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上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地球上的生命千姿百态,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下列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细胞层次的是( ) A. 一个受精卵 B. 一个病毒 C. 一个洋葱 D. 一个蜂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细胞结构层次;蜂巢不具有生命所以排除,洋葱属于器官层次,故属于细胞层次的只有一个受精卵。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如下图)探究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 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 C. 实验②中,a部分操作与实验①中的形成对照 D. 该实验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该实验存在相互对照,自变量是有核的一半和无核一半,因变量是有核一半正常分裂、分化;又存在自身对照,无细胞核一半挤入细胞核,接着开始分裂分化;因此该实验不能说明细胞的寿命与细胞核有关,只能说明细胞核与细胞增殖与分化有关。 【详解】A 、有核或植入核的部分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则停止分裂,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A正确; B、a部分相当于去核和重新植入核,是实验组,故B正确; C、实验②中,a部分植入核,与实验①中的无核形成对照,故C正确; D、整个实验并没有涉及细胞的寿命,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功能的实验分析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和得到结论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单一变量。 3.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O原子数目不变 B. 肽键数目减少7个 C. C原子减少l2个 D. 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由一条3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去掉4个丙氨酸形成4条短肽,脱去的丙氨酸是8号、18号、27号和39 号氨基酸,脱去8号、18号、27号氨基酸时每脱去一个氨基酸需要水解2个肽键,脱去39号氨基酸时只脱去一个肽键,丙氨酸的结构简式是C3O2H7N. 解:A、在该过程中,脱去4个丙氨酸,需要7分子水,增加7个氧原子,而每个丙氨酸含2个氧原子,共去掉8个氧原子,因此O原子数目减少1个,A错误; B、在该过程中,脱去8号、18号、27号氨基酸时每脱去一个氨基酸需要水解2个肽键,脱去39号氨基酸时只脱去一个肽键,因此脱去4个丙氨酸需要水解7个肽键,B正确; C、由丙氨酸的结构简式可知,每个丙氨酸含有3个C,脱去4个丙氨酸,C原子减少12个,C正确; D、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脱去4个氨基酸形成4条短肽链后,至少含有4个氨基和4个羧基,因此氨基和羧基数目分别增加3个,D正确. 故选:A.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4.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 A. q+1 B. q-2 C. p-1 D. p+1 【答案】C 【解析】 【详解】比较四种氨基酸的结构式可知,赖氨酸含有2个氨基,每一种氨基酸都含有一个羧基,所以以氧原子为突破口进行计算,氧原子总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R基氧原子总数,所以氨基酸数为P-1,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5. 含有2 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彻底水解后得到的物质种类数最多为( ) A. 4种 B. 5种 C. 6种 D. 8种 【答案】C 【解析】 6.某学生对一待测物质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实验步骤均正确,其进行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请回答其可能鉴定的物质及试剂A是 ( ) 实验 1 2 3 4 检测试剂 双缩脲试剂 试剂A 苏丹III染液 试剂B 检测结果 淡黄色 无砖红色沉淀 未观察到橘红色 蓝色 A. 鸡蛋清 斐林试剂 B. 鸡蛋清 碘液 C. 劣质奶粉 碘液 D. 劣质奶粉 斐林试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根据表示中信息可知,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鸡蛋清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不应该呈现淡紫色,因此应该检测的劣质奶粉;淀粉遇碘变蓝色,因此试剂B为碘液。砖红色沉淀是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因此试剂A应为斐林试剂。 故选:D。 7. 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观察到视野中一行分生组织细胞有M个,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观察到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答案】B 【解析】 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M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是原来4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M=个.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之间的关系理解.考查学生的利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8. 下列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答案】D 【解析】 A、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 B、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正确; C、细胞膜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 D、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酶的功能,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膜功能 【名师点睛】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9.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膜、核糖体和DNA B. 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流动性的毒素会阻碍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 C. 根尖分生区细胞能不断进行自我更新 D. 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答案】D 【解析】 10.在下列细胞结构中,有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 ①细胞核 ②中心体 ③叶绿体 ④线粒体 ⑤高尔基体 ⑥内质网 ⑦核糖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⑦ C. ③④⑥⑦ D. 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在DNA或某些双链R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在RNA中与U(尿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碱基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①细胞核中可以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因此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①正确;②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②错误;③叶绿体中可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因此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③正确;④线粒体中可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因此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④正确;⑤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⑤错误;⑥内质网中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⑥错误;⑦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⑦正确.故选:B。 