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 学会记事》课件
学会记事/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会记事/ 1.结合本单元课文,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 原则。(重点)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难点) 3.养成写日记或者周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 的习惯。(素养) 学习目标 学会记事/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 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 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 己的故事。”如果善于“讲故事”, 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就会变 得简单起来。 整体感知 学会记事/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初春 事件地点 人物 散步的时间: 散步的原因: 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精读细研 学会记事/ 散步的经过: 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第6自然段 详写 散步的结果 : 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主题思想 表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 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精读细研 学会记事/ 写 作 指 导 一、明确记叙六要素。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 结果,即“记叙的六要素”。 详写略写 略写 能够表现文章主旨的材料要浓墨重彩地写,而与文章主 旨关系不大的材料就要略写或不写,这样才显得中心突出。 精读细研 学会记事/九年级语文上册 二、精心选材。 选取身边发生的事件,再加以精心挑选。如校园新 事、社会新风尚、家庭新故事,都是“滚滚材源”。无 论写什么事,一定要是你所熟悉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的,只有这样,才能写得生动、具体,才能表达出真情 实感,打动别人。 精读细研 学会记事/ 叙事更高的要求是在记事过程中传达情感,以情动人, 引人思考。如何才能写得有感情呢?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 历的,感同身受的事。说真话,抒真情。说真话就是说实在 话,合乎现实的话,合乎情理事理的话。抒真情就是选取鲜 活、真实的事情,大胆吐露真情,力求事真、情真、理真, 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怎样做到说真话,抒真情?请看以下两个片段。 精读细研 学会记事/精读细研 (一) 那是去年岁末的一个清晨,我刚刚起床,突然门铃响了。 我打开门一看,是母亲。只见她一手扶着门楣,一手提着一 个红色暖瓶站在门口,原来母亲给我送骨头汤来了。母亲将 骨头汤分成三个小碗,端到餐桌上。我轻轻喝了一口还冒着 热气的骨头汤,心里很感动。再看丈夫,显然也被母亲的举 止感动了,一改往日的幽默,只一言不发地埋头喝汤。只有 少不懂事的儿子直嚷着汤好喝,还缠着让姥姥也喝一口。 学会记事/(二) 那是去年岁末的一个清晨,气温特别低。我刚刚起床, 突然门铃响了,我非常吃惊,要知道那时还不到六点,会 是谁呢?疑惑中打开门,我愣住了,是母亲!只见她一手 扶着门楣,一手提着一个红色暖瓶,气喘吁吁地站在门口, 头发凌乱,脸上有被风刺过的痕迹。 见我开了门,母亲边走进来边说:“幸好赶上了,我 还怕你们都走了呢。我煨了些骨头汤,快趁热喝了暖暖身 子,好去上课。”说话间母亲已将骨头汤分成三碗,端到 餐桌上。 精读细研 学会记事/ 我这才想起前些天和母亲通电话,随口说起想喝骨头汤 的事,没想到母亲竟记住了。我轻轻喝了一口还冒着热气的 骨头汤,心里一阵感动。真不知我那日渐衰老的母亲为了这 飘香的骨头汤动了番怎样的心思。她一定昨晚就计划好了今 早的行程,要早早起来热好汤,要赶上近十里的路程准时送 到。隆冬的清晨,凛冽的寒风,年近六旬的老人,那是怎样 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更何况她还要拖着患有类风湿性关节 炎的双腿匆匆爬上六楼……我不能再想下去了,泪水早已模 糊了我的双眼,我忙掩饰着大口喝汤。 精读细研 学会记事/ 再看丈夫,显然也被母亲的举止感动了,一改往日的幽默, 只一言不发地埋头喝汤。只有少不懂事的儿子直嚷着汤好喝, 还缠着让外婆也喝一口。当母亲执意把我们推出门去,自己 在屋内收拾残局的时候,我知道母亲又一次用她的方式在我 的心中种下了一棵亲情树,从那一刻起我的整个生命都是春 暖花开。 两篇短文写的是同一件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合乎现实的真实的 事,但第二篇更能打动人。为什么呢?因为第二篇显得更情真意切。它是 如何做到的?对比阅读,我们不难领悟到一些说真话、抒真情的方法。 精读细研 学会记事/ 有人说生活太平淡了,没有什么好写的,事实 刚好相反,这平淡的生活里有很多动人的小事是最 能打动人心的,我们选取其中一些镜头写下来就可 以了,这样就达到了说真话的基本要求了。 1. 写真实的事,写熟悉的内容(从生活中借鉴)。 精读细研 学会记事/ 第二篇文章之所以更动人,是因为文中写得更具体,抓 住“动情点”——母爱的感人细节,展开详细的描写,写出 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做到了说真话,抒真情。