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A.是口腔上皮细胞,是细胞层次,A错误。‎ B.是蓝藻细胞,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正确;‎ C.是植物组织,C错误;‎ D.是血细胞,是细胞层次,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定位】本题考查生命系统层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识别能力。‎ ‎2.下列各生物与相应的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噬菌体 ②蓝藻 ③大肠杆菌 ④草履虫 ⑤番茄 ⑥衣藻 A. 除①②③外,其余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 以上生物中,只有⑤⑥两种生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C. ②③有拟核,其余的都没有 D. 除⑤⑥两种生物外,其余生物都需进行寄生生活 ‎【答案】C ‎【解析】①噬菌体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但②蓝藻和③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以上生物中,⑤⑥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②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②蓝藻和③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具有拟核,①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拟核,④草履虫、⑤番茄、⑥衣藻都是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②蓝藻属于自养型生物,不需进行寄生生活,草履虫也不进行寄生生活,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病毒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病毒的结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中生物所含核酸都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 B. c中生物都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 C. b中生物的遗传物质都存在于拟核中 D. 蓝藻和金鱼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场所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异同:‎ 病毒(如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是由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等物质组成的简单生命体。‎ 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这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核仁,核物质集中在中央的核区,称为拟核,细胞中仅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这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 原核生物种类较少,仅有蓝藻、细菌、放线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 ‎【详解】A、a中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含有RNA一种核酸,由4种碱基和4种核苷酸组成,A错误;‎ B、c中衣藻、金鱼藻、蓝藻、细菌都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B正确;‎ C、b中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拟核,C错误;‎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光合作用在细胞质中发生,金鱼藻属于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故选B。‎ ‎4.据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台湾乳白蚁粪便具有一种特殊功效,即其所含有的起保护作用的细菌可阻止能杀死乳白蚁的真菌的入侵。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有细胞膜 B. 对台湾乳白蚁具有保护作用的细菌所含有的DNA是裸露的 C. 台湾乳白蚁在咀嚼木材时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 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三种生物都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异同:‎ 台湾乳白蚁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均有细胞结构,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和核糖体。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无染色体,DNA裸露,无众多结构复杂的细胞器。‎ ‎【详解】A、台湾乳白蚁、细菌和真菌都有细胞结构,具有细胞膜,A正确;‎ B、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所含有的DNA是裸露的,B正确;‎ C、台湾乳白蚁为真核生物,其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正确;‎ D、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错误。故选D。‎ ‎5.病毒有DNA病毒和RNA病毒之分,病毒所含有的核酸有的为双链结构,有的为单链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能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所需的蛋白质 B. HIV和T2噬菌体分别属于DNA病毒和RNA病毒 C. 获取大量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D.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答案】D ‎【解析】病毒(如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等物质组成的简单生命体。病毒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正常地生活,根据寄主的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①植物病毒:寄生在植物体内的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②动物病毒:寄生在动物细胞中的病毒,感冒病毒;③细菌病毒: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又称噬菌体。也可以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详解】A、病毒无核糖体结构,A错误;‎ B、HIV和T2噬菌体分别属于RNA病毒和DNA病毒,B错误;‎ C、由于病毒无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因此需要先培养其寄主细胞,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病毒,C错误;‎ D、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小单位是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结构层次,D正确。故选D。‎ ‎【点睛】‎ ‎6.细胞学说是十九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之一,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发现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施莱登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B.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 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其主要内容:1.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 新细胞可以从以前存在的活得细胞中产生。‎ ‎【详解】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未揭示其多样性,B错误;‎ C、德国的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正确;‎ D、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并非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D错误。故选C。‎ ‎7.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 A. 胆固醇、淀粉、唾液淀粉酶 B. 核糖、脂肪、纤维素 C. 氨基酸、核苷酸、血红蛋白 D. 性激素、抗体、胰岛素 ‎【答案】B ‎【解析】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中,多肽蛋白类如各种消化酶、胰岛素等激素、血红蛋白等,其组成单位为氨基酸,元素组成是C、H、O、N等,特别注意,由于有侧链基团的存在,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不确定;性激素,胆固醇等属于固醇类,其元素组成为C、H、O,与脂肪和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丙酮酸的元素组成也是C、H、O;核苷酸以及DNA、RNA、ATP、ADP组成元素均为C、H、O、N、P。‎ ‎【详解】A、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等,胆固醇和乳糖的元素组成是C、H、O,A错误;‎ B、纤维素、核糖属于糖类,与脂肪的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B正确;‎ C、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等,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P,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是C、H、O、N、Fe等,三者元素组成不同,C错误;‎ D、性激素属于固醇,元素组成是C、H、O,抗体、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其元素组成是C、H、O、N等,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有机物的化学元素组成,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特别记忆:常见糖类、脂肪、固醇的组成元素为C、H、O;核酸、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 ‎8. 