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11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11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新津中学高2018级高二生物11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如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  )‎ A.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结构 ‎ B.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 C.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D.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 ‎2.在“草→蚱蜢→蜘蛛→蜥蜴→蛇”食物链中,蜥蜴所属的消费者类别及所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  )‎ A.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 C.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D.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3.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骨髓、胸腺、脾脏、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 B.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都是淋巴细胞 ‎ C.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 D.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4.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水平结构与种群分布、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特点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沙丘造林、退耕还湖等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率 ‎5.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不会降低 ‎ B.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增加散热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 C.从30℃到0℃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条件反射 ‎ D.刚从温暖的室内到室外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由大脑皮层调节的 ‎6.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神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血浆→组织液→神经细胞 ‎ B.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 C.运动员在比赛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 D.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主要是由于特异性免疫力减弱 ‎7.如图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等 ‎ B.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 C.会在下丘脑中产生寒冷的感觉 ‎ D.人体在低温环境中产热和散热比在高温环境多 ‎8.如表为某患者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下列关于该患者机体发生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甲状腺激素 ‎1.8‎ ‎3.1~6.8pmol/L 血糖 ‎9.2‎ ‎3.9~6.1mmol/L A.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嗜睡 B.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可能高于正常值 C.可能患糖尿病,可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 D.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速度较慢 ‎9.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渴觉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分别位于(  )‎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 C.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10.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裸岩上进行的演替 B.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 C.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D.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11.如图表示人体注射白喉毒素疫苗及随后受到白喉杆菌感染时所发生的免疫反应。BC时间段中识别白喉杆菌的免疫细胞是(  )‎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 C.记忆B细胞 D.浆细胞 ‎12.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抗原入侵机体后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被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下列有关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将导致血浆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 ‎ B.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弱导致的 ‎ C.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自身免疫病 ‎ D.红细胞表面存在与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 ‎13.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从该图可得出乙烯不能促进(  )‎ A.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 ‎ B.果实色素积累 ‎ C.番茄果实发育 ‎ D.番茄果实成熟 ‎14.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  )‎ ‎①培育无子番茄 ②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 ‎③果树整枝修剪 ④棉花摘心 ‎ ‎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⑥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 ⑦木瓜催熟柿子.‎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②⑤‎ ‎1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B.呈“J”型增长的不同种群,其数学模型中参数λ也可能不同 ‎ C.种群数量介于和K值之间时,其增长速率在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 D.培养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16.如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 ‎ 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 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17.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hm2,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10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2400只/hm2 ‎ B.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 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蚜虫种群密度 ‎ D.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18.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昆虫的卵、蚜虫、鼠的种群密度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 C.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羚羊的种群密度 D.用记名计算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9.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下列有关对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 A.K值一旦确定,就不会再改变 ‎ B.5.12大地震使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其K值将减小 ‎ C.在“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中都存在K值 ‎ D.