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2 发布 |
- 37.5 KB |
- 4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课外文言文 专题复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 (一)常见文言文考点: 考点一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考点二 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考点三 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考点四 翻译、理解文言句子 考点五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考点六 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七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考点八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二)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说的“根据上下文”。理解实词含义的方法: (1)迁移法。 ①课文迁移法。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 ②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 推断法。 ①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41 ② 对句判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此来判断。 2.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断法: ①语境推断法。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要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可结合文意进行。 ②代入检验法。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③句位分析法。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的动词后一般作代词。 ④语法切入法。如果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结构一致的句子中所处位置相同,其用法一般也相同。 ⑤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迅速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方法。 (一)五借助: (1)借助“曰”“云”“谓”断句,这些表示“说”的词语后往往要断开。 (2)借助名词断句。名词作主语要在其前断开,作宾语要在其后断开。 (3)借助虚词断句。一些虚词往往用于句首(如“夫”“至若”“盖”“若夫”等)或句尾(如“也”“乎”“耳”“焉”等)。 (4)借助句式断句。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41 (5)按文言句式特点断句。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断句时要注意古代语言的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二)要注意以下规律: ①主谓之间要停顿; 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③句首发语词之后或关联词之前要停顿,如句首有“夫、盖、且、维”等词,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④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⑤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⑥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⑦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⑧“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⑨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如“可∕以一战”。 上述只是朗读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5.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抠。 第二步,踩点得分,洞悉关键。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要翻译准确;二是特殊句要理清句式、调整语序。 第三步,翻译时要注意增、删、调、留、换,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6.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41 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思路; 其次,理解文章的主旨; 最后,提取信息,组织语言概括。 7. 分析人物形象 (1)人物性格分析法。 把握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分析具体事件,事件反映人物的品格; ②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③分析侧面描写,通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 (2)人物形象表现概括法。这类题就是考查人物的某个形象特点在文中的具体表现。①紧扣人物的形象特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段;②寻找与之相对应的事件,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归纳。 8.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文言文启示答题法。①读原文,通过具体事件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应该如何改正或抵制。 (2)文言文作者情感、观点态度归纳“四借助”法。 ①借助整体阅读。从整体上解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思想,力求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最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读者阅读后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从而推知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②借助文体特征。史传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人物形象上;咏物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说理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41 ③借助关键信息。文章的关键信息有:标题、开头、结尾和注解;文眼、中心句、过渡句等。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归纳分析出作者的情感与观点态度。 ④借助知人论世。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等是我们解读文言文要义的一把钥匙。 (3)文言文评价答题法。 ①读懂作者的观点态度,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②联系实际,客观分析。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态度作出客观的剖析、评价,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即不能随意地拔高或贬低作者的观点。 ③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9. 对比分析,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找出各自的个性。 答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①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明确文中“人、事、物、情、理”。 ②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比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 ③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1.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经典课外文言文(课内外对比)短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41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 ①取:这里指嗅取(兰的香味)。②氲(yūn)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亭亭净植(________) (2)陶后鲜有闻(________) (3)而名之不可(________) (4)莫能肖也(________)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逼迫 B.迫近,接近 C.狭窄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41 B.纯以情韵胜/自以为大有所益 C.