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秋)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3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殉职(xùn) 狭隘(yì) 热忱(chén) 鄙薄(bì) B.纯粹(cuì) 干涸(hé) 坍塌(tān) 酬劳(chóu) C.灼热(zhuó) 滑稽(jì) 恍惚(hū) 抽噎(yē) D.附和(hé) 呻吟(shēn) 晕眩(xuàn) 突兀(w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麻木不仁 沾轻怕重 见异思迁 漠不关心 B.精益求精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C.气喘吁吁 烘堂大笑 参差不齐 惊慌失措 D.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薄明志 宁静致远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国歌的伴奏下,升旗手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B.她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可谓不毛之地。 C.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满足用户的细分化需求,我们必须要精益求精。” D.初学书法应先认定一家,选好一帖,然后专心致志临写,不能好高骛远,见异思迁。 4.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 将“领会”改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 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 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14 去掉“防止”或“不”。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6.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纪念白求恩》一文先叙后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B.《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 C.《植树的牧羊人》通过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的故事,赞美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D.《走一步,再走一步》主要通过“我”悬崖脱险的经历,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逐一克服,就能赢得最后的成功。 7.名著阅读。(4分) 下面是《西游记》 中四个取经人物的画像,分别由代表各自名号的汉字组合而成。仔细观察后,完成以下两小题。 14 (1)简要概括小说中“D”这个人物由“天将”成为取经人的过程。 (2)有人认为“D”在取经途中是一个多余的人物,你不赞同这种看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6分) 8.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2分)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2分) 九日齐山登高 14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活动二:学对联】 (3)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相等。 ②第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也就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作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2分)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三、阅读探究(32分) (一)(4分) 武陵春 14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找出来。(2分) 10.“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一景物描写在词中有何作用?(2分) (二)(13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1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4 (1)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敢稍逾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非宁静无以致远 无从致书以观 B.意与日去 日再食 C.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学无以广才 D.夫君子之行 当余之从师也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4.说说你从【甲】【乙】两文中悟出的学习道理。(4分) (三)(15分) 西塘的水上清洁工 小河丁丁 ①那年八月下旬,我和六妹来到西塘,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镇。 ②黄昏,我们沿着临河的长街漫行。一条小船在彼岸酒家楼下微微浮动,船夫坐在船头悠闲地抽着香烟。此人三十出头,身瘦衣宽,脸长长的,胡须头发有些零乱。游客朝他拍照,闪光灯咔嚓咔嚓,他毫无反应,只把一条腿歪搭在船舷上,半低着头,默默享受那支短短的香烟。那条腿也瘦,裤管显得有些空荡,薄长的脚板蹬着千层底的黑布鞋。开始我以 14 为他在候客,后来看到船上放着长柄捞网和垃圾篓,才明白他是清洁工。 ③他扔掉烟蒂,用桨顶一下岸石,小船就离了岸,慢慢地顺水漂移。除非是给游船让道,他都懒得摇橹。摇橹也用一只手,有心无心,不愿意绷紧肌肉。世上哪有这么悠闲的清洁工!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而他充耳不闻。我注视着他,人世间的喧哗躁动就变得轻了,淡了,全都成为他的背景。 ④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我又坐到另一边的石墩上,目送他和小船渐渐远去。水面漂过梧桐叶,他漫不经心伸出捞网,连屁股都不挪一下。河边泊着一座“水上餐厅”,船楼的霓虹灯在水中投射出大片光影,奇异,诡艳。他把小船摇到滟滟的灯影里,那一刻真是如梦似幻。 ⑤我痴痴地望着他和小船消失在夜色里,不愿离去。过了许久,他和小船从暗影中再度出现,往这边漂过来。这边桥下有个小小埠头,到了这儿,他终于站起来了,小船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推着向埠头靠近。他一个跨步上了岸,动作飘逸,恍若仙人。我担心小船因为他的蹬力离岸,小船却继续往前,轻轻触到石阶,好像能按主人心意行事。他拴好小船,上岸去了,我兀自望着小船出神,那把长橹在水中半浮半浸。 ⑥“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 ⑦吃过晚饭回旅店休息一会儿,我们出来欣赏河街夜景,发现水上清洁工换了一个。这人身如铁塔,头大颈粗,登台唱戏李逵张飞非他莫属。那条小船载着他摇摇晃晃,好生吃力,似乎随时都会覆没。