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白山市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度白山市联考 高三理科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蓝藻、绿藻、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它们都含有光合色素 C.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D. 绿藻和酵母菌的细胞中都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蓝藻和大肠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其中,蓝藻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由于二者的生殖方式是裂殖,且无染色体,因此其可以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绿藻、酵母菌都是真核生物,其中绿藻能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是酿酒的重要菌种,真核生物可以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A、它们都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蓝藻和绿藻都含有光合色素,因此,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大肠杆菌只能发生基因突变,而酵母菌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错误;‎ D、绿藻和酵母菌都是真核生物,因此其细胞中都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C ‎2.某同学从植物体内提取某种(A),测定其热稳定性和耐酸性(用对酶活性的抑制率表示),得到下图所示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5 -‎ A. 在50℃时,酶A降低了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时所需的能量 B. 在50~90℃时,酶的热稳定性与温度呈负相关 C. pH为3.4时的酶A的活性低于pH为3.6时的 D. 若酶A作为食品添加剂,宜选择添加到中性或碱性食品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作用机制,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考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从矩形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热稳定性升高;随着PH值得升高,酶的耐酸性减低。‎ ‎【详解】‎ A.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反应的活跃状态时所窬的能量称为活化能,酶的作用机制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项正确;‎ B.由第一个实验结果可知,在50〜90℃时,温度升髙对酶活性的抑制率增强,酶A的热稳定性与温度呈负相关,B项正确;‎ C.由题图可知,酶A在pH为3.4时的活性低于3. 6时的,C 项正确;‎ D.由第二个实验结果可知,酶活性随pH的降低而降低,但酶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的活性的大小是未知的,因此不能得出该酶宜添加在中性或碱性食品中的结论,D项错误。‎ 故选D。‎ ‎3.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研究发现水稻体内的PsbS蛋白能激活叶绿体内专门的抗病基因,使水稻免于患稻瘟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15 -‎ A. 水稻叶表皮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核糖体,核糖体参与合成PsbS蛋白 B. 水稻细胞合成PsbS蛋白的过程中,有RNA聚合酶等多种酶的参与 C. PsbS蛋白的生物活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温度过高会导致PsbS蛋白失活 D. 叶绿体内的抗病基因复制的过程中,会出现DNA蛋白质复合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通过转录、翻译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在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进而表现出生物活性。‎ ‎【详解】A、水稻叶表皮细胞中不含叶绿体,A错误;‎ B、水稻细胞合成PsbS蛋白的过程中需要相关基因通过转录、翻译指导进行,因此,该过程中有RNA聚合酶等多种酶的参与,B正确;‎ C、蛋白质的活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因此,PsbS蛋白的生物活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温度过高会导致PsbS蛋白失活,C正确;‎ D、DNA复制过程需要相关酶如DNA聚合酶的催化,因此,叶绿体内的抗病基因复制的过程中,会出现DNA蛋白质复合物,D正确。‎ 故选A。‎ ‎4.某实验小组将野生型小鼠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敲除后获得了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突变型小鼠,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刺激对野生型小鼠和突变型小鼠胰岛素释放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突变型小鼠的血浆甲状腺激素浓度低于野生型小鼠的 B. 敲除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可能提高了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程度 C. 突变型小鼠体内血糖浓度较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D. 突变型小鼠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明显减弱 - 15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从图中看出,高血糖刺激下,野生型小鼠的胰岛素含量明显比突变型小鼠高,说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突变型小鼠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度降低。‎ ‎【详解】A、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导致甲状腺不能接受到促甲状腺激素的刺激,所以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A正确;‎ B、根据分析敲除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的小鼠在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素含量较低,说明降低了胰岛B细胞对血糖的敏感程度,B错误;‎ C、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含量,所以血糖浓度较高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正确;‎ D、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缺失,所以突变型小鼠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明显减弱,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和血糖调节的知识,理解分级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 ‎5.用射线处理某野生型纯合的深眼色果蝇群体后,获得了甲、乙两种隐性突变的果蝇(性状均为浅眼色)。甲的隐性突变基因用a表示,乙的隐性突变基因用b表示,a、b基因分别独立遗传。现用甲品系雄果蝇和乙品系雌果蝇杂交,F1雄性均表现为浅眼色,雌性均表现为深眼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隐性突变基因在遗传过程中能够自由组合 B. 野生型雄果蝇突变获得1个b基因就能出现浅眼色性状 C. 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深眼色果蝇所占比例为3/16‎ D. 