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www.ks5u.com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海豹能在冰天雪地中生存,主要是其皮下含有丰富的储能物质( )‎ A. 脂肪 B. 葡萄糖 C. 淀粉 D. 糖原 ‎【答案】A ‎【解析】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储存在皮下,A项正确;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B项错误;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C项错误;糖原主要储存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D项错误。‎ ‎2.图中简单表示一项化学反应。图中的圆表示两个不同的物质,图中x最可能是( )‎ A. 果糖 B. 蔗糖 C. 半乳糖 D. 葡萄糖 ‎【答案】B ‎【解析】图中y在反应前后不变,表示酶;X在反应后分解为两个小分子,则x可以代表二糖,果糖、半乳糖、葡萄糖均为单糖,蔗糖为二糖,因此x最可能为蔗糖,ACD错误,B正确。故选B。‎ ‎3.研究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乳酸菌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忘记了贴标签,请你帮他判断,错误的是( )‎ A. 含有水、DNA、RNA、糖原和蛋白质等成分的样品是小白鼠组织 B. 含有染色体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 C. 含有水、DNA、RNA、蛋白质和细胞壁等成分或结构生物是玉米组织、乳酸菌 D. 含有水、DNA、RNA、纤维素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玉米组织、乳酸菌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玉米是植物,小白鼠是动物,两者属于真核生物,而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因此含有水、DNA、RNA、糖原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小白鼠,A正确;‎ B、只有真核细胞具有染色体,因此含有染色体的样品是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B正确;‎ C、植物细胞和乳酸菌都具有细胞壁,因此含有水、DNA、RNA、蛋白质和细胞壁等成分或结构的生物是玉米组织、乳酸菌,C正确;‎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细菌和真菌虽然含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不是纤维素,因此含有水、DNA、RNA、纤维素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玉米,D错误。‎ 故选D。‎ ‎4.对如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葡萄糖 碘液 红色 ‎②‎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③‎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④‎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①还原糖是用斐林试剂鉴定的,①错误; ②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②正确; ③淀粉是用碘液鉴定的,③错误; ④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④正确。故选:D。‎ ‎5.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质 ‎ C. 细胞膜 D. 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2、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遗传物质储存在拟核中,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拟核;‎ ‎3、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各种细胞器,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 ‎【详解】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壁,A错误;‎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质,B错误;‎ 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膜,C错误;‎ D、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核酸和蛋白质,其中核酸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结构的异同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6.下列有关ATP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TP是生物体内主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②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中 ‎③ATP水解一般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④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转化速度很快 ‎ ‎⑤ATP只能在线粒体中生成 ‎⑥ATP是可流通的“能量货币”‎ A. ①②④ B. ③④⑥ C. ③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ATP是细胞中直接能源物质,中文名称为腺苷三磷酸,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极容易水解;ATP合成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ATP 与ADP的相互转化很快,因此可以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详解】①生物体内主要的贮能物质是脂肪,①错误;‎ ‎②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磷酸基团和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中,②错误;‎ ‎③ATP的高能磷酸键含有大量能量,ATP水解一般指高能磷酸键的水解,③正确;‎ ‎④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十分迅速,④正确; ‎ ‎⑤ATP可在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生成,⑤错误;‎ ‎⑥ATP是细胞中直接能源物质,有“能量货币”之称,⑥正确;故正确的有③④⑥,B正确。‎ ‎7.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高等植物细胞,能看到的结构是( )‎ A. 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 B. 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 C. 细胞壁、细胞膜、核仁 D. 染色体、纺锤体、赤道板 ‎【答案】A ‎【解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详解】A、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高等植物细胞,能看到的结构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等,A正确; ‎ B、赤道板是假想结构,事实上不存在,而高倍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膜,B错误;‎ C、核膜在前期就逐渐的消失了,而高倍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膜,C错误; ‎ D、赤道板是假想的结构,事实上不存在,D错误。故选A。‎ ‎8.下列各项关于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②酶都有消化功能 ③酶都是蛋白质 ‎④酶都具有高效性 ⑤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⑥麦芽糖酶能促进麦芽糖水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①④⑥‎ ‎【答案】D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等。‎ ‎【详解】①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①正确; ‎ ‎②酶具有催化功能,②错误; ‎ ‎③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③错误;‎ ‎④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④正确; ‎ ‎⑤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发挥作用 ,⑤错误; ‎ ‎⑥根据酶的专一性,麦芽糖酶能促进麦芽糖水解,⑥正确;故正确的有①④⑥,D正确。‎ 故选D。‎ ‎9. 现有三只试管①、②、③,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①和②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 ①和③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 实验结果是只有①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 实验结果是②、③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D ‎【解析】A、根据单一变量原则,①和②试管对照说明酶的专一性,故A正确;‎ B、①和③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故B正确;‎ CD、只有①组的淀粉被水解,故只有①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故C正确,D错误。