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济南市济阳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七年级历史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在第五页的 答题卡中 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 们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 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下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3、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 特征是 A.大变革 B.大一统 C.民族政权并立 D.专制皇权加强 4、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 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适者生存 5、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 以后只留下一种。请问秦统一后整理出来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A.甲骨文 B.钟鼎文 C.小篆 D.隶书 6、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用于监督官员的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秦 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7、西汉初,经过几个皇帝的努力,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随之强盛, 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是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8、 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 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 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上) 共8页 第- 9 -页 A. 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统一文字 9、美丽的新疆古称西域。汉朝、唐朝和清朝中央政府都在这里设置了重要的行 政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这个史实充分证明了 A.团结、统一、进步是新疆历史发展的主流 B.历代行政机构管辖新疆地区的范围固定不变 C.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D.各民族对开发、建设和保卫新疆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0、 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 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漠北的道路 11、 “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出发,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了十余年。 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选 项中的判断与说明正确的是①材料中的“他”指的是张骞 ②这是关于张 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的情景写照 ③材料说明了张骞是一个勇于负责任的 人 ④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与大月氏的友好往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内涵,下列图片中最能将中国人民 的聪明才智和高超雕塑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 13、一位同学参加一档网络节目上的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14、历史课上刘老师给同学们三个提示“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开发”, 刘老师将讲述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元 D.明清 15、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上) 共8页 第- 9 -页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得人心 16、三国两晋南北朝介于秦汉和隋唐两个时期之间,既是秦汉时期社会矛盾集 结、激化的产物, 又是隋唐强盛的渊源,承上启下,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有特 殊的地位和作用。此时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C.民族大交融与逐步走向统一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17、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军不习水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 年三国局势的是 19、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 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20、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国医学界 第一次获此殊荣。实际上,我国中医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 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扁鹊 21、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且与佛教盛行相关的是 A.王義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石窟艺术 D.青铜器 22、从祖冲之、贾思勰二位古代科学家身上,我们应该学习的主要品质是 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上) 共8页 第- 9 -页 ① 实践精神 ② 吸取前人科技成果 ③乐于向他人求教 ④持之以恒,潜心 学习和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读书可以让阳光驻进我们的心灵,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请 同学们阅读下列书目并选出与叙述周武王、秦始皇和中央集权制等有关的 一部是 A.《本草纲目》 B.《史记》 C.《农政全书》 D.《三国演义》 24、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在不少领域内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其原因 不包括 A.民族大交融 B.频繁的对外交往 C.北方经济的发展 D.江南经济的开发 25、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 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 A.王羲之 B.锺繇 C.胡昭 D.顾恺之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Ⅱ卷) 一、选择题答题卡:(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8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4分) 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上) 共8页 第- 9 -页 材料二 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6分) 材料三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 依据材料三,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4分)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 在科学上有大真, 在伦理上有大善, 在艺术上有大美。 ——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4分) 22.(16分)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国家的发展需要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 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上) 共8页 第- 9 -页 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1)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东方文化较高诸邦”,结合所学知识,齐桓公在位时任用谁进行改革?成效如何?(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的“西方人”主要是指哪国人?“使西方人迎头赶上”的重要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这一重要事件涉及哪些内容?并各举一例说明。(8分) 材料二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3)针对材料二遇到的问题,作出了“抉择”的“北魏统治者”是谁?他的“抉择”带来了什么影响? (4分)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2分)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上) 共8页 第- 9 -页 (2分)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2 分) 材料二:“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2)材料二中,“南迁浪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宋书》记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3)材料三中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怎样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6分) (4)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之间有着什么联系?(2分) 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下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A C C B B B C B B D D B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B D A C D B B 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8分) 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上) 共8页 第- 9 -页 (1)局面:百家争鸣。(2分)墨家:墨子;法家:韩非(2分) (2)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4分)孟子 主张“仁政”。(2分) (3)构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的发展。(4分) (4)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 如崇尚爱国、仁爱、诚 信、正义、孝道、和谐等应继承学习; 传统文化中的封建 礼教等要进行否定。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 不能采取极端 的态度, 要“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4分) 27.(16分) (1)管仲 (2分)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 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分) (2) 国家:秦国 (1分) 事件:商鞅变法 (1分)内容:政 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答出其他三方 面内容亦可);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答 出其他二方面内容亦可);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 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6分) (3) 孝文帝 (2分) 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分) 28.(16分) (1)秦始皇(2 分)。目的:抵御匈奴(2 分)。 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 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要求答出 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上) 共8页 第- 9 -页 两层意思,意思相近即可(2分)。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2分) (3)江南物产富饶,经济发达(2分)主要原因有:南方自然条 件优越;社会秩序安定,战争相对较少;北方人为躲避战乱 逃到南方,带去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人民辛勤劳动(4分) (4)因果关系 材料一是材料二的原因之一(2分) 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上) 共8页 第- 9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