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苏州园林
学 科 语文 课 题 苏州园林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把握苏州园林特点。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本文的总分结构,明确说明顺序。 3、正确判断说明方法,体会各自的说明作用。 4、品味准确周密生动精练的说明语言。 过程 方法 1、 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 2、通过讨论,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总分结构,明确说明顺序,品味准确周密生动精练的说明语言。 情感 态度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把握苏州园林特点。 2、理清行文思路,明确说明顺序。 3、能正确判断说明方法,体会各自的说明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准确周密生动精练的说明语言。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优美苏州园林的图片,导入新课 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苏州园林。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大小园林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是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罕见,“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桂林”,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就让我们跟着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进苏州园林。 二、初读,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预习常规任务:①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②给文章标序号③扫除字词障碍④整体感知文章,明确说明对象及其总体特点。 ①介绍作者 学生介绍 教师补充:多媒体展示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②读准字音 多媒体展示: 轩榭( )( ) 丘壑( ) 雕镂( ) 观看、欣赏图片,走近苏州园林,初步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读,完成预习常规任务 学生举手读课下注释 学生齐读 学生依次读出,最后齐读巩固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为学生走进课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初读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读课下注释的习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 巩固字词,夯实基础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嶙峋( )( ) 池沼( ) 模样( ) 鉴赏( ) 因地制宜( ) 重峦叠嶂( ) 师生共同明确 ③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特点:游览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美) 问:文章的第四段如果单独成文,它的说明对象是否还是苏州园林?如果不是,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 再读,思考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找出相应的段落 明确: “四个讲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3、4、5、6、) “三个注意”: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门和窗都注意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7、8、9) 问:前面四段用“讲究”,为什么后面三段不用呢?这几个方面有什么区别呢? 明确: 前四个讲究是从整体,也就是大的方面来说明,后面三个方面是从局部,也就是小的方面来说明。 从而引出本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2、明确本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由此可知本文的说明结构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说明结构:总分结构,2段总说特点,3---9段是分说,同时与第10段又形成了总分总。局部亦有,如第4段。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2段是整体说,3---9是局部说,3---6段是大的方面,是主要的,7---9是小的方面,是次要的,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因此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3、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能删去吗?为什么? 