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届高三模拟测试(一)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2020届高三模拟测试(一)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广东省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人体衰老过程中不发生细胞分化 B. 细胞分化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 C. 分化了的细胞中DNA相同,RNA也相同 D. 血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在人体衰老过程中仍会发生细胞分化,A错误;‎ B、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B错误;‎ C、分化了细胞中核DNA相同,RNA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不同,C错误;‎ D、血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D。‎ ‎2.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都能引起人类肺炎,当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时,需对病原体进行探究鉴别,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析亚显微结构可鉴别是否为真菌 B. 分析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可鉴别是否为细菌 C. 分析患者体内是否发生体液免疫可鉴别是否为病毒 D. 测定基因序列可鉴别是否为新的病原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根据细胞有无核膜(或成形的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其中真核细胞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 16 -‎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生物 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 衣原体 动物、植物和真菌等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这种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 ‎【详解】A、亚显微结构可以看出此病原体有无细胞结构或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因此可鉴别是否为真菌,A正确;‎ B、菌落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不同的细胞具有的菌落特征不同,B正确;‎ C、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但体液免疫过程中不能区分抗原的本质,C错误;‎ D、不同的微生物,其基因序列不同,故可测定基因序列鉴别是否为新的病原体,D正确。‎ 故选C。‎ - 16 -‎ ‎3.为优选纤维素酶,设计一个在不同温度下(其他条件相同)测定两种纤维素酶(酶I、酶Ⅱ)活性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同温度是自变量,酶活性为因变量 B 底物溶液应配制两种浓度分别对应两种酶 C. 测定同一温度下的活性,不同的酶是自变量 D. 可以探究出两种酶催化的各自最适温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详解】A、不同温度是自变量,酶活性为因变量,A正确;‎ B、底物溶液作为无关变量,应配制一种浓度,B错误;‎ C、测定同一温度下的活性,不同的酶是自变量,C正确;‎ D、通过重复以上实验可以探究出两种酶催化的各自最适温度,D正确。‎ 故选B。‎ ‎4.寒冷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温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为协同作用 B. 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C. 肾上腺素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物质 D. 肾上腺素作用于靶细胞起催化作用,使产热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兴奋沿着反射弧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 16 -‎ ‎2、人体对低温的调节:低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收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体内物质氧化加快,产热增多。人体对高温的调节:高温→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舒张,皮肤表层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散热增加。‎ ‎3、肾上腺素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又被称为“情绪激素”。‎ ‎【详解】A、寒冷环境,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均能促进细胞氧化分解,增加机体产热,故两者关系为协同作用,A正确;‎ B、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分泌肾上腺素的细胞或者器官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B错误;‎ C、在体温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是激素,调节细胞代谢,不作为神经递质,C错误;‎ D、只有酶才起催化作用,肾上腺素作用于靶细胞起调节作用,使产热增加,D错误。‎ 故选A。‎ ‎5.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E、e和G、g控制,有E同时又有G的植物开紫花,有E但没有G的植物开红花,其他基因型的植物都开白花。已知该植物染色体结构部分缺失的雄配子参与受精后会导致受精卵发育异常而死亡,用纯合红花植株和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得到F1, F1自交的后代花色多数为紫花:红花:白花=9:3:4,个别为紫花:红花:白花=3:1:4。下列关于该F1植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缺失了E基因位点的染色体片段,基因型为eGg B. 缺失了G基因位点的染色体片段,基因型为Eeg C. 缺失的片段与E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型为EeGg D. 缺失的片段与G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型为EeGg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 16 -‎ ‎2、由题意知,E、e与G、g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E_G_开紫花,E_gg开红花,eeG_、eegg开白花,F1自交后代多数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子一代的基因型是EeGg,亲本纯合红花的基因型是EEgg,白花基因型为eeGG。‎ ‎【详解】F1自交的后代个别的花色表现为紫花(E_G_):红花(E_gg):白花(eeG_+eegg)=3:1:4,即E_:ee=1:1,G_:gg=3:1,由此可知G和g基因都没有丢失。F1正常自交后代的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9:3:4,两者相比较发现白花的比值没有发生变化,即eeG_和eegg基因型的个体没有死亡,故含有e的雄配子参与受精后不会导致受精卵发育异常而死亡,缺失染色体上含有的是E基因,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蝙蝠是哺乳纲翼手目动物,世界上现有19科185属962种。研究显示,蝙蝠成为病毒宿主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的“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一干扰素”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病毒能进行一定的繁殖与生存,蝙蝠却不致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自然中有962个蝙蝠种群 B. 