花之富贵者也/何陋之有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对“善绘者以意取似”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擅长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来描绘兰花的形状。 C.擅长绘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横线上。 香味:莲——________;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_________________ 。 7.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____的品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孙叔敖纳言 41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8.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粗衣 衣:穿 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去:离弃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恶:厌恶 D.愿闻余教 余:我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使臣受吏民之垢 不使学 B.有一老父衣粗衣 传一乡秀才观之 C.位已高意益下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官益大而心益小 自以为大有所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谨记之 仲永之通悟 B.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C.孙叔敖为楚令尹 并自为其名 41 D.足以治楚矣 蒙辞以军中多务 1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本州举进士 (2)致之幕府 (3)高祖尝谓侍臣曰 (4)必会人心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41 A.玄龄杖策谒于军门(连词,表示提起相关的另一件事) B.皆与之潜相申结(相伴,一起) C.各尽其死力(人称代词,他们的) D.千里之外(助词,可译为“的”)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15.高祖为什么说房玄龄“足堪委任”?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幕贤》) ①播越:乱世。②款狎:指相互间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⑦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吾生于乱世 于:____________ 41 (2)较明易习者也 习:____________ (3)君子必慎交游焉 焉:____________ (4)无友不如己者 友:____________ 1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所 值 名 贤 未 尝 不 心 醉 魂 迷 向 慕 之 也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2)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19.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五、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二)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 41 (陆游《筑书巢》) 【注释】 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B.斯是陋室 陋:简陋 C.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D.可以调素琴 素:白色 21.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2.语段(一)中作者为何要写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3.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室主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语段具体内容分析。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廉颇思赵 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①廉颇②,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③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④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1 (注释)①复得:再起用。②廉颇:赵国的大将。③毁:诽谤,说坏话。④矢:通“屎”。 24.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廉 颇 之 仇 郭 开 多 与 使 者 金 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赵师数困于秦 (2)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3)多与使者金 (4)使者还报曰 26.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顷之三遗矢矣 B.被甲上马 C.使者还报曰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7.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周敦颐为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41 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委:抛弃,扔下。④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28.用“/”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标一处) 如 此 尚 可 仕 乎 2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狱久不决 狱:____________ (2)有囚法不当死 当:____________ (3)将弃官去 去:____________ (4)如此尚可仕乎 如此:____________ 3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________________ (2)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 ________________ 31.周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阅读古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春兰出阳羡山① 41 ,一名兴兰。土人丛移者久而芬茂,枝植者不再岁。盖气聚而根不伤,散而失其故,此易晓耳。南郭有傅家,兰藏可十许年,花叶竞爽②。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云妙在若子③若弃间。予用之辄败,知非九畹中人④也。栽兰不成,书此一笑。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 (注释)①阳羡山:山名。②竞爽:媲美,争胜。③若子:当作孩子一样照顾。④九畹中人:指会种兰花的人。 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__________) (2)盖气聚而根不伤(__________) 3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一处)。 里 人 赵 氏 尝 窃 其 法 亦 颇 验 34.下列每组两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名兴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无丝竹之乱耳/此易晓耳 C.孔子云/云妙在若子若弃间 D.无案牍之劳形/予用之辄败 35.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栽兰不成,书此一笑。 41 36.(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爱好。刘禹锡居陋室,仍旧“调素琴”“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张大复在梅花草堂,闲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写文章。 九、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②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乃掉④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________________ 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拊:拍。③搐:收缩,此指“夹”。④掉:摆动。 