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发布 |
- 37.5 KB |
- 4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全册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初一新教材) 第一单元 笑迎新生活 (一)课程标准要求。 1、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 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4、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5、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 第一课 珍惜新起点 第一课时 我上初中了 一、教材分析: 1、重点: 让学生在自身所见所闻的基础上体验崭新的初中生活。 2、难点: 激发学生对新的学校生活的热爱,珍惜新起点。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课前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成几大组,并选好组长、分好工,作为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 2、各活动小组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新学校的基本情况。(作为第一次开展活动,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如可以采访学校领导、上学校的网站、向高年级同学调查等) 3、各小组选择校园一角(尽量小组之间不要重复)做好介绍准备。 第二步:导入新课 开展我爱新校园的竞赛游戏,(幻灯片播放一组学校的图片,然后进入竞赛,出现“我爱新校园”五个字,每个字都链接着一组题目,请各组自由选择并回答。)比一比哪组同学对新学校观察得仔细,了解得具体。 在大家出色的表现中,我们初步认识了新校园,大家一起来(选取几个典型问题集体回答)。 1、学校的地址: 3、学校始建于: 2、学校的校训: 4、学校现任校长: 第三步:校园风情展示。 带学生走出教室,参观校园,让各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事先准备的校园一角资料,激发学生对新学校的热爱。 第四步:七嘴八舌“大家出谋划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是校园的一份子。 第五步:结束。 美丽的校园因为有了大家而更加富有生气,我深信,初中三年的生活会带给我们一片崭新的天地,在人生旅途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三、教学反思及建议: 因为时间的关系,不一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是必要的。教师可运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开展活动,尽可能给学生多的机会。教师也可以回忆自己这方面的相关的经历导入。 第二课时 认识新朋友 一、教材分析: 1、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班上的新同学,并领会友谊 的重要性 2、难点: 克服新生紧张、拘谨的心态,积极与同学 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大家来帮忙”: 提供一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难题 ,让大家出谋划策。(小玲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初一新生,初到新学校新班级一个同学也不认识,在学校中生活学习很不习惯,特别是她害怕与城里的同学交往,她们好像不喜欢她,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她觉得在这新班级中很孤独。) 第二步:“找朋友”活动: 每位同学设计制作一张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名片,先在班级中进行自我介绍,然后送给你想认识的朋友。(为达到一定效果,每个同学只有一次拿到名片的机会,不能重复) 第三步:音乐升华。 播放臧天朔的《朋友》在音乐中升华对友谊的感受。 三、教学反思及建议: “找朋友”活动形式活泼,但介于游戏规则的限制,有些同学可能找不到最好的朋友,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活动的效果。 第三课时 我的新班级 一、教材分析: 1、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所长,共同建设我们的新班级。 2、难点: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乐意为建设优秀班集体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夸夸我的班集体”。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的班级,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小学生活中的照片、日记,以及在小学班级中获得的荣誉等,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良好的集体对每一个人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优秀班集体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第二步:展望新班级。 出示关于建设优秀班集体的调查内容,让全班分组讨论: 1、你心中的优秀班集体是什么样的? 同学关系: 班干部队伍: 师生关系: 班级氛围: 学习风气: 班规: 其他: 2、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班集体? 3、请你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在建立优秀班集体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 )同学关系 ( )师生关系 ( )学习风气 ( )班级氛围 ( )个人的奉献 ( )班干部队伍 ( )建立班规 各组分别汇报调查结果,并对此进行分析。最后大家描述出心中的理想的班集体形象,概括出本班同学的共同期望,作为大家的奋斗目标。 第三步:“我是班级的小主人”。 学生尽情地展示各自特长优势,然后根据学生的各自特长优势,让学生自由选择,对班级各项工作进行分工,如负责管理班级的门窗、课桌椅、电视等,让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能为班集体建设添砖加瓦。 第四步:“小小设计师”。 作为课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班级的班徽。 三、教学反思及建议: 1、第一步的设计可能会让部分学生沉浸在老班级的回顾中,如何引导学生及时转换角色,投入到新班级中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2、第三步的活动,如是在教师对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效果可能会更好。教师可从学生的档案中了解他们的特长,特别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特长不仅指一般特长,也包括一些性格特征及思想品质。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为班级分工多设计一些工作让学生选择,真正让学生各尽所能,发挥特长,奉献集体。 第四课时 大家齐建设 一、教材分析: 1、重点:让学生意识到不仅要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相互间的团结合作至关重要。 2、难点: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班徽展示”。 师生共同参与,勇跃展示作品。小组先各自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优秀作品评比,在评出最佳班徽后,全班同学对此还可进行讨论修改,并能简要地概括出班徽所包含的深刻寓意,这样在互相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对新班集体的热爱。 第二步:“光彩背后的故事”。 让学生讨论分析班徽制作成功的原因——只有团结合作,才能获胜。并把所有的作品存入成长记录袋,珍藏这一激动人心的活动成果。 第三步 “我该怎么办”。 通过学生的小品表演,展示两难情景(小玲今天很想参加学校组织的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小组活动,但是今天刚好轮到小玲为班级出黑板报,小玲该如么办呢?)组织大家讨论分析,寻求良好的对策。 第四步:教师寄语。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集体主义观念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尽量通过感性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第二课 把握学习新节奏 第一课时 我的学习生活 一、教材分析: 1、重点: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到初中的学习生活,并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2、难点:帮助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学习会诊室”。 让学生对比初中和小学学习的不同之处,提出自己的困惑,并在生生连动中解决困惑。 第二步:“你了解自己吗”。 从第一环节中引出学习方式的个体性,引导学生完成P14-15的活动,得出“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这一结论。 第三步:夸夸我的老师 仿效幸运52中的“我来比划你来猜”栏目,先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教学风格写出来,然后在学生的描述中,让全班同学猜一猜,在轻松的游戏中让学生感悟到老师的优秀教学方法,将给自己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格。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喜欢盲目地照搬别人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比较困难。 第二课时 你会学习吗? 一、教材分析: 1、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有效方法和策略。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和策略。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测测我的学习能力。 进行一个有关学生学习能力的心理测试。 第二步:“我的学习小窍门”。 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经验,相互进行交流。学生可能会在交流中发生争执,各自认为自己的学习方式好,教师要正确引导,不能按自己的意愿随便判断某种方式好或不好,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给你建议。 教师归纳引导,列举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学会自主学习(初中生必备能力) 2、提高学习效率(如记忆巧方法等) 3、科学安排时间(设计双休日的安排) 第四步: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卡。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良学习习惯纠正卡有利于督促学生,但可能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课时 学习咏叹调 一、教材分析: 1、重点:引导学生辨证地客观地看待学习中的苦与乐 2、难点: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学习是一种快乐”。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自由辩论”。 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学习苦大于乐。 反方观点:学习乐大于苦。 教师总结学习是苦乐交织,但是从刚才辩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过程本身就充满着快乐。 第二步:小小读书会。 让学生介绍一本自己印象最深的书籍,大家共同体会读书的乐趣。 第三步:献爱心活动 通过一些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失学儿童对上学求知的渴望,进而体会到“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是多么令人快乐。”同时倡议学生以班级的名义和贫困山区的小朋友结对,在相互书信中加深了解,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拥有。 三、教学中存在问题: 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快乐的确很难,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过多的诉苦,此时老师就正确引导,否则只会徒增学生的反感。 第四课时 世界真奇妙 一、教材分析: 1、重点:从探索世界奥妙的角度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好奇心 2、难点:在探索和发现中领悟学习的快乐。 二、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步:“小小科学家”百科知识竞赛。 先让学生课前每人准备三道百科知识题目,然后汇总,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竞赛。 第二步:成功的秘诀。 采访成绩最好的小组,了解他们夺冠的秘诀是什么?从学生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第三步:阅读卡。 世界六大科学疑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教学建议: 小组竞赛容易导致课堂无序,应将活动时纪律也计入竞赛成绩。 第二单元 认识新自我 一、本单元依据的课程标准。 在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并指出“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认同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 在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类目标中,也提出“热爱生命”“亲近自然,保护环境”“尊重他人”的目标。 本单元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部分,具体落实: 1、“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 ●1.1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2 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 ●1.6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2、“成长中的我”中“自尊自强”。 ●2.1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2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2.5 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阶段学生的实际,引导他们深刻认识青春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人把握自我的主动性,不断进行自我创新。 二、内容及结构(设计思路)分析。 《认识新自我》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 从学生的成长特点而言,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产生“我是初中生了”、“我长大了”等观念,开始与青春的亲密接触,青春时期的热情、朝气,连同青春的冲动一起叩响少年的心扉,容易出现对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产生“逆反”、“从众”等有碍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心理。同样,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答案,喜欢自己思考人生与意义等重大问题。 针对学生成长的这些特点,依据课标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我们设计了“认识新自我”这一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从认识生命的角度认识自我,接着,从了解青春的角度认识处于青春期的自我,最后从发展新自我的角度鼓励学生创造新的自我。与学生共同思索,一起探讨“青春”是什么?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烦恼?怎样让学生的青春更光彩?能不能让青春长在?为什么要珍爱生命?等等问题 本单元设计了三课以达成上述目标。 第3课“珍爱生命” 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从认识生命的角度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从自然生命与人类的生命的关系的广阔平台上认识人类生命的独特性,进而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珍爱所有生命的意义上珍爱自己的生命,提升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4课“欢快的青春节拍” 针对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发展事实,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了解青春,将自我定位于“青春”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在了解青春的意义的基础上,认识处于青春期中的“我”,过欢快的、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生活。 第5课“自我新期待” 在前两课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并且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认识到自我是常新的,是可以变化、发展的。在这个前提下,以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偶像崇拜”为切人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新期待,主动把握自我,发展自我。 第一课时 第三课第一框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教学难点:人类为什么要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二、学生分析 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是独身子女,在家受到亲朋好友的百般呵护,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思想,缺少对周围生命的关爱,更加不懂得珍惜其他各种各样的生命体,甚至以摧残其他生命体特别是身边的花草树木等为荣。这种现象说到底是道德的缺失。而这种道德的缺失其根源在于对生命教育的轻视。于是就有了像清华学生刘海洋、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等草荐生命的悲惨事件。因此,有必要从小就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在交流中受到触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丰富与意义。使“关爱”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引导学生培养爱心。 三、综合设计思路: 本课从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谈起,丰富多彩的生命使世界变得生动、精彩,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是值得珍爱的道理。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主动了解世界上的各种生命,从而感受到生命为世界带来的生机、活力,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来探讨各种生命之间该如何相处,这就是本框第二层内容“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可曾想象,世界如果没有了生命,会是什么样?