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蒸阳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衡阳市蒸阳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衡阳市蒸阳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 ‎‎2012年11月1日 卷首语:‎ 十二三岁,正值花季。一位诗人曾经说过:“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那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尽情地展示吧!不必有任何顾虑,相信自己,答案就在你的笔下,记住: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不可能)!‎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选出下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2分)‎ A、乐(yuè)以教和 工尺(chǐ) 嘈(cáo)杂 瑟(shè)缩 B、苦心孤诣(yì) 寂寥(liáo) 附和(hè) 憔悴(cuì)‎ C、销声匿(nì)迹 憧憬(jǐng) 蹒跚(sān) 炫(xuàn)耀 D、含辛茹(rú)苦 浩瀚(hàn) 无垠(yín) 妯(chóu)娌 ‎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忘洋兴叹 崭露头角 乳臭未干B、萍水相逢 苦心孤诣 盛气棱人 C、满面春风 恍然大悟 心血来潮 D、名正言顺 指高气扬 言简意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C.一谈到县城最近几年的变化,老张总是夸夸其谈,充满自豪感。‎ D.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B.他具备了三好学生的水平。‎ C.人民解放军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D.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一篇人物通讯,表现了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愿做无名英雄;‎ B、《我的老师》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C、北朝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世说新语》是南宋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古代笔记小说集。‎ ‎6、下列有关四大名著的知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浒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元末明初 B、《红楼梦》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曹雪芹 清代 C、《西游记》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蒲松龄 明末清初 D、《三国演义》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7、按要求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①《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 ‎②《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 海内存知己, 。‎ ‎⑤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 ‎8、考试结束不久,你作为学校广播站一名小记者去采访一位英语考满分的同学,原先设想的问题是:“你的父母是否具有辅导你学英语的能力?”但看到他的父母也在场,你发现这个问题不合适,就改变了原先设想的问题。 (4分)‎ ‎(1)原先设想的问题不合适的原因是:‎ ‎(2)怎么问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这个问题。‎ ‎9、某班组织一次“语文学习交流会”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6分)  ‎ ‎(1)交流会上,同学们都赞同学习要勤奋的观点。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典故,请你写出其中的人物典故两个。(2分)‎ ‎(2)方仲永天资聪颖却未能成才,请你举一个和方仲永相反的例子。(2分)  ‎ ‎(3)请你写一句关于天才与勤奋关系的名言。(2分) ‎ ‎10、发挥想象,仿写一个句子:(2分)‎ 童年是一个迷,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 , 。‎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11~13题:(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12、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2分)‎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发挥想像,用生动的语言说说这两诗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二)阅读《伤仲永》,回答14~18题:(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不能称前时之闻;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 B.愿为市鞍马; 北市买长鞭。‎ C.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C.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17、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 ‎18、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2分)‎ ‎(三)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19~23题:(10分)‎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9、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2分)‎ ‎20、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2分)(  )‎ A. 具体生动的记叙    B. 富有感情的描写 C. 激情澎湃的抒情    D. 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 ‎ 21、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爱 ,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2分)‎ ‎22、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2分)‎ 答: ‎ ‎23、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不能对调,原因是为什么?(2分)‎ 答: ‎ ‎(四)阅读下文,回答24~27题。(10分) ‎ 最后一堂课  潘 炫 ‎①直到今天,回想起那一段经历,我仍心有余悸。‎ ‎②那时候,她教古汉语,那是我们中文系一门很枯燥的科目。几堂课下来,我就在感觉索然无味之后,开始赶写自己的稿子。‎ ‎③一次,她突然叫我起来,提了几个很费解的问题,在我的一阵沉默后,她铁青着脸说:“潘同学,请你到讲台边上站着听课。”几个同学露出幸灾乐祸的“笑脸”,甚至还发出了笑声,那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我的心上。我感到莫大的耻辱。‎ ‎④我抬起脸,硬邦邦地说:“请问老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⑤“有!”她的脸更红了,一字一句地说,“那就是,你走出教室,这学期我的课你不用上了。”‎ ‎⑥那几张“笑脸”不见了,他们一定开始为我担忧。在他们的注视下,我不假思索地推门而去。‎ ‎⑦转眼几个月过去了,这期间,我常在自责与不安中度过,心里再也没有那份骄傲与不羁了。‎ ‎⑧只剩下最后一堂课了。那天,我早早地进了教室,心里是一片波动不止的湖。‎ ‎⑨‎ 她走上讲台,我偷偷地看了他一眼,她显得有些苍白,我为自己当初的冲动而后悔不迭,她环视教室,就在那一刻——我们的目光匆匆相对的那一刻,我看见她暗淡的眼神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脸上悄悄地绽开了一朵微笑,只有我能看见。‎ ‎⑩那一堂课,她讲得很生动,我也听得很专注。‎ ‎⑪就在离下课只有十分钟时,她说:“同学们,剩下的十分钟可不可以给我?”同学们都不解地看着她。