如图l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 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 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D. 图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数量最多的也是a ‎【答案】D ‎【解析】A、鲜重时含量做多的化合物是水,A正确;‎ B、若图甲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C,即为图乙中的b,B正确;‎ C、若图甲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表示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C正确;‎ D、D中的a是“o”,因为鲜重时含量做多的化合物是水,水中“o”原子量16,H原子量才是1,所以鲜重时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但数量最多的为H,D错误;故选D。‎ ‎【点睛】易错易混——走出元素与化合物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易混淆元素与化合物的干重和鲜重。‎ ‎①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O>C>H>N;占干重百分比:C>O>N>H。‎ ‎②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水>蛋白质>脂质>糖类,但在占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误区二:误以为生物体内大量元素重要,微量元素不重要。‎ 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的含量划分的。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 误区三:易混淆“数量”和“含量”。‎ 人体活细胞中氧的含量最多,但氢原子的数量最多。‎ ‎9.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会产生紫色反应 B. 制作花生子叶的临时装片时,染色后需要50%酒精洗去浮色 C. 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中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D. 久置的蔗糖溶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出现了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是还原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可溶性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能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详解】蛋白质的鉴定使用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花生子叶用于脂肪的鉴定,脂肪的鉴定用苏丹Ⅲ或苏丹Ⅳ,因苏丹Ⅲ、苏丹Ⅳ能溶解在酒精中,因此用50%酒精去浮色,B正确;脂肪的鉴定需要制作花生子叶切片,需要借助显微镜的观察,C正确;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可用斐林试剂鉴定,久置的蔗糖溶液会分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是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错误。故选D。‎ ‎【点睛】注意还原性糖有: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非还原性糖有:淀粉、蔗糖,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性糖的试剂,熟记各种化合物的鉴定试剂、发生的颜色反应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甘氨酸(C2H5O2N)和x氨基酸反应生成二肽的分子式为C7H12O5N2,则x氨基酸是( )‎ A. B. ‎ C. D. H2N—(CH2)3—COOH ‎【答案】A ‎【解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即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酸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由选项A、B、C、D中各氨基酸的结构式,可知各氨基酸的分子式分别是:C5H9O4N、C5H7O4N、C4H7O2N、C4H9O2N。‎ ‎【详解】甘氨酸(C2H5O2N)和X氨基酸反应生成二肽的分子式为C7H12O5N2,此过程脱去一分子水(含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可知道X氨基酸的分子式为:C5H9O4N,选项A中氨基酸分子式与之相符合。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比较基础,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以及脱水缩合的过程、会运用原子守恒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1.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21种氨基酸;兔体内有b种蛋白质,21种氨基酸。狼捕食兔后,狼体内的氨基酸种类和一个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种类最可能是( )‎ A. 42,a+b B. 21,a+b ‎ C. 21,小于a D. 21,大于a ‎【答案】C ‎【解析】生物体中的蛋白质千差万别,但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大同小异,狼捕食兔后,其体内并不会增加兔相关的蛋白,兔的蛋白质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被狼吸收。‎ ‎【详解】狼一个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肯定少于其自身体内的蛋白质,虽然捕食了兔,但兔的蛋白质在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后就分解为氨基酸,一个细胞内氨基酸种类可能是21种。‎ 故选C。‎ ‎12. 阿胶被称为“中药三宝”之一,是利用驴皮为主要原材料熬制而成,因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呈暗红的凝胶状,对于贫血、营养不良等有明显的疗效,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驴胶能用于治疗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是因为驴胶中含有Fe、Zn、Ca等微量元素,并能为人体提供多种必需氨基酸 B. 驴皮熬制出来的驴胶呈凝胶状,说明驴皮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 驴的遗传物质是DNA,而无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D. 驴皮细胞内的某种蛋白质含有n条肽链,由m个氨基酸参与合成,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m+n个氧原子 ‎【答案】D ‎【解析】Ca是大量元素,A错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B错误;无细胞结构(如病毒)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错误;由m个氨基酸参与合成的蛋白质含有n条肽链,所以肽键数为m-n,每个肽键中只有1个氧,n条链肽,每条链至少有一个羧基,既至少有2n个氧,所以蛋白质中氧原子至少含有(m-n)+2n=m+n,D正确.‎ ‎【考点定位】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组成细胞 的元素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S、P、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水是组成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细胞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无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氧原子在蛋白质存在于肽键、羧基中.‎ ‎13.某六十肽中有2个丙氨酸(C3H7O2N),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肽键数目减少4个 B. 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C. 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D. 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答案】D ‎【解析】1、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此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六十肽是由60个氨基酸形成的,其中2个丙氨酸分别位于21号和49号,每脱掉一个丙氨酸需断裂2个肽键、消耗2分子水、增加2个氨基和2个羧基,所以将2个丙氨酸脱掉形成2条肽链和3个氨基酸后,肽键数目减少4个,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详解】A、1个丙氨酸左右有2个肽键,脱掉2个丙氨酸,肽键数目减少4个,A正确;‎ B、在水解此多肽去掉2个丙氨酸的过程中,要断裂4个肽键,需4分子水,所以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B正确;‎ C、该过程得到3条短肽链和两个游离的丙氨酸,3条短肽链增加了2个氨基和2个羧基,两个游离的丙氨酸增加了2个氨基和2个羧基,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C正确;‎ D、要断裂4个肽键,需4分子水,氧原子数目增加4个,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蓝藻细胞虽然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是具有一个大型的DNA构建的拟核,用高倍显微镜清晰可见。