明确:第一段确立说明对象,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一段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于此,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也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细读,赏析 教师以第四段为例,引领学生赏析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1、齐读第四段 从课文第四段划出体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关键词句,用下面的句 明确,说出 思考作答 再读,思考,勾画 思考,讨论探究,明确区别 明确结构和顺序,并阐述理由 小组讨论,探究 齐读 圈点,勾画 明确说明对象及特点 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和其局部的说明对象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正确全面地筛选、提取信息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 明确说明文开篇和结尾的作用,并理清了本文的行文思路 把读落实到位 培养批注习惯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式说话: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例如:几座假山配合着竹子花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体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作者叶圣陶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为了更好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作者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和逻辑顺序。 六、布置作业 利用早读,小组内自选段落赏析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二课时 一、说明方法检测导入 判断例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多媒体展示) 1、“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2、重峦叠嶂,几座假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就是一幅画面。 3、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勿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4、高树与低树信仰生资。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5、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 二、研读课文 速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都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教师简评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三、合作探讨 品味本文准确、生动、周密、精炼语言 1、 速读,小组探讨交流本文的语言特点 2、 全班交流 明确: ①准确 如: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是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如果换成“观赏、欣赏”就不准确了。 ②生动 讨论,交流 听,体会 小组交流,赏析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判 速读,品味探讨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 进一步强调本课的重点:对象、特征、结构和顺序 进一步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检测学生正确判断说明方法的程度 使学生正确辨别说明方法,感知体会其作用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体会本文准确、生动、周密、精炼的语言特点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如: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高树与低树俯视生姿” ,生动地突出了树木的栽种着眼于画意。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或使用比喻的修辞,“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布局决不讲究对称,体现其园林的图画美。 ③周密 如:“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据说是留有余地说法,很有分寸步。 ④精炼 如第7三名段中的“栽” “蔓延”“补”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四、课堂小结 在叶圣陶老先生的带领下,我们游览了苏州园林,领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同时明白了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特征,需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采用准确、生动、周密、精炼的语言。 五、布置作业 运用所学知识介绍怀来县的文化公园,要求抓住文化公园的某个特点,采用至少四种恰当的说明方法,运用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力求语言准确生动。(字数不少于200) 听,体会 完成练笔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将所学说明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作 业 设 计 介绍怀来县的文化公园,要求抓住文化公园的某个特点,采用至少四种恰当的说明方法,运用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从整体到局部或从概括到具体或从主要到次要等),力求语言准确生动。(字数不少于200) 板 书 设 计 局部 整体 总说 不止这些 次 主 总说 分说 假山池沼的配合 亭台轩榭的布局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建筑的色彩美 小处注意 苏州园林 完美的图画 大处讲究 教 学 反 思 相 关 链 接 1、 阅读陈从周的《说园》,了解我国古典园林艺术。 