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10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导学案合集七上部编版语文(全册)
1.《春》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 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 ) 黄晕( ) 披着蓑( ) 涨起来( ) 宛转( ) 应和( ) 戴着笠( ) 抖 擞( ) 【设问导读】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106 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迷藏( )宝藏( ) A zàng B cáng (2)散步( )散在草丛里( ) A sǎn B sàn (3)薄烟( )薄弱( )薄荷( ) A bò B bó C báo (4)应和( )和解( )和面( )和稀泥( ) A hé B hè C huò D huó 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 (1)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A 万物 B 全部 C 它们 D 大地 (2) 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 A 夸耀 B 炫耀 C 显示 D 吹嘘 (3)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 A 陪衬 B 衬托 C 渲染 D 突出 (4)“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 A 计算 B 打算 C 计谋 D 设计 1.《春》第二课时 导学案 106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领悟诗画意境;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 【温故互查】 1.解释下列词语 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可按盼春、______、______划分为三部分,其中“绘春”又是由______图、______图、______图、______图、______图五幅画面构成。 【合作探究】 1. 寻美句:《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2.赏妙笔: 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句推荐朗读:(同学推荐朗读,并说理由,教师点拨) 3.品好词: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⑵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⑶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106 【拓展延伸】 写一写:仿写文末写“春天”的三个比喻句写“秋天”,突出秋天的特点。 写完后小组交流展示,看谁写得最生动。 【当堂检测】 1.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手法的是( )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仿照画线句,发挥想象,续写两句。(注意语意要连贯,句式要一致。)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无论是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它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1.《春》第三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领悟诗画意境; 2.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温故互查】 106 1.《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的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合作探究】 1.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动人的春之图。请你根据这五幅图细心体会,说说其中的花草风雨各自有何特点。 2.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3.朗读“迎春图”。思考: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的? 4.朗读末尾三段,说说这三个比喻句能否调换顺序? 5.通过研读《春》,你对“如何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有了哪些认识、收获? 【课外拓展】 1.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古诗文互相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与“呼朋引伴”中“引”字同义的一项是( ) 106 A.引经据典 B.引而不发 C.引吭高歌 D.引人入胜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含义是( ) A.春天迟迟不来,人们盼望了很久才到。 B.春天善解人意,人们盼望着人们盼望着的就到来了。 C.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表达了盼春的急切心情。 D.东风是春天的先行官,东风到了,春天随后也就到了。 3.根据下列描写春草特征的语句,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① 这温顺柔和的草,讨人喜欢。 ② 萌动的幼芽,破土而出。 ③ 初生的春草带着娇柔的姿态。 ④ 那美丽的色泽,纯净而又新鲜。 4.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这两个字是______、______,文中体现这两个字的句子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 2.《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老舍;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3.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学习难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 【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字_______。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话剧《 》等。其中话剧代表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 )南 着( )落 簪( )子 镶( )嵌 澄( )清 贮( )蓄 水藻 ( ) 3.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问导读】 1.文章开头,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把济南的冬天同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突出了济南的冬天_______的特点,赞誉它是个_______。 2.《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过对济南的总体感受后,分别写济南冬天的_______和_______。 【当堂检测】 1.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刮风 依靠 慈善 垂柳 B.晒着 绿萍 暖和 横卧 C. 圆圈 温晴 水纹 水墨画 D.摇篮 斜射 稍微 烦燥 2.找出与其他三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D.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课后反思】 106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赏析优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研读山水描写段落,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学习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合作探究】 1.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些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雪后山景的?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开头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结尾又说“就是冬天的济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读他的文章要用心体会语言之妙,请在文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106 【课外拓展】 1.请用一小段优美的文字描绘一处你所在城市的美景,至少用两种修辞手法。 【当堂检测】 1、 指出下列句子的喻体和本体 1) 萧山把整个济南为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本体: 喻体: 2)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本体: 喻体: 2、 仿写句子 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名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 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3.《雨的四季》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把握文章线索,理解内容。 【学习重难点】 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自主学习】 106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静谧( ) 高邈( ) 粗犷( ) 淅沥( )( ) 吝啬( )( ) 睫( )毛 莅( )临 咄咄( )逼人 2.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高邈: 莅临: 咄咄逼人: 【设问导读】 1.导入: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2.有感情的放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全文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结构,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2—5自然段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浏览课文,分别概括四季的雨各有的特点。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句子是什么? 【拓展延伸】 1.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会不同,雨使你想到了什么? 【当堂检测】 1.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忍俊不禁(忍住) B.花红已谢(凋零) 106 C.察颜观色(颜色,色彩) D.盘虬卧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 ⑵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成,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 ⑶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 ⑷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 ) 【课后反思】 3.《雨的四季》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能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 【合作探究】 1.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伴着它默读课文,酝酿一下情感。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放轻音乐《雨的印记》) 106 2.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品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以从修辞、感官、情感等角度来谈) 3.