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泰安三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泰安三模)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考全真模拟题 生 物 一、选择题 ‎1.氮肥是指以氮为主要成分,可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的肥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施用氮肥的目的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B. 根细胞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淀粉等物质 C. 氮肥施用过多可能会使植物根细胞失水,导致植株萎蔫 D. 土壤缺氧时,植物根细胞不能主动吸收含氮的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核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蛋白质、核酸、磷脂、ATP等都含有N元素;植物吸收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详解】A、使用氮肥的目的是给植物提供矿质元素,而不是提供能量,A错误;‎ B、淀粉不含有氮元素,B错误;‎ C、氮肥施用过多,细胞外液升高,可能导致植物根细胞失水,导致植株萎蔫,C正确;‎ D、土壤缺氧时,植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根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D错误。‎ 故选C。‎ ‎2.某小组为了解某种加酶洗衣粉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将相同大小的蛋白块置于等量相同适宜浓度的洗衣粉溶液中,蛋白块消失所需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24 -‎ A. 该洗衣粉水解脂肪的最适温度也是45℃‎ B. B和C两点催化效率相同的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相同 C. 若改变洗衣粉溶液的pH,则A点会向左或向右移动 D. 若减小洗衣粉的浓度,A、B、C点均向上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蛋白块消失所需时间逐渐缩短,在45℃时蛋白块消失所需时间最短,而后随着温度升高,蛋白块消失所需时间逐渐延长。结合题意可知该实验探究洗衣粉中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可知该酶的活性随温度上升先增加后减少,该酶的最适温度为45℃。‎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分析题图可知该洗衣粉中具有蛋白质水解酶,蛋白质水解酶的最适温度为45℃,但无法判断是否含有脂肪水解酶,A错误;‎ B、酶在C点温度下催化效率下降是由于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的失活,B、C两点的酶的空间结构不相同,B错误;‎ C、若改变洗衣粉溶液的pH值,不会使酶的最适温度发生改变,只会改变酶的催化效率,故会使A点向上或向下移动,C错误;‎ D、若减小洗衣粉的浓度,即降低酶的量,会延长蛋白块消失所需的时间,则A、B、C三点均向上移动,D正确;‎ 故选D。‎ ‎3.地衣由真菌菌丝包裹着绿藻或蓝藻细胞构成,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为地衣制造有机养分,而菌丝则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等提供原料,并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菌与绿藻或蓝藻之间具有互利共生关系 - 24 -‎ B. 绿藻和蓝藻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含有色素和光合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 真菌、绿藻和蓝藻细胞中都有两种核酸,且遗传物质都是DNA D. 地衣藻细胞中的元素可以来自真菌和空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 DNA存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 细胞核中:DNA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A、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为地衣制造有机养分,而菌丝则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等提供原料,并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可见真菌与绿藻或蓝藻之间具有互利共生关系,A正确;‎ - 24 -‎ B、绿藻属于低等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B错误;‎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和绿藻属于真核生物,三者的细胞中都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且DNA都是其遗传物质,C正确;‎ D、由于真菌能为藻细胞提供水分和无机盐,因此藻细胞中的一些元素可以由真菌提供,而藻细胞光合作用需要的CO2来自空气,D正确。‎ 故选B。‎ ‎4.核糖体是一种颗粒状的结构,主要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 B. 核糖体RNA的核苷酸序列决定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C. tRNA携带氨基酸分子进入核糖体后才能发生脱水缩合 D.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都要转移到内质网、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和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详解】A、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 B、mRNA的核苷酸序列决定了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核糖体上的RNA是rRNA,rRNA的核苷酸序列不能决定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B错误;‎ C、氨基酸分子由tRNA携带进入核糖体,核糖体上有2个位点可容纳2个tRNA,进入核糖体的2个tRNA各携带1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生成肽,C正确;‎ D、一些多肽在核糖体合成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便具有活性,有些多肽需要转移到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后才具有活性,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C。