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8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地理中考专题复习课件(一)
人教版地理中考专题复习课件(一) 模块一 地球 第 1 课时 地球与地球仪 基础梳理篇 目录 拓展延伸 02 03 福建 4 年中考聚焦 01 考点梳理 · 考点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考点 2 地球仪 · 考点 3 经线与纬线 01 考点梳理 考点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约 6 371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考点 2 地球仪 1. 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是地球的自转轴。 2.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3. 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考点 3 经线与纬线 1. 经线与纬线的对比 纬线 经线 概 念 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 圈 )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任何两条相对 ( 经度之和等于 180°) 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纬线 经线 特 点 形状 —— 圆;长度 —— 不相等 ( 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 ;方向 —— 东西 形状 —— 半圆 长度 —— 相等 方向 —— 南北 纬线 经线 划 分 以赤道 (0° 纬线 ) 为界,以北为北纬 (N) ,以南为南纬 (S) 。最大度数为 90° 以本初子午线 (0° 经线 ) 为界,该线以东为东经 (E) ,以西为西经 (W) 。最大度数为 180° 纬线 经线 分 布 规 律 向北 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向 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2. 区域划分的依据 (1) 半球和纬度的划分 划分 区域 选用 经纬度 划分 界线 区域范围 东西 半球 经度 20°W , 160°E 20°W - 0° - 160°E 区间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 南北 半球 纬度 0° ( 赤道 ) 北纬为北半球 南纬为南半球 划分 区域 选用 经纬度 划分 界线 区域范围 低中 高纬 度 纬度 30° 纬线 0° ~ 30° 为低纬度 30° ~ 60° 为中纬度 60° 纬线 60° ~ 90° 为高纬度 (2) 五带的划分 划分 类型 选用经 纬度 划分 界线 区域范围 地球 五带 纬度 23.5°N , 23 . 5°S 热带 (23.5°N ~ 23.5°S) 23.5°N , 66 . 5°N 北温带 (23.5°N ~ 66.5°N) 划分 类型 选用经 纬度 划分 界线 区域范围 地球 五带 纬度 66.5°N 北寒带 (66.5°N ~ 90°N) 23.5°S , 66 . 5°S 南温带 (23.5°S ~ 66.5°S) 66.5°S 南寒带 (66.5°S ~ 90°S) (1) 重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 (0° 经线 ) 、 180° 经线,西经 20°(20°W) 经线、东经 160°(160°E) 经线。 (2) 重要的纬线:赤道 (0° 纬线 ) 、回归线 ( 南回归线 23.5°S ,北回归线 23.5°N) 、极圈 ( 南极圈 66.5°S ,北极圈 66.5°N) 。 3. 应记住的重要经纬线 ( 图上识记 ) (1) 概念:由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2) 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4. 经纬网 1. 方格经纬网图的判读 【 方法点拨 】 (1) 横纬竖经:即横向的是纬线,竖向的是经线。 (2) 识别字母:东经 (E) ,西经 (W) ,北纬 (N) ,南纬 (S) 。 (3) 判定方向:依据经纬线,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 依据标注的“东南西北”,判定数值增大的方向。 ) (4) 读出经纬度:依据“东增东经,西增西经,北增北纬,南增南纬”的规律。读出某点的经纬度。 2. 极地经纬网图的判读 (1) 定南北极:读图中信息,如果图名中有“北半球”或者图中有“ N” 字眼,则顶点为北极 ( 如图所示 ) ;如果图名中有“南半球”或者图中有“ S” 字眼,则顶点为南极。 (2) 定自转方向:在极地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北逆南顺”,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 如图所示 ) 。 (3) 定经纬度:甲地经纬度为 (170°W , 70°N) ,乙地经纬度为 (150°W , 80°N) 。 (4) 定相对位置: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向。 3. 区域的判定 (1) 熟记不同区域的名称与分界线。 (2) 南北半球、地球五带、低中高纬度的判别均用纬度;东西半球的判别用经度。 4. 间隔数值相等的经度和纬度所组成的方格网面积的比较 (1) 南北距离比较:在地球上,纬度间隔数值相等时方格网的南北距离相等。如图所示,①②两个区域, 0° ~ 20°S 之间的距离等于 20°S ~ 40°S 之间的距离。 (2) 东西距离比较:在地球上,所有经线交于北极和南极点。经度间隔数值相等时方格网的东西距离不同,纬度越高,东西距离越短。