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3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4/28/9363552211a26c56d8089ffcb0dbfbd3/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4/28/9363552211a26c56d8089ffcb0dbfbd3/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4/28/9363552211a26c56d8089ffcb0dbfbd3/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达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达州市普通高中2020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 1.关于生命系统中相关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肽和二糖都可以通过脱水缩合形成 B. 细胞中运输氨基酸的物质不可能含有碱基 C. 细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D.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双分子层无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蛋白质、多糖和核酸均是由单体脱水缩合而成的多聚体;运输氨基酸的物质可能是tRNA;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详解】A、二肽是由两分子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A正确; B、细胞中的tRNA也可运输氨基酸,tRNA含有碱基,B错误; C、细菌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C错误; D、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磷脂双分子层具有疏水性和对某些物质的不透性,D错误。 故选A。 【点睛】原核细胞虽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具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故也可进行过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等。 2.将只含有小球藻的培养液置于密闭恒温箱中,8:00至24:00给予恒定光照强度,24:00至次日8:00为黑暗条件,每隔1小时检测恒温箱中CO2浓度。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培养条件 光照阶段 黑暗阶段 测定时间 8:00 9:00 10:00 11:00 12:00-24: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CO2浓度(ul/L) 570 420 290 220 180 270 360 450 540 600 645 680 695 - 13 - A. 12:00-24:00小球藻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 在黑暗阶段,小球藻的呼吸速率逐渐增强 C. 24小时的实验结束后,小球藻的总干重减少 D. 给小球藻提供C18O2,一段时间后可能检测到18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表分析,光照培养阶段CO2浓度下降,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阶段可以利CO2。 【详解】A、据表分析,12:00~24:00时间段,二氧化碳的浓度始终维持在180μL/L,说明该时间段内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A正确; B、小球藻置于密闭的恒温箱中,整个黑暗培养阶段每个小时的二氧化碳变化量在1:00~4:00为90μL/L,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碳变化量逐渐减小,故呼吸速率开始不变,后逐渐降低,B错误; C、24小时的实验结束后,CO2浓度有所增加,故小球藻的总干重减少,C正确; D、给小球藻提供C18O2,则产生的18O首先出现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和水中,而产生的H218O参与光反应,分解后产生18O2能释放到植物周围空气中,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把握题干中“密闭环境”这一信息,明确密闭容器中CO2浓度变化可反映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大小关系。 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对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 B. 植物激素调节根本上是激素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C.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极性运输 D.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 13 -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等,它们对植物各种生命活动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详解】A、植物激素为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具有信息传递作用, A正确; B、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植物激素调节根本上是激素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B正确; C、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C错误; D、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知识,考生识记植物激素的概念、明确植物激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4.关于基因及其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由两条遗传信息相同的核糖核苷酸链组成 B. 基因的遗传信息储存在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中 C. 转录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定向移动到模板链相应位置 D. 遗传密码的简并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翻译的速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基因的本质是DNA片段,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的,A错误; B、基因是4种碱基对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的,B错误; C、基因转录时,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的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碰撞,当两者互补时,结合形成mRNA,C错误;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tRNA来转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翻译的速度,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基因的本质及其特异性的原因,并透彻理解转录和翻译过程。 5.做膝跳反射实验时,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到效应器作出应答反应的过程中,会出现( ) A. 感受器通过主动运输导致K+外流而产生兴奋 B. 