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2 发布 |
- 37.5 KB |
- 3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中考政治_常考易错点_专题三_心中有法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下、九年级道德与 法治全册知识点+中考政治_常考易错点_专题三_心中有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 第一课:悄悄变化的我 1:身体变化的三个表现? 身体外形的变化 内部器官的完善 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带给我们什么? 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充满能量,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充满无限可能。 3:身体发育不同的原因? 遗传 营养 锻炼 4: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 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 5:如何让排解青春期心里矛盾? 参加集体活动 向他人求助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自我调节 6:心里矛盾自我调节的方法? 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参加体育活动 自我暗示 自我解嘲 第二课: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1:什么是独立思维? 独立思维:并不等同于一味的追求独特,而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正确的意见。 2:思维的批判性? 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关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3:思维批判性的好处? 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调动自身经验,激发学习动机,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4: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有质疑的勇气 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考虑他人感受,要知道怎样的批判容易被接受,有利于解决问题 5:批判的技巧? 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和对自己的反思 就事论事,不攻击他人 有一定建设性,不是一味否定 6:青春的我们有什么特点? 思想活跃 感情奔放 朝气蓬勃 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 ,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力。我们要勤奋学习、自觉劳动 勇于创造 7:怎样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 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 关注他人与社会,注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 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 第三课:男生女生 1:男生和女生的差异? 性格特征 兴趣爱好 思维方式 2:性别角色的认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与弊端? 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学会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与异性相处 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 3 : 怎样对待性别角色? 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4:面对男女生的各自的性别优势,应该怎么做? 发现和欣赏对方优势,认识自身优势,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不因某方面优势而自傲,不因某方面欠缺而自卑,男女生之间相互理解 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第四课:青春萌动 1:青春期心里萌动的表现? 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自我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与接受 2:与异性交往意味着什么? 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特征,能看到对方优秀品质 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我们要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3:怎样对待青春期情感? 慎重对待 理智处理 4: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需要具备爱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自我成熟、道德的完善、也包含对家庭的责任。 爱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是强烈、稳定、专一的情感。 真正的爱情包括尊重、责任、珍惜、平等和自律。 第五课:青春飞扬 1:自信的作用? 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才能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示优势与才华,激发恰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2:自强的作用? 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让青春的步伐永不停息 3:自强的内容? 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4:自强依靠什么? 坚强的意志 进取的精神 持久的坚持 第六课:青春有格 1 :行己有耻的意思? 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 (1) 需要我们有羞耻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行动之前,审查愿望,行动之中,监督调解,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2) 用行为证明并创造自己,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 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3: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例如:不要乱发脾气、随便许诺。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之前和家人打招呼。 加强自我监控,例如:日长零花钱的支出,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间。 4:止于至善的意思?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5:榜样的作用?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飞鱼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6:止于至善的要求?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 7:什么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去经历,去体验,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第七课:青春的情绪 1:情绪受哪些因素影响? 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周围情况的变化。 2:情绪的作用? 影响我们的行为和观念,它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止步不前。 3:青春期情绪的特点? 情绪反应强烈、情绪波动与固执,情绪的细腻性、闭锁性、表现性。 4:怎样对待青春期情绪? 体现了青春活力,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生活更加绚烂多彩 青春期的情绪也包括烦恼和担忧,学习积极面对这些负面情绪。 第八课:情绪管理 1:情绪的表达有什么影响? 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 2:人际交往中,怎样表达情绪? 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它们,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3: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各种情绪? 保持积极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让我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 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的处于负面情绪,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4:调节情绪,让情绪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 生理活动、主观体验、外线表情。 5:调节情绪的方法? 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 6:情绪调节方法有什么作用? 调节情绪,帮助同学和家人 7:如何管理愤怒? 与信赖的长者交流 自我提醒 运用“我感到愤怒,是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 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排解愤怒的运动方式 写一封信 8:如何安慰他人? 为他做些体贴的事 做一份耐心的听众 设身处地,向他表示理解 帮助他转移注意 第九课:我们的情感世界 1:情感与情绪的关系? 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 情感与情绪也有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情感是逐渐积累的、稳定的。 二者都是复杂的 2:为什么情感是复杂的?情感的种类? 基础情感:安全感 高级情感:道德感 正面体验:爱的情感 负面体验:恐惧感 两方面混杂体验:敬畏感 3:情感的作用? 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情感反应这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作出行动。 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关,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正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 第十课: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1:如何获得美好情感? 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情感。 2:如何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 完成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 帮助他人 走进博物馆或大自然 欣赏艺术作品 3:负面情感的意义? 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是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 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 4: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的、深入的情感交流,需要怎么做? 