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居家反馈(解析版)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居家反馈 1.观察某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细胞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 B. 激素都是由结构①合成的 C. 细胞分裂只与结构④⑦有关 D. ⑥可能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内质网,③表示细胞膜,④表示中心体,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高尔基体,⑦表示细胞核。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有中心体,但是没有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A错误; B、结构①为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激素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B错误; C、细胞分裂与①核糖体、④中心体、⑤线粒体、⑦细胞核等有关,C错误; D、⑥表示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有关,D正确。 故选D。 2.叶绿体中存在具有编码功能的cpDNA,这些cpDNA借助细胞核DNA编码的酶系统合成多肽,用于光合作用的各个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cpDNA的单体有5种 B. 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可以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C. 叶绿体的功能不会受到细胞核DNA的调控 D. 核DNA编码的酶不能进入叶绿体内发挥催化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其含有少量的DNA,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其含有的cpDNA具有编码功能,借助细胞核DNA编码的酶系统合成多肽,用于光合作用的各个环节。 【详解】A、组成cpDNA的单体是四种脱氧核苷酸,A错误; B、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可以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叶绿体的功能受自身DNA和细胞核DNA的调控,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核DNA编码的酶能进入叶绿体内发挥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B。 3.结合图示分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所示该物质跨膜运输时会出现饱和现象 B. 图2所示该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 C. 图3所示该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图4所示该植物吸收K+受氧气的影响,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 【详解】A、图1说明该物质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协助,因而会出现饱和现象,A正确; B、图2所示物质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说明此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图3所示该离子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且消耗能量,说明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 D、图4K+跨膜运输受氧气的影响,说明需要消耗能量,则其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因此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 故选D。 4.人体细胞内存在一套复杂的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 B. 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C.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对物质的选择性是相同的 D. 各种生物膜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 B、血液透析膜可将代谢废物透析掉,留下有用的成分,这模拟的是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B正确; C、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对物质的选择性是有所不同的,C错误; D、各种生物膜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C。 5.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肠杆菌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 T表示胸腺嘧啶,因而ATP的结构与核苷酸很相似 C.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ATP水解提供能量 D. ATP由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腺嘌呤和3个磷酸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大肠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A错误; B、T代表的是三个的意思,B错误; 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ATP水解供能,C正确; D、ATP由1分子核糖、1分子腺嘌呤和3个磷酸组成,D错误。 故选C。 6.图甲、乙、丙为某一动物细胞分裂后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示判断该动物是雌性 B. 甲细胞通过分裂最终形成4个生殖细胞 C. 三个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 丙细胞变异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该动物是雌性的;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为3条(奇数),而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又因为该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说明该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开并都进入了第一极体。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动物是雌性的,A正确; B、甲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其通过分裂最终形成1个生殖细胞,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三个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细胞变异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D正确。 故选B。 7.下列化学试剂在实验1与实验2中的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 选项 化学试剂 实验1 实验2 A 聚乙二醇 制备杂交瘤细胞 植物体细胞杂交 B 蔗糖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C 盐酸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探究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 氯化钠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腐乳的制作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高中生物课本上的一些基础实验,包括制备杂交瘤细胞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和探究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和腐乳的制作实验,回忆这些实验的选材、处理、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与结论等,据此答题。 【详解】A、聚乙二醇在“制备杂交瘤细胞”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都起促融剂的作用,即诱导细胞融合,A正确;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蔗糖用于配制高渗溶液,而“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实验中,蔗糖用作于反应底物,B错误; C、.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用于配制解离液,而在“探究pH对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盐酸用于制造酸性环境,C错误; D、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氯化钠用于提取DNA,而在“腐乳的制作”实验中,氯化钠用于防止杂菌污染、调节风味等,D错误。 故选A。 8.有些实验可以通过染色改进实验效果,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二苯胺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 B. 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用于观察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C. 