‎ ‎(2)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3)DNA和RNA属于核酸,都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4)已知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说明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必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6)用植物根尖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7)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8)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细胞溶酶体中水解酶分解后的产物全部被排除细胞外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1)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它具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构建的拟核,但用高倍显微镜不能看见,错误;‎ ‎(2)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正确;‎ ‎(3)DNA和RNA属于核酸,但只有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错误;‎ ‎(4)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说明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正确;‎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时,如果将花生种子制成组织样液,可不使用显微镜观察,错误;‎ ‎(6)植物根尖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的存在,不存在叶绿体干扰实验的现象,错误;‎ ‎(7)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不是蛋白质和纤维素两种物质组成,错误;‎ ‎(8)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细胞溶酶体中水解酶分解后的产物部分被细胞直接利用,部分不能利用的被排除细胞外,错误;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选项有(2)、(4)两项,故选B。‎ ‎15.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小白鼠的软骨细胞中富含“miR‎140”‎分子,这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与正常小鼠比较,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软骨的损伤程度要严重得多。下列关于“miR‎140”‎的叙述错误的是 A “miR‎140”‎分子中一定含有糖类物质 B. “miR‎140”‎分子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 “miR‎140”‎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 “miR‎140”‎分子不是人和小鼠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miR‎140”‎分子为单链RNA,故分子中含有核糖,只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且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但不是人和小鼠的遗传物质。‎ ‎【详解】A、由题意可知,“miR‎140”‎分子为单链RNA,故分子中含有核糖,A正确;‎ B、与正常小鼠比较,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软骨的损伤程度要严重得多,说明“miR‎140”‎分子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正确;‎ C、RNA只含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错误;‎ D、人和小鼠的遗传物质是DNA,“miR‎140”‎分子为RNA,故不是人和小鼠的遗传物质,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了解到“miR‎140”‎的化学本质是一种RNA。‎ ‎16.取成熟到第2天和第4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c试管中各加5mL第2天的提取液,在b、d试管中各加5mL第4天的提取液,如图所示。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在c、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加热。观察比较颜色变化,结果是( )‎ A.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 B.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 C.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 D. 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 ‎【答案】B ‎【解析】香蕉果实成熟过程种,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如淀粉→还原糖,在a、 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是检测淀粉量,在c、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糖量。‎ ‎【详解】取成熟到第2天和第4天的香蕉果肉相比较,前者淀粉含量多,碘液检测颜色深,转化的还原糖少,斐林试剂检测颜色浅;后者淀粉含量少,碘液检测颜色浅,转化的还原糖多,斐林试剂检测颜色深。B正确。故选B。‎ ‎【点睛】考点:淀粉和还原糖的鉴定,解决本题应注意果实成熟过程糖类物质的变化:淀粉逐渐变为还原糖,所以淀粉减少,还原糖增多。‎ ‎17.某多肽,经测定其分子式为C21HxOyN4S2(二硫键)。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NO2)、天冬氨酸(C4H7NO4)、亮氨酸(C6H13NO2)、丙氨酸(C3H6NO2)、半胱氨酸(C3H7NO2S),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多肽水解后形成3种氨基酸 B. 该多肽中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分别为32和5‎ C. 该多肽中不止1个羧基 D. 该多肽中有3个肽键 ‎【答案】C ‎【解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此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进一步可以依据原子守恒定律,推导出多肽链的N(C)原子数=氨基酸的N(C)原子总数,多肽链的O(H)原子数=氨基酸的O(H)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的O(H)原子数。‎ ‎【详解】A、根据题干可知,所给的氨基酸都含有一个N原子,因此根据多肽中的N原子可以确定,该多肽是由4个氨基酸组成,根据S元素y守恒确定含有2个半胱氨酸;两个半胱氨酸中有6个C原子,说明剩下的两个氨基酸中共有15个C原子,即1个苯丙氨酸和1个亮氨酸,A正确;‎ B、根据氧原子和氢原子守恒,多肽中H原子数为(11+13+7+7=38)−脱去水中氢原子的数目(2×3=6)=32个, O原子数=(2+2+2+2=8)−脱去的水的分子数(1×3=3)=5,B正确;‎ C、根据苯丙氨酸、亮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分子式可知,R基中没有羧基,故由它们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的三肽中只有一个羧基,C错误;‎ D、4个氨基酸脱掉3分子水形成四肽,有3个肽键,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过程中相关计算,利用原子守恒定律,根据多肽的分子式推断出各个氨基酸的种类,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8.下列关于无机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Fe3+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B. 血浆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现象,血浆中Ca2+过高,则会导致肌无力 C. 血浆中的无机盐可维持酸碱平衡 D. 输液时用的0.9%NaC1溶液和血浆渗透压相近,可以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答案】A ‎【解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详解】A、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A错误;‎ B、血浆中Ca2+浓度与肌肉的兴奋性有关,Ca2+浓度过低,会出现抽搐现象,血浆中Ca2+过高,则会导致肌无力,B正确;‎ C、血浆中的无机盐可维持酸碱平衡,C正确;‎ D、0.9%NaC1溶液和血浆渗透压相近,可以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D正确。故选A。‎ ‎【点睛】考查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该考点知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应牢记常见的无机盐离子的生理功能,如Fe2+、Mg2+、Ca2+等。‎ ‎19.无机盐能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下面列出了若干确定无机盐X是否是植物必需的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设计是( )‎ ‎①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缺少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 ‎②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 ‎③只用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不用基质 ‎④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蒸馏水 ‎⑤以沙为基质盆栽,浇完全培养液 ‎⑥不用基质,只用完全培养液 ‎⑦不用基质,只用含无机盐X的培养液不用基质,只用蒸馏水 A. 以③为实验组,⑥为对照组 B. 以为实验,①为对照组 C. 以②为实验组,⑤为对照组 D. 