说园 园林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现。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 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象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园,则宜以静观为主,即为一例。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 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网师园水池仿虎丘白莲池,极妙),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 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 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宋人郭熙说得好: “山水以山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我总觉得一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这当然也包括花卉在内。 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 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亦应区别对待。楼阁掩映,山石森严,曲水湾环,都存乎此理。 “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词句不但写出园景层次,有空间感和声感,同时高柳、杏梢,又都把人们视线引向仰观。文学家最敏感,我们造园者应向他们学习。至于“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则又皆留心俯视所致。因此园林建筑物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不能草率从事,要着意安排.山际安亭,水边留矾,是能引人仰观、俯观的方法。 我国名胜也好, 园林也好,为什么能这样勾引无数中外游人,百看不厌呢?风景洵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我曾提过风景区或园林有文物古迹,可丰富其文化内容,使游人产生更多的兴会、联想,不仅仅是到此一游,吃饭喝水而已。文物与风景区园林相结合,文物赖以保存,园林借以丰富多采、两者相辅相成,不矛盾而统一。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有古今文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象。九狮山亦然。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寓鸳鸯之意。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惟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过去有些园名,如寒碧山庄(注二)、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 园内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而对联文字之隽永,书法之美妙.更令人一唱三叹,徘徊不已。镇江焦山顶的别峰庵,为郑板桥读书处,小斋三间,一庭花树,门联写着“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游者见到,顿觉心怀舒畅,亲切地感到景物宜人,博得人人称好,游罢个个传诵。至于匾额,有砖刻、石刻,联屏有板对、竹对、板屏、大理石屏,外加石刻书条石,皆少用画面,比具体的形象来得曲折耐味。其所以不用装裱的屏联,因园林建筑多敞口,有损纸质,额对露天者用砖石,室内者用竹木,皆因地制宜而安排。住宅之厅堂斋室,悬挂装裱字画,可增加内部光线及音响效果,使居者有明朗清静之感,有与无,情况大不相同。当时宣纸规格、装裱大小皆有一定,乃根据建筑尺度而定。 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 曲直自如。画家讲画树,要无一笔不曲,斯理至当。曲桥、曲径、曲廊,本来在交通意义上,是由一点到另一点而设置的。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由此可见,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有些曲桥,定要九曲,既不临水面(园林桥一般要低于两岸,有凌波之意),生硬屈曲,行桥宛若受刑,其因在于不明此理(上海豫园前九曲桥即坏例)。 造园在选地后,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作为此园之特征,表达出预想的境界。北京圆明园,我说它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园内景物皆因水而筑,招西山入园,终成“万园之园”。无锡寄畅园为山麓园,景物皆面山而构,纳园外山景于预园内。 网师园以水为中心.殿春簃一院虽无水,西南角凿冷泉,贯通全园水脉,有此一眼,绝处逢生,终不脱题。新建东部,设计上既背固有设计原则,且复无水,遂成僵局,是事先对全园未作周密的分析,不加思索而造成的。 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大园总有不周之处,正如长歌慢调,难以一气呵成)。我说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即包括在此意之内。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所谓诗情画意盎然而生,与此有密切关系(参见拙作《建筑中的借景问题》)。 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紧凑不觉其大,游无倦意,宽绰不觉局促,览之有物,故以静、动观园,有缩地扩基之妙。而大胆落墨,小心收拾(画家语),更为要谛,使宽处可容走马,密处难以藏针(书家语)。故颐和园有烟波浩渺之昆明湖,复有深居山间的谐趣园,于此可悟消息。造园有法而无式.在于人们的巧妙运用其规律。计成所说的“因借(因地制宜,借景)”,就是法。 《园冶》一书终未列式。能做到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 (体宜)。中国画的兰竹看来极简单,画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每个演员演来不同,就是各有独到之处。