一种蝙蝠群聚栖息于山洞中形成蝙蝠群落 C. 病毒靠蝙蝠细胞增殖而繁殖 D. 病毒与蝙蝠长期共同进化形成了适应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 ‎2、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3、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详解】A、大自然中有962个蝙蝠物种,A错误;‎ B、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一种蝙蝠群聚栖息于山洞中形成蝙蝠种群,B错误;‎ C、病毒依靠蝙蝠细胞而繁殖与生存,C错误;‎ D、病毒与蝙蝠长期共同进化形成了适应关系,从而使病毒能进行一定 - 16 -‎ 繁殖与生存,蝙蝠却不致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7.设施农业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农业方式,某兴趣小组在研学实践中为获取塑料大棚番茄管理所需的科学数据,探究了番茄在不同光照环境下对CO2的利用情况: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对7组密闭透明玻璃容器中的番茄进行了如下实验(除光照条件外,其他参数一致)。实验前各玻璃容器内CO2的含量均为4.0 g,实验2 h后测定各容器内CO2的含量,结果如下表(表中“Lux”表示光照强度,nm表示波长)。据此分析回答。‎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光照条件 黑暗 ‎2000 Lux 白光 ‎4000 Lux 白光 ‎2000 Lux 白光+680 nm补充光 ‎4000 Lux 白光+450 nm补充光 ‎4000 Lux 白光+580 nm补充光 ‎4000 Lux 白光+680 nm补充光 ‎2h后CO2的含量/g ‎5.0‎ ‎4.0‎ ‎3.6‎ ‎3.8‎ ‎3.4‎ ‎3.7‎ ‎3.2‎ ‎(1)吸收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番茄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保持各组容器内CO2的含量相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______________nm的光能促进光合作用。‎ ‎(3)③组番茄的总光合作用强度为________________(以单位时间内CO2的消耗量表示)。‎ ‎(4)4 h后再次测定⑦组玻璃容器内的CO2的含量为3.0 g,说明后2 h比前2 h光合速率降低,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 光照强度和补充光的种类 (3). 控制变量(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4). 450或680 (5). 0.7 g/h (6). 玻璃容器内CO2的浓度降低 - 16 -‎ ‎【解析】‎ ‎【分析】‎ 由表格分析可知:组别①番茄只进行呼吸作用,2h后生成CO2的含量为1.0g,呼吸速率为0.5g/h;组别②番茄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组别③番茄净光合速率为(4.0-3.6)/2=0.2 g/h;组别④净光合速率为(4.0-3.8)/2=0.1 g/h;组别⑤番茄净光合速率为(4.0-3.4)/2=0.3 g/h;组别⑥净光合速率为(4.0-3.7)/2=0.15g/h;组别⑦净光合速率为(4.0-3.2)/2=0.4 g/h。‎ ‎【详解】(1)吸收光能的色素存在于番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补充光的种类;实验前保持各组容器内CO2的含量相同的理由是控制变量(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组别⑤净光合速率为0.3 g/h,组别⑦净光合速率为0.4 g/h,均高于其他组别的净光合速率,故补充450或680nm的光能促进光合作用。‎ ‎(3)③组番茄的总光合作用强度为净光合速率加呼吸速率,即0.2 g/h +0.5 g/h=0.7 g/h。‎ ‎(4)4 h后再次测定⑦组玻璃容器内的CO2的含量为3.0 g,说明后2 h的净光合速率为(3.2-3.0)/2=0.1g/h,比前2 h光合速率降低,最可能的原因是玻璃容器内CO2的浓度降低。‎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具有从题文和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并计算 “三率”的能力。‎ ‎8.科学家发现,当氧气不足时,细胞内原本需要被清理的转录调控因子HIF-1α无法降解,指导细胞大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糖蛋白激素)。EPO能刺激红骨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来运输更多的氧气。HIF-1α的清理需要一种名叫VHL的蛋白质。作用机制如图,据图分析回答。‎ - 16 -‎ ‎(1)从图中可以看出,常氧条件下氧气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发挥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 ‎(2)缺氧条件下,HIF-1α含量会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结构)进入细胞核与ABNT结合发挥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EPO基因的表达,进而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来运输更多的氧气,满足各组织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的需要,为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3)通过HIF-1α的高表达,能满足癌细胞对氧气的需求,如果能打破癌细胞的这种缺氧保护,就有可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甚至杀死癌细胞。结合以上内容,提出治疗癌症的新策略: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 ‎【答案】 (1). 使HIF-lα羟基化 (2). 细胞质基质 (3). 增加 (4). 核孔 (5). 促进 (6). 有氧呼吸 (7). ①降低癌细胞内HIF-1α的含量;②抑制缺氧保护相关基因的表达;③阻断HIF-1α与ARNT的结合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识图分析可知,在正常氧条件下,HIF-1α在脯氨酸羟化酶、蛋白酶和VHL的作用下被降解;而在缺氧条件下,HIF-1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促进EPO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加,使得细胞适应低氧环境。‎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常氧条件下氧气的生理作用是使HIF-lα羟基化;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图中正常氧条件下,HIF-1α会被分解,故缺氧条件下,HIF-1α含量会增加;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与ABNT结合发挥作用;从而促进EPO基因的表达,进而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来运输更多的氧气;满足各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需要,为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3)通过HIF-1α的高表达,能满足癌细胞对氧气的需求,如果能打破癌细胞的这种缺氧保护,就有可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甚至杀死癌细胞。因此可通过①降低癌细胞内HIF-1α的含量;②抑制缺氧保护相关基因的表达;③阻断HIF-1α与ARNT的结合等方式治疗癌症。‎ ‎【点睛】本题以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的基本原理的研究机制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该题的研究机制,提出治疗癌症的机制,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 ‎9.