分析课文首段与最后两段在结构上的特点及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拓展延伸】 1.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至少运用三种修辞,做一段精彩的描写。 【当堂检测】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106 B.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古朴典雅。 D.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E.“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建句话是对工业污染的批判和对工业文明的否定。 4.《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 导学案 《观沧海》 【学习目标】 1.学习《观沧海》,了解有关曹操的文学常识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学习朗读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自主学习】 1. 曹操, 末年 家、 家、诗人,字 。 2.给下列字注音: 碣 澹 竦 峙 3.解释下列词语 东临: 何: 竦峙: 澹澹: 若: 幸甚: 至: 【设问导读】 1.读畅诗文。读准字音,直到能顺畅朗读这首诗;听读体会重音节奏,感情基调,再跟读,组内校正。 2.读懂诗意。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小组内理解诗意,记下疑问,再全班交流。 3.体会诗情,感悟写法。 106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本诗通过写大海之景象,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气概? (3)《观沧海》一诗写了哪些景物?所写的景物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4. 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当堂检测】 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曹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气概的句子是: , , , 。 2.这是一首 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再写海而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的 。 3.翻译下列诗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 导学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学习目标】 1. 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 2.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学习朗读技巧。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理解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3.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自主学习】 1. 李白,字 ,号 。 代 主义诗人,被称为“ ”。与 合称“李杜”。 106 2. 标题中“闻”的意思是 ,“左迁”的意思是 。 3. 划分朗读节奏。 杨 花 落 尽 子 规 啼,闻 道 龙 标 过 五 溪。 【设问导读】 1. 读畅诗文。读准字音,直到能顺畅朗读这首诗;听读体会重音节奏,感情基调,再跟读,组内校正。 2.理解诗意。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小组内理解诗意,记下疑问,再全班交流。 3.体会诗情.感悟写法。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首句写到“杨花”和“子规”,有何用意? (2) 文中哪些句子是写景,哪些是叙事,哪些是抒情。 (3)赏析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巩固练习】 1.按要求默写诗句 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托月送友”情怀的诗句是: 。 ②本诗中情景交融的一句: 2.“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闻”、“过五溪”有什么妙处? 【拓展延伸】 1.写出古诗中含“月”字的诗句,并写出作者及出处。 4.《古代诗歌四首》第三课时 导学案 《次北固山下》 【学习目标】 1. 学习《次北固山下》。了解王湾的生平及作品; 106 2. 能抑扬顿挫地诵读诗歌; 3.了解诗意,体会诗情,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体会本诗情、景、理的融合。 【学习重难点】 诵读诗歌;了解诗意,体会诗情,学会赏析诗歌。 【设问导读】 1.导语:王湾,洛阳人,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但今天我们仍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次北固山下》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啊。 2.听读诗,自己标出节奏。学生自由诵读,在小组内朗读,组内评价。抽学生全班读,并评价。 3.小组内理解诗意,标出不理解的句子,在全班交流不理解的句子。 4.《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5.思考:《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赏析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6 7.学生练习背诵全诗。 【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字词。 次: 客路 风正: 乡书: 2.原文填空。 《次北固山下》一诗在景物、节令描写中蕴涵自然之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主旨,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诗歌四首》第四课时 导学案 《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1.了解马致远的生平及作品,了解元曲的有关知识;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习重难点】 了解元曲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自学检测】 106 1.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 ,“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 3.据下列拼音写汉字 天yá: 枯téng : 【设问导读】 1.听读这首曲后,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出节奏。在小组内朗读,组内评价。抽学生全班读,并评价。 2.小组内理解,标出不理解的句子,全班交流理解不懂的句子。 3.思考:《天净沙·秋思》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巩固练习】 1.词义辨析: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热肠 2.原文填空。 《天净沙·秋思》中写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106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拓展延伸】 1.积累思乡名句。 106 5.《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2.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清理文章思路;感知人物形象,学习阅读方法。 【自主学习】 1.读文自主学习: 一读:快速浏览,对文章有大致了解。 二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排除生字词语障碍。整体感受文章基本内容。 三读: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想,做到三动“眼动、手动、心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对文章有自己初步的见解,做好旁注。 2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á( )碎 shì( )弄 bào( )怒 tān huàn( )( ) chuí( )打 沉jì( ) 淡yǎ( ) 翻来fù( )去 【设问导读】 1.以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 106 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提问: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2.介绍史铁生生平、出示史铁生去世新闻 3.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1) 你感受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 4.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几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全文展开叙事和议论的线索是什么? 【当堂检测】 1.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 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106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C.古老的地坛,处处令人惊异和震撼。 D.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5.《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学习重难点】 感悟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学习运用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 【温故互查】 1.请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1)妈妈在医院看护我,一夜没睡的她显得十分_______ _(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看到妈妈的黑发中已经夹杂了根根银丝,我的心都疼了。 (2)在秋气肃杀的日子,和一个知心朋友________(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是什么心情? (3)春天到了,漫山遍野山花________(颜色鲜明而美丽)。 (4)他再三________(恳求,乞求)父母让他暑假去华山玩耍。 【合作探究】 1.文章几次写到看花?背景和结果有何不同? 2. “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表现?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106 3、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4、面对暴怒的儿子,母亲怎么做的?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心理、语言来说,体会母亲的心情。 【拓展延伸】 1.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当堂检测】 1.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2.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 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106 3.读了本文,你最想对你的母亲说些什么呢? 5.《秋天的怀念》第三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难点】 领悟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学习作者的坚强;学习阅读的方法。 【温故互查】 1.按课文内容填空,然后背诵。 黄色的花( ),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 )而(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 【合作探究】 1.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那些地方感受到的? 