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高二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②植物都是生产者  ③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A. ①③④ B. ①⑤ C. ② D. 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①错误;‎ ‎②只有绿色植物才是生产者,因为它们是自养生物,不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②错误;‎ ‎③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正确;‎ ‎④有些动物如蚯蚓为腐生生活,是分解者,④错误;‎ ‎⑤只有营腐生生活细菌、真菌才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属于分解者.而自养型细菌如硫细菌属于生产者,⑤错误。‎ 故D正确。‎ ‎【点睛】关键点点拨:生态系统的组成有的同学误认为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忽略了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异养型生物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为分解者,但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 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 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 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详解】A、一种绿色植物可以被多种植食性动物所食,一种植食性动物,可吃多种植物,也可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捕食对象,A错误; B、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因为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B错误; C、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视具体食物链而定,C正确; D、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但也可能出现竞争关系,D错误。 故选:C。‎ ‎3.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是生产者, 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B C.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 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析图解:根据生产者和大气二氧化碳库的双箭头可以初步确定AC为生产者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其中之一,并且所有生物均指向大气,因此C是大气,A是生产者,则D、E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并且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A→D→E。‎ ‎【详解】A、图中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库,A错误; ‎ B、B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B错误; ‎ C、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所以还必须包括E,C错误; ‎ D、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A为1÷20%÷20%=25(kg),D正确。 ‎ 故选D。‎ ‎4. 如图表示生活在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食物网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 C. 鹰获取能量较少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 D. 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该食物网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项正确;‎ B、图中虫、鼠、鹿获得的能量之和占草能量的10%~20%,B项错误;‎ C、食物链越长,鹰得到的能量越少,所以鹰获取能量较少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C项正确;‎ D、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其种群密度不断增大,这样鹰就会有充足的食物,其种群密度也会不断增大,D项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与丁表示的生理过程不同 B. 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值 D. d的能量全部来自b生物 ‎【答案】B ‎【解析】‎ 丙表示b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的能量,丁表示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的能量,因此丙与丁表示的生理过程相同,A项错误;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项正确;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一般处于K值,C项错误;b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的同化量的一部分,因此d的能量来自b生物和a生物, D项错误。‎ ‎【点睛】正确理顺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流程图如下:‎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将某一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误认为是该消费者的同化量;正确的理解是:由于“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未被同化,所以仍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与上一营养级遗体残骸所含的能量性质相同,属于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C.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0%-20%。‎ ‎【详解】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A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B正确;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正确;生态系统的功能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秘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在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 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以防病虫害 B. 用散射光照射生态缸避免阳光直射 C. 添加一些分解者以促进物质循环 D. 添加适量消费者以促进能量流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生态瓶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详解】用蒸馏水代替池塘水,会减少生态瓶的分解者,降低物质循环,可能会降低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稳定性,A符合题意;该生态瓶中生态系统需要能量输入,给予一定的光照会增加稳定性,但直射光照过强,会导致生态瓶中温度过高而使生物死亡,故选用散射光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不符合题意;添加一些分解者会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不符合题意;添加适量消费者可促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以生态缸为素材,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生态缸的制作要求,难度不大。‎ ‎8.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 A. 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 (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详解】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作用,A错误;‎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的作用,B错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这利用了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作用,C正确;‎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9.下图表示反馈调节的模式图,下列所述与图示模型不符的是 A. 甲表示水体污染加剧,乙表示鱼虾死亡增多 B. 甲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乙表示种内斗争加剧 C. 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乙表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D. 