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三明市三地三校联考期中考试联考协作卷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 ‎1. 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  )‎ A. 个体 B. 种群 C. 群落 D. 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选B。‎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2.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在根本上加以解释的是 (  )‎ A. 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B. 人工选择 C. 生存斗争 D. 生物的适应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3.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A.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自然选择 C. 共同进化 D. 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可见,共同进化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C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多样性 ‎4.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 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答案】B ‎【解析】‎ 害虫的群体本身就有一些个体因为突变而具有抗药性,故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不是杀虫剂诱发的结果,而是本来就存在的,A项错误;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抗药性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该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下来。因此,杀虫剂对害虫起到一个定向选择的作用,B项正确;使用杀虫剂后害虫不死,不是因为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而是因为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能存活的都是抗药性的个体,C项错误;设抗药基因是显性A,那么Aa自交的后代可能有aa(不抗药),所以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不一定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易错点是容易误选A项。这就需要考生一定要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害虫种群中本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和不抗药性个体。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而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 ‎5.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有18个,基因型为Aa的有78个,基因型为aa的有4个,则基因型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 A. 18%、82% B. 36%、64% C. 57%、43% D. 92%、8%‎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型A频率为(18*2+78)/(18+78+4)*2=57%,所以a=1-57%=43%,选C。‎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频率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6.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 A. 染色体变异 B. 种群基因定向变异 C. 生存环境的改变 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熟记相关基础知识的能力。‎ ‎7.下列能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因素是( )‎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隔离 D. 自然选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与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和为1。‎ ‎【详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向一定方向进化。而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隔离是新物种出现的必要条件。故选择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8.下列平末端属于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而成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同一种限制酶切出的粘性末端或平末端相同,且限制酶识别的是重复碱基序列,所以B选项正确。‎ ‎9.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 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B. 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 出现地理隔离 D. 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 ‎10.第一个提出完整的生物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是( )‎ A. 拉马克 B. 达尔文 C. 孟德尔 D. 摩尔根 ‎【答案】A ‎【解析】‎ 分析】‎ 拉马克是法国博物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其主要观点: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性: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局限性: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学说多来自主观推测。‎ ‎【详解】A、拉马克是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其主要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A正确; B、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是在拉马克之后,B错误; C、孟德尔提出的是遗传规律,而不是进化理论,C错误; D、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并没有提出进化理论,D错误。‎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了解进化理论提出的历程,明确拉马克是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11.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C. 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是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D. 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基因库的概念:指一个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是基因库中的基因不会因为个体死亡而消失,会通过生殖传递给下一代。‎ ‎【详解】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A正确; B、种群基因库的含有该种群的全部基因,但是每个个体并不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B错误; C、基因库会通过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正确; D、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改变基因库的组成,D正确.‎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种群基因库概念的理解。‎ ‎12.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 )‎ A.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 突变和基因重组 D.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为突变。