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许昌高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有控制性状的基因 B. 大肠杆菌中DNA分子数目与基因数目相同 C.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D. 大肠杆菌分泌的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加工 ‎【答案】A ‎【解析】‎ ‎【分析】‎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染色体及其他细胞器。‎ ‎【详解】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有控制性状的基因,可以控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每个DNA中含有多个基因,故大肠杆菌中DNA分子数目小于基因数目,B错误;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大肠杆菌的核糖体,C错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内质网,D错误。故选A。‎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衰老细胞中 DNA、RNA 和蛋白质的含量都会明显降低 B. 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呼吸酶,有利于催化丙酮酸分解 C. 细胞分化和衰老过程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D. 胰腺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对分泌蛋白进行合成和加工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衰老的特性: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在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上都附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4、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衰老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A错误;线粒体内膜上附着有呼吸酶,有利于催化[H]与氧结合生成水,而丙酮酸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分化和衰老过程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C正确;胰腺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然后在内质网上进行初步加工,继而在高尔基体上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D错误。‎ ‎3.孟德尔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发现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这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 B. 豌豆至少有7对同源染色体 C. 7对相对性状中任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符合分离定律 D. 豌豆所有相对性状中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任意两对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控制7对性状的基因互不干扰,A正确;7对相对性状至少由7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每一对都符合分离定律,C正确;除上述7对性状以外,其他任意两对性状的遗传不一定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点睛】自由组合的实质与适用范围:‎ ‎(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范围: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②真核细胞的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 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需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④无性生殖和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 ‎4.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C、H、0、N等化学元素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在细胞中含量丰富 B.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C. 酶、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D. 同一种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个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答案】A ‎【解析】‎ C、H、0、N等化学元素在细胞中含量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和构成生物膜基本支架的磷脂双分子层都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A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在有氧存在时发生在线粒体中,在无氧时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作用后立即被分解或被相应的细胞回收,酶是生物催化剂,发挥催化作用后不被灭活,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错误;同一种酶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个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例如ATP合成酶,D错误。 ‎ ‎5.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甲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细胞乙、丙、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乙细胞正进行有丝分裂,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乙细胞的子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连续分裂后的子细胞具有一个染色体组 C. 丙细胞正在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丁细胞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异常联会 D. 一个丙细胞能产生四种基因型不同的精子,丁细胞也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精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细胞为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且发生了交叉互换;丁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详解】A、图乙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 B、乙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其子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 C、丙细胞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一个丙细胞因交叉互换能产生四种精子,一个丁细胞因发生易位,也能产生四种精子,D正确。‎ 故选D。‎ ‎6.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庭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 A. 1/12 B. 1/6‎ C. 1/3 D. 1/2‎ ‎【答案】A ‎【解析】‎ 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庭中均无该病患者,基因型为aa,Aa和aa的后代,基因型为1/2Aa、1/2aa,Aa的人有50%患病,50%正常,则该女性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 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1/3)×(1/2)×(1/2)=1/12。选A。‎ ‎7.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的个体在胚胎期致死),两对性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 5/8 B. 3/5 C. 1/4 D. 3/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应选用配子法来计算基因型概率。在开始审题的时候看到有两对等位基因,但是因为亲本均为bb,因此只要考虑Aa和AA这一对基因,此时应选择基因的分离定律解题。‎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以知道:bb无论是自交还是自由交配的结果始终是bb.