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勾画出来,再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 2.“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这句话在文中有何好处?想一想从盛开的菊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06 3.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 1.仿照下面的名人墓志铭,也给身在天国的史铁生或他的母亲写一句墓志铭。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巩固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填上正确读音。 宿舍( ) 星宿( ) 三天两宿( ) 住宿( ) 2.选词填空。 神情 神态 神色 神气 刚一上场,你看他那( )样儿,好像稳拿第一,可是连输了几个球后,( )就有些慌张了。下半场开始,虽然( )恢复正常了,但最终还是丢了关键的一局,你看他那( ),显得十分沮丧。 106 6.《散步》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懂得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学习重难点】 1.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在批注阅读中,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 ) 拆散( ) 熬过( ) 粼粼( ) 桑树( ) 一霎时( )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 【设问导读】 1.由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亲情导入本课学习。 2.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06 ⑴散步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 ⑵散步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 ⑶散步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散步的过程发生了:_________(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⑸结果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根据以上信息,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下面问题: 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4.跳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用“我喜欢_______,因为他(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如: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拓展延伸】 1.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106 6.《散步》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体会人物形象美; 2.品味揣摩语句,感悟语言对称之美; 3.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学习重点、难点】 1.品味揣摩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温故互查】 1.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________(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_______(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________(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合作探究】 1. 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到特有的温馨和美好。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吗?找出文中你最欣赏、感触最深、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用“________一句很美,美在________”说话,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在全班交流。 106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句中加点词能否互换?请说出你的理由。 3.说说你对“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巩固练习】 1.下列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 A、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岁还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2.《散步》是一篇美文,它不仅美在内涵,还美在句式的整齐、对称。比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请从文中找出读一读。 106 7.《散文诗二首》第一课时 导学案 《金色花》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自主学习】 1.填空: 泰戈尔是__________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吉檀迦利》等。 2.给加点字注音。 匿笑( ) 祷告( ) 嗅觉( ) 罗摩衍那( ) 【设问导读】 1.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要读准字音。 3.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106 4.“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5.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拓展延伸】 1.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___”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巩固练习】 1.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2.结合语境体会妈妈的两句话,分别感受到了妈妈怎样的心情? (1)“孩子,你在哪里呀?”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106 7.《散文诗二首》第二课时 导学案 《荷叶·母亲》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 ) 姊妹( ) 莲蓬( ) 菡萏( ) 攲斜( ) 荫蔽( ) 徘徊( ) 烦闷( )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 (2)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 【设问导读】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去感受母爱的芬芳。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全文。说说《荷叶·母亲》一文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06 3.再读课文,各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 4.本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是:“红莲”。作者一共几次写到红莲?作者每一次看红莲时的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 5.作者借助圣洁美丽的景物赞美了世上至善至美的亲情,美丽的景和感人的情是通过优美的语言传达给我们的,你认为哪句话写得美?找出来赏析一下。 【拓展延伸】 1.用“母亲是 ,我是 ”写一句话,赞颂母爱。 【当堂检测】 1.下列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诚挚深沉的感情、清新的语言使《金色花》成为名篇的重要原因。 修改意见: (2)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修改意见: 2.体会“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8.《世说新语》两则 第一课时 导学案 106 【学习目标】 1.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学习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 雪骤( ) 太傅( ) 韫( ) 无奕女( )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2)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3)左 将 军 王 凝 之 妻 也 (4)待 君 久 不 至 【设问导读】 1.听录音朗读两篇短文,注意在原文中划出朗读节奏。 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3.自由朗读课文,讨论: ①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②《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③太傅对于谢朗、谢道韫的两个比喻未作出评价,只是一笑而过,你认为太傅的态度如何? ④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106 【巩固练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_______ (2)俄而雪骤 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 (4)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8.《世说新语》两则 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刘义庆及作品《世说新语》; 2.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3.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处世观。 【学习重难点】 积累文言字词;认识元方的品质。 【自学检测】 1.《世说新语》是 朝 ____ 编写的一部 _________,主要记载了 106 至 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太丘舍去 尊君在不 非人哉 3.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设问导读】 1.学生朗读课文,自由读、同桌互读、抽读,注意停顿,学生互评。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不清楚的作好标记。小组内翻译全文。全班交流不懂的词句。 3.思考:(1)《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2)《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 【拓展延伸】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他是否失礼?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过中不至。 过: ⑵去后乃至。乃: 去: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⑷君与家君期日中。期: 家君: 2.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 3.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 ,译为 。 4.古今异义字。 (1)期日中。期,古义: 今义: 。 (2)太丘舍去。去,古义: 今义: 。 (3)入门不顾。顾,古义: 今义: 。 5.翻译句子。 ⑴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6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鲁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革命家。原名___________,字_______,浙江绍兴人。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2.