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浙科版人类与环境教案
第29讲 人类与环境 浙江[学考+选考]考纲确认 考点 知识内容 必考 加试 18.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 a a 19.全球人口动态 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a a 20.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b b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 a a (3)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 b 考点| 人类与生物圈 1.生物圈 概念 是指地球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范围 在大气中扩展,构成副生物圈带,并扩展到深海地壳的热裂口 特点 (1)整个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 (2)生物圈内生物的DNA、RNA、蛋白质、糖类、脂质的结构相似 功能 为人类制造氧气、生产食物、处理废物和维持其他所有生物的生存 2.全球人口动态 (1)人口变化规律 ①古代:人口数量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上。 ②近代:世界人口数量开始激增,类似于指数增长。 (2)发展:据乐观的预测,世界人口在达到大约110亿时才会稳定下来。 (3)限制因素:地球的资源、食物的生产都是有限的。 (4)采取措施: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 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3.全球性环境问题 问题 原因 危害 措施 温室 效应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 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等 开发新能源,减少CO2的排放量,大力植树造林 臭氧 减少 人类使用的氟利昂逸散到大气圈,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 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减少,水产品损失,人体免疫功能减退等 限制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保护臭氧层 酸雨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而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成酸性产物 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伤害陆地植物,破坏土壤肥力,腐蚀金属、建筑物等 限制SO2和NO的排放量,或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 水体 污染 人类向水体中排放大量污染物 全球河流受到普遍污染 严格控制污染源、发展生产工艺无害化、工业用水封闭化、采用无水造纸法、无水印染法和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生物多 人类的大肆猎杀 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样性下 降 多样性在内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 1.(2016·10月浙江选考)酸雨产生的多种危害中,不包括( ) A.伤害陆地植物 B.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C.产生温室效应 D.破坏土壤肥力 C [温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致。] 2.(2016·4月浙江选考)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 ) A.多开汽车 B.火力发电 C.植树造林 D.燃煤取暖 C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引起的,多开汽车、火力发电、燃煤取暖都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植树造林不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3.(2015·10月浙江选考)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是( ) A.泥石流频发 B.臭氧减少 C.酸雨普降 D.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D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4.(2015·9月浙江选考测试)下列是关于水污染治理的措施,其中错误的是( ) A.大规模围湖造田 B.严格控制污染源 C.清理河道淤泥 D.建立污水处理厂 A [大规模围湖造田,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破坏生态环境,A项错误;严格控制污染源,可避免污水排放,防止水污染,B项正确;沉积的大量淤泥使得河水污浊,当气温升高时,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因此及时清理河道淤泥,能防治水污染,C项正确;建立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防治水污染,D项正确。] 1.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2.全球性污染问题 (1)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 (2)水污染及其净化 1.预测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是( ) A.21世纪,仍然是增长趋势 B.21世纪中叶以后,人口将缓慢下降 C.21世纪,人口将缓慢下降 D.已经是低生育水平国家,人口将趋于稳定 B [由于出生率降低,自然增长率下降,到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15亿左右)后,将开始缓慢下降。由于人口基数大,现在虽已为低生育水平国家,但人口仍将处于增长状态。] 2.(2016·浙江1月学考)人类的下列活动中,不会引起水体污染的是( ) A.生活污水大量流入河道 B.化工废水大量排入湖泊 C.原油大量泄漏进入海洋 D.植树造林、退耕还湖 D [生活污水和化工废水的排放、原油泄漏等都会引起水体污染;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则有利于改善环境。] 3.(2016·浙江1月学考)某地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时,无需公布的项目是( ) A.O2含量 B.SO2含量 C.总悬浮颗粒 D.氮氧化物含量 A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包括SO2含量、总悬浮颗粒、氮氧化物含量等,但不包括氧气含量。] 4.下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增加是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D [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达B地的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浓度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