学会关心 没有偏见,以接纳的姿态认真倾听或观察 试试运用可能被接纳的方式表示关心 关注对方的态度和反应 确认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关心 如果没有被接受,则调整方式,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5:我们的情感需要什么? 表达、回应、共鸣。 6:怎让让世界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而多一份美好? 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是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 第十一课:集体生活邀请我 1:什么是集体? 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2:我们渴望在集体中得到什么? 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分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3:作为集体的一员应该怎么做? 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4:如何对待集体荣誉? 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和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这种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5:集体的力量来源于什么? 集体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6:个人的力量是什么样的? 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7:集体的力量是什么样的?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第十二课:集体生活成就我 1:集体生活的作用? 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2:怎样在集体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展示自己个性,发展自己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 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第十三课:单音与和声 1:什么情况下个人愿意积极遵守和维护集体规则? 集体规则与个人意愿一致。并且保障个人利益 2:为什么集体规则与个性需求会发生矛盾? 可能给予乙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求不同 3:怎样对待集体与个人的冲突? 面对冲突,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要求,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4:坚持集体主义意味着什么? 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个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5:集体生活中,如何处理个人矛盾? 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当遇到矛盾冲突时,要慎重考虑,冷静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无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都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为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第十四课:节奏与旋律 1:排解角色冲突时,我们需要考虑什么? 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充整体利益出发,自觉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2:什么是集体中的小群体? 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在小群体中,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与同伴更容易理解、沟通,在与同伴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中增长才干。 3:小群体和集体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群体往往以集体的面目出现,党校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积极参与机体的建设。 不能很好地融入时,我们就会产生于晓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的矛盾和冲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 4:什么是小团体主义? 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沦为小团体主义。 5:如何正确对待小团体主义? 明辨是非,坚持正确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第十五课:憧憬美好集体 1:什么是集体的愿景? 美好的集体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的愿景。 2:集体愿景的作用? 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 3:美好集体的作用? 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家园,引领我们成长。在美好的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 4:美好的集体是什么样的? 民主的、公正的 充满关怀与关爱的 善于合作的 充满活力的 第十六课:我与集体共成长 1:怎样在共建中尽责? 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让她凝聚每个人的才华与智慧,并坚信集体的愿景和目标经过努力一定会实现。 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领导者的品格和才能的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了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领导者。 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2:自治精神表现为什么? 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3:集体建设需要什么? 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集体食物需要每个人去分担,人人都要积极参与,都是集体的主人。 4:怎么样为集体出力? 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集体的事物,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对待,努力做好, 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悉心呵护。 5: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 6:怎样承担责任? 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与具体是情里。 勇于担责,不是为了获得奖赏或避免惩罚,而是出于内心的责任感。 7:集体生活,我们需要学会什么? 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 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 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第十七课:生活需要法律 1: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2: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什么是法治? 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 4: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什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法治是什么的必由之路? 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第十八课:法律保障生活 1:法律与道德的共同作用? 是人们生活中的性违规范,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2: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其他规范则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或行政力量保证实施。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表现在哪里? 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每个公民都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法律的作用? 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批评、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即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随着法制建设的推进,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十九课:法律为我们护航 1:未成年人的定义? 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为什么要特殊保护未成年人? 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是人类的共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 学校保护 家庭保护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5:保护未成年人都是谁的责任? 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6:未成年人如何对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收到特殊的保护的权力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和我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二十课:法律与我们同行 1:依法办事的要求?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养成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法律的权威来源于? 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 3:如何树立法律信仰? 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4:让法律成为信仰有什么作用? 充分体现法律自身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法治精神铭刻在人们心中。 5:人民道德水平提高有什么好处? 法治时代,并不影响道德的重要性,道德提高,有益于增强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6: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办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 (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 最强音。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轴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6.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 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7.