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30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宝鸡市2020届高三模拟(三)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宝鸡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 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 1.今年年初,巴基斯坦爆发蝗灾,我国紧急调运10万只鸭子参与灭蝗工作,效果显著。图1是该国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e是生态系统内各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 B. 图1中2、3、4、5表示呼吸作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 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D. 在图2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沙漠蝗虫与鸭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1: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c是生产者,e是大气二氧化碳库,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a和d均为消费者。1表示光合作用;2、3、4和5表示呼吸作用。 2、分析图2: 1表示沙漠蝗虫的摄入量;2表示鸭子的同化量;3表示沙漠蝗虫的粪便量;4表示沙漠蝗虫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详解】A、图1中b是分解者,A错误; B、图1中2、3、4、5表示呼吸作用,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B错误; C、如果a发生瘟疫,对d的捕食减少,则d会先增加,随着d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d的数量又会有所减少,最后趋于稳定,C正确; - 15 - D、传递效率是该营养级的同化量与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而1属于沙漠蝗虫的摄入量,所以②/①的比值不能代表沙漠蝗虫与鸭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图结合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及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碳循环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成分及各生理活动的名称。 2.下图为温室栽培番茄的光合速率日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7时~19时内,番茄有机物的积累量不断升高 B. 在B点,番茄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 CD段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打开温室的通风口,提高CO2浓度 D. EF段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CO2摄入不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速率主要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产生ATP。 【详解】 A、在7时~19时内,净光合速率都大于0,说明番茄有机物的积累量不断升高,A正确; B、在B点时,番茄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可通过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产生ATP,在叶绿体中可通过光反应产生ATP,B正确; C、由于番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导致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BC段净光合速率下降;CD段光合速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打开温室的通风口,提高CO2浓度,C正确; D、EF段光照强度逐渐下降,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D错误。 - 15 - 故选D。 3.Rous肉瘤病毒是诱发癌症的一类RNA病毒,如图表示其致病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发生在宿主细胞内,需要宿主细胞提供逆转录酶 B. 过程②的目的是形成双链DNA,其中酶A是一种RNA聚合酶 C. Rous肉瘤病毒致癌的过程中,是将病毒的R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DNA上 D. 机体主要通过细胞免疫消灭入侵的Rous肉瘤病毒、清除癌变的宿主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Rous肉瘤病毒是一种逆转录RNA病毒,因此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①为逆转录过程,②为DNA复制,③为转录,④为逆转录形成的DNA通过复制后形成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上后使其癌变。 【详解】 A、过程①表示逆转录过程,病毒是寄生生活的生物,①过程发生在宿主细胞内,由病毒提供逆转录酶,A错误; B、据图分析,过程②表示DNA分子的复制,目的是形成双链DNA,根据产物是核糖核苷酸,所以其中酶A是将RNA水解的酶,B错误; C、由图可知,Rous肉瘤病毒致癌的过程中,是将病毒的RNA逆转录形成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DNA上,C错误; D、机体主要通过细胞免疫消灭入侵的Rous肉瘤病毒、清除癌变的宿主细胞,D正确。 故选D。 - 15 -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逆转录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及细胞癌变的机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4.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 B. 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 黄色圆粒(YyRr)豌豆自交后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D.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指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有3种: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 【详解】 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A不符合题意; B、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因为等位基因分离,随机受精后产生的。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符合题意; C、黄色圆粒(YyRr)豌豆自交后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是由于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了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C不符合题意; D、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属于基因重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5.下图是某细胞中X基因的表达过程,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15 - A. 异常mRNA经水解后成分可成为合成细胞中“能量通货”的原料 B. 图中正常mRNA合成后与核糖体结合并完成蛋白质的合成 C. ①过程的启动需要RNA聚合酶与X基因上的起始密码结合 D. 由图可知X基因中存在一些不能翻译成多肽链的片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是某细胞中X基因的表达过程,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mRNA的加工过程,③表示正常mRNA翻译形成正常蛋白的过程,④表示异常mRNA被细胞检出并分解为核苷酸的过程。 