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7年级语文教案:第19讲 期末考试综合复习(上)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七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19讲 期末考试综合复习(上) 教学内容 1、综合复习本学期以来所学的记叙文、说明文的答题技巧。 2、培养现代文整体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三个步骤:一、组织学生分享交流期末考范围,初步梳理需复习的内容;二、回顾春季课程现代文板块学习的内容,确定今天复习的重点;三、背诵、默写小PK,老师可根据学生期末考试范围情况选择部分背诵、默写形式或者内容。 1.期末考试范围分享与探讨。 请你分享下你们的期末考考试范围吧,并探讨找出大家共同的复习重点内容 2.你还记得我们春季课程从开课到现在,现代文版块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初中现代文阅读试题根据现代文中的记叙文、说明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材料题材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注重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与道德修养的指引。 (1)记叙文阅读试题选文内容主要突出思想性、人文性、时效性、教育性,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把握和对记叙文知识的运用。说明文阅读试题选文内容侧重于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等方面的科技类文章,注重考查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取重要知识信息的能力和对说明文知识的运用。 (2)春季以来,我们学习了如何归纳记叙文的内容要点,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了说明文相关的文体知识和答题思路。 3.课内默写或背诵PK 教法指导:初步讲解课内重要现代文,重点通过实例分析文本,讲解阅读方法;通过巩固练习进行强化课外现代文阅读技巧与题型,注意过程中的讲练结合,同时也可以采取学生之间相互PK、以教代学、优先选择等方式。 一、课内说明文复习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⑦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⑧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⑨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⑩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同1921到1930年两个10年的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 1、“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指 (2分) 2、请用一句话概况第①段“年年如是,周而复始”中“是”字指代的内容 。(2分) 3、联系上下文,简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4、文章第⑧段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举例子和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分) 5、第⑦-⑩段的次序是否可以互换,请说出理由。(3分) 答案: 1、物候现象 2、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3、在结构上,此句总领下文。在内容上,这句指出了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4、作比较 具体有力的说明了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5、不可以互换。这里是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因此不能调换位置。 【巩固提升】 浦东新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试卷 爸爸最后的回应 ①大概她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常带她去大学的露天电影院看电影。