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9.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骤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9.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 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 (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1.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12.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4.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1.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 新的特点:①增速趋绶,②出生率低。③老年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⑤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4.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我国的资源现状有哪些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6.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7.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8.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9.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 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惜杂居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柴 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3.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4.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5.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任何企图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历史罪人,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7.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商度自治的方 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8.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9.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 “台独”。 (3)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梦 1.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梦? (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3)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2.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6.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1)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 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8.怎样实现中国梦?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9.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10.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6)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专题三 心中有法 易错清单 1. 道德、纪律与法律的比较 产生 适用对象或范围 实施方式 道德 在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 社会范围 舆论、习惯、信念 纪律 单位、团体制定 (局部使用)本单位、团体成员 单位、团体的行政力量 法律 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国家强制力 2.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一般违法 犯罪(严重违法行为) 不同点 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较小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触犯法律 刑法以外的法律 刑法 处罚 民事或行政制裁(较轻) 刑罚处罚(严厉) 相同点 都是违法行为,都对社会造成危害,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联 系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3. 有人认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 (1)本题的观点是“小错、一般违法行为不会导致犯罪”。事实上,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二者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犯罪行为都是从小毛病开始的,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改正,就可能走向犯罪。可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小错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 (3)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4. 青少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护,就不用自我保护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应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肩负着保护青少年的责任。他们采取的保护措施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我国法律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虽然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不同方面的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这些保护有时会出现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使青少年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我们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我们更冷静地面对侵害,保护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青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学会自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增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5. 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是丢脸的事,不应该打官司 (1)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没有做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诉讼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官司,它是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打官司这一维权方式,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打官司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可以打击违法犯罪分子,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3)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勇敢地到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打官司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因为勇敢地状告侵权者,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可以维护法律的尊严、社会的稳定。否则,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更是对侵权者的纵容。 名师点拨 (一)重点 1.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 青少年怎样保护自己 (1)提高警惕: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用智慧保护自己: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遭到意外险情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办法。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不仅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勇气,更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和方法。 (3)用法律保护自己:我国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或手段 (1)非诉讼手段,也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2)诉讼手段,也就是打官司。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3)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机构寻求帮助。 4. 同违法犯罪分子善于斗争的方法 (1)设法稳住歹徒。 (2)记住歹徒相貌。 (3)了解歹徒去向。 (4)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 (二)难点 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即公民平等地遵守法律。 (2)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即公民一旦触犯法律,平等承担法律责任。 犯罪的基本特征 2. 青少年为什么要加强自我保护 (1)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 (2)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是未成年人向成熟迈进的重要一步。 (3)面对突发的事故和侵害,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不能及时到位。 3. 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什么要讲究智斗 (1)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 (2)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而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4. 