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生物卷 一, 单选题(共45题60分,1-30每题1分,31-45每题2分)‎ ‎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 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C. 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D. 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中较少 ‎2.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叙述正确的是( )‎ A. 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 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C. 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D. 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⑤进人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在小肠中抗菌药物 ⑦皮下注射的青霉素 A. ‎②③⑦ B. ①③⑦ C. ①②③⑦ D. ①②③⑥⑦‎ ‎4.在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这是反射的协调功能所必需的。神经中枢抑制产生机制可分为如下图所示的三种模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能体现反馈调节机制的是模式Ⅲ B. 模式Ⅰ中,若神经元①兴奋,神经元④一定会兴奋 C. 模式Ⅱ中,若神经元③兴奋,神经元②的电位一定是外负内正 D. 模式Ⅲ中,若神经元②兴奋后神经元①再兴奋,神经元③可能不产生兴奋 ‎5.人体红细胞中具有含铁的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的重要成分,图A是某同学画的图,图B是神经递质在突触中的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图A表示成熟的红细胞,则该同学所画线条是错误的 B. 成熟红细胞由于没有细胞核,进行无丝分裂增殖 C. 若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被药物破坏,则神经冲动不能由②传到①‎ D. 图B中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是蛋白质,可能是兴奋性的也可能是抑制性的 ‎6.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下图乙所示。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哪一个选项( )‎ ‎ ‎ A. B. ‎ C. D. ‎ ‎ ‎ ‎7.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 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属于运动性失语症 C.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髄的排尿中枢 D. 语言功能是人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高级功能 ‎8.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血糖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A. 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B. 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 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9.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如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处理方法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X 生理盐水灌胃 时间 饲养14天 Y ‎1次/天,共14天 ‎1次/天,共14天 A. 按照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丙组中X的处理方法是用蒸馏水灌胃 B. 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 C. 因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 D. 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中需要碘元素,所以可通过服用放射性131Ⅰ来检测甲状腺功能 10. 如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进食后,人体可通过①→③→④→⑥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 B. 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③的分泌减少 C. 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⑥的量明显增加,则③和④的量可能会减少 D. “感受器→①→下丘脑→③→垂体→内分泌腺→组织”构成一条完整反射弧 ‎11.2011年3月,因多名婴幼儿接种疫苗后死亡,辉瑞与赛诺菲安万特的两款疫苗在日本被停用。下图表示人体注射该疫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 B. 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和mRNA,细胞2可以产生淋巴因子 C. ②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 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12.睾丸吞噬细胞是专门针对精子防御的免疫细胞。精子从青春期开始出现,它们有时会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是外来细胞而被杀死,从而导致某些类型“死精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吞噬细胞不具特异性识别功能 B. 吞噬细胞不会参与细胞免疫 C. 精子细胞有时候也会成为抗原 D. 上述“死精症”是自身免疫病 ‎13.以下关于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时不一定会发生过敏反应 B.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是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C. 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以促进种子的萌发 D. 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根本上是各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1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 生长素由内分泌腺产生 D. 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15.从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 A. 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 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C.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 ‎1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植物生长素类似物(2,4-D)对富贵竹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条数 B. 浓度为10-5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生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C. 如要确定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缩小2,4-D浓度梯度作进一步实验 D. 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17.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共同调节其生命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促进了细胞的伸长 B.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在对细胞分裂的作用上相互拮抗 C.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且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气”即乙烯利 ‎18.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 B. 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 C. 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 D. 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 ‎19.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t1和 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 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C. 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D. 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20.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 ‎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 ‎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 ‎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 ‎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 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 A. ②③⑤⑥ B. ①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⑥⑦ D. ①②③⑥‎ ‎21.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槐树林中刺槐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植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 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 ‎22.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疟原虫离开寄主人后无法生存 B. 