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赋分120分)‎ ‎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共27分。1—7小题,每小题3分;8—10小题,每小题2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黄晕(yùn) 模样(mú) 攒成(zǎn) 怪诞不经(dàn)‎ B.女娲(wō) 蓬勃(bó) 菡萏(hàn) 随声附和(hè)‎ C.殉职(xùn) 炮制(páo) 抽噎(yē) 莽莽榛榛(zhēn)‎ D.哺乳(pǔ) 匍匐(pú) 蝉蜕(tuì) 参差不齐(cēn)‎ ‎【解析】A项,“攒”应读“cuán”; B项,“娲”应读“wā”; D项,“哺”应读“bǔ”。‎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________,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技术是很________的,这对于一班________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________。‎ A.满腔热忱  高明  不求甚解  教育 ‎ B.精益求精  高招  不求甚解  教训 C.精益求精  高明  见异思迁  教训 ‎ D.满腔热忱  高明  见异思迁  教育 ‎3.(2020·凉山A)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耳边回荡着孩子们愉快的歌声和欢乐的笑容。‎ B.在同桌的热心帮助下,使张华改掉了乱写乱画的毛病。‎ C.食品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20%。‎ D.刘慈欣的《三体》是一本好书,它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 ‎【解析】A.搭配不当,“笑容”不能“回荡”;B.缺少主语,删去“使”;C.下降不能用倍数,“一倍”改为“一半”。‎ ‎4.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 )‎ A.《皇帝的新装》作者是丹麦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B.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里的谢道韫孩提时就能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可以想见,她天资聪颖,饱读诗书。‎ C.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立冬之后是小雪。‎ D.曲牌名就是曲,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天净沙·秋思》中,“秋思”即为曲牌名。‎ ‎【解析】B项,南朝宋刘义庆。C项,立秋之后是处暑。D项,“秋思”为标题,“天净沙”为曲牌名。‎ 二、现代文阅读(5—7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西游记》里的三个唐僧 7‎ 唐僧是一个可爱可敬的人物,但是这个人物没有吸引住他的扮演者,唐僧的演员居然换了三个!‎ 第一个是汪粤。‎ 我到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去挑演员。电影学院正放年假,学生都不在,校方拿出了表演系毕业班的学生照片给我挑选。我看中了其中的汪粤。‎ 汪粤非常用功地体验生活,他剃了光头,整天穿着唐僧的僧衣。‎ 但是他在法源寺住了十天就跑回来了。这使当时的副导演朱小峰很不满意,骂他不能吃苦,当了逃兵。‎ 汪粤委屈地告诉我:“蚊子咬得受不了了,不只咬身上,还咬光头!和尚们不许打蚊子,说不能杀生。”‎ 汪粤给我看一张他在寺里与方丈一起照的照片,照片的背后有方丈赠给他的佛教的两句偈语:“务实——言行相应,不怀自大。有恒——有所为作,而不中舍。”我告诉汪粤:“这两句话很重要,希望你凡事要说到做到,不要半途而废!”‎ 但是,汪粤在试集里的表演不理想:一副苦相,不够大方,许多人建议换人。但我认为这一集里大家都还没有找到感觉,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对一个刚出学校的年轻人,不应该一棍子打死。‎ 以后,汪粤又演了《祸起观音院》《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就比较成熟自信了。尤其是《三打白骨精》的结尾,他眼望悟空远去时目光中流露出的痛心与无奈,都十分到位。‎ 但是,拍完了《三打白骨精》,汪粤却提出了一个要求:有一部电影要他去当主演,他很想利用空余时间去拍。‎ 我告诉他:“既然你更重视电影,那就去吧!我这里不能当作填空的补丁!”‎ 汪粤虽然心情矛盾,但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剧组。走的时候,他眼中含着泪。那是1983年6月5日。‎ 我为他惋惜:他没有做到偈语上的要求,还是半途而废了!‎ 这个“逃兵”的离去,有着他的社会原因:那时的电视剧是刚上马不久,影响远不如电影,汪粤是电影学校毕业的,他更向往大银幕的电影主演。我只有让他离开了。‎ 我转而找寻下一个唐僧,第二个唐僧是徐少华。‎ 徐少华出演了《困囚五行山》《猴王保唐僧》《计收猪八戒》《坎途逢三难》《智激美猴王》《大战红孩儿》《夺宝莲花洞》《斗法降三怪》等。