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8月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5级高三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单股RNA可直接起mRNA作用,翻译早期蛋白质,包括RNA多聚酶和抑制宿主细胞合成代谢的调控蛋白,经调查发现该病毒是引发2015年巴西的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元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寨卡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低层次 B. 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六种 C. RNA多聚酶的合成场所是寨卡病毒的核糖体 D. 被感染者仅通过细胞免疫就可杀灭寨卡病毒 【答案】B 【解析】 生命系统的最低结构层次是细胞,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项错误;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磷酸、核糖和4种碱基共6种,B项正确;病毒无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C项错误;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只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其中的病毒释放出来,杀灭病毒需要抗体参与,所以被感染者需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杀灭寨卡病毒,D项错误。 2.某科学兴趣小组研究M、N、P三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现M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N细胞含有叶绿体,P细胞能合成糖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 N细胞的遗传物质可能为DNA或RNA C. M、P细胞一定是取材于异养型生物 D. N、P细胞均有发生染色体变异的可能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M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有可能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例如醋酸杆菌、蓝藻等,A项错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项错误;M细胞属于原核细胞,但不一定取材于异养型生物,如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却是自养型生物,C项错误;由题意可知,只有M细胞是原核细胞,N、P细胞均为真核细胞,细胞内含有染色体,有发生染色体变异的可能,D项正确。 【点睛】 - 29 -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及动、植物细胞的判断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膜的动态变化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B.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都是产生ATP的重要场所 C. 与心肌细胞相比,垂体细胞的高尔基体膜成分更新较慢 D. 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 【答案】D 【解析】 生物膜系统的动态变化体现了膜的流动性,A错误;叶绿体内膜不产生ATP,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反应可产生ATP,B错误;与心肌细胞相比,垂体细胞能产生分泌蛋白抗体,故垂体细胞内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较快,C错误;内质网通过折叠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酶和核糖体的附着,D正确。 4.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膜泡运输离不开膜蛋白的识别作用 B. 细胞内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全部通过核孔进行 C. 线粒体膜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没有运输O2的载体 D. 温度影响氨基酸的跨膜运输,不影响O2的跨膜运输 【答案】A 【解析】 膜泡运输是一种高度有组织的定向运输,各类运输泡之所以能够被准确地运到靶细胞器,主要是因为细胞器的胞质面具有特殊的膜蛋白,A正确;细胞内核质间的物质交换不全部通过核孔进行,氨基酸、葡萄糖、离子和小分子等可通过核膜,B错误;葡萄糖不进入线粒体,所以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C错误;O2的跨膜运输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D错误。 - 29 - 5. 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 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答案】C 【解析】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用的是无水乙醇,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A正确;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不能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C错误;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 【考点定位】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中; 2、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基本元素之一;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 4、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6.下列过程中,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是 A. 造血干细胞分化为B细胞 B.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C.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D. 生长素诱导产生无子番茄 【答案】C 【解析】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A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然后释放穿孔素,会使靶细胞裂解,遗传物质不改变,B错误;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C正确;生长素诱导子房发育成果实,遗传物质不改变,D错误。 7.下列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用小麦根尖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和分布来判断细胞分裂时期 B. 用健那绿染液将小麦的叶肉细胞处理后,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和线粒体 C. 用小麦的幼苗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研磨时要加入SiO2、CaCO3和无水乙醇等 - 29 - D. 用一杂合子小麦连续自交,纯合子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答案】B 【解析】 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行为变化不同,根据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和分布来识别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A项正确;小麦的叶肉细胞含有的叶绿体呈现绿色,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因绿色和蓝绿色接近,所以在高倍镜下观察,难以区分叶绿体和线粒体,B项错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SiO2可使研磨更充分,CaCO3 可保护色素不受破坏,无水乙醇可溶解色素,C项正确;杂合子连续自交,其后代纯合子的比例会逐渐增大,D项正确。 8.如图甲、乙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图丁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DNA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图所示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 B. 甲、乙两图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对应图丙的BC段和DE段 C. 图丁中a时期可对应图丙的DE段.图丁中b时期的细胞可以是图乙所示的细胞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均可用图丙表示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乙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丁图:a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 - 29 - 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组染色体:DNA=1: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c组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甲和乙细胞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 B、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丙的BC段,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丙图的DE段,B正确; C、图丁中b细胞所含染色体:DNA=1:2,而图乙细胞所含染色体:DNA=1:1,C错误;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均可用图丙表示,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9.