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可用台盼蓝染液区分菌体死活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上的一些实验,包括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回忆这些实验的原理、过程、结果与结论等,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详解】A、二苯胺可以使DNA呈现蓝色,但是需要水浴加热,而叶绿体本身是绿色的,观察时不需要染色,A错误; B、白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无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使之成为红色,会使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B正确; C、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C正确; D 、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其细胞膜可以阻止活细胞不需要的台盼蓝染色剂进入,因此活细胞不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而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台盼蓝染色剂才能进入细胞,因此凡被染成蓝色的均为死细胞,D正确。 故选A。 9.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材料研究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结果图一所示;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结果图二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一,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原因可能是人工涂抹的IAA起到抑制作用 B. 实验二,a、b两组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加 C. 去顶8h时,Ⅰ组和Ⅱ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等于Ⅱ组 D. 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可能原因是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的效果被解除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实验一中,Ⅱ组与Ⅰ组相比,去顶后两个时间的侧芽都生长了;Ⅱ组与Ⅲ组相比,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说明人工涂抹IAA后,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起到抑制作用;实验二中,与a组相比,去掉顶芽的b组中14C的含量明显增加,而IAA的含量基本不变。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一,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原因可能是人工涂抹的IAA起到抑制作用,A正确; B、实验二中,与a组相比,去掉顶芽的b组中14C的含量明显增加,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加了,B正确; C、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Ⅱ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等于Ⅱ组,C正确; D、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据图2可知,II组去顶后IAA的含量并没有降低,而14C的含量明显增加,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了侧芽的生长,D错误。 故选D。 10.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属于次级精母细胞 B. 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 该生物完成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且A与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题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知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该细胞中没有a基因和Y染色体,说明同源染色体已经正常分离,其含有2个A基因和B、b基因,说明该细胞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为次级精母细胞,且发生了基因突变(B突变成了b)。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 B、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含量与体细胞相等,B错误; C、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可知,该生物完成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进行一次复制,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B突变成了b),且A与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正确。 故选B。 11.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西黄生态系统 碳量 生产者活生物量(g/m2) 死有机质 (g/m2) 土壤有机碳(g/m2) 净初级生产力*(g/m2·年) 异养呼吸**(g/m2·年) 老龄 12730 2560 5330 470 440 幼龄 1460 3240 4310 360 390 *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 **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A. 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 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 C. 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小于老龄群落 D.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表格表示的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的结果,其中生产者活生物量老龄远远大于幼龄,其他的四个指标差距较小。 【详解】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正确; B、已知净初级生产力指的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因此表格数据显示,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B正确; C、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C错误; 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D正确。 故选C。 12.苹果醋是以苹果为原料经甲乙两个阶段发酵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阶段的发酵温度低于乙阶段的发酵温度 B. 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进行,③在线粒体进行 C. 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乙过程需要在无氧条件下完成 D. 产物乙醇与重铬酸甲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检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以苹果为原料经甲乙两个阶段发酵形成苹果醋的过程,其中甲阶段为酒精发酵,乙阶段为醋酸发酵;①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 【详解】A、图中甲阶段为酒精发酵,乙阶段为醋酸发酵,酒精发酵的温度低于醋酸发酵,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进行,③在线粒体进行,B正确; C、醋酸杆菌为好氧菌,因此乙过程需要在有氧条件下完成,C错误; D、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酒精)与重铬酸甲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D正确。 故选C。 13.下图是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中A〜F代表相应物质,①〜④代表一定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R酶(RuBP羧化酶)由8个大亚基蛋白(L)和8个小亚基蛋白(S)组成。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在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叶绿体,在叶绿体的_______中与L组装成有功能的酶。活化的R酶催化E物质固定生成2C3,单位时间内2C3生成量越多说明R酶的活性越_______(填低或高),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光照条件外,还包括_______(写出两个)。 (2)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测得细胞并没有从外界吸收E物质,也没有向外界释放E物质,若在这种情况下测得细胞光合作用lh产生了0.12mol的A物质,那么这lh中该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为_______mol。 (3)研究发现,原核生物蓝藻(蓝细菌)R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有人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蓝藻R酶的S、L基因转入高等植物,以提高后者的光合作用效率。