他叉开柱子般的双腿站在船上,膝盖绷得直直的,一只大手将长长的捞网牢牢夹在腋下,另一只大手掌着橹把将小船摇得飞快。 ⑧正是放河灯的时候,好几家铺子在卖河灯,有莲花灯、船灯和心灯,还有一种是长方形的,用彩纸做成,十分精致。这些河灯点燃了,烛光从里面映着彩纸,漂在水中又映着波光,在黑暗中多么动人啊。可是游客们刚刚把河灯放下去,壮汉就匆匆赶到,用捞网将河灯扑灭,捞起来用力倒进垃圾篓。他那么粗鲁,对寄载各种心愿的小灯不带丝毫怜悯,简直就是“河灯杀手”。 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灯还燃着你就这样……”“你回头再捞也不迟!”“至少等河灯熄了才能捞。”“不要捞了,河灯多漂亮呀!” ⑩壮汉却振振有词,声音像打雷一样:“ 14 我是打工的!我不干活人家不给我钱!” 一个小姑娘含着眼泪向一位卖河灯的老太太投诉,老太太操着吴侬软语无奈地说:“跟他说也没有用,他呢……等他过去了就好了……” 六妹很想放河灯,又不甘让自己的河灯遭遇灭顶之灾,就在那儿磨磨蹭蹭。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六妹买了一盏小小的莲花灯,下到濒水的台阶,在牵挂与侥幸的目光里,很小心地将莲花灯放到水面。莲花灯畏畏葸葸躲在河堤下,没有漂向河心,这儿有台阶挡着,不到近处发现不了,它是害怕那个壮汉杀回马枪吧。 夜渐渐深了,街市渐渐冷清、寂静。我们走过幽暗的长巷回到旅店。我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 (选自《文汇报》2016年5月2日,略有删改) 15.文章主要写了两位清洁工,处处形成对比。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表格填写完整。(3分) 第一位清洁工 第二位清洁工 外貌 身瘦衣宽,脸长长的 ① 摇橹 不愿意绷紧肌肉 ② 捞垃圾 ③ 匆匆赶到 捞起来用力倒 16.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 (2)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 17.第③段写清洁工,为何又要写“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请简要分析。(2分) 14 18.第⑥段写道:“‘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请你结合语境,用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字以内。(2分) 19.文章结尾:我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读完全文,你一定也有很多思考,请写下你的阅读感悟。(4分) 四、作文(40分) 20.学习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 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C 点拨:A项“嗤”应读“chī”;B项“睢”应读“suī”;D项“嬉”应读“xī”。 2.C 点拨:本题运用 ,成语辨析法)。“与时俱进”指顺应时代潮流,同时代一起进步,褒义词,用来形容菲利普一家的希望显然不合语境。 3.C 4.D 点拨:缺少宾语,应为:英国人拍摄的这部纪录片,用大量事实控诉了日本侵略中国,滥杀无辜的事实。 5.B 点拨:莫泊桑是法国人。 6.示例一:欣赏一个浅浅的微笑 会让你忘却生活的无奈与愁苦 示例二:欣赏一处小小的风景 会让你体会心灵的静谧与安宁 示例三:欣赏一缕红红的晚霞 会让你感悟自然的绚丽与美好 14 点拨:结构一致、内容相关、语句通顺即可。 7.B 二、8.【拟写标语】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设计活动】示例:说一说同窗趣事 抒一抒师生真情 【重温经典】示例:两个大字,彰显爱国力量。 庄重仪表,尽显国在心中。 下课钟响,不弃美丽法语。(《最后一课》) 一个背影,凝聚父爱力量。 两过铁道,尽显爱子情深。 四处泪光,终悟深沉父爱。(《背影》) 一封家书,勾起发财梦想。 仓皇逃避,尽显冷漠无情。 十个铜子,寄托社会希望。(《我的叔叔于勒》) 三、(一)9.情节:(1)她第五次没用钢笔写字(作业)。(2)他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等两人冲过终点后,他才奔向终点。对此,“我”对他怒吼斥责。 情感:(3)愤然 (4)愧疚 点拨:解答此题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记叙的人物和事件,捕捉体现人物情感的词句,然后用与提示的情节、情感相似的词、短语等概括空缺部分的内容即可。 10.结构上的作用:“钢笔”是全文的线索。含义:(1)钢笔的颜色是金色的。(2)童真的友谊是珍贵的。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秋风”,将“她”比作“春花”,娇嫩的“春花”害怕无情的“秋风”的摧残,形象生动。而将“我”和“她”之间的距离比作“隔一个夏季”,形象地表现了“我”与“她”之间的距离很长,暗示了“我”的情感变化,进而深化主题。 点拨:本题运用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表达效果法)。本题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表现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并深化主题。 12.示例:①“我”是主人公。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思为线索组织材料,表现了“我”的愧疚,也表现了“我”对“小男孩”的行为的赞赏。②“小男孩”是主人公。小说通过“小男孩”的行为,充分表现了童真友谊的珍贵。③“我”和“小男孩”都是主人公。小说通过“我”与“小男孩”的行为对比,既表现了“我”的愧疚,也表现了“我”对“小男孩”以及“小男孩”与“小女孩”珍贵的童真友谊的赞赏。 14 点拨:确立清楚小说的主人公,然后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即可。 (二)13.不喜欢(讨厌) 小小的亲近 一生的疼 14.D 15.采用了欲扬先抑(前后对比)的手法,能很好地突出“我”对老胡的感情变化,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①培养“我”自立、自强、敢于担当的品格(教“我”像个爷们儿);②尊重“我”的选择(填报志愿挑自己喜欢的);③为“我”默默付出(为“我”攒钱,送“我”去车站)。 17.①为自己的自私决定而自责;②被老胡的爱感动。 18.略。 点拨:回答时要举出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并分析原因(如自私、无知、幼稚)或者指出结果(如误解、隔膜、叛逆、对立),还要写出自己学会了什么(如珍惜、理解、原谅、爱)。 四、19.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含义虽然深刻,但无审题难度。文段的“自得其乐”非常重要,抓住了这四个字,就明白了所谓的“趣味”应是来自于苦中作乐的情怀。立意时,要抓住为什么可以苦中作乐,或者说苦中作乐的“乐”到底是什么。学生最常见的做法是写一篇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写一件“有趣”“有意义”的事。但是记叙文最难见深度,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也很难写出有苦有乐的事,因此建议学生写作时以记叙文为载体,写事之余夹杂议论,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把心中所想融入笔下故事。这样深入浅出,方能写出优秀作文。 例文略。