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应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应 县 一 中 2017-2018学年高 二 年 级 期 中 考 试 生 物 试 题 2017.10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纯合子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产生生殖细胞时的基因重组有关 2.下面图甲、图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 ) A.基因重组,不可遗传变异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不可遗传变异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3.用辐射量超标的大理石装修房屋,会对未生育夫妇造成危害进而影响生育的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易诱发基因突变,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 B.射线易诱发基因突变,通过有丝分裂传给后代 C.射线易诱发基因重组,通过减数分裂传给后代 D.射线易诱发基因重组,通过有丝分裂传给后代 4.在显微镜下,通常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来判断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对如图所示细胞中染色体组和基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在该细胞中,①②③④属于一个染色体组 B.在该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2个(一对) C.在该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两套基因 D.在该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四套基因 5.下图中字母表示真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它们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对于A、b基因来说,③⑤一定是纯合体 B.③④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C.①③可能是单倍体,也可能是多倍体 D.②可能是①的单倍体 6.用基因型为AAdd和aaDD的亲本植株进行杂交,并对其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该植物的基因型和染色体倍数分别是 ( ) A.AAaaDDDD,四倍体 B.AaDd,二倍体 C.AAdd,二倍体 D.AAaaDDdd,四倍体 7.下列有关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医生对咨询对象和有关的家庭成员进行身体检查并详细了解家庭病史 ②分析、判断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③推算后代患病风险率 ④提出防治疾病的对策、方法和建议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8.下图是某一家族某种遗传病(基因为H、h)的系谱图,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 A.此系谱中致病基因属于显性,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 B.此系谱中致病基因属于隐性,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C.Ⅱ2和Ⅱ3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D.Ⅱ3的基因型可能是XHXh或Hh 9.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是( ) 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②能形成新基因 ③能形成新基因型 ④一般对个体生存有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等育种方法相比,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 ) A.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 B.按照人类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 C.改变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D.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 1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重组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12.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颈鹿进化中,长脖子的出现是由于环境使其产生定向变异 B.食蚁兽的长舌是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 C.猎豹与斑马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都发展了各自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13.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15.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为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 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侵入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基因的频率约是( ) A.43% B.48% C.52% D.57% 16.下页左上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 17.右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B.如果淋巴循环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 18.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唾液淀粉酶 ③二氧化碳和氧气 ④Na+ ⑤血浆蛋白 A.①③ B.②③④⑤ C.④⑤ D.③④⑤ 19.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越多,渗透压越大 20.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2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B.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2.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机理是( )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 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23.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 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 24.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25.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 A.HCO3-与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 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上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少 2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 B.熟睡中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 C.人们看到精彩的表演会热烈鼓掌 D.葵花朵朵向阳开 27.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③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②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28.如图的①~⑤表示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的功能是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②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C.③和⑤往往由一个或多个突触构成 D.切断④不影响对①的刺激形成感觉 29.当你专心做答生物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如图中的哪些区域( ) ①H区 ②S区 ③W区 ④V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如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在a、b两个神经元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 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消耗能量 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1.(10分)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40%和3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 、不发生 、不发生 、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 和 ;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2.(10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②③④分别表示 ___ 、 ___ 和 ___ ,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 (4)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和 的含量有关。 (5)如果图中①细胞为浆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 _______ ,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 部位(填标号)。 33.(10分)兴奋向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体现出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标图a段表示________电位,b点时膜两侧的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 (3)突触2中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___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导致通道乙开启,使阴离子内流,A处的兴奋___________(能或不能)传至B处。 (4)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回到本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____________。 高二期中生物答案2017.10 1.答案:C 2.答案:D 3.解析:射线能引起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若突变发生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则一般不遗传给后代;若突变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则可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 答案:A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7.解析:选D。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首先医生对咨询对象和有关的家庭成员进行身体检查并详细了解家庭病史,然后分析、判断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接着推算后代患病风险率,最后提出防治疾病的对策、方法和建议。 8.解析:选D。由图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遗传,Ⅱ2和Ⅱ3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9.答案:A 10.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具有盲目性,与其他几种育种方法相比其独特之处就是能够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C 13.D [由于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或有害,因而A、B、C三项都混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条件和目的性,是错误的。D项表明了自然选择中起作用的正确条件。] 14.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每个个体只含这个种群的部分基因,A项错误。亚洲和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未产生生殖隔离,B项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会使具有某种性状的个体数量增多,相应基因的频率不断提高,从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平行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D项正确。 答案:A 15.解析:由题意知原种群数量是20 000,则可以得出VV:20 000×15%=3 000;Vv:20 000 ×55%=11 000;vv:20 000×30%=6 000,后侵入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个体,该种群中VV为3 000+2 000=5 000,该种群总数为22 000只,所以该种群中VV占5/22、Vv占11/22、vv 占6/22 。该种群的个体随机交配,由于没有发生自然选择导致基因的丢失,所以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即V基因的基因频率是5/22+11/22×1/2=21/44,即约为48%。答案:B 16.解析:①是基因频率的变化;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④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C 17.解析:根据图中几种体液的关系可以判断,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C 18.解析: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位于红细胞内部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唾液淀粉酶位于唾液中,唾液腺通过管道将唾液排放到消化道,并不进入细胞外液,故唾液淀粉酶也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答案:D 19.解析:渗透压的形成主要与溶质微粒的多少有关,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反之,渗透压越低。答案:D 20.解析: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有关系统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图中的①、②、③依次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完成。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⑤为CO2及H2O、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答案:C 21.答案 C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在机体的不断调节下保持窄幅波动变化状态,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人体血浆pH保持在7.35~7.45,体温保持在37℃左右,血糖在0.8~1.2 g/L等。 22.答案 C 解析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如温度、pH、渗透压等。人发烧即温度不能处于稳态水平,而温度是代谢催化剂——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必要条件,发烧时温度过高使消化酶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食欲变差。 23.答案 D 解析 “等量”是排除数量多与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摇匀”有利于反应完全;乙试管是空白对照,pH变化明显;血浆中因有缓冲物质,pH保持相对稳定,但不是不变化。 24.【答案】A 【解析】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A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正确;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C正确;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D正确。 25.【答案】C 【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的维持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故A正确;人体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有利于机体维持稳态,故B正确;细胞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C错误;大量出汗后,丢失大量的水分,因此通过排尿途径排出的水少,属于内环境稳态的实例,故D正确。 26.【解析】 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光源是植物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应激性,无神经系统的参与,不属于反射。【答案】 D 27.【解析】 由图可知: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③处为突触结构。 当刺激①时,神经纤维的Na+内流,电位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从而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产生局部电流而传导。当①切断后,刺激②处,仍能通过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但由于③突触的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兴奋只能单向传递,这样其他结构也就没有电位变化了。答案 B 28.【解析】选B。根据图中神经节的位置和突触可以判断出①②③④⑤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①的功能是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兴奋;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③⑤是由一个也可以由多个突触构成;切断④之后①处的刺激就不能传到⑤处,但对①的刺激能形成感觉。 29.【解析】选D。在答题时用眼睛看同时要用手写,同时更要用到言语区的W区和V区,W区与书写有关,V区与看懂文字有关。 30.【解析】选C。兴奋在a、b之间传递是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的过程;②是突触间隙,其内充满了组织液,③是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细胞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a分泌神经递质的过程是由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此过程需要能量;兴奋在传导的过程中,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的传导方向是一致的。 31.答案:(10分)(1)50%(2)足够大 基因突变(或突变) 选择 25% 不会 (3)40% 20% 40% 会 32.【答案】(10分)(1)②③ (2)血浆 组织液 淋巴 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花粉过敏或营养不良 (4)无机盐 蛋白质 (5)核糖体 ②③④ 33.答案:(10分,3、4小题每空2分) (1)组织液 电信号→化学信号 (2)静息 外负内正 (3)突触小泡 不能 (4)载体蛋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