甲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乙表示捕食者数量增多 ‎【答案】A ‎【解析】‎ 水体污染加剧,会导致鱼虾死亡增多,而鱼虾死亡增多,会进一步加剧水体污染,A项错误;种群数量增多,会引起种内斗争加剧,在种内斗争的过程中优胜劣汰,进而抑制种群数量增多,B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反馈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项正确;被捕食者数量增多,捕食者因食物来源充足而导致其数量增多,捕食者数量的增多对被捕食者的需求量增加,进而引起被捕食者数量减少,D项正确。‎ ‎【点睛】本题以“反馈调节的模式图”为载体进行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图中的关键信息:“甲对乙起促进作用,乙对甲有抑制作用”,据此与所学的相关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0.下列能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 土壤微生物能降解农药 B. 青蒿素能治疗疟疾 C. 森林能防风固沙 D. 月季花能给人美的享受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即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土壤微生物能降解农药属于直接价值,A错误;青蒿素能治疗疟疾属于药用价值,即直接价值,B错误;森林能防风固沙,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月季花能给人美的享受,这属于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多样性的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高 B.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D. 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不同的生态系统会因为营养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详解】A、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复杂,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高,A正确; ‎ B、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正确; ‎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C正确; ‎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1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B. 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 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 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果酒发酵的最适温度是18-25度,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是30-35度,因此果酒发酵所需最适温度不是最高,A错误;‎ B、先制酒再制醋,故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B错误;‎ C、自然发酵中,可能带有的杂菌 较多,产品品质不一定更好,C错误;‎ D、加大接种量,所需菌种数量较多,发酵速率快,也可抑制杂菌生长,D正确。‎ 故选D。‎ ‎13.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 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无菌操作,包括灭菌和消毒两种方式,消毒的方法有巴氏消毒法、酒精消毒、煮沸消毒法;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2、微生物的接种: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3、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详解】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等待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才能开启锅盖,不能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A错误; B、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由于菌落培养时培养基倒置,故应标记在皿底上,B正确;‎ C、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待冷却后才可以快速挑取菌落,C错误; D、倒平板过程中不能打开培养皿的皿盖,应打开一条缝隙,以避免杂菌污染,D错误; 故选:B。‎ ‎14.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个菌落 B. 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 图中②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 D. 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消毒处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使用平板划线法可在⑥所示的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A正确;②为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来测定②中的活细菌数量,B正确;培养并筛选能降解苯酚的微生物,图中②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C正确;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灭菌处理,D错误。‎ ‎15.在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下图。叙述错误的是 A. 接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髙压蒸汽灭菌 B. 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C. 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 D. 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A项正确;‎ B、菌液经过连续划线,菌液中的菌体会越来越少,最终会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B项正确;‎ C、每次划线前后都需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因此按照图中划线顺序(d→c→b→a),整个划线过程需要对接种环灼浇5次,C项正确;‎ D ‎、每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一区域的末端,因此划线的起始区域菌落最多,由图乙可推知,图甲中的d区域菌落多,为划线的起始位置,D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6.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和消毒,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 任何消毒方法一般都不能消灭微生物的孢子和芽孢 C. 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是金属器具,也可以是玻璃器具 D. 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A正确;‎ B、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理化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B正确;‎ C、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时金属器具,也可以是玻璃器具,C正确;‎ 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和高压蒸汽灭菌法,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灭菌和消毒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如图表示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与此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③④都可发生在酵母细胞内 B. 过程①②④均需有氧气参与,③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 C. 酒精发酵期需要“密封”,发酵过程中有较多气泡生成 D. 酒精发酵后期只需通入大量无菌空气或氧气即可进行醋酸发酵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及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过程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③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果酒发酵),④表示醋酸发酵过程,因此①②③都可发生在酵母细胞内;④发生在醋酸菌细胞内,A错误;过程②④均需有氧气参与,①不需要氧气的参与,③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B错误;酒精发酵是利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因此酒精发酵期需要“密封”,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酒精和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有较多气泡生成,C正确;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在酒精发酵后期,除了需通入大量无菌空气或氧气外,还需将发酵温度由酒精发酵时的18〜25℃提高到30~35℃,才可进行醋酸发酵,D错误。