有一次,开演前几分钟,她忽然跑去买冰棒,买好了一回头,所有的灯都灭了,黑黢黢的场上,无数黑压压的人头和背。试着向记忆里的方向走几步,全没有相关线索。一急,她带着哭腔大喊:“爸,爸爸……”顿时无数此起彼伏的应答和笑声,十七八岁的大学生们不停地逗她。她显得很无助,都快放声大哭了,父亲从人群里挤出来,微蹲身把她一牵。 ②有段时间,她不大肯喊父亲。一次不知为什么事,迫不得已要去父亲办公室找他。脚步踩在木地板上,激起巨大回声,她噤声不敢动。有人过来问她找谁,她一时混乱不堪,“我……”是该说“我爸”还是父亲的名字?就噎住了。 ③她认识的父亲的一位同事过来,她该喊叔叔的,却死撑着只当不曾看见。那人道:“胡老师在呀,你喊一声。”喊?像小孩一样大叫“爸爸”?在这安静严肃的成人世界?太羞人了。 ④忘了是什么事这么着急,不能再等下去,她只得小声小气叫一声,“爸——”声音像飞不起来的鸟,到半途就折翼跌落,连隔壁办公室的人也没回过头来。 ⑤脚步却匆匆响起,父亲从上一层楼急急跑下来。 ⑥时光是冷酷的跷跷板。她一天一天走向生命之巅,同时父母缓慢地退场。 ⑦她一直天真、糊涂、不大谙世事,父亲总说她长不大,说她到八十岁,还会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她却没想到,自己没那福分。 ⑧一昼夜的仓促,已足够决定生死了。 ⑨早上7点,刚吃完早餐的父亲突然呕吐;8点,他独自到医院打针;上午10点,她去医院看父亲,一眼看见殷红的血,正一点一滴输入父亲血管;中午,父亲转入危重病房;下午,她和姐妹们,把隐瞒已久的父亲病情向母亲和盘托出;傍晚,身为医生的二姐,听完主治医生的最后陈述,极力克制,尽量冷静地说:“是,我们选择不手术。是,我来签字。”——早在三个月前,已经知道手术的徒劳。 ⑩而仍然一无所知的父亲,还在病房里,打听她北京的新居,絮絮叮嘱细节。父亲周身插满管子,每一根里面都是一个生的希望。他只觉不耐,说这针怎么总也打不完,屡屡想要调快点甚至拔下来。她连忙安抚父亲:“房子装修好了,你和妈去住一段时间吧。”父亲想一想:“等明年春天吧。” ⑪夜深了,父亲渐渐睡过去。她宁愿相信这是睡,而不是时断时续的昏迷。第二天凌晨7点,父亲恍惚地醒一下,嘟哝几句,口齿已经很不清了,却都听得懂,是让在他身边守了彻夜的女儿们去休息。 ⑫8点,医生过来,喊父亲“胡老师”,父亲眼皮动一动,是残存的一点意识;8点半,再喊他“胡老师”,没反应,喊名字,也没反应。 ⑬她倾身上前,轻轻叫一声:“爸,爸,你听见了吗?” ⑭父亲的头,微微向她的方向动一下,嘴里含混地“唔”一声。 ⑮这是父亲给世界留下的最后声音。而血压计上的指数,一格一格跌落……8点53分,医生关掉了所有仪器。 ⑯痛与恨紧密相连。她抱怨苍天,抱怨鬼神,为什么不能给父亲多一点时间。于是,每一位桑榆暮年的老者,她都看着不顺眼,为什么人人都比父亲多了些时光。 ⑰深冬时节,她上班。看见门外有灰灰的微光——终此一生,她都是无父的人了,天气与心态,一定悲凉。出门才看清是落雪,已经来不及,踩在雪后成冰的台阶上,一跤滑倒,“哎呀”一声。分明是叫天天不应,她却听见耳侧有低微的一声“唔”,跟父亲临终前的那一声完全一样。又一次,在遥远地方的父亲,回答了她的呼唤。 ⑱刹那间,她跪在冰冷脏污的雪地里,泪如雨下。 ⑲这一生,风来雨去,俯里仰外,她都会听见父亲最后那微弱的一应。 ⑳她只做了父亲三十年的女儿,而父亲的疼爱和宠眷,却要长长久久地,伴她一生。 22、第④段划线句“声音像飞不起来的鸟,到半途就折翼跌落”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 (3分) 23、第⑦段中“她却没想到,自己没那福分”中“福分”是指 (2分) 24、第⑨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 A.语气哽咽 B.声音延长 C.语意转折 D.解释说明 25、下列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内向的女孩,从小到大,一直就不喜欢叫爸爸。 B.文中从第⑨段到第⑮段,多次出现准确表达时间的词,既暗示了父亲即将告别人世,也写出了“她”对父亲即将告别人世的痛。 C.第⑯段,作者说“痛与恨紧密相连”。可以看出,父亲去世后,“她”就生活在痛苦中,生活在对这个世道的憎恨中。 D.本文不仅写出了“她”对父亲的思念,也表达了“她”对一直有父亲陪伴的生活的向往。 26、结合第① 段描写的相关内容,请你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写出文中小女孩买冰棍回来后,在漆黑的影院中找爸爸时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4分) 答案: 22、比喻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女儿当时声音的微弱,反映了她胆怯而又复杂的心理。 23、一直享受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24、D 25、B 26、爸爸,你到底在哪里啊?