【点睛】总结:凡是细胞内分布有DNA或RNA的细胞结构均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如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等。 11.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 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构成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生物膜系统有以下功能:1、使细胞内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并使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 信息传递。2、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反应提供了场所。3、将细胞分成小区室,把细胞器和细胞质分隔开,使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小肠粘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 B 、酶大多数附着在生物膜上,在细胞内液中也有分布,如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酶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基本相同,但不完全相同,如:线粒体的内膜的蛋白质含量要比外面含量高;细胞膜外有糖蛋白,而其它膜结构没有,C错误;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互不干扰,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生只需识记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等相关知识即可解答。 12. 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上常用的实验方法,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够被3H—胸苷标记的细胞结构有( ) A. 染色体和线粒体 B. 线粒体和叶绿体 C. 叶绿体和染色体 D. 线粒体和核糖体 【答案】A 【解析】 13.通过一定方法将细胞质内的各种结构分开后进行元素分析,以下各项中,磷元素含量最低的是 ( )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 中心体 D. 内质网 【答案】C 【解析】 磷元素是构成生物膜、DNA、RNA和ATP等的原料。线粒体是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同时含有DNA和RNA,P元素的含量最高,A错误;核糖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RNA中含有P元素,B错误;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由蛋白质组成,由于中心体既无膜结构,也无核酸,只有蛋白质组成,因此P元素的含量最低,C正确;内质网是单膜结构的细胞器,生物膜中含有P元素,D错误。 14.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 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C. 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 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甲出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A正确;甲在细胞膜外浓度高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所以不需要能量,B错误;乙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乙运出细胞可能是被动运输,如果是自由扩散,则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C错误;乙在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进入细胞应该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参与,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物质运输方式的实例以及判断方法,总结如下: (1)根据分子大小与对载体、能量的需要进行判断 (2)根据运输方向进行判断 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15.从下图可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运输,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载体蛋白协助,所以此图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时的自由扩散过程 B. 可以预测,甲图中随着物质浓度的降低,自由扩散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C. 甲图中箭头表示物质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时物质的运输方向 D. 乙图表示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关系,说明自由扩散过程只受物质浓度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甲分析,物质运输的方向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乙图中物质浓度与运输速率成正比例。 【详解】甲图中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载体协助,表示自由扩散,A正确;自由扩散的动力是浓度差,则随着物质浓度的降低,物质跨膜速率减慢,B错误;甲图中,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浓度,且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C正确;由于自由扩散的动力是浓度差,则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成正相关,D正确。 16. 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A. 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 细胞膜上甘油载体的数量 C. 细胞呼吸强度 D. 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甘油进出细胞的方式是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其动力是膜两侧的浓度差. 解:甘油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运输,既不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也不消耗细胞的能量,即仅取决于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故选:A.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17.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就应该含有叶绿体 B. 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主要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根本原因还是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 C. 原核细胞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但都有核糖体 D. 活细胞中大部分的化学反应是在各种细胞器中完成的 【答案】C 【解析】 蓝藻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只有叶绿素,A错误;多细胞生物体的不同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是同一个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B错误;原核细胞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但都有核糖体,C正确;活细胞中大部分的化学反应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细胞质基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18. 浸泡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 A. 液泡 B. 线粒体 C. 核糖体 D. 以上全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发生质壁分离是由细胞失水引起的,与液泡有关。出现质壁分离复原,是由于细胞吸收了无机盐离子,改变了细胞液浓度,使细胞又吸水。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载体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故D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渗透作用过程中相关细胞器的活动。 19.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B. 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C.