‎ ‎18.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 B. 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 C. 利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细菌进行计数 D. 称取和稀释土壤样品时应在火焰旁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纯化微生物的两种常用的接种方法、微生物的分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稀释分散菌种,以达到分离纯化目的菌的目的,但平板划线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不能对目的菌进行计数,而稀释涂布平板法能使单菌落分离,便于计数,A正确,C错误;使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能将分解石油的细菌筛选出来,B正确;称取和稀释土壤样品时应在火焰旁,以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 ‎19. 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 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并且有一定湿度 B.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C. 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D. 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 ‎【答案】D ‎【解析】‎ ‎【详解】A、腐乳制作时,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并具有一定湿度,便于毛霉生长,A正确;‎ 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铺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因为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机会越大,B正确;‎ C、卤汤中酒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使得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C正确;‎ D、卤汤中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能防腐杀菌,但不是越多口味越好,D错误。‎ 故选D。‎ ‎【点睛】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研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 ‎4、密封腌制。‎ ‎20.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①过程要清洗灭菌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B. ②过程加入蛋白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 C. ③过程发酵瓶中留的空间可防止发酵时培养液溢出 D. ④过程需要关闭发酵裝置的充气口并适当提高温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切块、②打苹果汁、③酿酒、④酿醋。‎ ‎【详解】①过程要简单冲洗即可,不需要进行灭菌,灭菌会杀死野生的酵母菌,A错误;②过程加入果胶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B错误;③过程发酵瓶中留的空间,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可防止发酵时培养液溢出,C正确;④过程需要打开发酵裝置的充气口并适当提高温度,进行果醋发酵,D错误。故选C。‎ ‎【点睛】果醋、果酒制作过程中为了避免杀死野生菌种,不能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B. 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 C.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息息相关 D.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1、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1)物质:是指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 (2)范围:生物圈; (3)过程:是指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往返出现; (4)循环通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5)特点:全球性、循环出现、反复利用。‎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详解】A、物质循环如碳循环具有全球性,A正确; B、物质能循环流动,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B错误;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息息相关,不可分割,C正确; D、物质循环具有反复利用的特点,即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正确。 故选ACD。‎ ‎2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成分关系的示意图,依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草是生产者 B. X代表CO2和热能 C. 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 D. 能量沿草向肉食性动物②流动中逐渐增加 ‎【答案】A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上的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详解】A、草能吸收并固定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所以是生产者,A正确; B、能量流动包括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X可以是属于能量的散失或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B正确;‎ C、肉食性动物①以草食性动物为食,所以属于次级消费者,C错误; D、能量沿草向肉食性动物②流动中逐渐递减,D错误。 故选:AB。‎ ‎23. 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菌种不易被杂菌污染 B. 较高温度和密闭环境有利于果醋的发酵 C. 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 D. 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 ‎【答案】BD ‎【解析】‎ ‎【详解】A、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过程中利用了严格的灭菌措施,可以防止其它杂菌污染,且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A正确;‎ B、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而醋酸菌是嗜氧菌,也是嗜温菌,因此果醋发酵温度较高,且发酵过程要特别注意氧气供应,B错误;‎ C、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的料酒、香辛料和盐等均具有调节腐乳风味的作用,所以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C正确;‎ D、参与果酒制作的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核生物,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需氧型原核生物,参与腐乳制作的毛霉是需氧型真核生物,所以果酒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果醋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D错误。‎ 故选BD。‎ ‎【点睛】解答该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菌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 ‎3‎ ‎、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 ‎2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对该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B. 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C. 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D. 统计某一稀释度的5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M4、M5,以M3作为该样品菌落数估计值 ‎【答案】B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统计菌落数目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样品中的细菌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记数,求其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的细菌总数,A正确,B、D错误;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C正确。