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公安、司法机关侦破案件,惩罚犯罪活动的需要,也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2)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事业,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 (3)青少年要从小培养见义勇为、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高贵品质,要克服那种遇到违法犯罪现象不敢管、不愿管、见危不救、听之任之的错误态度。 提分策略 【规律总结】 引导青少年学生学法、守法、用法,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是全国各省市中考思品卷命题的重点,题型一般为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及辨析题,而且这一专题的考查除了进行知识考查外,更重视能力立意的考查。如广东卷7题以通过安全生产法为背景材料、广西贺州卷第4题以福州市原副市长杨爱金受贿判刑为背景材料考查法律的特征;徐州卷第6题、绥化卷第13题、白银卷第4题、扬州卷第9题,以不同的材料和漫画为背景,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杭州卷第28题以两则材料为背景考查违法行为以及犯罪的基础知识。 【趋势总揽】 内容上,本课时涉及的知识点有: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法律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法律对未成年人实行的特殊保护。本课时内容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贯彻了“生活即课程”“生活即考试”的理念,2015年的中考会继续有所体现,因此同学们应予以关注。题型上,常见的是选择题,还有多种形式的非选择题。但是在命题形式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可能以漫画或图表的形式出现。 在考查时,中考多结合新近通过的一些法律为材料考查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征;通过对社会上的某些重大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来考查法律的强制性特征;结合高官落马、反腐败等热点考查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结合一些不良青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考查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对青少年的启示。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考查该事例属于哪一种保护。结合一些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事例以及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举措等热点材料,考查依法自我保护的形式、方法和意义等。 【锦囊妙计】 1. 根据本专题的命题重点及命题趋势,复习时要以教材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为主线,多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重大时政热点进行复习训练。如关于“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网络的两面性,国家新法律的颁布与修订,未成人的保护,尤其是加强个人的自我保护,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等应作为复习训练的重点。 2. 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模拟自护情景,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必要的方法,以增强保护自己的信心。 3. 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与同学一道抵制不良诱惑,学会运用法律和智慧来保护自己。 4.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教材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复习这一专题的设置训练题时一定要注重理解与实际的相结合,采用情境分析法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增强对所学本专题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专项训练 一、 选择题 1. (2014·江苏无锡模拟)在十字路口,尽管车多人杂,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井然有序。如果南来北往、东行西去的车辆各不相让,结果谁都难以通过。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 A. 每个人都可按自己的规矩办事 B. 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C.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维持 D. 只要不影响到他人通行是可以闯红灯的 2. (2014·江苏无锡模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方面面。对青少年来说,预防违法犯罪要( ) ①认真学习法律,自觉依法律己 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③采取一切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要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 (2014·广东汕头金平东厦中学月考)下面漫画中的一幕在许多城市的街头都能看到,下列选项中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和行为 ②该行为违法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③这种行为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④未成年人日进斗金,值得借鉴和推广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 (2014·河南南阳质量检测)“暴打路人甲”是一种伤人游戏,是一群“90后”团伙为寻求好玩、刺激而发明的。他们随机选择路人,突然围住路人就是一顿暴打。不到一天时间,他们连续殴打了3名无辜路人,导致被害人受伤。近日,警方将这一团伙抓获。“暴打路人甲”团伙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其原因可能有( ) ①不能正确面对社会诱惑,沾染不良习气,交友不慎 ②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品德低下,法制观念差,是非不分,善恶不辨 ③学校教育的缺位,学校缺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及前途理想和法制教育 ④家庭关爱的缺失或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欠妥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 (2014·江西南昌一模)漫画《提醒》中的父亲要( ) 提醒 ①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 ②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引导未成年人 ③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 ④保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6. (2014·河北赵县期末考试)七年级(2)班在学习了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观点正确的是( ) ①李红,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受到法律的规定和保障 ②王敏,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后,就再也不会有侵害我们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了 ③胡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 ④杜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 (2014·安徽马鞍山一模)对于漫画中妈妈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有( ) A. 没有依法履行对孩子的抚养义务 B. 没有做到以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引导、教育孩子 C. 母亲教育孩子的行为是正确的 D. 家长的封建思想很严重 8. (2014·湖南湘潭一模)某中学学生王某从一教师宿舍盗走财物,公安人员到王某居住地调查时,不开警车,不着警服,不扩大知情面。这体现了( ) A. 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B. 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C. 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宽容和理解 D. 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9. (2013·广西贵港质检)2013年3月27日,《扬子晚报》报道:为购买彩票,河南襄城县城关镇一社区原党支部副书记兼各组出纳段某利用职务便利, 私自将该社区委托其保管的征地补偿款400万余元分批取出。近日,襄城县法院一审依法判处段某有期徒刑20年。这体现了法律( ) ①依靠公民自觉遵守 ②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对高官具有特殊的约束力 ④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0. (2013·陕西延安模拟)2012年5月14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武汉建行网点爆炸案作出一审宣判,该案主犯王海剑因犯爆炸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从犯王伟、王安安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6年。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死刑、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都是主刑 ③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④法律主要对违法犯罪的人具有约束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013·河北廊坊安次区初中毕业生调研)小泉进入初中后,结识了几个朋友。他们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经常旷课、夜不归宿,或到网吧玩游戏,或进入营业性舞厅,有时还结伙打架。后来小泉因参与打架致人重伤,被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据此回答11~12题。 11. 小泉的经历告诉我们( ) A. 只有致人重伤才会受到法律制裁 B.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 有不良行为的人必定走上犯罪道路 D.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不良 12. 从小泉身上我们吸取的教训是( ) ①要自觉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②要提高判断力,学会慎交朋友 ③必须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④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 非选择题 13. (2014·河南平顶山一模)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奇谈怪论盛行;“绿领巾”“蓝校服”“三色作业本”怪象频出;“天价”补习班泛滥;“虎妈”“狼爸”家庭教育方式被追捧…… “报班多,作业多,考试多;锻炼少,睡眠少,做家务少”已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分数至上、拔苗助长的现象屡见不鲜。