亲本甲、乙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 ‎【答案】C ‎【解析】‎ ‎【分析】‎ - 15 -‎ 根据题干分析,“将纯合深眼色果蝇用X射线诱变处理,得到两种隐性突变品系,性状均为浅眼色,两突变品系杂交,子一代雌性均为深眼色,雄性均为浅眼色”,说明两种突变品系是两对不同基因分别突变的结果,且与性别有关,至少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由于甲品系雄果蝇和乙品系雌果蝇杂交,F1雄性均表现为浅眼色,雌性均表现为深眼色,可推测亲本甲基因型为:aaXBY,乙基因型为:AAXbXb,F1雌性果蝇基因型:AaXBXb,雄性果蝇基因型:AaXbY。‎ ‎【详解】A、据分析可知,眼色性状是由二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通过题干信息可知,B/b在X染色体上,故野生型雄果蝇突变获得1个b基因就能出现浅眼色性状,B正确;‎ C、F1雌性果蝇AaXBXb,雄性果蝇AaXbY,杂交后代中深眼色果蝇所占比例为3/4×1/2=3/8,C错误;‎ D、通过分析可知,亲本甲、乙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D正确。‎ 故选C。‎ ‎6.人类的参与使受到影响的环境得到改善,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如修复盐碱化的草地、植树造林、生态农业的发展、将工厂废弃地改造为公园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B. 植树造林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 修复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结构逐渐变得复杂 D. 工厂废弃地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答案】A ‎【解析】‎ ‎【分析】‎ 构建生态农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该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实现了良性循环,自我调节能力强弱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和营养成分。‎ ‎【详解】A、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只能多级利用,不能循环,A错误;‎ B、植树造林使群落结构更加负载,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 C、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群落结构变得复杂,C正确;‎ D、工厂废弃地植被重建与维持过程是在保留了土壤条件基础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 故选A。‎ - 15 -‎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知识,群落结构越复杂,稳定性越高。‎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 ‎7.昼夜温差是由白天温度的最高值和夜间温度的最低值之差决定的。为研究正、负昼夜温差对果实膨大期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人工气候室内设置5个昼夜温差水平,即-18℃(16℃/34℃)、-12℃、19℃/31℃)、0℃(25℃/25)、+12(31℃/19℃)、+18℃(34℃/16℃),结果如下表所示(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各数据的单位不作要求)。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昼夜温差处理(℃)‎ ‎-18‎ ‎-12‎ ‎0‎ ‎+12‎ ‎+18‎ 净光合速率 ‎6.20‎ ‎7.32‎ ‎9.45‎ ‎14.34‎ ‎12.16‎ 叶片气孔导度 ‎0.15‎ ‎0.16‎ ‎0.20‎ ‎0.24‎ ‎0.22‎ 叶绿素a含量 ‎1.63‎ ‎1.72‎ ‎1.81‎ ‎2.20‎ ‎2.01‎ 叶绿素b含量 ‎0.48‎ ‎0.54‎ ‎0.63‎ ‎0.81‎ ‎0.72‎ ‎(1)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来影响植物代谢活动。叶片气孔导度的大小、叶绿素含量分别通过直接影响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番茄的光合速率。‎ ‎(2)实验以零昼夜温差为对照,在日平均温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的情况下设置昼夜温差。由上表分析,若要进一步确定最有利于有机物积累的昼夜温差,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 ‎(3)与昼夜温差为+12℃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相比,昼夜温差为+18℃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酶活性 (2). 二氧化碳的吸收(或暗反应) (3). 光能的吸收和转化(或光反应) (4). 相等 (5). 在昼夜温差为0~+18℃的范围内,缩小温度梯度重复实验 (6). 高昼温条件下,叶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均下降,导致光合速率下降(或昼温较高引起呼吸速率升高)‎ ‎【解析】‎ - 15 -‎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1)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外界条件的影响,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植物代谢活动。叶片气孔导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进而影响了暗反应的进行;叶绿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叶绿素的含量多少直接影响光的吸收量,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最终影响了番茄的光合速率。‎ ‎(2)本实验以零昼夜温差为对照,日平均温度为无关变量,故应在日平均温度相等的情况下设置昼夜温差。上表结果显示,在昼夜温差为0~+18℃的范围内,净光合速率出现了最大值,因此为进一步确定最有利于有机物积累的昼夜温差,应该是在昼夜温差为0~+18℃的范围内,缩小温度梯度重复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找到合适的昼夜温差。‎ ‎(3)由上表分析,与昼夜温差为+12℃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相比,昼夜温差为+18℃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是因为该条件下叶绿素a、b的含量低,光能吸收较少,产生的[H]、ATP少,且叶片的气孔导度小,吸收的二氧化碳浓度少,因此,净光合速率较低。‎ ‎【点睛】熟知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合理的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8.大鼠脊髓损伤后无法自主控制排尿。研究人员用截瘫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经重新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如下图所示。其中 S1 和 S2 表示神经纤维连接处。该项研究有望实现截瘫患者自主性悱尿,请回答下列问题:‎ - 15 -‎ ‎ ‎ ‎(1)分析上图可知,在重建的人工膀胱反射孤中膀胱属于____________,根据上图中的反射弧,请用数字和箭头的方式描述排尿反射的过程: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纤维后,膜外________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兴奋,此时神经细胞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的增多,导致呼吸和心率加快。以上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大鼠脊髓损伤后,排尿反射仍可发生,但机体无法自主排尿,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后某只大鼠不能正常排尿,可能原因是 S1 或 S2 连接处异常。实验小组在反射弧的 b、c 处分别连接灵敏电流计,然后刺激 a 点,发现 b 处的电流表偏转,c 处的电流表不偏转,则可推测。________‎ ‎【答案】 (1). 感受器和效应器 (2). 1→2→3→4→5→6→1 (3). Na+内流 (4). 神经一体液调节 (5). 脊髓损伤后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中低级中枢的控制 (6). S1 连接处正常,S2 连接处异常 ‎【解析】‎ ‎【分析】‎ 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2和3属于传入神经,4是神经中枢,5和6属于传出神经,1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3、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刺激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内电位逐渐增大,膜外电位逐渐减小,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受刺激的部位称为兴奋部位,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 ‎【详解】(1)根据分析膀胱既属于感受器,又属于效应器。