自主阅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设问导读】 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 1.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及中间的过渡段,划上记号。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 ① 用自己的话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② 文中的过渡段起什么作用? 106 ③“我”是否知道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最后带着情感读这一段,看谁读得好。 【拓展延伸】 1.“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对课”就是拟对联。请根据课文内容拟写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撑 放 系 拉 B.支 撒 绑 拿 C.支 撒 系 牵 D.顶 放 连 牵 2.请在下面方框中 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___ 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___ 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___ 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___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___ 106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写法,学会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学习重难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学习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温故互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 ) 脑髓( ) 觅食( ) 倜傥( ) 菜qí( ) dǐng( )沸 收liǎn( ) yuān( )博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并用其中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确凿: 轻捷: 绅士: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合作探究】 1.读课文第1自然段。这段话交代了什么内容? 2.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3.带着感情与想象品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 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 106 ②第二段写景非常精彩,你认为精彩在哪方面,为什么? ③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拓展延伸】 1.仿照第七段“雪地捕鸟”的写法,用不少于六个动词写一个游戏或一项活动(如打篮球、钓鱼、溜冰、骑自行车等),注意用词准确。 【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 (2)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3)(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 2.速读4—6段,说说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对两种不同生活的情感和态度; 106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学习重难点】 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温故互查】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________,说明它们给泥墙根一带带来了无限的____________,表现了“我”的________心情。 2.文段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既表现出“我”__________的特点,又表现出百草园对“我”来说,既富有________又富有吸引力。 【合作探究】 课文第一部分写百草园,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行文充溢了生机和活力。“我”慢慢地长大了,“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心中充满了依恋、无奈、迷茫;接着写“我”被送进三味书屋,随先生读书。 1. 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文中描写了读书生活中的哪些乐趣? 2.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0自然段至末尾,说说你认为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 3.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106 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C.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导游,请你结合课文内容为“三味书屋”写几句解说词。 【巩固练习】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同学们能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 B.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使我们国家也遭遇了很大的挑战。 C.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D.不几天,刘备带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刑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2.央视有一则关于教育的公益广告非常巧妙,广告的宣传语为:“关注孩子,不要管住孩子。”教育界一再强调减负,现实中却是学生的作业越来越多,书包越来越重,请你针对此种教育问题,也来拟写一则公益宣传语。 106 10.《再塑生命的人》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自由诵读揣摩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主旨; 3.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重难点】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自主学习】 1.搜集作者及莎莉文老师相关的材料 2.自主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设问导读】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来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1.学生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要求尽量用自己的话。 2.本文主要写了老师的哪些事迹,请同学们作出概括: 3.用“我喜欢文中的___,因为__”的形式说话,品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106 【拓展延伸】 1.文中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方式,你特别欣赏哪些?请举例说明。再举一二个你自己的老师(也像莎莉文一样注意教育方式),使你豁然开朗的例子。 【巩固练习】 1.下面的片段出自作文《读〈海伦•凯勒传〉有感》,画横线的三个地方都有语病,请改正。 《海伦•凯勒传》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在出生19个月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使她丧失了宝贵的听力和视力。①她的声带因为没有受损,却无法受其他感官的刺激,以至也不会说话。读完这本书,我被海伦•凯勒的精神所感动,并深深地喜欢她。她是那么执着、坚毅、顽强,尽管什么也看不见、听不见,②但她拼命地摸读盲文,指头都摸出了血,甚至书写单词和句子。她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哈佛大学。③从海伦•凯勒身上,使我看到了她对知识的渴求与对理想的坚持,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1)第①处关联词“因为”用得不当,可以改为“________”。 (2)第②处语序不当,可以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____________。 2.依照下面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提示:请以“大海”“天空”为喻体)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如果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 10.《再塑生命的人》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品读重点语句,提高赏析文章优美语言的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习重难点】 揣摩文中重要语;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温故互查】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怦怦直跳( ) 搓捻( ) 膝上( ) 小心yì yì( ) 感kǎi( ) zhàn( )开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不求胜解 花团锦族 疲卷不堪 浑为一谈 美不甚收 【合作探究】 1.海伦·凯勒的成功得力于老师的教诲,但她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请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作者本人语言、心理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2. 学生讨论:应该如何理解题目中的“再塑生命”?(抓住重点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06 3.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巩固练习】 1.为迎接即将来临的教师节,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一次以“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解决下列问题。 (1)同学们要在班级门口张贴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请你根据具体内容,把这副对联补写完整,每空只填入一个表示数量的字。 上联:一支粉笔,________袖清风,启迪________秋智慧; 下联:________尺讲台,四季沐雨,传递万世文明。 横批:________年树人 (2)同学们在班级活动纪念册上给各科老师写下了富有学科特征的个性留言,请你参考下面两则留言,给语文老师也写上一句。 致数学老师:无论我们怎样加减乘除,都算不完您的无私奉献。 致历史老师:感谢您以渊博的学识带领我们纵览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画卷。 致语文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培根论说人生时,曾意味深长地称颂残疾人“总是和上帝扯平了的”。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坚苦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106 11.《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3.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自主学习】 1.收集有关孔子及《论语》的资料 2.自主读文,扫清文字障碍 3.划好语句节奏 【设问导读】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1.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2.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合作译一译: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 106 【当堂检测】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3.