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作业

‎ 2021届 新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作业 ‎ 考点规范练+高频考向练第64页  ‎ 基础达标 ‎1.(2018全国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D 解析: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项正确。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越大,则种群增长的速率越小,所以当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密度对种群的制约最强,B项正确,D项错误。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大时,种内斗争加剧,鱼体生长缓慢,每条鱼的质量小;养殖密度小时,种内斗争弱,鱼体生长快,每条鱼的质量大。所以在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可能会出现鱼产量相同的情况,C项正确。‎ ‎2.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B 解析: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3.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在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3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捕获数 标记数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A.该草原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144只/hm2‎ B.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8/9‎ D.经调查某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增长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答案:B 解析:该草原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32×36÷4÷2=144(只/hm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这样使得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的比例偏小,故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种群密度高。根据两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为♀/♂=(14+18)÷(18+18)=32/36=8/9。若田鼠种群属于增长型,则田鼠种群密度将会增加,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 ‎4.(2018江苏卷)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答案:B 解析:松鼠生活在森林中,农田的存在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项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不同森林斑块中松鼠间的交流,保护了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项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可通过生态通道进行基因交流,不存在生殖隔离,C项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数量可能不同,种群密度也可能不同,D项错误。‎ ‎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答案:D 解析:由图示知,12月份未成熟个体数目为0,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故该种群可能从6月份开始,出生率就为0,A项正确。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个体减少,使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项正确。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C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D项错误。‎ ‎6.(2019江苏南通一模)科研人员研究不同pH对大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页左上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B.2~3 d内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均呈“J”型增长 C.后期大草履虫数量下降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结果 D.大草履虫适于生活在中性及弱碱性水体中 答案:D 解析:大草履虫个体过小,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题图显示,在2~3 d内,不同pH条件下的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均增加了,但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并不是呈“J”型增长,B项错误;后期大草履虫数量下降,说明大草履虫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项错误;题图显示,大草履虫在pH为6和6.5的条件下数量较少,在pH为7,7.5和8时数量较多,说明大草履虫适于生活在中性及弱碱性水体中,D项正确。‎ ‎7.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 B.海洋鱼类捕捞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 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D.图2中G点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1可知,a代表出生率,b代表死亡率,A项错误; E点净补充量为0,此时种群数量最大,不是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B项错误;分析图2可知,F 点害虫的增长速率最大,在小于F点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C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G点净补充量为0,该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代表环境容纳量,即K值,D项正确。‎ ‎8.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动物繁育中心的某种濒危动物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了调查,下表为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 增长 速率 ‎0.50‎ ‎1.33‎ ‎2.69‎ ‎3.78‎ ‎2.88‎ ‎1.36‎ ‎0.09‎ A.第四年该种群的数量大约是该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B.第一年至第七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从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 C.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D.对于栖息地已被破坏的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就地保护 答案:A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在调查的七年内,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型增长模型,第四年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的种群数量应为K/2,A项正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年龄组成从增长型逐渐向稳定型转变,B项错误;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种群密度制约增长速率,C项错误;对栖息地已被破坏的濒危动物最好的保护方式为易地保护,D项错误。‎ 能力提升 ‎1.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 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Ⅱ内的开始下降 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均相同 答案:D 解析:由于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锥形瓶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A项正确;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项正确;锥形瓶Ⅱ、Ⅳ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是Ⅳ内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多,种群数量先于Ⅱ开始下降,C项正确;锥形瓶Ⅰ~Ⅳ在起始酵母菌数或培养液体积方面存在差异,因此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D项错误。‎ ‎2.种群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和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B.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C.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 D.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D 解析:t1→t4乙种群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则t4时刻的种群密度大于t1时刻。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t2时刻甲、乙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相同,但差值不一定相同,故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同理,t2、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同。t2→t4,甲种群的出生率先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先上升,之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 ‎3.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随机选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 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 答案:D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求所有样方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数值,A项正确;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用标志重捕法,B项正确;计数时与个体的大小和年龄无关,同种生物的大小个体都应计入总数,C项正确;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D项错误。‎ ‎4.某科研人员对一池塘内鲤鱼种群数量进行调查,E点是第一次调查的结果,F、G、H点是后续若干次调查中的三次调查的结果。m1与m3的比值为1∶2。下列相关叙述或推断不合理的是(  )‎ A.E点该池塘内鲤鱼种群的增长较快 B.在EF段捕捞适量的鲤鱼,有利于获得较大经济效益 C.去除部分其他鱼类,鲤鱼的K值不会大于m3‎ D.该池塘内鲤鱼种群的增长速率在E点前逐渐增大 答案:C 解析:由m1∶m3=1∶2可知,m1为K/2,因此E点该池塘内鲤鱼种群的增长较快,A项正确;在EF段捕捞适量的鲤鱼,使其种群数量维持在m1,即让种群维持较大的增长速率,有利于获得较大经济效益,B项正确;去除部分其他鱼类,减缓与其他鱼的竞争或减少其他鱼对其的捕食,鲤鱼的K值可能会大于m3,C项错误;该池塘内鲤鱼种群的增长速率在E点前逐渐增大,在E点后逐渐减小,D项正确。‎ ‎5.“S”型曲线和“J”型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右图表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在这种条件下,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一年后的数量为2N0,推测5年后种群数量为     。 ‎ ‎(2)根据图中该动物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曲线可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 000 只。 ‎ ‎(3)若图中曲线代表草原上某种野兔的数量变化,则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在实际操作时,若带有标记的个体更容易被捕获,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 ‎ 答案:(1)J 32N0‎ ‎(2)等于 ‎(3)小于 解析:(1)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若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一年后的数量为2N0,说明λ为2,推测5年后种群数量为N0×25=32N0。(2)由图可知,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 000只。(3)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带有标记的个体更容易被捕获,则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偏多,因此调查结果偏小,即调查估算结果要小于实际值。‎ ‎6.下图甲中,Ⅰ是布氏田鼠迁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乙是布氏田鼠从迁入该草原到图甲中的a时期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DE段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 ‎ ‎(2)布氏田鼠种群的最大净补充量对应图乙中的    点,该点与图甲中的    点相对应。 ‎ ‎(3)图甲a时期引入某种生物,布氏田鼠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后保持新的动态平衡,引入的生物与布氏田鼠之间最可能是    关系。 ‎ 答案:(1)稳定 (2)G C (3)捕食 解析:(1)在图甲中,DE段布氏田鼠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0,所以年龄组成为稳定型。(2)布氏田鼠种群的最大净补充量对应图乙中的G点,即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时,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该点与图甲中的C点相对应,即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3)图甲a时期引入某种生物,布氏田鼠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后保持新的动态平衡,引入的生物与布氏田鼠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