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31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再别康桥》 (7)_苏教版(2016)
再别康桥 徐志摩1908年在家塾读书,进入硖xia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19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与郁达夫同班。1915年夏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1916年秋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由张君劢、张公权的介绍,拜梁启超为老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1918年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进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年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19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1921年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现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政治经济学。1931年11月19日早8:00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开山,当即遇难。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冰心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出生在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胡,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考入北大同年与16岁的张幼仪结婚,1918赴美留学,1920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爱上林徽音1922年与元配夫人离异,同年回国历任北大,清华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成立新月社,他是主要成员,1924年泰戈尔访华,他任翻译后随其周游欧洲,1926年与陆小曼结婚,但他的微薄收入难以满足陆小曼的需求,他奔波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1931,11,19飞机失事,死于泰山脚下,诗人的感情生活是波澜的,但诗人的心却是火热的,他就象他的诗一样轻轻的离开我们,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 新月诗派新月诗派是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诗歌流派。新月派分前后两期,前期以1926年4月创刊的《晨报◎诗镌》为阵地,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后期以1928年3月创刊的《新月》月刊和1931年创刊的《诗刊》为阵地,诗人增加了陈梦家等,这是一个在胡适为代表的写实派白话诗和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派自由诗创作处于衰退、停滞状态下,涌现而出,致力于提高新诗艺术、潜心于探索新格律的诗歌流派。本派诗人以“三美”作为目标。音乐美(音节)、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绘画美(词藻),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1921~1922年,经狄更生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听生,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本诗作于1928年11月作者自英伦乘船返国途中。由于这是作者旧地重游,重访昔日进修、留下美好记忆的学府所在地—康桥,故以“再别康桥”为题。写作背景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我的眼光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印象感知 课文赏析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一节写了在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以三个“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和谐”的基调,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 再别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暗喻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艳影正是金柳的倒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浸透着诗人的刻骨铭心的幸福。 再别康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拟人写了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这仙境般的地方,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条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而“甘心”二字,也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比喻把潭中的清水比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后,竟变成了“彩虹似的梦”,因为康桥寄托着作者美好的回忆和理想。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再别康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思路急转,由幻想回到现实。“但”表现出心绪的转折与起伏,在缓缓的情调中又造成一种变化的跌宕感。“沉默”,突出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用无声把离别的苍凉与无奈推向极致,“此时无声胜有声”。 再别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与开头呼应,但在原来轻柔的感情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挥一挥衣袖”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势,显得极为洒脱,毫不犹豫,表露出了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 意象美在意象的选择上诗人独具慧眼,请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一般离别诗的告别对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描绘出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境界,营造出一种清新感,以此来表现康桥秀美风光和自己对康桥的眷恋。诗歌鉴赏 情感美“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用在这里恰当吗?“甘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招摇”写康河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在这诗情画意中,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热烈的爱恋。 为什么诗人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新娘”既是一种景象,也是“我”心中之旧情的流露,把“金柳”比喻成“新娘”,表现诗人对康桥极度迷恋的感情。 诗人为什么用“轻轻”、“悄悄”来描绘他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呢?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别,他唯恐惊破心中之梦,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徐志摩尊崇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即诗歌要具有音乐美(音节)、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绘画美(词藻),在《再别康桥》一诗中,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分别是怎么体现的? 绘画美七节诗,几乎每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语言上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描绘出一幅幅清新、明丽的画面,创设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形式美音乐美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萧、桥;来、彩。每节押韵,逐节换韵,音律和谐。)B.节奏舒缓、悦耳,音节和谐、优雅。C.回环复沓。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作别金柳青荇清泉寻梦沉默作别惆怅热烈高昂低落惆怅再别康桥 云彩青荇清潭星辉笙箫:云彩:金柳【品读情感】依恋喜爱忘情沉重依恋 再别康桥康桥夕阳中,晚云红似火。金柳荡艳影,青荇摇柔波。清泉彩虹梦,星辉长篙歌。挥手悄离别,夏虫也沉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