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一、1.A 点拨:B.社稷(jì);C.枘凿(ruì záo);D.刹(chà)那,解剖(pōu)。 2.B 点拨:A项中“挺而走险”应为“铤而走险”,“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C项中“粗制烂造”应为“粗制滥造”,“披星带月”应为“披星戴月”;D项中“剑拔驽张”应为“剑拔弩张”,“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 3.D 点拨:A句说话人在所说的话的中间,“说”后面用逗号;B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句是三个并列的句子,第二、四个逗号应改为分号。 14 4.②句有语病。修改建议:“几个”放到“中学的”后面。或:“几个”改为“几所”。或:“几个”改为“几位”。 5.A 6.(1)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2)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 (3)簌簌衣巾落枣花 (4)只有香如故 (5)叶底黄鹂一两声 二、7.(1)汉字书法是富有美感的艺术;汉字书法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汉字书法字体多样;汉字书法字体风格各异。 (2)笔墨纸砚 (3)示例:你这样说是不对的。汉字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练练书法,劳逸结合,既可以提高书写能力,又可以陶冶性情,传承中华文化,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你们说对吗? (4)漳州市在“墨香书法展示”活动中成绩喜人 三、8.B 9.B 点拨:“数”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独坐无聊,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 四、(一)10.(1)周到,周全。 (2)全,都。 (3)少。 (4)代词,代指王安石。 11.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宾语前置)、重点实词(吝)、词类活用(轻)的掌握。 12.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不能知错就改。他的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等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点拨: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参考译文】 14 曾巩,字子固,是建昌南丰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周到,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等到王安石得志,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曾巩说:“我所说的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二)13.自我雕琢是立身的根本,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点拨:本文的文题揭示的是论题,文末“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石”是作者在分析论述后归结的论点。 14.①自我雕琢需要静心;②自我雕琢需要恒心;③自我雕琢需要方法。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议论文论述要点的概括能力,只要把握提示句“凡人与伟人,成功与否,大都不是取决于是否赢在起点,而是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自我雕琢精神”和下面几段的中心句,回答这道题就不难了。 15.举例论证。通过举李时珍数十年笔耕不辍,编写《本草纲目》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自我雕琢需要恒心”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点拨:本题运用 ,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举例论证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方法,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根据第⑤段的内容可以感知作者是用李时珍的事例,证明“自我雕琢需要恒心”的论点,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6.示例:自我雕琢是我们立身的根本,是走向成功的基石。这让我明白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静下心来钻研学问,并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点拨:本题考查结合文章来谈感悟。答题时注意必须联系文段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三)17.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纯洁美好的品格,③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④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 18.酸楚是因为红极一时的大画家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感动是因为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或:酸楚是因为“他”“饱尝冷淡、受尽歧视”。“感动”是因为“他”得到了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 14 19.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地写出了老范在收到唐先生赠送的雕花烟斗时喜悦、激动的心理,表现出老范淳朴、憨厚的性格。 20.面对花农老范的淳朴、憨厚的友情,唐先生心中充满愧疚、悔恨与自责。因为自己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在顺境时漠视了真诚的友谊。 五、21.思路点拨:这个作文题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通过具体事件来表现,可以从对方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自我角度来写。 作文的题眼是“提醒”,写作时,需要将重点放在“提醒”上。“提醒”是一种提示、关爱,也是一种温馨。“提醒”可以指明方向,明辨是非,或鞭策人再接再厉。在行为不当的时候,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得到一个提醒可以帮助规范行为,促进进步。提醒可以是自己提醒别人,也可以是别人提醒自己,可写的面非常广,最好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悄悄地”主要体现的是提醒的方式,需要更艺术一点,是在不知不觉中的,而不要误解为声音轻重。 例文略。 1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