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所需的ATP主要由线粒体、叶绿体提供 B. 蓝藻细胞不具有线粒体,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 C. 细胞呼吸产生ATP可以供给暗反应等各种消耗能量的生命活动 D. ATP水解可发生在细胞膜、核糖体、细胞核等多种细胞结构 【答案】D 【解析】 植物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所以分生区有丝分裂所需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错误;蓝藻细胞虽然不具有线粒体但是仍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两个生理过程都能产生ATP,B项错误;细胞呼吸不为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提供所需的 ATP,C项错误;ATP水解反应可能发生在细胞膜(主动运输过程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过程中)、细胞核(转录、DNA复制等过程)等多种细胞结构,D项正确。 【点睛】解决与ATP有关的试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但转化十分迅速,从而使细胞中的ATP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因为转化过程中所需的酶、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及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但是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3)ATP的形成需要满足4个条件:2种原料(ADP和Pi)、能量和酶。另外合成ATP的过程中有水生成。(4)ATP并不都是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5)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主要由ATP直接提供能量。但ATP并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唯一直接来源,其他核苷的三磷酸酯也可以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29 - 1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 B.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 C. 两者产生气体的阶段都有水参与 D. 两者产生气体的阶段都与生物膜有关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H]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A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产物H2O可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提供原料,B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可将H2O分解产生氧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正确;光合作用光反应可将H2O分解产生氧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O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 【点睛】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 1.过程图解 2.物质转化关系 (1)元素转移途径: (2)[H]的来源和去路比较: - 29 - 3.能量转化关系 (1)能量形式的转变: (2)ATP的来源与去路比较: 11.图甲,乙分别表示置于透明玻璃罩内的两棵相同的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点时,甲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高于a点 B. 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 C. c点时,植物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高于d点 D. 与装置甲中的植物相比,一昼夜中装置乙中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 【答案】D 【解析】 b点时,氧气继续释放,说明二氧化碳急需消耗,甲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 - 29 - 点,A项错误;e点时,仍有氧气释放,说明气孔缩小,光合作用减弱,但仍在进行,B项错误;c点时,光照强度大于d点,植物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低于d点,C项错误;根据氧气释放速率与横轴围成的图形面积可判断一昼夜中装置乙中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D项正确。 【点睛】植物“午休”的直接原因: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午休”一般发生在夏季晴朗的中午:由于温度过高导致蒸腾作用较强,植物水分散失较多,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缩小,导致二氧化碳供应减少,使光合作用减弱,即直接原因是二氧化碳供应减少。 1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 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蛋白质的种类有变化 C. 细胞发生癌变是多个基因发生突变,具有累计效应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D.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答案】A 【解析】 细胞生长过程中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相对表面积减少,物质交换效率减弱,A错误;细胞分化仅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蛋白质的种类有变化,B正确;由于多个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得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C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 13.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电子显微镜下拍到的叶绿体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B. 在验证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中,可以用过氧化氢酶 C. 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用浸泡法处理要求浓度高 【答案】C 【解析】 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结构照片属于实物图,不属于物理模型,A错误;过氧化氢酶的底物是过氧化氢,而温度本身就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一般不用过氧化氢酶验证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B错误;孟德尔和摩尔根所做的遗传学实验虽然材料和研究目的均不同, - 29 - 但都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C正确;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要求所配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较低,较高时适合用沾蘸法,D错误。 14.如图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流动图解,1 、2 、3表示相关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2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中 B. 3过程以mRNA作为模板,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到左 C. 翻译时,图中3过程mRNA每次能结合多个核糖体,产生的各肽链氨基酸序列不同 D. 若图中mRNA为果蝇白眼基因的转录产物,则在果蝇的触角细胞中不能检测到该mRNA 【答案】D 【解析】 1为DNA复制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2为转录过程,也是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A项错误;3是翻译过程,该过程以mRNA为模板,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B项错误;由于模板是同一条mRNA,所以翻译时图3过程mRNA每次能结合多个核糖体,最终产生的各肽链氨基酸序列均相同,C项错误;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果蝇白眼基因的mRNA存在眼部细胞中,在触角细胞中是不能检测到该mRNA的,D项正确。 【考点定位】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15.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考查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29 - A. 