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拓展延伸】 1.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一本名著《论语》的封面撕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106 11.《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习重难点】 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________________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 新: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讲讲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2.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品德修养: 3.读完课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请给大家展示一下, 106 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拓展延伸】 1.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 【巩固练习】 1.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2.填空。 (1)《〈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6 11.《论语》十二章第三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学习重难点】 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当堂背诵。 【温故互查】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 (2)逝者如斯夫 逝:________ 斯:________ (3)曲肱而枕之 肱:______________(4)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合作探究】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就本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吗? 2.归纳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106 3. 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 试背全文,比比看谁背的最准确。 背诵过程中要注意停顿,不抢不拖,不加字,不吞字。 【拓展延伸】 1.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 (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巩固练习】 1.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邹云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李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106 12.《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 积累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和成语。 3.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 4. 理解并学习文中高度赞扬的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境界。 【学习重难点】 1.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 2. 理解并学习文中高度赞扬的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境界。 【自主学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派遣( ) 狭隘( ) 冀( ) 拈轻怕重( ) 鄙视( ) 满腔热忱( ) 以身殉职( ) 2.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 ,字 ,无产阶级革命家、 、 106 ,中国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著有《 》5卷。 【设问导读】 1.课文介绍了白求恩哪些方面的情况?请在文中找出来。 2.本文是一篇悼念词,因此在叙述白求恩生平、事迹、精神的同时,作者一定会加以评议。请找出文中评议的部分。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总结本文的写作手法。说说议论文的“记叙”和记叙文的叙述有何区别。 4.读文章,要学会抓重点句,也就是对表现文章内容起重要作用的句子。默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用“这一段赞扬了白求恩 的精神”的句式概括各段内容。 【拓展延伸】 1.有些人认为,我们国家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发展政策,只有金钱和物质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理想、信念、精神追求都是空洞无力的,再来弘扬白求恩精神是不合时宜的。请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巩固练习】 1.课文开头对白求恩的介绍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106 2.文中反复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这是否脱离了标题中的“纪念”?为什么? 12.《纪念白求恩》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重要词语(尤其是成语); 2. 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说理力量。 【学习重难点】 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说理力量。 【温故互查】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 。 2.解释下列词语。 (l)派遣: (2)狭隘: (3)满腔热忱: (4)漠不关心: (5)纯粹: 106 (6)低级趣味: 【合作探究】 1. 速读课文,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出的成语最多? (1)首先,请大家在上面的成语中任选一两个,解释一下它们的意思。 (2)讨论:结合文中的成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你能不能也用这些成语造句呢,选一两个试试看。 2.“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拓展延伸】 1.本文用词贴切,句式讲究。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当堂检测】 106 1.第4段结尾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12.《纪念白求恩》第三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2. 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2. 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温故互查】 1. 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1)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 、 、 、 。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合作探究】 1. 精读第2段,思考下列问题: 1) 作者用了两处很有感情力度的词语来限定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请找出。 2) 在这一段里作者用了很多贬义词来形容一些人的不纯粹,请找出。 106 3)作者还用了一些表示强调的句子来肯定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精神,请找出。 4)本段采用的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1. 诵读最后一段,思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拓展延伸】 1.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把双重否定句变成肯定句,哪个表达效果更好? 【当堂检测】 1.这篇议论文中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除了第二自然段以外,你能找出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该方法吗?并与同学交流其作用。 106 13.《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2.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学习重难点】 1.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2.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根据汉字写拼音。 戳( ) tān( )塌 山毛榉( ) 废xū( ) chóu ( )劳 水qú( ) 缝 隙 ( ) 干涸( ) 106 3. 词语解释。 (1) 坍塌: (2)废墟: (3)干涸: (4)刨根问底: (5)不毛之地: 【设问导读】 1.课文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 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 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为什么以此为线索? 3.从文中勾画出前后对比的句子或段落,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巩固练习】 1.请你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成语。 (1)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________(比喻追究底细),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106 (2)自从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________(贫瘠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就成了肥沃的良田。 (3)他是一个________(充满正气,不吝啬)的人,总是会想尽办法帮助其他人。 13.《植树的牧羊人》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运用议论深化主 旨的写法,分析和理解人物形象特点; 2.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感悟主人公朴实真挚的善念与执着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运用议论深化主旨的写法,分析和理解人物形象特点。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篷( ) ________ 戳( ) ________ 籁( ) ________ 蓬( ) ________ 戮( ) ________ 簌( )________ 【合作探究】 1.荒原的巨大变化是牧羊人的一双手带来的,通过朗读,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试用一两句议论的话来表达。 2.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 3.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并参照示例,以“ 106 他是一个_____的人,从_____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4.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对表达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巩固练习】 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他添置了大约100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C.