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四单元 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PART ONE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 时空坐标 】 【 课时主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 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农业技术不断发展 , 天文学、数学、书法、绘画和雕塑也都取得了重要 成就。 考点知识回扣 【 课标内容 】 考点一  三国鼎立 知道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 官渡之战 : 200 年,       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 , 曹操 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 他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 赤壁之战 : 208 年,孙 刘联军在赤壁 以少胜多,打败 曹操 , ,为 局面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曹操 三国鼎立 考点知识回扣 3. 三国鼎立   【 快速记忆 】 二零零 年官渡 战 , 曹 统北方基础 奠 ; 二零八 年赤壁 战 , 孙 刘抗曹鼎局 现 ; 三国 曹魏蜀汉 吴 , 曹丕 刘备孙权建。 【 误区警示 】 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考点知识回扣 【 课标内容 】 知道 西晋的 建立,初步 了解人口的 南迁。 考点 二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 史料解读 】 魏晋以来积蓄 , 扫地无遗。 ——《 资治通鉴 》 [ 解读 ] 魏晋以来所积聚的社会财富 , 被破坏殆尽。这是描述八王之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1 . 西晋的建立 : 266 年,       ( 晋武帝 ) 自立为 帝,改 国号为 晋,以 洛阳为 都,史 称西晋。 280 年,西晋 灭 吴,统一 了全国。 2. 八 王之乱 : 晋惠帝 在位 时,八 个封王 为了争夺        ,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 称“八王之乱”。这场内战历时 16 年,对 社会造成巨大 灾害,人民 饱受 痛苦,西晋 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 死亡,幸存者 纷纷逃离 , 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高潮。 司马炎 中央政权 人口 迁徙 考点知识回扣 1 . 北方 游牧民族的 内迁 : 东汉 、魏、晋时期。西北的     族和    族,由 西向东迁入陕西 关中;分布 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 族,由 北向南迁到山西 一带;而       族有一部分迁到 辽宁,有 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西晋 时,山西 、陕西内迁的各族 人口,已经 占当地总人口的 一半。 氐 鲜卑 羌 考点知识回扣 【 课标内容 】 知道 两晋南北朝的 更替,初步 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考点三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 知识拓展 】 六朝 古都指的是现在我国的 南京,是 因为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南京定都而 得名。 1. 东晋 的兴亡 : 317 年,司马睿 重建晋 王朝,史 称东晋。 420 年 , 东晋灭亡。 2. 南朝 的政治 : 420 年 —589 年,中国 南方政权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 王朝,统称 “南朝”。于此 同时,北方 由北魏统一后又 分裂,统称北朝。 【 图解记忆 】 考点知识回扣 3. 江南地区的 开发 ( 1 ) 原因 : 东晋后期 , 北方人 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       ,也 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 技术,从而 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 开发,经济 迅速发展 起来。 ( 2 ) 农业 : 大量 荒地被开垦 出来,耕地面积 不断 增加,并 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 改进,包括 推广和改进    ,实行精耕细作,以及 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水稻由直播变成       , 这 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 进步;普遍 实行了麦稻兼 作,五岭 以南地区还种植了 双季稻,使 谷物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还 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 等,实行 农业 多种经营 。   劳动力 犁耕 育秧移栽 考点知识回扣 ( 3 ) 手工业 : 有了 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 发展。 ( 4 ) 商业和城市 : 农业 和手工业的发展 , 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 , 人口众多 , 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 大都市。 【 史料解读 】 江南之为国盛矣 …… 地广野 丰,民 勤 本业,一 岁或 稔,则 数郡忘饥。 …… 渔盐杞梓之 利,充 仞八 方;丝绵 布帛之饶 , 覆衣天下。 ——《 宋书 》 [ 解读 ] 材料描写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后的 情况,经济 水平得到 提高,经济 迅速发展起来 。 考点知识回扣 【 课标内容 】 通过 北魏孝文帝 改革,初步 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考点四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 特别提示 】 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四次短暂 统一:曹操 统一北方、西晋的短暂统一、前秦的统一、北魏的 统一。 北孝文帝改革 : (1) 北魏孝文帝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494 年迁都 洛阳,把 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 措施,规定 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汉语,禁用 鲜卑 语;以 汉服代替鲜卑 服;改 鲜卑姓为 汉姓;鼓励 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2) 这些 措施,促进 了         ,也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民族交 融 考点知识回扣 2. 北方 地区的民族交融 (1 ) 经济 交流 : 内迁 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 处,开始 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         ,逐渐 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         ,又 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 等,融入 到汉族的生活中。 (2 ) 民族 关系 : 十六 国北朝政权的 统治者,与 汉族士人合作 , 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 方式,实行 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时期的民族 关系,有时 矛盾 激化,甚至 发生 战争 , 但 在总体 上 ,      趋于消解,民族 关系趋于和缓。北朝 后期,我国 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 融汇,思想感情 日益 沟通,以往 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 史料解读 】 自晋、宋 以来,视 洛阳为荒 土,此 中谓长江 以北,尽是 夷狄。昨至 洛阳,始 知衣冠士 族,并 在中原。礼仪富 盛,人物 殷阜。 ——《 洛阳伽蓝记 》 [ 解读 ] 这是南朝的某位官员来到洛阳之后发出的 感慨,体现 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洛阳的 繁盛,推动 北方社会经济文化 发展 , 促进 民族交融。 农业技艺 畜牧 经验 民族隔阂 考点知识回扣 (3 ) 文化 交流 : 西晋时期,内迁 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 ; 后,汉语 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和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4 ) 影响 : 北方 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 交融,为 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 活力,进一步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 文化,并 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识图学史 】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陶俑 考点知识回扣 【 课标内容 】 知道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 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考点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 贾思勰 和 《 齐民要术 》: 我国 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 技术,内容 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          ,种植 农作物必须 因地制宜,不 误 农时;要 改进生产技术和 工具,还 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这部书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       的 务实 精神,反映 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 影响,在 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遵循自然规律 以民生为本 考点知识回扣 2. 科学家 祖冲之 : 南朝 的一位杰出 科学家,他 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 方法,把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 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 【 识图学史 】 《 大明历 》 祖冲之像 考点知识回扣 3. 书法 、绘画与雕塑 : ( 1 ) 书法 ① 汉代 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东汉以后 , 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们欣赏。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       独创楷书书法。西晋设置书博士 , 教学生学习书法 , 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锺繇 考点知识回扣 ② 将 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       。他的笔势“飘若浮云 , 矫若惊龙 ”,代表作 是 《 兰亭集序 》 。他被后人誉为“书圣”。 ③ 北魏 统治者崇尚汉族 文化,书法 艺术受到 重视,流传下来的 书体 , 苍劲厚重 , 粗犷雄浑。 ④ 中国 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王羲之 碑刻 【 识图学史 】 《 兰亭集序 》 ( 摹本 • 局部 ) 考点知识回扣 (2) 绘画 : 魏 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 由于佛教盛行 , 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东晋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 , 他擅长人物画。作品有 《 女史箴图 》 和         。 由于山水诗的增多 , 山水画开始形成。 (3 ) 雕塑 : 南北朝 时期 , 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 , 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 , 开凿了许多石窟。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佛像 , 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 , 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 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 识图学史 】 《 洛神赋图 》 《 女史箴图 》 ( 摹本 • 局部 重难 拓展 拓展一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说一说 , 曹操为什么能在官 渡之 战获胜而在赤壁之战战败 ? ( 1 ) 官渡之战获胜的主要因素 :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 唯才是举” , 重用人才 , 拥有人才优势 ; 实行屯田 , 发展经济 , 拥有经济优势 ; 火烧乌巢 , 断了袁绍粮草 , 出奇制胜 ; 袁绍用人多疑 , 骄傲轻敌 , 军纪涣散 , 战斗力不强等 。 ( 2 ) 赤壁之战战败的主要因素 : 孙权 基业稳固 , 占有地利 ; 刘备礼贤下士 , 颇得人心 ; 孙刘联军 , 战术得当 ; 曹操骄傲轻敌 ; 北方将士不习水战等。其中最根本原因是当时南北统一的条件还未成熟 。   重难 拓展 拓展二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比较   项目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不同点 背景 封建地主为确立封建统治 , 发展封建经济 , 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439 年 , 北魏统一北方 内容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 允许自由买卖 ; 奖励耕战 ; 建立县制 使用汉语 ; 穿戴汉服 ; 改用汉姓 ; 鼓励与汉族联姻 ; 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 学习汉族的礼法 特点 创设新制度 ( 县制等 ) 仿效汉制 侧重点 富国强兵 制度更新、移风易俗 目的 使秦国富强 , 取得兼并战争中的优势地位 缓和矛盾 , 巩固统治 , 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作用 经过商鞅变法 ,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民族融合 , 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 重难 拓展 拓展二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比较   项目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相同点 (1) 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 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 , 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3) 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阻碍 , 但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4) 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 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 (5) 改革措施都比较全面 , 触动了原先的经济体制 (6) 都促进了社会形态的变化 (7) 都促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重难 拓展 拓展三   北方的民族交融   名称 内容 影响 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 各民族在生活方式、习俗风尚等方面呈现出逐渐认同的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汉化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