如图(a)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能量流动(单位KJ·m-2·a-1),图(b)表示该草原食草动物的捕食强度对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的影响,据图回答问题。‎ - 16 -‎ ‎(1)图(a)显示有将近99.17%的太阳能未被利用,请推测:这一比例在沙漠生态系统中更______(选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显示该草原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者的能量只有少部分传递给食草动物,原因是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图(b)中,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低于a时,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随捕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b)分析,为保持该草原的持续发展,确定该草原最大载牧量时,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水平(填字母)。‎ ‎【答案】 (1). 高 (2). 沙漠植被稀少,缺少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3). 15% (4).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有很多去向,如呼吸作用散失,被分解者利用,储存为体内有机物而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5).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 食草动物的捕食降低了植物间的斗争(竞争) (7). 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a):生产者固定当太阳能为5266800-5223120=43680 KJ·m-2·a-1,食草动物当同化量为6552 KJ·m-2·a-1;分析图(b):生产者有机物的积累量随食草动物的捕食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为c点时生产者有机物的积累量达到最大。‎ ‎【详解】(1)由于沙漠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稀少,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也将更少,故未被利用的太阳能的比例将更高。‎ ‎(2)图(a)该草原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6552/ 43680)‎ - 16 -‎ ‎=15%;生产者的能量只有少部分传递给食草动物,原因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有很多去向,如呼吸作用散失,被分解者利用,储存为体内有机物而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3)图(b)中,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低于a时,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随捕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原因可能是食草动物的捕食降低了植物间的斗争(竞争)。‎ ‎(4)据图(b)分析,在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为c点时生产者有机物的积累量达到最大,为保持该草原的持续发展,确定该草原最大载牧量时,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不能超过c点水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0.某二倍体植物的非糯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核基因W和w控制。该植物叶的颜色受核基因和质基因(受精卵的质基因全部来自于卵细胞)共同控制(如图)。核基因G控制花斑叶,g控制绿叶。质基因为Y时,叶片为花斑叶;质基因为N时,叶片为绿色。细胞核或细胞质有花斑叶基因时叶片为花斑叶,但G基因和Y基因同时存在时,由于产物相互干扰,最终均不能发挥作用,叶片为绿色。‎ ‎(1)该植物同源四倍体种子大、产量高,获得同源四倍体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将纯合的同源四倍体非糯性与糯性杂交,F2代个体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接近35:1,非糯性与糯性性状的遗传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______。请解释F2代个体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接近35:1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花斑叶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育种工作者在种植绿叶品系N(gg)时,偶然发现了一株花斑叶植株,假设为基因突变所致,请设计实验探究该花斑叶植株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及其基因型,说明实验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 基因的分离定律 (3). F1(WWww)产生三种配子,其比例为WW:Ww:ww=1:4:1 (4). N(GG)、N(Gg)、Y(gg) (5).‎ - 16 -‎ ‎ 用该植株与绿叶品系N(gg)做正反交实验,若该植株为母本时后代均为花斑叶,做父本时后代均为绿叶,则为质基因突变,该植株基因型为Y(gg);若后代全为花斑叶,则为核基因突变,该植株基因型为N(GG);若后代一半花斑叶,一半绿叶,则为核基因突变,该植株基因型为N(Gg)‎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此可见,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2、要确定基因在细胞质中还是在细胞核中,可设计正反交实验来确定,如果正反交结果始终与母本一致,说明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否则排除细胞质遗传。‎ ‎【详解】(1)该植物同源四倍体种子大、产量高,获得同源四倍体的常用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非糯性与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核基因W和w控制,故非糯性与糯性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F1(WWww)产生三种配子,其比例为WW:Ww:ww=1:4:1,故F2代个体糯性(wwww)的比例为1/36,即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接近35:1。‎ ‎(2)由于核基因G控制花斑叶,g控制绿叶。质基因为Y时,叶片为花斑叶;质基因为N时,叶片为绿色,故花斑叶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N(GG)、N(Gg)、Y(gg)。‎ ‎(3)育种工作者在种植绿叶品系N(gg)时,偶然发现了一株花斑叶植株,假设为基因突变所致,可设计该植株与绿叶品系N(gg)的正反交实验探究该花斑叶植株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及其基因型,若该植株为母本时后代均为花斑叶,做父本时后代均为绿叶,则为质基因突变,该植株基因型为Y(gg);若后代全为花斑叶,则为核基因突变,该植株基因型为N(GG);若后代一半花斑叶,一半绿叶,则为核基因突变,该植株基因型为N(Gg)。‎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的实质以及基因位置的判断,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能采用正反交的方法判断基因的位置,属于理解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二)选考题:‎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 16 -‎ ‎11.某科研小组从某温泉口取得一批土样,希望从中分离出耐高温的可分解木质素的细菌。