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B. 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 C. 突变体Ⅲ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D. 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答案】C 【解析】 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AX、AY、aX、aY,A项正确;与正常细胞相比,突变体Ⅰ中的A基因变成a基因,其成因可能是基因突变,B项正确;突变体Ⅲ中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所在的片段移接到Y染色体上,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导致基因A和a位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分离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C项错误;突变体Ⅱ中的一条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部分,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D项正确。 【点睛】本题通过模式图考查学生对遗传定律和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与正常细胞中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染色体的形态组成为参照,找出其差异性变化,据此分析其变异的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若某植物的白花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缺失的变异,则 A. 该植物一定不出现变异性状 B. 该基因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C. 该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D. 该基因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的比值改变 【答案】B 【解析】 基因突变是碱基对增添、缺失、替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某植物的白花基因发生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发生改变,所以性状也不一定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C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突变后嘌呤数嘧啶数的比值不变,D错误。 17.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只需要设置实验组 - 29 - B. 用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NaOH在琼脂块中扩散的深度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 D. 调査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进行家系图的分析 【答案】A 【解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只需要设置两个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是对比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A正确;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让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B错误;氢氧化钠在琼脂块上的扩散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C错误;调査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而调査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需要进行家系图的分析,D错误。 18.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殖隔离既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又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 生物群落是由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动、植物种群构成的 C. 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决定了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 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能阻碍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答案】C 【解析】 生殖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标志,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A项错误;生物群落是由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种群构成,除了动、植物之外还包括微生物,B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项正确;地理隔离不是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比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D项错误。 【点睛】与物种形成有关的2个“不一定”: (1)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2)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 29 - 19.资料表明:占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90%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母系遗传特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发病率男性比女性高;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与配子染色体数目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发性高血压可能是由线粒体中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 B.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 白化病的直接发病原因是细胞膜上的一个跨膜蛋白结构改变所致 D.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细胞中含有45条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其发病原因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人类遗传病的类型、遗传方式及其发病机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根据题意“90%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母系遗传特征”,说明原发性高血压是细胞质遗传病,可能是由线粒体中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A正确;根据“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发病率男性比女性高”,可判断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正确;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直接发病原因是皮肤细胞不含黑色素,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细胞中含有45条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D正确。 20.下列关于进化和生态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 组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13个主要岛屿的鸟类各自形成独立的种群基因库,且这13 个基因库的差别将越来越大 C. 群落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 D.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D 【解析】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A错误。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13个岛屿上的鸟类可能不只有13个种群,所以种群基因库也不只有13个,B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是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而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的3个误区 - 29 - (1)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3)把物种误认为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21.若控制草原野兔某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某种基因型的雄性胚胎致死。现将捕捉到的一对雌雄草原野兔杂交,F1雌雄野兔数量比为2∶1,则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雌兔有2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B.