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D. 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酶的活性受温度、pH影响,但酶的催化作用可在细胞内、细胞外或体外发挥作用;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形成于核糖体或细胞核,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酶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由活细胞合成。 考点:本题考查酶的特性以及酶的合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理解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 20.下列各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这样能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解: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保证细胞内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酶降低的活化能=没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故选:B。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 21.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B. 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C. 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D. 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答案】D 【解析】 A-B点,随反应物浓度升高,反应速率升高,B-C因为酶饱和,所以反应速率不变。如果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会下降,A-B的曲线斜率变小;如果加酶,B-C的曲线斜率变大(会上扬,而不是如图中与横轴平行)。所以D选项正确。 22.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是同一物质 B.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 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答案】D 【解析】 ATP中的“A”表示腺苷,是由腺嘌呤与核糖结合而成,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因此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是同一物质,A项正确;ATP合成所吸收的能量来源于化学能或光能,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等能量形式被生命活动所利用,B项正确;在有氧与缺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其第一阶段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其过程都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释放少量的能量,形成少量的ATP,C项正确;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D项错误。 【考点定位】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本题以“关于ATP的叙述”为载体,考查学生对ATP的结构特点、形成途径、功能的认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的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注重以某一知识(如标题中的“ATP”)为“核心”,将与其相关的知识(如本题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进行发散辐射,并与核酸的化学组成建立联系,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从而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23.如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B. 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 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都来自葡萄糖 D. 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有氧呼吸过程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A错误; (一)产生还原氢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葡萄糖和①反应物水,C错误; 分析题图可知①与丙酮酸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①是水,②与还原氢结合生成水,②为氧气,D正确. 【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可知,(一)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二)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三)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①是反应物水,②是反应物氧气. 24. 下列有氧呼吸具有而无氧呼吸没有的代谢终产物是( ) A. 丙酮酸 B. 二氧化碳 C. 水 D. 乳酸 【答案】C 【解析】 25.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以及未经离心的酵母菌匀浆,分别置于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后,可获得终产物CO2和水的试管是( ) A. 甲和乙 B. 乙 C. 丙 D. 乙和丙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反应场所。酵母菌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只有在线粒体中才能被分解成CO2和水,乙和丙中含有线粒体。 26.右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最适宜贮藏该植物器官 B. 氧浓度为d时,CO2产生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C. 氧浓度为c时,厌氧呼吸最弱 D. 氧浓度为b时,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是需氧的4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氧浓度为d时,据图可看出,释放二氧化碳为7,吸收氧气为7,二者相等,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CO2产生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B正确;最适于贮藏器官的氧浓度应该是释放二氧化碳最少时的氧浓度c,因为此时呼吸最弱,消耗有机物最少,A错;无氧呼吸最弱时应为0,即只有有氧呼吸,应为氧浓度d,C错;氧浓度为b时,释放二氧化碳为8,吸收氧气为3,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式,可以求出无氧呼吸消耗2.5的葡萄糖,而有氧呼吸只消耗0.5的葡萄糖,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是需氧的5倍,D错。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呼吸作用要点的掌握,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7. 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质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 A. 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等于A侧高度 B. 加酶前A侧上升,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C. 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 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上升并高于A侧高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加酶前,由于半透膜只能水分子透,但两侧葡萄糖和麦芽糖浓度相等,水分进出动态平衡,两侧液面不变。加麦芽糖酶之后,一分子麦芽糖分解产生两分子葡萄糖,但葡萄糖侧不变,B侧的浓度升高,所以水分子从A侧运到B侧,导致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的高度。 考点:本题考查酶、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酶的专一性和跨膜运输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分析图示的能力。 28.