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5月质量检查理综生物(A卷)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 年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A 卷 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B. 细胞分化会导致 mRNA 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C. 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其功能有关,白细胞凋亡的速率比红细胞的慢 D. 基因的 DNA 序列受损可导致细胞衰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在一个有性繁殖的多细胞生物个体中,胚胎细胞分裂后的未定型细胞或简单可塑 性细胞,在形态和化学组成上向专一性或特异性方向转化,演化成特定的细胞类型的这一过 程。 2、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 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 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 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详解】A、细胞分化过程一般是不可逆的,人体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过程是不可 逆的,A 正确; B、细胞分化产生的不同细胞内的部分基因会选择性表达,导致 mRNA 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B 正确; C、白细胞凋亡的速率比红细胞快,是由于细胞凋亡的速度与其自身功能密切相关,C 错误; D、端粒学说认为基因的 DNA 序列丢失或受损可导致细胞衰老,D 正确。 故选 C。 【点睛】 2.“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以外源 DNA 或 mRNA 为模板,人工添加所需原料和能源物质以 细胞提取物为条件合成蛋白质的体外基因表达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以外源 DNA 为模板,该系统具备完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 B. 该系统中添加的 tRNA 种类数多于组成目标蛋白的氨基酸种类数 - 2 - C. 为了保证编码目标蛋白的 mRNA 的数量,应适当添加 RNA 酶 D. 与胞内蛋白质合成相比,该系统可表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的特殊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翻译是以 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该系统能合成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其具备完 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A 正确; B、氨基酸种类数共 20 种,tRNA 种类数有 61 种,该系统中添加的 tRNA 种类数多于组成目标 蛋白的氨基酸种类数,B 正确; C、为保证编码目标蛋白的 mRNA 数量应适当添加 RNA 聚合酶,而不是 RNA 酶,C 错误; D、与胞内蛋白质合成相比,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由于不受细胞限制,可表达对细胞有毒害 作用的特殊蛋白质,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根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分析选项。 3.下图是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图甲中,切断②,刺激④,不会发生反射,但⑤有反应 B. 在图甲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若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 b 为兴奋部位 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方向一致 【答案】D 【解析】 【分析】 - 3 - 1、据图甲分析,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则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 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⑥表示突触结构。 2、根据图乙分析,a、c 处于静息电位,电位分布外正内负,b 处兴奋电位分布是外负内正。 【详解】A、在图甲中,切断②,刺激④,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会发生反射,但冲动仍然可 以传导,⑤有反应,A 正确; B、⑥为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 触后膜;所以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 正确; C、由于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若乙图表示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瞬间 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 b 为兴奋部位,a、c 为未兴奋部位,C 正确; D、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间,膜内侧的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膜外侧 的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 错误; 故选 D。 【点睛】结合反射、反射弧及神经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分析题图是关键。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核糖体与新冠病毒 COVID-19(一种单链 RNA 病毒)的化学成分相似 B.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没有核仁的细胞无法形成核糖体 C. ATP 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D.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原核细胞的核糖体形成与核仁无关; 2、核糖体由 rRNA 和蛋白质构成;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水分子氧化释放的电子通过类似于线粒体呼吸 电子传递链那样的电子传递系统传递给 NADP+,使它还原为 NADPH。电子传递的另一结果是基 质中质子被泵送到类囊体腔中,形成的跨膜质子梯度驱动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4、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 24 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 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 6 个 O2 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 成 ATP,产生大量的能量。 【详解】A、核糖体由 rRNA 和蛋白质构成,新冠病毒也是由 RNA 和蛋白质构成,A 正确; - 4 - B、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也能形成核糖体,B 错误; C、在线粒体水的生成过程中生成了 ATP,但是没有[H]产生,C 错误;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但核糖体无膜,D 错误; 故选 A。 【点睛】结合核糖体的结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分析选项。 5.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野生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B 和 b 指导合成的肽链 中只有第 8 位的氨基酸不同。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 XhBXb(如图所示)。h 为隐 性致死基因且与棒眼基因 B 始终连锁在一起,B 纯合(XhBXhB、 XhBY)时能使胚胎致死。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 h 基因的转录场所只能是细胞核,翻译场所只能是核糖体 B. 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两极的 X 染色体分别携带了 B、b 基因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C. 果蝇的眼形由野生正常眼转变为棒眼可能是分裂间期时碱基对替换导致的 D. 该品系的棒眼雌果蝇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杂交,F1 中雄果蝇占 1/3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分析图形:图示为一对 X 染色体,有一对等位基因 B、b,h 与 B 连锁。 