当某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数量将保持在K值不变 ‎20.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间的关系示意图,①、②和③依次表示的种间关系是(  )‎ A.捕食、寄生、竞争 ‎ B.寄生、捕食、互利共生 C.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D.互利共生、捕食、寄生 ‎ ‎21.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的描述是(  )‎ A.是仅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 C.温度、pH值等理化性质呈动态平衡 D.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2.如图是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 ‎ D.电表①偏转一次,电表②偏转两次 ‎23.下列有关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 ‎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 ‎ 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 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 ‎24.一只成年雄狗仍然保持幼年的体态,且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其原因是(  )‎ A.睾丸发育不全 B.甲状腺功能低下 ‎ C.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睾丸发育不全 ‎25.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 B.激素不能组成细胞结构,也不能提供能量 C.促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 ‎ D.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26.小华不小心碰到滚烫的开水壶,手会迅速缩回.关于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 B.突触后膜上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 ‎ C.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 D.刺激以电信号的形式在整个反射弧中进行传导 ‎27.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神经递质小泡存在于内环境中 ‎②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③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⑤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⑥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 ‎⑦运动员进行跳高比赛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有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28.信号分子在细胞间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树突膜和胞体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受神经递质刺激后膜电位可发生变化 B.淋巴细胞膜上有淋巴因子的受体,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 C.肝细胞和肌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受胰岛素刺激后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D.甲状腺细胞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两种激素协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 ‎29.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 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 ‎ B.c激素由下丘脑分泌,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浓度 ‎ D.a、b、c、d都是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30.如图所示某一健康人注射疫苗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表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段各淋巴细胞的DNA含量不完全相同 ‎ B.d时间是再次接种引发的免疫应答 ‎ C.产生甲、乙抗体的B细胞不同,其根本原因是mRNA不同 ‎ D.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 ‎31.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7N9流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7N9病毒侵入人体时,注射H1N1流感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 B.为检测胸腺肽对两种病毒的影响,可用含有胸腺肽的培养基培养两种病毒 ‎ C.H7N9流感病毒进入人体之前,常有体液免疫降低其感染性 ‎ D.都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并与宿主细胞内的病毒结合 ‎32.甲图和乙图分别表示参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两种细胞的一部分,下列对它们参与的相关调节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如果是突触小体,3一定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如乙图中①→②的变化 ‎ B.甲图中1→2→3和乙图中①→②→③都有ATP的水解 ‎ C.如果甲图是胰岛B细胞,则3可以促进血糖进入肝脏细胞 ‎ D.血液中适当浓度的CO2可以使呼吸中枢产生如乙图的电位变化 ‎33.如图为人体胰岛分泌激素的作用机理模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激素是胰高血糖素,A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起催化作用 ‎ B.若激素是胰岛素,与A结合会加速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 C.A参与激素的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 D.若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可促进靶细胞的肝糖原、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34.如图是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其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摄食后1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促进体内血糖合成糖原 ‎ 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 ‎ C.2﹣2.5小时分泌物乙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转化为脂肪 ‎ D.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 ‎35.据统计,我国10%的人口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肝病毒侵入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 B.B细胞经乙肝病毒刺激后分裂、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与抗原结合 ‎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 D.乙肝病毒侵入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36.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 B.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都小于10﹣8(mol/L) ‎ C.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 ‎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37.某草原上散养某种家畜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 B.丙点前该种群的增长方式是指数增长 ‎ C.丁点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其他三点时的年龄结构都为增长型 ‎ D.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捕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甲乙丙丁四点中丁点最合适开始捕获 ‎38.突触抑制包括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是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释放的递质减少,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突触后抑制指的是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突触前抑制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 ‎ B.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进一步加强 ‎ C.