‎ ‎⑫ “几个月前我让潘炫同学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我就后悔了,”她开门见山的表白让我无所适从,“几个月来,我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看着他空空的座位,我常常自责。请同学们原谅,因为我的错,更因为我不敢承担自己错误的后果,一再地推卸责任。感谢潘炫同学这节课能来,给我这个道歉的机会……”而我呢?我又何尝不是在自傲与任性中一再地推卸我的责任。我流着泪走上讲台,朝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⑬几个月前我走出教室之后,这是第一次听她“讲课”,也是最后一堂课,庆幸的是,我没有错过。                                        ‎ ‎《读者》杂志2010年第16期 ‎24、文中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25“我”庆幸没有错过最后一堂古汉语课的原因是什么?(3分)‎ ‎26、文中的古汉语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2分)‎ ‎27、从文中找出能证明古汉语教师“几个月来,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常常自责”的语句。(2分)‎ ‎ 三、作文。(50分)‎ 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请以《那一次烦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蒸阳中学七年级上册半期质量检测题 语 文(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7、按要求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① , 。 ‎ ‎② , 。‎ ‎③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 海内存知己, 。‎ ‎⑤ , 。‎ ‎8、(1) 原先设想的问题不合适的原因是:‎ 答: (2分)‎ ‎(2) 怎么问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这个问题。‎ 答:  (2分)‎ ‎9、(1) 交流会上,同学们都赞同学习要勤奋的观点。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典故,请你写出其中的人物典故两个。(2分)‎ 答: ‎ ‎(2) 方仲永天资聪颖却未能成才,请你举一个和方仲永相反的例子。(2分)‎ 答: ‎ ‎ ‎ ‎(3) 请你写一句关于天才与勤奋关系的名言。(2分、‎ 答:  ‎ ‎10、答:青年是 , 。(2分)‎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6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12、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2分)‎ 答: , 。‎ ‎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发挥想像,用生动的语言说说这两诗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答: ‎ ‎ ‎ ‎(二)(12分)《伤仲永》‎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答: ‎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答: ‎ ‎17、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 ‎18、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2分)‎ 答: ‎ ‎(三)(10分)《回忆我的母亲》‎ ‎19、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2分)‎ ‎20、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2分)(  )‎ ‎21、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爱 ,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2分)‎ ‎22、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2分)‎ 答: ‎ ‎23、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不能对调,原因是为什么?(2分)‎ 答: ‎ ‎ ‎ ‎(四)(10分)《最后一堂课》‎ ‎24、文中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 答: ‎ ‎ ‎ ‎25“我”庆幸没有错过最后一堂古汉语课的原因是什么?(3分)‎ ‎ 答: ‎ ‎ ‎ ‎26、文中的古汉语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2分)‎ ‎ 答: ‎ ‎27、从文中找出能证明古汉语教师“几个月来,无时无刻不在一份歉意中度过,常常自责”的语句。(2分)‎ 答: ‎ ‎ ‎ 三、作文(50分)‎ 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请以《那一次烦恼》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真事抒真情,以我手写我心。‎ ‎ 2、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 3、叙事条理清晰,情感真挚感人。‎ ‎4、字数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第一学期半期质量检测题 语 文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2、C 3、A 4、D 5、D ‎6 C、‎ ‎7、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③何当共剪西窗烛;④天涯若比邻;⑤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8、①语言不得体,问得唐突,不礼貌;②“请问你父母有没有辅导你学英语?”或“你们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讨论学习英语方面的问题?”‎ ‎9、①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 ‎②爱迪生先天不足,经过后天努力,最终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③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10、青年是一首诗,激情澎湃,乐观自信(浪漫潇洒)。‎ 二、阅读理解 ‎11、B ‎ ‎1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13、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船之侧,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千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14、A.‎ ‎15、C.‎ ‎16、①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渐渐请他(仲永)父亲到家中做客;②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 ‎17、时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或“不使学”)。‎ ‎18、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19、她勤劳一生。‎ ‎20、C. ‎ ‎21、民族、人民。‎ ‎22、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23、“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两者位置不能调换,否则就不符逻辑。‎ ‎2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内心深深的痛苦和无助的孤独。‎ ‎25、一是学习到了古汉语专业知识,二是当面向老师自己承认错误,表达深深的歉意;更重要的是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宽容、博爱、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的做人美德。‎ ‎26、是一位热爱学生、尽职尽责、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的老师。‎ ‎27、她环视教室,就在那一刻——我们的目光匆匆相对的那一刻,我看见她暗淡的眼神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脸上悄悄地绽开了一朵微笑。‎ 三、作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