【详解】A、h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核基因,其转录场所只能是细胞核,翻译的产生都是核糖 体,A 正确; B、B、b 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不可能是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 换,B 错误; C、B 和 b 指导合成的肽链中只有第 8 位的氨基酸不同,B 是碱基对替换导致的,基因突变发 - 5 - 生在分裂间期,C 正确; D、由于 B 纯合(XhBXhB、 XhBY)时能使胚胎致死,该品系的棒眼雌果蝇(XhBXb)与野生正常眼 雄果蝇(XbY)杂交,产生的子代有 XhBXb:XbXb:XbY=1:1:1,F1 中雄果蝇占 1/3,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6.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 A. 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 B. t3 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 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 t4 和 t6 D. 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强→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如果坐 标的纵轴改为“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则类似于课本中讲的“S"型增长曲线;t2 和 t5 相当于 “S”型曲线中的 2 K 值,t4 和 t6 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 K 值,此时对应的甲乙种群密度达到 最大值。 【详解】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表示为 S 型曲线,A 正确; B、t3 时, 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 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B 错误; C、t4 和 t6 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 K 值,t4 和 t6 分别为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 刻,C 正确; - 6 - D、据图分析,t3 时刻之前甲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t2 时刻差值最大;t3 时刻之后, 甲种群的种群增大率小于乙种群,说明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强→ 弱,D 正确; 故选 B。 【点睛】结合种群增长曲线分析题图。 7.某种植物的茎叶均为紫色,为探究叶片中是否含有叶绿素,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兴趣小组甲用纸层析法进行了该植物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和鉴定。绿叶中色素分离的原理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现蓝绿色和黄绿色的色素带,则说明有____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乙先将相同生长状况的该种植株均分为两组,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只缺镁 的培养液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两周后将两种条件下的植株分别移入两个密闭玻璃容器 内,置于相同的室外(晴天)条件下,测定密闭容器中一天内 CO2 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______组是在缺镁条件下培养的植株,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这两组植株来说,B1、B2 两个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在这一天内,B1 出对应 的时刻______B2 对应的时刻(填“等于”“早于”或“晚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 的快,反之则慢 (2).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3). II (4). 光照较强的时间段内, II 组的光合速率明显小于 1 组的光合速率(或“光照时间段内,II 组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幅 度远小于 1 组的”“24 小时后,II 组的二氧化碳浓度远高于 1 组的”) (5). 光补偿点 (6). 晚于 (7). 随时间推移光照强度逐渐减弱,I 组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对光的吸收、转 化能力远大于 II 组 【解析】 【分析】 - 7 - 色素提取的原理: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 色素分离的原理: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 Ⅰ、Ⅱ两组的转折点 A1、B1、A2、 B2 均表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即为光补偿点。 【详解】(1) 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 扩散的速度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慢。叶绿素 a 是蓝绿色,叶绿素 b 黄绿色。 (2)①缺镁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相对低于完全培养液中的植物,由图可知,光照较强的时间段 内,Ⅱ组的光合速率明显小于 I 组的光合速率,故判断Ⅱ组是缺镁条件下的。 ②曲线图中 B1、B2 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对应的光照强度表示光补偿点。随时间推移光照强 度逐渐减弱,I 组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对光的吸收转化能力远大于Ⅱ组,故 B1 对应的时刻晚于 B2 对应的时刻。 【点睛】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综合分析题图是解题的关键。 8.小白鼠是研究动物生命话动富用的实验对象,电刺激小白鼠会使之产生逃避反应。请回答 下列有关问题: (1)小白鼠的脚趾受到电刺激时会迅速缩回,此过程中电刺激在神经纤维上_______传导(填 “单向”或“双向”)。下表是小白鼠神经纤维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b 所代表的离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 神经元内 神经元外 a 5~15mol/L 145 mol/L b 140 mol/L 5 mol/L (2)在逃避过程中小白鼠体内明显增加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_______,两者都可以通过____ 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其中,前者在饥饿时与______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后者在寒冷时受下丘脑垂体的作用增加分泌量,这体现了激素分泌的_____调节。 (3)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的刺激重复出现而减弱,已 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 推断,出现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次电刺激使小白 鼠大脑皮层下某个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表现为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推测可能是 - 8 - 脑内_______区域受损,引起_____缺乏所致。 【答案】 (1). 单向 (2). 钾离子 (3). 甲状腺激素 (4). 体液 (5). 胰高 血糖素 (6). 分级 (7).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减少 (8). 下丘脑或垂体 (9). 抗利尿激素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 整性。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基本方 式是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静息时,K+ 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 正外负。 2、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 节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与分泌并运输至垂体储存并释放的,可以 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详解】(1)小白鼠的脚趾受到电刺激时会迅速缩回,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是神经 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神经元内 钾离子的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依据表中 a、b 两种离子在神经元内外 的浓度可推知,b 分别代表钾离子。 (2)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当动物体经历某些刺激时,如兴奋、恐惧,就 可以分泌这种激素,使心跳与呼吸加速、血流量加大、血糖量升高,从而增强力量、提高反 应速度。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小鼠逃避过程中体中细胞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大,这 说明在逃避过程中小白鼠体内明显增加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两者都可以通过体 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其中,在饥饿时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发 挥协同作用,提高血糖浓度,后者在寒冷时受下丘脑垂体的作用增加分泌量,这体现了激素 分泌的分级调节。 (3)小白鼠的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 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可推测,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 少。调节水盐平衡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经垂体释放。由小白鼠表现出的“日排 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这一病理性症状可推知,多次电刺激可能使小白鼠脑内的下丘脑 或垂体区域受损,引起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 - 9 - 【点睛】结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式、激素调节的不同过程分析 题意。 9.餐厨垃圾逐年增多,既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又导致大量生物能源的浪费。传统的处理 方法以填埋、伺料化和好氧堆肥为主,为更好地处理餐厨垃圾,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 (1)在生态系统中,利用分解者的_______作用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 能量,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 (2)好氧堆肥是我国处理厨余垃圾的常用技术之一,其过程大致如下图: ①在一次发酵后温度会显著升高,需要降温后才能进行二次发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②影响好氧堆肥效果的主要因素除了垃圾的性质和微生物分解者的种类以外,还有 ______________(列举两点)。 (3)厌氧发酵技术是利用甲烷菌处理餐厨垃圾的一种绿色环保技术。首先将垃圾中的蛋白质、 多糖等大分子彻底水解成________,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_________。微生物发酵后,有机物 的能量留存于_______中,可以提高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 (1). 呼吸(或分解) (2).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 稳定性 (4). 微生物分解者的代谢活动产热,温度过高会抑制分解者活动 (5). 温度、水分、含氧量、 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6). 氨基酸、葡萄糖 (7). 碳源、氮源(或能源物质) (8). 甲 烷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 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好氧堆肥是依靠专性和兼性好氧细菌的作用降解有机物的生化过程,将要堆腐的有机料与 填充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在合适的水分、通气条件下,使微生物繁殖并降解有机质,从而 产生高温,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及杂草种子,使有机物达到稳定化。在好氧堆肥的过程中,有 机废物中的可溶性小分子有机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为微生物所吸收和利用。 其中的不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则先附着在微生物的体外,由微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分解成可溶 - 10 - 性小分子物质,再输入其细胞内为微生物所利用。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合成及分解过程), 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提供活动中所需要的能量,而把另一部分 有机物转化成新的细胞物质,供微生物增殖所需。 【详解】(1)生态系统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释放 能量,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①在一次发酵后温度会显著升高,需要降温后才能进行二次发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是微生物分解者的代谢活动产热,温度过高会抑制分解者活动。 ②影响好氧堆肥效果的主要因素除了垃圾的性质和微生物分解者的种类以外,还有含水率、 温度、pH 值、C/N 比、底物的颗粒大小、含盐量和油脂含量(主要针对餐厨垃圾)等。 (3)厌氧发酵技术是利用甲烷菌处理餐厨垃圾的一种绿色环保技术。首先将垃圾中的蛋白质、 多糖等大分子彻底水解成氨基酸、葡萄糖,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碳源、氮源(或能源物质)。 微生物发酵后,有机物的能量留存于甲烷中,可以提高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 【点睛】结合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好氧堆肥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分析题图和题干。 10.图甲、乙是基因型为 AaBb 的雌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 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细胞处于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期,此细胞中含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它发 生在图丙曲线中的____________阶段(填编号)。 (2)图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此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四分体,基因 B 与 b 的分离 发生在图丙曲线中的________阶段(填编号)。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 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最终形成了四个子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基因型为 AaB,则卵 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 (3)图丙曲线中,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填编号)的细 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11 - 【答案】 (1). 有丝 (2). 后 (3). 4 (4). ⑥ (5). 初级卵母细胞 (6). 2 (7). ① (8). АаB 或 b (9).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10). ②③④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特点比较: 分裂时期 有丝分裂 减Ⅰ分裂 减Ⅱ分裂. 前期 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 不形成四分体,有染色 单体,染色体随机分布 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 成四分体,有染色单体, 四分体随机分布 无同源染色体,无联会, 不形成四分体,有染色 单体,染色体随机分布 中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 单体,染色体在赤道板 上排成一行 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 体,染色体在赤道板处排 成两行 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 单体,染色体在赤道板 上排成一行 后期 有同源染色体(看一 极),无染色单体,着丝 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 极 有同源染色体(二极间), 有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 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 单体,着丝粒分裂,染色 体移向两极 末期 有同源染色体(看一 极),无同源染色体,染 色体均分两极,在每极 随机分布 有同源染色体(二极间), 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均分 两极,在每极随机分布 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 单体,染色体均分两极, 在每极随机分布 2、分析题图 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分析丙图: ①②③段染色体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④段染色体恢复,表示受精作用; ⑤⑥⑦段表示有丝分裂。 