3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好书画 好:____________ (2)尤所爱 入:____________ (3)今乃掉尾而斗 乃:____________ (4)而一牧童见之 之:____________ 3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有 戴 嵩 牛 一 轴 尤 所 爱 锦 囊 玉 轴 常 以 自 随 3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士笑而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不超过40字) 十、文言文阅读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④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⑤,执一隅以自矜严⑥者,视此省哉。 (注释)①楯:栏杆上的横木。②分:料想。③第:只管。④哂(shěn):笑。⑤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⑥矜严:指矜持自负。 4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盲子道涸溪(______) (2)何久自苦 (______) (3)夫大道甚夷 (______) (4)握楯长号 (______) 4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2)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4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41 十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王勃字子安,六岁能属文。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宴于滕王阁。时帅府有婿,善为文章。帅欲夸之宾客,乃宿构①滕王阁序,俟宾客合②而出之,为若即席而就者。既会,帅果授笺诸客,诸客辞。次至勃,勃辄受,帅既拂其意,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初报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帅曰:“此亦老生常谈耳。”次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帅沉吟移晷③。又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帅曰:“斯不朽矣。” 《太平广记·幼敏门》 【注释】①宿构:预先构思、草拟。②合:到齐。③移晷(guǐ):好长时间。 4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府帅宴于滕王阁 于:介词,相当于“在” B.俟宾合而出之 之:音节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C.为若即席而就者 者:代词,相当于“……的”。 D.乃使人伺其下笔 乃:副词,意思是“于是,就”。 45.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帅宴于滕王阁 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时帅府有婿,善为文章。 41 (2)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 47.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叙写的内容。 48.文章塑造了王勃怎样的形象,通过举例加以分析。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明帝说日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①。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③。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仁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①“晋明帝”句:晋元帝司马睿原为安东将军,镇守建康。后来京都洛阳失守,怀帝逃到平阳,不久,长安也失守。晋愍帝死后,司马睿才即帝位。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②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③具以东渡意告之:把晋王朝东迁的原委具体地说给他听。④居然:显然。 4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具以东渡意告之(__________) (2)元帝异之 (__________) 5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A.你觉得长安和太阳比一样远吗? 41 B.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 C.你觉得长安怎么会像太阳那样远呢? D.你认为从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呢? 51.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结合选文,明帝的聪明表现在元帝两次提问他能________,明帝的善解人意表现在元帝“潸然流涕”时他能________,结合注释可以悟出,明帝在群臣宴会上所说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意味深长,表达了________之情,再次印证了他的聪颖和善解人意。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5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长而益精 益:____________ (2)值可汗点兵 值:____________ (3)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其:____________ (4)市鞍马 市:____________ 5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溯 黄 河 度 黑 山 转 战 驱 驰 凡 十 有 二 年 5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选文和《木兰诗》中木兰归家着女装的片段有什么异同点?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 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5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 (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3)将十万骑驰沙漠 (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5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2)赏必行,罚必信。 41 58.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侯? 59.本文与《孙权劝学》在“劝人读书”这个问题上结果是否相同?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6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恐已暮矣 恐:____________ (2)何不炳烛乎? 何:____________ (3)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而:____________ (4)平公曰:“善哉!” 善:____________ 6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臣 闻 之 少 而 好 学 如 日 出 之 阳 6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1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 (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__________________ 6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什么? 64.你从晋平公和师旷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及解析 1.(1)竖立 (2)少 (3)说出 (4)酷似,逼真 2.B 3.A 4.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5.B 6.香远益清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7.洁身自好 高洁(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注意本题中“鲜”属于古今异义词语,这里解释为“少”。还要注意“名”解释为“说出”。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41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非可逼而取也”的意思是: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据此可知“逼”的意思是“逼近、迫近”,故选B。 3.A.都是连词,表示转折。B. 凭借/认为。 C. 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D.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代词,代指人。故选A。 4.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濯:洗涤;妖:妖艳。 5.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善绘者以意取似”的意思是: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翻译时要注意“善、以、意”的解释,根据句意,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甲文描写莲的香味的句子是“香远益清”;表现莲的品位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乙文描写兰的香味的语句是“氤氲无所”;表现兰的品位的句子是“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理解能力。