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2.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一句话。 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下的智慧的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我身边的“种树人”。牧羊人在荒凉的高原上种下了树种,也种下了希望,他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改变了高原的面貌。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种树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 106 试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14.《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内容; 2.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学习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闷( )热 耸( )立 迂( )回 凝( )视 纳罕( ) 啜( ) 泣 瘦骨嶙峋 ( )( ) 头晕目眩( ) 高不可攀: 头晕目眩: 灰心丧气: 瘦骨嶙峋: 【设问导读】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2.复述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冒险”、“脱险”两部分,四人小组组内试讲,全班推荐2-3人上台复述,学生点评。 要求:1)“响亮流利、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2) 106 根据记叙要素讲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经过和结果: 2.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精彩片段。 3.默读课文,想一想,通过爬悬崖这件事,作者想表现什么意思?试归纳文章的主旨。 【拓展提升】 1.谈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样教育我们克服困难的? 【巩固练习】 1.文中“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 106 14.《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心理变化过程,体会其情感上的变化; 2.体悟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 理清作者心理变化过程,体会其情感上的变化。 【合作探究】 1.多角度探究课文。 ⑴“我”的角度。 认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句子,揣摩其作用,并用“‘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_______描写,写出了“我”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思考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自己体弱、胆怯,也记得母亲的训诫,还要去冒险爬悬崖呢? ②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我”处于险境时的狼狈和恐惧心理,有何作用? ③“我”脱险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④文章两次写到“我”哭,原因一样吗? 106 ⑵“父亲”的角度。 ①说说父亲是怎样帮助“我”顺利“脱险”的? ②多角度阅读分析,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⑶“四个小伙伴”、“杰利”的角度。 ①你赞成四个小伙伴的做法吗? ②怎样评价杰利? 【巩固练习】 1.为什么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 【拓展提升】 1.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人生的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 106 15.《诫子书》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诫子书》作者及写作背景; 2.能流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3.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学习重难点】 能流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自主学习】 1.《诫子书》选自 ,作者 ,字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我们以前学过他感人肺腑的课文《 》,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 , 。 2.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夫君子之行( )( ) 澹泊 ( )( ) 淫慢( )则不能lì( )精 险躁( )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 遂成枯落( ) 悲守穷lú( ) 【设问导读】 106 1. 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画疑难字词。 2. 小组交流,明确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夫君子之行 ②非澹泊无以明志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非志无以成学 ⑤淫慢则不能励精 ⑥险躁则不能治性 ⑦年与时驰 ⑧遂成枯落 ⑨悲守穷庐 3.师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巩固练习】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 2.在《出师表》一文中也有能体现诸葛亮的淡泊名利的思想的语句是: 。 【拓展延伸】 1. 请写出一个人们称赞诸葛亮高风亮节的成语: 106 2.近人游俊曾写过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你知道其中的 “两表” “三顾” “一对”分别是指什么呢? 两表: 三顾: 一对: 15.《诫子书》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2.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3.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学习重难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温故互查】 1.给下列语句划分节奏。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 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 夫 学 须 静 也,才 须 学 也, 非 学 无 以 广 才,非 志 无 以 成 学。 【合作探究】 1.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106 3.《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词语: 1)静: 2)淡泊: 3)致远: 4)广才: 5)淫慢: 6)励精: 7)险躁: 8)治性: 9)驰: 2. 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个中心,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在文中找出这几个句子。 【巩固提升】 106 1.积累四字美词 2.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为什么? 15.《诫子书》第三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2.将本文与《周公诫子》对比阅读,提升文言运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熟读文章成诵;提升文言运用能力。 【温故互查】 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2.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为什么? 【合作探究】 1.“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名句赏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6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拓展延伸】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见原文) 1.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非学无以广才( ) 悲守穷庐( ) 又相天子( )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 夫君子之行( ) 险躁则不能冶性( )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106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16.《猫》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摘录的习惯; 2.概况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难点】 概况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自主学习】 106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涩( ) 怂恿( )( ) 蜷伏( )惩戒( ) 怅然( ) 畏罪潜逃( ) 诅骂( ) 红绫( ) 安xiáng( ) 冤wɑng( ) nüè待( ) 2.解释下列词语 1)怂恿: 2)预警 3)蜷伏 4)怅然 3.本文选自 ,作者 ,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 、 。 【设问导读】 1. 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106 结局 【巩固练习】 1.给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①端正 ②项目 ③用手很平正的拿着 1)爷爷退休了,我经常为他端茶送水。( ) 2)大花猫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 3)课堂上,我们都坐得很端正,全神贯注地听讲。( ) 16.《猫》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难点】 1.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加下点字注音。 诅骂( ) 怅然( ) 怂恿( )( ) 蜷伏( ) 一缕( ) 【合作探究】 106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划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并按句式说话:读 (哪句话),我看到了一只 (怎样的) 猫。 2.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讨论: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3.朗读课文,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4.作者通过回忆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 【巩固练习】 1.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 106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拓展延伸】 1.对于作品中的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17.《动物笑谈》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感受作者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学习重难点】 把握文章大意;感受作者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自主学习】 1. 康拉德· 106 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在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从而体会生命的真谛。