以⑦为实验组,⑧为对照组 ‎【答案】A ‎【解析】验证X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缺乏X元素,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加入X元素,植物能正常生长,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活的环境是否含有该矿质元素,其他矿质元素的种类、浓度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 ‎【详解】①土壤中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可能含有X元素,①错误;‎ ‎②沙土中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可能含有X元素,②错误;‎ ‎③只用缺少元素X的“完全营养液”,不用基质作为实验组,有利于控制变量,③正确;‎ ‎④由①分析可知,④错误;‎ ‎⑤由②分析可知,⑤错误;‎ ‎⑥不用基质,只用完全营养液,作为对照,⑥正确;‎ ‎⑦植物正常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不用基质,只用含元素X的蒸馏水作对照,植物也不能正常生长,⑦错误;‎ ‎⑧无矿质元素,植物不能正常生长,⑧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矿质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变量的准确控制和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的应用是本题的重点。‎ ‎20.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 B. 图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 C. 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 D. 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 ‎【答案】D ‎【解析】根据曲线图可知,五条曲线中,4条代表不同的糖类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还有一条是酶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分析发现酶在8、9月份增多,而此时淀粉明显减少,说明该酶最可能是淀粉酶,它将淀粉水解为还原糖了。‎ ‎【详解】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酶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其主要组成元素为C、H、O、N,有的也含有S和P,所以五种有机物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A正确;果糖、蔗糖、葡萄糖、淀粉都是糖类,果糖和葡萄糖为单糖,蔗糖为二糖,淀粉为多糖,B正确;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图中果糖和葡萄糖为还原糖,其含量最高出现在10月份,所以若用斐林试剂检测,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C正确;观察图中曲线发现,酶含量增加时,淀粉的含量逐渐减少,而果糖和蔗糖含量增加,所以可推测该酶为淀粉酶,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小分子单糖或二糖,使苹果细胞液浓度增大,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熟知糖类的分类和转化,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根据曲线信息进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 ‎21.‎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水日”,水利部确定“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水危机日趋严重,研究表明,80%的疾病是由水污染引起的。下列有关人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形式存在 B. 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伴随着水的产生 C. 人体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减少,代谢缓慢 D. 冬季,植物体内结合水含量高于自由水含量,以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 ‎【答案】D ‎【解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其中自由水是主要的存在形式,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弱,反之亦然。‎ ‎【详解】A、水在任何细胞中都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A正确;‎ B、胰岛素是蛋白质,在形成的过程中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有水生成,B正确;‎ C、衰老细胞中的自由水减少,C正确;‎ D、冬季植物细胞中结合水增加,自由水减少,抗寒能力增强,但从数量上还是自由水的比例较高,D错误。故选D。‎ ‎【点睛】对于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的理解和识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含量关系c=a+b,且a>b”的是( )‎ A. a非必需氨基酸种类、b必需氨基酸种类、c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 B. a细胞质内的膜面积、b细胞核的膜面积、c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 C. a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外膜面积、c线粒体膜面积 D. a叶肉细胞的自由水、b结合水、c细胞总含水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种类、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与含量。‎ ‎【详解】A、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有两种,一种为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外界摄入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有8种,另一种为人体可以自身合成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有12种,即c=a+b且a>b,正确;‎ B、细胞膜属于生物膜系统,但不包括在细胞质内的膜面积和细胞核的膜面积之中,即c>a+b,所以其含量关系不符合c=a+b,错误;‎ C、线粒体为双层膜结构,其总膜面积为内膜面积与外膜面积之和,且内膜通过内凹形成嵴的方式使膜面积增加,故线粒体内膜面积大于线粒体外膜面积,即c=a+b且a>b,正确;‎ D、细胞中的水有两种形式即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中自由水的含量远大于结合水,即c=a+b且a>b,正确。故选B。‎ ‎23.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D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质 B. 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 C. 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D. R基为—CH3和—C3H5O2的二肽分子中,C、H、O原子的数目之比为8:14:5‎ ‎【答案】D ‎【解析】1、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DNA复制和转录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2、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直接造成了形成的肽链折叠方式不一样,在肽链基础上的形成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也就不一样,所以形成了蛋白质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由于基因的多样性和基因选择性表达; 3、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4、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详解】A、D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主要合成场所也是细胞核,但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错误;‎ B、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B错误;‎ 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R基为-CH3的氨基酸化学组成为C3H7O2N,R基为-C3H5O2的氨基酸化学组成为C5H9O4N,它们构成的二肽分子中,由于失去1分子水,所以C、H、O原子的数目之比为8:14:5,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和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4.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外表面既有糖蛋白又有糖脂 B.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C.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 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不需要的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均不能进入细胞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1. 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 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3. 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的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即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细胞膜的外表面既有糖蛋白又有糖脂,A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其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 C、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伴随着细胞膜成分的更新,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C正确;‎ D、不需要的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相对一般来说难以进入细胞,但细胞对物质进出的控制是相对有限的,所以有些有害的物质也可以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细胞膜各成分的功能,难度不大。‎ ‎25.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功能上的差异是由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B. 