怎么我找不到你了呢?这么黑,这么多人,我找不到你该怎么办?我再也不敢自己乱跑了,求你快点出来答应我吧。 教法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以教代学、优先选择、问题抢答等),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题目也可根据学情考情做适当调整。 松江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试题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见,“跪” 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⑥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15、第④段加点词“跽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言回答)(1分) 16、第⑤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7、综观全文,椅子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的影响是:(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对文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椅子是由中原地区的“胡床”逐渐演化而来的。 B.椅子的出现改变了窗户的位置和房屋内部布局。 C.中国古代人们很难围在一起,故都采用分餐制。 D.和中国传统文化相比,西方更强调民主与平等。 19、结合第⑥段划线句,列举现代社会中的某一具体“发明”,说说它产生的影响。(3分) 发明: 影响: 答案: 15、跪坐在席子上 16、作比较 将欧洲人的单膝下跪的礼仪与中国人的跪法进行比较,突出我国的跪法更强化了人的奴性。 17、①对房屋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的影响;②对人们生活习俗改变的影响;③对国人心中皇权意识的强化。 18、A 19、(能明确提出观点给1分,能围绕观点举例并准确阐释给2分,语言通畅给1分)参考示例:网络聊天软件的发明,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比如像QQ聊天这样的交流方式,从形式上直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使人们的联系更为广泛,视野更为开阔,这些都必然影响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等。 本次课主要是期末现代文复习与检测,所以在总结环节可以针对学生们考前现代文还需再强化巩固的内容。 一、本节课检测的课内背诵还有哪些需要巩固的呢? 二、综合考试范围与基本题型,你的疑惑点或待提高的题型还有哪些? 教法指导:本环节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巩固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预习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讲解。 一、 巩固练习 母 亲 贾平凹 ①浅儿是我的女儿,四个月了,才刚刚会笑,没有音儿的,在嘴唇上迅速一闪的微笑。这笑,第一个就被发现了:是我的妻子,浅儿那美丽而善良的母亲。 ②那是树发芽,春正浅的日子,我们到姨家去,在车站上候车,孩子就在她的手掌上旋转,一口一亲,一亲一呼,万般作态地逗着,全然不理会旁边的人了。突然,就对我叫道:“快,快来哟!”我跑过去,孩子躺在怀里,均匀地呼吸,阳光下,看见了那脸上茸茸的毛儿,豆芽菜般的嫩。她说刚才是笑了;就再去逗,却终未再逗得出来。她便很是替我遗憾了,说那笑的好,金色的,甜丝丝的,使人心惊慌地酥酥颤……“孩子是认得我了,是专给她母亲笑的哩!”周围的人都听得有趣,哧哧地笑。她好像获得奖赏,越发兴致了,说那笑是极像玫瑰花儿在绽哩。 ③她真是有些傻了。 ④一天夜里,风雨很大,哗哗哗,打得门外那棵棕树整夜整夜地响,我在炕上睡不着,坐起来构思一篇文章,终也思绪不收。她却没有醒,伸着胳膊,让孩子枕了,那整个身子就微微蜷着,孩子就正好在她的怀抱了。咝儿,咝儿,睡得安闲,似乎那风雨声,在棕树叶上变成了悦耳的旋律,那睫毛扑落下来,是一副完全浸融的神态。突然,孩子动起来,只那么哭出一声,她猛地睁开了眼,立即就醒了,伸手将孩子抱起来。我奇怪了,在她那身体的什么地方,有一根孩子的神经吗?孩子醒来了,半夜里是常常不再去睡的,她就搂着哄,说好多好多的话:“乖乖,不要哭,听妈妈话啊!”“瞧爸爸,爸爸又在想文章了,你问他,又在编什么离奇的故事了?”我笑她“对牛弹琴”,她说:“你听你听,孩子完全是听得懂的。”