(同学们尽情想象后回答。) 同学们想象力非常丰富,虽然回答各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的地球将变得非常的死寂与可怕。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据科学家研究,在地球上生存着3000万~5000万生命,人类只是这众多生命中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生命,认识生命。 2、探究生命 为了解多彩的生命,让我们先从熟悉的校园环境开始。同学们知道在我们的校园内,都有哪些生命吗?(同学回答) 成立合作探究小组:专门对我们校园里的生命进行了收集整理。20分钟后,展示大家观察记录的资料。 教师小结:看来,咱们校园里的生命还真不少。要是走进广袤的大自然,那生命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3、播放《动物世界》,感受生命之精彩。 然后请同学们展开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关爱其他的生命,与他们和谐相处呢?请举例说明(正反例均可)。 从同学们举的例子来看,各种生命之间息息相关,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生态系统,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果随意毁灭某种生命,就会使这个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会受到破坏,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因此,生命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我们一定要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 4、学生讲故事,体会生命需要关爱。 同学们,你能给大家讲一个人类与其他生命相互关爱的故事吗? (学生讲故事。) 同学们讲得非常好,老师也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 (播放一位教师救助猛禽小红隼的录像。) 同学们,同样是救助,动物救人与人救助动物有什么不同?(同学回答。) 动物救人是一种本能,而人救助动物是人在认识到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也只有认识到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为了人类长远的利益必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才能做到这一点。为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我们有责任关爱生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了解了生命的丰富性,又认识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的地球,我们应该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悦纳生命,珍爱生命。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学生可能会提出 “害虫的生命体,也要关爱吗”类似的问题,尽量淡化迷一类问题,可让学生作为:课后的一个小课题去探讨,不必强求有标准答案。 第二课时 第三课第二框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题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二框,它主要是从生命的个性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教材设计首先从自然到人,引导学生探询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类的生命有别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是各不相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生命之情,为下一课题探讨生命价值打下基础,最后探讨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成长之路。 这个课题是整个生命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 (1)在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并指出“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认同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 (2)在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类目标中,也提出“热爱生命”的目标。 (3)《内容标准》部分,具体落实“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的相关要求设计。 二、学生分析: (1)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2)独生子女的独尊心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他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 中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到九十年代初,计划生育观念已深入人 心,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女子。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结构,及在这一特殊环境中形成的特殊的资源分配方式,使学生成为这一环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优越的感受也容易导致他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反省太少的习惯。自己把自己当成中心,产生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着想的观念。这种观念与我们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现代伦理存在冲突,非常需要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意识方面的引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我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与价值,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设计重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统一的教改新理念,力求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课堂以活动串联,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主题之中,突出学生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启迪学生的独立思考,真正内化生命是多彩的、生命是可贵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所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主题探究法和游戏活动法。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询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各种生命,思考和设计自己独特的生命之路。 2、能力:(1)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辨别与分析生命差异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对生 命存在的价值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反思、展示、设计与提升自我个性的能力 3、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是具 有智慧与思维的生命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人类生命和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2、难点: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的热爱与珍惜丰富多样的生命。 六、组织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阶段: 1、学生4人为一组,采集植物的相同叶子标本;收集本组同学的大拇指的指纹。 2、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同学的个性、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特长优点等等。 3、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印泥、一张白纸、一个放大镜、一张红色空白卡片;一棵小柏树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猜测与想象: 教师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片上的物品(与指纹有关的高科技产品)。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证明,绝大多数重大发明、创造都是先提出设想,即猜测,然后再进行验证、分析、推理,从而产生新的发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一特点,通过猜测活动,迅速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指纹产品广泛运用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可信性。提出问题:同学们家里有没有用指纹锁?这里学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有,老师就要问:难道你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吗?二是没有,老师就要问:如果你家装了这种锁你担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绝大多数学生回答不担心。老师进而追问:难道指纹真有这么神奇吗?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这一主题。 2、观察与探究(1): 首先让学生分4人一组收集指纹,运用各种手段观察探究指纹的情况;要学生用准备的印泥、白纸收集;并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形形色色的指纹。然后让学生来说说各组观察到的情况:指纹的大小、形状;螺纹的形状、螺纹的疏密、螺纹的弯曲度等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采集的各种“看似相同”的叶子标本,让观察学生所收集的叶子到底是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有差异,请把它找出来。学生会从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叶脉等等方面比较、归纳。这种先收集相同的树叶,然后再找不同,实际上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法,它更能有效的说明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的道理。 然后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就观察与分析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出:“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3、比较与归纳: 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中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有其独特性┄┄。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和向往这美丽的生活。 教师提问: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让学生说说人类独特的本领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个问题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绝大多数学生能尽情的表达: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人类利用智慧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等等都反映了人类独特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人类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不同表现就是拥有高超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前进的坚定信念。 在此基础上做一个智力游戏,即:“展开你智慧的翅膀,编写我们人类的智慧的诗句”。按4人一组展开竞赛,先是组内选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然后全班评出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如:“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人也可以飞上蓝天;虽然没有鱼的腮鳍,人也可以遨游海洋;虽然生活在今天,人可以了解亿万年前的过去;虽然生活在现在,人可以放眼美好的未来;虽然没有萤火虫的荧光,人也能将黑夜变成白昼;虽然没有猎豹矫健的步履,人也能日行千里;虽然没有大象强壮的臂力,但人也能移山填海;虽然没有蜻蜓的复眼,但人也能迅速发现和避开敌人…” 这个智力游戏活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诗句中又体现了学生间的独特差异性。 4、观察与探究(2): 人类与其它生命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那么,人与人之间有没有差异呢?通过“克隆老师的粉笔字”的游戏拓展学生对人与人之间“表里”都有差异的认识。老师在黑板上随便写一个字,然后请学生上来模仿老师的这个字。通过克隆,学生感受到每个人所写的字都具有自己的风格,尽管极力去模仿他人,但依然带有自己的特性。 字如其人,人如其面,各不相同,那么除了字写的不一样外,人与人之间还有哪些不同?展示双胞胎的图片,找不同。一般学生会从找出她们外表的不同,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双胞胎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通过双胞胎的外表猜一猜她们的性格。进而分析出双胞胎除了外表以外的差异,即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等内在方面也具有很多的不同。并用这对双胞胎的自我描述(课前我让她们写好的)来验证学生的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对人的独特性有一个“由外到内”全方位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现是什么?为进一步推动课堂高潮做好铺垫。 通过这个活动,尤其是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与众不同性,使学生懂得独特的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从而深刻体会到你、我、他以及所有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为生命添光彩的激情。 5、体验与成长: 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品质,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 途径也不同。就像大家从出生到现在,每个人走过的道路是不同的,对不对?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今后与众不同的成长道路?请根据你自己前面所分析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等等为自己设计一棵未来的生命之树。教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红色空白卡片,让学生把内容写在上面。 期间教师播放一首抒情的背景音乐,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反思自己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所以这首背景音乐是在学生设计自己的未来时播放的。设计好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未来生命的美好设想,同时播放一首动感十足音乐(A CUP OF LIFE),有利于学生迸发出对生命的热爱,对青春的激情。并且让学生放飞自己的理想,将红色的卡片挂在一棵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活力的柏树上。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提升课堂实效。 最后,送上老师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开拓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 (三)课后教学反思: 1、方法:(1)写教学日记自我反思 (2)与其他教师交流反思 (3)通过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分析与反思 (4)上网在论坛上交流 2、通过课后分析与反思,对这节课有两点感受很深: 第一,教学设计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千万不能纸上谈兵,尤其是教学活动设计,主题要明显,数量要适中,能为教学服务。在教学时还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否则,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实效。比如,在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现是什么?”但在我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是“在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的同时还让学生来表演表演自己的特长、能力”,结果有的班级学生放的开,表演欲很强,效果很好。但有的班级学生相对文静,表演就出现冷场,效果就不理想。 第二,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很多东西不能实现预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进行教学。比如,本节课有的班级学生突然提出“克隆生命体之间是完全相同的生命”来反驳“生命的独特性”(关于克隆技术,我个人认为,如果面对的是8、9年级的学生,在教学是有必要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有所体现。而对于7年级学生,我觉得没有必要分析,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也没有涉及到。但是,有个别学生知识面广,万一提出这一问题,我们也不能含糊其词的回避。)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机会,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懂得“克隆生命体间也是有差异的。如年龄等”当然,有时这类问题老师当场无法解决,可以借机发动学生利用课后去找资料、去探究、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教学目标的提升和内化。 第三课时 第三课第三框 生命的价值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教学难点:怎样的生命才更具有价值?