‎ ‎5.5-氟尿嘧啶能抑制脱氧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抑制DNA的合成,其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也能干扰基因的表达;环磷酰胺也可以抑制DNA的合成,而且大剂量的环磷酰胺会抑制B细胞活性和相关抗体的形成。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5-氟尿嘧啶和环磷酰胺都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B. 5-氟尿嘧啶可能使mRNA的结构异常,从而干扰基因的表达 C. 环磷酰胺作用于肿瘤细胞后,可以把肿瘤细胞的分裂阻断在前期 - 24 -‎ D. 注射大剂量环磷酰胺可导致人体被病原体感染的概率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5-氟尿嘧啶和环磷酰胺,抑制DNA合成,会影响DNA复制,影响增殖,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推测其可能使mRNA的结构异常,从而干扰基因的表达; 大剂量的环磷酰胺会抑制B细胞活性,导致浆细胞的数量减少,相关抗体的形成减少。‎ ‎【详解】A、肿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增殖过程中需要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5-氟尿嘧啶能抑制DNA的合成,也能干扰基因的表达,环磷酰胺也可以抑制DNA的合成,因此两者都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A正确;‎ B、5-氟尿嘧啶与尿嘧啶的结构非常相似,推测其可能使mRNA的结构异常,从而干扰基因的表达,B正确;‎ C、环磷酰胺能够抑制DNA合成,其作用于肿瘤细胞后,可以把肿瘤细胞的分裂阻断在间期,C错误;‎ D、大剂量的环磷酰胺会抑制B细胞活性和相关抗体的形成,从而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使得人体被病原体感染的概率增大,D正确。‎ 故选C。‎ ‎6.某二倍体的基因A可编码一条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在紫外线照射下,该基因内部插入了3个连续的碱基对,突变成基因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A和a中的遗传信息一定不同 B. 基因A和a所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就相差一个氨基酸 C. 由于基因A所表达的肽链含有63个氨基酸,所以基因A含有189个碱基对 D. 该突变可以在基因A复制时发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的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 - 24 -‎ 来运转氨基酸。‎ ‎【详解】A、由于基因A和a中的碱基对有所不同,所以它们所含的遗传信息一定不同,A正确;‎ B、由于加入了3个连续的碱基对,所以基因A和a所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就相差一个氨基酸,B正确;‎ C、由于基因调控序列的存在(且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基因A所含的碱基对数目应大于189个,C错误;‎ D、基因突变通常是在DNA复制时发生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意义;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对组织内相应的抗原进行检测 B. 抑制T细胞增殖可降低异体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 C. 注射动物血清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 D. 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能判断机体是否对青霉素过敏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根据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可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 24 -‎ A正确;‎ B、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T细胞增殖可降低异体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 C、动物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动物血清是为了中和相应的抗原,C错误;‎ D、对青霉素过敏的人而言,青霉素是一种过敏原,进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生过敏反应,所以注射青霉素前一定要进行皮试,D正确。‎ 故选C。‎ ‎8.研究发现,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刺激下丘脑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该疾病患者不会出现的状况是( )‎ A. 血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升高 B. 机体局部区域出现组织水肿 C.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D. 尿液中尿素等代谢废物浓度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的,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详解】A、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不会使血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升高,A错误;‎ B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能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机体局部区域会出现血浆进入组织液的量增加,形成组织水肿,BC正确;‎ D、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导致尿液中尿素等代谢废物浓度增大,D正确。‎ 故选A。‎ ‎9.2020年世界多国出现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该病患者肺功能受损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浑身酸痛等症状。