因为,所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所以自由交配后AA的个体为,Aa的个体为,aa的个体为,但aa纯合致死,故AA的个体占,也即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故选B。‎ ‎8.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授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A. 24:8:3:1 B. 9:3:3:1‎ C. 15:5:3:1 D. 25:15:15:9‎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对测交结果的两对性状分开讨论,子代中抗旱:敏旱=2:1,多颗粒:少颗粒=1:1,则亲本抗旱、多颗粒植株产生的配子中,A:a=2:1,B:b=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授粉,则后代中敏旱(aa)占(1/3)2=1/9,抗旱占1-1/9=8/9;后代中少颗粒(bb)占(1/2)2=1/4,多颗粒占1-1/4=3/4;所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授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8:1)×(3:1)=24:8:3: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9.下图1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与② B. ①与③ C. ②与③ D. ②与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成为精子。‎ ‎【详解】由图1可知,这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为黑色,一条为白色,经过染色体复制和交叉互换后,白色的染色体上的一条单体含有部分黑色片段,黑色的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上含有部分白色片段。则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及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为①与④或②与③。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可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 B. 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中,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C. 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 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都有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可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A正确;由于花药中精母细胞数量远多于雌蕊中的卵母细胞,所以用雄蕊观察减数分裂更好,B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C正确;洋葱根尖只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减数分裂特有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错误。‎ ‎1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动物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依次为16、0、16‎ B. 某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8条染色体,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4个四分体 C. 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36个着丝粒,该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有36个着丝粒 D. 一个基因型为 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Y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以2n为例):‎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详解】A、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该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说明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则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依次为8、0、8,错误; B、某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染色体8条,则该细胞含有16条染色体,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8个四分体,错误; C、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36个着丝粒,即36条染色体,说明该细胞含有18条染色体,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含有18个着丝粒,错误; D、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为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Xb 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形成了AaXb和Y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子相同,即AaXb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两个AaXb精子,Y次级精母细胞产生两个Y精子,所以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Y,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和DNA分子的区别,考生应牢牢掌握各种的概念,在减数分裂的各个过程中区别各个概念的关键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12.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所示。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进行DNA的复制 B. 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C. 乙组细胞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 用药物阻断DNA复制会减少甲组细胞的生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乙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可能处于间期,有丝分裂前、中和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丙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乙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用药物阻断DNA复制,则细胞停留在间期,不能继续分裂,所以会减少甲组细胞的生成,D正确。‎ ‎【点睛】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结构 ‎ 时期 ‎ 染色体数 ‎ 染色单体数 ‎ DNA分子数 ‎ 有 丝 分 裂 ‎ 间期 ‎ ‎2n ‎ ‎0→4n ‎ ‎2n→4n ‎ 分裂期 ‎ 前、中期 ‎ ‎2n ‎ ‎4n ‎ ‎4n ‎ 后期 ‎ ‎2n→4n ‎ ‎4n→0 ‎ ‎4n ‎ 末期 ‎ ‎4n→2n ‎ ‎0 ‎ ‎4n→2n ‎ 减 数 分 裂 ‎ 间期 ‎ ‎2n ‎ ‎0→4n ‎ ‎2n→4n ‎ 减Ⅰ ‎ 前、中期 ‎ ‎2n ‎ ‎4n ‎ ‎4n ‎ 后期 ‎ ‎2n ‎ ‎4n ‎ ‎4n ‎ 末期 ‎ ‎2n→n ‎ ‎4n→2n ‎ ‎4n→2n ‎ 减Ⅱ ‎ 前、中期 ‎ n ‎ ‎2n ‎ ‎2n ‎ 后期 ‎ n→2n ‎ ‎2n→0 ‎ ‎2n ‎ 末期 ‎ ‎2n→n ‎ ‎0 ‎ ‎2n→n ‎ ‎13.如图为某动物某器官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器官不可能是肝脏 B. 图②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2‎ C. 图③中有两个四分体 D. 图④中可能存在两条Y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肝脏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A正确;图②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2,B正确;图③中没有四分体,C错误;图④细胞质均等分裂,该细胞可能是第一极体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而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细胞内可能存在两条Y染色体,D正确。‎ ‎【点睛】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图像的判断:‎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①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②判断步骤:‎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①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②判断步骤:‎ ‎(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 ‎①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②判断步骤:‎ ‎14.