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历 史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2.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 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3.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措施有利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有 ①土地改革②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④ B.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D.推动了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5.阅读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比重表。这一结果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 ①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②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④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 6.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赞扬一个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下列关于这个人的称誉,正确的是 () A. “杂交水稻之父” B. “两弹元勋” C.“铁人” D.“党的好干部” 7.如图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造成图中B点到C点经济下滑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9.1971军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这是基于 A.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0.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外交成就。下列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②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④③ C. 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11. 1980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刊登了邓小平的肖像。标题上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这幅照片和文字的寓意是 () ①美国新闻界希望中美关系尽快实现正常化 ②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③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 ④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 197 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了改善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 13.“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民族自治地区,并设立民族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治权。” 材料论述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背景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原因 C.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容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的作用 14.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②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③空军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 ④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A.③④ B. ①②③④ C.①② D. ②③④ 15.习近平同志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共十一启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 ③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④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光辉旗帜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6.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 A.建立经济特区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7.“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的“圈”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B 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经济特区 D内地 18.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来,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A.经济体制的变革 B. 土地所有权变化 C. 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 19.小铁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些资料,请你为这些资料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①周恩来与尼赫鲁会谈首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卡特 ③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发言 ④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 国家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A.人类命运,国际和平 B. 亚非崛起,民族独立 C.军事竞争 ,中国力量 D. 世界舞台,中国角色 20.以下对“一国两制 ”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两制 ”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两制 ”就是两种制度,即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A①④ B②④ C. ①③ D.②③ 21.嘉兴有一位著名大师——金庸。他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参与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2.2017年11月8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表示:“任何伤害两岸人民利益福祉、悖离历史文化、以及违逆时势所趋的分裂主张,必然经不起时代考验,得不到两岸人民的认同,只能沦为历史的灰烬。”这一事实说明 () A.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B.“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C.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发展 D.反“台独”、反分裂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 23.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有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授予世界上在某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我国的诺贝尔获得者有 ①袁隆平②钱学森③屠呦呦④莫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4.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他们心目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些新事物的出现说明了 A.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B.科技革命推动了购物方式进步 C.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 D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25.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奉献了一生,实现了我国() A.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 B.汽车国产化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D.航空母舰下海 卷Ⅱ(非选择题,共50分) 26.图片信息题:(10分) (1)图一漫画中站着的医生说:“难道你连六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看不见吗?”坐着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回答:“我看不见。我只能看见蒋介石。”说明了什么?(2分) (2)图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结局怎样?(3分) (3)图三再现了 1972年美国哪位总统访华的精彩瞬间?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3分) (4)结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美关系发生转变的原因有哪些?(2分) 27.材料探究题:(16分) 材料一: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英、中葡《联合声明》规定,中国政府在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后,分別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材料二:余光中《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逛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三:2015年2月8 日,海关总署公布的设新外贸数据显示,2015年1月,大陆与台湾进出口贸易额为15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2分) (2)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内容的实现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其根本含义是什么?(4分) (3) 依据材枓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看法。(4分) 28 材料分析题:(13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靠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材料三.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又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小岗村民的这一冒险,创造了后来农村的什么政策?(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5分) (4) 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4分) 29 材料阅读题:(11分) 材料一:1978年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材料三: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1月2日讲话:“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1)1978年是我国的命运的拐点,拐点自一次重要的会议开始,请问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上怎样调整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2分) (2)根据材料二,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什么?(2分) (3)材料二是邓小平南方视察的部分谈话内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作为青年学生,你可以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怎样的贡献呢?(3分)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人教版期末检测参考答案 卷Ⅰ (选择题,共5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C B C A C B D D C B C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C C A D B A D D A C 卷Ⅱ(非选择题,共50分) 26.图片信息题:(10分) (1)美国政府不承认新中国,敌视新中国。(2分) (2)抗美援朝。(1分)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分) (3)尼克松(1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4)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②国际形势的变化等。(2分) 27.材料探究题:(16分) (1)①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②成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1分×2=2分) (2)“一国两制”(1分) 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分) (3)变化:由交往隔绝发展为人员、经济、文化等的广泛交流。(2分) 原因: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③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4)观点一:“台湾能实现统一。”①祖国的发展与繁荣; ②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③“一国两制”的构想;④《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⑤两岸交流的加强;⑥国际公认。 观点二:“台湾难以实现统一。”①“台独”势力分裂活动; ②国际反华势力干涉,使台湾问题纷繁复杂,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统一。 (结合其中一个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28.材料分析题:(13分) (1)农民土地所有制。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分×2=2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3)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1分×5=5分) (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4分) 29.材料阅读题:(11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分×2=2分) (2)“两个一百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分×2=2分) (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4)借鉴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等。(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