局部电流能改变临近未兴奋部位膜对Na+的通透性 - 13 - C.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囊泡运输到达突触后膜 D. 传出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不与肌肉细胞相应受体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详解】A、兴奋(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引起的,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A错误; B、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时,能与邻近未兴奋部位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故可改变临近未兴奋部位膜对Na+的通透性,B正确; 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但经突触间隙运输到突触后膜的方式为扩散, C错误; D、在膝跳反射实验中,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需与肌肉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效应器作出应答反应,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儿。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B. 该病不可能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 双亲可能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D. 该病的遗传一定与性别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儿,则可能是单基因遗传病,也可能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AB、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a×Aa→aa),也可能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A、B错误;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则双亲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Aa),C正确; D、若该病位于XY的同源区段,XAXa×XaYA,则该病遗传与性别有关,D错误。 - 13 -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充分考虑遗传病的类型,并结合选项分析作答。 7.下图是人肝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肝癌细胞分泌到血浆中的甲胎蛋白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A的协助。②过程形成的五碳糖可参与合成_______,进而作为转录所需的原料。③过程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_______。 (2)研究表明:有氧情况下,癌细胞从内环境吸收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但产生的ATP总量无明显差异。这说明①~④过程在癌细胞内明显增强的是_______。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 ①癌细胞内的_______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并被激活,进而调控_______的合成改变了代谢途径。 ②癌细胞释放信号蛋白,使大量线粒体形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融合而被降解。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经高尔基体加工的活性蛋白,据此推测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在_______(填“附着型”或“游离型”)核糖体上合成的。 【答案】 (1). 不需要 (2). 核糖核苷酸 (3). 线粒体基质、内膜(或线粒体) (4). ①②④ (5). 原癌 (6). 酶 (7). 附着型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①表示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其中A最可能是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载体;②表示葡萄糖代谢形成中间产物五碳糖;③表示癌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④)表示癌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 【详解】(1)因为图中A能在细胞膜上协助葡萄糖进入细胞,由此可以推断其应该是载体蛋白,肝癌细胞分泌到血浆中的甲胎蛋白运输方式为胞吐,不需载体蛋白A的协助;转录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③表示癌细胞的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发生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 13 - (2)由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说明与正常的细胞相比癌细胞的无氧呼吸较强,转化成的五碳糖较多,因此①-④过程在癌细胞中明显增强的有①②④,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 ①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而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而被激活,进而控制酶的合成来改变代谢途径; ②据题干信息知,水解酶是需要经高尔基体加工的活性蛋白,故其最初的合成是在附着型核糖体上。 【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以癌细胞中的葡萄糖代谢过程为载体,考查癌细胞和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细胞癌变的原因等知识,并能题文和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图和所学细胞代谢的知识分析作答。 8.胰岛素在维持血糖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答。 (1)据图分析,胰岛B细胞既可作为激素作用的_______,也可作为反射弧中_______的一部分,因此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______。 (2)当血糖升高时,葡萄糖、信号分子①、信号分子②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B细胞膜上的不同受体能与不同信号分子结合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 (3)胰岛素作用的机理是:一方面通过增加细胞膜上______,从而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另一方面进入细胞的葡萄糖通过③转化为糖原、④转化为非糖物质、⑤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请利用渗透作用原理,解释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_______。 【答案】 (1). 靶细胞 (2). 效应器 (3). 反馈调节 (4). 促进 (5). 不同受体结构不同 (6). 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 (7). 氧化分解(或利用) (8). 原尿渗透压高,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 13 - 【解析】 【分析】 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外促进细胞内合成蛋白质、脂肪和糖原进而降低血糖浓度。