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果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红眼雌果蝇体细胞中一定含有两个红眼基因 B. 红眼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一定含有红眼基因 C. 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中一定含有一个白眼基因 D. 白眼雄果蝇体内细胞中一定只含有一个白眼基因 ‎【答案】C ‎【解析】‎ 红眼雌果蝇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因此体细胞可能含有1个红眼基因,A错误;红眼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可能不含有X,不含有红眼基因,B错误;白眼雌果蝇的细胞为2个白眼基因,因此卵细胞中一定含有一个白眼基因,C正确;白眼雄果蝇细胞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2个白眼基因,D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名师点睛】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在摩尔根的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5.科学家将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筛选出抗冻蛋白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烟草(假定抗冻蛋白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烟草的体细胞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图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抗冻蛋白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抗冻蛋白基因的烟草自交,后代抗冻烟草和普通烟草(不含抗冻蛋白基因)的比分别是(  )‎ A. 1:0 3:1 15:1 B. 3:1 3:1 9:6:1‎ C. 1:0 1:1 9:6:1 D. 1:1 3:1 15:1‎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甲中两个抗冻蛋白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当于纯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图乙中,两个抗冻蛋白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而另一条染色体上没有,仍然相当于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图丙中,两个抗冻蛋白基因位于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体上,相当于双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甲图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都有抗冻蛋白基因,可看做是纯合子(用AA表示),自交后代全都含抗冻蛋白基因,即后代冻蛋烟草:普通烟草;乙图可以看做是杂合子(用Aa表示),自交后代有的个体含有抗冻蛋白基因,因此后代冻蛋烟草:普通烟草;丙图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条含有抗冻蛋白基因,相当于双杂合子,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自交后代不含抗冻蛋白基因的占,即后代冻蛋烟草:普通烟草。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2N=80)的羽毛颜色由三种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如图),D+控制灰红色,D控制蓝色,d控制巧克力色,D+对D和d显性,D对d显性.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推论合理的是(  )‎ A. 灰红色雄鸟的基因型有6种 B. 蓝色个体间交配,F1中雌性个体都呈蓝色 C. 灰红色雌鸟与蓝色雄鸟交配,F1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 D. 绘制该种鸟的基因组图至少需要对42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控制鸟羽毛颜色的基因控制灰红色,D控制蓝色,d控制巧克力色)都位于Z染色体上,且对D和d显性,D对d显性。鸟的性别决方式是ZW型,其中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且鸟类体细胞含有40对同源染色体,则其基因组计划至少需要对41条染色体(39条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序。‎ ‎【详解】A、灰红色雄鸟的基因型有3种,即、、,A错误; B、蓝色雄鸟的基因型为或,蓝色雌鸟的基因型为,因此蓝色个体间交配,中雌性个体不一地都呈蓝色,也可能呈巧克力色,B错误; C、灰红色雌鸟的基因型为,蓝色雄鸟的基因型为或,中雄鸟均为灰红色,雌鸟均不是灰红色,因此中出现灰红色个体的概率是,C正确;‎ D、绘制该种鸟的基因组图至少需要对41条染色体(39条常染色体上的基因,D错误。 故选C。‎ ‎17.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 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 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中表现型 D. 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Ⅱ3和Ⅱ4甲病正常而后代Ⅲ7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且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由此推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Ⅱ1和Ⅱ2不患乙病而后代Ⅲ1患乙病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用A、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B、b表示乙病致病基因,则Ⅱ1的基因型为BbXAXa,Ⅲ5的基因型为B_XAX_,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1/2=1/3;B错误;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理论上其后代共有8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C错误;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而亲本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为XAXa和XAY,因此最可能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D正确。‎ ‎18.图甲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假设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甲代表水稻,图乙代表蓝藻,则图甲的c时与图乙的c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B. 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的c相当于图乙的b点 C. 图甲植物的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8个单位的CO2‎ D. 图乙的a、b、c点光合作用限制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光合作用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或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 图中氧气的产生总量可表示实际光合速率,a点时的二氧化碳释放可表示呼吸速率;当叶肉细胞释放量大于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图乙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为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点为光饱和点。‎ ‎【详解】A、若图乙代表蓝藻,因为蓝藻为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 B、图甲中c点产生总量与无光照时释放量相等,说明此时呼吸作用量等于光合作用量;图乙中的b点为光的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的c相当于图乙的b点,B正确; C、d点时氧气的产生总量为8个单位,即需吸收8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因为呼吸作用产生的的量仍为6个单位,所以细胞要从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错误; D、图乙中a、b点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点光照强度已经不是限制因素,此外还有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在解答过程中需准确分析图解,从图解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并且需比较两幅图中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解题需应用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公式灵活解题。