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共20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 (共20张PPT)

夜雨寄北李商隐 诗人在巴蜀,亲友妻子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1],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作品有《李义山诗集》。一、交流展示,探究引入 壹贰叁肆感知诗中画描摹画中人品读景中情体会爱中苦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李商隐 感知诗中画剪烛花,又称剪烛芯,简称剪烛,意同剪烛西窗,后以剪烛引申为促膝夜谈之典,取其盼望相聚,秉烛夜语之意。想象诗里的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摹下来。 描摹画中人对照插图和诗的内容,看看插图中表现了什么?发挥想象,写出来,并体会一下诗人此时的心理,试着读出那种感觉。巴山夜雨时,诗人倚窗独坐,秋雨绵绵无绝期,诗人长久伫立凝望那涨满溢出的秋水出神,绵绵的愁思正如这窗外的秋雨,溢满心间,溢满眼眶。二、自主质疑,互动解惑 插图能涵盖能涵盖全诗吗?如果让你在这一幅画里表现诗歌的所有内容,你还会画什么呢?说说你这样的话的理由。会在诗人的头顶再画几幅画:他和他的妻子正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共剪烛花;谈论他在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夜晚在远方对她的思念。因为这些画面是诗人的想象。一个是眼前的实景,一个是想象的画面。“何当”也表现了这是想象的。虚实相生 赏析意象,品味语言一、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早在《诗经》时代,诗词中的雨就已成为思念和愁绪的载体。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展现得最为全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三个人生阶段,三重听雨的意境,少年时的“不知愁”,中年时的“离恨愁”,晚年时的“萧索愁”,雨给人带来的是不同程度的离别愁绪。三、李商隐24岁时登进士及第,曾任过几任小官,后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困顿不得志。38岁受邀前往西南边陲的梓州幕府任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李商隐一生处在政治的夹缝中抑郁寡欢,45岁时病死在郑州。三、分层训练,巩固提高 思考:李商隐为什么要选取“巴山夜雨”这个意象? 诗人仅仅是在写涨满秋池的夜雨吗? 诗中的雨给人一种凄凉萧瑟的感觉,“夜雨秋池”这样的图画、景观之外,有一双眼睛在看,看着夜雨涨满了秋天的池塘。这里应该有一个涨的过程,那么是诗人眼看着它涨得越来越满的吧?这一双眼睛是长久不动的吧?是无言的吧?是无奈的吧?这凄凉的巴山和绵绵的秋雨阻隔了两个相爱的人,这长久地凝望让人更能感觉到诗人心中的那份孤寂,那份思念,那种无奈,那种惆怅。情景交融 你还在哪里看到了诗人?这个诗人和上面的诗人有什么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后两句。从“共剪”“却话巴山夜雨时”看出来。这个诗人是想象场景中的诗人。诗人从眼前之景跳跃到未来之景,憧憬着和他的妻子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共剪烛花,此时的他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彼此倾吐着相思之情。这样写既是安慰自己的妻子,又以相见的欢乐场景来反衬今夜的孤寂、无奈、惆怅和思念,虚实结合,更显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绝句里重复用词是大忌讳,可是这首《夜雨寄北》后世对它的评价却很高,结合诗的内容和情感,说说你的理由。这是反复的修辞。起到了加强语气,强调感情的作用。两个“期”,一写出了妻子盼望的急切,询问归期,第二个“期”回答归期无定,欲与下文中的想象欢聚形成反差,更具艺术张力。两个“巴山夜雨”,一实一虚,把个思念写的荡气回肠。 令人心痛的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李商隐在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他的妻子王氏已经离开了人世,阴阳两隔,李商隐却还不知,在秋雨绵绵的夜晚他或许还会在信中写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王氏死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怀念当时欢爱,直到四十五岁去世。爱情,这朵世上最美丽的情感之花,刺伤了他,也滋养了他;败坏了他,又成全了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代诗人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他的耳旁响起了幽幽的锦瑟之曲,往事如烟一般在心底漫开,又提笔写下了《锦瑟》,以表达对她妻子的深切怀念!请大家带着这种深切的思念再来朗诵《夜雨寄北》和《锦瑟》。四、归纳反馈,拓展延伸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李商隐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亲人(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作者把情与景紧密结合,把现实与想象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构思独特,耐人寻味。小结 随堂检测壹贰叁本诗中“却话”一词照应了“”。诗中蕴含羁旅他乡的抑郁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何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谢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