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解析版)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中 B. 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C. 都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D. 都存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 核 细 胞 真 核 细 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 DNA存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 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 ‎ 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中,A正确;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B正确; 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一种生物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C错误; 所有细胞都存在ATP和ADP的相关转化,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A.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B. DNA和RNA之间互为模板合成 C.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D. 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不过是出的水比进的多;以DNA为模板合成RNA为转录过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为逆转录过程;ATP和ADP也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A、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只能单向进行,A正确;‎ B、DNA和RNA之间互为模板合成为双向进行的,B错误;‎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只不过是出的水比进的多,C错误;‎ D、当细胞内有吸能反应发生时,会发生ATP水解产生ADP、Pi和释放能量的反应,当细胞内发生放能反应时,会发生ADP和Pi与能量合成ATP,D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B. 无子果实的获得均要用到生长素,变异类型均为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C. 中国荷斯坦牛、青霉素高产菌株和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依据的原理相同 D. 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四种常见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1)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详解】A、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A错误;‎ B、无子果实的培育有两种方法,①是由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这种方法没有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②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得到四倍体植株,然后让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获得三倍体种子,种下去得到三倍体植株,因为三倍体联会紊乱,不能结子,授二倍体花粉(在二倍体的花粉产生的生长素的作用下)得到无子果实,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的数目变异。B错误;‎ C、中国荷斯坦牛和转基因抗虫棉培育依据的原理相同,都是基因重组,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为基因突变,C错误;‎ D、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都可以培育新品种,多倍体育种可以培育新物种,D正确。‎ 故选D。‎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衰老的红细胞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增大,酶活性下降 B. 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分化的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C. 细胞的正常分化、衰老、凋亡均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 癌变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减少,细胞周期变短 ‎【答案】A ‎【解析】‎ ‎【分析】‎ ‎1‎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细胞衰老,细胞体积减小,酶的活性下降,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的正常分化、衰老、凋亡均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C正确;‎ D、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细胞易于扩散转移,同时细胞周期缩短,D正确。‎ 故选A。‎ ‎5.科研人员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豌豆茎切段得到茎的伸长量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未添加抑制剂前,茎切段中内源IAA的浓度大于最适浓度 B. 20 mg。L-1的IAA合成抑制剂能直接促进茎切段生长 C. 40 mg。L-1的l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无明显的作用 D. 160 mg。L-l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茎切段中IAA浓度低于最适浓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豌豆茎切段得到茎的伸长量,由图中信息可知,不同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具有两重性。‎ ‎【详解】由柱形图可以看出加一定量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茎的长度大于不加IAA合成抑制剂处理,说明未添加抑制剂前,茎切段中内源IAA的浓度大于最适浓度,A正确;由曲线可知,20mg•L-1的IAA合成抑制剂能通过抑制生长素合成促进茎切段生长,B错误; 40mg•L-1的l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与未添加抑制剂前几乎相同,说明该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对茎切段的伸长生长无明显的作用,C正确;由曲线可知,160mg•L-l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茎切段的伸长量较小,低于20mg.L-1浓度的IAA合成抑制剂作用下的茎切段的伸长量很多,说明茎切段中IAA浓度低于最适浓度,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要求考生理解生长素的运输及作用的两重性,合理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某女性患者患有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种神经遗传病),此病遗传方式有多种类型。患者的爸爸、哥哥、妹妹不患病,但母亲患病,则CMT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A. 伴X显性遗传 B. 伴X隐性遗传 C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该女性患者的爸爸、哥哥、妹妹不患病,但母亲患病。依据患者家庭成员患病情况判断,可以推断CMT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若是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则儿子必为患病个体。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如图是两类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类植物的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 ‎(2)随温度的升高,两类植物的总光合速率都有类似的先升后降的趋势,请从酶活性的角度,对该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已知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1在曲线最高点右侧快速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给植物2提供‎14C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细胞中最早合成的有放射性的物质是____。‎ ‎【答案】 (1).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2). 低温时酶活性较低,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光合速率低;处于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高,光合速率最高 (3). 最高点右侧曲线下降是因为总光合速率减弱,且呼吸速率提高 (4). 三碳化合物(C3)‎ ‎【解析】‎ ‎【分析】‎ 题图是两种不同植物净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其净光合速率先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又逐渐减小。