代谢旺盛细胞的核孔数目多,有利于DNA、RNA的进出 C. 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分布于所有的细胞中 D. 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等生物膜结构是细菌代谢的结构基础 ‎【答案】C ‎【解析】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是蛋白质和RNA进出的通道;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细胞功能上的差异主要由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A错误;‎ B、代谢旺盛细胞的核孔数目多,有利于RNA的进出,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B错误;‎ C、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正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C正确;‎ D、细菌是原核生物,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D错误。故选C。‎ ‎26.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没有叶绿体的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腹部肌肉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线粒体的数量更多 C. 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尾逐渐消失与该现象有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D. 汗腺细胞比唾液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没有叶绿体的原核生物如蓝藻等也可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线粒体的原核生物也可进行呼吸作用。‎ ‎【详解】A、部分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细胞,A错误;‎ B、心肌时刻在收缩和舒张,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心肌细胞中含大量的线粒体,多于腹部肌肉,B错误;‎ C、尾逐渐消失与溶酶体有关,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正确;‎ D、唾液腺细胞的分泌活动更旺盛,高尔基体数量较多,D错误。故选C。‎ ‎27.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观点的是( )‎ A. 每个磷脂分子的亲水端都向外 B.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C. 细胞膜内表面上的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联系 D.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在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答案】C ‎【解析】流动镶嵌模型认为: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③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详解】A、磷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向两侧,疏水端朝向内侧,A正确;‎ B、蛋白质分子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 C、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联系,糖被位于细胞膜外表面,C错误;‎ D、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D正确。故选C。‎ ‎28.下图表示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细胞膜上所有分子都能随意运动 B. 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相同 C. 该实验说明不同种生物细胞可以杂交,而同种生物细胞不能融合 D. 若该融合实验在‎20℃‎下进行,则两种膜蛋白均匀分布所用的时间将缩短 ‎【答案】B ‎【解析】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上的磷脂和绝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即细胞膜有流动性,该流动性的快慢与温度等条件有关。‎ ‎【详解】A、该实验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A错误;‎ B、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均为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 C、该实验只能说明不同种生物细胞可以杂交,同种生物细胞融合情况未知,C错误;‎ D、若该融合实验在‎20℃‎下进行,则两种膜蛋白均匀分布所用的时间将延长,D错误。‎ 故选B。‎ ‎29.有关高中生物中的“骨架”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B. 细胞骨架有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C. 有机大分子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例如麦芽糖、DNA等 D. RNA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而核糖核苷酸不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答案】B ‎【解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详解】真核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A错误;细胞骨架形成纤维网络,具有维持细胞形态的作用,B正确;麦芽糖是二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不属于有机大分子,C错误;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核糖核苷酸是由五碳糖、磷酸、碱基组成的,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D错误。故选B。‎ ‎【点睛】识记有机大分子、细胞的基本骨架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0.图表示变形虫切割和核移椬实验。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B.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C. 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D. 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生存的基础 ‎【答案】A ‎【解析】1、该实验存在相互对照,无细胞核的一半不能摄食、不生长、分裂,对刺激物不反应,有细胞核的一半能生长、分裂、摄食、对刺激有反应。‎ ‎2、该实验存在前后对照,无细胞核的一半不能摄食、不生长、分裂,对刺激物不反应,核移植后生命活动恢复。‎ ‎3、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由实验可见,具有细胞核,变形成虫才能生长、分裂、摄食、对刺激有反应,即正常进行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综上所述BCD正确;A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细胞核的功能,解题时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是“有无细胞核细胞核”“新陈代谢发生变化”,所以说明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与代谢活动的关系。‎ ‎31.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要穿过2层磷脂双分子层 B. 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需要穿过2层膜 C. 抗体由浆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共穿过5层生物膜 D. 水稻叶肉细胞线粒体基质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中利用要穿过8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D ‎【解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因此一层膜等于两层磷脂分子; RNA在细胞核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利用二氧化碳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 ‎【详解】A、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因此不需要跨过生物膜,A错误;‎ B、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跨过生物膜,B错误;‎ C、抗体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过程,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不需要跨过生物膜,C错误;‎ D、线粒体基质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到达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基质需要穿过4层膜,即8层磷脂分子层,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器的结构、物质运输的方式等方面的知识,解题时考生要明确一层生物膜等于两层磷脂分子。‎ ‎32.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自噬体的膜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 B. 图中的水解酶是在自噬溶酶体中合成的 C. 图中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溶酶体所参与的细胞内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降解过程与基因有关 ‎【答案】D ‎【解析】一层生物膜含一层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自噬体是双层膜,应该含4层磷脂分子,A错误;水解酶大多是蛋白质,蛋白质类的酶在核糖体合成,B错误;溶酶体与自噬体结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细胞自噬属于细胞凋亡,受基因调控,D正确。