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七上伊索寓言说课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语文七上伊索寓言说课稿

我阅读,我快乐---伊索寓言说课稿     说课导入:  “世界是寓言 我们就是寓意”   美国诗人华伦说:“世界是寓言,我们就是寓意。”有兴趣阅读世界上那些精美的寓言,我们确实可以找到许多生活的答案。  “从前,有一个国王……”故事就开始了,小时候我们刚认识世界也常常从这一句开始。正是大人们给我们讲解的那些寓言,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给了我们一个个充满遐想的小世界。  钱钟书先生说:“伊索寓言,是大可一读的……”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他以生花妙笔评点伊索寓言中的几个小故事,这也许是对寓言最有趣、最深刻的评价。不仅是关于动物的伊索寓言如此,还有许多其它的美妙的寓言也是如此,都是大可一读的。  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     《读伊索寓言》是人民教育出版教浙江省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名著解读”中的自读课文。  社会追求进步,文化需要传承,而名著正是优秀文化的载体。《伊索寓言》是人类文学史上流传下来的精华,而钱钟书与众不同的解读,又成了我们阅读过程中学习、赏鉴的范本。作为职业高中的学生,也许他们的阅读范围并不宽广,也许他们的阅读方法并不成熟,也许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一定的深度,但是,只要我们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寻找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现状的阅读角度,我想,名著依然可以走进他们的心灵,以他们稚嫩的心,与作者、作品共生默契,从而思考人生的意义。  ‎ ‎《读伊索寓言》选自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在这篇文章中,钱钟书借《伊索寓言》中的九个寓言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即通过伊索寓言与现代社会的人事比较,说明现代有些人狡猾的很,恶劣的很,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要防止碰壁上当。  文章语言相当含蓄甚至晦涩,并且具有辩证性,对职业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言,是一大难点。但是文中所引的寓言,却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因此,可将寓言的解读作为阅读重点,在此过程中带入难句的理解,两者结合来完成教学重点;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达到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探讨能力。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通过课前分组预习,圈划关键词句,初步了解九则寓言的本义和钱钟书的阅读结果。以对比表格的形式,概括出两者的区别。  以课堂分组交流活动入手,呈现学生对文本的初步理解,质疑解难,重点体会钱钟书生花妙笔下对九则寓言的深刻、有趣的评价。  以“寡妇和母鸡”和“徒劳的寒鸦”为重点进行探究性阅读,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得出自己的全新阅读。  以《伊索寓言》的选读作为作业,结合专业,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创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个性的阅读活动。  教学设计的依据:  读《伊索寓言》,呈现的是钱钟书的阅读结果,是一家之言,而不是定论。  受启示的是阅读的方法:真正的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 读寓言,也是读一种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4月2日,安徒生诞辰二百周年(时事链接)  童话和寓言,曾伴随我们走过美好的童年。  向上,向善,这就是童话和寓言传达给我们的积极的姿态。(我们眼中的阅读结果)  (二)钱钟书读寓言,他读出什么?(指向:教材文本)       1.九则寓言,另类解读。(交流课前准备的阅读结果)  2.核心:社会是复杂的,人心是险恶的。不能天真地看待寓言。  3.方法:比较阅读——九则中选取几则,各用一句话概括寓言的本意和钱钟书的意思。(探究一下钱钟书到底想说什么?说了些什么?)  4.能力指向:比较、分析和概括。  5.目的:寓言也是可以这样被解读的。  (三)你认可钱钟书的看法吗?(指向:钱钟书的阅读)  1.我们是否认可钱钟书的读书结果?(你也可以像钱钟书一样有自己的解读的。)     方法:九则中选两三个点,说说自己和钱钟书理解的异同。  2.钱钟书的解读为什么和我们有那么大的不同?  阅读,与阅读者的学识、经历和思考有关。  