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雌兔有1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 C.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草原野兔随机交配,F2存活的个体中隐性性状占6/7 D.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草原野兔随机交配,F2雌兔中的显性个体∶隐性个体=3∶1 【答案】C 【解析】 A、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雌兔有2种基因型(XBXB和XBXb),1种表现型,A错误; B、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雌兔有2种基因型(XBXb和XbXb),2种表现型,B错误; C、如果纯合致死基因是B,则成活野兔的基因型有:XbXb、XBXb和XbY,雌性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型,雄性只有隐性类型.让F1代野兔随机交配,F2代(34×12=38)XbXb、(14×12=18)XBXb和(34×12=38)XbY,则F2代存活的个体中隐性性状占6/7,C正确; D、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野兔随机交配,F2代雌兔中都是显性个体,D错误。 22.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29 - A. 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B. 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C. 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 D. 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 【答案】B 【解析】 气味分子(化学信号)导致膜电位发生变化(电信号),A正确;Na+通道开放前后膜内Na+浓度始终低于膜外,B错误;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如膜上面的糖蛋白受体)、催化(如题目中的腺苷酸环化酶)和运输(如膜上面的的载体)功能,C正确;嗅觉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D正确。 2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 B.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 内环境相对稳定时,组织液进入血浆和淋巴的量相等 D. 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答案】B 【解析】 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A错误;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正确;当内环境相对稳定时,组织液进入血浆的量多于进入淋巴的量,C错误;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D错误。 2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29 - A.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 B. 血液中存在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 C. 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大量抗体 D.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答案】B 【解析】 人生来就有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特异性免疫,不是生来就有的,A错误;血液中存在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如B细胞等,B正确;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D错误。 25. 如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 B. 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 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D. 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大 【答案】D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a处有神经结,所以a是传入神经,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A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起作用后就失去活性,B正确。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会大于c,因为c处相当于突触,信号会有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化,C正确。如果将神经纤维置于高钠离子环境中,动作电位将变大,因为动作电位是因为钠离子的内流引起的,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 29 -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关于兴奋传递的3个易错点 (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促进或抑制。 (2)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3)在一个反射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26.生物体内存在着许多种类的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1中的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一般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 B. 图2中的信息分子B是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并释放的 C. 图3中的信息分子D会抑制信息分子C的分泌 D. 图4中的信息分子E是淋巴因子,不仅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还能与抗原结合并清除抗原 【答案】C 【解析】 A.信息分子A神经递质,一般通过胞吐排出,A错误;B. 图2中的信息分子B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B错误;C. 图3中的信息分子D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信息分子C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D. 图4中的信息分子E是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不能与抗原结合并清除抗原,D错误。故选C. 27.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9 - A. 甲最可能是乙烯 B. 丙最可能代表生长素 C. 乙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D. 丙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甲能够促进种子休眠,抑制植物生长,可能是脱落酸,A项错误;丙很可能是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果实发育,其运输过程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B、D项正确;植物激素的特点之一就是微量、高效,C项正确。 2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海洋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相对陆地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所以生物进化速度较慢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 随着群落演替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D. 我国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及生态系统稳定性,要求考生理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其原因,知道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明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低及其类型的判断。 海洋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相对陆地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所以生物进化速度较慢,A正确;“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我国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正确。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 - 29 - 1)环境条件变化是物种进化的原因,环境条件变化越复杂、越剧烈,生存斗争越剧烈,生物进化速度越快,海洋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相对陆地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所以生物进化速度较慢。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大方面,生态系统被破坏之前表现为抵抗力稳定性,被破坏之后表现为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大小呈负相关。 3)群落演替过程中发生的优势物种替换是指前一优势物种被后一优势物种替换,但替换前后,前一优势物种的生物并没有灭亡,仍然存在于该生物群落中。 29.