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 二、学生分析 受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学生中普遍有一种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想法,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意义缺少思考,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缺少必要的责任感。这种虚度年华的现象滋生出许多副面影响。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以迫在眉急了。 三、综合设计思路: 本课在前两个框题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的基础上,第三个框题接着延伸,探讨如何珍爱生命。 教材分三个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一是无论何时都不轻言放弃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强调能承受挫折、勇敢坚强;二是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三是珍爱生命的最高表现: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努力突破自我,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教学过程: 1、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通过阅读讨论“艰难的抉择”这一故事,感受求生意志的重要。接着可让同学们交流一些自我保护的求生知识。阅读讨论完这一故事,可让同学们讲一讲其他的求生故事,或设计一些情境让同学扮演主人公进行求生表演。如“火中逃生”的游戏比赛等。 2、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本环节中的三个活动是层层递进的:先探讨一个人的生命能为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再探讨每的生命都对他人、社会有价值,进一步感受生命值得尊重;最后探讨生命不可能十全十美,即使是不幸的生命也需要肯定、尊重。 结合书上的活动,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存在给哪些人带来怎样的快乐和幸福(可让同学们在课前采访一些相关人士。如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也可说说哪些人为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同时说一件你给他人、社会带来益处的事或他人给你帮助的事。通过多种角度的回顾,帮助学生做个有心人,学会感受幸福,认识到每个人(包括自己)都在为速幸福的 生活增色。 3、延伸生命的价值 这一环节是本课内容的升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榜样或身边的人身上学习他们怎样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最后通过思考写出自己的生命箴言,与同学交流,解释其含义,感悟“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 要求学生课前各自收集—位名人、一位干凡平凡者如何生活、工作的,思考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杜.盛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生命存在就值得肯定与尊重,若能尽自己所能努力为他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这样的生命更有价值,更值得敬重。这里可用上最近广为人知的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故事。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这一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与生命观教育,所以最主要问题要避免老师说教,最好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生命的价值所在。但就这一框来说如何设计有效的活动组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与研究的课题。 第四课时 第四课第一框 走进青春:青春悄悄来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探究自己身上有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开启青少年的心扉,正视自己青春期的种种变化 二、学生分析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在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加速,与此同时相应的产生一些心理矛盾与困惑,以至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因此,同学之间给予交流的机会和老师的恰当引导,有助于学生焕发出青春朝气蓬勃的力量。 三、综合设计思路: 本课是从生理的变化引入,然后从心理变化的层面对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进行分析。 [ 导 入 ] 对号入座活动 将事先准备好的5组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婴儿、幼儿、小学低年级或目前)的照片编号、打乱出示,以小组为单位请学生对号入座找出5个学生的成长路线,时间最短者为优胜。 分析:1、活动中为何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照片,对照归纳出主要有哪些变化? 3、男生、女生的变化是否一样? 4、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自制下表,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填写: 角色 生理变化 男孩 女孩 链接1:女性青春期有哪些生理特点? (必要时补充) 链接2: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必要时补充) 链接3:青春期生理变化 (必要时补充) 推 荐:http://zfr.nease.net/amkt/hk2/11.htm(知心网) http://www.6to23.com/s1/s1d1/show1.htm(中国学生网) http://www.zw705.com/homepage.htm(国防科大附中青春期教育网) 结 论:我们在成长!青春已经悄悄地来了! 分 析:1、除了上述外形等体征变化外还有别的什么变化吗?(提示:心理变化)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组实际情况继续填写下表 角色 生理变化 心理变化 (由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填写结论、发表感言、以画达意。) 男孩 女孩 链接1:http://zfr.nease.net/amkt/hk2/51.htm(青春期心理变化特征) 链接2:青春期心理变化(必要时补充) 2、你喜欢这些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吗?(为什么?)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备课中的疑问和教学中有待探讨的问题) 每个人都不喜欢揭示自己的隐私,更何况是学生呢?而对于这一框来说,如果不能真正的从学生自己身上的一系列变化谈起又很难揭示青春期的种种变化,因此,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值得信赖的青春期身心变化的环境,有效的使学生开启青少年的心扉,探究自己身上有哪些变化,正视自己青春期的种种变化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第五课时 第四课第一框 走进青春:成长不烦恼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正视自身存在心理卫生问题。通过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阐明不健全的心理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道理。 二、学生分析 儿童时期,自我意识发展缓慢,过着与世无争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进入青春期,在身体发展悄悄变化的同时,心理上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自我意识的突现,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责任感,突然发现自己肩上背负着许许多多沉重的使命,包括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等,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存在异时性,儿童模式被打破,而成人模式尚未建立,因此心理上出现不平衡,使得初中生很难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无法消除因成长而带来的烦恼,从而产生迷茫的心理。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本课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清除因身体发育成熟而引起的心理障碍;培养健全的人格;力求顺利地度过“危险期”。 三、综合设计思路: 欣 赏:《小小少年》(附歌词) 分 析:1、这首歌能否使你产生共鸣?是什么? 2、你是否也象歌中唱的那样“但有一天,风波突起,忧虑烦恼都到了”? 3、在成长、学习、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烦恼? 活动:争当“排忧王” 1) 每人将自己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心事写下来,塞进 事先准备好的箱子里,不记名 链接1:生活中的压力 链接2:体毛与体臭 2)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抽3个,讨论分析该如何为同学排忧解难,并宣读,其他小组学生可补充 3) 最后将各组宣读的烦心事归类,课上没能解决的留待课后查资料、请教师长或专家 4、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但愿永远这样好”,是否说明我们遇到的烦心事都是不好的?有哪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或途径可以让我们的青春期“无忧无虑乐陶陶”? 推 荐:青春健康青少年服务中心求助热线87972613、88085999 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 87065454 西泠学生青春热线电话 87025885 特困生援助热线电话 87080132 87914582 孙云晓先生E-MAIL:sunyunxiao@cycnet.com 网址:www.sunyunxiao.net.cn http://www.zw705.com/homepage.htm(国防科大附中青春期教育网)http://zfr.nease.net/amkt/hk2/21.htm(知心网) 本校心理辅导站电话 / 老师姓名 / 接待时间等 结 论:成长不烦恼!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突出表现之一,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观点和生活方式,安排自己的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的态度也是一样,包括老师的教育和苦口婆心的心理疏导,他们也许表面上认同,但心里并不一定接受,相反更多还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如何使自己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践行中调试心理矛盾、解决心理问题还需共同探讨。 第六课时 第四课第二框 感悟青春:青春误读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针对学生青春期出现的典型问题探讨如何面对青春。 教学难点:在课堂上现场提取出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来解决学生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 二、学生分析 在青春期,学生主要对一些问题存在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如取笑同学的生理变化,对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过于敏感,误把逞强当成长等。而学生的逆反心理可能会对相关内容的进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课堂交流和课后的师生独立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综合设计思路: 本课针对学生在青春期可能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进行专门的讨论,进而引导学生全面把握青春的含义来“感悟青春”。 1、导入新课: 投影: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 ——高尔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青春,又应该如何度过我们的青春时光呢? 2、新课分析: 感悟青春:青春误读(板书) 学生活动:针对下列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问题1: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是否合适?应该如何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总结出:同学间可以相互交流,共享成长的经验,但要遵循彼此尊重的基本原则。在尊重与关爱的环境中,我们将进一步体会到青春成长的美好。 问题2:如何表现自己的个性?(可以联系扩展资料《纹身少年:刺激?自虐?“酷”?还是残酷?》进行讨论) 总结出: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处散发的美丽,真正的独立是逐渐摆脱依赖,勇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问题3:男女同学之间要不要交往?应该如何交往? 总结出: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但要做到以下几点: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本课提出了青春期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交由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用辩论赛的形式也许更有效,但我没有试过,大家不妨一试。 第七课时 第四课第二框 感悟青春:青春畅想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从一种精神气质的角度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解读青春。 教学难点:本课教学主题带有丰害情感性。因此,如何保持课堂中轻松活跃的氛围,让学生亲身体会“欢快”是难点所在。 二、学生分析 资料收集、游戏活动、故事会以及诗歌朗诵,这些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活动,可以说学生的积极性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但学生收集什么资料、怎样组织开展有序的教学活动还缺乏经验,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课堂做到活而不乱,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综合设计思路: 帮助学生在青春期的一些观念及行为误区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成长、对青春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从关注自己的身心变化提升到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课前搜集描写青春的诗歌、散文,或自己创作,课堂上进行朗诵表演。 通过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让学生领悟信心、爱与美丽的梦想将使青春永驻。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本课的课堂气氛的调控是比较难以把握的,既要防止冷场;也要避免毫无效果“新闻发布会”即唱高调的局面出现。 第八课时 第四课第三框 祝福青春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1、解读青春:通过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讨论、并论证观点,从理性角度认识青春。 2、探讨、升华青春:通过学生自己对两段材料的分析,让他们逐步揭示青春的 含义是分两个层面的。探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把握真正的青春,使学生明白珍惜美好青春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青春并不是由年龄决定的。拥有青春的体魄,并不意味着拥有真正的青春。要拥有并保持真正的青春是需要付出不断努力的。 二、学生分析 有句话叫“生在福中不知福”,如果把它用来形容此时的初中学生,那时最贴切的了。的确,现在的初中生在物质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时,但由于年龄和学习上的压力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幸福没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很多学生都认为其他人比自己更幸福,对青春缺乏一种渴望的热情。因此,科学引导学生的认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综合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学生的体验和行动祝福自己的青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在教材处理上,我将《感悟青春》这一框的后半部分“青春畅想”与《祝福青春》这一框结合起来,把内容做了调整,做了一个课时。目的在于理清线索,前后连贯,以免类似的活动使学生产生重复感。 在课堂内容设计上,我采取“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思想认识——融入日常生活”的流程,首先用大量的材料(教师搜集、学生搜集)穿插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搜集、思考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并在讨论、论证过程中,自己慢慢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并把问题的解决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中去。 活动1:想象青春 每人准备一张纸,填写下表: 看到“青春”两字,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 哪一种(个)…… 1、颜色: 2、形状: 3、动物: 4、植物: 5、季节: 6、歌曲: 7、人物: 8、服饰: 9、词语: 10、体育运动: 分 析:你所填的有没有什么共同或相似之处?是什么? 活动2:解读青春 青春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请将课本P41的青春字母续下去,评选出最经典的续写。 分 析:有人说,青春是一颗划破天宇的流星,虽然绚烂却很短暂;也有人说青春是一棵常青树,永不凋零。你认为决定青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活动3:珍惜青春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与儿童、父母、老人相比,我们拥有更多的是什么? 活动4:祝福青春 将课前收集到的青春箴言在组内传阅,并评选出最佳的2句,课后张贴在教室里。(也可以是朗诵的形式) 链 接:青春随想曲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避免将“传递青春箴言”流于形式,要注意在传递中得到相互祝福的意愿。 第九课时 第五课第一框 日新又新我常新:自我新认识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认识自己。 教学难点:正确的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学生对自我的关注极为迫切,对认识自我极为赶兴趣,但如何正确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发展自己又显得无能为力,往往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看法,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处理和把握好真正的自我。