‎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特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人体组织细胞从细胞外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 A.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 组织细胞内外甘油的浓度差 C. 细胞中ATP的数量 D. 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 ‎【答案】B ‎【解析】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是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详解】甘油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运输,既不需要载体蛋白质的协助,也不消耗细胞的能量,即仅取决于细胞内外甘油的浓度差,B正确。故选B。‎ ‎1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实践中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稻的生长中应适时的露田和晒田,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 B. 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对CO2的吸收 C. 水和营养元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光合速率 D. 荔枝在一定湿度、低温和无氧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答案】D ‎【解析】农业生产中主要通过增加光照面积、延长光照时间等途径提高光能利用率,如合理密植等措施可使农作物充分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以达到增产的目的,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新鲜果蔬等保鲜一般选择低氧、一定湿度和零上低温条件。‎ ‎【详解】A、水稻生产中的适时露田和晒田是为了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A正确;‎ B、合理密植有利于空气流通,进而有利于植物对CO2的吸收,B正确;‎ C、水和营养元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光合速率,例如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直接影响植物光合速率,P是NADPH合成必需的元素,而N可以促进叶片面积的增大和叶片数目的增多,从而增加光合面积,C正确; ‎ D、荔枝在低氧、一定湿度和零上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一定湿度、零下低温和无氧环境不利于荔枝的保鲜,D错误。故选D。‎ ‎12.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不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 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 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乙植株气孔部分关闭 ‎【答案】D ‎【解析】分析曲线图,甲植物在a点和18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a点~18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18时之后,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至消失;乙植物在6时和18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6时~18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18时之后,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至消失。曲线b~c段的变化是由于气温高,蒸腾作用旺盛,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关闭气孔,导致植物吸收的CO2减少;d~e段的变化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引起的。‎ ‎【详解】A、a点净光合作用为0,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甲植株在a点之前就已经进行光合作用,只是a点之前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速率,A错误;‎ B、乙植株18时之后,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有机物积累减少,因此18时有机物积累最多,B错误;‎ C、曲线b~c段的变化是由于气温高,蒸腾作用旺盛,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关闭气孔,导致植物吸收的CO2减少,d~e段的变化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引起的,C错误;‎ D、b~d段,乙曲线的变化为植物的“午休现象”,是气孔关闭导致叶内CO2浓度降低导致的,而甲植物可能不存在“午休现象“或气孔关闭程度很小或气孔没有关闭,D正确。‎ 故选D。‎ ‎13.如图显示了人体内部分物质的代谢途径,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反应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和②分别是在缺氧和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 B. 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 物质Y产生乳酸的同时也会产生少量的CO2‎ D. 过程②和③产生的水中的氢分别来自于[H]和氨基酸的氨基、羧基 ‎【答案】D ‎【解析】A、分析图示可知:X为葡萄糖等有机物,Y为丙酮酸,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③表示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综上分析可知:过程①在缺氧和有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②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A项错误;‎ B、过程①和③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核糖体中,B项错误;‎ C、物质Y转化为乳酸的同时不会产生CO2,C项错误;‎ D、过程②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即过程③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氨基酸的氨基、羧基,D项正确。故选D。‎ ‎14.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 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 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D.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答案】C ‎【解析】1、实验中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l)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壁。(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核(核膜),可提取到较为纯净的细胞膜。(3)红细胞单个存在,便于制成悬浊液。‎ ‎2、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时,大都用动物细胞、红细胞、神经髓质等作为研究材料。哺乳动物红细胞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核膜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因此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核膜,同时红细胞中线粒体膜等膜结构缺乏,使红细胞的结构比较简单,用蒸馏水处理后容易得到成分较单一的细胞膜。‎ ‎【详解】A、一般实验室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任何细胞核,以及复杂的细胞器,提取出的生物膜含有的其他细胞器膜较少,不是红细胞容易得到,A错误;‎ B、红细胞等动物细胞在水中都容易涨破,但不是获取细胞膜的原因,B错误;‎ C、哺乳动物红细胞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核膜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因此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核膜,同时红细胞中线粒体膜等膜结构缺乏,C正确;‎ D、细胞膜只有8纳米厚度,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观察到,D错误。故选C。‎ ‎15.图1为洋葱根尖示意图,图2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A、B、C、D是不同时期的细胞。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2视野中的细胞位于图1的③部位 B. 实验中可观察到D时期逐渐变成B时期 C. B与C细胞中染色体数及DNA数都相同 D. ①②③④细胞的全能性大小是一样的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图1为洋葱根尖示意图,其中③是分生区,图2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A、B、C、D分别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后期、前期、中期。