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RNA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呼吸急促,以补偿机体缺氧 B. 血浆疗法主要依赖康复者血液中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C. 患者治愈后,机体会产生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有对该病毒免疫的能力 - 24 -‎ D. 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能使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变性,从而失去感染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浆疗法的原理是利用康复者血浆中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可以迅速识别并捕捉病毒,激活体内的补体系统清除病毒。‎ ‎【详解】A、患者肺功能受损,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呼吸急促,以补偿机体缺氧,A正确;‎ B、血浆疗法主要依赖康复者血液中的相应抗体发挥作用,B错误;‎ C、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治愈后,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有对新型冠状病毒免疫的能力,C正确;‎ D、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能使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变性,从而失去感染力,因此为预防感染常用75%的酒精消毒,D正确。‎ 故选B。‎ ‎10.某棉田生态系统中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是蚜虫,现引入蚜虫的天敌 草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主要依据棉田中蚜虫的种群密度来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引入草蛉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 蚜虫和草蛉之间能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各自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D. 由蚜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蚜虫尸体残骸和草蛉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详解】A、年龄组成可预测蚜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种群密度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 B、草蛉可捕食蚜虫,从而减少蚜虫对棉花的捕食,故引入草蛉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B正确;‎ C、草蛉和蚜虫之间为捕食关系,二者之间能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各自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 24 -‎ C正确;‎ D、草蛉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蚜虫的同化量,所以由蚜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蚜虫尸体残骸和草蛉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D正确。‎ 故选A。‎ ‎11.《联合国气候恋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力植树造林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问题 B. 温室效应是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的,这是个全球性问题 C. 岛国受温室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大,因为岛国的CO2排放量更大 D. 为了尽快降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应立即实现CO2的净零排放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详解】A、解决温室效应的根本措施是减少CO2的排放,而不是大力植树造林,A错误;‎ B、温室效应是增加了CO2从生物群落到大气的排放,从而破坏了碳循环的平衡所致,由于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所以温室效应是一个全球性问题,B正确;‎ C、岛国的CO2排放量一般要低于内陆国的,岛国受温室效应影响更重的原因是岛国被海洋所环抱,温室效应最终会导致海平面升高,C错误;‎ D、由于要考虑到生产和生活的现状,实现CO2的净零排放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D错误。‎ 故选B。‎ ‎12.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而起防腐作用。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效分解甲醛的细菌,以处理废弃的福尔马林。下图是筛选和纯化甲醛分解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其中LB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24 -‎ A. 筛选甲醛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要添加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 B. ③→④接种的目的是通过单个菌落分离出甲醛分解菌 C. 步骤⑤中,各个培养瓶中的甲醛溶液要有一定的浓度梯度 D. 