应证名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  可见,真正的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我是这样读寓言的(指向:作品阅读)  既然钱钟书可以另类解读,我也能,我也行!  选取钱钟书点评过的寓言中的两则《徒劳的寒鸦》和《寡妇与母鸡》,看看我们的理解和原著、钱钟书的说法有什么不一样,听听大家对你的理解能认可多少。  (五)课后作业:(二选一)  1.我思我评这堂课(指向:学习回顾)  2.我是这样读寓言的(指向:作品阅读)  教学设计总结:  1.教学思路:(指向:阅读是一个过程。阅读在前进。我在前进。)  我曾经看懂的寓言——钱钟书眼中的寓言——我眼中的钱钟书寓言解读——我重新审视的寓言  2.感悟:  读书,是读一种思想,而不仅仅是读一些文字;读书,是读一些方法,而不仅仅是读一种结果;读书,在前人的经验中学习,也在前人的经验中前进。  原来,读书,是一件不必太迷信的事。  我思故我在。  我读着,我快乐着。  ‎ 我的教学绕过这些雷区:      1.两种态度和前后历史的关系。  理由:这两段的内容只是为了引出读寓言的话题。既然道理拗口,学生难懂,先不说也罢。教学直指寓言本身的不同解读,通过对比阅读再迂回寻找钱钟书对读《伊索寓言》的态度。  2.钱钟书认为:〈伊索寓言〉不宜作为现代儿童的读物,同时引用卢梭的话,是基于他的阅读结果,也是一种钱氏的幽默,(自己说的话,怎可前后不一致?)不是一种定论。不必深究。  学生活动的原则:  课件只呈现活动环节,不呈现内容。板块清晰,指向明确。(由学生发挥去)  教学的重心是:我们应该怎样去阅读?所以,学生活动的重心,始终围绕着“伊索寓言”这个途径,呈现精彩纷呈的阅读过程。  学生活动的方式:  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围绕寓言,确定讲几个方面的内容。  各尽所能,展现最佳:或演(几个人演寓言),或说(阿六头说寓言),或争(小组之间辩寓意),或合(实话实说说所得),也呈现学生课件(体现专业特点。)  尾 声:(结合学生阅读作业)  读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学到,而不是辩驳。  ‎ 在这个脚步匆匆、信息云集的世界里,寓言是一种别致的快餐,它古老又新鲜,你随时翻阅都可以读到一个悠久而完整的世界。那些深刻睿智的人生哲理和启发人的生活真义,使我们在欢笑中获得智慧的情感的愉悦和满足。  世界是什么?了解它并非不可能,我们永远无法把世界塞进一只概念的口袋里,我们最终面对的只是自己的那一份生活。每一件琐事,每一种境遇,每一条经验和智慧,都隐藏着世界的奥秘,正如每一滴水珠都隐藏着海洋的奥妙一样。如果说世界是个寓言,我们会从自己的那一条寓意中去发现它的本质。至少,智慧与乐趣,在寓言中你随时都可以得到。  读书,也是为了促进自我思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地。  也许,也许读完作品,你只有一些朦胧的感觉,只有一些若隐若现的人物身影,只有说不清的情感的涌动,只有道不明的思绪的感悟。这时候,你其实已经“进入”了文学的世界。这样的感觉和冲动恰恰是最可贵与最重要的,它是文学欣赏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文学作品解读的基础。   捧读名著,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和质感。它值得我们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从中感受生命发展的趣味。                                                                                              附材料一:  学生阅读作业一——对课堂解读的回顾(关于两则寓言的争论)  (一)徒劳的寒鸦  《伊索寓言》:  ‎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     钱钟书: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拣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麽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一、钱钟书转述的寓言和寓言本身有什么不一样?                              上帝:拣  形象生动,更拟人化    乌鸦:披、插 、老羞成怒、拔    活脱脱一场人间闹剧  其它鸟类:大怒,扯  二、《伊索寓言》和钱钟书的解读有什么不同?    伊索寓言:伪装者终于有一天要原形毕露。 ‎ ‎   钱钟书:反其义观之,大家都伪装,你我都一样。这世道,不管“孔雀”还是“乌鸦”,仅看表象是不够的。  三、你有什么不同的解读吗?     1.从宙斯选才的角度看:    仅凭美丽就可以当选鸟王,怪不得这年头有那么多人去整容了!可见,领导的选才标准决定了普通人的价值观。有本事不如有脸蛋。    社会选才标准的单一,是埋没人才的罪魁祸首。  宙斯选才让我们听到多少得不到重用的人才的叹息!即使如今,良驹混迹于平庸之手,也是屡屡可闻。某日,报纸一个硕大的标题《博士生回家养猪》那么让人震撼。固然博士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人才,固然即使养猪也能成为一个“猪状元”,可谁曾看见寒窗苦读几十年,数载风雨只为猪?有多少贪官茶楼酒肆演绎华丽的戏剧,却容不下良驹的一个食槽?  2.