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22 愚公移山 ◆作家作品列子(约前450—前375),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背景介绍战国前期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主题解说本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只有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疑难探究1.师:愚公和智叟各有什么性格特点?生甲:愚公目光长远,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他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为人定胜天。生乙: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畏难而止,自作聪明,他片面静止地看问题,认为人在大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2.师:课文最主要的写法是运用对比,请你说说课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生甲: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生乙: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生丙: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chènrènzēnghècuòjīběnwú孀匮魁叟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3)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反”同“返”,往返“惠”同“慧”,聪明 苦于惩罚直手指头肩负、扛莲提出贡献草木毛发,羽毛 A 6.根据提示填空。(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3)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运到渤海边上。(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 尽、全肩负,扛才、刚严重 B 10.翻译下列句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2)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明了! 11.画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它们的区别。(1)其妻献疑曰:“”(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之妻的话在于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怎么样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12.愚公移山,困难多多,请试列举两例,并说说文中突出其移山困难的作用是什么?困难:(1)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2)愚公年且九十,残年余力,能荷担者只有三夫。(3)工具简单。(4)运土路程遥远。(5)河曲智叟劝阻,讥笑。作用:以此衬托出愚公的决心和气魄,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怎样理解本文以神话故事结尾?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1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启示: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要像愚公一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荆门中考改编)【甲】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①而揶揄②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C B 17.翻译下列句子。(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尽力气向老人打去。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C.【甲】【乙】两文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D.【乙】文“卖蒜老叟”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C 19.(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然后答题。材料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勒尔村,位于悬崖之上。出入村庄皆走“天梯”,不少路段的陡坡接近九十度,靠臂力和腿劲儿登山。阿土勒尔村有15个孩子在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上学,上学或放学回家,孩子们必须攀爬长度约100米的天梯。 材料二:今年两会,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了解到当地建了新的铁梯,心里稍稍松了一些。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1)说说你对材料二的探究结果。示例:说明党和政府特别关心像凉山州“悬崖村”这样的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扶贫工作要像“绣花”一样细心、耐心、精准。(2)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示例:①整体搬出悬崖村;②可以在山中凿隧道,修建新的进山、出山道路;③将电通到悬崖村,在天梯处建一座电梯。 (3)班上开展帮助悬崖村学生的活动,你将做些什么?示例:①号召身边的人捐献财物,帮助悬崖村的人们修路致富;②买些书寄给悬崖村的同学们;③通过视频等先进的科技手段,让悬崖村的同学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