如图所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 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 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D. 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答案】B 【解析】 B项,t3~t5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小于0,为衰退型年龄结构;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为增长型年龄结构,故B项正确。 A项,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仍大于0,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故A项错误。 C项,由图可知,t3之前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而t3之后小于0,所以t3时甲的种群密度是最大的;同理可得t5时乙种群密度最大,故C项错误。 D项,t4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防治害虫应选择种群数量较少时进行,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增长 30.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 29 - B.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 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BD 【解析】 调查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数量多,导致结果偏高,A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相反,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及食物链(网)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三北防护林,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强于三北防护林,B正确;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是为了争夺食物鼠,所以这两只猛禽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属于群落,所以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二、必做题 31.下表是对甲、乙两种高等植物的实验设计(温度和CO2浓度等条件均适宜)所测得的相关数据。请 分析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值时C02吸收量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甲植物 1 3 12 6 乙植物 3 9 30 14 [注]光照强度单位:klx;C02吸收量或释放量单位:mg/(100cm2·h) (1)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植物相比较,______植物更适合在较强光下生长。 - 29 - (3)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若将甲植物从光照强度为1klx的环境中移至光照强度为3klx的环境中,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CO2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 (4)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与乙植物相比较,甲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较_________(填“大”或“小”),此时甲、乙两植物固定CO2速率的差为___________ mg/(100cm2·h) 【答案】(1)光照强度(1分) (2)乙(1分) (3)小于(1分)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线粒体、环境中(气孔吸收的)(2分) (4)大(1分) 1.5(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锻炼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解析: (1)由题意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植物的种类,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2)由于乙植物的光的补偿点和饱和点较高,因此乙植物适合在强光条件下生长。 (3)表格中显示,乙植物的光补偿点为3klx,因此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若将甲植物从光照强度为1klx的环境中移至光照强度为3klx的环境中,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大于呼吸作用,因此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CO2来源于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的线粒体和环境中(气孔吸收的)。 (4)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物甲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是12+6=18mg/(100cm2•h),乙植物该光照强度是光的补偿点,实际光合作用强度是14mg/(100cm2•h),所以甲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较大;甲、乙两植物固定CO2速率的差为18-14=4mg/(100cm2•h)。 点睛: 据表分析: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最小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CO2吸收量为光合强度,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为呼吸强度.据此分析作答。 32.如表是给一正常成年人和一肥胖症成年人一次性口服足量葡萄糖溶液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 29 - 口服葡萄糖溶液后的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正常成年人胰岛素浓度(μ U/mL) 6.7 39.8 36.9 22.0 7.1 肥胖症成年人胰岛素浓度(μ U/mL) 19.6 80.1 67.2 60.3 52.3 (1)人体肠道中的葡萄糖从被吸收到被肝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肠道→________→________→肝细胞。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________,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使相应胰岛细胞的活动减弱,甚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与血糖浓度升高有关的激素是__________。 (3)表中数据说明口服葡萄糖溶液后肥胖症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量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人的胰岛素释放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血浆 (2). 组织液 (3). 胰岛B细胞 (4). 神经 (5).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6). 高于 (7). 肥胖症成年人的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缺少或受损 【解析】 试题分析:梳理“食物消化吸收和运输的过程、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及血糖调节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据此从题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题意进行分析作答。 (1) 人体肠道中的葡萄糖经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到血液,由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再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到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所以人体肠道中的葡萄糖从被吸收到被肝细胞利用经过的内环境为:肠道→ 血浆→组织液→肝细胞。 (2)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3)表中信息表明:口服葡萄糖溶液后肥胖症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量高于正常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量,其原因可能是:肥胖症人的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缺少或受损,导致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 29 - 33.在囯家林业局、央视联合举办的“美丽中国一湿地行”大型公益活动中,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从全国41处国际重要湿地、400余处国家湿地公园、550余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脱颖而出,喜获“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称号,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湿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其生态学方面的问题: (1)截至2015年6月,微山湖湿地有脊椎动物325种,还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昆虫等多种无脊椎动物;景区内植物种类更加繁多,其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之为_____________。 (2)2011年12月13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批准建立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历经三年,建成了以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水质净化、生态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公益性生态工程,使微山湖湿地公园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______________。 (3)当地政府结合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维持湖区生态平衡,协调推进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这有利于提髙微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同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200多种鸟类前来安家落户,绝迹多年的毛刀鱼、小银鱼、鳜鱼等也重返家园,提髙了景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__价值。 ⑷湿地中有一条食物链为甲(A1)→乙(A2)→丙(A3),括号内为该生物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A2远远小于A1/1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丰富度 (2). 物种组成 (3). 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率和方向进行 (4). 抵抗力 (5). 直接 (6). 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与乙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种群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易错点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区分。可以先记住潜在价值和间接价值,然后用排除法记住直接价值。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之为丰富度;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该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当地政府的行为有利于增加微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更多的动物前来安家落户,提高了景区的吸引力和观赏性,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在食物链为甲(A1)→乙(A2)→丙(A3)中,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与乙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种群,所以正常情况下测算,会发现A2远小于A1/l0。 - 29 - 34.菠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圆叶(A)和尖叶(a)、抗病(B)和不抗病(b)为两对相对性状。为研究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某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纯合的网叶和尖叶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后代均为圆叶。据此甲同学认为A、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同学认为A、a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有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结论更严谨?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_。 (2)若A、a与B、b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丙同学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植株杂交,若子代有3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2:1,则可判断这两对基因与染色体的具体对应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 (1). 乙 (2). 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者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正反交后代均为圆叶,所以乙的结论更严谨 (3). 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自由这和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可套用自由组合定律。 (1) 乙同学的结论更严谨,因为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者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正反交后代均为圆叶; (2)若A、a与B、b基因均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应该有4种,比例为9:3:3:1;若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有3中,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1:2:1;若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有2中,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1:2:1,表现型之比为3:1。所以,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B基因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 三、选做题 35.“创卫”是创建卫生城市的简称。“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某同学欲利用所学习的微生物培养知识,通过实验证明痰液中含有细菌,来倡导同学们不要随地吐痰,为 “创卫”添一份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欲培养细菌必须先制备可供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实验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该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牛肉膏、蛋白胨、NaCl、____、H2 - 29 - O等;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源来自____,制备该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一称量一溶化一灭菌一倒平板,其中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 ;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____℃左右才能倒平板,等平板冷凝后,还需要将平板倒置,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某同学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细菌的数目,统计结果往往比实际细菌的数目要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琼脂 (2). 牛肉膏、蛋白胨 (3). 高压蒸汽灭菌法 (4). 50 (5). 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6). 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解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求考生掌握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过程,知道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方法,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及其应用,明确如何对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进行计数,此题难度一般。 (1)实验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该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凝固剂)、H2O等;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源来自牛肉膏、蛋白胨,制备该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一称量一溶化一灭菌一倒平板,其中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才能倒平板,等平板冷凝后,还需要将平板倒置,主要目的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培养基污染。 (2)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应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的作用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即证明培养基中的细菌仅来自于痰液。 (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细菌的数目时,统计结果往往比实际细菌的数目要低,主要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36.胡萝卜素既可作食品添加剂,又可以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八而引起的各种疾病。请根据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及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不采用蒸馏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29 - (2)以下为提取胡萝卜素的操作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A→过滤→B→胡萝卜素,其中B过程叫___________。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时,常用___________作为溶剂。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应严格将温度和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甲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请指出其中的一处错误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是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示意图。该鉴定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法。在图乙的胡萝卜素层析结果示意图中,A、B、C、D四点中,属于提取样品的样点是___________。 【答案】 (1). 萃取法 (2). 胡萝卜素挥发性较差,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 (3). 浓缩 (4). 石油醚(水不溶性有机溶剂) (5). 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6). 错误:使用明火加热;改正:采用水浴加热 (7). 纸层析 (8). B、C 【解析】 (1)提取胡萝卜素常用萃取的方法,而不能使用蒸馏法是因为胡萝卜素挥发性较差,不能随水蒸汽蒸馏出来。 (2)干燥后应是萃取,而B应是浓缩。提取胡萝卜素常用水不溶性有机溶剂,如石油醚。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应严格将温度进而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原因是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3)甲中萃取过程不能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爆炸,应改为水浴加热。 (4)乙是纸层析法进行鉴定,A和D都只有一个点是标准样品,而B和C含有其它色素带,说明是提取样品。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胡萝卜的提取和鉴定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三种常用方法比较 提取 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 压榨法 萃取法 - 29 - 实验 原理 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 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使芳香油溶解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获得芳香油 方法 步骤 ①水蒸气蒸馏 ②分离油层 ③除水过滤 ①石灰水浸泡、漂洗 ②压榨、过滤、静置 ③再次过滤 ①粉碎、干燥 ②萃取、过滤 ③浓缩 适用 范围 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的提取 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剂中 优点 简单易行,便于分离 生产成本低,易保持原料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出油率高,易分离 局限 性 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 分离较为困难,出油率相对较低 使用的有机溶剂处理不当会影响芳香油的质量 37.近30年来,我国患糖尿病的人数的增长极为迅速,这不仅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也与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缺乏有关。生产速效胰岛素以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胰岛素的批量生产就成为了目前糖尿病治疗的新思路,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速效胰岛素是科学家将胰岛素B链的第28个和第29个氨基酸调换顺序后获得的。该过程中,需要对__________(填“胰岛素”“胰岛素基因”或“胰岛”)进行定向改造。 (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胰岛素的批量生产的过程中,关键操作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 (3)对于胰岛素基因的获取,一是通过提取____________细胞中的胰岛素mRNA,经过__________过程合成,之后通过________技术大量扩增;二是通过分析胰岛素的________序列,进行人工合成。 (4)为了将改造后的分子顺利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需要用___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________细胞。 【答案】 (1). 胰岛素基因 (2).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 胰岛B (4). 反转录 (5). PCR (6). 氨基酸 (7). CaCl2 (8). 感受态 【解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要求考生明确蛋白质工程和基因过程之间的关系,知道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答题,此题难度较小。 (1)根据题意,速效胰岛素是科学家将胰岛素B链的第28个和第29个氨基酸调换顺序后获得的,该过程中需要先对胰岛素基因进行定向改造,然后再通过基因工程生产速效胰岛素。 (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胰岛素的批量生产的过程中,关键操作环节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这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3)对于胰岛素基因(目的基因)的获取,一是通过提取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mRNA,经过反转录过程合成,之后通过PCR技术大量扩增;二是通过分析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人工合成。 (4)为了将改造后的分子顺利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需要用CaCl2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易于吸收目的基因。 38.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在最近的10年中,全世界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第三位重大疾病。下图是研究人员提出的治疗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核移植的受体细胞一般选用 __________ 细胞。进行相关显微操作时,一般用微型吸管一并吸出细胞核和 __________ 。 - 29 - (2)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除培养液提供必需的营养条件、适宜的温度和pH、气体环境外,还需要有无菌、无毒环境,为保证无菌、无毒环境,在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 __________。此外,还应定期__________,以便清除代谢废物。 (3)现有一段人工合成的正常胰岛素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可利用PCR技术扩增正常胰岛素基因,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_。将正常胰岛素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的方法通常采用__________(方法)。 (4)定向诱导的本质是 __________ 。 【答案】 (1). MII中期的卵母(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 (2). 第一极体 (3). (一定量的)抗生素 (4). 更换培养液 (5). DNA双链复制 (6). 显微注射法 (7). 使重组细胞B发生细胞分化(使重组细胞B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解析】 (1)核移植的受体细胞一般选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进行相关显微操作时,一般用微型吸管一并吸出细胞核和第一极体。 (2)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除培养液提供必需的营养条件、适宜的温度和pH、气体环境外,还需要有无菌、无毒环境,为保证无菌、无毒环境,在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此外,还应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废物。 (3)PCR技术的原理是DNA的复制。将正常胰岛素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法。 (4)“定向诱导”的本质是使重组细胞B发生细胞分化,也就是使重组细胞B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 29 - - 2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