【详解】A、异常mRNA经水解后的成分中含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核糖,可成为合成细胞中“能量通货”(ATP)的原料,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正常mRNA合成后与核糖体结合并完成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①过程为转录,其启动需要RNA聚合酶与X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而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C错误; D、由图中②过程可知,X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需要进行加工切去部分片段,说明X基因中存在一些不能翻译成多肽链的片段,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6.以下有关实验操作和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油脂 - 15 - B. 观察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间隔距离可判断四种色素的含量 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步骤依次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 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代表F1的信封中可放入“黄Y”和“绿y”的卡片10张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2、一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中的两个信封分别代表了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 A、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油脂,A正确; B、判断四种色素的含量应根据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度和颜色深浅,B错误;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依次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正确; D、用信封雌1、雄1中均有10张Y、y的卡片可以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二、非选择题 7.独脚金内酯(GR24)是近年来发现的植物中普遍存在的新型植物激素,为了研究独脚金内酯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小组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实验,请分析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 (1)独脚金内酯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____________有机物。 - 15 - (2)如图1,随着GR24浓度增加,野生型侧枝数目____________,而对突变体植株几乎没有影响,由此可以初步推测GR2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侧枝产生。突变体植株可能出现了GR24____________(填“合成”或“信息传递”)缺陷。 (3)为了进一步研究GR24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野生型植株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结果如图3。 ①由图3可知,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 ②据图3分析,GR24对侧枝长度的影响与对照组差别____________,而NAA+GR24处理组对侧枝长度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只用NAA的处理组,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微量 (2). 减少 (3). 抑制 (4). 信息传递 (5). NAA和GR24有无 (6). 侧枝长度 (7). 不明显 (8). 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 【解析】 【分析】 1、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据图1显示,用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据实验结果推测:GR24浓度越高,野生型侧枝数目平均值越小,可推知的作用是其抑制侧枝产生。但对突变体植株几乎没有影响,原因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信息传递缺陷。 【详解】 (1)独脚金内酯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 15 - (2)据图1显示,用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据实验结果推测:GR24浓度越高,野生型侧枝数目减少;可推知的作用是其抑制侧枝产生;但对突变体植株几乎没有影响,由于人工添加了独脚金内酯,所以突变型植株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信息传递缺陷。 (3)①由图3可知,实验自变量是NAA和GR24有无,因变量是侧枝长度。 ②据图3分析,将GR24组和对照组比较,二者对侧枝的影响差别不明显;而NAA+GR24处理组对侧枝长度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只用NAA的处理组,所以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促进NAA作用抑制侧枝生长。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结合植物激素的知识进行解答,同时分析图中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8.宝鸡市的大棚草莓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技术是在大棚种植的基础上,将施肥与灌溉结合的一项农业新技术。通过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该方法可以精确控制灌水量、施肥量和灌溉施肥时间,显著提高草莓种植的水肥利用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尿素、氯化钾、硝酸钾等被吸收进入草莓植株后主要以____________形式存在。利用滴灌技术施肥,要认真研究肥料的溶解性和吸收效率,硝酸铵等无机盐因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____,因此常作为滴灌施肥技术的首选肥料。 (2)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令人瞩目的成果,一方面节水并提高产量,另一方面有效避免大水漫灌所引起的植物根细胞____________,造成____________现象。使用硝酸铵等无机盐配制的肥液浓度也不宜过高,否则会造成植物出现____________现象。 (3)滴灌施肥设备需要规范使用,如果设备中的肥液泄漏,流入临近的池塘,池塘中的水生生物会大量死亡,是因为肥液中富含____________,流入池塘后会导致____________,藻类会大量的爆发。藻类植物呼吸消耗大量氧气,致使水生生物因____________死亡。 【答案】 (1). 离子 (2). 大 (3).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使幼根细胞死亡,根部变黑、腐烂 (4). 烂根 (5). 烧苗 (6). 无机盐 (7). 水体富营养化 (8). 缺氧 【解析】 【分析】 1、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的水质污染现象。 - 15 - 3、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否则会造成植物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 【详解】 (1)各种无机盐在生物体中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选择硝酸铵等无机盐作为滴灌施肥技术的首选肥料,是因为这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 (2)如果大水漫灌可能造成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使幼根细胞死亡,根部变黑、腐烂,造成“烂根”现象;如果硝酸铵等无机盐配制的肥液浓度过高,会造成植物根部细胞失水,造成“烧苗”现象。 (3)肥液中含有大量的N和P等无机盐,流入池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大量爆发,藻类植物呼吸消耗大量氧气,致使水生生物因缺氧死亡。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功能,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影响,考生需要结合渗透作用、无氧呼吸等知识解答。 9.人体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心脏,心跳加速;同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的髓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如图为肾上腺素在部分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面临重要考试时,可能因焦虑、紧张而心跳加速,甚至考试结束后久久不能恢复平静,这说明造成心跳加速的调节方式除了神经调节还有____________,此调节方式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依据材料可知,肾上腺素的生理功能有____________(写出两点)。依据图a可知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作用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 (3)在肾上腺素的作用过程中,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____________不同,图b和图c结果不同是由于____________不同。某些神经细胞也可以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从神经细胞释放的方式是____________。 (4 - 15 - )某人长期严重焦虑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功能异常,由图可知,是因为严重焦虑等心理现象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量____________,进而造成小肠部位血管____________,影响小肠部分的营养供应以及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异常。 【答案】 (1). 体液调节 (2). 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3). 升高血糖、增加血压和心跳频率、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控制血管收缩和舒张等 (4). 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5). 激素作用于的靶细胞 (6).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7). 胞吐 (8). 过高 (9). 收缩 【解析】 【分析】 从图a看出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肝细胞中肝糖原水解生成葡萄糖,升高血糖含量;从图b中看出,肾上腺素作用于骨骼肌的血管,促进血管舒张;从图c看出,肾上腺素作用于小肠毛细血管,促进血管收缩。 【详解】 (1)肾上腺素可以促进心跳加速,所以调节心跳的还有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等特点 (2)根据题干信息“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以缓解恐惧、严重焦虑、剧痛,促进心跳加速”,说明肾上腺素可以升高血糖、增加血压和心跳频率、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控制血管收缩和舒张等;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所以肾上腺素和胰岛素之间是拮抗作用,和胰高血糖素是协同作用。 (3)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的靶细胞不同造成的;图b和图c肾上腺素都作用于血管,但由于受体不同,造成结果不同;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从神经细胞释放,其释放方式是胞吐作用。 (4)严重焦虑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造成小肠血管收缩,影响小肠部分的营养供应以及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异常。 【点睛】 本题考查肾上腺素的作用,需要考生从课外材料中关注相关的信息,同时结合教材中激素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该题。 10.果蝇是遗传实验研究的常用材料。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果蝇某种新性状的遗传,图中黑色表示该新性状的表现者。 - 15 -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___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Ⅲ-2与Ⅲ-4杂交,子代中出现该新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2)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让其与Ⅲ-4杂交,子代中出现该新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4)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上,图为Ⅲ-2与Ⅲ-4杂交后代中某个体有关该新性状的染色体组成,则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Ⅲ-2或Ⅲ-4)减数第___________次分裂不正常。让Ⅲ-2与Ⅲ-4再进行杂交,正常情况下,子代中出现该新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隐性 (2). 1/6 (3). Ⅲ-1、Ⅲ-3和Ⅲ-4 (4). XAXA或XAXa (5). 1/8 (6). Ⅲ-2 (7). 二 (8). 1/4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Ⅱ-1、Ⅱ-2不是新性状,Ⅲ-1为新性状个体,因此该新性状是隐性遗传,控制该新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据此答题。 【详解】 - 15 - (1)由分析可知,果蝇该新性状的遗传是隐性遗传。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Ⅱ-1、Ⅱ-2不是新性状,Ⅲ-1为新性状的个体,故Ⅱ-1、Ⅱ-2基因型均为Aa,Ⅲ-2基因型为1/3AA、2/3Aa,Ⅱ-3和Ⅲ-3均为新性状个体,基因型均为aa,则Ⅱ-4基因型为Aa,Ⅲ-4的基因型也为Aa,Ⅲ-2与Ⅲ-4杂交,子代中出现该新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3×1/4=1/6。 (2)假设控制该新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只传给雄性后代,所以在第Ⅲ代中表现型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Ⅲ-2,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Ⅲ-1、Ⅲ-3和Ⅲ-4。 (3)若控制该新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Ⅲ-2及其亲本不是新性状,Ⅲ-1为新性状个体,因此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则Ⅲ-2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显性纯合子,即基因型为XAXA或XAXa,各占1/2。让其与Ⅲ-4(XAY)杂交,子代中出现该新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1/4=1/8。 (4)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上,则Ⅱ-2基因型为XaYa,Ⅲ-4基因型为XAYa,Ⅲ-2基因型为XAXA或XAXa,各占1/2,图为Ⅲ-2与Ⅲ-4杂交后代中某个体有关该新性状的染色体组成,其基因型为XaXaYa,说明亲本雌性基因型为XAXa,根据亲本基因型可知,该染色体异常的个体是由含XaXa的卵细胞和含Ya的精子受精形成的,而含XaXa的卵细胞的形成是由于Ⅲ-2减数第二次分裂不正常,含Xa的姐妹染色体移向一个子细胞形成了卵细胞。