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同步基础6-9讲老山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一下学期同步基础6-9讲老山界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1 第 6 讲 课内现代文选读 《老山界》(一) 引入 当人类社会迈入 21 世纪的时候,《人类 1000 年》一书由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 该书记载了从公元 1000 年至公元 2000 年的一千年间,人类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百件重要 事件。 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共同认为,在已经过去的 整整一千年中,这一百件重要事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1582 年,罗马教会颁布了历法——从此日历“见证着组成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钟”;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类第一次全社会的革命将平等的法律制度传向了全世界; 1830 年,第一列火车从英国的利物浦开出——人类只能通过脚力推进陆地运输的时代结束; 1896 年,法国人顾拜旦开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它使人类实现了“把世界各国联合起来” 的梦想; 1953 年,DNA 链的奥秘被解开——它使人类得以“弄清我们是怎样成为我们自己的”; 1969 年,“阿波罗”十一号宇宙飞船登月——全世界得以开始探索星球之谜中一个最重要的 问题:我们是唯一的人类吗?尽管人类登上月球与人类进化过程相比,仅仅相当于生命从海洋刚 刚来到陆地…… 公元 1000 年至公元 2000 年间,中国的三个事件被世界认为具有巨大影响,并入选人类历史 进程中的一百件重要事件。 第一个事件:1100 年,火药武器的发明。 由中国人发明并首先使用的火药武器,使人类战争从此进入了热兵器时代,剧烈地改变了人 类生活的形态。 第二个事件:1211 年,成吉思汗的帝国。 成吉思汗的军事占领使“蒙古帝国成为历史上拥有土地最多的国家”。 第三个事件:1934 年,长征。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2 可以肯定的是,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在评选一千年间影 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时,他们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他们 也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 读懂一篇文章 了解一段历史 长征——一部中国贡献给世界最壮丽的史诗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在地球的另一端,曾出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后来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 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 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数说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 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 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 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 的广袤湿地,那片人迹罕至的湿地的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 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 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 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 中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3 1934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作战部队八万六千多人踏上长征之路,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吴 起镇时全军仅近八千人。 1935 年 4 月,红四方面军近十万大军开始西渡嘉陵江,自此踏上万般曲折艰险的长征之路, 1936 年 10 月到达甘肃会宁时全军仅余三万三千多人。 1935 年 11 月,红二方面军两万一千多人从国民党三十万大军的合围中冲出,踏上了长征之 路,1936 年 10 月到达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全军仅余一万一千多人。 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留下的一支红军武装——1934 年 11 月踏上 长征之路,经过数月的颠沛流离和艰苦转战,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部队,全军 兵力最多时不足八千人,最少时兵力只有一千多人。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 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 少占百分之四十。 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 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进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 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举世无双。 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 读懂了长征—— 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 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 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 等光荣。 整体概读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4 【老山界】 瑶山,土名老山界,在桂林市境内长约 200 千米。南面主峰猫儿山,号称“华南第一峰”, 最高海拔 2142 米。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战胜的第一道困难。翻越过程中没有发生 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很多老红军在回忆录中都谈到了老山界,都对翻越老山界刻骨铭心。 长征第一步 难 第 7 讲 课内现代文选读 《老山界》(二) 整体概读 【老山界】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 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 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 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 再走  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  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5  向下看,简直是绝壁  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 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  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  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 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行路难】 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 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  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 【吃饭难】  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 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 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 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  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 输员  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 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 上躺一会儿 【工作难】  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  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6  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 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 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睡觉难】  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 人飞机的叹息 【处境难】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行路难:山路险峻、峭壁悬崖 吃饭难:粮食匮乏、给养不足 工作难:山民蒙昧、队伍困顿 睡觉难:天寒地冻、露宿山野 处境难: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思考:你在作者的文字中看到难了吗? 1. 行路难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 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团结一心,力争上游,勇于战胜艰险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吃饭难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7 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因地制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3. 工作难 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 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 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难也要克服,这叫责任】 4. 睡觉难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 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 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 【随遇而安,苦中作乐】 5. 处境难 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 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镇定自若的幽默感】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8 第 8 讲 课内现代文选读 《老山界》(三) 局部精读 1. 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 来了。 “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我们就跟瑶民攀谈 起来。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 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她问我们饿了没有。这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 一个灶上煮粥。她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她 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 这整袋子米送给她。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一位叫瓜格里尼的意大利诗人这样写道: 黑夜沉沉,朦胧的黎明前时分, 遥望辽阔而古老的亚细亚莽原上, 一条觉醒的金光四射的巨龙在跃动、跃动,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9 这就是那条威力与希望化身的神龙! 他们是些善良的,志气高、理想远大的人, 交不起租税走投无路的农家子弟, 逃自死亡线上的学徒、铁路工、烧瓷工, 飞出牢笼的鸟儿——丫环、童养媳, 有教养的将军,带枪的学者、诗人…… 就这样汇成一支浩荡的中国铁流, 就这样一双草鞋一根土枪,踏上梦想的征程! 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怕)有人拆下来当 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不要)拆篱笆当 火把。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竹子来做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 【思考】红色字体的词语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呢? 2.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书写这样难忘的过往的呢?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 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 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 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英勇豪迈的乐观主义和英雄气魄】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10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 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 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 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 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 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 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革命的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 【调动五觉,“以声写静”的典范】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 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回头看队伍,没有 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 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思考】“笨重”应该怎样理解? 小结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 世界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 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 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 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 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 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 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 教育选轻轻·家长更放心 页 11 每课一积累 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像一把烈焰,贯穿一 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决不承认失败——所有这 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这次无与伦比的远征史中。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