观。下列运动与康有为有关的是(  )‎ 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B.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1.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劝导国人(  )‎ A.放弃天朝观念 B.学习西方技术 C.拥护民主共和 D.反抗列强侵略 ‎12.1895年,一群读书人发起了“公车上书”。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是(  )‎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12‎ ‎13.《清议报》(1898年1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4.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以下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三张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 ‎ ‎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签订《辛丑条约》‎ A.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近代中华民族的反抗斗争 C.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和发展 D.中国近代军事力量的进步 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17题13分,18题22分,共55分)‎ ‎1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史。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12‎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___ 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中横线处应该填什么?(2分)“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什么主权?(2分)‎ ‎(2)材料一出自什么条约?(2分)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二是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条约中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2分)横线处应该填什么?(2分)‎ 12‎ ‎(4)材料三是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什么条约?(2分)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2分)‎ ‎(5)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2分)‎ ‎(6)回顾这段侵略史,你有什么感悟?(2分)‎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 ‎ 材料二 为了高效记忆、理解历史知识,小英绘制了一张历史图表。‎ 12‎ ‎(1)根据材料一中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归纳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三条主线。(6分)‎ ‎(2)材料二第三个方框中的条约里最能体现“完全”二字的内容是什么?(2分)‎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含义。(3分)‎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许多“邓世昌”式的英雄,请你再列举两个。(2分)‎ 12‎ ‎1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①处辇毂之下②,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③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他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注释】①狎:轻慢,轻侮;拥挤。②辇毂之下:京都的代称。③亟亟:急迫。 ‎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历史理解: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外国“狎处辇毂之下”的罪行,(3分)并说说李鸿章认为“外国猖獗”的原因是什么。 (4分)‎ 12‎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 (2分)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 (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认识。(6分)‎ 12‎ 参考答案 一、1. D ‎2. A ‎3. B ‎4. A 点拨:据“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可知,李鸿章主张机器制造,主张机器也可以用于民用工业。A符合题意。‎ ‎5. C ‎ ‎ 6. C 点拨:据“19世纪90年代列强对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可知,这说的是《马关条约》。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7. C 点拨: 由材料中的“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可知,这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签订时的情境,选项中属于《马关条约》内容的只有割地赔款,所以这里“帝王度量”在《马关条约》中是指割地赔款。 8.C ‎ ‎9. C 点拨: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成为“孤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10.B ‎11. A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由于交往的不便和地理知识的缺乏,再加上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东亚地区的大国强国,所以统治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观念,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而材料中的“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就是劝国人放弃天朝观念,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向西方学习,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境况。‎ ‎12. C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是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最后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2‎ ‎13. C  14.D ‎ ‎15. A 点拨:这三个条约,分别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一步步加深了。所以,这三张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二、16. (1)香港岛。 关税自主权。‎ ‎(2)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台湾。‎ ‎(4)《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腐朽的封建制度。‎ ‎(6)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17. (1)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探索。‎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林则徐、关天培。‎ ‎18. (1)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陷天津,攻入北京,洗劫并烧毁圆明园。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落后于西方。 ‎ ‎(2)前期打着“自强”的旗号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试图以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挽救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康有为主张既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又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12‎ ‎(3)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抱有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戊戌变法。归根结底,戊戌变法失败是因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1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