测定并选出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后,筛选对应的菌株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的细菌的过程中,通过①过称制取各种菌的悬浊液,此过程中的活性污泥不需要灭菌操作,②过程可以获得各种微生物,③中的培养基中的碳源只含有甲醛,只有可以分解甲醛的细菌能够存活,所以通过③过程可以筛选出能分解甲醛的微生物,④过程可以获得单菌落,获得单菌落过程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或者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A、由于甲醛分解菌能利用甲醛作为碳源,而不能分解甲醛的菌体不能利用甲醛做碳源,所以筛选甲醛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要添加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在此培养基上不能分解甲醛的菌体因缺少碳源而不能生长,A正确;‎ B、③过程可以筛选出能分解甲醛的微生物,④过程可以获得单菌落,接种目的是通过单个菌落分离出分解甲醛的菌体,B正确; ‎ CD、步骤⑤中,各个培养瓶中的甲醛溶液的浓度要相同,将不同的甲醛分解菌分别接种到各个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瓶中甲醛的含量,选出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后,筛选对应的菌株可获得分解甲醛能力强的甲醛分解菌,C错误;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知识点是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题 ‎13.曲线模型可以用来分析相关的生物学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24 -‎ A. 若x表示光照强度,y表示净光合速率,则a可以表示光补偿点,b可以表示光饱和点 B. 若x表示物质浓度,y表示物质的吸收速率,则b点限制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载体的数量 C. 若x表示温度,y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则c表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D. 若x表示时间,y表示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值,则细胞在a~b时的代谢强度逐渐减弱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中,在ab范围内,随着x的增加,y逐渐增加,当x达到b时,y不再增加。‎ ‎【详解】A、若x表示光照强度,y表示净光合速率,当光照强度较弱时,净光合速率小于0,当光照强度为a时,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a可以表示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为b时,净光合速率不在增加,b可以表示光饱和点,A正确;‎ B、若x表示物质浓度,y表示物质的吸收速率,则该物质的运输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则b点限制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载体的数量或能量,B错误;‎ C、由于高温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使酶的活性丧失,所以若x表示温度,y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则b可表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且超过最适温度后,酶促反应速率应下降,而不是维持稳定,C错误;‎ D、若x表示时间,y表示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值,则细胞在a~b时随着自由水/结合水的值升高,代谢强度应逐渐增强,D错误。‎ 故选A。‎ ‎14.某雌雄异株的植物的叶片有羽状浅裂和羽状深裂两种类型,雌株叶片都是羽状浅裂,叶形由基因A、a控制。某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F1中羽状浅裂雌株有3种基因型,且其中杂合子占1/2‎ - 24 -‎ B. 实验二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AA,亲本雄株的基因型为aa C. 实验一F1雌株的基因型与实验二F1雌株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 D. 若要确定某羽状浅裂雌株的基因型,最适合选用羽状深裂雄株与之杂交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由于雌性叶片均为羽状浅裂,根据实验一的子代雄性中羽状浅裂:羽状深裂=1∶3,可判断羽状浅裂雄株的基因型为aa,羽状深裂雄株的基因型为AA、Aa,即实验一的亲本基因型均为Aa;实验二的子代中雄性均为深裂(A-),亲本雄性均为浅裂(aa),所以亲本雌性基因型为AA。‎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实验一亲本基因型均为Aa,所以F1中羽状浅裂雌株有AA、Aa、aa共3种基因型,且其中杂合子占1/2,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实验二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AA,亲本雄株的基因型为aa,B正确;‎ C、实验一F1雌株的基因型(1/4AA、1/2Aa、1/4aa)与实验二F1雌株的基因型(Aa)相同的概率是1/2,C正确;‎ D、若要确定某羽状浅裂雌株的基因型,最适合选用羽状浅裂雄株(aa)与之杂交,D错误。‎ 故选ABC。‎ ‎15.某同学于黑暗中在某植物的A、D、F处涂抹等量的14C-IAA溶液,以实验初始时14C-IAA溶液的放射性强度为100%,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B、C、E处的相对放射性强度,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B C E ‎0‎ ‎0‎ ‎0‎ ‎0‎ ‎12‎ ‎1.6‎ ‎0‎ ‎6.8‎ - 24 -‎ ‎24‎ ‎1.9‎ ‎0.2‎ ‎15.8‎ ‎36‎ ‎2.3‎ ‎0.5‎ ‎16.9‎ A. 该实验证明生长素可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B. 黑暗条件可以排除光照对生长素运输影响 C. B、E对照说明生长素非极性运输的速率明显快于极性运输的速率 D. 随着能量供应增多、时间延长,B、C、E处的14C-IAA将持续增多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 ‎【详解】A、在A处涂抹14C-IAA溶液,一段时间后在B处检测到了放射性,说明生长素可进行极性运输,在D、F处涂抹14C-IAA溶液,一段时间后在C、E处检测到了放射性,说明生长素可进行非极性运输,A正确;‎ B、由于芽尖能感受单侧光,并在单侧光下进行横向运输而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所以黑暗条件可以排除光照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B正确;‎ C、根据表格中B、E放射性的含量可说明生长素非极性运输的速率明显快于极性运输的速率,C正确;‎ D、由于实验中在A、D、F处涂抹的14C-IAA溶液的量是一定的,故不会随着能量供应增多、时间延长,B、C、E处的14C-IAA持续增多,D错误。‎ 故选ABC。‎ ‎16.