排尿反射的过程1→2→3→4→5→6→1。‎ ‎(2)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 - 15 -‎ 内流,在调节过程中,有神经和肾上腺素的参与,所以其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机体的排尿反射受到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和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因此脊髓损伤后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中低级中枢的控制。‎ ‎(3)刺激a点,发现b处的电流表偏转,c处的电流表不偏转,说明S1 连接处正常,S2 连接处异常。‎ ‎【点睛】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等方面来分析。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9.灰沼狸是非洲群栖性很强的哺乳动物之一,群体中的一部分个体会在其他个体取食时占据高处,站立放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灰沼狸喜食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块茎和根,因此灰诏狸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灰沼狸也取食毒性很强的蝎子、眼镜蛇等,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对这些动物的毒性不敏感,灰沼狸能够适应毒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灰沼狸的天敌主要是鹰和隼,灰沼狸同化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传递到鹰体内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站岗放哨的个体发现天敌后会发出警告声,这种信息传递对种群的意义是__________。研究人员发现,“站岗者“的行为更有利于自身生存,理由是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1). 消费者 (2). 种群的抗毒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 灰沼狸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部分灰沼狸的能量会流向分解者、部分能量储存在灰沼狸体内未被利用 (4). 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5). 有利于第一时间发现天敌后,迅速躲避敌害;在站岗处取食,减少与其他个体的争食斗争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用到的知识:‎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沿食物链传递时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呼吸消耗、有一把分流向分解者、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 - 15 -‎ ‎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灰沼狸喜食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块茎和根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长期的自然 选择使一些灰沼狸适应蝎子、眼镜蛇等的毒性,即灰沼狸群体发生进化,而灰沼狸适应毒性的实质是种群的抗毒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灰沼狸同化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传递到鹰体内的原因是灰沼狸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部分灰沼狸的能量会流向分解者、部分能量储存在灰沼狸体内的有机物中未被利用等。‎ ‎(3)信息传递是个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种群繁衍所需要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站岗放哨的个体发现天敌后会发出警告声,这种信息传递对种群的意义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站岗者”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天敌,能迅速躲避敌害;在站岗处取食,减少与其他个体的争食斗争等。‎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不能从进化的实质上分析灰沼狸能够适应毒性的根本原因,从进化的角度解释生物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的特点、信息传递的作用通过识记和理解,可以直接答题。‎ ‎10.某种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性状有橙色果和白色果、多籽和少籽等。某研究小组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和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株数 甲 橙色果×白色果 ‎①‎ 橙色果154:白色果50‎ 乙 多籽×少籽 ‎②‎ 多籽86:少籽255‎ ‎(1)各杂交组合的F1均只有一种表现型,则①和②分别为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控制果皮颜色基因和籽粒数量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小组选用纯合的橙色果多籽植株与另一表现型为______的纯合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自花传粉得到F2。若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存在交叉互换和变异,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若F2出现4种表现型,则说明F1‎ - 15 -‎ 产生的雄配子或雌配子的基因型种类有_____种。研究小组认为这- -结果不能确定这些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要确定这一结论,还需要补充数据。则该数据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橙色果、少籽 (2). 白果少籽 (3). 橙色果多籽:橙色果少籽:白果少籽=1:2:1 (4). 4 (5). F2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符合9:3:3:1‎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甲组杂交实验中,橙色果×白色果,F2中橙色果154:白色果50=3:1;说明橙色果与白色果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其中橙色果是显性性状,白色果是隐性性状;乙组杂交实验中,多籽×少籽,F2中少籽255:多籽86=3:1;说明多籽与少籽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其中少籽是显性性状,多籽是隐性性状;‎ ‎【详解】(1)分析表格,甲、乙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中,F1自交获得的F2性状分离比均为3: 1,可以得出橙色果和少籽分别为显性性状,则①和②分别为显性性状橙色果、少籽。‎ ‎(2)探究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和籽粒数量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应选择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即橙色果多籽×白色果少籽(或橙色果少籽×白色果多籽)。假设橙色果多籽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果少籽的基因型为aaBB,,则F1为橙色果少籽,基因型为AaBb。如果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存在交叉互换和变异,则基因A与b连锁,基因a与B连锁,F1产生的配子仅有2种类型,分别是Ab、aB,则F2中AAbb:AaBb:aaBB=1:2:1,即橙色果多籽:橙色果少籽:白色果少籽=1:2:1。