这主要是因为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酶的活性,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不断变化,进而说明植物需要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才能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积累有机物最快,生长最好。‎ ‎【详解】(1)植物的叶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产生ATP的场所为叶绿体,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根据曲线可知,低温或高温都会导致光合作用酶活性低,光合速率低;只有处于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高,光合速率才最高。‎ ‎(3)右侧曲线下降是因为总光合速率减弱,且由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则呼吸速率进一步提高,故植物1右侧净光合速率下降较快。‎ ‎(4)CO2参与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首先进行的是的CO2固定反应,CO2与C5结合生成C3化合物,因此给植物2提供‎14C标记的CO2进行光合作用,细胞中最早合成的有放射性的物质是C3化合物。‎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把握细胞呼吸的过程,能够正确识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题意中的条件解决问题。‎ ‎8.回答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过程或细胞。‎ ‎(1)图中的信息分子c为__________,e为__________。‎ ‎(2)信息分子a-e中不是通过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是________。‎ ‎(3)人体内信息分子a的分泌受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种信息分子的直接作用,这是一种_________机制 ‎(4)当人的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的减少散热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数字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抗利尿激素 (2). 淋巴因子 (3). b (4). 甲状腺激素 (5).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6). 反馈调节 (7). 汗腺分泌减少 (8).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9). 对水分的重吸收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可知:图示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其中a能作用于甲状腺,应为促甲状腺激素;b能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应为神经递质; c能作用于肾小管,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应为抗利尿激素;d能作用于组织细胞,降低血糖浓度,应为胰岛素;e能作用于B细胞,应为淋巴因子。‎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信息分子c为抗利尿激素,e为淋巴因子。‎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信息分子a-e中,激素可以通过通过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发挥作用,淋巴因子属于分泌蛋白,可以通过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发挥作用,即a-e中只有b神经递质不需要通过通过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神经递质释放后进入组织液,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3)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a为促甲状腺激素,其分泌量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其中甲状腺激素对a进行的调节是一种反馈抑制调节。‎ ‎(4)当人的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神经调节使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同时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5)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点睛】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丘脑为核心的知识点,把握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免疫调节的过程,掌握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的功能,能够正确识图判断图中的结构或者物质名称以及作用,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9.某自花传粉的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中A基因控制红色素合成,B基因控制紫色素合成,当两种色素同时合成时,花色表现为品红花,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时,花色表现为白色。科研小组做了甲、乙两组人工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 甲:品红花×白花→F1:品红花、红花 乙:品红花×紫花→F1:品红花、红花、紫花、白花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_____________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 ‎(2)甲乙两组亲本中品红花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F1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判断乙组F1中某品红花植株基因型,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让该品红花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 ‎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减数分裂 (2).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 AABb、AaBb ‎ ‎(4). 3:1:3:1 (5). 品红花:紫花=3:1 (6). AaBB (7). 品红花:紫花:红花:白花=9:3:3:1 (8). AaB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A基因控制红色素合成,B基因控制紫色素合成,当两种色素同时合成时,花色表现为品红花,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时,表现为白花,因此品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紫花的基因型为aaB_,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甲组亲本品红花(A_B_)与白花亲本(aabb)杂交,F1中出现品红花与红花(A_bb)两种表现型,没有出现紫花(aaB_),说明品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乙组:品红花亲本(A_B_)与紫花亲本(aaB_)杂交,F1出现白花个体(aabb),说明品红花亲本与紫花亲本的基因型依次是AABb、AaBb。‎ ‎(3)根据第(2)问可知,乙组亲代为品红花亲本AaBb与紫花亲本aaBb,则F1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品红花(‎3A_B_):红花(‎1A_bb):紫花(3aaB_):白花(1aabb)=3:1:3:1。‎ ‎(4)乙组F1中某品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而该植物为自花传粉的植物,所以欲判断乙组F1中该品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是:让该品红花植株自交(自花传粉),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其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品红花(‎3A_BB):紫花(1aaBB)=3:1。‎ ‎②若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其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品红花(‎9A_B_):紫花(3aaB_):红花(‎3A_bb):白花(1aabb)=9:3:3: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掌握常见自由组合定律的比例及其应用,能够根据题意推导相关个体的基因型,根据实验甲乙两组的结果判断甲乙两组亲代的基因型,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10.果园桃树一般栽种后2〜3年左右形成树冠,开始挂果,在这期间,间作茎秆低矮、喜阴的农作物,可达到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抑制杂草生长、保护果园环境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髙果园的总收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果园内全部桃树构成一个种群,与高等动物种群相比,桃树种群的数量特征一定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 ‎(2)果农在果园种植了西瓜,在苗期西瓜周围生长了一种双子叶杂草而且对幼苗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种间关系中的____________。 ‎ ‎(3)图表示果园中某鸟类种群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该鸟类在这段时间内(调查期间无迁入、迁出),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为________。‎ ‎(4)若一段时间后,上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从种群特征角度分析,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图中的因素外,还有____________。‎ ‎【答案】 (1). 性別比例 (2). 竞争 (3). “J”型 (4). K值(环境容纳量) (5). 迁入率和迁出率 ‎【解析】‎ ‎【分析】‎ ‎1、种群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种群数量增长、波动和下降,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模型包括“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所容纳的最大种群数量,又叫K值。‎ ‎【详解】(1)桃树雌雄同株,没有性别的分化,所以桃树种群的数量特征一定不包括性别比例。‎ ‎(2)在苗期西瓜周围生长了一种双子叶杂草而且对幼苗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双子叶植物和西瓜苗属于不同的物种,相互之间争夺阳光等自然资源,这种影响是种间关系中的竞争关系。‎ ‎(3‎ ‎)由题图曲线可知,该时间段内,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相同,即增长率不变,因此该生物种群在如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J”型。‎ ‎(4)如①②发生重合,说明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环境容纳量K值;从种群特征角度分析,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知识点,要求学生理解种间关系的类型和实例,掌握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种群数量变化曲线“S”型曲线和“J”型曲线的特点,能够正确识图判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特点解决问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泡菜在发酵期间,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发酵产物乳酸不断积累,因此可以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乳酸积累量,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发酵初期:蔬菜刚入坛时,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是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其中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最初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酵初期会有气泡从坛沿水槽内间歇性地放出,试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酵中期:由于初期乳酸发酵使乳酸不断积累,pH下降,厌氧状态形成。乳酸菌开始活跃,产生大量的乳酸,积累量可达到0.6% ~ 0.8%,pH为3.5 ~ 3.8。这一期间为泡菜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酸味而且清香。此时坛内其它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_(上升、稳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酵后期:在此期间继续进行乳酸发酵,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可达1.0%以上。当乳酸含量达到1.2%以上时,发酵速度会逐渐变缓甚至停止,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此阶段泡菜酸度过高、风味已不协调。‎ ‎【答案】 (1). 异养兼性厌氧 (2). C6H12O6+6O2+6H2O-→6CO2+ 12H2O+能量 (3). 坛内酵母菌等好氧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坛内氧气耗尽后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4). 下降 (5). pH下降,大肠杆菌、酵母菌等杂菌的活动受到抑制;由于氧气耗尽,需氧型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 (6). PH过低,乳酸菌的活动受到抑制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泡菜制作过程及其中物质变化。在操作之初,由于O2的存在,酵母菌此时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呼吸产生大量CO2;随着乳酸菌发酵,乳酸不断产生,pH 下降,使大肠杆菌等不再适应环境,故它们活动受到抑制,同时由于O2耗尽,故好氧微生物活动受抑制;随着pH进一步降低,乳酸菌种内斗争加剧,pH过低,乳酸菌活动亦受到抑制,故发酵会停止。‎ ‎【详解】(1)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蔬菜刚入坛时,泡菜坛内含有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 12H2O+能量;由于发酵初期酵母菌等好氧型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坛内氧气耗尽后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从坛沿水槽内间歇性地放出。‎ ‎(2)发酵中期,无氧状态形成,乳酸菌开始活跃,并产生大量乳酸,pH下降,大肠杆菌、酵母菌等杂菌的活动受到抑制,由于氧气耗尽,需氧型微生物的活动也受到抑制,因此其它微生物的数量下降。‎ ‎(3)发酵后期,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当达到1.2%以上时,过酸的环境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进而使发酵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 ‎【点睛】本题考查泡菜的发酵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识记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乳酸菌的代谢特点,理解发酵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 ‎12.某基因研究院培育出了转基因克隆绵羊,该绵羊能合成深海鱼体内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1)在培育转基因克隆绵羊过程中,运用_________方法除去的卵母细胞的细胞核,通过化学试剂______使该细胞与供体细胞融合,进而构建重组胚胎。‎ ‎(2)为保证胚胎移植顺利进行,需要在合适的季节对供、受体母羊进行__________处理,培育过程中,科研人员同时将omega—3合成酶的基因片段转移到了该羊基因组中,使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 ‎(3)目前,人们主要通过食用深海鱼肉摄取omega—3,人们过度捕杀深海鱼而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下降。‎ ‎(4)建造海底人工鱼礁,其目的是改善海洋环境,是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之一,这体现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________原理。十九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还要考虑当地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需要,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原理。‎ ‎【答案】 (1). 显微操作去核法 (2). 聚乙二醇 (3). 同期发情 (4). 转化 (5). 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引物 (6). 抵抗力 (7). 协调与平衡 (8). 整体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显微操作去核、促使体细胞和去核卵母细胞融合的方法)、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转化的概念、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等知识点。‎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运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详解】‎ ‎(1)核移植技术的受体细胞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其核,使该细胞与供体细胞融合有物理或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一般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使两细胞融合,进而构建重组胚胎。 (2)为保证胚胎移植顺利进行,需要在合适的季节对受体母羊与供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实现胚胎移在相同的生理环境下空间位置的转移;使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3)人们过度捕杀深海鱼,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4)建造海底人工鱼礁,目的是改善海洋环境,增大环境承载力,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所以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要遵循的协调与平衡原理;十九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当地人的经济发展和生活需要,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