‎ ‎【详解】A、图1中只有分生区细胞才能有丝分裂,故图2视野中的细胞位于图1的③部位,A正确;‎ B、图2中细胞都已经死亡,故实验中不能观察到D时期逐渐变成B时期的过程,B错误;‎ C、B表示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与C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同,C错误;‎ D、①②③④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全能性不同,③是分生区细胞,全能性较大,D错误。‎ 故选A。‎ 二、单项选择题 ‎16.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1mol,则其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可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是( )‎ A. mol B. 3mol C. 6mol D. 12mo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6mol,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2mol,因此如果葡萄糖培养液中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相等,那么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1mol,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2×6=3mol.故选B.‎ 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17.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的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瞟呤脱氧核苷酸 ‎②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③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不含b这种化合物 ‎④若吡罗红能使由b构成的核酸呈现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 ‎⑤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0、N、P 5种 ‎⑥若a为核糖,则人体细胞内由b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⑦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m共4种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答案】B ‎【解析】1、分析题图:题图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简图,其中a是五碳糖,b是核苷酸,m是含氮碱基。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①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瞟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①错误; ②若a为核糖,则b为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②错误; ③尿嘧啶(U)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中所特有的一种碱基,若m为尿嘧啶,则b一定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中的一种,DNA中不含尿嘧啶核糖核苷酸,③正确; ④若由b构成的核酸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该核酸为RNA,此时题图中的a为核糖,④错误; ⑤化合物b是核苷酸,其组成元素有C、H、O、N、P 5种,⑤正确; ⑥若a为核糖,则b是核糖核苷酸,由核糖核苷酸组成的核酸是RNA,RNA主要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⑥错误; ⑦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胞生物,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含有的化合物m(含氮碱基)共5种(A、U、G、C、T),⑦错误。故选:B。‎ ‎18.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B. 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的生成情况是无关变量 C. 在探究过氧化氢酶高效性的实验中,气泡的生成情况是无关变量 D. 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氧气的释放量是因变量 ‎【答案】D ‎【解析】A、试题分析:自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人为改变的变量,即所要研究的因素,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 pH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A项错误;‎ B、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但又不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些可变因素,称为无关变量,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的生成情况是因变量,每组酵母菌培养液的量、葡萄糖溶液的量、实验时间、温度等都是无关变量,需要保持相同且适宜,B项错误;‎ C、在探究过氧化氢酶高效性的实验中,气泡的生成情况是因变量,每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滴入的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的量、实验时间等都是无关变量,C项错误;‎ D、因变量是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氧气的释放量是因变量,D项正确。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变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与原三十九肽对比,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肽键数目减少8个 B. C原子减少12个 C. 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D. O原子数目减少1个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在三十九肽中,含有38个肽键,丙氨酸所在位置为第8位、第18位、第27位、39位,前3个丙氨酸居于肽链中间,最后一个氨基酸居于尾端。‎ ‎【详解】A、去掉第8位、第18位、第27位的丙氨酸时,都要断开两个肽键,而去掉第39位丙氨酸,要断开1个肽键,因此肽键数目共减少7个,A错误;‎ B、该过程中去掉4个丙氨酸,每个丙氨酸有3个C原子,因此C原子数目减少4×3=12个,B正确;‎ C、居于肽链中间的丙氨酸去掉后,分别增加了3个羧基和3个氨基,39号丙氨酸去掉后不影响氨基和羧基的数量,故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C正确;‎ D、每断开一个肽键,需要一分子水,增加一个O原子,但每去掉一个丙氨酸会减少2个氧原子,因此该过程中,O原子减少2×4-7=1个,D正确。故选A。‎ ‎【点睛】蛋白质中含有N、O原子数的计算:‎ ‎(1)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总数。‎ ‎(2)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 ‎20.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 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D. 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答案】C ‎【解析】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信息分子通常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A项正确;乙细胞是信号分子a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的b是信号分子a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故B项正确,C项错误;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D项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据图分析,细胞甲分泌的化学物质a为信息分子,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乙上的受体b。‎ ‎21.某科学家在研究物质运输时发现,某物质的运输速率符合下图1、图2所示特征,其最可能的运输方式是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 C. 主动运输 D. 胞吞胞吐 ‎【答案】B ‎【解析】分析图解:图1中在一定范围内内,物质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达到饱和点后不再上升,这可能是受到载体蛋白或能量的限制,因此该图可以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图2中物质的运输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该物质运输与能量无关,因此可以表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详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A错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C错误;胞吞胞吐为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 ‎22.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分别表示两处溶液的浓度,由此推测 A. 此时a>b,细胞渗透吸水 B. 此时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 此时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