(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以莲象征君子,采用了象征的手法,突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高洁的品性。 译文: 41 【乙】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逼近闻嗅品赏的。她的香气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飘渺萦回,她的清纯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她是吉祥(或是善)。兰花,是有色彩的,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不能完全表现。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兰花的情韵,实在是难以穷尽的。 8.D 9.A 10.B 11.C 【解析】 【参考译文】: 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越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8.D项“余”是“其余、剩余”的意思。 9.A项“使”都是“让”的意思;B项“一”意思分别是“数词”和“全”;C项“意”意思分别是“思想”和“主旨”;D项“益”意思分别是“更加”和“好处”。故选A。 10.A项“之”分别是“代词”和结构助词“的”;B项“而”都表示“顺承”;C项“为”意思分别是“担任”和“写”;D项“以”意思分别是“来”和“用”。故选B。 41 11.C项表述错误,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说出了自己对孙叔敖做官的要求,而不是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12.(1)列举(2)招致(3)曾经(4)体会 13.C 14.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去做的。 15.因为房玄龄的品质优秀,便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为太宗广纳贤才,写军书奏章立马可得,深入地了解事理。 【解析】译文: 房玄龄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 1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会:古义是“体会”。 13.A项中,“于”意为“到”;B项中,“与”意为“和”;D项中,“之”为助词,可译为“的”。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结合房玄龄做的事,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为太宗广纳贤才,写军书奏章立马可得,深入地了解事理,因此深得高祖赏识,才委以重任。 16.在学习语气词,啊以……为友 41 17.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18.(1)因此与品行高尚的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芷兰香草的居室。(2)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19.[示例]我们要善于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友;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我们要慎重交友;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解析】 16.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于”是“在”;“友”是“以……为友”的意思。 17.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句中的“是以(因此)、居(居住)、入(进入)”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但(只)、于(比)、贵(认为……贵)”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9.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作答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的语句,并结合生活实际来谈即可。作答时可以从“交友”“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表达出朋友之间的交往不要浮杂。 【参考译文】: 41 我生在动乱的年代,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流离漂泊,所见所闻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贤人,没有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倾慕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和所结交的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会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没有存心去学,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呢?因此与善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芷兰香草的居室,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满身芳香;与坏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然会染上臭味。墨子看见人们染线就叹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贤人,一辈子都难得遇上。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20.D 2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2.①用古代名贤之室类比,表明自己的陋室不陋;②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3.①居室主人都情趣高雅。语段(一)中,室中主“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语段(二)中,室主人倾心于读书。②居室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语段(一)借孔子之言“何陋之有”;语段(二),室主人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③居室主人都与朋友谈笑风生。语段(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语段(二),客“乃亦大笑曰”。 【解析】 20.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D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素”应为“不加装饰”。 21.试题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上”“阶”“入”等字词的翻译。 2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表明自己的陋室不陋,也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很好地抒发了感情。 41 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可抓住原文中的关键句分析作答。如语段(一)中,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语段(二)中“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这些都说明居室主人情趣高雅。另外都热爱自己的居室,结交好朋友。要根据具体语句来分析。 (二)【译文】: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我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观看,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已进了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像书窝啊!” 24.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 25.(1)军队 (2)派 (3)给予 (4)返回 26.C 27.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解析】参考译文: 赵国由于屡次被秦兵围困,赵王就想重新用廉颇为将,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用重金贿赂使者,让他回来后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当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赵国使者回去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已老,饭量还很不错,可是陪我坐着时,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不再把他召回了。 41 2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根据句意“廉颇的仇人郭开用重金贿赂使者”来划分即可。 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还”在这里读作“huán”,“返回”的意思。 26.