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课件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课件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JK 版 八年级 上 第 1 节 认识运动 1 .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机械运动分为 ________ 运动和 ________ 运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近似可看成 ________ 运动,向斜上方抛出的排球的运动可看成 ________ 运动。 夯实基础逐点练 直线 曲线 直线 曲线 2 .下列事例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 .水的蒸发 B .树木生长 C .铁钉生锈 D .骏马奔驰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点拨 】 骏马奔驰,马的位置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故选 D 。 D 3 .下面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    ) A .路口左转的汽车 B .平直轨道上进站的列车 C .抛出去的石头在空中的运动 D .环形跑道上进行赛跑的运动员 夯实基础逐点练 B 4 .下列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是 (    ) A .被斜向上推出在空中运动的铅球 B .运动员在进行 100 m 决赛 C .直梯从一楼到五楼 D .汽车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飞奔 夯实基础逐点练 A 5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原子内的物质分布是均匀的 B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C .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在原子内是静止不动的 D .原子核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夯实基础逐点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点拨 】 由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因此原子内的物质分布是不均匀的,故 A 错;卢瑟福在成功地进行了 α 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故 B 正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在永不停息地绕原子核运动,故 C 错;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 D 错。 【 答案 】 B 夯实基础逐点练 6 . 【 中考 • 湘西 】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 .走到花园闻到花香 B .大雪纷飞 C .烧废纸时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 .尘土飞扬 A 7 .固体、液体和气体是自然界中物质最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三种状态物质的分子结构排列模型。其中甲是 ________ 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是 ________ 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是 _______ 体分子的排列模型。 夯实基础逐点练 固 液 气 8 .苏州市已开展对 PM2.5 浓度的监测工作。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________ 的颗粒物,它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被人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 PM2.5 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 PM2.5 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 PM2.5 在空气中的运动 _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 ) 分子的运动。 夯实基础逐点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点拨 】 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μm 的颗粒物比分子大得多,是由分子组成的,故 PM2.5 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 答案 】 μ m ;不属于 9 .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 .烟雾缭绕 B .花香怡人 C .雪花飘飘 D .尘土飞扬 夯实基础逐点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点拨 】 能用肉眼分辨出来的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机械运动。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等的变化体现出来,故选项 B 正确。尘土、烟等都是很小的物体,学生会误以为是分子,导致错选。 【 答案 】 B 10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 .风吹时,风车转动 B .房间里充满了烟味 C .水往低处流 D .烟从烟囱里冒出来 夯实基础逐点练 B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JK 版 八年级 上 第 2 节 运动的描述 1 . 【 中考 • 镇江 】 鲁迅的 《 社戏 》 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 。其中“山 …… 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 .船 B .山 C .河岸 D .山上的树木 夯实基础逐点练 A 2 . 2020 年初新冠肺炎在我国肆虐,威胁着成千上万的生命。各国纷纷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通过飞机正在向中国捐赠医用物资。若认为医用物资处于静止状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飞机 B .路边的树木 C .地面的楼房 D .远处的高山 夯实基础逐点练 A 3 . 【 中考 • 铜仁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轻舟 B .万重山 C .坐在轻舟上的人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夯实基础逐点练 B 4 . 【 中考 • 枣庄 】 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地面 B .机器人 C .餐桌 D .墙壁 夯实基础逐点练 B 5 . 【 中考 • 泰州 】 如图是某城市新型洒水车,洒水车在水平路上一边向前匀速直线行驶一边向高空喷洒水雾,在此过程中,以洒水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 ____( 填“运动”或“静止” ) 的。 夯实基础逐点练 运动 夯实基础逐点练 6 . 【 中考 • 齐齐哈尔 】 截至 2019 年 6 月初,我国已完成夏粮收割三成任务。如图所示,依靠“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成为农田里的亮点。“北斗”卫星利用电磁波对收割机进行精准定位, 控制车辆行驶路线。图中运小麦的 车辆与联合收割机之间应保持 ____________ 。 相对静止 7 .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词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    ) A .一日千里 B .大步流星 C .风驰电掣 D .迅雷不及掩耳 夯实基础逐点练 【 方法规律 】 利用 概念辨析法 解答。