‎ 徐少华扮演的唐僧以他清秀的外貌,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 但他这时提出:要上山东艺术学院念书,拿文凭!他希望剧组出面与学校交涉,让他不上课或少上课却能拿到文凭。‎ 我怀疑:“剧组哪有那么大的面子,能够左右学校?”‎ 但徐少华耍赖皮:“倪萍就不用上课拿到了文凭。”‎ 徐少华临走时我把下面的日程和时间安排告诉了他:10月30日,在苏州拍《趣经女儿国》。‎ 眼看出发日期到了,徐少华却没有来!我打电话到山东话剧团,才知道他已经和他爱人一起去上学了!我又打电话到山东艺术学院,他们说:“我们这儿没有这个人!”我一怒之下,找到学校的教务长,要他叫徐少华立即到剧组拍戏。‎ 徐少华到剧组来了,但心里很不痛快。他勉强拍完了《趣经女儿国》。这是唐僧的重头戏。‎ ‎《趣经女儿国》拍完后,“三个徒弟”和林志谦都极力劝说他留下来。但他听不进去,头也不回地回到学校去了。临行时我派了个制片主任跟他一起到济南去找他的学校联系,希望学院能够照顾一下,让他以拍戏为主,到时照样给他文凭。但制片主任从济南来了电话:校方领导问过徐少华“学业和拍戏你以哪个为重”时,徐少华明确表态以学业为重!‎ 7‎ 我把这事向副台长阮若琳汇报了,她爽快地说:“那就换人!演员有的是,谁穿上那身衣服,谁就是唐僧!”‎ 他的离去,除了个人原因外,还有社会原因:那时社会上刮起的“文凭风”,震晕了许多年轻人,没有文凭就没有前途!于是,徐少华就朝着文凭奔去了!那是1985年的11月初。‎ 第三位唐僧:迟重瑞。‎ 唐僧的人选与1986年春节播出的《西游记》11集的后期工作同时进行,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1986年的4月,眼看大队马上就要到浙江拍《孙猴巧行医》,却没有唐僧!‎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那天我结束了剪接工作,和场记于虹一起下楼。天已昏暗,我和一个正在上楼的人擦肩而过。模糊中我看到那个人个子魁梧,气质也不错。我急忙叫住他:“哎!你,站住!”‎ 这一声把他吓了一跳,他回过身来:“您叫我?”‎ 我问:“你是哪儿的?”‎ 他彬彬有礼地回答:“我是广播剧团的!”‎ 我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于虹在一边插话:“他叫迟重瑞!是我们剧团的演员!”‎ 小迟试妆的结果很好,除了稍胖些,需要减减肥外,没别的毛病。我心头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事后我向老阮汇报,她听说是迟重瑞,也挺高兴:“好!好!是我们剧团的人,不会开小差!”‎ 这次“擦肩而过”的经历,成就了《西游记》里第三个,也是最坚决最虔诚的唐僧。‎ 迟重瑞热爱唐僧,兢兢业业,心无旁骛地走完了最后的取经路,取到了真经。‎ ‎(选自杨洁《我的九九八十一难》,有删改)‎ ‎5.下列对三任唐僧的演员的态度和看法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一任唐僧:汪粤,不能吃苦,又想当电影主演,半途而废。“我”感到惋惜。‎ B.第二任唐僧:徐少华,以学业为重,放弃了拍戏。“我”感到遗憾。‎ C.第三任唐僧:迟重瑞,兢兢业业、心无旁骛地走完了取经路。“我”很欣赏。‎ D.三任唐僧的演员,各有各的特点和选择,“我”对此予以理解。‎ ‎【解析】对三任唐僧的演员的态度和看法,文中均有明确的表达。‎ ‎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踏破铁鞋无觅处”表达出当时找不到合适人选时内心的焦急。‎ B.“得来全不费工夫”表达出意外找到合适人选时的欣喜之情。‎ C.两处引用的诗句前后呼应,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D.引用诗句,目的是在感慨人生无处不是这样的。‎ ‎7.本文多处设置伏笔,下列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徐少华提出:要上山东艺术学院念书,拿文凭!这处伏笔,预示了后面徐少华会中途离开。‎ B.“我”告诉汪粤:“这两句话(偈语)很重要,希望你凡事要说到做到,不要半途而废!”这处伏笔,预示了后面汪粤会中途离开,半途而废。‎ C.老阮听说是迟重瑞,也挺高兴:“好!好!是我们剧团的人,不会开小差!”这里的伏笔,预示了后面迟重瑞兢兢业业,坚持拍完了《西游记》。‎ D.这些伏笔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情节发展合理,但容易产生突兀感。‎ ‎【解析】这些伏笔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不至于产生突兀。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三、古诗文阅读(8—15小题,共18分)‎ 7‎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 A.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B.求闻之若此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C.相委而去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D.及其家穿井 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十二章》)‎ ‎【解析】A项,名词,当时/副词,按时。B项,像/如(做比较的意思)。C项,表顺接/表转折。D项,代词,他。