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泸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四川省泸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解析版)

四川省泸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综 一、选择题 ‎ ‎1.下列与植物体内化学元素或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肽键中的氢全部来自于氨基 B. 线粒体中产生的[H]来自于葡萄糖和丙酮酸 C. 叶绿体中氧气的释放会伴随ATP含量的减少 D. 氧气中的氧元素进入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A、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后形成的,肽键的结构简式是-CO-NH-,肽键中的氢来自氨基,A正确;‎ B、线粒体中,[H]来自于丙酮酸和水,B错误;‎ C、叶绿体中氧气的释放是光反应过程,会产生ATP,C错误;‎ D、氧气中的氧元素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消耗水,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二氧化碳的生成,因此氧元素进入二氧化碳不一定经过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A。‎ ‎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诱导癌细胞正常分化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思路 B. 成熟胡萝卜植株体内仍保留着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 C. 如果某细胞能合成mRNA说明该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 D. 造血干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它除了仍具有来源细胞的某些特性(如上皮癌仍可合成角质蛋白)外,还表现出癌细胞独具的特性:(1)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癌细胞间粘着性减弱容易分散和转移。‎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癌细胞是畸形分化细胞,脱离正常分化状态,如果能诱导癌细胞正常分化,就不可能无限增值,就治疗了癌症,A正确;‎ B、细胞分化发生在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在成熟的多细胞生物体内,仍然有一些细胞发生分化,B正确;‎ C、增殖的细胞和分化的细胞中都有mRNA的合成,C错误;‎ D、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才表达,因此造血干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D正确;‎ 故选C。‎ ‎3.下列生理活动中,神经细胞不能进行的是 A. 合成ATP合成酶和RNA聚合酶 ‎ B. 细胞核的DNA分子半保留复制 C. K+、 Na+丙酮酸等物质的跨膜运输 ‎ D. 通过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接受信息分子的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详解】A、绝大多数细胞都能合成ATP合成酶和RNA聚合酶,神经细胞也可以合成,A正确;‎ B、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情况下不能分裂,也就不能进行细胞核的DNA分子半保留复制,B错误;‎ C、K+、 Na+丙酮酸等物质的跨膜运输在神经细胞中可以进行,C正确;‎ D、通过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接受信息分子的调节,如突触后膜接受并识别神经递质,D正确;‎ 故选B。‎ ‎4.黑龙江农科院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出“黑农五号”等大豆品种,含油量提高2.5%,产量提高了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关基因突变肯定会使大豆的含油量有所改变 B. 相关基因突变后会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C. 相关基因突变的方向和辐射处理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D. 经人工诱变选育出的含油量高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2、诱变育种的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 ‎【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 B、相关基因突变后会产生等位基因,不会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错误;‎ C、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C错误;‎ D、经人工诱变选育出的含油量高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D正确;‎ 故选D。‎ ‎5.2019年10月,第六届国际植物表型大会在南京举行,研究植物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深度和广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相同 B.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 C. 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能反映亲本配子的相关基因组成及比例 D. 若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可确定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 ‎【详解】A、相同环境下,基因不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相同,例如显性纯合子(AA)和杂合子(Aa)均表现为显性性状,A正确;‎ B、由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因此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总是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B正确;‎ C、测交是指杂交产生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测交后代的种类和比例可以反映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进而可确定F1的基因型,C正确;‎ D、若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可确定该性状至少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错误;‎ 故选D。‎ ‎6.现有2个家庭,检测得知1号家庭的妻子患色盲症、丈夫正常,抚养的儿子(甲)和女儿(乙)均患色盲症;2号家庭的妻子正常、丈夫患色盲症,抚养的儿子(丙)、女儿(丁)正常、女儿(戊)患色盲症。这两个家庭曾调换了一个孩子,五个孩子中被调换的是 A. 甲和丙· B. 乙和丙 C. 乙和丁 D. 乙和戊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如果色盲基因用b来表示,则1号家庭中双亲的基因型分比为XbXb和XBY,2号家庭有一个患色盲的女儿,因此其双亲为XBXb和XbY。