所以教师需要恰当的引导,使他们逐步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自我。 三、综合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总是不断发展的,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然后引导学生学会从内在与外在、优点与缺点两个角度全面认识自己,为下面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努力目标奠定基础。 认识自我 把握自我 一、教师从成语导出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以“自”字开头的中国成语有哪一些?可以分为哪两类?(如可以分为‘消极性’的,如自暴自弃、自欺欺人等,约占3/4;‘积极的’,如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等,约占1/4) 。成语实际上是人类生活经验积累的反映。由上可见,人类似乎无所不知,但却少自知;人类自我作践,自寻烦恼。 教师导语: 请全体学生朗诵苏轼《题西林壁》; 我们常说"旁观着清,当局着迷",要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自我的庐山真面目,认识一下现实的自我. 二、自画像: 1.每个同学在白纸上画一幅自画像,表现自己的形象,可以很具体,也可以很抽象.然后,在纸上书面回答:"我是谁?".要求写下10个"我是……"的句子. (说明:1.不要作太多的思考,想到什么就写下来. 2.内容可以很具体,如我是一个男孩,我是一个爱笑的女孩;也可以较抽象,如我是一片云,我是一棵小草等.) 2.每个同学在组内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这么画,这么写. 3.选代表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自画像,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画,这么写. 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已经对自我作了初步的认识,要想全面地看清自己,就必须参考他人的意见,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照镜子,他有如何看清自己,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形象呢?现在我们通过他画像对自我作进一步的认识. 四、他画像: 1.同桌两人既做照镜人,又做镜子.每人在纸上写上同桌的优点及缺点.(说明:尽可能写的详细,但要注意用词) 2. 同座位的两人互相交流、比较,我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是否一样,然后想一想,"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导语: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我的优点别人看不见;而我的缺点我自己看不见.但有时候明明觉得还做得不错的方面却被别人误解,这其中的委屈那真叫苦不堪言. 因此,即便是镜子也有平镜和哈哈镜之分.他人的意见不可不听,但是要照单全收恐怕也非上策. 五、讨论: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六、结束 跟自己比,找出进步;跟别人比,找出差距。我由衷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努力正确的认识自我、把握自我,用自己的双手去设计自我、超越自我,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美的标准是什么?面对现实中的现代学生老师是很难引导的,所以教师要处理好引导的方式方法,避免说教。真正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 第十课时 第五课第一框 日新又新我常新:认识自我的途径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分析和掌握认识自我的三种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名言。 二、学生分析 对于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这样很容易过分的夸大自己的实力与能力,有时又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的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正确认识的方式方法。 三、综合设计思路: 介绍一些认识自我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来认识自我。激发学生努力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信心。 教材中有三个活动。 1、通过对自我经历的回顾,总结一些认识自我的途径,包含了通过自己、他人(例:“老师表扬我理解领悟力极强”),集体(“我的数学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等途径。 2、澄清对但丁名言的认识。这一活功作为对“通过他人了解自己”这一教学内容的补充,能帮助学生澄清认识上的误区,从而选择正确的态度,同时能帮助学生培养思辩能力。这一活动适合开展辩论。 3、通过对不同人眼中的“我”的了解,与自己眼中的“我”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良好的自我整体形象。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认识自我有三种主要途径,其中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和通过集体了解自己这两种方法,学 生很容易混淆,要适当加以分析。 第十一课时 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懂得每个人都具有潜能的依据以及开发潜能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自己是有潜能的 二、学生分析 在新的学校、新的班集体中,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压力、难度的增强,很多学生早早的失去了自信心,迷失了少年时期美好的梦想,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如别人。从而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因此,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使学生对潜在的自我树立更多的信心,为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努力目标奠定基础,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 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三、综合设计思路: 《挑战自我 激发潜能》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使学生对潜在的自我树立更多的信心,也为下面根据自身实际确立努力目标奠定基础;然后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本课题教学的难点是是学生认识自己的巨大潜能,以树立信心。其教学重点是与学生共同探讨自己具有巨大潜能的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掌握一些发掘潜能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对自己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基本问题,尤其是对我的能力、我的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会令学生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巨大的潜能。因此,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以及如何科学、有效的开发自己的潜能,过积极上进的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设计理念: 由于教学内容主要指向学生自身,取材十分便捷。因此,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时间用于回忆、反思自身情况,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提高对潜能的认识,在审视自己中不断建构对自己信心、能力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使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向老师和所有同学敞开,这样才能使老师顺利帮助学生树立对未来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美好的青春生活。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使大家都感受到人的潜能的巨大,从而树立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品质。 2、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中搜集和整理激发潜能的故事和方法的能力。提高自我反思、激励自我的能力 3、知识:了解每个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的;知道开发潜能的一些方法与要求。 五、教学准备: 1、 让学生搜集有关人们或自己发掘潜能的故事 2、 准备一把小剪刀、一张5平方厘米的小纸片、一段1厘米长的透明胶。 六、教学流程: (一)、情景设计,导入新课: 播放《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听。老师提问:这是什么曲子?谁写的?你知道他写这首曲子时的情况吗?(学生收集的资料见略)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 认识自己的潜能: (1) 老师提问:你相信人真有这么大的潜能吗?请大家就贝多芬的故事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分组交流。 (2) 然后请学生讲讲收集到的激发潜能的故事(包括自己这方面潜能得到激发的经历)。(学生收集的部分资料见略) (3) 老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故事和经历,使我们认识到人们存在巨大潜能的事实依据;而人们存在巨大潜能还具有丰富的理论依据。 (4) 老师介绍理论依据: l 心理学家霍华德脑的多元智能理论。 l 大脑结构及其功能:说明人人都有可开发的潜在能量。(老师整理的部分资料略) (通过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也具有巨大的潜能,在各个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树立信心。) (5)老师进而提问:在懂得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之后,我们应该怎样开发自己的潜能? 2、激发自己的潜能: (6)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或在课前资料收集时发现了哪些激发潜能的好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特点?(学生收集和整理的部分资料略) (7)老师归纳各种方法及激发潜能时的要求。并指出潜能的激发有些是偶然的,但更多的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有意识的去训练、挖掘。 (三)游戏活动,内化运用: 3、运用方法激发潜能。 游戏活动: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l 游戏名称:“人穿纸”。(说明:是真人穿过真纸,穿过人的腰部才算成功。而不是脑筋急转弯) l 材料及要求:一张5平方厘米大小的纸片;一把剪刀;1cm长透明胶(可用也可不用)。 l 5分钟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你是怎样完成这一任务的?潜能有没有得到发掘;发掘了哪些潜能;这些潜能是怎样发掘的等等)。 (四)家庭作业,能力提升: 根据激发潜能的方法和激发潜能必须具备的条件为自己制订一个发掘某种潜能的计划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1、向学生作调查评价和反思老师上课的情况。 2、利用学生样品成长记录袋评价和分析老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情况。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在制订“开发学生潜能的计划”时要避免短期效应,应该从长计议,力求学生潜能有所开发。 第十二课时 第五课第三框 自我新形象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有步骤、分阶段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未来 教学难点:描述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二、学生分析 在全面和发展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走出“追星”的认识误区,激发学生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身的要求,从而依据自身与社会实际做出适当的人生规划,确立初中阶段的努力目标。 三、综合设计思路: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活 动 设 计 设 计 意 图 导 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且绝大多数的梦想是通过他所崇拜的偶像表现出来的。你的偶像是谁?你为什么崇拜他? “追星”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中学生中间。对此,他们既注重又有些迷茫,甚至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心中的偶像及崇拜的原因。 我心中的理想形象 是不是你所崇拜的人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呢?你所列的喜欢的理由中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哪些方面不值得花太多精力? 就同学的回答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认识到“人无完人”,应取长补短。 面 对新期待 偶像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形象,同时是对自己现在和未来的一种新期待。每个人对自己都有新的期待,那么你的父母、老师、社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希望和期待呢? 这一部分通过了解周围关心自己的人对“我”的期待,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确立目标时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未来新规划 现在,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周围的人非常关爱我们,而且对我们寄予了新的期待。面对新的期待,我们要结合自己和社会的实际,认真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现在请大家展开想象,3年后、6年后,你将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15年后,有什么样的业绩、能力和品质?现在我们选取5种你们将来从事的职业一起讨论一下,它们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和素质?大家都知道,要实现一个长远目标,就要把它分解为一个个短期目标去完成,那么现在你应该怎么做?要在哪些方面不断完善自己? 本活动意在引导学生注重对初中阶段的形象设计,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远大理想将初中阶段的目标具体化,尤其是要提醒初一阶段的目标更要具体并切合自己的实际。选取有代表性的职业或职位,请同学分组讨论其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理想需要现在行动起来,确立具体的目标,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完善自己。 总结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理想的实现需要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就像歌中唱到的——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愿大家都能成为真心英雄!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引导学生在歌曲中回味和反思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规划是为行动而定的,因此,自己的规划应该具有可行性,千万要引导学生避免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定的“高谈阔论”式的规划。这也是老师在教学中很难把握的。 第十三、十四课时 主题探究 以“燃烧青春”为主题举办全班演讲比赛或编报比赛 拟用两课时,一课时进行设计(包括课外时间);第二课时重点放在汇报和展出,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优秀的成果,要求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从而提升对青春的认识,自觉的燃烧青春、奉献青春。 第三单元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第六课 做情绪的主人 一、本课的地位和现实意义。 情绪虽说是人的心理活动,但它与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个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发挥个人的正常水平;相反,消极、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个人智力的发展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且初中生的情绪表现又是很不稳定、不成熟,容易冲动且肤浅、强烈、不协调,两极性明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是当务之急。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3)、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的感受,适时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 2、能力目标: 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3、知识目标: (1)、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 (2)、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4)、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 三、课标要求: (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三)1、2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教学内容: 第一框:丰富多样的情绪 情绪万花筒 情绪与生活 第二框:学会调控情绪 情绪是可以调适的 排解不良情绪 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五、教学时间:两框,三课时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名称:自画像 (题目为“我最高兴、最生气、最害怕和最伤心的各是什么?并画出当时的面部表情”) 步骤:1、同桌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并作记录。(用于教学评价内容之一) 2、前后左右的同学之间按作业进行表演,后各小组推荐几个同学上台来表演,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可以一个人表演,也可几个人进行情境表演) 3、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10个左右特征明显的劳动成果,要求学生们认真观察。 