故选D。‎ ‎33.下列关于细胞器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分泌蛋白的形成与分泌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线粒体相互合作的结果 B. 线粒体与叶绿体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C. 在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和高尔基体分别对纺锤体和细胞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D. 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液泡和线粒体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发生时由于液泡中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和吸水所致,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经过内质网初步加工,再由高尔基体上进一步加工、修饰,这个过程需要能量,由线粒体提供,A正确;‎ B、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叶绿体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存储能量的过程,B正确;‎ C、低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由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形成细胞壁,C正确;‎ D、质壁分离与复原,是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需要能量,与线粒体无关,D错误。‎ 故选D。‎ ‎34.下列有关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 B. 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溶质的浓度 C. 将人体的红细胞放在10%的浓盐水中时,人体的红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D.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低时,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吸水涨破 ‎【答案】B ‎【解析】1、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只要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即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 ‎2、质壁分离的原因:(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2)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详解】A、观察质壁分离只能用含大液泡的成熟的植物活细胞,A错误;‎ B、细胞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外界溶液溶质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溶质的浓度,B正确;‎ C、人体的红细胞放在10%的浓盐水中时会失水皱缩,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低时,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吸水,但由于有细胞壁的存在,不会发生涨破现象,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掌握渗透原理;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5.如下图所示,某些植物细胞利用①把细胞内的H+运出,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②能依靠H+浓度差把H+和X分子运入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的空间结构相同 B. ①和②的化学本质不同 C. H+运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 氧气的浓度会影响细胞吸收X分子 ‎【答案】D ‎【解析】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 ATP提供能量,在①的协助下将H+运输出细胞,说明①为载体, H+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在②的协助下,依靠细胞外和细胞内的H+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把H+和X分子运入细胞,说明②为载体,H+运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详解】A、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①和②的功能不同,故可推测其结构也不相同,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①和②均为载体,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 H+运进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 D、氧气浓度可影响H+外运,进而影响细胞外和细胞内H+浓度差,从而影响X分子的吸收,故氧浓度对细胞吸收X分子有影响,D正确。故选D。‎ ‎【点睛】理解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特点,准确判断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6.下列关于物质X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X为甘油,则其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入细胞 B. 若X为葡萄糖,则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C. 若X为尿素分子,则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且与氧气浓度无关 D. 若X为钠离子,则其进入细胞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且与氧气浓度有关 ‎【答案】D ‎【解析】同-物质在进入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而进入其它细胞,如小肠粘膜细胞则为主动运输。‎ ‎【详解】A、甘油的跨膜运输为自由扩散,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葡萄糖在顺浓度梯度时,可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进入细胞,此过程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B正确;‎ C、尿素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故与氧气浓度无关,C正确;‎ D、在形成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与氧气浓度无关,D错误。故选D。‎ ‎【点睛】掌握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解题关键,尤其是-些特殊实例的跨膜运输方式是易考点 ,也是易错点。‎ ‎37.将家兔红细胞甲、乙、丙(内部溶液浓度相等)分别置于三种不同浓度(a,b,c)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据图可知,三种溶液浓度c<b<a B. 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乙细胞有水分子进出 C. 如果把丙细胞换成洋葱表皮细胞,则其会涨破 D. 甲、乙、丙均发生了渗透作用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甲图,细胞处于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大于吸水量,使得细胞皱缩;乙图,细胞处于等浓度的溶液中,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丙图,细胞处于低浓度的溶液中,细胞吸水量大于失水量,细胞膨胀。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 ‎【详解】A、根据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向可知,a大于细胞质浓度,b约等于细胞质浓度,c小于细胞质浓度,三种溶液浓度c<b<a ,A正确;‎ B、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体积的变化,不能观察到水分子的进出,B错误;‎ C、若丙换成洋葱表皮细胞,不会涨破,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C错误;‎ D、乙中细胞内溶液和外界没有浓度差,故没有发生渗透作用,D错误。故选A。‎ ‎38.如图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局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均为脂质,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 B. 由①组成膜称为单位膜,细胞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 C. ②是脂溶性的,分布在脂双层内部,其元素组成为C、H、O、N D. ①中的两层结构完全相同,②使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磷脂,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②表示胆固醇。‎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的尾部朝向内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A、①表示磷脂,②表示胆固醇,均为脂质,但苏丹III染液只能鉴定脂肪,A错误;‎ B、①表示磷脂,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 C、②表示胆固醇,是脂溶性的,分布在脂双层内部,其元素组成为C、H、O,C错误;‎ D、①磷脂中的两层结构不完全相同,如蛋白质分布不均匀,①②都能运动,体现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细胞膜的结构,以及常见有机物的组成元素。解题关键是判断出①②的结构,注意②是胆固醇,不是蛋白质。‎ ‎39.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 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的物质是 ‎ A. K+ B. Na+ C. 胰岛素 D. CO2‎ ‎【答案】A ‎【解析】分析图乙可知,该物质由细胞外的低浓度向细胞内的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帮助,同时消耗能量,应为主动运输,且为吸收。