‎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 A.尊君在不 B.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D.其人舍然大喜 ‎【解析】A项,“不”同“否”;C项,“说”同“悦”;D项,“舍”同“释”。‎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尊君”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3分)‎ 非选择题,本卷共14小题,共9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1—12小题。‎ ‎【甲】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甲诗中“秋日胜春朝”用 对比 的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 的论调的有力否定。(2分)‎ ‎12.两首诗都传达出积极向上的豪壮情怀,仿照示例赏析另一首诗。(3分)‎ 示例:甲诗虚实结合,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奋发向上的情态和积极豁达的胸襟。‎ 乙诗通过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阅读《穿井得一人》的内容,回答13—15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7‎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及其家穿井     及: 待,等到 ‎ ‎(2)闻之于宋君 闻: 使听到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 ‎1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地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四、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6.(1)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论语〉十二章》)‎ ‎(3)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借鸿雁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归雁洛阳边 。‎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于景,表现离别之恨的诗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 ‎(7)《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树木丛生 , 百草丰茂 。‎ 五、综合题(17—18小题,共8分)‎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止,她便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能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材料。(1分)‎ 曾子杀猪。‎ ‎(2)这则材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2分)‎ 做人要诚信,言而有信,言行一致。‎ ‎(3)就这则材料进行评论。(3分)‎ 曾子的行为是正确的,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很大作用,曾子是在用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1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2分)‎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这段话出自课文《 天上的街市 》,作者是 郭沫若 。‎ 六、现代文阅读(19—23小题,共15分)‎ ‎(2020·重庆B)草根募捐晚会 胡 玲 ‎①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 ‎②老李的病情牵动着老街人的心。‎ ‎③老街,城之一隅,多是出租房,租住者皆为外来务工者,平素大家多有交集。老李五十来岁,在老街的外来工子弟校教体育,他热心善良,喜爱游泳,‎ 7‎ 水性尤佳。老街边上是东江河。在老李的召集下,组建了水上义务救援队。平日里,救援队轮流在江边巡逻,劝导玩水者,救援了数十名溺水者,深受老街人敬佩。‎ ‎④老李家境普通,不堪承受巨额手术费,加上病痛难忍,他决定放弃治疗。老街人自发组织捐款,无奈大多数人收入不高,只筹得五万多元,仍旧是杯水车薪。‎ ‎⑤晚上,老街古榕树下,一群人围坐着,又说起了老李。翻看手机新闻的出租车司机小陈突然抬头,说:“要不,咱们也像新闻里一样,搞个募捐晚会,为老李筹集医药钱。”‎ ‎⑥“主意倒是好,可搞晚会要有舞台、音响设备,还要排练文艺节目,我们这些土包子,怎么弄得了?”卖豆腐的老王一声叹息。“无论怎样,咱们一定要想办法救老李。”清洁工陈老太说。‎ ‎⑦三天后,老街人又在榕树下聚集。