‎ ‎19.番茄(2N=24)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6号染色体有3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这3条染色体的任意两条向细胞一极移动,剩余一条移向细胞另一极(含一条或两条6号染色体的配子成活率相同),细胞中其他染色体正常分离。下列关于三体番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三体番茄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 B. 该三体番茄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 该三体番茄植株与正常番茄植株杂交,子代三体的概率为1/4‎ D. 该三体番茄植株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体细胞中最多出现49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三体番茄的第6号染色体有三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时2条随机配对,另1条不能配对,因而会产生异常配子.由于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因而属于染色体变异。‎ ‎【详解】该三体番茄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只是6号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并不是多了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该三体番茄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该三体番茄植株产生含两条6号染色体的概率为1/2,故该三体番茄植株与正常番茄植株杂交,子代三体的概率为1/2,C错误;该三体番茄植株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出现50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 4种类型的变异。图甲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中各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 B. 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 C. 如果图乙为一个精原细胞,则它一定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D. 图示中的变异类型不涉及碱基数目的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变异发生后,甲中c片段重复出现;乙中多了一条染色体,丙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丁中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交换了部分片段。‎ ‎【详解】A、图示丙中的生物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变异,B正确;‎ C、如果图乙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未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产生正常配子和异常配子的比例为1∶1,C错误;‎ D、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会导致碱基数目的减少和增加,D错误。‎ 故选B。‎ ‎【点睛】交叉互换≠易位: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易位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二.解答题 ‎21.如图果蝇体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比例值H(H=染色体数/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f代表细胞分裂刚好结束。回答有关问题:‎ ‎(1)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cd段中,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_____对;ef段中,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_____对。‎ ‎(2)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在_____段既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又具有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 ‎(3)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_____段。‎ ‎(4)cd段时,H的值为_____.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DNA含量的值会比H值_____(大/小/相等)。‎ ‎【答案】 (1). 4 (2). 8 (3). cd (4). cd (5). 1/2 (6). 小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为果蝇体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比例值H(H=染色体数/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变为2,其形成原因是S期DNA的复制;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可表示G2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其形成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详解】(1)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cd段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根据题干信息“f代表细胞分裂刚好结束”,ef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有8对同源染色体。 (2)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3)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cd段。 (4)由图可以知道,cd段时,H的值为,此时,因为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分子,因此细胞内(染色体数/核DNA含量)的值会比H值小。‎ ‎【点睛】本题考查了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22.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b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所示。基因A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aabb个体显白色,其遗传机理如图乙所示.图丙为这种鸟一个家系的羽色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2号基因型为_____,4号基因型为_____。‎ ‎(2)3号在与2号交配生出7号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_____,并在图丁的方框中画出3号减数分裂产生此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象________(在染色体的对应位置标注相关基因)。‎ ‎(3)5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若5号与6号交配,后代8号为白色羽毛的概率为_____。‎ ‎【答案】 (1). BbZAZa (2). bbZaW (3). bZa (4). (5).‎ ‎ 1/2 (6). 1/12‎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基因A控制蓝色物质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aabb个体显白色,根据图1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以及图2基因与代谢的关系可以知道绿色的基因型是B ZA ,黄色的基因型是B Za ,蓝色的基因型是bbZA ,白色的基因型是或。‎ ‎【详解】(1)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绿色的基因型是B ZA ,2号为绿色雄性个体,在鸟类中雄性个体的染色体型是ZZ,因其与3号黄色雌性个体B ZaW交配,能产下7号白色羽毛的雄性个体,说明2号的基因型是,3号的基因型是。图中4号是一个白色雄性个体,所以其基因型是。 (2)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3号的基因型是,7号白色羽毛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所以3号在与2号交配生出7号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图象一定要注意形成的卵细胞要稍大些,且上面的染色体上的基因是b与a。 (3)已知2号的基因型是,4号是,所以1号蓝色是,因此5号蓝色的基因型应该是,或者,是纯合子的概率是。