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积累与识记。A.“矢”通“屎”;B.“被”通“披”;C.没有通假字;D.“邪”通“耶”。 27.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根据“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的句意“廉颇当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可知此句表现了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28.如此/尚可仕乎 29.案件应该离去,离开像这样 30.县里的人惊讶地说:“连那些判决经验丰富的老吏也比不上这小伙子啊。”没有人敢和他争辩,只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 31.王逵对囚犯的量刑不公正,还不听取周敦颐的意见。(或:不愿意以杀害不该杀的人来讨好上级。) 【解析】附参考译文: 41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担任了分宁县的主簿。当时分宁县有个案子拖了很久都得不到公正判决,周敦颐到了以后,只审讯了一次就把事情的责任划分清楚了。县里的人惊讶地说:“连那些判决经验丰富的老吏也比不上这小伙子啊。”部使者调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当时有个囚犯按法律规定不用判死罪,但转运使王逵想重判,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没有人敢和他争辩,只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并且说:“像这样还出来做什么官呀,靠杀人的做法来博取政绩,取悦上级,这样的行为我做不到。”王逵听到这样的说法,明白自己处理得不对,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2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此题注意古今异义,“狱”,这里是“案件”的意思。 31.理解文章大致意思,解答不难,找到句子“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意思是: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没有人敢和他争辩,只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并且说:“像这样还出来做什么官呀,靠杀人的做法来博取政绩,取悦上级,这样的行为我做不到”。 32. (1)这 (2)受伤,被损 33. 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 34. C 35. (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2)(我)栽兰花没有成功,写下这篇文章自我解嘲。 36. 阅金经 栽兰花(或:种兰花、养兰花等) 【解析】 41 3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伤”:受伤,被损。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斯”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这”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里人赵氏尝窃其法/亦颇验。译为:同乡一个姓赵的人曾经悄悄学习傅家养兰的方法,(效果)也很灵验。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两个意思划开。 34.C项两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都是“说”之意。A前者“名字”,后者“出名、闻名”。B前者“耳朵”,后者语气助词,不译。D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 “形”:身体。“书”:写,撰写。 36.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刘禹锡表现其高雅的志趣爱好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张大复表现其高雅的志趣爱好的事件为栽兰花。 【译文】 (二)译文:春兰出产于阳羡山,又叫兴兰。当地人整束移栽的兰花活得很久而且芬芳茂盛,分枝种植的兰花活不过第二年。因为元气凝聚所以根须不会受损,分散开来(兰花)就会失去原先的生机,这是容易明白的道理。南郭有一个傅姓人家,他家的兰花可以养得(长达)十几年,花朵叶子争相媲美,生机勃勃。同乡一个姓赵的人曾经悄悄学习傅家养兰的方法,(效果)也很灵验,说妙在精心照料和任它自生自灭之间。我用这个方法来养兰花就失败了,知道自己不是善于养兰花的人。(我)栽兰花没有成功,写下这篇文章自我解嘲。 37.爱好 进入 竟然 代词,指代书画 41 38.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9.(1)读书人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2)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 40. ①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尾巴是翘起来的,所以画错了;②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③要注意细节,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 【解析】 参考译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抚掌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读书人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3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乃”是“竟然”的意思。 38.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41 3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然”意思是“认为是对的”,“当”是“应当、应该”的意思。 4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故事主旨的理解。故事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仔细阅读文章,通译全文,疏通文意,从“尊重客观事实”“要认真观察、注意细节”等角度来谈即可。 41 (1)路过、经过 (2)使……为难,使……受苦 (3)平坦 (4)大声呼号 42.(1)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 (2)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 43.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想象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解析】 参考译文:有个盲人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栏杆上的横木,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己料想只要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盲人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就是实地,何必长时间为难自己呢!” 大道理(其实)很平实,陷在空想之中,执著而矜持自负的人,看看这个故事该醒悟啊。 4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道”在这里作动词,是“路过、经过”的意思;“苦”在这里是使动用法。 41 43.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文章通过盲人失足坠落,下面就是平地却不敢松手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要被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44.B 45.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宴于滕王阁。 46.(1)府帅的女婿擅长写文章。 (2)(府帅)心里对王勃毫不谦让的态度很生气,便叫人观看王勃写了些什么。 47.记叙了王勃年少时,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创作《滕王阁序》的经过。 48.【示例一】王勃没有推辞即兴写作,表明他年少气盛,对自己的才华很有自信。 【示例二】王勃能够即兴创作,并写下被高度评价的句子,表明他才华横溢。 【解析】 44.试题分析:B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有误。B项中,“俟宾合而出之”的“之”是代词,指府帅的女婿宿构的滕王阁序。 4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的能力,先翻译原句为现代汉语“他十三岁的时候,去江西看望父亲,恰逢当时府帅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可知,应在“十三”和“江西”后停顿。 4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把握关键词,如第(1)句中的“善”译为“擅长”,第(2)句中的“让”译为“谦让”。 47.试题分析: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叙写的内容。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记叙了王勃年少时,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创作《滕王阁序》的经过。表现了年少王勃的才气与自信。 41 48.