‎ ‎25.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 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 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 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用于B 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此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A和生产者之间有来回双箭头,A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①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②⑥⑦是呼吸作用,其中⑥也叫做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是摄食,④⑤是生产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尸体粪便流向分解者。‎ ‎【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A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不能参与食物链的构成,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①、②、⑥、⑦为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③、④、⑤为碳在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流动,B正确; C、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为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①的总量,C错误; D、经③流向B的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形式散失,少量的碳元素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D错误。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 ‎26.下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图2表示连年检测的某种食草昆虫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图3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青蛙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鹰分别处于第_________营养级。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除图1所示外,还包括_________。‎ ‎(2)据图2分析,该种食昆虫的种群密度在_________时达到K值。调查该昆虫卵的密度常采用_______。‎ ‎(3)图3中的A代表图1的_________摄入量,A流向E的能量J/(cm2·a)是图1中_________同化的能量,C的含义是_________。‎ ‎【答案】 (1). 捕食和竞争 (2). 三、五、六 (3). 非生物成分、分解者 (4). 第5年中期(或后期) (5). 样方法 (6). 食草昆虫、植食性鸟 (7). 草 (8).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等知识点,解题要点是识记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分析、解读图示内容。‎ ‎【详解】(1)从图1食物网模式图分析,青蛙与蜘蛛都捕食食草昆虫,有竞争关系,同时青蛙捕食蜘蛛,故青蛙与蜘蛛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鹰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共有第三、第五、第六三个营养级;图1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根据图2曲线变化规律分析,纵坐标表示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当λ>1说明种群数量增长,λ=1说明种群数量稳定,0<λ<1说明种群数量下降,图中第5年中期(或后期)以后λ<1,说明该种食草昆虫的种群密度在第5年中期(或后期)时达到K值。调查昆虫卵的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3)图3中的A代表的营养级是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对应图1中的食草昆虫、植食性鸟的摄入量;A流向E的能量是第二营养级的粪便量,它是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即图1中草的同化量;B是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用于D呼吸散失的能量,和用于C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提取和题图内容的分析:分析图1中某种生物所处营养级时,由于某生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所以要从不同的食物链分析;分析图2时,要根据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析曲线变化的规律及内涵;分析图3时要注意某营养级的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的去向是呼吸消耗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后者的能量又分别流向分解者和下一营养级。‎ ‎27.如图中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乙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忘忧草、蜣螂依次属于图甲中的______。(填字母)‎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__。若消耗生产者10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kg。‎ ‎(3)分析D→A和E→F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______。‎ ‎(4)图甲中的被捕食者面对天敌时向自己同伴发出求救的叫声,属于______信息。某些植物开花需要光刺激,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5)乙图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型,图乙所代表的种群数量在______ 时达到最大值。‎ ‎【答案】 (1). E→F→D→B (2). EC (3). 能量流动 (4). 80 (5). 前者以CO2的形式,后者是含碳有机物的形式 (6). 物理 (7). 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8). 增长型 (9). t2‎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图甲中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A是无机环境、E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C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B、D和F均为消费者。 2、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t0→t1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在逐渐增大,达到t1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2值;t1→t2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在逐渐减小,达到t2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值,达到K值后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 ‎【详解】(1)据图分析,E是生产者,F、D、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E→F→D→B;忘忧草是生产者,蜣螂是分解者,故依次属于图甲中的E、C。 (2)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两者不可分割,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若消耗生产者10000‎ ‎ kg,由于能量传递率为10%--20%,在食物链E→F→D→B中,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B生物最多可增重10000×20%×20%×20%=80kg。 (3)A是大气中的CO2库,D是消费者,D→A过程中碳流动方式是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将含C的有机物分解为CO2,碳的存在形式是CO2;E是生产者,F是消费者,E→F过程中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两者的区别是前者以CO2的形式,后者是含碳有机物的形式。‎ ‎(4)图甲中的被捕食者面对天敌时向自己同伴发出求救的叫声,声音属于物理信息。某些植物开花需要光刺激,植物开花结果传播种子繁殖后代,体现了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传递。