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世家》等。 2.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嗔怪( ) 小凫( ) 麝香( ) 鹳 ( ) 羞怯( ) 驯养( ) 禁锢( ) 虐待( ) 咒骂( ) 怪诞不经( ) 神采奕奕 ( ) 匍匐 ( )( ) 蹒跚 ( )( ) 【设问导读】 1.读题目,猜一猜文章主要写什么? 2.快速读课文,标示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工具书,解决疑难,读顺课文。 3.文章围绕“逗笑”这一文眼来写,速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事情最引人发笑。 学生阅读后归纳,同桌交流。 学生找出相关的段落,自己读一读,体会人和动物的和谐亲密关系。 106 4.演读文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边读边表演,或者两人一组演读。在演讲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任选自己喜欢的故事复述给同学们听。 6.作者通过动物的种种趣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1.浏览课文,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 17.《动物笑谈》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2.学习文章略带调侃的诙谐风趣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体会运用诙谐风趣的语言增强文章的幽默效果。 【温故互查】 1.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嗔怪: 怪诞不经: 106 大相径庭: 需索: 神采奕奕: 蹒跚: 【合作探究】 1.动物本身的种种可爱行为让人发笑,作者研究动物的怪诞行为让人发笑,此外,文章诙谐风趣的语言,也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效果。试找出来朗读体会其幽默风趣。 2. 作者通过动物的种种趣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跳读课文,说说作者怎样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指导学生通过找关键词句和段落进行分析。 【巩固练习】 1.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而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106 【拓展延伸】 1.有很多人把劳伦兹比作是现代的法布尔。两人都喜欢在天然环境里观察动物的行为,两人都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客观的态度,两人的文笔都极生动、准确,对生物学界有难以衡量的贡献。推荐阅读法布尔代表作《昆虫记》。 18.《狼》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培养语感。 【学习重难点】 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培养语感。 【自主学习】 106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 弛担持刀( ) 眈眈相向( ) 目似瞑( ) 隧入( ) 狼亦黠矣( ) 2.文学常识填空 蒲松龄,字 ,一字 ,别号 ,世称 , 代山东淄川人,《 》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 ,“志”是 的意思 ,“异”是 。 【设问导读】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画疑难字词。 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缀行甚远( ) 2)一狼仍从( )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4)屠大窘( ) 5)顾野有麦场( ) 6)场主积薪其中( ) 7)苫蔽成丘( ) 8)弛担持刀( ) 9)眈眈相向( ) 10)一狼径去( ) 11)目似瞑,意暇甚( )( )( ) 12)屠暴起( ) 13)又数刀毙之( )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3. 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 106 2)其一犬坐于前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翻译以下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 2)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 3)其一犬坐于前。 译: 【当堂检测】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18.《狼》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学习重难点】 体会狼与屠夫的形象,在叙事中归纳故事的主旨。 106 【温故互查】 1.划分下列语句的节奏。 1)骨 已 尽 矣,而 两 狼 之 并 驱 如 故。 2)少 时, 一 狼 径 去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止 增 笑 耳。 【合作探究】 1.本文按照屠户 、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 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3.概括狼的形象。 4.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当堂检测】 1.完成下列一词多义。 1)敌:恐前后受其敌 ( ) 盖以诱敌( ) 2)止:一狼得骨止( ) 止有剩骨( ) 3)之:久之,目似瞑( ) 又数刀毙之( ) 106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西蜀之去南海( )《为学》 4)意: 目似瞑,意暇甚(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 卜者知其旨意( )《陈涉世家》 5)前:狼不敢前( ) 恐前后受其敌( ) 【拓展延伸】 1. 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18.《狼》第三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106 2.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学习重难点】 体会狼与屠夫的形象,在叙事中归纳故事的主旨。 【温故互查】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乃悟前狼假寐( ) 2)盖以诱敌( ) 3)狼亦黠矣( )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合作探究】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说明了狼的什么本质? “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 2.狼既然“不敢前”,为什么又“眈眈相向” ?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阴谋? 4.这两只狼除贪婪外,还有什么特点?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 106 5.面对狼“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如何? 6.他用什么方法对付狼? 7.用这样的方法对付狼,体现了屠户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 8.“复投之”又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 【拓展延伸】 1.千百年来,在人和动物的矛盾斗争中人类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总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以自己的“机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义词“机智”换成贬义词,该怎样说? 2.狼是狡猾的,但与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说“机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的狡猾呢? 106 19.《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童话以及本文作者安徒生的文学常识; 2.扫清障碍,掌握本文的字词; 3.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童话所蕴含的讽喻意义。 【学习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理解童话所蕴含的讽喻意义。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划横线字注音: 滑稽( ) 陛下( ) 头衔( ) 骇人听闻( ) 钦差( ) 更衣( ) 赐( ) 御聘( )( ) 随声附和( ) 和好( )自称( )相称( ) 2.解释下列词语。 滑稽: 称职: 随声附和: 骇人听闻: 106 愚蠢: 不可救药: 3.安徒生,全名是汉斯.克里斯坦.安徒生,19世纪 国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 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贫困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 》,《 》,《 》等。 【设问导读】 1.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成果,小组合作表演片段,教师简评。 2.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概括课文的内容(旁白一人,皇帝一人,老大臣一人,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用第三人称以其他人的口吻概括,用第一人称以骗子的口吻概括。 3.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浓缩故事情节。 4.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试就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 5.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6.这个故事有什么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巩固练习】 1.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106 今年是安徒生诞生200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巨人,你们班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主题: 2)围绕你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答: 19.《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2. 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学习重点】 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温故互查】 1.解释下面的词语: (l)不可救药: (2)骇人听闻: (3)随声附和: (4)勋章: 2.一字多音 更衣( ) 附和( ) 自称( ) 系鞋带( ) 更多( ) 我和你( ) 相称( ) 联系( ) 106 【合作探究】 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3.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4.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来说出真相? 5.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巩固练习】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小组讨论。 106 【拓展延伸】 1.不脱离原文题,大胆想像,为课文读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要求:大胆想像,勇于创新,书写规范,工整300字左右。 20.《天上的街市》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概括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学会有节奏朗读。 2.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3.