【详解】(1)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 对应于丙图中的⑥。 - 12 - (2)根据分析已知,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因此雌性动物体内的乙细胞为初级卵母 细胞,细胞中含有 2 个四分体; B 与 b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对 应于图丙中的①。根据题意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产生了 AaB 的极体,则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 AaB,也可能是 b。 (3)图丙中,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曲线②③④阶段的细 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点睛】结合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分析题图是关键。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为了获得耐热耐辐射微生物资源,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新疆库木塔格沙漠某区域取样,利用 常规平板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定向筛选出耐高温耐辐射菌株,实验流程如下,分析并回 答下列问题: (1)生物兴趣小组选择在该区域取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 LB 肉汤培养基需添加一定量的 NaCl,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 LB 肉汤培养基一般采用_____灭菌;驯化培养过程中,对活菌纯化并计数的方法是___________, 测得的活菌数往往比实际值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探究已纯化的菌株能否分解纤维素,他将此菌株接种在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 基上,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了菌落,该同学认为此菌株能分解纤维素,但其他的同学 并不认同他的观点,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该区域温度较高、遭受辐射较强 (2). 为微生物提供无机盐(为微生 物提供无机盐,调节渗透压) (3). 高压蒸汽灭菌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低 (6). 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一个菌落 (7). 实验缺少空白对照; 操作不规范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中目的菌株的采集、分离、纯化培养的步骤分析:菌株采样需要根据所需菌株的特 征进行针对性选择采样区域。培养基的配制需要适宜的选择培养基,且营养成分要齐全,必 - 13 - 须包括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配制好后还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而分离纯化的接种 培养方法常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如果还要进行活菌计数,则只能选择稀释 涂布平板法。 【详解】(1)根据筛选目的菌株的特点,生物兴趣小组之所以选择在该区域取样是因为该区 域温度较高、遭受辐射较强。 (2)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 NaCl,其作用是为微生物提供无机盐,调节渗透压;对培养基一 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驯化培养过程中,对活菌纯化并计数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这种方法测得的活菌数往往比实际值低,是因为涂布培养时常常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 起,而平板上只能观察到一个菌落。 (3)为探究已纯化的菌株能否分解纤维素,将此菌株接种在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上,一 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了菌落。结合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实验的原则分析,该同学的实验 设计中缺乏空白对照组,即不接种该筛选菌株,培养基中是否会出现菌落产生。 【点睛】注意本题(3)小题中实验评价分析,关键在于设计实验需要遵循的对照性原则不能 忽视。 [生物一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治疗糖尿病少不了胰岛素。如图表示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的几条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之前可以根据____________设计引物,利用 PCR 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将重组质粒 M 转移到受体细胞 A 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过程②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过程③用到的技术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__。 - 14 - (3)若该转基因“胰岛素羊”乳汁中检测到胰岛素,该胰岛素与转基因“胰岛素大肠杆菌” 产生的胰岛素相比,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 人胰岛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3). 显微注 射法 (4). 农杆菌转化法(或基因枪法、或花粉管通道法) (5). 早期胚胎培养技术、 胚胎移植 (6). “胰岛素羊”乳腺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生物活性,而转基因“胰岛素大 肠杆菌”产生的胰岛素无生物活性 (7). 乳腺细胞有内质网与高尔基体,能加工相关的蛋 白质,而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示,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表示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③表示动物的个 体发育。 2、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 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 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详解】(1)图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构建之前可以根据人胰岛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设计引物,利用 PCR 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 微注射法,故将重组质粒 M 转移到受体细胞 A 中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2)②表示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可用农杆菌转化法(答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也可)。③ 表示动物的个体发育,此过程用到的技术手段有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 (3)由于乳腺细胞有内质网与高尔基体,能加工相关的蛋白质,而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因此“胰岛素羊”乳腺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生物活性,而转基因“胰岛素细菌"产生的胰岛 素无生物活性。 【点睛】结合基因工程中基因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植物组织培养、胚胎 工程等技术内容分析题图是关键。 -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