速度是利用比值法定义的,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词语“一日千里”能体现这个比值。 A 8 . 【 中考 • 聊城 】 在学校运动会中,小聪和小明的百米赛跑成绩分别为 13.05 s 和 13.13 s ,则 ________ 的短跑速度较大。 夯实基础逐点练 小聪 9 . 【 中考 • 烟台 】 如图所示的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物理学上采取 ______( 填“观众”或 “裁判 员” ) 的方法来 比较 物体 运动的快慢。 夯实基础逐点练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 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观众 路程 10 . 【 中考 • 淄博 】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嫦娥四号”的巡视器 ——“ 玉兔二号”移动很慢,速度约为 250 m/h ,累计在月球表面行驶了 120 m ,用时约为 ________ h 。 夯实基础逐点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答案 】 0.48 11 .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参照物就是静止不动的物体 B .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C .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照物 D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夯实基础逐点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 方法规律 】 运用 概念辨析法 解答。参照物要根据需要来选择,是被假设不动的物体,静止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故 A 、 B 、 C 错误, D 正确。 【 答案 】 D 12 .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 (    ) A .菲菲正确 B .翔翔正确 C .两人都正确 D .两人都不正确 C 整合方法提升练 13 . 【 中考 • 益阳 】 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 .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 .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 .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 .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整合方法提升练 【 答案 】 D 【 点拨 】 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故 A 正确;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故 B 正确;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故 C 正确;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故 D 错误。 整合方法提升练 14 .在某活动现场,有一名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 图所 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火炬一定静止 B .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 .乙火炬一定静止 D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整合方法提升练 整合方法提升练 【 点拨 】 甲火炬可能向右运动、静止不动、向左运动 ( 速度小于风速 )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 【 答案 】 D 15 . 【 中考 • 咸宁 】 如图所示是成宁翠竹岭隧道及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 (1) 从标志牌上可以看出,隧道长多少千米? 整合方法提升练 解:由交通标志牌可知,隧道长 s = 585 m = 0.585 km 。 (2) 通过隧道的速度不能超过 60 km/h ,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汽车至少需要多少秒通过隧道? 整合方法提升练 16 . 【 中考 • 内江 】 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 ( 流动的空气 ) 高速迎面吹来,真实地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形。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 B .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 C .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 D .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探究培优拓展练 B 17 . 《 西游记 》 里,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这些镜头通常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同时在他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会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 .孙悟空 B .平台 C .急速飘动的白云 D .摄像机 探究培优拓展练 探究培优拓展练 【 点拨 】 以急速飘动的白云为参照物,孙悟空是运动的。 【 答案 】 C 18 .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 ( 如图所示 ) 。这是因为 (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 .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 很大 C .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 .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探究培优拓展练 D 19 . 【 中考 • 无锡 】 学校运动会上 4×100 m 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运动员应该 (    ) A .都站在原地不动 B .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 .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速度 D .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原地不动 探究培优拓展练 探究培优拓展练 【 点拨 】 接棒运动员在传棒运动员接近接力区时应及时起跑,当两人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时开始交接,可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 【 答案 】 B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JK 版 八年级 上 第 3 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 . 【 中考 • 哈尔滨 】 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还有 _______ 、 ________ ;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 — 时间图像如图乙,分析图像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答案 】 刻度尺;停表;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其运动速度是 2.5 cm/s 夯实基础逐点练 2 .