‎ ‎【详解】据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故选择C。‎ ‎13.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 A. 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 B. 植物因开花季节不同而不能传粉 C. 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 D. 动物因生活的地区不同而无法交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现象。‎ ‎【详解】A. 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A属于生殖隔离。‎ B. 植物因开花季节不同而不能传粉,即不能交配,B属于生殖隔离。‎ C. 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即不能产生可育后代,C属于生殖隔离。‎ D. 动物因生活的地区不同而无法交配,属于地理隔离,D不属于生殖隔离。‎ ‎14.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育农作物,其优点不包括( )‎ A. 加快繁育速度 B. 保持亲本优良性状 C. 培育出无病毒植株 D. 改变植物的基因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就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其优点有培养无病毒植株,加快繁殖速度,保持亲本优良性状,但不能改变植物体基因型。‎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 下列属于植物细胞工程实际应用的是( )‎ ‎①制造人工种子 ‎②培育抗盐植物 ‎③培育抗病毒烟草 ‎④培育单倍体 ‎⑤生产脱毒植株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①正确;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通过筛选可获得抗盐植物,属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②正确;培育抗病毒烟草属于基因工程的应用,③错误;利用花粉离体培养技术培育单倍体幼苗,④正确;利用分生区(如茎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形成脱毒苗,⑤正确.‎ ‎16.实施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 A. 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 B. 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 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D. 创造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答案】D ‎【解析】‎ 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DNA重组技术,即利用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经过体外切割后与适当的载体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到受体细胞或受体生物构建转基因生物,该种生物就可以按人类事先设计好的蓝图表现出另外一种生物的某种性状。 因此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创造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故选D。‎ ‎17.下列关于限制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限制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B. 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不同的DNA分子产生的末端能够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C. 限制酶能任意切割DNA分子,从而产生大量的DNA片段 D. 每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答案】C ‎【解析】‎ ‎【分析】‎ 限制酶属于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的一种: 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特异性: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两种。‎ 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详解】A、限制酶可以从某些原核生物中提取,A正确; B、同一种限制酶切割不同的DNA分子时,由于识别位点相同,所产生的末端相同,能够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 C、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而不能能任意切割DNA分子,C错误; D、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限制酶的来源、作用特点等,难度不大。‎ ‎18.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 )‎ A. 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 B. 有基因缺陷的染色体中 C. 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器中 D. 有基因缺陷的DNA分子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治疗(治疗遗传病最有效的手段) 1.概念: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种类: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其中效果比较可靠的是体外基因治疗。体外基因治疗:先从病人体内获得某种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再体外完成转移,再筛选成功转移的细胞增殖培养,最后重新输入患者体内,如腺苷酸脱氨酶基因的转移。 体内基因治疗: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直接向人体组织细胞中转移基因的方法。‎ ‎【详解】据分析,基因治疗是指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将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导入患者的淋巴细胞,治疗复合型免疫缺陷症。故选择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等基础知识,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19. 要使目的基因与对应的载体重组,所需的两种酶是( )‎ ‎①限制酶 ②DNA连接酶 ③解旋酶 ④还原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要用限制酶切割载体获取与载体相同粘性末端,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载体的粘性末端,A正确。解旋酶解旋DNA,还原酶参加氧化还原反应,③④错。‎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0.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 A. 能复制 B. 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 具有标记基因 D. 它是环状D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理由包括①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②具有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③具有标记基因;④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选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21.生物体内的下列物质除哪一项外,其余均具有特异的识别作用?( )‎ A. RNA聚合酶 B. 限制酶 C. DNA探针 D. 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 ‎2、限制酶具有特异性,即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RNA聚合酶具有特异的识别作用,A正确; B、限制酶的切点大多很严格,要求专一的核苷酸顺序──识别顺序,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B正确; C、DNA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具有特异性,C正确; D、ATP为直接能源物质,无特异性识别作用,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特性、基因工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特性,识记限制酶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2.