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则曲线2是指改变左图中何种条件后气体的收集曲线( ) A. ① B. ② C. ③ D. ②或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两条曲线的比较,曲线2是反应速度加快,可以增加酶(②土豆片)的数量,可以改变③温度使之更适宜酶的活性,因最终生成的气体量不变,所以不能改变底物①过氧化氢的量。故选:D。 考点:影响酶活性的实验 29.将质量均为X g的苹果肉分别放在O2浓度不同 的密闭容器中,一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 CO2的释放量,结果如下表,由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 ) 变化量 O2相对浓度(%) 0 1 2 3 5 7 10 15 20 25 O2吸收量(mol) 0 0.1 0.2 0.3 0.35 0.35 0.6 0.7 0.8 1 CO2释放量(mol) 1 0.8 0.6 0.5 0.4 0.5 0.6 0.7 0.8 1 A. 在O2相对浓度为3%时,苹果细胞既有无氧呼吸也有有氧呼吸 B. X g的果肉在O2相对浓度为3%时每小时分解葡萄糖0.15mol C. 贮藏苹果的环境中,适宜的O2相对浓度为5% D. O2相对浓度为5%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强度均最弱 【答案】D 【解析】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氧气浓度3%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苹果细胞积极性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可知,O2相对浓度为3%,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是0.3,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是0.3,消耗的葡萄糖是(0.3÷6),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是0.5-0.3=0.2,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0.2÷2),所以Xg的果肉在O2相对浓度为3%时每小时分解葡萄糖是:(0.3÷6)+(0.2÷2)=0.15mol,B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可知,O2相对浓度为5%时,氧气的吸收量为0.35,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0.35÷6),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0.4-0.35=0.05,消耗的葡萄糖是(0.05÷2),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0.35÷6)+(0.05÷2)=0.0833,氧气浓度为7%,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5%时相等,但无氧呼吸大于5%,因此储存苹果的环境中,O2相对浓度为5%较好,C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可知,O2相对浓度为5%时,无氧呼吸最弱,但有氧呼吸不是最弱,氧气浓度为0时,有氧呼吸最弱,是0,D错误。 【考点定位】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30.如下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三装置中种子的质量相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hC>hB>hA B. 当种子中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温度计读数hC最高 C. 若取适量的幼胚研碎,滴加少量的DCPIP(一种染色剂,被还原后为白色),一段时间后DCPIP颜色逐渐变白,原因是种子在呼吸过程中产生还原剂[H] D. 相同时间内A、B两试管有色液滴右移的距离相同 【答案】D 【解析】 略 二.非选择题 31.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图2表示细胞中两种结构的组成物质与元素的关系,图3表示胰岛素分子中的一条多肽链,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 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图中A代表的元素有_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在小麦种子中物质Ⅰ主要指__________,在动物肌肉细胞内,物质Ⅰ主要指 ________。 (2)图1中Ⅳ与图2中____(从甲、乙、丙中选填)表示同一物质,物质P是_____,其分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别细胞中Ⅱ、Ⅲ的分布,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本实验需要质量分数为8%盐酸处理细胞,盐酸对图2中结构1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表示胰岛素分子的一条多肽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且分别位于第8、20、23位,若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的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______条多肽。 【答案】 (1). N、P (2). 淀粉 (3). 糖原 (4). 乙 (5). 氨基酸 (6). 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7).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8). 盐酸能够改变结构1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9). 3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I是多糖,Ⅱ是DNA,III是RNA,IV是蛋白质,所以X是葡萄糖,Y是脱氧核苷酸, Z是核糖核苷酸,P是氨基酸,A是N、P元素,B是N元素。 分析图2:是由30个氨基酸连接形成的一条多肽链。 分析图3:甲是磷脂,乙是蛋白质,丙是DNA,A表示N、P,B表示N。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两图中A代表的元素是N、P。图1的I是能储存能的多糖,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指淀粉。在动物肌肉细胞内,物质Ⅰ主要指肌糖原。 (2)图1中Ⅳ是蛋白质,与图2中乙表示同一物质,物质P是氨基酸,氨基酸分子结构的特点是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鉴别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使用的试剂是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本实验需用盐酸处理细胞,则盐酸对结构1(细胞膜)和结构2(染色体)的作用分别是增大结构1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结构2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 (4)如图3所示,其中有3个甘氨酸且分别位于第8、20、23位,若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中的3个甘氨酸,可以得到第1~7位组成的七肽,第9~19位组成的十一肽,第21~22位组成的二肽以及第24~30位组成的七肽,二肽不属于多肽,故形成的产物中有3条多肽。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及功能,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2.如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括号中填数字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膜蛋白A在执行相应功能时需要消耗ATP,提供ATP的结构主要是图中_____. (2)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微绒毛,以增多细胞膜上____数量,可以高效地以______方式来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体现了膜具有__________功能。 (3)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具有 ______功能. (4)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 以___方式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 _______. (5)膜蛋白的合成场所是______;图示四种膜蛋白功能的差异是由结构差异造成的,导致结构差异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6)由细胞组成的生物体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核酸的水解产物是__________ ,核酸的彻底水解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线粒体 (2)载体蛋白(膜蛋白A) 主动运输 选择透过性 (3)生物催化(或催化)功能 (4)胞吞 流动性 (5)核糖体 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控制四种膜蛋白合成的基因(或DNA)不同 (6)DNA 核苷酸 一分子五炭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图中1是核糖体,2是高尔基体,3是内质网,4是核仁,5是核膜,6是线粒体.