从众鸟的反应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记得谁说过,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比是一组钉子,如果哪一枚钉子想要冒上来,就会有无数的榔头把它打下去。  踩着别人的肩膀上去,向来是令人厌恶的。    3.从寒鸦的角度看:     宙斯是白痴。俗话说得好,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寒鸦虽然天赋不足,但它让自己美丽的办法比其它鸟类新颖得多,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 有些鸟天生就有羽毛,有些鸟要靠后天自己努力装饰才能获得青睐。社会上有资历的人排挤“新人”的现象无处不在。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强者往往不能理解弱者的努力,当然也就不能容忍弱者的成功。  (二)寡妇与母鸡  《伊索寓言》:  有个寡妇养着一只母鸡,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她以为多给鸡喂些大麦,就会每天下两个蛋。于是,她就每天这样喂,结果母鸡长得越来越肥,每天连一个蛋也不下了。     这故事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钱钟书: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伊索错了!他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一、钱钟书转述的寓言和寓言本身有什么不一样?  钱钟书不仅转述了寓言,也同时转述了伊索的寓意——贪心者没有好结果。  二、钱钟书的解读有什么不同?  解读对象不同。伊索从老婆子的角度看问题,而钱钟书关注的是那只不下蛋的母鸡。  三、假如我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能看出什么?  1.从老婆子的角度:  寡妇并没有做错,只是方法欠佳而已,方法不对就不会有好结果。  ‎ 那个死命喂母鸡的寡妇有点像现在的父母!他们拼命地给我们这个那个,希望我们能下出金蛋,全然不顾我们是否需要,能否接受!爱有时成了一种压力,父母的爱有时又何尝不带着“望子成龙”的功利!  2.从母鸡的角度  这是一只笨鸡!只知道自己得了便宜,而不知道付出,越养越肥,最后只能成为人的盘中餐,加快自己的死亡。  有钱人也未必都小气,我们不能看片面,就像月亮缺时我们就断定它不能圆一样。比尔·盖茨就是一例。  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实在也过分,其实只是大胖子更懂得精打细算的养生之道:既然能轻松得到自己想要的,何必再辛辛苦苦为别人去下蛋呢?——古来贪官大抵如此。  总结:  对同一则寓言,钱钟书和我们为什么都能读出自己的看法?  可见,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应证名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与阅读者的学识、经历和思考有关。  读寓言,也是读一种生活。文学中,处处有生活的影子。  附材料二:  学生阅读作业二——flash作品:禽言兽语  禽言兽语  虎的转变:说敢摸我的屁股?不想活了!什么?给钱?这还差不多!  蛤蟆的理想:等我『发』了以后,一定天天吃天鹅肉。  ‎ 鼠的窃喜:我们过街,人人喊打?其实有几个人真打?不过喊喊罢了。  龟的梦想:参加赛跑的兔子都骄傲。  鳄的抗议:都说我凶残,那人们使用的鳄鱼皮具是怎么来的?  蜗牛的遗嘱:如今这年头,有座自己的房子多难啊!不珍惜行吗?  母鸡的秘诀:光下蛋不行,还要会吆喝。  鹦鹉的委屈:不学人话没有饭吃啊!  狼的恼怒:我和狈好招谁惹谁了?  狮的反思:如果我不当兽王,我还能干些什么?  附材料三:  学生阅读作业三——flash作品:蟋蟀与蚂蚁(改编之课文第二则寓言)  蚂蚁和蟋蟀  秋天到了,树叶落了,这世界一片清冷,空旷。残存的一两点灰绿在漫山遍野的枯黄中挣扎着。田野里,有一个孤零零的稻草人,它披着破草帽,拿着长竹竿,似乎想抵挡冬天的到来。  墙角,一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忙忙碌碌地搬运着过冬的食物。它们很忙,没有时间说话,没有时间娱乐。  突然,传来一阵快乐的歌声,原来是一只蟋蟀在墙头朝着蓝天放声歌唱。  这歌声跟暮秋的景色多不和谐啊!  一只好心的蚂蚁停下来,对蟋蟀说:“严冬就要来了,你怎么还不去储存过冬的粮食?”  蟋蟀说:“你没看见我正在唱歌吗?”  ‎ 蚂蚁苦笑了一下,说:“可是,你会被冻死的!”  蟋蟀撇撇嘴,没有回答,又继续唱歌了。  蚂蚁摇摇头,走开了,它走出了很远很远,依然还能听到蟋蟀的歌声。  当最后一片落叶被寒风卷去,冬天就到了。  老老少少的蚂蚁们躲在洞穴里,听着外面的风声雪声,吃着他们存储的丰盛食物,幸福极了。  而蟋蟀却蜷缩在墙角下已经死去多时了。  白雪毫不留情地将它覆盖,像一张巨大的蒙尸布。  很多很多年过去了。在每一个秋天,我们都能看见一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在那里忙忙碌碌地搬运着过冬的食物。而此时,我们依然能听到天堂里蟋蟀那快乐而美妙的歌声。  这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活在梦想中,一种活在现实中。而往往这两种人合成一个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