研究人员将蓝藻S、L基因转入某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NA中,同时去除甲的L基因。转基因植株能够存活并生长。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的R酶活性高于未转基因的正常植株。由上述实验能不能推测得出“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藻的S、L组装而成”这一结论?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质 (2). 高 (3). 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4). 0.02 (5). 不能 (6). 转入蓝藻S、L基因的同时没有去除甲的S基因,无法排除转基因植株R酶中的S是甲的S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可能性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其中A是氧气,B是NADPH,C是ATP,D是ADP和Pi,E是二氧化碳,①是水的光解,②是ATP的合成,③是二氧化碳的固定,④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R酶(RuBP羧化酶)由8个大亚基蛋白(L)和8个小亚基蛋白(S)组成,催化的是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因此S与L组装成R 酶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R酶催化二氧化碳固定生成三碳化合物,因此单位时间内生成的三碳化合物越多,说明R酶的活性越高;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光照条件外,还包括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为氧气,E为二氧化碳,研究者测得细胞并没有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也没有向外界释放二氧化碳,说明该细胞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测得细胞光合作用lh产生了0.12mol的氧气,说明该细胞lh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也是0.12mol,则消耗的葡萄糖为0.12÷6=0.02mol。 (3)根据题意分析,由于在转入蓝藻S、L基因的同时没有去除甲的S基因,无法排除转基因植株R酶中的S是甲的S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可能性,因此不能得出“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藻的S、L组装而成”这一结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弄清楚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准确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以及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 14.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贮藏根中提取出一种酶,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有人认为是一种能催化蔗糖分解的酶。请回答问题。 (1)为了探究此物质是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还是催化蔗糖分解的酶,研究人员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过程,请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水浴加热后,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物质是能催化蔗糖分解的酶;如果_________,则说明该物质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2)写出鉴定此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否是蛋白质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实验鉴定确定了此酶是蔗糖酶,图是在最适温度下,蔗糖酶的催化速率与蔗糖量关系图。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B点将_____________(填下移或上移),能否用斐林试剂鉴定蔗糖是否被蔗糖酶完全催化分解?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答案】 (1). 两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 (2). 两支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3). 用双缩脲试剂 (4). 用蛋白酶处理 (5). 下移 (6). 能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还原性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2. 图示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此物质(贮藏根中提取出一种酶)是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还是催化蔗糖分解的酶,甲乙试管加入的分别是葡萄糖与蔗糖溶液,葡萄糖是还原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但蔗糖的分解产物为还原糖,因此若甲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酶不能催化葡萄糖分解,反之则能催化葡萄糖分解;若乙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酶能够催化蔗糖水解,反之则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详解】(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若两个试管都出现砖红色,表明该酶不能催化葡萄糖分解而能催化蔗糖分解,即该物质是能催化蔗糖分解的酶;若两个试管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没有分解而葡萄糖被分解,故该物质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2)酶的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若要鉴定此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否是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也可以用蛋白酶来鉴定。 (3)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是再酶的最适宜温度下进行的,因此若将温度升高或降低5℃,酶的活性将降低,则图中B点将下移;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蔗糖为非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均为还原糖,因此可用斐林试剂鉴定蔗糖是否被蔗糖酶完全催化分解。 【点睛】本题考查了蛋白质、还原性糖的鉴定方法和生物实验设计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15.某些病毒可以使人或者动物致病,有的甚至导致死亡。请回答问题。 (1)埃博拉病毒(EBV)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其蛋白质外壳内包裹有RNA依赖性RNA 聚合酶。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在细胞质中复制、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如图所示。①、②过程需要____________,(+)RNA指导EBV蛋白质合成,子代EBV释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 (2)2018年1月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如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记忆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 C.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D.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 (3)2020年1月,武汉等地相继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此病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具外套膜的正链单股RNA病毒,目前还没有有效预防此病的疫苗,做好个人防护是重要的方法,写出个人防护的具体措施(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和核糖核苷酸 (2). 流动性 (3). B (4). 不要去人群聚集处、勤洗手等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埃博拉病毒(EBV)繁殖的过程,EBV为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图中①表示-RNA形成+RNA的过程,②表示+RNA形成-RNA的过程,③表示+RNA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再由-RNA和蛋白质组装成EBV,最后释放到体外。 【详解】(1)图中过程①、②是两种 RNA 相互生成的过程,需要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和核糖核苷酸;EBV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2)A、T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记忆T细胞自身也能增值形成更多的记忆T细胞,A正确; 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实验鼠B不能接种相应的病原体,否则会产生相应的记忆T细胞,干扰实验结果,B错误; C、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还应该做相应的对照实验,D正确。 