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次至勃,勃辄受”的情节可看出他年少气盛又充满自信的性格特征。 【参考译文】:王勃,字子安,六岁能写文章,文思敏捷,构思巧妙。他十三岁的时候,去江西看望父亲,恰逢当时府帅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府帅的女婿擅长写文章。府帅想要在宾客面前夸耀。他叫女婿预先构思了“滕王阁序”,准备等到宾客聚会时再当众写出来,说成是即席而作的。到了宴会上,府帅果然分发纸张给各位宾客,大家都推辞不要。轮到王勃,王勃却接受了下来。府帅见王勃违背了他的意思,心里对王勃毫不谦让的态度很生气,便叫人观看王勃写了些什么。一开始有人报告说王勃写的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府帅说:“这也不过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接着报告他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府帅沉默深思了很久。 49.(1)全部,详细(2)对……感到诧异 50.B 51.从不同角度思考判断长安与太阳的远近及时询问故地难返的伤感 【解析】 5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筛选和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明帝的聪明表现在元帝两次提问他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判断长安与太阳的远近”,明帝的善解人意表现在元帝“潸然流涕”时他能及时询问,而明帝在群臣宴会上所说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意味深长,表达了故地难返的伤感之情。这些答案,都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做出的。 41 【翻译】:晋明帝只有几岁的时候,坐在元帝膝盖上。有个从长安来的人,元帝就向他询问洛阳方面的消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明帝问元帝因为什么哭泣,元帝便把东迁的原委详细地告诉了他。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这显然可知了。”元帝感到很诧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把明帝所说的意思告诉了大家。然后又重新问明帝,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大惊失色,问:“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头就能看见太阳,但是总是看不见长安。” 52.)更加 正当代词,她的买 53.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54.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55.异:课文重在表现木兰的女儿情怀,选文重在表现木兰的英雄气概。(2分)同:都是先叙事后议论,赞扬了木兰的英勇无畏,揭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道理。 【解析】附参考译文: 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哈!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到木兰从军的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5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此题注意一词多义,“市”,这里是“买”的意思。 5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41 54.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1)句是判断句,(2)句“为”是“做”的意思,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55.《木兰诗》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表现了木兰的女儿情怀,选文写的比较简略,重在表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作为叙事诗,都是先叙事后议论,赞扬了木兰的英勇无畏,揭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道理。 56. (1)擅长。(2)看重。 (3)带领,率领。 (4)同“披”,穿着。 57. (1)(曹彰)多次跟随(太祖)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扬。 (2)奖赏一定实施,(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 58. 因为太祖听了曹彰的话,明白了他的理想是做一个身先士卒、赏罚分明、建功立业的将军,而不是做一介武夫。 59. 本文与《孙权劝学》一文都有关于劝人读书的阐述,本文曹操劝曹彰读书是担心曹彰不读书会成为有勇无谋的莽夫,通过交流曹操得知曹彰是有智慧、有谋略的,他的疑虑就打消了。《孙权劝学》中,孙权劝吕蒙多读书、广泛涉猎来提升自己,吕蒙乃始就学,并且才略大有长进。两篇文章在“劝人读书”这个问题上的出发点相同,结果略有不同,曹彰没有听从劝告去读书,但是身先士卒、奖罚分明的谋略都具有;吕蒙听从劝告学习,才略长进惊人。 【解析】 41 56.(1)题中的“善”有“美好、爱惜、熟悉、擅长”等意思,根据句意及语境推断,应为“擅长”之义;(2)题中的“贵”有“地位尊贵、看重、尊重”等意思,根据句意及语境推断,应为“看重”之义;(3)题中的“将”有“率领、扶持、将要”等意思,根据句意及语境推断,应为“率领”之义。(4)题中的“被”在这里属于通假字,同“披”,意思为“穿着”。 5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本题需要落实“数(多次)、从(跟从、跟随)、行(实施)、信(信守诺言)”的意思,注意补充省略成分。 5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仔细阅读选文,根据题目要求,找到太祖与曹彰对话的内容,从曹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的回答中,了解其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这自然是值得肯定的。从中探究出太祖大笑且封曹彰为侯的原因,然后运用简洁的语言,将其原因概述出来。 59.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本文中太祖督促曹彰读《诗》《书》。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太祖听了曹彰的话,明白了曹彰的理想是做一个身先士卒、赏罚分明、建功立业的将军,而不是做一介武夫。因此,大笑并封曹彰为侯。《孙权劝学》中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卿今当涂掌势,不可不学。因为吕蒙学识不高,孙权想让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且他自己也觉得“自以为大有所益”,所以劝吕蒙学习。结果“蒙乃始就学”,最后才学见长,令人刮目相看。 【参考译文】 41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年少时擅长射箭骑马,体力过人,徒手与猛兽搏斗,不躲避险阻。(曹彰)多次跟随(太祖)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扬。太祖曹操曾批评他说:“你不想读书、敬慕圣贤之道,却喜好骑马击剑,这只是匹夫之勇,哪值得看重啊!”(太祖)督促曹彰读《诗》《书》,曹彰对身边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太祖曾经问几个儿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曹彰说:“(我)喜欢做将帅。”太祖说:“做将帅应该怎样?”(曹彰)回答说:“穿着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面临灾难义无反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施,(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曹彰)被封为鄢陵侯。 60.恐怕 为什么 转折连词,却 好 61.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62.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自己的国君呢?点上蜡烛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63.年纪大,事务多。 64.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6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此题要注意“而”在这里表转折。 41 6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6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安”“戏”“炳烛”“昧”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6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从“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可以明确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原因是自己年岁高了,起步太晚。 64.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从“吾年七十,欲学”可知晋平公热爱学习;从“善哉”可知晋平公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可知师旷善于引导。 4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