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物质有:葡萄糖、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①途径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反射弧:葡萄糖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 【详解】(1)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该过程中胰岛B细胞既可作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也可作为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胰岛素作用的效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该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 (2)当血糖升高时,胰岛B细胞接受葡萄糖、①神经递质、②胰高血糖素等信号分子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为促进作用;信号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B细胞膜上的不同受体能与不同信号分子结合的直接原因是不同受体结构不同; (3))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过程⑤氧化分解加速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糖尿病患者的原尿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原尿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点睛】本题考查了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胰岛素在降低血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糖尿病的成因和病症,能结合题图信息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9.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请回答问题: (1)该放牧草地中,蝗虫属于第_____营养级 (2)放置石头,引起群落的_____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进而引起群落发生_____演替。 (3)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蜥蜴个体数越少,原因是_______。 - 13 - (4)与距离石头10m相比,在距离石头5m范围内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较多,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 二 (2). 水平 (3). 次生 (4). 距石头越远,蜥蜴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 (5). 距石头越近,蜥蜴数量较多,捕食蝗虫多,被蝗虫摄食的牧草少,流向牛羊等的能量较多 【解析】 【分析】 由曲线可知,距离石头越远,蝗虫数量越多,非牧草植物减少,牧草植物大量减少,蜥蜴个体数减少。该牧草地的生物间可以构成的食物链为牧草→蝗虫→蜥蜴。 【详解】(1)该放牧草地中,食物链为牧草→蝗虫→蜥蜴,蝗虫属于第二营养级; (2)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不同,生物分布也不同,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因而石头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该区域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3)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利于躲避天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其个体数越少; (4)据图可知:距石头越近,蜥蜴数量较多,捕食蝗虫多,被蝗虫摄食的牧草少,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牛羊等)的能量较多。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分布,明确该区域的食物链关系是解题关键。 10.果蝇的眼色有野生型和三种突变类型(朱红眼、棕红眼、白眼),该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共同控制,基因组成与表现型的关系为: ①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纯合时表现为朱红眼(XdXd和XdY均为纯合子); ②位于第Ⅱ号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纯合时表现为棕红眼; ③当基因b和d都纯合时表现为白眼。 (1)该种眼色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该果蝇种群中野生型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 (2)若果蝇的某种性状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则该性状只能通过______(父本或母本)遗传给子代,原因是_______。 (3)某同学用野生型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结果如表。 亲本 F1 F2 ♀:? - 13 - 野生型(♀)×白眼(♂) 雌雄均为野生型 ♂:野生型∶棕红眼∶朱红眼∶白眼=3∶1∶3∶1 ①F2中野生型雌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 ②若让F2中的非野生型雌果蝇和朱红眼雄果蝇相互交配,F3中基因d的频率为____。 【答案】 (1). 基因自由组合 (2). BBXDY和BbXDY (3). 母本 (4). 受精卵中的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或母本) (5). 3/8 (6). 1/2 【解析】 【分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共同控制,朱红眼基因型为B—XdXd和B—XdY,棕红眼基因型为bbXDX—、bbXDY,白眼基因型为bbXdXd、bbXdY,野生型为双显性个体,基因型为B—XDX—、B—XDY。 【详解】(1)因控制眼色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野生型果蝇应为双显性个体,则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B—XDY(BBXDY和BbXDY); (2)因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与卵细胞结合,故受精卵中的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或母本),因此若果蝇的某种性状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则该性状只能通母本遗传给子代; (3)野生型(♀)B—XDX—×白眼(♂)bbXdY,F1雌雄均为野生型(B—XDX—、B—XDY),则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BBXDXD、bbXdY,F1基因型为BbXDXd、BbXDY; ①F1个体间相互交配,则F2中野生型雌果蝇基因型为B—XDX—,比例为3/4×1/2=3/8; ②F1基因型为BbXDXd、BbXDY, F2中不可能出现XdXd的个体,故非野生型雌果蝇只有棕红眼,基因型为1/2bbXDXD和1/2bbXDXd,朱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XdY,只考虑D、d一对等位基因,则可转化为XDXD:XDXd:XdY=1:1:2,则d的基因频率为(1+2)/(2×2+2)=1/2,因随机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故F3中d的基因频率仍为1/2。