我昨天去文化馆收破烂,把老李的情况跟他们说了说,他们愿意无偿借给我们音响设备,收破烂的老陈说;舞台设计可以交给我孙子,他学设计的,设计舞台背景应该没多大问题,卖菜的丁奶奶说;我表演一个街舞,念书时我可是校街舞团成员,酒店服务生小胡说……‎ ‎⑧大家都热切地建言献策,只有卖包子的方姨沉默着不插嘴,半晌,她深吸一口气,有点犹豫地说:“我唱首歌吧!”‎ ‎⑨“方姨,你会唱歌?平时没见你出过声儿啊?”大家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方姨凝神想了片刻,小声说:“我……我还是唱吧,我也要为晚会出份力,草根晚会嘛,观众不会在意我唱得好坏的。我最后唱,估计那会儿观众走得差不多了,影响不了晚会的。”‎ ‎⑩一周后,“救助好人,传递爱心”草根募捐晚会在文化广场拉开了帷幕。老街人把老李也搀扶到了晚会现场。老李虚弱地坐在观众席中,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下一把骨架,看着就让人心疼。舞台简陋,节目也不是很专业,但依然引来观众无数,人们通过晚会了解到老李的爱心事迹,纷纷慷慨解囊。‎ ‎⑪晚会临近尾声,观众渐渐散去,这时只见方姨身穿洁白演出礼服,神采奕奕地走上舞台。音乐响起,方姨亮嗓,蓦地,观众们呆了。她的声音清亮高亢,饱含深情,宛如天籁。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 ‎⑫“天啊,这完全是专业歌手的水平,方姨真是深藏不露啊!”老街人连连惊叹。‎ ‎⑬哎,这声音听着好耳熟啊!很像当年文工团的歌手安妮。对,她是安妮,我想起来了。20年前,安妮可是小有名气,后来不知怎么销声匿迹了……台下有不少人高声议论着。‎ ‎⑭方姨唱毕,台下掌声雷动,她眼神闪光,娓娓道来:“大家说得没错,我就是曾经的歌手安妮,当年文工团改制后,我下岗了,我去酒吧唱歌,去农村跑商演,做婚庆歌手。后来,有人说我老了,唱法过时了,生活一落千丈,那时,我又生了一场大病,身材变形。为了生存,我只能改行,隐姓埋名,来到老街,开了间包子铺。老街人不知道我是谁,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老李,救起了我落水的儿子,他是个好人,希望好人有好报。”‎ ‎⑮方姨接着说:“其实,我已经20多年没唱歌了,为了这次登台,我偷偷练声……我说这些,只想告诉台下的老李,我都能重新站上舞台,重新唱歌,你也可以从病床上站起来。”好!好!台下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⑯草根募捐晚会结束了,余热未了,引发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引起全城人的关注。‎ ‎(选自《羊城晚报》2019年4月8日,有删改)‎ ‎19.根据小说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 老李患病,牵动人心→① 草根献策,筹划晚会 →② 举行晚会,方姨演唱 →媒体报道,引起关注 ‎20.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方姨的形象。(3分)‎ ‎①知恩图报:登台唱歌,感谢并鼓励老李,也感谢老街人对她的帮助;②性格坚强:勇敢面对下岗失业、病痛等打击,改行开包子铺;③唱功专业:歌声清亮高亢,宛如天籁。‎ 7‎ ‎21.结合全文按要求赏析。(4分)‎ ‎(1)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品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形象生动地写出老李患病的消息带给老街人的震撼之大、影响之广。‎ ‎(2)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2分)‎ 侧面描写,通过人们的反应,侧面烘托出方姨歌声动听,演唱精彩。‎ ‎2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极为巧妙,试结合⑧—⑮段进行分析。(3分)‎ 悬念:前文写方姨的犹豫和艰难抉择,给读者留下疑惑,后文写方姨自述经历,揭示谜底,吸引读者,引人入胜。铺垫:前文写老街人对方姨唱歌的怀疑,以及对方姨上台前晚会情形的叙述,都是为方姨出场作铺垫,这样能更好地塑造方姨的形象。反转(或突转):前文写老街人对方姨唱歌的疑惑,后文写观众沉醉于方姨的精彩演唱中,与前文形成强烈的反转,使情节跌宕起伏。 (任选一方面作答即可)‎ ‎23.有人给文章添加了一个结尾:“半月后,老李的手术在中心医院进行……”。与选文相比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说出你的理由。(3分)‎ 选文结尾更好。理由: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或:添加的结尾更好。理由: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内容上,结果圆满,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 七、作文(50分)‎ ‎24.一个人多姿多彩的一生,是由无数个瞬间组成的。瞬间或者使人感动,或者让人珍惜,或者发人深省……‎ 请你以“那一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 ‎②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得抄袭。‎ 7‎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