例如:开头母 亲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母亲在冬日清晨赶上近十里的路 程给“我们”送骨头汤;母亲拖着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双 腿气喘吁吁地爬上六楼;“我”无意中的一句话母亲竟然记 住了……正是这些细致的生活细节描写使文章显得更加真实, 情意浓浓,才能够打动读者。 2. 抓住打动人心的细节来写。 精读细研 学会记事/ 所以要想抒真情,必须捕捉动情点。从熟悉的人和事中 搜寻那些曾经让你鼻子一酸、心灵一震甚至让你的灵魂受到 洗礼的真人真事,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声叹息、一串眼 泪、一个背影……都可以写到作文中。只有大胆地说真话, 抒真情,只有先打动自己,方能打动别人。 学会记事就是从自己亲身经历或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写起, 抒发真情实感,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可详可 略。坚持练习,时间长了就会熟能生巧,掌握记事的方法。 精读细研 学会记事/九年级语文上册 3.深化主题。 记一件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向读者讲述一个故事,更 多的是想通过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或所受到的启发等。只有主 题深刻,才会给读者以思考、回味和启迪,才会让你的文章更 耐读。 精读细研 学会记事/ 1.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兴味索然。请 你帮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划 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 以后走路要小心。 原 题 重 现 精读细研 学会记事/ 提示: 1.所谓“添枝加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添 加细节,二是融入情感。 2.添加细节,比如:为什么摔跤,摔跤时的惨状,长 辈看到后心疼的目光…… 3.融入情感,就要恰当地使用一些描写心情、感受的 修饰语或句子。可以融入个人情感,也可以在结尾处抒发情 感,以此点题。 精读细研 学会记事/ 那天下午放学,我家隔壁的阿姨来接孩子,对我说奶奶病了, 叫我快点回家。当时我眼眶就红了,因为我不知道奶奶为什么会 生病,妈妈经常出差办事,都是奶奶在照顾我。 我心急如焚,哭着跑回家,不小心踢到了一块石头,重重地 摔了一跤。手擦破了一大块皮,鲜血直流,校服也划破了,露出 膝盖红彤彤的肉。可是我不觉得痛,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跑回家。 扑到奶奶床前,奶奶看到我脏兮兮的模样,搂着我哽咽着说: “我的心肝宝贝,你怎么伤成这样,心疼死我了!”原来奶奶只 不过是感冒了,吃了药已经好多了。 例文 合作探究 学会记事/ 妈妈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拿出家庭医药箱,给我处理着伤 口,眼泪啪嗒啪嗒地落下来;球迷爸爸,顾不得看NBA,给妈 妈当下手,嘴里还一个劲地说“你这小子怎么这样不小心, 以后可要注意点哟。” 看着大家为我忙碌,心疼不已的情形,我的心热乎乎的, 忽而又有些惭愧,只是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让家人如此担心 实在不应该。于是,我忍着痛,装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说: “只要奶奶好好的,我没事,不过,我向大家保证,今后走 路一定会小心的。” 合作探究 学会记事/ 2.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 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注意题 目中“真”表明这一感觉或心理应是很深刻的、记忆犹新的。 2.要求以记事为主,那就要注意记叙的六个要素,有重点地 将这件事写得清楚、完整。 3.注意开头、结尾与文章的标题相呼应,扣住题目。叙述中 要适当用一些表达情感的语句,让文章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合作探究 学会记事/ 审 题 写 法 重点写清事情经过 及对自己的影响 选材 社会:参加一次社会实 践,进行一次旅行…… 自然:看一次日出,嗅 一次花香…… 心理描写要充分、生动 那一次:写一件事 真:影响很大,印象深刻 交代清楚六要素 学校:一次考试失败, 一次登台演出 家庭:一次生病受到妈 妈照顾,一次犯错被爸 爸训斥…… 补题:表示情感或心理 活动的词语 合作探究 学会记事/ 例文 那一次,我真后悔 听到爷爷去世的噩耗,我哭了整整一 夜。① 全家人都以为我是太舍不得爷爷,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后悔,是痛恨我自 己!②与爷爷相聚的机会一次又一次被 我轻易放弃了,而我却浑然不觉! 爷爷病情恶化,住进重症监护室。 起初,我两三天去看一次爷爷。爷爷每 次看见我,虽然不能说话,但脸上一直 挂着笑容。③ 之后,正好赶上期中考 试,我连着一周没去看爷爷。 ①开篇设置情境: 以“哭了整整一夜”写 出自己的悲痛之情,为 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②点题:揭示自己 哭了整整一夜的原因。 ③细节描写:写出 爷爷见到“我”的欣慰 之情,也暗示爷爷病情 严重。 合作探究 学会记事/ 爸爸时时提醒我:“去看看爷爷吧, 爷爷想你了。”而我每次都说:“今天事 情太多,明天吧。”这一句“明天吧” 我不知说了多少回。于是看爷爷的时间 从星期日拖到星期一,又从星期一拖到 星期二,后来才知道,我正在一点点失 去和爷爷见面的机会。④也许是老天爷 看到我这样太生气了,终于不再给我机 会,星期四就把爷爷带走了。 ④前后照应:上文 “一次又一次被我轻易 放弃”,同时为下文抒 写自己后悔的心理埋下 伏笔。 合作探究 学会记事/ 从我刚上小学时起,爷爷就每天都接我回 家,我都上到小学四年级了,他还是照旧。其 实从学校到家里只需十分钟,而且不用过马路, 我完全可以和同学一起结伴回家。可爷爷偏说 现在汽车、自行车不长眼,非要“护送”我回 家他才放心。如今,我本来可以“护送”爷爷 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可爷爷却先走了。⑤ 现在想想,如果我常去看爷爷,让爷爷开 心快乐,也许爷爷就不会走得这么早。“子欲 养而亲不待”,这浅显的道理我今天才真正理 解,我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醒悟。 ⑤前后对 比:爷爷坚持 “护送” “我” 上学,“我”却 没能“护送”爷 爷走完生命的最 后一程,前后对 比,更突出“我” 的后悔之情。 合作探究 学会记事/ 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以后, 我会把这个教训讲给我身边的朋友听。 我要告诉他们:要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 机会,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后悔……⑥ ⑥结尾点题:结尾 抒情,表达自己的悔恨 之情,点明主旨。 1.叙事清楚。文章所写的事情不是集中在一天发生的,因 此,作者以爷爷去世当晚自己懊悔的心情为主线,采用倒叙和 插叙的方法,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连缀起来,叙事清楚。 【点评】 合作探究 学会记事/ 2.感情真挚。作者讲述了由于自己一拖再拖,失去和 爷爷见最后一面的机会这一经历。文中还插叙了爷爷生前对 自己的呵护,爷爷的细心与自己的粗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更深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思念和痛悔之情。 合作探究 学会记事/ 3.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 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了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 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亲情的可贵? 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 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是立意的核心; 2.把要写的事情梳理一遍,看重点写什么,怎样写思路 比较清晰 ; 3.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感情 。 合作探究 学会记事/ 我们是一家人 “刷牙洗脸!喝牛奶!快去吃早餐!”唉,我 的妈妈又开始唠叨了,这样的唠叨已经12年了, 听得我都有离家出走的冲动了。 我皱着眉,非常不情愿地穿好衣服,极不耐 烦地叠着被子,慢吞吞地坐到餐桌上。妈妈在 厨房又重复喊道:“刷牙洗脸,准备上 学!”“今天星期六,不用上学!”我抗议。妈 妈总把我当做什么都需要提醒的幼儿园小娃娃, 这些事情已经重复了那么多年, 未见其人,先闻 其声。交代自 己对妈妈唠叨 的反感。 合作探究 学会记事/ 我知道什么时候做,何况我自己戴着表,自己可以管 理时间的呀!可是妈妈总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 我……“早餐怎么吃得这么慢?可以边吃饭边听英 语,一心二用这个可以有!……洗完牛奶杯,赶紧做 作业!”不等妈妈唠叨完,我郁闷地抓起书包冲进卧 室写作业。 中午吃过午饭,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妈妈 又对我吼起来:“还看!还看! 离电视那么近!”我 往后挪了挪位置,妈妈又补充念叨:“下次再让我看 见你离电视机那么近,玩电脑的时间就——取—— 消——” 传神地神态、 动作描写,生 动地再现了 我极度反感 的心理。 富有个性化的 语言描写,再次 突出了妈妈的 “唠叨”。 合作探究 学会记事/ 到了晚上吃饭,我狼吞虎咽地吃着美味的红烧 鱼,妈妈又絮絮叨叨起来:“小心鱼刺卡着,吃饭要 细嚼慢咽,有利消化!”我只好放慢吃饭的速度,细 细地剔着鱼刺,细嚼的饭菜格外香甜。晚上快睡觉 的时候,妈妈的例行“功课”又开始了:“晚上记得 盖好被子,别着凉了,降温了,明天要把毛衣穿 上……”妈妈的话我都快能背下来了,赶紧用被子 盖住头。 上了初中,我住校了,终于不用听妈妈每天像唐 僧一样唠唠叨叨重复着事无巨细的提醒。可是,如 果没有妈妈的唠叨,我可能忘了每天 细品此处的语 言描写, 感受 到妈妈对“我 ”深深的爱。 合作探究 学会记事/ 早上和晚上要喝牛奶;如果没有妈妈的唠叨,我可 能不会坚持刷牙,就会像隔壁的晓东一样满口虫 牙,疼得龇牙咧嘴;如果没有妈妈的唠叨,我可能 又忘了降温后添加衣服,会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 抖;如果没有妈妈的唠叨,我就会失去一种平实温 暖的幸福…… 在妈妈的唠叨声中,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幸 福着!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离开妈妈 的唠叨,我渴望 已久。 排比的语 句表达了我对 妈妈唠叨的思 念。 点明主题, 深化中心。 合作探究 学会记事/ 泰山不让细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愿同学们善于发现,学会观察, 多阅读、多积累、多写作,在作文的园地里勤 于耕耘,播洒真情的种子,收获累累硕果。 寄语: 课堂小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