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 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 鱼类与藻类存在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 ‎23.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恢复到森林。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 C. 人为因素引发了该演替 D. 弃耕地中有种子等繁殖体 ‎24.如果进行不同季节菜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取样器在不同季节从‎2cm的土壤表层取样 B. 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实验用具 C. 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光、避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 D. 可用目测估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优势种 ‎2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 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猫头鹰属于最高营养级生物并处于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 该图中有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 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态 D. 由于捕猎的原因,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蛇的数量将会减少 ‎26.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 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D. 如果上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27.下图代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其中甲、乙、丙、丁和戊均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由此可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模型正确的是( )‎ ‎ ‎ A. A B. B C. C D. D ‎2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杀灭 C. 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 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且通过相互传递而发挥作用 ‎2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 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C.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高 ‎30.我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投入大批资金用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以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老子说过的“道法自然”揭示了同样的道理,要人类尊重自然规律 B.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不应该再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 这项举措提醒人们,要重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这项举措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31.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 浆细胞经主动运输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C. ②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D. 长期营养不良引起②增多 ‎32在用脊蛙(去除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中,破坏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蛙的双侧后肢对刺激的反应,结果如表:‎ 刺激部分 2 I‎3 F4 O b‎5 C+ F1 Y ‎ 反应 - G$ V0 j$ P- c; H 破坏前 - A# N‎8 F; S8 ^‎ 破坏后 9 B; B c! H3 j) K# Q 左后肢 ( U& 9 ]' U# a ‎ 左后肢收缩 ‎ ‎7 O5 ?, Y E) Z3 ^! ]‎ 右后肢收缩 ‎ ‎2 T# P, E( I& Y0 S- f% g" X‎8 L 左后肢不收缩 ) ?2 V, N2 @" ]7 j" a, H6 _ ‎ 右后肢不收缩 + B; M+ I: @4 V2 S6 N3 H ‎ 右后肢 & Y' i% K7 B% Z ‎ 左后肢收缩 - b‎5 f1 a2 i* V9 d i1 j ‎ 右后肢收缩 1 2 [( L: h) `; S( ‎ 左后肢不收缩 ‎4 a3 i* h, T3 1 d! L! ‎ 右后肢收缩 ! j5 Z2 Q; P( O$ T S ‎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 ①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②.感受器和效应器③感受器 ④传入神经进和效应器          ⑤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A②或④或⑤ B②或③或④‎ C②或③或⑤ D①或②或⑤‎ ‎33,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的变化为观察指标,那么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34.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 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 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 D. 若A代表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35.下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图乙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 图甲中,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c,d>b B. 图乙中,生长素浓度范围在F~A时促进生长,在A~D时抑制生长 C. 若图甲a点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乙的B点,则c点对应浓度在F~E对应的浓度区间 D. 若图甲b点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乙的F点,则d点对应浓度可在E~B对应的浓度区间 ‎36.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甲、乙、丙是通过传递信息,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B. 乙、丙激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它们促进植物生长并不都具有二重性 C. 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D. 乙、丙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3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 ‎①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 ‎②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分别与重力、光照方向有关 ‎③‎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不相同 ‎④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⑤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与成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来防止落花落果 ‎⑥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A. 只有一项叙述正确 B. 只有两项叙述正确 C. 只有三项叙述正确 D. 不只三项叙述正确 ‎38.根据已学的知识,分析下列曲线或柱状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 甲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第2、3阶段增长速率先快后慢 B. 乙图可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C. 丙图表示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随时间变化短期内小狗血液中三种激素的相对含量变化,分析可知a可以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 丁图表示在抗体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为: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细胞膜 ‎39.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 ‎ ‎ A. 图1、2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3所示为曲线Ⅰ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 B. 鱼类捕捞在图1的e点、图2的g点和图3的i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C. 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Ⅰ为培养早期,Ⅱ的cd段酒精大量积累 D. 图3曲线的i点,种内斗争最激烈 ‎40.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 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 b越大,M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 d越小,M与N种间竞争越激烈 D. M、N两物种存在捕食关系 ‎41.下列减小实验误差的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 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小实验误差 B.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做预实验以有效减小实验误差 C. 