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各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此外解答(3)②时明确随机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可简化作答。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 13 - 11.请回答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相关问题。 (1)植物芳香油组成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_______及其衍生物。薄荷油与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因此适合选用_______法提取。 (2)在提取玫瑰精油的过程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_______。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不宜用水中蒸馏的方法,原因是_______。 (3)下图为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图一)和鉴定结果(图二)示意图。 ①胡萝卜素粗品鉴定方法是____________,f溶剂的成分是_________,a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A、B、C、D四样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点的是_______。在滤纸上,甲与乙所代表的物质能分开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 萜类化合物 (2). 水蒸气蒸馏 (3). 增加盐浓度,促进玫瑰油与水分层 (4). 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 (5). 纸层析法 (6). 石油醚 (7). 防止石油醚(或层析液)挥发 (8). A、D (9). 甲和乙在层析液(石油醚)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石油醚)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解析】 【分析】 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荻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实验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石油醚)→过滤_→浓缩→胡萝卜素→鉴定(纸层析法);对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鉴定采用的是纸层析法,其原理是色素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使各成分分开。 【详解】(1)植物芳香油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薄荷油的化学性质与玫瑰精油相似,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可以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2)为增加盐浓度,促进玫瑰油与水分层,可在提取玫瑰精油的过程中,加入NaCl;因水中蒸馏的方法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故柑橘、柠檬芳香油不宜用水中蒸馏的方法制备; - 13 - (3)①胡萝卜素鉴定的方法一般采用纸层析法,图中所用的胡萝卜素粗品鉴定的方法名称是纸层析法;f表示层析液,常用石油醚;由于层析液含有有毒成分,所以a的作用是防止层析液挥发; ②A、B、C、D 4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提取样品的样点是B和C;因甲和乙在层析液(石油醚)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石油醚)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故甲与乙所代表的物质能分开。 【点睛】因层析液易挥发,故应在上方用玻璃盖盖严,以防止层析液挥发;在进行点样时,应注意点样应该快速细致并保持滤纸干燥,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基线,否则点样处的有机成分会溶解在层析液中。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在人体内胰岛素基因表达可合成出一条称为前胰岛素原的肽链,此肽链在内质网中经酶Ⅰ切割掉氨基端一段短肽后成为胰岛素原。进入高尔基体的胰岛素原经酶Ⅱ切割,去除中间片段C后,产生A、B两条肽链,再经酶Ⅲ作用生成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 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大量生产胰岛素。 (1)人体细胞内合成前胰岛素原的细胞器是_______。胰岛素原由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性。 (2)你认为酶Ⅰ~Ⅲ是否为同种酶?_______。你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 (3)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原过程中: ①可根据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编码胰岛素原的_______序列,用该序列与_______构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载体。根据DNA的结构及组成,分析不同物种的DNA能拼接在一起的原因是_______。 ②将重组表达体导入工程菌内,诱导目的基因表达。用胰岛素原的_____(填“抗体”或“抗原”)检测工程菌的提取物。若提取物发生反应,则用该工程菌进行_____(填“液体”或“固体”)发酵。 【答案】 (1). 核糖体 (2). 流动 (3). 不同 (4). 酶具有专一性,它们催化的底物不同 (5). DNA (6). 质粒 (7). 不同物种的DNA都具有双螺旋结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4种脱氧核苷酸 (8). 抗体 (9). 液体 【解析】 【分析】 - 13 - 胰岛素在人体细胞中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其合成需要经过细胞器的分工协作;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1)胰岛素原的化学本质是多肽(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胰岛素原由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2)酶具有专一性,由题干信息可知:酶Ⅰ的作用是切割氨基端,酶Ⅱ的作用是切割去除胰岛素原的中间片段C,酶Ⅲ的作催化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胰岛素,它们催化的底物不同,可知三种酶不同; (3)①根据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可设计并合成编码胰岛素原的DNA序列(即目的基因),用该序列与质粒(运载体)构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载体;由于不同物种的DNA都具有双螺旋结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4种脱氧核苷酸,故不同物种的DNA能拼接在一起;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应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即用胰岛素原的抗体检测工程菌的提取物;工程菌通常用液体进行发酵。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明确酶的作用特性,并能结合题干信息分析作答。 - 13 - - 1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