图甲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图乙是对紫仓鼠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4 -‎ A. 图甲中,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植物的多样性不发生变化 B. 图甲中,猫头鹰和兔虽为捕食关系,但二者却在草原上长期共存,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属于共同进化 C. 图乙中,t1时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 若在图乙t1时,该生态系统中紫仓鼠的数量是75只/hm2,则该生态系统中紫仓鼠的环境容纳量是75只/hm2‎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图1中含有3条食物链,兔和鼠位于第二营养级。图2表示S型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其中t2时表示达到了环境容纳量K,t1表示种群数量达到k/2时,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图甲中,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植物之间的竞争增强,竞争能力弱的植物可能会被淘汰,所以植物的多样性可能会发生变化,A错误;‎ B、图甲中,猫头鹰和兔虽为捕食关系,但二者却在草原上长期共存,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属于共同进化,B正确;‎ C、图乙中,t1时种群数量为k/2,之后种群数量会继续增长,所以t1时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正确;‎ D、若在图乙t1时,该生态系统中紫仓鼠的数量是75只/hm2,则该生态系统中紫仓鼠的环境容纳量约是75×2=150只/hm2,D错误。‎ 故选BC。‎ ‎17.下图表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的三条途径,下列相关叙沭错误的是( )‎ A. 途径甲中,过程Ⅰ应将干扰素基因和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重组 - 24 -‎ B. 途径乙中,过程Ⅱ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C. 途径丙中,过程Ⅱ可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以制备感受态细胞 D. 三条途径中,过程Ⅲ依据的生物学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过程Ⅰ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Ⅱ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Ⅲ表示将受体细胞培养形成转基因个体。‎ ‎【详解】A、途径甲中,要想使目的基因在乳腺中表达,过程Ⅰ应将干扰素基因和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重组,A正确;‎ B、途径乙中,过程Ⅱ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B正确;‎ C、途径丙中,过程Ⅱ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时,常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易吸收周围环境中DNA的感受态细胞,C正确;‎ D、三条途径中,过程Ⅲ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相同,途径甲是利用了受精卵的全能性,途径乙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途径丙是利用了大肠杆菌增殖快的特点,D错误。‎ 故选D。‎ 三、非选择题 ‎18.某科研所以某蓝莓品种为实验材料,采用拱棚覆膜方式研究光质对蓝莓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设置绿膜、红膜、黄膜、蓝膜、白膜5个处理组(其中白膜为对照组)各颜色薄膜透过的光的波长和相应颜色光的波长吻合。下表表示不同颜色薄膜覆盖对蓝莓植株不同指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组 叶绿素a(mg·g-1)‎ 叶绿素b(mg·g-1)‎ 光合速率 ‎(μmol·m-2·s-1)‎ 呼吸速率 ‎(μmol·m-2·s-1)‎ 绿膜 ‎6.34‎ ‎3.55‎ ‎9.03‎ ‎0.68‎ 红膜 ‎4.34‎ ‎2.32‎ ‎9.39‎ ‎1.07‎ 黄膜 ‎4.09‎ ‎2.23‎ ‎10.71‎ ‎1.06‎ 蓝膜 ‎5.49‎ ‎2.67‎ ‎12.09‎ ‎1.04‎ - 24 -‎ 白膜 ‎3.85‎ ‎1.91‎ ‎10.94‎ ‎1.54‎ ‎(1)叶绿素的含量直接体现植物对光能的利用,叶绿素存在于___________上,主要吸收___________光。在___________膜覆盖下的蓝莓植株叶绿素含量增加最显著,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 ‎(2)与其他处理组对比,绿膜覆盖下的蓝莓植株光合速率一直处于最低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_。‎ ‎(3)根据图中数据,对蓝莓增产提出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说明:答类囊体、类囊体膜] (2). 蓝紫光和红 (3). 绿 (4). 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对光的吸收量,从而提高光合速率 (5). 蓝莓叶片仅吸收少量绿光,大部分光被反射,绿膜覆盖组可利用的光少于其他颜色薄膜覆盖组,所以光合速率最低 (6). 在生产上可通过覆盖蓝色薄膜或者补充蓝光增大蓝莓的光合速率 ‎【解析】‎ ‎【分析】‎ ‎1、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色素的种类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绿膜处理的一组,叶绿素的含量增加最明显,因为色素对绿光吸收的最少,因此通过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以增加对光的吸收量,从而提高光合速率;用白膜处理的一组,叶绿素含量最低,白膜允许白光通过,白光属于复色光,光合色素吸收的最多;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蓝膜覆盖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的值最高,积累的有机物量最多。‎ ‎【详解】(1)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绿膜覆盖下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其生理意义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对光的吸收量从而提高光合速率。