振荡式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后,再用滴管吸培养液,然后放盖玻片以减小实验误差 D. 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42.下列说法是根据图形作出的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A. 若甲中a和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食物网,则c可能代表组成成分,d可能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 B. 若乙中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b C. 若丙中3个圆圈中,a、c表示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b物种数量比a、c多 D. 若丁中a和b代表质粒和运载体这两个概念,则a可表示质粒,b可表示运载体 ‎43.黑桫椤为木本蕨类植物,如图为某山低地雨林与山地雨林的黑桫椤种群的年龄组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小于直接价值 B. 低地雨林的黑桫椤种群的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C. 采用样方法调查黑桫椤的种群密度时,密集处取样 D. 雨林群落是由生活在该区域的全部动物和植物组成的 ‎44.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 A. AB段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B. AB段伴随含碳有机物被大量分解,NH4+等无机盐离子逐渐增加 C. BC段细菌减少的原因是溶解氧减少 D. BC段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 ‎45下列处理方法或政策与对应的目的,正确的是 A.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B. 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维持鱼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C. 退耕还林、还草有助于增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 近年来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是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二非选择题 ‎46,(10分)下图为下丘脑与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 ‎ ‎ 图1‎ ‎(1)如果头部遭受创伤导致图中细胞③处的细胞体大量破坏,将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这说明E处分泌的____物质减少。‎ ‎(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相关部位的影响下,细胞①处产生兴奋,兴奋通过____(结构)传递给细胞②,使其兴奋,比较A血管和B血管相比,B血管中中含时明显增加的激素是____,其最终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图中所示的A、B和C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有____。‎ ‎(3)A处和B处血管中氧气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 ‎(4)在下图示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此时测得的两侧电位差为静息电位,是____由引起的。若在图中膜外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____。(2分)‎ ‎ ‎ ‎ 图2‎ ‎(5)已知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原核细胞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达到灭菌的作用。当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这种现象是人体免疫功能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 ‎ ‎47.(10分)下列是有关于生长素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表现出__________。为验证适宜浓度的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材料与药品:10-5‎ ‎ mol/L生长素溶液、pH分别为5.0、9.0的缓冲液、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若干、镊子、刀片、刻度尺、培养皿等.‎ ‎(2)实验步骤:‎ ‎①材料处理: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的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若干,用镊子取其胚芽鞘并切掉尖端,平均分成三组.‎ ‎②将平均分组的胚芽鞘放入编号为1、2、3的培养皿中,加等量的不同试剂,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③一定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进行若干次重复实验,记录结果.‎ ‎(3)实验结果:(补充完整内容)‎ ‎ 组别 处理方法 结果 ‎1‎ ‎10个胚芽鞘+10-5 mol/L生长素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 胚芽鞘生长不明显 ‎3‎ ‎10个胚芽鞘+pH为5.0的缓冲液 胚芽鞘生长明显 ‎ ‎ ‎(4)步骤③中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生长素是发现最早的激素,先后经历近百年的历程,是诸多科学家汗水的结晶.现用燕麦幼苗作实验材料,在黑暗中分别进行以下如下实验.‎ ‎ ‎ ‎①实验装置如图甲.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C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A、B,紧贴在C切面上,数小时后,将琼脂块取下,分别放在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D和幼根E上(幼根对生长素浓度极为敏感).两天后,胚芽鞘D的生长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幼根E的生长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装置如图乙.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旋转几小时后,取下琼脂块,分别放在去掉顶端的胚芽鞘G上.两天后,胚芽鞘G的生长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8.(8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关系。‎ ‎(2)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型增长。‎ ‎(3)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4)调查长爪鼠的种群密度时,在0.5hm2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40只中有20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捕获过的长爪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因此估算值偏__________。‎ ‎49,(12分)“水稻杀手”福寿螺喜食水稻幼嫩部分,是我国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创建出如图1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图2为该生产模式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及其生物量所占的比例。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 ‎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少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的生物对应图2中的________,图2中的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在①③‎ 过程中碳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3)图1中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若图1中线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线虫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 ‎(5)若福寿螺取食水稻的比例由3/4调整到1/4,福寿螺增加‎1 kg体重,设福寿螺和田螺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从理论上分析,微藻比原来多消耗________kg。2分(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6)科研人员在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中华鳖,可大量捕食福寿螺的成体和卵块,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也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由此推测,鳖处于第______________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答案 ‎ ‎ 一、选择题(共45题60分,1—30每题1分,36—45每题2分)‎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C D C C A B A C B B D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D D A A C B B C C A D C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C A A D D D A D C C D B B C A ‎ ‎ ‎46.(10分)(1)抗利尿激素 (2) 突触 促甲状腺激素 ABC ‎ ‎(3) A大于B 钾离子外流 (4) ②(2分) ‎ ‎(5)不能 过敏反应 ‎47.(10分)实验一:两重性 ‎ ‎(2)①生长状况一致 ③测量并统计各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 ‎(3)1,胚芽鞘生长明显 2,10个胚芽鞘+pH为9.0的缓冲液 ‎(4)减少实验误差(一次实验的偶然性太大)‎ 实验二①向左弯曲 向右弯曲 ②直立生长2分 ‎48.(8分)‎ 福寿螺的密度 捕食 大于 S 次生 狐尾草 240 大 ‎49. (12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乙、丙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二氧化碳 鸭子和福寿螺 ‎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N+R 12.5(2分) 二、三、四 ‎ ‎ 实现能量多级利用,防止环境污染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