造园之理与此理相通。如果定一式使学者死守之,奉为经典,则如画谱之有“芥子园”。文章之有八股一样。苏州网师园是公认为小园极则,所谓“小而精,以少胜多”。其设计原则很简单,运用了假山与建筑相对而互相更换的一个原则(苏州园林基本上用此法。网师园东部新建反其道,终于未能成功),无旱船、大桥、大山、建筑物尺度略小,数量适可而止,亭亭当当,象一个小园格局。反之,狮子林增添了大船,与水面不称,不伦不类,就是不“得体”。清代汪春田重葺文园有诗:“换却花篱补石阑,改园更比改诗难;果能字字吟来稳,小有亭台亦耐看。”说得透彻极了,到今天读起此诗,对造园工作者来说,还是十分亲切的。 园林中的大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无大便无小,无小也无大。园林空间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 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因此大园包小园,即基此理(大湖包小湖,如西湖三潭印月)。是例极多,几成为造园的重要处理方法。佳者如拙政园之枇杷园、海棠坞,颐和园之谐趣园等,都能达到很高的艺术效果。如果入门便觉是个大园,内部空旷平淡,令人望而生畏,即入园亦未能游遍全园,故园林不起游兴是失败的。如果景物有特点,委宛多姿,游之不足,下次再来。风景区也好,园林也好,不要使人一次游尽, 留待多次,有何不好呢?我很惋惜很多名胜地点,为了扩大空间,更希望一览无余,甚至于希望能一日游或半日游,一次观完,下次莫来,将许多古名胜园林的围墙拆去,大是大了,得到的是空,西湖平湖秋月、西泠印社都有这样的后果。西泠饭店造了高层,葛岭矮小了一半。扬州瘦西湖妙在瘦字,今后不准备在其旁建造高层建筑,是有远见的。本来瘦西湖风景区是一个私家园林群(扬州城内的花园巷,同为私家园林群,一用水路交通,一用陆上交通),其妙在各园依水而筑,独立成园,既分又合,隔院楼台,红杏出墙,历历倒影,宛若图画。虽瘦而不觉寒酸,反窈窕多姿。今天感到美中不足的,似觉不够紧凑,主要建筑物少一些,分隔不够。在以后的修建中,这个原来瘦西湖的特征,还应该保留下来。拙政园将东园与之合并,大则大矣,原来部分益现局促,而东园辽阔,游人无兴,几成为过道。分之两利,合之两伤。 本来中国木构建筑,在体形上有其个性与局限性,殿是殿,厅是厅,亭是亭,各具体例,皆有一定的尺度,不能超越,画虎不成反类犬,放大缩小各有范畴。平面使用不够,可几个建筑相连,如清真寺礼拜殿用勾连搭的方法相连,或几座建筑缀以廊庑.成为一组。拙政园东部将亭子放大了,既非阁,又不象亭,人们看不惯,有很多意见。相反,瘦西湖五亭桥与白塔是模仿北京北海大桥、五龙亭及白塔,因为地位不够大,将桥与亭合为一体,形成五亭桥,白塔体形亦相应缩小,这样与湖面相称了,形成了瘦西湖的特征,不能不称佳构,如果不加分析,难以辨出它是一个北海景物的缩影,做得十分“得体”。 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只见帆),这是画理,亦造园之理。园林的每个观赏点,看来皆一幅幅不同的画,要深远而有层次。“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如能懂得这些道理,宜掩者掩之,宜屏者屏之,宜敞者敞之,宜隔者隔之,宜分者分之,等等,见其片断,不逞全形,图外有画,咫尺千里,余味无穷。再具体点说:建亭须略低山巅,植树不宜峰尖, 山露脚而不露顶,露顶而不露脚,大树见梢不见根,见根不见梢之类。但是运用上却细致而费推敲,小至一树的修剪,片石的移动,都要影响风景的构图。真是一枝之差,全园败景。拙政园玉兰堂后的古树枯死,今虽补植,终失旧貌。留园曲溪楼前有同样的遭遇。至此深深体会到,造园困难,管园亦不易,一个好的园林管理者,他不但要考查园的历史,更应知道园的艺术特征,等于一个优秀的护士对病人作周密细致的了解。尤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不能鲁莽从事,非经文物主管单位同意,须照原样修复,不得擅自更改,否则不但破坏园林风格,且有损文物,关系到党的文物政策问题。 郊园多野趣,宅园贵清新。野趣接近自然,清新不落常套。无锡蠡园为庸俗无野趣之例,网师园属清新典范。前者虽大,好评无多;后者虽小,赞辞不已。至此可证园不在大而在精,方称艺术上品。此点不仅在风格上有轩轾,就是细至装修陈设皆有异同。园林装修同样强调因地制宜,敞口建筑重线条轮廓,玲珑出之,不用精细的挂落装修,因易损伤:家具以石凳、石桌、砖面桌之类,以古朴为主。厅堂轩斋有门窗者,则配精细的装修。其家具亦为红木、紫檀、楠木、花梨所制,配套陈设,夏用藤棚椅面,冬加椅披椅垫,以应不同季节的需要。但亦须根据建筑物的华丽与雅素,分别作不同的处理。华丽者用红木、紫檀,雅素者用楠木、花梨:其雕刻之繁简亦同样对待。家具俗称‘屋肚肠”,其重要可知,园缺家具,即胸无点墨.水平高下自在其中。过去网师园的家具陈设下过大功夫,确实做到相当高的水平,使游者更全面地领会我国园林艺术。 古代园林张灯夜游是一件大事,屡见诗文,但张灯是盛会,许多名贵之灯是临时悬挂的,张后即移藏,非永久固定于一地。灯也是园林一部分,其品类与悬挂亦如屏联一样,皆有定格,大小形式各具特征。现在有些园林为了适应夜游,都装上电灯,往往破坏园林风格,正如宜兴善卷洞一样,五色缤纷,宛或餐厅,几不知其为洞穴,要还我自然。苏州狮子林在亭的戗角头装灯,甚是触目。对古代建筑也好,园林也好,名胜也好,应该审慎一些,不协调的东西少强加于它。我以为照明灯应隐,装饰灯宜显,形式要与建筑协调。至于装挂地位,敞口建筑与封闭建筑有别.有些灯玲珑精巧不适用于空廊者,挂上去随风摇曳,有如塔铃,灯且易损,不可妄挂,而电线电杆更应注意,既有害园景,且阻视线,对拍照人来说,真是有苦说不出。凡兹琐琐,虽多陈音俗套,难免絮聒之讥,似无关大局,然精益求精,繁荣文化,愚者之得,聊资参考! 1、 阅读《红楼梦》中描写大观园里假山堆叠的几段文字,试与课文关于假山的段作比较,看看它们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相似之处。 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及此。” 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毕,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 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 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 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 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 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 ,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