突触后抑制过程中,在突触间隙中不能检测到正常数量的递质 ‎ D.突触后抑制过程中,由于释放的递质不能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才发生抑制 ‎39.研究人员进行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钾离子浓度相同)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未受刺激时,枪乌贼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膜内的K+扩散到膜外,而膜外的Na+不能扩散进来 ‎ B.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速率 ‎ C.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则神经纤维可能会接受适宜刺激后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 D.在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过程中,Na+进出细胞均不消耗ATP ‎40.如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垂体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分称垂体前叶,后部分称垂体后叶.‎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①②③④的分泌均会增加 ‎ B.激素③与④分泌增加,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 C.人体对体温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 D.激素⑤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 新津中学高2018级高二生物11月月考 答题卷 二.解答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41.(12分)以下是某同学所做“探索生长素类似物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 实验材料:插条若干、蒸馏水、培养皿、烧杯、量筒、玻璃棒、2,4﹣D、营养花钵等.‎ 实验步骤:‎ ‎(1)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 ‎(2)选取适宜插条若干支,随机分成若干组并编号 ‎(3)处理生长状况相同的插条形态学下端 ‎(4)培养并观察统计枝条生根状况结果如图:‎ ‎(5)将浓度梯度变窄重复前四步进行进一步实验.‎ 请分析回答:‎ ‎(1)实验步骤(1)﹣(4)的目的是为了缩小2,4﹣D浓度范围,该实验过程称 为预实验,其意义是   ‎ ‎(2)图中纵坐标的含义是   ;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   之间;要实现实验目的,步骤(5)最少需要设置   组实验。‎ ‎(3)2、4—D浓度为10﹣7mol/L、10﹣4mol/L时,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  、‎ ‎ 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特点也具有   。‎ ‎(4)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   ,是前体物质   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激素的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在根本上是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5)在用2,4—D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2,4—D 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   处理插条,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   (“高”、“低”)的地方进行 ‎ ‎42.(15分)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1)目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有   和标志重捕法.为了模拟标志重捕法测定种群密度,小马同学对某池塘中的鲫鱼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10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该池塘中鲫鱼大概共   条(2分).‎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第7天开始取样计数;‎ ‎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 ‎③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个错误.‎ ‎①   ; ②   ; ③   ;‎ ‎(3)在培养后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前,通常需要将酵母菌样液稀释,这是因为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如何计数?   .‎ ‎(4)如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C)‎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Oh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168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 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①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法.‎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   ℃.‎ ‎③图中96h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是  ‎ ‎  (2分).‎ ‎④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2分).‎ ‎43.(15分)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是由于患者感染HIV引起的。下图1为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   病。被HIV病毒侵染的T淋巴细胞产生于骨髓这一免疫器官,并在   部位成熟。除上述免疫器官外人体的免疫器官还包括   、   等。‎ ‎(2)研究表明:人体感染HIV后,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产生抗体,这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 功能。从图1可知,HIV浓度在第9年达到了峰值,患者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还具有   和   的功能。‎ ‎(3)图2是抗体形成的一般过程,图中的a是   ;b是   ,c是   ,g是   ,f是   。‎ ‎(4)人体感染HIV后,体温维持在39℃,此时人体产热量   (大于、小于、等于)散热量,其中与产热直接相关的激素有   、   。此外,人体还会出现心率加快的临床症状,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   上。‎ ‎44.(8分)如图表示胰岛素改善脑神经元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机理,请据图回答。‎ ‎(1)结合图示可知,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当胰岛素与InR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   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   的转运能力。‎ ‎(2)神经细胞上胰岛素受体(InR)被激活后,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   、   。‎ ‎(3)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InR后,‎ 可以   。(2分)‎ ‎(4)若某病人体内产生了InR抗体,与正常人相比,此类病人体内胰岛素含量   。‎ 高2018级高二11月生物月考答案 ‎1-5 BDBBB 6-10 ADCCA 11-15 CBCDB ‎16-20 CDCBC 21-25 DDDBC 26-30 AADAB ‎31-35 CABAD 36-40 ADBDC ‎41 ‎ ‎(1) 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 ‎(2) 平均生根数 10﹣9﹣10﹣7mol/L 5‎ ‎(3) 促进、抑制 两重性 ‎(4) 吲哚乙酸 色氨酸 基因 ‎(5) 浸泡法 高 ‎42(1)样方法 378 ‎ ‎(2)①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七天 ‎ ‎ ②取样前振荡试管 ‎ ③先盖上盖玻片,再加入血球计数板计数室 ‎(3)酵母菌密度太大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左上原则)(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4)①抽样检测法 ②温度 25℃ ‎ ‎ ③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养分等越来越少,种内斗争加剧 ‎ ④ ‎ ‎ ‎ ‎43(1)免疫缺陷  胸腺 淋巴结、扁桃体、脾 ‎(2)防卫 监控 清除 ‎(3)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淋巴因子 抗体 ‎(4)等于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脑干 ‎44(1)协助扩散 含GLUT的囊泡与细胞膜 葡萄糖 ‎(2)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3)抑制神经元凋亡,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4)偏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