‎ ‎【详解】由分析可知,1号家庭的夫妇生的儿子全部患有色盲,女儿全部正常,也就是乙不是1号家庭亲生的,2号家庭的儿子丙不可能是1号家庭的,1号家庭的儿子全部患色盲,女儿戊也不可能是1号家庭的,因为其女儿全部正常,也就是女儿丁有可能和1号家庭的女儿乙调换来的,故选C。‎ ‎7.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某时期。据图回答:‎ ‎(l)图中A、a是一对等位基因,它们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 ‎(2)图中①上的B ,b基因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 ‎(3)若该细胞为某动物精巢内的细胞,它经过正常细胞分裂后形成的4个精子的基因型为__‎ ‎(4)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也能发生图示变异,但该变异发生在上图分裂方式中对生物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2).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3). Ab、aB、ab、ab;或 AB、ab、Ab、Ab (4). 突变基因可通过减数分裂遗传给子代,体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突变基因则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l)等位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图中①上的B,b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3)若该细胞为某动物精巢内的细胞,它经过正常细胞分裂后形成的4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aB、ab、ab;或 AB、ab、Ab、Ab。‎ ‎(4)减数分裂对遗传多样性贡献更大,因为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重组配子能遗传给下一代,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只是对个体的局部有影响。‎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对细胞学和遗传学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查构建知识网络和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行推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8.野生型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经人工诱变得到甲、乙两种突变植株,甲的叶绿素a含量比野生型增加28.8%,乙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比野生型减少20.8%,突变植株的其它色素含量与野生型相当。请回答问题: ‎ ‎(l)紫花苜蓿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上,突变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利用红光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填“野生型植株”“甲”或“乙”)‎ ‎(2)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实验发现乙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野生型植物,这是因为_______‎ ‎(3)可根据_______实验,验证甲突变植株只是叶绿素a的含量显著多于野生型,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2). 甲 (3). 与野生型相比,乙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光反应减慢,因此需要增大CO2的供应才能使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4).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5). 滤纸条从上到下的第三条色素带甲植株比野生型宽,其余色素带与野生型相当 ‎【解析】‎ ‎【分析】‎ ‎1、在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为0;随着光强增大,光合作用增大而呼吸作用强度基本不变,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强度达到相等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全部提供给光合作用,表现为既不吸收也不释放CO2,这时的光照强度是光补偿点;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随光强的增高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此时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 ‎2、由题可知,突变体甲的叶绿素a含量比野生型高,说明甲捕获光能的能力强,光合速率大,突变体乙,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野生型低,光饱和点也较低。‎ ‎【详解】(l)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突变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利用红光能力最强的是甲植株,甲的叶绿素含量高,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2)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实验发现乙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野生型植物,突变体乙植株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野生型的低,光反应速率慢,二氧化碳利用效率低,需要增大二氧化碳的供应量,才能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速率。‎ ‎(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能够检测色素含量的多少,验证甲突变植株只是叶绿素a的含量显著多于野生型,预期的实验结果是:滤纸条从上到下的第三条色素带(蓝绿色)甲植株比野生型宽,其余色素带与野生型相当。‎ ‎【点睛】理清题目中经人工诱变得到甲、乙两种突变植株,甲的叶绿素a含量比野生型增加28.8%,乙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比野生型减少20.8%的含义。‎ ‎9.细胞生活在一定 环境中,环境条件是否影响细胞中酶的活性呢?某同学根据使用加酶洗衣粉要控制水温的生活经验,提出“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假设,现提供以下材料用具对假设进行实验探究。‎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20%新鲜肝脏研磨液一(含过氧化氢酶),质量分数为3%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 %过氧化氢溶液,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新制斐林试剂,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等。‎ ‎(1)该同学作出以上假设的原因之一是温度过高_______。