压力与日俱增,学生不堪重负,身心健康受到无情摧残!一位中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大声疾呼:“我们是人,不是机器!”许多教育专家和有识之士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吁:“决不能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请回答: (1)请分析上述现象带来的危害。 (2)怎样才能真正杜绝上述现象,请你出谋划策。 14. (2013·辽宁鞍山台安月考)案例分析 2013年4月25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复旦大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某依法批准逮捕。经警方初步查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某的室友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发生矛盾,心存不满,于3月31 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剩余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4月1日,黄某饮用了寝室内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4月16日死亡。 请回答: (1)上述案例中,林某的行为侵犯了黄某的什么权利? (2)林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该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3)假如你是法官,你会如何判决此案? (4)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发生矛盾,心存不满而投毒,最终 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你从中得到哪些警示?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C [解析]本题考查规则的重要性。材料中列举的现象的原因是大家没有遵守规则,启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共同的规则,这样才能做到井然有序。C符合题意。 2. B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预防违法犯罪,就要学习法律,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①②④属于预防违法犯罪的正确做法;③的说法错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采取合法的手段。故选B。 3. B [解析]漫画中的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乞讨来获取不 法之财,其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违法行为,①②③正确。④是对漫画的错误认识和理解。故选B。 4. D [解析]①②③④都可能是“暴打路人甲”团伙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故全选。 5. 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家庭保护和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解答漫画题,一要看标题,二要看文字材料,三要找出漫画的寓意,然后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解答。漫画《提醒》中的父亲正在添加食品添加剂,儿子指着“良心”说还需要添加“良心”,这说明父亲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和非法的,①正确。父亲的这种行为会给儿子带来不利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是②。③④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故选A。 6. A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后,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不能确保不再发生侵害未成人合法权益的事情。②错误,用排除法,故选A。 7. B [解析]漫画中的妈妈因为自己打麻将输了而火冒三丈地呵斥孩子,通过整个画面,可知漫画中的妈妈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没有做到以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引导、教育孩子。B符合漫画寓意,故选B。 8. D [解析]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公安人员到中学居住地调查时采取的措施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故选D。 9. D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含义的有关知识。段某利用职务便利贪污被判刑说明了我国的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因此②正确;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无论官职大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因此③错误,④正确。①说法错误。故选D。 10. A [解析]材料中主犯王海剑的行为是刑事犯罪行为,对社会具有危害性。被判处死刑体现了我国法律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有力武器。①③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④说法错误,法律对全体公民都具有约束力。故选A。 11.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通过材料中小泉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可以看出:他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犯有一般违法行为时,没有及时改正,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据此分析,B正确;A观点错误,只要触犯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C也错误,有不良行为的人如果及时改正就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D分析错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应该在于未成年人自身。故选B。 12. A [解析]通过分析小泉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可以看出:他没有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交友不当、有不良行为、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淡薄。因此,①②③④均是我们从其身上得到的教训。故选A。 13. (1)违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违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违背教育规律;与素质教育的宗旨 背道而驰;严重威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致使学生压力过大、负担过重,造成厌学、考试焦虑等;扼杀学生个性,剥夺学生应拥有的幸福;增加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等等。 (2)国家应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国家应加强监管,规范办学行为;国家应不断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绝不能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应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切实纠正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教师应切实做到依法执教,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培养、教育子女应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全社会应确立正确的人才观;有关部门应严格规范课外辅导班的办班行为;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这是一道材料分析题,解答材料分析题时首先要认真审读,掌握材料的主题和中心,以及试题的具体要求;其次要以材料的主题为中心联系教材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最后,结合试题的具体要求进行作答,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1)分析材料,我们可知,①材料中的“绿领巾” “三色作业本”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②“报班多,作业多,考试多”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容易导致学习压力大、考试焦虑等不良心理;③“锻炼少,睡眠少,做家务少”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④“虎妈”“狼爸”等教育方式违背了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不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培养交往的品德。(2) 学生可从国家、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不同的角度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国家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和处理一些不法现象等。 14. (1)生命健康权。 (2)①犯罪行为。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3)判处林某承担刑事责任并附带民事赔偿。(或判处其有期徒刑并赔偿黄某的家人) (4)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②法不可违,违法必究。③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④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要自觉履行不伤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⑤在与同学交往中,要学会宽容待人、尊重他人,加强沟通和交流。⑥要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因一时冲动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解析]依据相关的法律知识对材料中的行为进行定性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林某的投毒行为导致黄某死亡,侵犯了黄某的生命健康权。(2)主观上投毒致人死亡违反了刑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属于犯罪行为。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3)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学生根据刑罚处罚对此案进行判决即可。(4)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法不可违;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宽容待人、尊重他人;学会调控不良情绪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