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3-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3-1

第2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 ‎2.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重点 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难点 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 一、情境引入 师出示问题:问题: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岁,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几岁?‎ 如果设小雨的年龄为x岁,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思的年龄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小思的年龄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式子25-x和2x-8来表示,这说明许多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含字母的式子来表示.‎ 由于这两个不同的式子表示的是同一个量,因此我们可以写成:25-x=2x-8.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方程.‎ 二、尝试探究 师:让学生尝试解决例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作如下提示:‎ ‎(1)选择一个未知数,设为x.‎ ‎(2)对于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 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正方形的周长;‎ 用含x的式子表示这台计算机x个月的使用时间;‎ 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学生讨论完成后交流.‎ 师: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所列方程等号两边式子的关系,师生归纳:‎ ‎(1)方程等号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量;‎ ‎(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简单地说:列方程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量.‎ 学生讨论交流:以上各题,你还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另一个量,再列出方程吗?‎ 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然后分组汇报交流:‎ 如(2)题中,选“已使用的时间”可列方程:2450-150x=1700.‎ 选“还可使用的时间”可列方程:150x=2450-1700.‎ 解题书写过程(略).‎ 三、探究概念 学生讨论交流.‎ 在学生观察上述方程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2‎ ‎“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 引导学生归纳:‎ 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步骤?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方框表示:‎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列出方程后,还必须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对于简单的方程,我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①问题:你认为该怎样进行估算?‎ 可以采用“尝试—发现—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后发现,要求出答案必须用一些具体的数值代入,看方程是否成立,最后教师进行归纳.‎ 可以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尝试,也可以像下面的示意图那样按程序进行尝试.‎ ‎②在此基础上给出概念: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一般地,要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可以用这个值代替未知数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四、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练习第3题.‎ 小结:‎ ‎1.谈谈你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2.谈谈你对列方程的认识.‎ ‎3.如何进行估算?‎ 五、布置作业 习题3.1第6,7,8题.‎ ‎ 学生在小学已经对方程有初步认识,但这个过程没有给“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准确的理性的概念.本节课是基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的基础上来进行的.继续对有关方程的一些初步知识,并能通过对多个熟悉的实际问题的分析,由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能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概念及一些相关概念.‎ 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