故选B。 (3) 新式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时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方法, 做好个人防护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这包括不要去人群聚集处、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多饮水、注意休息等。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病毒的繁殖特点和细胞免疫的调节过程,能够根据图形分析埃博拉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过程,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明确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不能接种相应的病原体。 16.植物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使水稻获得抗除草剂性状,科研人员将除草剂草甘膦抗性基因转入水稻植株,获得抗草甘膦转基因水稻。请回答问题。 注:GUS基因表达产物经染色能从无色变成蓝色 (1)将草甘膦抗性基因作为____________,与Ti质粒用相同的____________和DNA连接酶处理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取某品种水稻的幼胚,先进行____________处理,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中,水稻幼胚细胞发生____________形成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曾出现下图所示的不同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培养基中两种激素用量的不同造成的,这两种激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利用PCR技术,可以鉴定被侵染的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草甘膦抗性基因。草甘膦抗性基因的部分序列如下: 5'—ATGGCT.........AGGAAC—3' 3'—TACCGA.........TCCTTG—5' 根据上述序列应选择引物____________(填字母)进行PCR。 A.引物:5'-TACCGA-3' B.引物:5'-GTTCCT-3' C.引物:5'-AUGGCU-3' D.引物:5’-ATGGCT-3’ (4)除了鉴定愈伤组织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以外,还可以利用GUS基因表达产物的鉴定进行图中的筛选2,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____________。两次筛选后得到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经过细胞的____________过程,获得转基因水稻。 (5)为获得具有抗除草剂性状的转基因水稻,还需要在个体水平进行抗性测试。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筛选出对草甘膦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水稻(只写出实验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目的基因 (2). 限制酶 (3). 消毒 (4). 脱分化 (5). 生长素 (6). 细胞分裂素 (7). BD (8). 表达 (9). 再分化 (10). 选取长势相同的野生型和转基因水稻,用等量相同浓度的草甘膦农药喷洒,相同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测水稻的生长情况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可知,草甘膦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将其与Ti质粒连接成重组质粒(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同一种限制酶进行切割。 (2)取某品种水稻的幼胚,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先将外植体进行消毒,然后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幼胚发生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图B和图C形成的结果不同,是因为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用量不同导致的。 (3)根据题意分析,已知草甘膦抗性基因的部分序列,由于PCR技术中,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从5'到3' ,因此应选择引物BD进行PCR技术。 (4)据图分析可知,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在GUS基因旁边,而GUS 基因表达产物经染色能从无色变成蓝色,因此可以利用GUS基因表达产物的鉴定进行图中的筛选2,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表达;两次筛选后得到的转基因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而获得完整的转基因水稻植株。 (5)根据题意分析,现要从个体水平进行抗性测试,筛选出对草甘膦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水稻,则应该对其喷洒草甘膦农药,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选取长势相同的野生型和转基因水稻,然后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草甘膦农药喷洒,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观测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筛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植物组织培养等相关知识,识记和理解目的基因的获取、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目的基因的检测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请回答问题。 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图1) (1)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____________发育而来。 (2)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图: 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 单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色,基因型为________;二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_______色,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二者籽粒胚乳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色,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卵细胞 (2). 紫粒亲本是杂合子 (3). aaRr (4). Aarr (5). 白色 (6). ar (7). 紫色 (8). AaRr (9). 紫色 (10). AaaRrr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2分析,F1二倍体胚含有普通玉米(母本)和突变体S(父本)的DNA片段,说明是由父本和母本杂交而来的;而F1单倍体胚与普通玉米(母本)所含DNA片段相同,所以可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普通玉米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2.已知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即紫色的基因型为A_R_,其余基因型都为白色。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单倍体的胚是由普通玉米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发育而来。 (2)已知紫色的基因型为A_R_,其余基因型都为白色,紫色与白色杂交,后代紫色紫∶白=3:5,是3:1:3:1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中一对是杂合子自交,还有一对是测交,因此亲代中紫色玉米为双杂合子AaRr,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Aarr或aaRr;出现该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由于紫粒亲本是杂合子。 (3)单倍体的胚是由普通玉米的卵细胞发育而来,而母本是普通玉米白粒aarr,所以单倍体籽粒胚的基因型ar,表现为白色;父本的基因型为AARR,母本的基因型为aarr,两者杂交产生的二倍体籽粒胚的基因型为AaRr,表现为紫色;胚乳是由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受精后形成的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因此二者籽粒胚乳的基因型为AaaRrr,表现为紫色。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单倍体、杂交等知识点,能够根据图中子一代单倍体和二倍体的DNA片段的来源片段单倍体胚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并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不同的颜色对应的可能基因型,进而根据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判断亲本的基因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