‎ ‎【详解】分析图甲可知,Na+是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进行主动运输,胰岛素是由通过胞吐进行运输的,CO2是通过自由扩散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的,K+是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进行主动运输。故选A。‎ ‎40.李娜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李娜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那么,她应该怎样改进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 )‎ A. 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换成质量分数为30%的NaCl B. 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C. 把猪的膀胱换成其他半透膜 D. 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10%的蔗糖溶液 ‎【答案】D ‎【解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Na+和Cl-可以通过半透膜(猪膀胱膜),所以将膀胱膜换成其他半透膜或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都没用。‎ ‎【详解】A、Na+和Cl-可以通过半透膜(猪膀胱膜),则换成质量分数为30%的NaCl溶液,也没有渗透现象,A错误;‎ B、Na+和Cl-可以通过半透膜(猪膀胱膜),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也没有渗透现象,B错误;‎ C、把猪的膀胱膜换成其他半透膜,Na+和Cl-也可以通过,C错误;‎ D、换成蔗糖溶液,蔗糖相对于NaCl而言是大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这样才能观察的到渗透现象,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渗透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半透膜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注意:膜的两侧液体都是流动的,不要只认为只是液体进入膜内或只流出膜外。‎ 第Ⅱ卷 非选择题 ‎41.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三种重要有机物A、C、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X所指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b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 ‎(2)A的中文名称为_____________,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 ‎(3)过程②叫做_____________,若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通过②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e的E,且E中含有1个二硫键,则E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 ‎(4)细胞结构Ⅰ由A_____________和E_____________紧密结合形成。细胞结构Ⅱ的名称为_______,在细胞中分布场所为_____________。‎ ‎【答案】N、P 脱氧核糖核酸 碱基、脱氧核糖、磷酸基团 脱水缩合 DNA 蛋白质 糖蛋白 细胞膜的外侧 ‎【解析】本题以推断方式考查细胞的元素组成:‎ ‎1、分析题图可知,题图中各字母和序号的含义分别如下:X代表N和P,Y代表N,a代表脱氧核苷酸,A代表DNA,b代表氨基酸,B代表多肽链,E代表蛋白质,c代表葡萄糖, C代表多糖,I代表染色体,Ⅱ代表糖蛋白,①②③均代表脱水缩合反应(但注意反应结果未必都会产生水) ;‎ ‎2、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与脱去的水分子数相同,等于氨基酸的数目−肽链数。‎ ‎【详解】(1)依据细胞结构I“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描述,可知I为染色体,根据图中“折叠”一词可推知E为蛋白质,则A为DNA,进而得出a为脱氧核苷酸,元素组成为C、H、O、N、P,故X代表的是N和P , b为氨基酸,其结构通式为; ‎ ‎(2)A是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为含N碱基(A、G、C、T)、脱氧核糖、磷酸基团;‎ ‎(3)过程②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蛋白质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分子量之和−脱去的水分子量之和−形成二硫键脱去的H原子数,设E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X,则有关系式:r(m+X)−18X−2=e,解得:X=‎ ‎(4)细胞结构I由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形成,细胞结构Ⅱ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具有保护、润滑和识别作用。‎ ‎【点睛】本题破题关键是首先根据题图描述确定细胞结构I为染色体,然后推断出A、E分别是DNA、 蛋白质,最后再进一步推导出其余字母和序号的生物学含义,在确定题图表达的内容之后,再根据所学课本内容逐一判断各选项。‎ ‎42.下图Ⅰ、Ⅱ、Ⅲ、Ⅳ表示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⑦表示细胞的各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Ⅱ所示为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应该没有[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2)图中[ ]__________是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在植物细胞中,它与________(结构)的形成有关。‎ ‎(3)图中__________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个细胞,其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 ‎(4)图甲中Ⅳ为__________细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5)上述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与此现象有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名称)。‎ ‎【答案】[4]叶绿体 [5]液泡 [6]高尔基体 细胞壁 Ⅲ 无成形细胞核 低等植物 含有细胞壁、叶绿体、中心体 Ⅰ、Ⅱ、Ⅲ、Ⅳ 液泡 ‎【解析】分析题图:题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1是内质网(包括光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两种);2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3是中心体;4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5是液泡;6是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分泌有关;7是核糖体。‎ ‎【详解】(1)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是不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4叶绿体和5液泡;‎ ‎(2)结构6为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但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图中Ⅲ为蓝藻细胞模式图,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个细胞,无成形细胞核(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Ⅳ为低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叶绿体可判断其为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可判断其为低等植物细胞;‎ ‎(5)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四类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6)该现象主要与液泡中的大量花青素有关。‎ ‎【点睛】本题结合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学生识记细胞各结构的图象和功能,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明确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43.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的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根据下图内容,回答问题:‎ ‎(1)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进入内质网的多肽,在内质网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__________的蛋白质,③过程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序列,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经过②③过程形成的蛋白质经过④途径送往溶酶体、成为膜蛋白或__________。‎ ‎(2)某些蛋白质经⑥、⑦过程进入线粒体、叶绿体时,需要膜上__________的协助。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蛋白质部分来自⑥、⑦过程,部分蛋白在__________的指导下自身合成。‎ ‎(3)某些蛋白质经过程进入细胞核需要通过__________(结构),这一过程具__________性,此结构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图中除了途径⑤运送的蛋白质,送往其他细胞结构的蛋白质前都具有__________,这是细胞内蛋白质定向运输所必须的。‎ ‎(5)真核细胞中与载体蛋白合成和加工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_____。