‎ ‎(2)与其他处理组相比较,绿膜覆盖下的蓝莓光合速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是因为绿膜覆盖下蓝莓叶片仅吸收少量绿光,大部分光被反射,绿膜覆盖组可利用的光少于其他颜色薄膜覆盖组所以光合速率最低。‎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蓝膜覆盖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一呼吸速率)的值最高,积累的有机物量最多,在生产上可通过覆盖蓝色薄膜或者补充蓝光增大蓝莓的光合速率。‎ - 24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中色素的作用以及含量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色素的分布及其功能,识记光合色素吸收功能的情况,能够正确分析表中数据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 ‎19.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受等位基因A、a控制;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两只雌雄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红眼雌果蝇:灰身红眼雄果蝇:灰身白眼雄果蝇:黑身红眼雌果蝇:黑身红眼雄果蝇:黑身白眼雄果蝇=6:3:3:2: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题干可知,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是___________基因。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F1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不同基因型组成的杂交组合有________种。让F1中的黑身红眼雌果蝇与灰身白眼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出现灰身白眼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 ‎(3)现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实验确定某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请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子代全为灰身红眼果蝇,则该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b (2). AaXBXb×AaXBY (3). 36 (4). 1/12 (5). 用F1黑身白眼雄果蝇与该灰身红眼雌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6). 若子代出现黑身果蝇且皆为红眼,则该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灰身红眼果蝇:黑身红眼果蝇=1:1或灰身红眼雌果蝇:灰身红眼雄果蝇:黑身红眼雌果蝇:黑身红眼雄果蝇=1:1:1:1) (7). 若子代出现黑身白眼果蝇,则该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灰身红眼果蝇:灰身白眼果蝇:黑身红眼果蝇:黑身白眼果蝇=1:1:1:1或灰身红眼雌果蝇:灰身红眼雄果蝇:灰身白眼雌果蝇:灰身白眼雄果蝇:黑身红眼雌果蝇:黑身红眼雄果蝇:黑身白眼雌果蝇:黑身白眼雄果蝇=1:1:1:1:1:1:1:1) (8). 若子代出现白眼果蝇且皆为灰身,则该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灰身红眼果蝇:灰身白眼果蝇=1:1或灰身红眼雌果蝇:灰身红眼雄果蝇:灰身白眼雌果蝇:灰身白眼雄果蝇=1:1:1:1)‎ ‎【解析】‎ - 24 -‎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子代雌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子代雌蝇全为红眼,雄蝇中红眼∶白眼=1∶1,说明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XBY×XBXb,综合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都表现为灰身红眼。‎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是B、b基因。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组合是AaXBXb×AaXBY。‎ ‎(2)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3×2=6种,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3×2=6种,所以让F1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不同基因型组成的杂交组合有6×6=36种。让F1中的黑身红眼雌果蝇(1/2aaXBXB、1/2aaXBXb)与灰身白眼雄果蝇(1/3AAXbY、2/3AaXbY)相互交配,单独分析体色的遗传,后代出现灰身的概率为1-2/3×1/2=2/3,单独分析眼色的遗传,后代出现白眼雌果蝇的概率为1/2×1/4=1/8,综合分析,后代出现灰身白眼雌果蝇的概率为2/3×1/8=1/12。‎ ‎(3)欲确定某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A-XBX-),可用F1黑身白眼雄果蝇(aaXbY)与之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②若该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则子代会出现黑身果蝇且皆为红眼(或灰身红眼果蝇∶黑身红眼果蝇=1∶1或灰身红眼雌果蝇∶灰身红眼雄果蝇∶黑身红眼雌果蝇∶黑身红眼雄果蝇=1∶1∶1∶1)。‎ ‎③若该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则子代会出现黑身白眼果蝇(或灰身红眼果蝇∶灰身白眼果蝇∶黑身红眼果蝇∶黑身白眼果蝇=1∶1∶1∶1或灰身红眼雌果蝇∶灰身红眼雄果蝇∶灰身白眼雌果蝇∶灰身白眼雄果蝇∶黑身红眼雌果蝇∶黑身红眼雄果蝇∶黑身白眼雌果蝇∶黑身白眼雄果蝇=1∶1∶1∶1∶1∶1∶1∶1)。‎ ‎④若该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则子代会出现白眼果蝇且皆为灰身(或灰身红眼果蝇∶灰身白眼果蝇=1∶1或灰身红眼雌果蝇∶灰身红眼雄果蝇∶灰身白眼雌果蝇∶灰身白眼雄果蝇=1∶1∶1∶1)。‎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解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0.当植物遭受淹水胁迫时,不定根的产生可以缓解淹水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低氧压力。