体会本诗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概括诗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学会有节奏朗读。 2.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自主学习】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缥渺( )( ) 灯笼( ) 甚( ) 106 2.文学常识填空。 郭沫若,原名 ,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著名 、 、 、 。代表作有诗集《 》,话剧《 》等。 3.解释下列词语。 (1)缥渺: (2)陈列: (3)定然: (4)珍奇: (5)不甚: 【设问导读】 1. 诗人所想像的天上的街市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用几个词概括一下。 2. 诗人文中所描绘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是怎样的?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呢?作者想以此来表达什么?你能带着这种感情来试着再读读这首诗吗? 3.郭沫若说过:诗的职责全在抒情?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要抒发某种特殊的情感,必须借助生活中某种特定的景物作为依附,在诗里诗人借助了哪些景物? 106 4.聆听本文的范读,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试着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巩固练习】 1.对本诗中心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B.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精神。 C.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D.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郁闷的感情。 21.《女娲造人》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女娲( ) 澄澈( )( ) 掘起( ) 掺和( ) 莽莽榛榛( )( ) 踪迹( ) 106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 )奔奔榛榛( ) 开僻( ) 气慨( ) 兴高彩烈( ) 【设问导读】 1.请一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2.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几个情节,特别是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3.默读这几个情节,同学们看看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4.讨论: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分析女娲形象。 【当堂检测】 1.填空。 (1) 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 和 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106 (2)、本文选自 ,是 (谁)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 ,它详细叙述了 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2.解释下列词语 女娲: 澄澈: 幽光: 灵敏: 绵延: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21.《女娲造人》第二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修改神话; 2.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学习重难点】 能够运用创造性想象修改神话。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06 女娲( ) 澄澈( )( ) 掘起( ) 掺和( ) 莽莽榛榛( )( ) 踪迹( ) 2. 解释下列词语 澄澈: 幽光: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合作探究】 1.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才塑造了女娲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2.人类在不断进化,50万年前的人,形似猴子,与现代人外形和生活迥异。未来50万年后的人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充分发挥想象力。请你对未来的人类外形和生活作一个合理的推测。 【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夸父追日》。 《夸父追日》 106 夸父拄着杖,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 手里的杖,这杖顿时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请同学们展开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扩写《夸父追日》。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写完后请两三个同学读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学评析其中的想象是否符合要求。 22.《寓言四则》第一课时 导学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了解寓言的文学常识;了解伊索、《伊索寓言》和古代希腊的神灵; 2.通过阅读,理清文中字词;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106 3.赏读文章,体会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作用。感悟做人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中字词;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 2.赏读文章,体会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作用。 【自主学习】 1.寓言是:用 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 ,给人以启示。寓言故事的主人翁可以是人,也可以是 或者 ,阅读寓言,要注意领会故事的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 )耳墨斯 雕( )像 庇( )护 爱慕( ) 3.解释下列词语 饶头: 庇护: 爱慕: 【设问导读】 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2.他听到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道。为什么“笑”? 106 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4.提问:当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的回答“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拓展提升】 1.发挥想象,续写文章: 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或者还会做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 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你有什么收获(提示:可以从两个方面谈-----知识能力的获得;情感价值观) 22.《寓言四则》第二课时 导学案 《蚊子和狮子》 【学习目标】 1.读懂故事,领会寓意; 2.能抓住情节、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3.了解寓言特点,尝试创作寓言。 106 【学习重难点】 能抓住情节、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画疑难字词。 2.小组交流,明确疑难字词的意思,正确流畅翻译本文。 【设问导读】 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2.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3.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4.比较这则寓言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当堂检测】 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06 ①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 ②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 ③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 ④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 【拓展提升】 1.尝试创作寓言。 请合理想像,续写寓言的结尾部分。下面是给定的开头,你可接着往下写,也可自己另写。 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 【课后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2.《寓言四则》第三课时 导学案 《穿井得一人》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等。 3.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106 【学习重难点】 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理解寓言内容及蕴含的寓意。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画疑难字词。并解释下列加点字。 1)国人道之 2)闻之于宋君 3)溉汲 4)及其家穿井 5)得一人之使 2.小组交流,明确疑难字词的意思,正确流畅翻译本文。 【设问导读】 1.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2. 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宋君是如何处理这件事?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106 【当堂检测】 1.请讲述穿井得人的故事。 2.“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拓展提升】 1.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课后反思】 22.《寓言四则》第四课时 导学案 《杞人忧天》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躇步跐蹈、星宿、崩坠、果、只使、四虚、舍然等; 2.解读文本,理解“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理解寓言内容及蕴含的寓意。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画疑难字词。 106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崩坠: ②果 ③只使 ④四虚 3.小组交流,明确疑难字词的意思,正确流畅翻译本文。 4.翻译以下句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设问导读】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4.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5.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当堂检测】 1.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杞人的形象? 106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身亡所寄 ( ) ②奈何忧崩坠乎( ) ③天果积气( ) ④其人舍然大喜( ) 3.翻译句子。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拓展提升】 1.请你帮帮忙: 一老妪有二儿,大儿卖伞,小儿晒盐。雨天,其忧小儿不能晒盐;晴天,其忧大儿不能卖伞。是以雨亦忧,晴亦忧,寝食不安。 请你分析一下她的心理状态,想想如何帮她? 10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