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31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 苏教版(2016) (13)
关注科学 大家知道我国有哪四大发明吗? 梦溪笔谈二则 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关于《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共30篇,它的内容涉及天文、生物、地理、气象、农业、文学、建筑等各个方面。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的科学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沈括以虫治虫 1.学会利用工具书,掌握、积累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解释,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语言的简洁、生动、趣味。3.感悟生物防治害虫的妙处,增强环保意识。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字词障碍,做上记号。2、然后查阅工具书或向小组成员请教,扫除读音障碍。 给红色字注音狗蝎()喙()钳()旬日()大穰()傍不肯()xiēhuìqiánxúnrángbàng 1、把自己预习时不理解的词语和不会翻译的句子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互相解决疑难的字、句。2、小组派代表翻译课文。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地域,范围正当,正在成为结构助词,的。危害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天田地里的庄稼。译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它的虫子的嘴译文:遮盖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他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连词,就用指子方虫全,都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十天都完译文: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年成因为“之”(指消灭子方虫)丰收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这种当地的人称,叫译文: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过去语气助词,无义。它,指子方虫的“天敌”“” 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1.“傍不肯”是怎样消灭“子方虫”的?2.结果如何?3.这则短文记述了什么事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提示:时间、地点、主要事件和结果)三读课文读出文味 三读课文读出文味课文用俭省的70个字,为我们讲述了傍不肯在子方虫危害秋田农作物时应运而生,迅速彻底地消灭了虫害,保证了农业大丰收的情况。可见本文语言非常简练,生动。你能举些例子来证明吗?答题模式:我认为“”用得好,因为它写出了(说明)。 1、利用生物防治害虫有什么好处?探究拓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收、保护生态环境。 青蛙吃害虫猫头鹰吃田鼠啄木鸟吃害虫金龟子吃蚜虫鸭吃蝗虫探究拓展2.“以虫治虫”这种类似的自然现象,生活中还有吗?你能再举几个生物防治害虫的例子吗? 课堂练习1、方为秋田之害()2、悉为两段()3、旬日子方皆尽()4、大穰()解释下列划线字正当,正在全部十天丰收 翻译下列句子。千万蔽地。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的“之”。方为秋田之害则以钳搏之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代词,子方虫语气助词,无义,不译代词,代子方虫的天敌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以”。以虫治虫用岁以大穰因为不以疾也如以烟徐喷之用课堂练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