4、讨论分析这些面部表情的主要不同之处。(主要从眼睛、眉毛、嘴巴等方面着手) 各部分的动作: 喜 怒 哀 惧 额与眉:平静 左右眉毛向上扬起,呈八字皱纹,眉与前额之间有皱纹 左右眉毛向五斜,眉毛呈相反的八字形 左右眉向上扬起,前额出现皱纹 眼睛:下脸向上扬起,眼睛边出现皱纹 睁得很大 部分或全部闭紧 睁得很大 嘴巴:开口,上齿露出 开口,下齿露出 开口厉害,裂开很大 开口 5、通过分析高兴、生气、害怕、伤心的面部表情后,得出这四种就是人类的最常见的情绪,用书本上的文字来说就是喜、怒、哀、惧。 小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如“明天要进行期末考试,晚上的心情怎样?”这里面就有兴奋和不安、自信和担忧、跃跃欲试和害怕等不同性质的情绪。所以说在这四种常见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成很多复杂的情绪。 (二)、活动名称:举一反三(四个小组竞赛)。 提示:四种情绪的主要特征我们已经概括了,现在大家想想都有哪些词汇可 以表达这些情绪。以得分最多的为胜。(全班分成四组,要求一组代表一种情绪;且每说一个词汇小组成绩加一分。但记住千万不能翻字典,否则视为作弊,成绩倒扣)。 目的:为了让学生们对四种情绪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可充分发挥个人的记忆力,懂得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还可体现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等。 过程:学生们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参与率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一定的时间过后,各组的分数统计出来后。我们有一个问题问得分最多和得分最少的那组同学,你们现在各是什么样的情绪。再一个问题是问大家:在比赛过程中,各小组的成绩在你追我赶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或当你们的成绩遥遥领先时,你们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答:胜:高兴。 负:伤心。 在比赛过程中,有高兴(成绩领先);有伤心(成绩跟不上其他组,老师怎么就不给我们组机会呢);有害怕(自己组成绩落后);有妒忌;有紧张等情绪的交替出现(或是说综合出现) 小结:从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表达情绪的词汇是丰富多彩的。从这些词汇中我们可以看出情绪表现是有程度差别的。(如喜有开心、高兴、开怀大笑、欣喜若狂等程度之别)再从刚才比赛过程中大家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得出情绪是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归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常见的情绪是喜怒哀惧这四种。不同性质的、不同程度的情绪的组合构成乐我们丰富多样的、多资多彩的生活。 作业:填写书本P61的表格。 第二课时 一、活动名称:猜一猜 材料:心理学家利用猴子做实验。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一只被捆住,不能动;一只可以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20秒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5秒,笼里的红灯就会亮起。笼里有一个开关,每当红灯亮起,只要按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笼子。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发现了这个开关。实验在不间断的进行,结果有一只猴子死了。 请问:是哪一只猴子先死?为什么? 过程:学生们热烈讨论并积极举手回答。有说不能动的那只猴子先死。有说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先死。原因多种多样。 小结:答案应该是可活动的那只猴子先死.原因是它长时间地高度紧张,最后先于那只不可活动的猴子而死。(情绪对身体的消极影响) 二、活动名称:比一比 材料: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体质较差,加上工作紧张,用脑过度,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进行了检查,没有给他开药方,只送他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细细品味这句话,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和喜剧。精彩的表演,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他还到野外和海边渡假,调剂生活,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地康复了。 问题:从这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前后左右进行讨论) 小结:分成两方面来说:从开始的“工作紧张,用脑过度”,以致于“身体虚弱”,说明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有消极影响;从后来的“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以致于“身体逐渐康复了”说明情绪对于人的身体和生活有积极影响。即情绪对身体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三:活动名称:谈一谈 例子:1、我平时的成绩不错,可就这次素质考试考得不好。原因是那天晚上我没休息好,太紧张以致于翻来覆去睡不着。 2、我其实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不知怎么的一到关键时候,我就变得急急巴巴、疙疙瘩瘩。 3、国庆前我们初一年级进行了“爱我中华”的主题演讲,开始的两个同学由于过分紧张而中途退场。 师:大家的例子都是情绪对我们正常水平的发挥有消极影响的。那难道就没有积极影响吗?能否举一些例子?(如果有则最好,如没有则采用书本上P62的两个小男孩参加乒乓球比赛的例子。) 小结:情绪对正常水平的发挥也是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 归纳:从以上三个活动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情绪犹如双刃剑。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是有积极影响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是有消极影响的。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作业:1、填写书本P63的表格。 2、“这四种基本情绪中,喜是有积极影响而无消极影响的,而怒哀惧则是只有消极影响而无积极影响的。”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第三课时 导入:上节课结束时我们布置了一个思考题,现在大家有没有答案呢? 生:一种答案: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一种答案:认为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怒可激发人的斗志”;“化悲愤为动力”。 师:既然大家争执不下,那我们就再看一些例子,看看能不能得出什么结论? 一、活动名称: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据我国史书记载,伍子胥在过昭关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结果因极度焦虑而一夜间须发全白。 材料二:《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气量狭小的弱点,巧设计谋,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 材料三:《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多年考不中举人,直到50多岁时,终于听到自己金榜题名,“喜极而疯”。 问: 这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情绪?结果怎样? 答: 材料一的情绪是“极度焦虑”,结果是“一夜间须发全白”;材料二的情绪是“过于生气”,结果是“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材料三的情绪是“过分高兴”,结果是“喜极而疯”。 师: 根据大家的举例和这三则材料,大家想想这一说法正确吗?如不正确那该怎么改? 生: 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该改为:“在喜怒哀惧中,不管是哪一种情绪,对人的身体和生活都是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关键是把握好度” 师:好,大家已经得出正确的结论,那我们这个问题就告一段落。接下来要问大家的是刚才三则例子中的主人公他们的情绪反应适度吗? 生:不适度。 师:回答得好,他们的情绪反应是不适度。我们把这种与周围环境不相适应的、反应不适度的情绪就称为不正常情绪,即不良情绪。接下来大家想想不良情绪会有什么影响? 生:(回答多种多样) 师:很好,不良情绪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影响我们的社会交往和事业进步。现在大家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过不良情绪发生过?请举例说明.这就是下面的活动。 二、活动名称:一吐为快。 例:1、和朋友闹矛盾,他误会了我,我非常痛苦; 2、考试成绩不理想,感到伤心; 3、老师表扬别人而自己不如别人,嫉妒他人; 4、父母、老师批评自己,心情烦闷; 5、别人有好朋友,自己没有,感到郁闷; 6、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心生怨恨; 7、上课回答问题出错,觉得自己好笨; (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倾诉”,同时我们老师可知道他们的真实心理) 二、活动名称:请让我来帮助你 师:一节课时间毕竟有限,这个“倾诉”的环节就先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什么要跟我说,可以写在本子上。 师;刚才大家的“诉说”,反映的都是自己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不利,那我们能否给他们出出什么主意,帮助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 过程: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且言之有理 目的: 1、让学生理解我们这段青少年时期情绪的主要特点:易冲动,强烈易变,两极性,不稳定等; 2、讲解在有不良情绪后的一些常用的调节方法:心理放松法(如深呼吸,笑乐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注意力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升华法、心理换位法、自我激励瑜自我暗示等。 3、明白情绪是可以调节的,是可以控制的。 四、活动名称:同呼吸,共命运 材料一:数学考试的成绩下来了,小玲考得不好,想到回家要挨妈妈的批评,心里很难过。同桌小利考得挺不错,不禁喜形于色,大声地对周围的同学说:“我妈早说了,如果这次考好了,就给我买想要的漫画书。到时候借给你们看看。”小玲听到后一声不响地出去了…… 材料二:在西沙守备部队的新年晚会上,有个战士悄悄地溜出会场,走向寂静的海边。原来那天中午他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心里非常难过。但看到战友喜迎新年,不愿扫了大家的兴致,就一个人出来,独自承担思念母亲的痛苦和悲哀.当他徘徊在海滨的时候,一回头看见几十位战友都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原来战友们知道了这件事,找到他,又不愿打断他的思念,就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分担他的悲痛。 问:小玲、小利、那个战士以及战友们的情绪表达合适吗?为什么? 小结:从表面上看,喜怒哀乐是个人的事。其实,人的情感是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的。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即“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体会“同呼吸,共命运”。 归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会有不良情绪的产生,一旦有不良情绪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调节,及时地加以排解,否则就会身体和生活不利。另外,在情绪表达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 第七课 品味生活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在新的学习阶段,培养和发展健康、丰富的情趣,追求高雅生活,全面地健康地成长。 二、设计本课的原因 ⑴新阶段的生活需要新的情趣, ⑵生活情趣有雅与俗的区别 ⑶高雅的生活情趣需要培养和引导 ⑷相对应的课标要求: 本课依据课标要求“成长中的我”中“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的要求,及“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编写。 三、教学方法选择 1、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全员参与的活动。活动之后及时组织交流、讨论或出版社、壁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2、突出导课活动。 3、注意活动后及时统计、总结,表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同学。 四、教学时数:4课时。 (1)我和我的特长。通过作品和现场展示,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势和特长。 (2)我和我的童年。经验交流,选取代表性的几个学生,在作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介绍。旨在让学生明白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 (3)我和我的同伴。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的周围的人和事,从思想上深刻认识追求高雅生活的必要性。 (4)我和我的未来。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追求高雅的生活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框 情趣与兴趣 第一课时 情趣源于兴趣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兴趣、情趣的含义及积极作用;懂得兴趣与情趣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兴趣及利用良好兴趣促进学习的能力;对兴趣与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学会品味生活情趣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兴趣带来的快乐;以高雅情趣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正确认识兴趣及情趣。 2、 难点:学会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生活情趣,学会品味生活。 三、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于循循善诱中逐步落实教学目标,并于层层深入中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 (展示自然风光。) 从刚才的音乐与画面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进入“你说我说大家说”:学生讨论。) 引出――自然界处处有情趣。 2、 新课教学: 问:大家平时都有那些兴趣于爱好? (进入“七嘴八舌话兴趣”:学生讨论。) 从刚才的发言中,发现大家的兴趣非常广泛。但是也有同学为兴趣烦恼。 读一位初一学生的来信:为如何处理学习于兴趣的关系而烦恼。妈妈为了他的学习,限制了他的所有兴趣爱好。他不快乐,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讨论:这位同学的烦恼源自何处? 你怎么看待他妈妈观点? 你又怎样理解学习于其他兴趣的关系? (进入“畅所欲言,出谋划策”: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 我们要培养学习的兴趣,也要培养其他的各种各样兴趣。多彩多姿的兴趣构成了多彩多姿的生活。而且不同兴趣对我们的生活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老师当记者,采访几位同学。 (入“记者在行动”环节:老师边采访边总结概况出兴趣对生活的影响。) 当这些兴趣通过我们的努力换得成功、成效时,我们会有怎样的情感体验? 让我们走出学校,看看生活中不同的人有那些情趣。 (进入“生活情趣大搜索”:结合课文内容。在学生讨论交流中,老师进行适当引导。) 3、 课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情趣,即使再平凡、再普通的小事,只要用心去发现、体味,都有情趣存在。 4、 作业: 设计一个富有情趣的主题班会或星期天活动方案。 歌曲:《生活多美好》。 第二课时 情趣的雅与俗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情趣有雅俗之分;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庸俗的不健康的生活情趣,伤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合作的能力;尝试从不同角度,结合身边所见所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是非判断能力,用辩证的眼光分析生活情趣的差异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学生成长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追求高尚的情趣,提升自己的情操,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情趣。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分雅与俗不同的情趣。 难点:培养区分不同情趣的能力。 三、 教学方法: 事例教学法: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以及对一些生活现象的思考讨论,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连接为一体,让学生自主地生成观念、看法,胜于外部强加式说教。 四、 板书设计: 生活情趣 高雅的生活情趣 庸俗的生活情趣 健康 向上 文明 科学 庸俗 底下 粗俗 狭隘 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情趣的图片与文字材料。 问:这些材料反映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情趣是多种多样的,但也有高雅与庸俗之分,我们应该提倡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情操。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的要求。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材料,问: 1、 晶晶和丽丽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有什么不同? 2、 两种不同的生活情趣观,对她们个人生活会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与生活情趣高雅相反,生活情趣底级、庸俗的人,往往看不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面,也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远景,只看到眼前的事物,追求暂时的快乐。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有害身心健康。 调查报告: 出示有关青少年上网的调查报告材料。 问:这一材料说明了什么?针对不少学生双休日整日上网打游戏这种情况,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庸俗的生活情趣,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眼界狭隘,丧失了远大志向;使人道德水平低下。 问:你的兴趣爱好有那些?