进行哺乳动物克隆,细胞核供体细胞不能是( )‎ A. 乳腺细胞 B. 卵细胞 C. 胃腺细胞 D. 胚胎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克隆技术指,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 ‎【详解】分析题意知,乳腺细胞、胃腺细胞、胚胎细胞均含有该种生物的全部染色体,而卵细胞只含有该物种一半的染色体。故选B。‎ ‎23.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取样细胞就能检测出来的遗传病是 ( )‎ A. 21三体综合征 B. 苯丙酮尿症 C. 白化病 D. 红绿色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检测出来。而其他三个选项都属于基因突变,通过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检测出。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24. 下列关于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 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适当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其稻穗、米粒变大 C. 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其稻穗、米粒变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二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其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可阻止染色体的分离,从而得到四倍体,相对于二倍体而言,四倍体的果实种子都比较大;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其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但单倍体植株一般都高度不育,不能产生稻穗、米粒。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5. 从理论上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 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 B. 二倍体×二倍体→二倍体 C. 三倍体×三倍体→三倍体 D. 二倍体×六倍体→四倍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体在有性生殖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时,受精卵又结合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奇数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不育.‎ 解:A、二倍体产生的配子含1个染色体组,四倍体形成的配子含2个染色体组,经过受精作用能发育形成三倍体,A正确;‎ B、二倍体和二倍体的配子结合含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三倍体在形成配子时,染色体分离的时候会出现不均等分离,从而导致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高度不育,不会产生后代,C错误;‎ D、六倍体含有6个染色体组,产生的配子含有3个染色体组,与含一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后可发育常四倍体,D正确.‎ 故选:C.‎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26.人类单倍体基因组是指存在于多少条染色体上的全部遗传信息?( )‎ A. 22条常染色体 B. 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 C. 22条常染色体+Y染色体 D. 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类基因组计划: 1、概念:人类基因的测序并了解其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英文简称HGP。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3、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中国承担1%的测序任务。‎ ‎4、已获数据: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已发现的基因约为2.0万-2.5万。 5、内容:绘制人类遗传信息的地图,主要包括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等。‎ ‎【详解】人类共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和Y,所以人类单倍体基因组包括22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 ‎27.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所不能引起的变化是( )‎ ‎①提高突变频率 ②获得无籽果实 ③大幅度的改良某些性状 ④抑制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 ⑤获得单倍体植株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⑤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获得多倍体,多倍体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详解】①用秋水仙素能提高突变频率,①正确;    ②用秋水仙素处理能获得多倍体,但不能获得无籽果实,②错误;    ③用秋水仙素处理能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多倍体,从而大幅度的改良某些性状,③正确;    ④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④正确;    ⑤用秋水仙素处理能获得多倍体,而不是获得单倍体植株,⑤错误。‎ ‎28. 同一品种的小麦,在肥料充足的条件下会出现穗大、粒多的现象,引起这种性状变异的原因是( )‎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环境条件的改变 D. 染色体变异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在肥料充足的外界条件下引起的穗大粒多的性状,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而这种变异是不可遗传的。所以C正确。A、B、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9.下列关于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已经分裂,但细胞分裂受阻 B. 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 C. 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 D. 花药离体培养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多倍体成因是染色体已经分裂,但细胞分裂受阻,导致增倍的染色体共同存在于同一个细胞,细胞染色体组说明增倍,A正确。配子直接发育来的个体为单倍体,BD正确。多倍体和单倍体只是染色体数目变化,结构不变,C错。‎ 考点:本题考查多倍体和单倍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0. 萝卜和甘蓝杂交,能得到的种子一般是不育的,但偶然发现个别种子种下去后可能产生能育的后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基因自由组合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加倍 ‎【答案】D ‎【解析】‎ 萝卜、甘蓝是异源的,因此它们杂交得到的种子长成的植株的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会发生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一般是不育的。个别种子种下去后可产生可育的后代,说明其体细胞中一定有能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即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31.普通小麦是六倍体,用其花粉培养的植株是( )‎ A. 二倍体 B. 六倍体 C. 三倍体 D. 单倍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等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组数的个体。‎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多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详解】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个体称为单倍体。因此,小麦(六倍体)的花粉培养形成的植株虽然含有3个染色体组,但称为单倍体。