‎ ‎(2)本实验应选用以上哪种酶_______,请说明不用另一种酶进行实验的理由:_______‎ ‎(3)一般而言,酶活性的高低可通过检测产物的生成量或底物的剩余量进行判断,请分析本实验不宜检测产物的生成量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 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2). 淀粉酶 (3). H2O2受热易分解 (4). 检测产物用的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后观察现象,这将改变各组设定的温度,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析】‎ ‎【分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本题涉及两种酶(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两种底物(淀粉和过氧化氢),因为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所以选用淀粉和淀粉酶来完成该实验比较适宜,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的剩余量,可以用碘液检测。‎ ‎【详解】(1)因为酶一般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受温度影响,温度过高会使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2)H2O2受热易分解,干扰试验结果,不能选用过氧化氢酶,选择淀粉酶。‎ ‎(3)本实验产物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测,但是斐林试剂和还原性糖反应需要加热,加热会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因此只能选用碘液来检测底物的剩余量。‎ ‎【点睛】本题考查酶活性相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用文字、曲线图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10.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已知某种鸟的眼色红色与褐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 ‎(l)假如褐眼雌鸟与红眼雄鸟杂交,后代中褐眼雌鸟、褐眼雄鸟、红眼雌鸟、红眼雄鸟各占1/4,褐眼基因_______(可能、不可能)为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原因是_______‎ ‎(2)经基因检测发现W染色体上无控制该眼色的等位基因,若红眼雌鸟与红眼雄鸟杂交,F1‎ 中雄鸟均为红眼,雌鸟既有红眼又有褐眼且比例约为1:1,则褐眼基因的遗传方式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 (1). 不可能 (2). 如果褐眼基因为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则褐眼雌鸟与红眼雄鸟杂交后代中雄鸟均为褐眼,雌鸟均为红眼 (3). 伴Z染色体隐性遗传 (4). 亲本均为红眼,后代中出现褐眼,说明褐眼为隐性;F1中雄鸟均为红眼,雌鸟既有红眼又有褐眼,说明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而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故褐眼基因的遗传方式是伴Z染色体隐性遗传 ‎【解析】‎ ‎【分析】‎ 已知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即ZZ表现为雄性,ZW表现为雌性;如果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后代表现型与性别无关;如果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则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 ‎【详解】(l)假如褐眼基因为Z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按照题意来看,褐眼雌鸟与红眼雄鸟杂交后代中雄鸟均为褐眼,雌鸟均为红眼,不符合题意,故褐眼基不可能为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2)由于W染色体上无控制该眼色的基因,又因为红眼雌鸟与红眼雄鸟杂交,F1中雄鸟均为红眼,雌鸟既有红眼又有褐眼且比例约为1:1,出现性状分离,褐眼为隐性性状,并且褐眼总是出现在雌鸟中,说明褐眼为伴Z染色体隐性遗传。‎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各种表现型的相应的基因型,进而再推断子代的基因型,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腐乳、泡菜是很多人喜爱的传统食品,在其发酵液中常发现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等。‎ ‎(l)制作腐乳时常用的丝状真菌是_______,有时泡菜水面上出现白膜,相关的微生物是_______。‎ ‎(2)亚硝酸盐含量高会严重影响泡菜品质,从腌制过程来看,造成亚硝酸盐含量高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 ‎(3)测定微生物数量常用活菌计数法和_______,两种方法测得的微生物数量均与实际的活菌数量存在差异,原因是_______若用活菌计数法计数,常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 ‎(4)腐乳和泡菜制作中均加入香辛料,其作用是_______‎ ‎【答案】 (1). 毛霉 (2). (产膜)酵母 (3).‎ ‎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 (4).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5). 前者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导致计数值偏低;后者计数时常包含死菌,导致计数值偏高 (6). 涂布器 (7). 调制风味、防腐杀菌 ‎【解析】‎ ‎【分析】‎ ‎1、腐乳的制作原理 ‎(1)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3、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腐乳制作主要是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蛋白酶分别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有时泡菜液表面会长一层白膜,其主要原因是有氧气存在,(产膜)酵母菌等细菌快速繁殖形成的。‎ ‎(2)泡菜制作过程中,腌制的时间、温度、盐的用量等都会影响泡菜的品质,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使得亚硝酸盐超标。‎ ‎(3)测定微生物数量常用的方法有活菌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前者的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由于前者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导致计数值偏低;后者计数时常包含死菌,导致计数值偏高。活细菌菌落计数一般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一般用涂布器涂布。‎ ‎(4)香辛料一方面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外,另一方面还能使其具有独特的风味。‎ ‎【点睛】本题考查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条件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