如图所示,①②两个区域,②的纬度比①的纬度高,在地球上,①的东西距离要大于②的东西距离。 (3) 面积比较:①和②的南北距离相同,东西距离①大于②,所以①比②面积大。 1. 赤道是南北纬度的起始线、分界线, 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即北纬就在北半球,南纬就在南半球;本初子午线 (0° 经线 ) 是东西经度的起始线、分界线, 但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 经线是弧线,而不是圆圈。只有两条相对 ( 经度之和等于 180°) 的经线才能组成一个经线圈。在地球仪上,经线的长度大约等于赤道长度的一半。 【 易错提醒 】 3. 在地球仪上,纬度值相等的南北两条纬线,长度相等。如 20°N 与 20°S 纬线长度相等。 4. 地球上有最北点 ( 北极点 ) 、最南点 ( 南极点 ) ;没有最东点和最西点。即东西方向是相对的。判读两点的东西方向以短弧 ( 小于 180 °) 为依据。 5. 纬度的最大值是 90° ,经度的最大值是 180° 。 6. 地球的五带与低、中、高纬度的区别 (1) 划分的依据不一样。 (2) 部分区域重合:热带全部在低纬度。北寒带、南寒带全部在高纬度。而北温带、南温带跨了低、中、高纬度。如图所示。 拓展延伸 02 ·1. 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 判读竖版“世界海陆分布图” 1. 认识地球形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天圆地方→球体→不规则的球体。 (1) 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 地球卫星照片:形象直观地表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 现代测量技术:科学家精密测量得出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 生活实例证明地球是球体:遥望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2. 判读竖版“世界海陆分布图” 地点 经纬度 所在大洲 或大洋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甲 75°E 、 30°S 印度洋 东半球、南半球 乙 105°E 、 60°N 亚洲 东半球、北半球 丙 15°E 、 0° 非洲 东半球 南北半球分界线上 (1) 竖版地图中经纬网的判读,关键是理解经线的概念。 依据经线的定义,某一条经线 ( 如 105°W) 的起点和终点是两极 ( 点 ) ,过了两极 ( 点 ) 就变成了相对的另一条经线 (75°E) 。因此,图中甲所在的经线是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105°W + 75°E = 180°) 。 (2) 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定经线的度数 ( 东经、西经及具体度数 ) 。 以“东增东经,西增西经” 判定每一条经线的度数。特别注意每两条相邻经线相差的度数 (360°÷ 经过极点的经线条数 ) 。如图中经过极点的经线有 12 条,相邻两条相差 30° 。 (3) 以赤道为界,识别每条纬线的度数。如图赤道 0° ,极点 90° 。以北半球为例,另外两条分别是 30°N 、 60°N 。 03 福建 4 年中考聚焦 1 2 3 4 5 1. 【2019 • 福建 • 2 分 】 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下图示意亚洲东西部传统民居差异,读图完成下题。 甲地的经纬度是 ( ) A.60°W , 40°S B.60°W , 40°N C.60°E , 40°S D.60°E , 40°N D 2. 【2020 • 福建 • 4 分 】 肯尼亚是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下图示意肯尼亚。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从半球位置看,肯尼亚全部位于 ________ ,地处地球五带中的 ________ 。 (2) 内罗毕的经纬度大致是 (________ , ________) 。 东半球 热带 36.8°E 1.2°S 3. 【2019 • 福建 • 3 分 】 下图示意玻利维亚,读图完成下题。 玻利维亚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________ 半球,位于 ________ 洲,东邻 ________( 国家 ) 。 西 南美 巴西 4. 【2018 • 福建 • 2 分 】 下图示意朝鲜半岛地形,读图完成下题。 朝鲜半岛地处东、西半球中的 ________ 半球,全部位于低、中、高纬度中的 ________ 纬度地区。 东 中 5. 【2017 • 福建 • 2 分 】 下图为某岛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题。 该岛地处东、西半球中的 ________ 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________ 带。 东 热 模块一 地球 第 2 课时 地球的运动 基础梳理篇 目录 拓展延伸 02 03 福建 4 年中考聚焦 01 考点梳理 · 考点 1 地球运动 · 考点 2 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01 考点梳理 · 考点 3 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考点 1 地球运动 运动 形式 方向 周期 绕转中心及特点 地球 自转 自西 向东 1 天 ( 约 24 小时 ) 绕地轴自转 地球 公转 1 年 ( 约 365 天 ) 绕太阳公转。