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单倍体与二倍体、多倍体的区别,学生熟记概念即可。‎ ‎3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自然选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基因重组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点睛】注意: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进化的方向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3.纯种红花茉莉(RR)与纯种白花茉莉(rr)杂交得F1,取F1‎ 的花药离体培养,然后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得F2,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A. RR:rr=1:1 B. RR:rr="3:1" C. Rr:rr=1:1 D. RR:Rr:rr=1:2: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纯种红花紫茉莉(RR)与纯种白花紫茉莉(rr)杂筛选得F1为Rr,F1产生的配子为R:r=1:1,经花药离体培养后且秋水仙素处理,得到RR和rr,所以RR∶rr=1∶1,选A。‎ 考点: 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4.我国的农业科学工作者利用普通小麦(六倍体,染色体数为42条)与黑麦(二倍体,染色体数为14条)杂交得到F1的染色体数目和F1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从而培养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A. 14条、28条 B. 28条、56条 C. 14条、56条 D. 12条、28条 ‎【答案】B ‎【解析】‎ 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得到的F1,染色体数目为28条,F1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八倍体小黑麦的染色体数目为56条。‎ ‎35.下列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 A. 抗维生素D佝偻病 B.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C. 苯丙酮尿症 D. 先天性愚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故选D。‎ ‎【点睛】学生熟记病名及所属遗传病类型即可,题目简单。‎ ‎36. 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其理论依据是近亲婚配的后代 A. 必然会患遗传病 B. 患显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增 C. 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增 D. 发生基因突变的机会大增 ‎【答案】C ‎【解析】‎ 由于近亲婚配的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增,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 ‎【考点定位】遗传病 ‎37. 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遗传病。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   )‎ A. 外祖父→母亲→男孩 B. 外祖母→母亲→男孩 C. 祖父→父亲→男孩 D. 祖母→父亲→男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①交叉遗传;②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患;③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根据题意,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即XhY,在其色盲基因必来自其母亲,但他的父母不是患者,故其母亲为XHXh,而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XHX¯、XHY),故外祖母的基因型也为XHXh,因此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的传递途径是外祖母→母亲→男孩,B正确。‎ ‎38. 某男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其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 )‎ A. 神经细胞 B. 精原细胞 C. 淋巴细胞 D. 精细胞 ‎【答案】D ‎【解析】‎ 在此男子体内所有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是相同的,都含有白化病致病基因,所以在神经细胞、精原细胞和淋巴细胞一定含有致病基因,A、B、C项错误;白化病致病基因与它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此人的精细胞中可能不含有白化病致病基因,D项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9. 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可采取的检测手段有 ‎①B超检查 ②羊水检查 ③孕妇血细胞检查 ④基因诊断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通过产前诊断可以有效地预防遗传病患儿的产生,产前诊断包括:①B超检查②羊水检查③孕妇血细胞检查④基因诊断,D正确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名师点睛】羊水检查是针对孕妇进行的一种检查手段,主要检查羊水和羊水中胎儿脱落的细胞.检查项目包括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羊水生化检查等,以确定胎儿成熟程度和健康状况,并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传病;B超检查可以检查胎儿是否畸形。‎ ‎40.下列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 ‎ ‎①性腺发育不良(女) ②白化病 ③冠心病 ④哮喘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疾病。‎ ‎(2)特点:①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②在群体中发率较高;③常表现为家族聚集。(3)实例:腭裂、无脑儿、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等。‎ ‎【详解】①性腺发育不良(女)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白化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③冠心病和④哮喘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涉及疾病的类型,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是从酵母菌中获取某植物需要的控制某种酶合成的基因的流程,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DNA文库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基因组文库。 ‎ ‎(2)①过程提取的DNA需要____的切割,B过程是____。 ‎ ‎(3)为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目的基因,可用____扩增的方法,其原理是____。 ‎ ‎(4)目的基因获取之后,需要进行________,其组成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标记基因等,此步骤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 ‎(5)将该目的基因导入某动物细胞,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 ‎【答案】 (1). 小于 (2). 限制酶 (3). 逆转录 (4). PCR技术 (5). DNA复制 (6).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7). 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 (8). 显微注射法 ‎【解析】‎ ‎【分析】‎ 图示是从酵母菌中获取某植物需要的某种酶的基因的流程,其中①是从酵母菌细胞中提取DNA的过程;A表示从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菌株;B表示逆转录过程;C表示从cDNA文库中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菌株。‎ ‎【详解】(1)基因组文库包括了该种生物所有的基因,而部分基因文库只包含一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因此cDNA文库小于基因组文库。