‎ ‎【答案】空间结构 信号序列在内质网中被(酶)切除(水解) 分泌蛋白 蛋白质 线粒体或叶绿体基因(DNA) 核孔 选择 控制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不同的信号序列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解析】图示可知,①表示翻译,②表示内质网的加工,③表示高尔基体的加工,④表示高尔基体 的分类、包装和转运,⑤⑥⑦⑧表示翻译形成的肽链进入各种细胞结构。‎ ‎【详解】(1)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进入内质网的多肽,在内质网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③过程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序列,其原因可能是信号序列在内质网中被(酶)切除(水解)。由图可知,经②③过程形成的蛋白质经过④途径送往溶酶体、成为膜蛋白或分泌蛋白;‎ ‎(2)某些蛋白质经⑥、⑦过程进入线粒体、叶绿体时,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协助。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DNA分子,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蛋白质部分来自⑥、⑦过程,还有部分在线粒体或叶绿体基因(DNA)的指导下合成;‎ ‎(3)某些蛋白质经过程进入细胞核需要通过核孔,核孔对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具有选择性,作用是实现核质之间的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4)图中除了⑤以外,送往不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信号序列,这是细胞内蛋白质定向运输所必须的;‎ ‎(5)真核细胞中与载体蛋白合成和加工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学生需准确把握题干“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的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结合所学解答实际问题。‎ ‎44.囊性纤维病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疾病,患者汗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黏液堵塞。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CFTR蛋白功能异常,如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____模型,模型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的是__________,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__________决定的。‎ ‎(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通过__________作用向膜外扩散的速度__________,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将动物细胞膜上的主运输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下图中K+进入细胞属于原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通过分析,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转运至细胞外,属于__________主动转运。驱动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所需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与协助扩散相比较,主动运输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膜上除了有转运蛋白外,还有多种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信息分子和细胞膜表面受体的结合可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功能。‎ ‎【答案】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CFTR蛋白 渗透 加快 原发性 Na+浓度梯度 一般为逆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能量 蛋白质 信息交流 ‎【解析】图示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能协助氯离子转运至细胞外,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功能异常的CFTR蛋白不能协助氯离子转运至细胞外,导致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不断积累。由题图可知,氯离子的运输需要CFTR蛋白协助,同时也消耗ATP,因此是主动运输。‎ ‎【详解】(1)细胞膜具有流动镶嵌模型,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氯离子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能正常进行是由膜上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决定的;‎ ‎(2)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细胞外液浓度升高,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向膜外扩散速度加快,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转运至细胞外,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属于原发性主动转运,驱动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所需能量来源于膜两侧Na+浓度梯度。与协助扩散相比较,主动运输具有的特点是:一般为逆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 ‎(4)受体的化学本质蛋白质。信息分子和细胞膜表面受体的结合可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点睛】本题结合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图解,考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能根据图中和题中信息答题。‎ ‎45.请结合拓展阅读书籍和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以下问题:‎ ‎(1)临床工作中经常应用酒精、加热、紫外线灯来进行消毒杀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汞中毒时,早期可以服用大量含__________液体,缓解中毒程度,原理是该物质在消化道中与汞盐结合成变性的不溶解物,以阻止有毒的汞离子吸收入体内,然后再设法将沉淀物自胃中洗出。‎ ‎(3)水华与赤潮都是有害的生态现象,是严重的环境问题。以下关于水华和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赤潮是淡水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其中的蓝细菌、绿藻等微生物异常增殖的一种现象。水华则是指海水富营养化而导致其中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造成海水颜色异常的一种现象。‎ B.水华和赤潮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内因是引发水华和赤潮的生物容易发生过度繁殖,外因包括气候、地形、生物、物理以及化学因素等。‎ C.水华和赤潮发生时,会遮蔽照射到水下的阳光,影响水下植物的光合作用,破坏水体内的生态平衡。‎ D.水华和赤潮发生时,会使水体缺氧,容易造成水体内生物的窒息死亡,还往往会伴有难闻的气味。部分造成水华和赤潮的原核生物可以释放毒素,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4)脂肪又称__________。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形成的,常温下呈液态的叫油,呈固态的称脂。天然的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 ‎(5)《The lives of life》一书中说“原核细胞之间的共生联系,乃是真核细胞的起源”,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阐述说明。__________‎ ‎【答案】酒精、加热、紫外线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 A 甘油三酯 脂肪酸败 线粒体的起源可视为原核生物与原始真核生物共生,经长期进化后形成的 ‎【解析】造成蛋白质变性的原因:物理因素包括: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X射线、超声波等;化学因素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三氯乙酸、乙醇、丙酮等。‎ 水华和赤潮分别是淡水和海水长期被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而造成的,为现在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脂肪酸败指油脂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氧化,产生低级的醛、酮、羧酸等物质,其营养价值也随之降低的过程;‎ 内共生学说由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于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胞的起源》中正式提出。她认为,好氧细菌被变形虫状的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后、经过长期共生能成为线粒体,蓝藻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螺旋体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变成原始鞭毛。‎ ‎【详解】(1)酒精、加热、紫外线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病菌;‎ ‎(2)汞中毒时,早期可以服用大量含蛋白质液体,使蛋白质在消化道中与汞盐结合成变性的不溶解物,避免被人体吸收;‎ ‎(3)水华和赤潮分别是淡水和海水长期被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而造成的,A错误;‎ ‎(4)脂肪又称甘油三酯,天然的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即酸败;‎ ‎(5)线粒体、叶绿体都可视为原核生物,其结构相似,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后经过长期共生形成的。‎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变性、水华和赤潮、脂肪酸败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