地轴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 66.5° 的固定夹角 考点 2 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理意义 解释 昼夜更替 地球上每一地点周而复始地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 东升西落 太阳、月亮、星星每天的东升西落 时差 ① 东边地点的 “ 地方时 ” 早于 ( 大于 ) 西边地点的 “ 地方时 ” ② 经度每差 15° ,时间相差 1 小时 地理意义 解释 物体影子 日变化 ① 太阳高度和方向的变化,引起物体影子和方向的变化 ② 方向:日出东方,影子偏西;日落西方,影子偏东;正午影子正北 ( 南半球正南 ) ③ 长短:一天之中日出、日落时最长,正午最短 图示:昼半球与夜半球,物体影子的日变化 ( 方向与影子长短 ) 考点 3 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示意图 1. 地球上的五带 地球 上的五带划分图 范围 特点 北寒带 北极圈内 (66.5°N ~ 90°N)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 北温带 北回归线~北极圈之间 (23.5°N ~ 66.5°N) 四季分明、无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23.5°S ~ 23.5°N ) 有阳光直射现象 范围 特点 南寒带 南极圈内 (66.5°S ~ 90°S) 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 划分依据 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产生原因 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使得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出现差异 2. 四季更替 季节名称 时间 北半球 春季 3 、 4 、 5 月 南北半球,日期相同,季节相反 夏季 6 、 7 、 8 月 秋季 9 、 10 、 11 月 冬季 12 月至次年 1 、 2 月 南半球 秋季 3 、 4 、 5 月 冬季 6 、 7 、 8 月 春季 9 、 10 、 11 月 夏季 12 月至次年 1 、 2 月 划分 依据 同一地点,不同季节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 产生 原因 一年中,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差异 3.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节气 ( 时间 ) 太阳直 射点的 位置 昼夜长短 变化 极昼极夜现象 北半球 南半球 春分 (3 月 21 日前后 )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无 夏至 (6 月 22 日前后 ) 北回归线 (23.5°N)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内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内极夜 节气 ( 时间 ) 太阳直 射点的 位置 昼夜长短 变化 极昼极夜现象 北半球 南半球 秋分 (9 月 23 日前后 )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无 冬至 (12 月 22 日前后 ) 南回归线 (23.5°S)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内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内极昼 4.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移动区域 ( 范围 ) 节气 ( 时间 ) 太阳直 射点 太阳直射点 所在半球 北回归线 (23.5°N) ↨ 南回归线 (23.5°S) 春分 (3 月 21 日前后 ) 赤道 北半球 夏至 (6 月 22 日前后 ) 北回归线 (23.5°N) 秋分 (9 月 23 日前后 ) 赤道 南半球 冬至 (12 月 22 日前后 ) 南回归线 (23.5°S) 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夏至 — 秋分 — 冬至 —— 向南移动; 冬至 — 春分 — 夏至 —— 向北移动 原因 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 66.5° 的固定夹角 5. 物体影子的年变化 区域 正午影子朝向 正午影子长短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正北 夏至日最短 冬至日最长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正南 夏至日最长 冬至日最短 南、北回归线之间 依据物体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如果太阳直射点在物体南面,正午影子朝正北;反之,正午影子朝正南 1. 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的关系 【 方法点拨 】 (1) 太阳高度大 (∠A) ,影子短 (a) ;太阳高度小 (∠B) ,影子长 (b) 。 (2) 太阳高度大 (∠C) ,照射到房间内的太阳光面积小 (c) ;太阳高度小 (∠D) ,照射到房间内的太阳光面积大 (d) 。 (3) 太阳高度 90°( 直射 ) ,物体影子长度为 0( 无影子 ) ,照射到房间内面积为 0 。 因此,解题时要紧紧抓住太阳高度的变化 ( 太阳高度最大、最小的时间 ) 。在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物体影子最短,照射到房间内面积最小;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物体影子最长,照射到房间内面积最大。 