‎ ‎(2)从酵母菌细胞中提取目的基因,需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 ‎(3)PCR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采用该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目的基因;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复制。 (4)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终止子等。‎ ‎(5)将该目的基因导入某动物细胞,常采用的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点睛】本题结合从酵母菌中获取某植物需要的某种酶的基因的流程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或字母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42.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果蔬。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番茄新品种。操作流程如图,请回答:‎ ‎(1)该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番茄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 ‎(3)从图中可见,mRNA1和mRNA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________(填:单/双)链RNA直接导致了__________无法合成,最终使番茄获得了抗软化的性状。‎ ‎(4)普通番茄细胞导入目的基因后,先要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培养,脱分化后得到__________,然后再转接到培养基上,诱导出试管苗,然后进一步培养成正常植株。这种培养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NA连接酶 (2). 农杆菌转化法 (3). 双 (4).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5). 愈伤组织 (6). 植物组织培养 (7). 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 ‎【分析】‎ ‎1、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 ‎ 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获取方法: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②人工合成(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③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技术、Ca2+处理法。‎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详解】⑴构建重组质粒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得到相同的粘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将之连接起来构成基因表达载体。‎ ‎⑵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常用的方法为农杆菌转化法,除此之外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⑶由图可知,mRNAl和mRNA2结合成了双链RNA,使mRNAl无法与核糖体结合,进而不能翻译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最终使番茄获得了抗软化的性状。‎ ‎⑷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离体的组织和器官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通过再分化形成具有生根发芽功能的胚状体,进而发育成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过程及应用,属于考纲综合应用层次。‎ ‎43.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和矮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步骤如下:(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过程A叫做__________;B过程是____________;C过程是_______________dT幼苗可称做__________;‎ ‎(2)D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杂交 (2). 减数分裂 (3). 花药离体培养 (4). 单倍体 (5). 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产生纯种,使之可育 (6). 秋水仙素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该过程为单倍体育种获得小麦新品种。单倍体育种的两大部分:单倍体的获得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为染色体数目变异。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详解】(1)据图分析:过程A是杂交;B过程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C过程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由于dT幼苗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可称做单倍体。‎ ‎(2)D过程常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目的是使获得的植株不仅是纯合子,而且可育。‎ ‎【点睛】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4.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研究发现该物种现存种群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长期续存的进化潜力,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而现存种群的衰退仅始于几千年前。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___________ 等。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的事实,其实质是大熊猫种群的________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化。‎ ‎(3)变异、自然选择和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三个环节。‎ ‎【答案】(1)基因库 (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基因重组) 基因频率 (3)隔离 ‎【解析】‎ 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选择和隔离。大熊猫在末次冰期消融后还经历了强烈的种群扩张的实质是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5.某地分布着A、B两个小水潭,A、B中都有孔雀鱼。A中孔雀鱼的天敌是花鳉,花鳉专以幼小孔雀鱼为食; B中孔雀鱼的天敌是狗鱼,狗鱼专以体形大的孔雀鱼为食。调查发现,B中的孔雀鱼通常比A中的孔雀鱼性成熟早,且成熟时体形较小。请回答问题:‎ ‎(1)将A、B中的孔雀鱼分别饲养在无天敌的实验室内,繁殖多代后,性成熟早晚的差异仍然存在,判断这两个孔雀鱼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要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_________。‎ ‎(2)孔雀鱼种群中普遍存在性成熟早或晚的变异。B中对孔雀鱼有利的变异是_________,具有此变异的个体能留下更多后代,使种群中这种变异的个体比例不断增多,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若将B中的孔雀鱼和A中的花鳉移入附近无狗鱼的水潭C中,繁殖多代后, C中的孔雀鱼性成熟个体与B的相比,体形将会_________。C中的孔雀鱼种群_________(填:是/否)发生进化。‎ ‎【答案】 (1). 生殖隔离 (2). 性成熟早(早熟) (3). 自然选择 (4). 增大 (5). 是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1)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是判断这两个孔雀鱼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不存在生殖隔离即为同一物种。‎ ‎(2)B中天敌狗鱼专以体形大的孔雀鱼为食,所以B中对孔雀鱼有利的变异是早熟,具有此变异的个体能留下更多后代,使种群中这种变异的个体比例不断增多,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由于C中无狗鱼但有花鳉,花鳉专以幼小孔雀鱼为食,所以会使孔雀鱼的体重增加。C中的孔雀鱼种群促使体重增加的基因频率升高,所以发生了进化。‎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断或正确结论的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