科学家探究了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和IBA - 24 -‎ ‎(吲哚哚丁酸)在不同浓度下,对淹水胁迫下的盐地碱蓬不定根的生长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选取__________的盐地碱蓬幼苗若干,进行淹水和激素处理;测定的不定根长应取其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能说明___________对不定根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还可以用____________作为因变量。‎ ‎(3)已知植物体内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保护植物细胞内的细胞器和膜系统避免遭受胁迫的侵害。科学家继续探究了不同处理对盐地碱蓬细胞内S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项目 对照 淹水 淹水+NAA 淹水+IBA SOD活性(U·g-1·protein)‎ ‎3.0‎ ‎0.5‎ ‎1.5‎ ‎1.2‎ ‎①对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NAA和IBA的浓度应分别选择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健壮生长状况基本相同 (2). 平均值 (3). NAA(萘乙酸) (4). 不定根的数量 (5). 不淹水不加激素(自然生长) (6). 0.5mg·L-1 (7). 0.4mg·L-1 (8). 淹水会降低盐地碱蓬细胞内SOD的活性 (9). 在淹水胁迫下,施加适当浓度的NAA对于提高SOD活性的效果高于施加适宜浓度的IBA(在淹水胁迫下,施加适当浓度的NAA、IBA均能提高SOD的活性)‎ ‎【解析】‎ ‎【分析】左图:NAA浓度达到0.7后对不定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右图:图示IBA浓度对不定根生长均起促进作用。‎ ‎【详解】(1)应选取健康生长状态相同(控制无关变量)的盐地碱蓬幼苗若干,进行淹水和激素处理,测定的不定根长度应取平均值,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分析可知,NAA对不定根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还可用不定根的数量作为因变量。‎ - 24 -‎ ‎(3)①对照组的处理是不做淹水和激素处理,即自然生长;据题图可知,NAA和IBA浓度应分别选择促进作用最强的:0.5mg·L-1和0.4mg·L-1。②选取是否淹水为自变量,结论为:淹水会降低盐地碱蓬细胞内SOD的活性;选取激素为自变量,结论为:在淹水胁迫下,添加适当的NAA对于提高SOD活性的效果高于施加适宜浓度的IBA(在淹水胁迫下,施加适当浓度的NAA、IBA均能提高SOD的活性)。‎ ‎【点睛】根据单一变量原则:除自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21.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包括发作性共济失调Ⅰ型(EA1)和发作性共济失调Ⅱ型(EA2)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EA1是编码细胞膜上K+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的,肌纤维颤搐是其发作的主要特征之一。K+通道特异性允许K+通过细胞膜,而阻碍其他离子特别是Na+通过细胞膜。‎ ‎①静息状态下,人体神经元内外K+、Na+的分布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般认为,肌纤维颤搐与神经元兴奋阈值较低有关,苯妥英钠可______(填“增加”或“减少”)Na+内流,提高神经元兴奋阈值,减轻或缓解肌纤维颤搐。‎ ‎(2)EA2是编码细胞膜上Ca+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的,突变基因表达出的mRNA的碱基长度不变,但合成的多肽链缩短,使通道蛋白结构异常。突变基因表达的多肽链缩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EA2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_________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3)一个患周期性共济失调的女性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有一个只患色盲的孩子。该孩子是__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表现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 ‎【答案】 (1). 神经元内的K+浓度高于膜外的 (2). 神经元内的Na+浓度低于膜外的 (3). 减少 (4). 终止密码提前出现 (5). 蛋白质的结构 (6). 男孩 (7). 3/8‎ ‎【解析】‎ ‎【分析】‎ 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该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1)①静息状态下,人体神经元内的K+浓度高于膜外的,神经元内的Na+浓度低于膜外的。‎ ‎②由题干信息可知,肌纤维颤搐是EA1的主要特征之一,由编码细胞膜上K+‎ - 24 -‎ 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由于基因突变使细胞膜上K+通道蛋白减少,而K+通道蛋白对Na+的跨膜运输有阻碍作用,K+通道蛋白减少促进了Na+的内流,从而导致神经元兴奋阈值降低,肌肉纤维持续兴奋而引起颤搐,因此推测苯妥英钠可减少Na+内流,从而提高神经元兴奋阈值,减轻或缓解肌纤维颤搐。‎ ‎(2)突变基因表达出mRNA的碱基长度不变,但合成的多肽链缩短,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使终止密码子提前,翻译过程提前终止,使肽链缩短。EA2的成因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3)周期性共济失调属于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患周期性共济失调的女性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生有一个只患色盲的孩子,说明该女性关于周期性共济失调的基因型是杂合的,也是色盲基因携带者,而男性不含色盲基因也不含周期性共济失调致病基因,则该患色盲的孩子应为男孩,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表现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3/4=3/8。‎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伴性遗传相关内容,意在考察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2.