2. 如何判读太阳光照图 (1) 夏至日太阳光照图 ( 图中黑色为黑夜,白色为白昼;箭头表示太阳光线 ) ① 识别重要纬线:赤道,南、北 回归线,南、北极圈。 ②画出自转方向:图甲表示地球侧视图, 自西向东;图乙表示北极上空俯视图,逆时针方向。 ③识别极昼极夜:北极圈内全部是白昼 ( 极昼 ) ,南极圈内全部是黑夜 ( 极夜 ) 。 ④确定图示节气:夏至 (6 月 22 日前后 ) 。 ⑤叙述图示特点: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内全部是白昼。 (2) 冬至日太阳光照图 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内全部是黑夜。 (3) 二分日太阳光照图 ( 秋分: 9 月 23 日前后,春分: 3 月 21 日前后 ) ①北极圈内、南极圈内都是一半白昼、一半黑夜。 ②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垂直于赤道。 ③地球上北半球、南半球都是昼夜平分。 (1) 黑白面积对比:北半球昼半球的 面积大于夜半球,说明昼长夜短。 (2) 线段长短对比:赤道上代表黑夜、 白昼的线段 a 、 b 等长,说明昼夜平分 ( 相等 ) ;某一纬线上代表黑夜的线段 c 与代表白昼的线段 d 相比, d 大于 c ,说明昼长夜短。 3. 如何判读昼夜长短 1. 昼半球、夜半球以及昼夜交替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朝向太阳的一面为昼,背向太阳的一面为夜。即使地球不自转,也有昼半球、夜半球。由于地球的自转,才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 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交替是一天中白昼与黑夜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是一年中白昼时长与黑夜时长的变化。前者主要是地球自转形成,后者主要是地球公转所致。 【 易错提醒 】 3. 昼夜长短与纬度的关系 ( 以北半球为例 ) 春分之后 — 夏至 — 秋分之前,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 直至极昼 ) ,夜越短; 秋分之后 — 冬至 — 春分之前,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 直至极夜 ) 。 拓展延伸 02 · 二十四节气 (1) 我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是将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轨迹划分为 24 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即“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大约 15 天一个节气。 (2)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03 福建 4 年中考聚焦 1 2 3 4 5 6 7 8 【2020 • 福建 • 4 分 】 我国 2020 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于 5 月 27 日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在峰顶竖立测量觇 (chān) 标。下面左图示意世界部分地区板块构造分布,右图为珠峰顶竖立觇标照片。读图,完成 1 ~ 2 题。 1. 登顶当日,珠峰昼夜长短状况是 ( ) A. 昼长夜短 B . 昼短夜长 C. 昼夜等长 D. 出现极昼 A 2. 正午时觇标影子朝向 ( ) A. 正东 B. 正南 C. 正西 D. 正北 D 【2019 • 福建 • 2 分 】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第 3 题。 3. 甲地高温季节,我国可能 出现的现象是 ( ) 四川盆地高温多雨 B. 东南沿海台风登陆 C. 长白山区大雪纷飞 D. 华北平原绿树成荫 C 【2018 • 福建 • 4 分 】2018 年 2 月 2 日,“张衡一号”卫星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 成为唯一拥有在轨运行的高精度 地震监测卫星的国家。下图示意 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读图 完成 4 ~ 5 题。 4. 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 A. 酒泉 B. 太原 C. 西昌 D. 文昌 D 5. “ 张衡一号”卫星发射当天,白昼最短的发射中心是 ( ) A. 酒泉 B. 太原 C. 西昌 D. 文昌 A 【2017 • 福建 • 6 分 】 我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6 年 11 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示意 不同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 位置。读图完成 6 ~ 8 题。 6.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分别是 ( ) A. 自东向西、一年 B. 自东向西、一天 C. 自西向东、一年 D. 自西向东、一天 C 7. 下列节气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是 ( ) A. 清明 B. 雨水 C. 立春 D. 霜降 A 8. 11 月 30 日正午时分,我国海口市 (20°N) 某学校的旗杆影子朝向 ( ) A. 正东 B. 正西 C. 正南 D. 正北 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