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 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根本原因是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功能多样性. 3、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动物细胞ATP来自呼吸作用,主要是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解答: 解:(1)动物细胞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ATP主要来源于线粒体,及图中的6结构. (2)分析题图可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微绒毛,增加量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这一结构特点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3)由题意知,有的膜蛋白能水解双糖,说明膜蛋白具有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功能. (4)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这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 (5)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即图中的1结构;图示四种膜蛋白功能不同,原因是蛋白质的结构不同,蛋白质结构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由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DNA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合成的,因此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或DNA)不同。 (6)由细胞组成的生物体遗传物质是DNA,核酸的水解产物是核苷酸,核酸的彻底水解产物是一分子五炭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不同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3.现代生物学认为细胞是一个系统,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有人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并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结合图解答下列问题: (1)请判断甲图中的a、b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在此过程中所起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的A、B、C曲线代表各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C所指代的膜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曲线C先增加后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类 膜的类别 蛋白质(%) 脂类(%)(主要是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线粒体内膜 76 24 0 菠菜叶绿体片层膜 70 30 0 依据上表数据,请分析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异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 依据上图指出A、B、C所表示的被动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红细胞膜内K+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这种K+、Na+分布不均匀是由膜上的_______所控制;红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糖支链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若去掉这些糖支链,就不会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说明细胞膜表面这些糖蛋白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糖体 (2). 内质网 (3).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加工(加工、分类、包装、转运) (4). 高尔基体 (5). 内质网以小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小泡与高尔基体融合导致高尔基体面积增加;被进一步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小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导致高尔基体面积减少 (6). 都有脂类和蛋白质,细胞器膜没有糖类,并且蛋白质比例较高 (7). A和B (8). C (9). 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10). 载体 (11). 抗原 【解析】 34.如图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O2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D点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为________。如果呼吸强度不能用CO2的释放量表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人体来说,______________细胞的呼吸方式与此相类似。 (2)图中F点的CO2量来自 __________________,当O2浓度达到G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YZ∶ZX为4∶1,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的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的起点时其对应的氧气浓度为___________。 (4)图中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的点对应的氧气浓度是__________。 【答案】 (1). 无氧呼吸 (2). 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3). 成熟的红(细胞) (4). 有氧呼吸 (5). 呼吸酶的数量是有限的 (6). 1/13 (7). Ⅰ (8). 0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左图中,D氧气的吸收量为零,只能是无氧呼吸;F点及以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氧气的吸收量相等,只能是有氧呼吸;DF之间即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右图类似,图开始随着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是氧气抑制了无氧呼吸,后随着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释放增加,有氧呼吸增强,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 【详解】(1)图中D点氧气的吸收量为零,只能是无氧呼吸。若呼吸强度不能以CO2的释放量表示,只可能是该生物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对于人来说,成熟红细胞进行的就是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 (2)图中F点,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氧气的吸收量相等,只能是有氧呼吸。当O2浓度达到G点以后,CO2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是受呼吸酶的数量的限制。 (3)图中YZ:ZX为4:1,由图可知,YZ为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设为4a,ZX为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设为a,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6)a,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2a,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的(1/6)a÷[2a+(1/6)a]=1/13 ,由图可知,无氧呼吸强度降为0的起点,其氧气浓度是I。 (4)已知无氧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故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的氧气浓度是0。 【点睛】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断或正确结论的能力以及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