已知2号的基因型是,3号的基因型是,所以它们的后代6号黄色雌性的基因型是,则5号与6号交配,后代8号为白色羽毛或的概率为。‎ ‎【点睛】本题考查ZW型的伴性遗传。解题关键在于根据图示推测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再结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熟练应用,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图像变化和物质变化。‎ ‎23.有多种方法可以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在光照适宜、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图甲的实验装置为密闭容器,图甲中的曲线为测量1h内该容器中CO2的变化量.图甲中A~B段,叶绿体内ADP含量最高的场所是_____。导致A~B段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该绿色植物前30min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_____μL•L﹣1CO2/min。‎ ‎(2)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乙A所示;其中CO2缓冲液可以吸收和提供CO2,保证瓶中CO2恒定)。‎ ‎①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乙B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影响A点变化的内因是_____;装置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间是__点(填字母);图中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左点是在曲线中的__点(填字母)。‎ ‎②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24‎ ‎29‎ ‎32‎ ‎34‎ ‎38‎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曲线的_____段获得的。‎ ‎【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容器中CO2逐渐被光合作用消耗 (3). 146 (4). ①光照强度、温度 (5). 酶的活性下降 (6). G (7). C (8). ②DEF或DF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以知道,本题通过实验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及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先阅读题图弄清实验原理,分析曲线的走势及成因,然后根据问题涉及的具体内容综合回答。‎ ‎【详解】(1)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消耗ADP产生ATP,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消耗ATP产生ADP,所以,叶绿体内ADP含量最高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段容器中逐渐被光合作用消耗,导致段浓度不断减降低.分析题图甲曲线可以知道,前30分钟净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是,因此,该绿色植物前30分钟实际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 (2) ①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图A是密闭装置,内有二氧化碳缓冲液,说明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变,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就只有光照强度和温度.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在有氧气释放,液滴就会右移,图B中G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消耗氧气,所以18(或G)点时储存氧气最多,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动是由氧气的增减造成的,只在氧气不断消耗的过程中液滴会左移,图B中C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超过该点将释放氧气,所以8(或C)点时储存氧气最低点。 ②表格中数据表明,氧气的产生速率在先减小后增大,在B曲线上所对应的区段是DEF或DF段。‎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题图弄清实验原理,分析曲线的走势及成因,明确乙图中缓冲液的作用并确定液滴的移动只与密闭小室中的氧气的变化有关。‎ ‎24.请回答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问题。‎ ‎(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常用的提取液是__________。研磨中为保护色素不被破坏,需要添加__________;为使研磨更加充分,需要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慢。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色的光。‎ ‎(2)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用__________(碘液或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3)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细胞外的溶液浓度__________(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细胞液的浓度,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_________(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原生质层。‎ ‎(4)“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试验中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观察细胞中RNA和DNA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作用,一方面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 ‎【答案】 (1). 无水乙醇 (2). 碳酸钙 (3). 二氧化硅 (4). 叶绿素b (5). 蓝紫 (6). 斐林试剂 (7). 大于 (8). 小于 (9). 解离根尖(或者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10). 使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蛋白质分离 ‎【解析】‎ ‎【详解】(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常用的提取液是无水乙醇,研磨中为保护色素不被破坏,需要添加碳酸钙;为使研磨更加充分,需要添加二氧化硅,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慢,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色的光。‎ ‎(2)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为还原糖,不能催化蔗糖分解为还原糖,所以利用淀粉酶、蔗糖和淀粉为材料证明“酶的专一性”时,可以用斐林试剂对反应产物进行检测。‎ ‎(3)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细胞外的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内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4)“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试验中加入盐酸的作用是解离根尖,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观察细胞中RNA和DNA分布”的实验中加入盐酸的作用,一方面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加入细胞;另一方面是使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蛋白质分离。‎ ‎【点睛】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 宽).相关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2、质壁分离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三、选修 ‎25.有研究者拟从中药渣肥堆的样本中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为纤维素酶制剂的研制提供原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药渣肥堆中能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的原因是_________。纤维素分解菌能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由___________组成。‎ ‎(2)从中药渣肥堆中取样后,需要选择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择培养时要对培养瓶定期振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纤维素分解菌内的酶提取出来,进行固定,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原因是_______。