如图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图可知, _______ 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 0.02 s ,则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速度为 ________m/s 。 夯实基础逐点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答案 】 甲; 0.75 3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 ( 黑点表示物体的像 ) ,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夯实基础逐点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 方法规律 】 利用 观察比较法 解答。由题图可知, B 中物体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答案 】 B 4 . 【 中考 • 盐城 】 体育考试中,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小丽 50 m 跑的过程,得到下列四张照片,其中表示她加速起跑阶段的是 (    ) 夯实基础逐点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答案 】 A 【 点拨 】 她在加速起跑阶段,速度越来越大,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对照各图可知,只有 A 选项符合题意。 5 . 【 中考 • 青岛 】 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是 1.2 m/s ,从家到学校要走 15 min ,那么他上学要走的路程是 (    ) A . 1 080 m B . 108 m C . 18 km D . 0.3 km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点拨 】 小明上学要走的路程 s = vt = 1.2 m/s×15× 60 s = 1 080 m 。 A 夯实基础逐点练 6 . 【 中考 • 岳阳 】 岳阳三荷机场的正式通航,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小明和他爸爸坐飞机从岳阳出发到青岛旅游,坐在飞机上的小明相对于飞机是 ________( 填“运动”或“静止” ) 的。岳阳距青岛的航线长 约 1 400 km ,飞机飞行大约 2 h 后安全降落,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________km/h 。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答案 】 静止; 700 7 . 【2019• 仙桃 】 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其中海底隧道长 6.7 km 。小明乘车通过海底隧道,在进、出隧道口时,他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 图甲、乙所示,那么该车通过 海底隧道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 km/h 。 夯实基础逐点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答案 】 80.4 8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第 1 min 行驶 1 000 m ,在第 2 min 行驶的路程也是 1 000 m ,在第 3 min 仍行驶 1 000 m ,该车做的是什么运动 (    ) 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 .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点拨 】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同的运动。学生误以为每分钟或每秒钟通过的路程相等,等同于任意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同,导致错误。第 2 min 、第 3 min 均为 1 min ,题意为每分钟汽车通过的路程都相等,但是不能因此判断汽车做匀速运动,因为 1 min 内汽车的速度也可能在变化,故选 C 。 【 答案 】 C 夯实基础逐点练 9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前 100 m 内的平均速度是 5 m/s ,后 100 m 内的平均速度是 20 m/s ,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 。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答案 】 8 m/s 夯实基础逐点练 10 . 【 中考 • 娄底 】 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 5 根电线杆的时间为 10 s ,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 50 m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 A . 90 km/h   B . 70 km/h   C . 50 km/h   D . 40 km/h 整合方法提升练 【 答案 】 B 整合方法提升练 11 .如图是某汽车启动和到达某地的时间以及对应的里程表 ( 盘面指示为千米数 ) 的示数。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里程数为 ________km ,平均速度为 ______km/h 。 整合方法提升练 【 答案 】 120 ; 40 整合方法提升练 12 . 【 中考 • 扬州 】 无人机作为空中平台,以高分辨率高速摄像机、轻型光学相机、激光扫描仪等设备获取信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成图像。无人机航拍影像具有高清晰、高现实性的优点。下表是某小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 ( 帧 • 秒- 1 是指每秒拍摄的画面数 ) 。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限速 120 km/h 。交警部门利用无人机进行高速公路通行情况的实时监测。一辆小轿车在通行 0.5 m 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 110 帧,据此判断小轿车是否超速? ____( 填“是”或“否” ) 。 整合方法提升练 整合方法提升练 【 答案 】 是 整合方法提升练 13 . 【2018• 益阳 】 如图甲,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 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 B 处所用时间为 t ,小车长为 s 1 ,斜面长为 s 2 。 探究培优拓展练 (1) 小车从 A 到 B 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v = __________(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 。 探究培优拓展练 (2) 若小车还没放开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________ 。 小 探究培优拓展练 (3) 图乙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________ 。 探究培优拓展练 【 点拨 】 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 A 图中, s 不随时间 t 的变化而变化,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B 图中,路程 s 与时间 t 成正比,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图中,小车做加速运动。 D 图中,速度 v 不发生变化,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 答案 】 C 探究培优拓展练 14 . 【 中考 • 河南 】 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探究培优拓展练 (1) 图中 AB 段的路程 s AB = ________cm ,如果测得时间 t AB = 1.6 s ,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 AB = ________cm/s 。 (2) 在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 AB 会偏 _______ 。 探究培优拓展练 40.0 25 小 (3) 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 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不正确 探究培优拓展练 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 下半程的时间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JK 版 八年级 上 第 4 节 能 量 1 .能量是与物质及其运动相联系的,下列能量中,与机械运动相联系的是 (    ) A .内能 B .核能 C .化学能 D .水能 夯实基础逐点练 D 2 .出行是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出行的工具多种多样,使用的能源也不尽相同。自行车、太阳能小汽车和电力机车所消耗能量的形式分别是 (    ) ① 生物质能;②核能;③电能;④太阳能。 A .①③② B .①④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夯实基础逐点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点拨 】 骑自行车消耗人体能量,是生物质能;太阳能小汽车消耗太阳能;电力机车消耗电能,故选 B 。 【 答案 】 B 3 .请你判断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能量: (1) 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________________ 。 (2) 发光的电灯 ________________ 。 (3) 正在沸腾的水 ________________ 。 (4) 空中下落的皮球 ________________ 。 夯实基础逐点练 机械能 光能 内能 机械能 4 .如图所示的用电器中,可以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是 (    ) 夯实基础逐点练 B 5 .下列家用电器中,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是 (    ) A . 白炽灯 B .电风扇 C .电饭锅 D .电熨斗 夯实基础逐点练 A 夯实基础逐点练 6 .能量转化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洗衣机甩干衣服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用电饭锅做饭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炉灶中煤燃烧时,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D .用电热水器烧水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点拨 】 洗衣机甩干衣服,消耗电能使脱水桶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A 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用电饭锅做饭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B 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煤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 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用电热水器烧水时,将电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D 选项说法符合题意。故选 D 。 【 答案 】 D 7 . 【 中考 • 无锡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给自行车打气的同时气筒也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壶中水沸腾时壶盖跳动是水的动能转化为壶盖的动能 D .用砂轮磨刀是内能转化为动能 夯实基础逐点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点拨 】 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与大气层发生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A 不符合题意;给自行车打气时克服筒壁之间的摩擦做功,所以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符合题意;壶中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蒸汽推动壶盖跳动,是水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动能, C 不符合题意;用砂轮磨刀,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不符合题意;故选项 B 正确。 【 答案 】 B 8 . 【 中考 • 长沙 】 关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暖瓶塞被热气冲开,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电动机工作,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 D .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夯实基础逐点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点拨 】 电池充电,消耗了电能,得到了化学能,因此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 A 说法正确;暖瓶塞被热气冲开,消耗了内能,得到了机械能,故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选项 B 说法错误;电动机工作,消耗了电能,主要得到机械能,因此将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选项 C 说法正确;摩擦生热,消耗了机械能,得到了内能,因此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选项 D 说法正确。 【 答案 】 B 9 . 【 多选 】 在能量的世界里,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 B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与能量形式的多样性之间没有关系 C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D .能量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夯实基础逐点练 ACD 10 . 【 中考 • 厦门 】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的过程的能量转化是风吹动风车将风能转化为风车的 ________ ,发电机将 ________ 转化为电能。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点拨 】 题中的风力发电,即利用风能推动发电机的轮片转动,将风能转化为风车的机械能,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机械能 机械能 11 .下列四种现象中,只发生能的转移而不发生能的转化的过程是 (    ) A .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 B .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 C .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 D .给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充电 夯实基础逐点练 夯实基础逐点练 【 点拨 】 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手的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故选项 C 正确。 【 答案 】 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