丛枝菌根(AM)真菌是土壤中重要的微生物类群之一,AM真菌可以与宿主植物的根系形成菌丝体网络,增加宿主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同时AM真菌自身必须依赖宿主植物为其提供光合产物以维持存活与生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AM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AM真菌促进植物生长是因为其能够提高宿主植物对土壤中N、P等养分的吸收效率,N、P可共同用于合成__________(至少填2种)等有机物。‎ ‎(2)研究发现,利用AM真菌可对退化草原进行恢复与治理,此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演替。在对退化草原进行恢复与治理过程中特别强调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以人为手段使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原状。‎ ‎(3)AM真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草本植物的抗病能力,据题干推测其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互利共生 (2). 核酸、ATP、磷脂 (3). 次生 (4). 自我调节 (5). 结构 (6). 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根系形成菌丝体网络,(通过与病原菌竞争植物根系的位置)从而阻止病原菌入侵(补充:通过AM真菌形成的菌丝体网络促进宿主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 24 -‎ ‎【解析】‎ ‎【分析】‎ ‎1、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①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 ‎(2)恢复力稳定性:‎ ‎①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②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 ‎【详解】(1)由题意可知,AM真菌通过增加宿主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同时AM真菌自身必须依赖宿主植物为其提供光合产物以维持存活与生长,故AM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AM真菌促进植物生长是因为其能够提高宿主植物对土壤中N、P等养分的吸收效率,用于合成核酸、ATP、脂等有机物。‎ ‎(2)研究发现,利用AM真菌可对退化草原进行恢复与治理,此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在对退化草原进行恢复与治理过程中特别强调该生态系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辅以人为手段使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原状。‎ ‎(3)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根系形成菌丝体网络,阻止病原菌入侵(或通过AM真菌形成的菌丝体网络促进宿主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促进植物生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草本植物的抗病能力。‎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3.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可用于病毒检测,也可用于制备疫苗。利用荧光PCR技术检测是否感染某种RNA病毒时,基本操作流程为:提取病毒的RNA→荧光PCR扩增反转录DNA→荧光检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病毒的RNA通常在冰浴条件下进行,目的是抑制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防止病毒的RNA降解。荧光PCR - 24 -‎ 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的酶和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为保证反应体系只扩增病毒特异性核酸序列,应先根据病毒的特异性核酸序列设计________________。‎ ‎(2)荧光染料能掺入DNA双链中发出荧光,在游离状态下不发出荧光。若检测到荧光量达到某个临界值,则代表阳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检测出现“假阴性”现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病毒的E蛋白和P蛋白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构建重组活病毒载体疫苗时,获取某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插入腺病毒的基因组中。通过重组腺病毒感染动物可使其获得免疫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RNA酶 (2). 反转录酶、Taq酶和4种脱氧核苷酸 (3). 2种引物 (4). 样本中含有病毒的RNA (5). 病毒的RNA在提取过程中发生降解 (6). E基因和P基因 (7). 重组腺病毒在动物体内表达E蛋白和P蛋白,刺激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RNA酶可以降解RNA,冰浴条件可以抑制RNA酶的活性防止RNA降解。荧光PCR可以利用RNA扩增反转录DNA,需要的酶有反转录酶、Taq酶,原料是dNTP(dATP、dGTP dCTP、dTTP),样液中可能含病毒的RNA,细胞自身的各种RNA等,为了保证反应体系只扩增病毒特异性核酸序列,应先根据病毒的特异性核酸序列设计2种引物,确保只有病毒的特异性RNA可以扩增,其他RNA不能扩增。‎ - 24 -‎ ‎(2)荧光染料能掺入DNA双链中发出荧光,在游离状态下不发出荧光。若检测到荧光量达到某个临界值,说明病毒的RNA在荧光PCR仪中扩增,待测样本中含有病毒的RNA,“假阴性”说明样本中含有病毒的RNA,但是未扩增到能检测出的临界值,可能原因是病毒的RNA在提取过程中发生降解,待测样本中的病毒(核酸)量少。‎ ‎(3)某病毒的E蛋白和P蛋白可引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将获取的病毒的E基因和P基因插入腺病毒的基因组中,重组腺病毒在动物体内表达E蛋白和P蛋白,刺激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使动物获得免疫力。‎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PCR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应用,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