‎ 从酶的数量的角度分析,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______________。工业生产中,细胞的固定化是在__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的。‎ ‎(4)筛选获得纤维素酶高活性菌株 3 株,分别命名为 Z-1、Z-2 和 Z-3。在相同培养基培养相同时间后,测得 3 种菌株的菌落直径与产生的透明圈直径结果如下表:‎ 培养基中的纤维素能与_____________产生红色复合物,纤维素被分解后,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由表中可知,_______________菌株纤维素酶的活性最强。‎ ‎【答案】 (1). 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而中药渣富含纤维素 (2). C1、CX、葡萄糖苷酶 (3). 增加目的(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 (4). 增加培养液内的氧气含(溶解)量、让培养液与菌体充分接触 (5). 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来 (6). 多酶系统(或一系列酶或多种酶) (7). 严格无菌 (8). 刚果红 (9). Z-2‎ ‎【解析】‎ ‎【分析】‎ ‎(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原理是:①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②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素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实验流程是: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因此采集样品时,可以选择纤维素丰富的环境;通过选择培养可以增加目的菌的数量,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要的微生物。(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细胞个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固定化细胞多采用包埋法,而且固定的是多酶系统;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所以固定化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而且固定的是一种酶。如果希望反复使用固定化细胞,就需要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所以工业生产中,细胞的固定化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3)表中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的比值表示纤维素酶的活性,该比值越大,说明纤维素酶的活性越高。‎ ‎【详解】(1). 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而中药渣富含纤维素,因此从中药渣肥堆中能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由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组成。‎ ‎(2) 从中药渣肥堆中取样后,为了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得到所需要的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选择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3) 由于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来,所以固定化酶时,一般不采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固定是多酶系统(或一系列酶或多种酶)。为了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工业生产中,细胞的固定化是在严格无菌环境中进行的。‎ ‎(4)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的比值表示纤维素酶的活性,据此分析表中信息可知:Z-2菌株的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的比值最大,所以Z-2菌株纤维素酶的活性最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流程、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含义及其方法与优点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26.CAR-T 是一种免疫细胞疗法,通过改造人体自身的免疫 T 细胞,实现对癌细胞精确化、个体化的治疗。下图是该疗法的原理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疗法的第一步需要从患者机体采血,分离出 T 细胞,放入_____________ (仪器)中保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添加糖、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添加动物血清,原因是 _________。‎ ‎(2)然后,在体外利用一种树突状细胞(可以呈递癌细胞抗原的一种吞噬细胞),将 T 细胞激活,使其增殖并分化为________ 。‎ ‎(3)理论上,构建的基因组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______基因。在体外利用 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癌细胞抗原受体(AR)的基因插入到某种病毒的 DNA 中,使病毒作为 AR 的____________,在感染激活的 T 细胞时,将 AR 基因整合到 T 细胞的_____ 中。‎ ‎(4)T 细胞表面嵌合了 AR,就成为 CAR-T 细胞,通常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检测AR 基因是否在 T 细胞中转录成功。CAR-T 再经过必要的质量检测,回输至患者体内,该方法采用的是自身 T 细胞,而不用异体 T 细胞,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二氧化碳培养箱 (2). 动物血清营养成分比较齐全,可以弥补人工培养基的不足 (3). 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4). 全部 (5). (运)载体 (6). 染色体DNA (7). 分子杂交 (8). 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 ‎【分析】‎ ‎1、基因文库是指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到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部分基因文库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如:cDNA文库。‎ ‎2、基因表达载体构建:①过程: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②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③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5、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可以进行灭菌处理和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避免代谢产物的积累;(2)营养条件:添加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除外一般还需要添加血清、血浆等;(3)温度和pH值(4)气体环境:95%的空气和5%的二氧化碳。‎ ‎【详解】(1)分离出 T 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应该将细胞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保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添加糖、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添加动物血清或血浆等天然成分,因为动物血清营养成分比较齐全,可以弥补人工培养基的不足。‎ ‎(2)根据题意,树突状细胞为可以呈递癌细胞抗原的一种吞噬细胞,因此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引起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基因组文库中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在体外利用DNA 重组技术,将编码癌细胞抗原受体(AR)的基因插入到某种病毒的DNA中,可见病毒作为AR的载体将其运输到受体细胞(T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将AR基因插入到T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以采用分子杂交法,即以AR基因作为探针与从受体细胞取出的总mRNA进行杂交,观察有无杂交带的出现即可。CAR-T 再经过必要的质量检测,回输至患者体内,该方法采用的是自身T细胞,而不用异体T细胞,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常用的载体的种类以及作用,掌握目的基因的检测方法,识记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条件,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是突破该题的方法。‎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