你的课余时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 你的好朋友有那些?他们有哪些兴趣爱好?这对你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活动:找一找生活中具有相同情趣爱好的同学) 名人导航: 让我们看看那些名人是怎样安排他们的业余时间的! (出示有关名人的兴趣爱好,可让学生补充) 教师寄语: 出示名人名言: 人类幸福只能建立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 ――欧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是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友情赠送: 学生将收集的的相关名人名言做成书签并互相赠送。 新课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不仅应该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情趣是高雅的生活情趣,更应该自觉陶冶情趣,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争做一个情趣高雅的人。 六、 作业布置: 材料:当她读了雷锋的故事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后,觉得很惭愧,感到自己太小气,太自私。从此以后,她经常在学习上帮助同学,在生活中关心同学,成了全体同学心目中最受欢迎的人。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七、 结束本课。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结束本课 第二框 追寻高雅生活 一、链接新课标 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 2.①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③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总体设想及依据 授课理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授课思路:本框内容分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追寻高雅生活的几种条件与方法。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条件。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培养正当的兴趣,作为陶冶高雅情趣的起点。丰富文化生活,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第二课时以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集邮册或小制作、小发明、书画作品、摄影作品、各类收藏、运动照片等带到课堂上展示,进行才艺表演,或者介绍自己情趣生活的心得。学生在展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情趣,讨论总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并且在此过程中,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三.教案特色: 用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在生活中的情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寓教于乐。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懂得高雅生活情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兴趣和感受。 2.懂得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但是不盲目从众。 3.理解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条件 4.理解丰富文化生活,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在现实生活中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陶冶情趣的自觉性,使自己成为有高雅情趣的人。培养乐观向上、幽默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条件。丰富文化生活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和如何克服盲目从众的心理,是本框的教学难点。因为兴趣和爱好有正当与不正当的区别,有高雅与庸俗之别,如何让学生能够区分,正确把握兴趣、爱好的适度,都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从众的心理是青少年正常的心理需要,因年龄经验等因素,他们对人对事缺乏评价和鉴别能力,缺乏主见,容易出现盲目从众、“随大流”的现象。所以,要引导学生有选择,不要盲从。可出示几个具体的案例请学生分析判断。 六.教法及教具 图例、事例分析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 多媒体课件 七.整体板书设计 追寻高雅生活 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条件——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 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起点——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和强烈的好奇心 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丰富文化生活 八.课时:2课时 九.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追寻高雅生活 Ⅰ.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分钟) 提问:陶冶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什么意义?中学生怎样培养高雅生活情趣呢? Ⅱ.新课教学 (一).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12分钟) 1.欣赏《幽默一刻》略。 提问:在同学们的身边有风趣和幽默的人吗?和他们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2.请同学们讲述身边一则幽默的故事。 3.思考讨论: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对于陶冶身心、培养高雅的情趣有什么作用? 4.小结: 乐观、幽默的人,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抓住生活中有趣的一面,分寸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并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可以使人们的关系变得亲切、自然、和谐,成为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适应对紧张学习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我们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生活中乐观、幽默的人总有很好的心情,也总是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从而享受更多的生活情趣,所以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条件。 过渡:让我们以乐观、幽默的态度对待紧张的学习和生活,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充满欢乐。 (二).好奇心与从众心理(15分钟) 1.出示居里夫人的一段话: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说明:在人的成才的道路,兴趣是起点,爱好是行动,产生兴趣的直接原因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 2.思考讨论:好奇心强一定是好事吗?怎样全面看待它? 3.说一说:好奇心对我们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影响,请列举相关事例加以说明。 小结:好奇心可以促成兴趣,进而陶冶高雅情趣。对生活有广泛的兴趣是件好事,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兴趣的层面上,要善于发现、感受美好事物和优秀人物,并从中体会生活的美好与奋斗的乐趣。 4.欣赏集体活动的图片。谈谈感受。 5.根据文字描述来进行情景表演,并对其中人物的行为或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 ⑴小红的好朋友在学弹钢琴,小红知道后,回到家中,吵吵嚷嚷让妈妈也去买钢琴,然而小红对音乐并不感兴趣,况且家里的经济也很拮据。 ⑵班上近来有些同学穿了一种新式样的鞋,小红认为那种鞋非常时髦,也让妈妈去买,其实她还有一双新鞋没有穿呢。 ⑶妈妈批评小红:“不要别人怎样做,你就怎样做,要有自己的主见。”小红不服气,认为自己如果不和大家一样,别人会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6.提问:小红的想法、做法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做? 说明:小红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鉴别力,盲目地去模仿别人。生活中有些青少年分不清情趣的高雅与庸俗,盲目地“随大流”或模仿别人,缺乏主见、评价和鉴别能力。就有可能养成不良好习惯,这与培养高雅生活情趣是相违背的。 小结:从众的心理是青少年正常的心理需要,因年龄经验等因素,他们对人对事缺乏评价和鉴别能力,缺乏主见,容易出现盲目从众、“随大流”的现象。如看到别的同学吸烟,自己也吸;看到别的同学染红头发,自己也染;看到别人“为朋友两肋插刀”,自己也积极参与等。这些活动不是高雅情趣的表现,也与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相背离。所以,从众、“随大流”要有选择,有分析,有比较,不能盲目。(板书) 三. 丰富的文化生活(14分钟) 1. 出示幻灯漫画《赌民的自述》和《北京景山公园老年合唱团》图片 赌民的自述 北京景山公园老年合唱团讨论分析:漫画和图片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小结:情趣有高雅情趣和庸俗情趣之分。盲目从众,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情趣之中,庸俗的生活情趣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道德水平低下、使人眼界狭隘,丧失远大志向。而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开拓眼界和开发智力、有助于提高道德文化修养。 2.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庸俗的生活情趣? 如打游戏机通宵达旦、抽烟、酗酒、口出污言秽语、阅读不健康书刊、影视片 吸食注射毒品等。 3.出示一幅关于文化生活的幻灯 说一说:在社会生活中,中学生应该如何远离庸俗的生活情趣?如何陶冶高雅情趣? 说明:丰富的文化生活,是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板书) 4.判断:下面的观点正确吗? 某同学认为:中学生的主要生活和基本任务就是学好课堂知识,没有必要花时间去陶冶情趣,这会分散学习的精力。同学甲没有认识到陶冶情趣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更没看到在学习生活中也可陶冶情趣。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陶冶高雅情趣对学习生活有促进作用,掌握分寸,不会因此分散学习的精力。所以该同学的说法是不对的。 5.出示两位科学家的业余生活图片 说明:在业余生活中,培养高雅的情趣有助于拓展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思维。加深对世界的认识,青少年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生活内容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但是,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陶冶高雅生活情趣,还要更多的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文化活动,从丰富的文化活动中,感受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情趣。 Ⅲ.课堂小结:(3分钟) 生活本身有欢乐,生活处处有情趣。高雅的生活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希望从今天起,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追寻高雅的情趣。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在《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中结束。 十.资料扩展 一. 名人名言(适用于丰富的文化生活这一环节)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高尔基 二. 幽默故事集锦(适用于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这一环节) 爱迪生致力于制造白灯泡的时候,有一位缺乏想象又毫无幽默感的人取笑他,说:“先生,你已经失败了1200次了。”爱迪生回驳道:“我的成就就是发现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说完,他自己先纵声大笑起来。 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那位傲慢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机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说:“而我却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路,让批评家过去。 你到别人家中做客,不慎把茶杯碰翻打碎,你张皇失措,主人却幽默地说:“这杯子真傻,见到你的胳膊也不知躲一躲。”大家一笑而过,避免了一场不愉快。这样当事人都会觉得心情愉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抗战胜利后,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学生摩耕云设宴为大千师饯行。这次宴会邀请了梅兰芳等社会名流出席。宴会伊始,张大千先生向梅兰芳敬酒,并对梅兰芳先生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忙含笑答道:“此作何解?”大千先生笑着答到:“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张大千的幽默令满堂来宾为之大笑。 三. 名人逸事(适用于丰富的文化生活这一环节) 达尔文既是出类拔萃的人,又是普通的人。达尔文从小爱好自然。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想知道各种树木的名称,从10岁开始又搜集各种昆虫、贝壳、鸟蛋和矿石。经常和哥哥一起做化学实验,读课外书。有一本名为《世界奇观》的书,描述了古代七大奇观,深深地吸引了他,使他做梦都想到那遥远的地方去亲眼看一看古代的奇迹,以及现有的珍贵植物。他自己研究动植物学,和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经常去潮水退落的沙滩上拣取动物,有时候就一起进行解剖。在暑假里,达尔文和朋友们去旅行和打猎,使他进一步学会了观察和搜集动植物的本领。也激起了达尔文火一般的热情,他很希望自己能在自然科学的宏大建筑上添加一砖一瓦。 伟人马克思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但他的生活情趣十分广泛。他在工作之余,喜欢诗歌和游说,还能够大段背诵莎士比亚的作品,这些不但没有妨碍他的工作,而且还促进他的著作。在《资本论》这本著作里,所引用的文学著作就有38种之多,其中莎士比亚的就有六种。 十一.练习 一.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生活处处有情趣,情趣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用体会生活都会自然而然产生生活的情趣。 ( ) 2、向上的生活情趣就是指丰富的物质条件基础上的兴趣和爱好。 ( ) 3、中学生长期沉迷在某项娱乐活动中会影响身体健康。 ( ) 4、好奇是青少年走上犯罪的根本原因。因此,青少年不能有好奇心。 ( ) 5、高雅情趣是有钱人的游戏。 ( ) 6、凡是生活情趣都是健康、向上、文明和科学的情趣。 ( ) 二、单项选择题 1.当你废寝忘食做成的飞机终于飞上蓝天,或是听到自己工厂的产品已打进了国际市场,这时候你会产生出一种愉快的体验。这种情趣来自于 ( ) A、对生活的欣赏 B、劳动生活 C、玩耍 D、日常生活 2.对同一自然景物——桂林独秀峰,有人欣赏挺拔不屈,不怕独立的精神;也有人赞叹它凌空斗决,出类超群的品貌;还有人歌颂它接近天地、支撑乾坤的雄姿。这说明: ( ) A、独秀峰在不断变化 B、三个人的文化水平不同 C、因为三个人对它的认识、理解不同,产生的情趣也不同 D、尽管三个人描述不同,但人的情趣都是相同的 3.爱迪生致力于制造白灯泡的时候,有一位缺乏想象又毫无幽默感的人取笑他,说:“先生,你已经失败了1200次了。”爱迪生回驳道:“我的成就就是发现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说完,他自己先纵声大笑起来,从爱迪生这句妙答中可以感到 ( ) A、爱迪生不允许别人对他的冒犯 B、爱迪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C、爱迪生用幽默来应付窘境,体现了他的生活情趣 D、爱迪生无法面对失败的现实 4.高尔基曾说:“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这段话说明了 ( ) A、读书可以帮助人做到一切 B、读书有助于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C、读书可以被别人尊重 D、读书可以自我夸耀 5.青少年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兴趣应该是 ( ) A、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B、学习课本知识 C、发展各种兴趣爱好 D、发展特长 6.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有( ) A、活泼开朗是良好心理品质的表现 B、乐观的人对前途事业充满信心 C、幽默是一种美 D、幽默是庸俗的情趣 三.材料分析题 (1).马克思一生工作繁忙,但他的生活情趣十分广泛,工作之余喜读诗歌小说,这不但没有妨碍他的工作,而且还丰富了他的知识,促进了他的写作。 (2).科学研究表明,体育活动能使人知觉敏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动作灵敏自如。 请问: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练习答案: 一.判断题:× 2.× 3.√ 4.× 5.× 6.× 二.单项选择题 2.C 3.C 4.B 5.A 6.D首先,高雅情趣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其次高雅生活情趣有利于开拓眼界和开发智力;再次,高雅的情趣有助于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第二课时 提升情趣,陶冶情操(活动课教学) 准备活动: 教师提前布置,让学生将自己的集邮册或小制作、小发明、书画作品、摄影作品、各类收藏、运动照片等带到学校,或者准备才艺表演,或者准备介绍自己情趣生活的心得。 导入新课: 欣赏《水边的阿狄罗娜》乐曲及画面(1分钟) 师: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活动内容——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师:请你告诉我,在我们生活的天地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情趣。下面我们开辟一个“才艺大舞台”,让大家来展示。 1.才艺大舞台(20分钟) ①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 ② 叙述自己的或欣赏的生活情趣。 2.经验分享十分钟 ①对同学表现的才艺或生生活情趣让学生自由发言点评。 ②在学习、生活中如何更好地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3.学会欣赏的建议(10分钟) ①让才艺表演的同学介绍欣赏某类艺术的要点。如书法作品欣赏要点,音乐欣赏要点等。 ②结合实际指出在欣赏中要注意的礼节等内容。