让Ⅲ-2(XAXa)与Ⅲ-4(XAYa)再进行杂交,正常情况下,子代中出现该新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先假定某一种遗传成立,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根据亲代基因型写出遗传图解,然后结合遗传系谱图进行比较、判断。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世界上某些国家由于原油泄漏造成的海洋、土壤污染触目惊心!有些细菌可以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于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研究小组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细菌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通常要得到单菌落,为了达到目,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 - 15 - )为了筛选出降解原油的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_______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答案】 (1). 原油 (2). 选择 (3). 平板划线法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强 (6). 干热灭菌 (7). 高压蒸汽灭菌 (8). 火焰 【解析】 【分析】 (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培养基的分类:①按物理性质分,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中含有凝固剂,一般是琼脂。②按化学成分分,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两者的区别是天然培养基成分不确定,合成培养基成分的含量是确定的。③按用途分,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主要是培养、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培养酵母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鉴别培养基可以鉴定不同的微生物,比如鉴别饮用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可以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如果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说明有大肠杆菌。 (2)常用灭菌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和消毒方法依次: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化学消毒、紫外线灭菌、巴氏消毒法。 (3)接种最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细菌繁殖而成的子细胞群体--菌落。 【详解】(1)欲筛选出能降解原油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只含有原油而无其它碳源,不能降解原油的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这类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分离纯化菌种时,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使聚集在一起的细菌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纯化菌种。 (3)降解原油能力越强的菌株,在菌落周围形成的分解圈越大。 (4)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如接种环)、干热灭菌(如培养皿)、高压蒸汽灭菌(如培养基)等。无菌操作要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操作都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微生物的污染。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分离微生物的常用的接种方法和接种工具,主要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15 -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在传染病的治疗中,抗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图表示利用现代生物科技手段生产抗体的两种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和图2所示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用PCR技术扩增无限增殖基因除需要原料、能量、模板外还需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图1中②过程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不同之处是还可用____________诱导,图2中B所示的细胞特点是____________。 (3)培养杂交瘤细胞时应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____________的环境。抗体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入侵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 (4)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其最大的优越性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动物细胞培养 (2). 引物 (3). Taq酶 (4). 灭活的病毒 (5).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6). 无菌无毒 (7). 防卫 (8).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解析】 【分析】 图1中过程①是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以获取生产特定抗体的浆细胞,②过程为细胞的融合过程,③过程为筛选产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④过程为体内培养。图2是将无限增殖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导入A细胞(浆细胞),筛选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的B细胞,并将该细胞在体外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 【详解】 (1)图1细胞融合技术和图2转基因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它们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培养。用PCR - 15 - 技术扩增无限增殖基因除需要原料、能量、模板外还需要引物和Taq酶。 (2)图1中②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过程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不同之处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图2中受体细胞A代表的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B所示的杂交瘤细胞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培养杂交瘤细胞时应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以防止杂菌污染。抗体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入侵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单克隆抗体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与常规抗体相比,其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点睛】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