我终没有听出什么来,浅儿只是傻乎乎地“啊儿”“啊儿”地叫着。 ⑤慢慢地,我嫉妒起我的小浅儿了。这孩子没有出生前,我是她的魂儿,一下班回来,她就让我陪着她说话,给我撒娇,一颗糖儿也要我吃一半她才肯吃的。现在的重点,彻底是转移了,孩子成了她的心儿,肝儿。可以说,我之所以对孩子好,是为了讨得她的喜欢,而她待我好,也只是我好待了这孩子。我从京城托人买给她了高级毛线,是让她打些时髦的上衣和头巾的,她却全给孩子打了衣,裤,帽,袜。孩子穿不过来,她一有空就翻出来看看,像我翻素材札记一样入味儿。 ⑥她开始有了个坏毛病,黎明时分,就睡不着了,独独爬起来,一眼一眼瞧着睡着的孩子看,看着就悄悄地笑,然后对我说:孩子的眉毛是她的,但比她的淡,淡的好;孩子的鼻子是我的,但比我的直,直的好。她总是孩子、孩子的;孩子成了她生活的主弦,只要碰它一下,立即就全七音齐发了哩。这个时候,我常常就在心中叫道:那我呢?那我呢?真不知道我在她的心上,还有多少位置呢? ⑦有一次,我到外地去出差了,我给家里写了信,偏不提孩子事,她回信了,说:“ 你为什么不问孩子呢?你走了,你一定觉得清静了,可我,还是每夜每夜哄着浅儿睡,她还和我拉话儿哩(当然你是听不懂的)。你要爱浅儿,咱们在产床上就定了的,只要这一个,你要不爱,那会伤我心的。你瞧,孩子多么漂亮,那眼睛多亮啊!……或许,你是在心上爱她,爱得比我还深,但是,你要表现哩,傻瓜!” ⑧于是乎,我心情慢慢轻松了,才知道是我错了,原来这世界上的爱,是无限的!以后的日子里,我果然发现,浅儿的出现,不是分散了她对我的爱情,而是更深沉了,更巩固了;该我十分感谢这孩子了! ⑨从此,孩子成了我们幸福的源泉和理想的寄托,我们甚至讨论起孩子的将来了。我说以后一定要培养成一个作家,写出爸爸写不出的流水般的优美韵文,她说以后一定要培养成个演员,唱出妈妈唱不出的黄莺般的动听歌子。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结论道:孩子是孩子的,谁也不能强迫,让她以后自己选择吧! ⑩渐渐地,我发现:我的浅儿,果然在向我笑了哩,虽然还是那么无音儿的,在嘴唇上迅速一闪的微笑,但她毕竟是认得我这做爸爸的了吗? ⑪我笑了,我多么感激我的浅儿,多么感激我浅儿的美丽而善良的母亲啊! 1、文章第④段“对牛弹琴”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文章第⑥—⑪段主要通过三件事来写“母亲”的,请简要概括:(6分) (1) (2) (3) 3、第⑥段“那我呢?那我呢?真不知道我在她的心上,还有多少位置呢?”是 描写,表达作用是 (3分) 4、文中的“我”刚开始并没有尝到父亲的幸福感,经过了哪两次情感变化,最后体会到了做父亲的幸福感? (1) (2) (2分) 文章最后“我笑了”,是因为“我”懂得了: (2分) 答案: 1、对听不懂话的婴儿说话 2、(1)母亲黎明时爬起来看孩子,评论孩子的相貌。 (2)母亲在信中劝父亲,应该表现出对孩子的爱。 (3)父母讨论孩子的将来,母亲希望孩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3、心理 突出父亲当时由于母亲太爱孩子,而心里产生的失落、复杂的情感。 4、(1)孩子的出现,不是分散了妻子对我的爱情,而是巩固了爱情。 (2)孩子对我笑,让我体验到做父亲的快乐。 能够有美丽善良的妻子,能够有可爱的孩子是人生中多么幸福的事。 二、预习思考 (一)下节课主题:《期末考试综合复习下》 (二)预习作业: 吴季子挂剑墓树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①,带宝剑以过徐君② 。徐君观剑,不言而心欲之。季子为有上国之使,奉献也;然其心许之矣。反,则徐君死,于是脱剑致之嗣君③,不受。季子以剑带④徐君墓树而去。 注释①延陵:今江苏常州市;季子:春秋吴国的公子季里礼;西聘晋:出使西去晋国。②过徐君:拜访徐国的君主。③嗣君:徐君的儿子,继位为徐国国君。嗣:继承。④带:佩挂。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徐君观剑( ) (2)然其心许之矣( ) 8、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季子拿剑挂在徐君墓那棵树上就离开了。 B.季子拿剑献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就离开了。 C.季子就把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D.季子就把剑带到徐君墓前的树上离开了。 9、徐君见到宝剑很想要,季子暂不给他是因为 。(用原文句子回答)(1分) 10、这个故事说明了季子是 的人,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案: 7、(1)观赏 (2)答应,许诺 8、A 9、有上国之使,奉献也 10、诚实守信 只是在心里答应把剑送给徐君,在徐君已死的情况下还要把剑挂在他坟墓的树上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