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概括:例如不要乱摸乱碰别人的贵重展品,在音乐欣赏中不要发出大的声音,不要乱走动或说话,对别人的表演要鼓掌等。既对课堂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提出批评,也指导学生应有的行为规范 ③老师选择典型故事来启发与引导学生。 Ⅲ.课堂小结:(1分钟) 让我们在生活中去追求美的情趣,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异彩! Ⅳ.资料扩展 说到玩,自然好象有些不正经,但我们抄书写字太久了,谁也不免要休息眼,平常看一会儿窗外的天。假如有一幅挂在墙壁上画,那岂不是更美好? ——鲁迅 制造凡人的方法是极为简单的。那就是不让孩子热衷与某一事物,只要这一点就足够了,对任何事物都不着迷,都不感兴趣,这就是凡人的特征。 ——木村九一(日本教育家)张华是一个成绩优秀、平时爱看书的人,但她平时不能乐于助人,为小事斤斤计较。当她读了雷锋的故事后,觉得很惭愧,感到自己太小气、太自私了。从此以后,她经常在学习上帮助同学,在生活中关心同学,成了全体同学心中最受欢迎的人。 Ⅴ.练习 一.判断与补充题 (1)请判断下列行为哪些是属于中学生高雅情趣和庸俗情趣的具体表现,在你认为正确的后面的括号内打“√”,认为错误的打“×”。 ①小明拿出自己在寒假摄影的作品与同学一起欣赏。 ( ) ②小军迷上了打游戏机。 ( ) ③小丽喜欢穿漂亮衣衫,还偷偷地化妆、戴手饰。 ( ) ④小华喜欢集邮,常常去收发室,看到好的,就偷偷地把它撕下来。 ( ) ⑤小王每天放学后,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 (2)请在后面补充一项你认为是中学生高雅情趣具体体现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各有两个或有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所选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哲学家柏拉图说:“爱过良好教育的人可以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伤口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切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他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这段话说明了( ) A、善于欣赏美会使人变得高尚优美 B、音乐能使人增加才干 C、高雅情趣有助于提高道德文化修养 D、高雅情趣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2.人们对自然的观察、认识、欣赏可以 ( ) A、激发起人们对自然深深的爱恋之情 B、体现人类丰富多样的情趣 C、扩展为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 D、使人从中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3.庸俗的生活情趣往往使人 ( ) A、精神颓废 B、体现人类丰富多样的情趣 C、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D、振奋精神,解除不快心情 4.丰富的科学文化生活应该科学化是指 ( ) A、合理地、科学地安排自己爱好的活动 B、调控好时间和节奏 C、对照有关书籍一步步去做 D、不要过分疲劳,要有主次 5.同学们一起看电影,大家会为故事情节所激动而一起大喜大悲。在读书比赛中,一起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在劳动中,共同享受收获的喜悦;在体育运动会上,你追我赶,体验成功的兴奋。这说明 A.高雅生活情趣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生活和集体 B.青少年分不清情趣的高雅与庸俗 C.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有力保证 D.青少年在集体活动中,要注意鉴别不同的情趣,不能盲目参加无意义,甚至是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 练习答案: √ 2.× 3.× 4.× 5.√ 6.(略) 二.多项选择题 2.ABCD 3.AC 4.ABD 5.ACD 第四单元 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本单元包括第八课 “学会拒绝”、第九课“保护自我”两课内容和“共筑自我防护的堤防”的主题探究。 1、主要内容。 第八课《学会拒绝》包括两框内容:“身边的诱惑”和“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教材将“身边的诱惑”归纳为领奖台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中介绍了通过联想后果抵制诱惑、主动请人帮助自已拒绝不良诱惑、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专时专用等方法。 第九课《保护自我》,从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谈起,青少年可能面临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侵害,因而要学会自我保护。在“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框中,教材提出了学生应提高警惕、学会用法律和智慧来保护自己。 “共筑自我防护的堤防”的主题探究,是一个总结知识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对学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活动。通过此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护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实际,以使活动结果真正发挥作用。 2、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几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一)3·4自觉抵制 “黄、赌、毒”和“**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三)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一)3·5学习在特定情景下自我保护的方法 第八课《学会拒绝》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理解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如何让学生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抵制不良诱惑;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从能力目标上让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运用战胜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从知识目标上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种种诱惑。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学会一些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二):教材重难点的认识 第一框“身边的诱惑”,主要分析了中学生所面临的种种诱惑、产生的原因、受诱惑的不同结果,以及不良诱惑带来的危害。 (难点:面对诱惑如何让学生学会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去理解?) 第二框“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一方面指出不良诱惑可以战胜,而且必须战胜,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实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战胜诱惑的方法。 (难点:要求学生在合作中探讨和总结出一些有利于自己切实可行的战胜诱惑的方法)。(三):课时建议 用3课时。用2课时分析说明中学生身边存在哪些诱惑,这些诱惑可能带来的危害;用1课时,以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分析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我们可以借鉴以下七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表 七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表 总体状况 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性意识开始复苏,情感和意志相对脆弱。 思维状况 形象思维占主导,伴有发散性思维。 能力状况 识记能力较强,归纳分析能力较弱,自制力较差。 情感因素 情绪活动伴有两极性、外露性等特点,容易受外界的感染,具有活力。 意志因素 近景性动机占主导地位,内部调节能力低下,行动具有盲目性和冲动性。 自我意识 表现为成人感、自尊感的产生以及有针对的闭锁性。 性意识 意识到两性差异,产生了接触异性、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 (一)针对的问题: 1、 诱惑是什么?学生的第一反应可能会偏向于不良诱惑,他们在思想上会认为产生一种不全面的认识,甚至对诱惑会产生一种误解。学生在一开始的举例中更多的是讲不良诱惑,因此我们更多的要调适学生的认识与行为。 2、初中生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渡期,自我的管理能力还不够强,易受不良事物的诱惑。比如网络的诱惑会使学生上网后失去时间控制,难以自拔,慢慢忽视现实生活的存在,从精神依赖渐渐发展到躯体依赖,最终导致身心的全面崩溃。所以一旦上网成瘾,则与沉湎饮酒、吸烟等恶习无本质区别。 (二)学生的需要: 1、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明显增强,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可能有些认识有一定的偏向,老师在这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表现(满足学生自尊感的需求),同时要有意识的进行正面引导与沟通。 2、从学生的思维状况分析,学生形象思维依然占主导,因此我们还是要通过一些形象感性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思维。 3、从学生的意志因素分析,他们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对于身边的诱惑确实需要教师、社会、家庭的关注与引导。 4、初中生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需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拒绝不良诱惑,以成长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身心健康的人。老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网络”入手,与学生一起讨论它的利弊,一起探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辨别能力,并能运用正确实用的方法抵制诱惑。 三、综合设计思路: 《寻找诱惑、了解诱惑》两课时教案 课前准备:寻找来自你身边的诱惑——调查研究。 要求:1、用你的相机去记录身边的诱惑、用你的心去感受身边的诱惑、用你的眼睛去搜寻身边的诱惑…… 2、小组合作(去寻找,去表现出来,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初步感悟身边的诱惑,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索了解诱惑。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谈、来演、来展示自己所认识的身边的诱惑,从感性上首先对诱惑有一个全面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课间影片片段——《哈里波特》 设计意图:放松学生的课间心情,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一旦学生被吸引住了,我又可以引入课题(你们有没有受到诱惑?) (二) 展示活动: 我们发现——“诱惑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 1、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也是让学生汇报自己探索和发现成果的时候。老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行为并给学生一个充足的时间和机会。 2、在让学生展示间,老师要让学生总结出身边的诱惑来自于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等各方面。 教师行为:要有意识地用板书的方式记录学生所谈到的诱惑 (三)各抒己见: 正方:诱惑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不利于我们的成长! 反方:诱惑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利于我们的成长!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已经找到了很多的诱惑,但学生对诱惑的理解更多偏向于诱惑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具有片面认识的特点。通过辩论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促成学生能够全面的分析和看待问题。 教师行为:通过学生对正反诱惑的例证,说明良好的诱惑激励着我们成长和进步,不良的诱惑对我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对于诱惑如果运用得当,它就是一种良好的诱惑,反之就是一种伤害。 (四)“感谢诱惑”——说说你生活中受到的良好诱惑,它们对你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重点分析——“领奖台的诱惑”,这是一个教学重点。 它有两层含义:一要理解中学生渴望成功与荣誉,想得到掌声和鲜花,这是很正常的心理,也是积极要求进步的重要方面; 二要说明想要成功就必须通过正当途径和刻苦努力,比如合理的竞争、参加课余辅导等来获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良好诱惑,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体验,并能积极地影响每一位同学,促成大家共同进步。同时与学生的学习现实紧密联系,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理竞争,共同提高。 教师行为: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积极肯定,并做好简要的板书记录,让学生形成一个更直接的全面感受。 (五)“不良诱惑——我心中的痛”。 活动要求:1、写写社会生活中你经历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不良诱惑,它可能对你产生的影响和危害? 2、教师准备每生一张小纸,可以使用自己的虚拟名。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教育反思行为,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从自身的角度去感受,去提升对不良诱惑的认识,起到激励自己的作用。在同伴心中也能平等的感受到不良诱惑确实对我们造成的不良影响。 教师行为:教师搜集学生的“痛”,并把学生的“痛”打乱,分发到四人小组中,让学生讨论同学的这种“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如何认识。并让一位同学总结发言。 (六)教师展开:根据学生所谈到的不良诱惑,我们要做好几个链接: 链接一:“金钱——取之有道”讨论活动 链接二:议一议——我们对游戏机,对网络游戏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认识? 我们对游戏机,对网络游戏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度”?(这是一个难点) 链接三:通过观看影音资料——**功的危害、黄毒赌的诱惑。 通过阅读书本上有关黄毒赌和邪教的诱惑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感想。如,毒品诱惑由中学生常见的吸烟现象人手,赌博诱惑由中学生常见的不当娱乐方式入手,不健康信息诱惑引用了中学生常用的垃圾信息的名词,邪教诱惑由末成年人受邪教毒害的悲惨实例人手,这样就便学生更明确了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 设计意图:我们要重点分析可能对学生产生严重危害的行为,例如游戏机的问题,希望能够给学生再一次提高认识,并对学生的行为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行为:作好引导,并作好几个知识点的连接。在做课件时要作好超级链接。 (七)情感小体验——我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强吗? 测测你的自控能力: 1、期末快到了,同学们都在紧张复习,这时电视台播出你喜欢的电视剧。你( ) A·对电视剧忍痛割爱 B·看完电视再复习 C·放弃学习,看电视 2、在寒冷的冬天,你 ( ) A·每天都能按时起床 B·偶尔睡一睡懒觉 C·经常留恋温暖的被窝 3、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随心所欲地谈天、看小说,你 ( ) A·一心学习 B·一边看书,一边和同桌聊天 C·随心所欲地玩 4、正做作业时,朋友们喊你去玩,你 ( ) A·委婉地拒绝 B·匆匆忙忙赶完作业,再去玩 C·立即丢下作业,飞奔而去 5、当你心情烦躁,什么事也懒得做的时候,你 ( ) A·也能坚持当日事当日毕 B·勉勉强强应付C·把今天的任务推到明天 6、晚上,你做作业,有人在打扑克、玩游戏,你 ( ) A·专心致志地学习 B·心猿意马地做作业 C·不做作业,跑出去玩或看他 7、老师在上课,但你还有一本小说未看完。你 ( ) A·聚精会神地听课 B·边听课边看小说 C·聚精会神地看小说 8、你通常( ) A·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认真学习 B·只有老师守着你,才学习 C·老师盯着我,我也只装装样子,不认真学习 9、上课时,你的同桌热情地想和你聊天,你 ( ) A·不理他(她) B·漫不经心地应付他(她) C·和他(她)聊天 10、当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你 ( ) A·马上决定去学习 B·先娱乐、再学习 C·尽情娱乐,忘了学习 (计分方法:选A计5分,选B计3分·选C计O分。全部题得分之和与自控能力的关系如下: 45一50分为能力很强,35一44分为能力较强,25一34分为能力一般,15一24分为能力较差,15分以下为能力很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体验,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了解自己的心理,通过这种内心感受来了解、来提高学生的抵制诱惑的能力。 教师行为:最好提供学生每人一份,同时告诉学生要认真对待,选择最符合自己实际的答案。在计分时只要学生自己了解、明白就好,不宜把体验的结果公开。 (八)自评质疑——通过学习,你认为自己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针对本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搞清楚,或者你又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学会自评;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九)寓言明智——“驴子与蝙蝠” 设计意图:作为本课的结束赠言,让学生在故事中去,去提升自己辨别诱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并学会去思考。 教师行为:世界很美,诱惑很多,学会辨别,生活就美! 第二框《拒绝不良诱惑,我能做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诱惑能拒绝吗?” 课件展示教材中“聪明船长智胜女巫”的传说故事,增加“潘多拉魔盒”的传说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经受住诱惑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学生想象战胜诱惑的感受。 对比两个传说故事的结果,分组讨论战胜不良诱惑的必要性和条件。 “不良诱惑是能战胜的”是一个教学重点。作为知识点,通过实例分析学生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关键在于树立学生战胜自身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不良诱惑的信心。 (二)“拒绝诱惑——我的成功” 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自己成功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到不良诱惑对人有危害,所以必须要战胜;要依靠勇气和智慧才能战胜不良诱惑,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当回心理医生”——为我们的“痛”。 教师把上一节课中学生所写到的不良诱惑有目的的整理出学生普遍遇到又难以拒绝的诱惑,出示在屏幕上,让四人小组自己选择两个诱惑进行分析,探讨出一些战胜诱惑的方法。 表现方式:可以让学生开出处方的形式、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等。 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得出的方法做一个板书总结,同时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一些通俗的归纳与解释。 (四)“当诱惑在我面前……” 请你用一句话或一小段话,说说你对诱惑具有的新的理解与认识。 (五)“抗拒诱惑计划书”——作为成长档案记入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成绩中。 抗拒 诱惑计划书: 我受诱惑的表现 目前给我带来的不良后果有 准备采用的具体措施: 时间 具体方法 结果 一月后情况 连续一周按计划执行,主要的激励措施为 , 如果两次末执行计划,惩罚措施为 我准备请 做这项计划的监督人。 你是否已战胜了这项诱惑?这项活动对你有作用吗?与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备课中的疑问和教学中有待探讨的问题) 1、 新课标理念的广度与教材在内容上一定的受限制,教师如何去平衡与拓展? 对教师而言,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去把握? 2、 教学评价体制对教学的影响 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教学的首位,那么在教学评价中如何更好的得以体现? 3、 多媒体的运用如何才能发挥他的最佳效益? 我们借助于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但教材毕竟是一种范本,多媒体可以为教材的拓展提供一个很大的空间。 第九课 《保护自我》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理解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让学生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从能力目标上要求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从知识目标上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知道我国法律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特殊保护;知道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材重难点的认识 1、第一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主要以实例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中学生可能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的侵害;指出虽然我们能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但学会保护自我是未成年人迈向成熟的重要-步。 (难点:让学生明白中学生可能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侵害,让学生学会更全面的了解与对待;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他们身边的保护;从深层次上关注学生在心理精神方面的伤害。) 2、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我”,从三个层面上为中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提供了指导:一要有警惕性,要具备保护自已的意识;二要用智慧学会用一些方法技巧保护自己;三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难点:促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找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 3、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可适当组织一些课外的延伸活动,如何组织好《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的制定,并对学生的自我保护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课时安排: 用4课时。用1课时分析说明中学生身边的种种侵害和身边的保护;用2课时,以情景模拟、参与体验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获得防止侵害,避免危险的方法,用1课时,开展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编写《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 二、学生分析 (一)针对的问题: 1、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老是要求学生说这说那,如果学生积累太少,生活经历简单,他对某些事物的感受就没有,那么学生有时会言之无物、语之不深。所以我们在选择问题时一定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我们在学生热闹的活动形式中,要理性的思考,学生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在短暂的停顿中去学会思考,老师能及时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适当加以一定的理论指导与组织。即把学生一些散的知识与认识总结提升。 (二)学生的需要: 1、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在学生第一意识中谁都不愿意受到伤害,但自我保护意识又较单薄。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通过围绕学生的生活实例去证明,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去领悟,去觉醒,使学生树立一个意识。 2、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帮助他们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使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并对学生的生活带去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综合设计思路: 第一框《身边的侵害与保护》一课时 总体设想:对于学生的侵害与保护,两则是同时存在的,当我们在讲述侵害问题时,应该让学生同时思考我们周围对于他们的保护和帮助,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整体概念,我们可能受到了伤害,但受到的更多的是保护。形成对社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一)“新闻视角”——从婴儿奶粉害人事件看 通过课件展示的方式向学生说明这一事件的危害性,并呈现一个社会对这一事件的关注与处理,让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同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与态度。 (二)“种种侵害一一问题探究与资料展现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问题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受到侵害的状况与来源,通过同学自己收集、分类、展现有关青少年受到侵害的种种事例,较全面地了解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受到侵害的表现,在增长经验的同时,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活动方法:课前资料收集(每人至少一例),课中讨论与展示,可以用小组表演,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等方式,并对自己的活动有一个总结认识,指出这种侵害对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危害。 教师行为:课前要询问与指导,课中要做好总结归类,使学生对种种侵害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即意外伤害、家庭侵害、学校侵害、社会侵害等) (三)“故事接龙”——针对同学们前面所涉及的种种伤害,从如何保护的角度,请你给他们设计一个理想和美好的结果。 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虽然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同时在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更加重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参与、体验,得到更深的体会。 (四)“我心理的伤痛谁能懂” ——提升学生对伤害的认识 通过材料补充展示,学生在心理方面受到的伤害。让学生说说这是一种对青少年的侵害吗?这种侵害怎么产生?我们可以怎样避免?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如何对我们进行保护?我们自己又能做什么? 一方面对于侵害带来的隐性伤害,即心理、精神层面的伤害不易理解;对于来自学校老师、家庭中父母的伤害,学生不易觉察,不易接受。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用辩证的方法,讲清家长、老师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自我判断的空间。 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二课时 第二框主要采用依托现实的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识别判断各种受侵害的现象,从中提炼防范侵害方法的设计思路。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教材由近及远、由易到难设计了三个层次。即根据青少年受到侵害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原因:一是警惕性差,没有对陌生人和非常规现象的戒备,缺乏防范侵害、保护自已的意识;二是遇到侵害行为时,慌张而不冷静,缺乏自我保护的策略和方法,三是受到不法侵害后,怕打击报复或其他心理的影响,不敢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教材在材料的选择上,力求联系初一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身份证、上网问题、野外郊游迷路、被大青年跟踪、被劫钱劫物等,这样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提高警惕、保护自己》第1课时 (一)“审视周围、提高警惕”—— 说说我们对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要提高警惕? 对于上网聊天、身份证的借用、自称是你父母的同事、晚上一人上街、晚自修回家、与同学外出旅游等 (二)“警惕大讨论” 讨论一:网络友情的调查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同学之间互相介绍网上交友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考察学生的警惕性,另一方面互相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活动建议 1、设计 “网上交友状况”的调查,要突出网上聊天时如何保护自己真实信息的方法。 2、提供网上交友上当受骗、网络犯罪的事例,给学生以警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交流的空间,但它只是用数字和代码构成的虚拟世界,因此保守自己的真实信息就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方面。 3、在班级同学的共同参与下,集思广益制定一份 "网上交友规则"等制度,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如:“匿名交友网上多,切莫透露真信息。网上人品难区分,小心谨慎没有错。” 讨论二:与同学外出旅游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对“与同学外出旅游”活动设计,促使学生认识到在自己群体的外出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树立一种群体意识,找到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 活动建议: 1、自由选择小组成员,确定外出活动的地方,分别选择一些山、水、大城市等地方。(注意男女同学的合作,可以联系到女生的自我保护中) 2、集思广益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能遭到的伤害,写出自我保护的一些具体措施。 (三)“特别关注”——女生自护反思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事例,让学生明确对于女生来说,高度的自护意识是保护自己免受侵害的最坚强的屏障。 活动建议 1、阅读分析教材中小佟的事例,以给故事续尾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自我保护意识是保护自己免受侵害的前提。 2、自我反思,讲自己的言行举止与教材所提要求作对比,看看自己的自护意识如何,进一步明确保护自己的关键是高度的警惕性。 《保护自己——用智慧、用法律》(第2课时) 总体设计思路 1、通过阅读《童区寄传》,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小英雄区寄的形象,以正面的榜样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2、通过对一个故事的分析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的重要性,并明确现代的“谋”还包括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3、从虚拟的故事再回到身边的问题。通过“自救宝典”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吸取古人智慧,提高自己应对险情的能力。而案例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本身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课间影片——《小鬼当家》片段 1、 放松学生的心情,达到愉悦的目的 2、 引人入胜,让学生从小主人公的机智,勇敢中去感悟如何保护自己的意识 (二)故事引人——柳宗元的《童区寄传》(建议用白话文),说一说从小英雄区寄的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三)“模拟情境”——假如你是现代的“区寄”(可以以人生AB剧的形式参与) 话说有一位初中生,这是一个聪明机智、胆大勇敢的好孩子。大家都叫他小区寄,其实,他的本名不叫区寄。那这一美誉因何而来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这孩子,从小就是一个武术迷,爱舞棍弄棒,也会一点花拳绣腿。他特喜欢看武打小说,尤其喜欢金庸的《笑傲江湖》,令狐冲的那种放荡不羁、自由自在地行走江湖的生活,他特别向往。有一天,他上网看到一则广告: “令狐冲学校”招生启事 为了给国家培养、发现武术苗子,使中华武术后继有人,并得以发扬光大,本校招收富有天资的青少年武术爱好者若干名,聘请少林寺武术高僧领衔执教。 报名条件:年龄14岁以下,身体健康,发育健全。 报名时间:本日起即可报名。 联系电话:1381381678 联系人:任先生 方先生 为了潜心练武,防止世俗干扰,建议独自一人前来报名。我们会以适当的方式通知你的家长。 情境问题一:你觉得这广告可信吗?(信还是不信) 故事续一: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武术的痴迷和对令狐冲的崇拜,使小区寄昏了头脑,盲目代替了理智。虽然他也有点狐疑,但他还是想去试一试。他拨通了电话,来到了对方指定的地点。这是位于郊区的一间小平房。透过房门,他看到一个肌肉发达的彪形大汉正在练功,他不禁轻轻地叫出声:哇!真是个练武家子!(此处以漫画来表现情境)于是,他原来尚有的一点警惕心就荡然无存啦。他,踏进了门槛…… 情境问题二:想象一下,接下去可能发生什么事? 故事续说二:小区寄一进门,即被人用橡皮膏封住了嘴巴,另一个人还想用绳子将其捆住。他本能地挣扎了一下,得到的是狠狠的一巴掌。他感觉嘴角已流血。他摸了摸下巴,还好,牙齿还在!这一巴掌可把他清醒了。他明白这个广告是骗人的陷阱…… 情境问题三:此时的小区寄最忌的是怎样的心理?为什么?最需要的是怎样的心理?怎样才能做到?(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故事续说三:聪明的小区寄知道,这时的反抗是以卵击石,弄不好生命也有危险。他很后悔,但他知道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他很害怕,他明白害怕已于事无补。他不断地命令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想:寻找机会出逃,机会总会有的。他发现自己的情绪逐趋平静。 他被塞进一辆车,汽车在公路上飞驰而去。过了好久好久,天色已暗,汽车上了一条山间公路,旁边是茂密的森林,(这里以漫画形式表现情境)小区寄突然灵机一动…… 情境问题四:猜一猜:他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他不早这样想? 故事续说四:人有三急,小区寄以此为借口,下了车,撒腿就跑,七拐八拐,他躲到了一棵树后,并顺手操起一块石头,以防万一。不久,强盗也追了过来,背正朝着小区寄…… 情境问题五:怎么办?要不要用石头砸他? 故事续说五:小区寄操起石头,使尽全身力气,砸向强盗的后脑勺,强盗应声倒地。他马上用绳子把强盗捆了起来,并从强盗身上拿走了小刀和手机。猛地,他觉得脚趾头一疼,只听得树丛中一阵娑娑响声。他想:遭了,肯定是被蛇咬伤了…… 情境问题六:这时他应该怎么做? 故事续说六:小区寄马上拿起小刀,从自己的衣服上割了,绑住了自己的脚趾头,并拨通了手机…… 有一天,我碰到了小区寄,我问他,这次历险有什么感受? 问题 :同学们猜一猜,他可能怎么说? 他说:“唉……哈哈哈……还好,还好,赚了5000元!”(以漫画形式来表现) 问题:这句话怎么理解? 教师小结:这节课的学习启示我们:当我们面对险情时,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平时具备一些防护知识也非常重要,这是我们防护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希望同学们今后注意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并编辑成册,存入自己的档案袋。而提高我们的防护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自救宝典”—— 小组合作完成(课后延伸) 用语言、漫画或小品等形式反映我们周围可能遇到的险情(可以是教师提供的险情,学生自己认识到的问题,也可以对拒绝诱惑方面事情) 主题探究活动:《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的制定(一课时) 根据“自救宝典”的要求,每个小组进行自我防护意识反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并对自己组的自我保护认识用一些简单明了的语句概括,交给班长或课代表处,整理出班级自我防护手册。做好后人手一份。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1、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怎样提高?——我们如何去判定组织活动的有效性、对学生发展的针对性、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适应性? 教学活动可以安排很多,但在活动中或活动后,要让学生真正去落实还有待于对学生行为的强化,把课内的思想真正转化为课外的行动。 2、如何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一旦重视,那么他的可信度也会相应的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就会增强。例如对于《初中生自我防护手册》的制定,教师的引导很重要,但学生的重视会使这一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