‎ ‎(1)采集土样后,为增加所需细菌的浓度,采用的培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为筛选分解木质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加入的唯一碳源是__________,培养基中还必须包含水、无机盐和______________等基本营养成分。从功能上讲,这样的培养基称为__________培养基。为避免培养基污染,需将培养皿呈_____________状态放置。‎ ‎(3)培养过程中,常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__区间的平板统计计数。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真实数目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小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表达并分离出木质素分解酶,为探究该酶的最适pH,应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项即可)。‎ 若需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酶制剂都应保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填“低温”、“最适温度”或“高温”)环境中。‎ ‎【答案】 (1). 震荡培养(液体培养) (2). 木质素 (3). 氮源 (4). 选择 (5). 倒置 (6). 30~300 (7). 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 (8). 酶的用量、反应温度、底物的含量等 (9). 低温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2、培养基选择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的碳源为木质素,只有能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才能在这个培养基上生存,不能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由于缺乏碳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从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 ‎3、培养基按功能分:‎ 种类 制备方法 特征 用途 - 16 -‎ 选择培养基 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成分 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如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 鉴别培养基 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 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 如可用伊红和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 ‎【详解】(1)采集土样后,为增加所需细菌的浓度,采用的培养方法是震荡培养(液体培养)。‎ ‎(2)为筛选分解木质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加入的唯一碳源是木质素;培养基中还必须包含水、无机盐和氮源等基本营养成分;从功能上讲,这样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为避免培养基污染,需将培养皿呈倒置状态放置。‎ ‎(3)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真实数目低,原因是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 ‎(4)影响酶的因素有反应温度、酶的用量、pH、底物含量等,为探究该酶的最适pH,应控制的无关变量有反应温度、酶的用量、底物含量等;低温抑制酶的活性,若需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环境中。‎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识记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及种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某科研小组一直致力于良种家畜的培育工作,日前从国外引进优质肉牛,通过克隆技术快速繁殖。请回答:‎ ‎(1)获得克隆动物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生殖。研制克隆动物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优质肉牛的实验流程图如下,对供体细胞进行培养时,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处理健康动物的组织,使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诱导重组细胞分裂常用的化学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①②所涉及的实验技术名称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 ‎(3)最终得到的克隆动物是否与优质肉牛遗传物质完全一样_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提出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另一个应用前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性 (2). 已分化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有全能性 (3). 胰蛋白、胶原蛋白 (4). 钙离子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 (5). 显微操作去核法 (6). 胚胎移植技术 (7). 否 (8). 克隆动物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于核供体动物优质肉牛,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于卵母细胞供体动物 (9). 保护濒危动物;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许多珍贵的医用蛋白;在治疗人类疾病时,转基因克隆动物细胞、组织、器官可以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 ‎【解析】‎ ‎【分析】‎ 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动物核移植体现了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详解】(1)获得克隆动物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研制克隆动物的生物学原理是已分化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有全能性。‎ ‎(2)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优质肉牛的实验流程图如下,对供体细胞进行培养时,要用胰蛋白、胶原蛋白酶处理健康动物的组织,使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诱导重组细胞分裂常用的化学物质有钙离子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图中①②所涉及的实验技术名称是①显微操作去核法,②胚胎移植技术。‎ ‎(3)最终得到的克隆动物与优质肉牛遗传物质不完全一样,因为克隆动物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于核供体动物优质肉牛,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于卵母细胞供体动物。‎ ‎(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应用前景有保护濒危动物;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许多珍贵的医用蛋白;在治疗人类疾病时,转基因克隆动物细胞、组织、器官可以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 - 16 -‎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概念、过程及应用,属于识记能力的考查。‎ - 16 -‎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