若F2出现4种表现型,则说明F1产生雄配子或雌配子的基因型种类有4种。F1产生4种配子可能是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或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这些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F1的雌雄配子有16种结合方式,F2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所以还需要补充的数据是F2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符合9:3:3:1。‎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遗传规律的实质和应用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表格信息确定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同时利用自交或者测交的实验方法预测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来判断两对基因是否连锁。‎ ‎(二)选考题: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 15 -‎ ‎11.羽毛的成分主要是角蛋白,是一类结构稳定、不溶于水的蛋白质。目前缺乏对其高效降解的处理方法。实验人员从废弃羽毛堆积处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筛选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细菌需从废弃羽毛堆积处的土壤中取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筛选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细菌的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该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适量的K2HPO4和KH2PO4,其作用是__________,对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 ‎(3)角蛋白酶是羽毛降解菌的一种分泌蛋白,为了获得角蛋白酶以测定其活性,应让羽毛降解菌发酵,然后将发酵液离心,再从__________(填“沉淀物”或“上清液”)取样。为了将角蛋白酶和其他蛋白质分离,可用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电泳法可以根据蛋白质分子__________的不同,将蛋白质分离。不同角蛋白酶活性不同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废弃羽毛堆积处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羽毛降解菌 (2). 角蛋白 (3). 提供无机盐,并调节pH (4). 高压蒸汽灭菌法 (5). 上清液 (6). 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等 (7). 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解析】‎ ‎【分析】‎ ‎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培养基的分类:①按物理性质分物,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中含有凝固剂,一般为琼脂;根据化学成分分,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两者的区别是天然培养基 成分不确定,合成培养基成分的含量是确定的;按培养目的分,分为选择确养基和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主要是培养基主要是培养、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培养酵母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鉴别培养基可以鉴定不同的微生物。比如鉴别饮用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可以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如果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说明含有大肠杆菌。‎ ‎2. 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详解】(1)废弃羽毛堆积处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羽毛降解菌,因此需要从废弃羽毛堆积处的土壤中取样,以达到筛选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细菌的目的。‎ - 15 -‎ ‎(2)筛选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细菌的培养基中应加入角蛋白作为唯一碳源,该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适量的K2HPO4和KH2PO4,起到提供无机盐,并调节pH的作用,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3)角蛋白酶是羽毛降解菌的一种分泌蛋白,羽毛降解菌将其分泌到培养液中,因此,为了获得角蛋白酶,应从羽毛降解菌的发酵液中获取,具体做法为:让羽毛降解菌发酵,然后将发酵液离心,获取上清液,从中取样再用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电泳法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等的不同,将蛋白质分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活性,因此不同角蛋白酶活性不同的直接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点睛】熟知分离微生物的原理和操作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利用电泳分离蛋白质的原理也是本题的考查点之一。‎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下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两条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基因是由从人细胞内提取的mRNA经逆转录形成的,基因A中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内含子序列。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a和b表示两种引物,这两种引物的碱基序列不能互补,原因是__________。‎ ‎(2)接受目的基因的绵羊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__,其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为了从乳汁中获取产物,应在人血清白蛋白基因上游连接上__________等调控组件。‎ ‎(3)将含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受体细胞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为了大量获得基因产物,应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将受体细胞培养到__________阶段。‎ ‎【答案】 (1). 不含 (2). a和b引物若能互补会发生配对,从而会减弱与目的基因的结合 (3). 受精卵 (4). XX (5). 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6). 农杆菌转化法 (7). 愈伤组织 ‎【解析】‎ ‎【分析】‎ - 15 -‎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是: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据此答题。‎ ‎【详解】(1)由mRNA经逆转录形成的基因A,其结构中不含内含子序列,两种引物的碱基序列不能互补,否则会减弱与目的基因的结合。‎ ‎(2)要从绵羊的乳汁中获取人血清白蛋白,转基因绵羊必须是雌性。接受目的基因的绵羊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X。为了从乳汁中获取产物,应在人血清白蛋白基因上游连接上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将受体细胞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以便大量获得基因产物。‎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 15 -‎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