‎ ‎(5)据图乙分析,达到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2值,所以种群为增长型;达到t2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为稳定型,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点睛】易错点: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变化曲线中,达到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并不难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最大,当种群增长速率为0时,才到达K值。‎ ‎28.下图1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摄入,a~g表示能量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 图1 图2‎ ‎(1)图1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的是______,生态系统除了图1图2所示功能之外还具有______功能。‎ ‎(2)碳循环主要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______间的循环往复,为了践行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应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1中过程______(填图中的数字序号)的碳排放量。‎ ‎(3)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演替,在此过程中其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填“升高”、“不变”、“降低”)。‎ ‎(4)图2所示能量流动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______(填“c”或“f”或“c和f”),能量e为______能量。‎ ‎【答案】 (1). 甲 (2). 信息传递 (3). 无机环境 (4). ⑤ (5). 次生 (6). 升高 (7). f (8). 用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繁殖的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1:乙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丙表示生产者,甲表示分解者,丁表示消费者;①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②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表示光合作用,④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⑥表示捕食。‎ ‎2、题图2中,A表示摄入量,B表示同化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F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箭头上的小字母代表具体的能量值。‎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的是甲;图1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图2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除了图1图2所示功能之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2)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主要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的循环往复;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因此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呼吁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减少图1中过程⑤的碳排放量。‎ ‎(3)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保留土壤条件并有植物的繁殖体,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多样性越来越多,营养结构变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趋势是升高。‎ ‎(4)图2中,A表示摄入量,B表示同化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F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所示能量流动图中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f初级消费者的尸体皮毛,c是初级消费者的粪便,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包括c;e为用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点睛】易错点:分解者的能量在该图中有两个来源,注意粪便是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尸体皮毛才是该营养级同化量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29.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图2表示草原上消费者同化量的三个去向在不同影响下的三种分配类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同化的能量除了①和未利用的部分之外,还有的流向是__和__。  ‎ ‎(2)调查发现,图1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数据如下表[单位:J/(hm2·a)] 则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J/(hm2·a)。该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3)在图1的食物链中,③属于__(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些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从图2可看出,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则其用于__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牧民发现今年草原的野兔数量较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兔群的能量E分配属于图2中的A类型,在生产中可采取增加捕食者数量措施使兔群的环境容纳量降低,使其能量E的分配转为图2中的__类型,进而减少危害。‎ ‎【答案】 (1). 自身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2). 流向分解者(被分解者利用) (3). 2.48×1011 (4). 3.20% (5). 草 (6). 种间 (7). 繁殖后代 (8). 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主要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详解】(1)草(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由于兔子的粪便所含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故①中包含了一部分草的同化量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向分解者的去向,但草的枯枝败叶所含的能量还会直接流入分解者,所以草同化的能量除了①和未利用的部分之外,还存在自身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和流向分解者(被分解者利用)的途径。 ‎ ‎(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根据表格中同化量的数值可知A是生产者、C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故A的同化量即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48×1011J/(hm2·a)。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0×107÷7.50×108×100%=3.2%。‎ ‎(3)兔子的粪便③中所含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草的同化量的一部分。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些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从图2可看出,若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竞争、避免被捕食的过程越激烈,浪费的能量就越多,则其用于繁殖后代的能量所占的百分比相对就越少。从题图分析,为防止野兔数量过量增加,可考虑引入捕食关系的动物天敌,以降低兔的环境容纳量,使其能量E分配转为C(高捕食影响)类型,进而控制兔的种群数量。‎ ‎【点睛】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30.苹果醋具有营养丰富,增强机体免疫力,护肤养肝等多种功效。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如图1,请分析回答:‎ ‎(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经过10~12天后,样液中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______来检验。‎ ‎(2)利用鲜苹果制作果酒的原理(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3)过程乙中使用的醋酸菌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图3操作是分离纯化过程中利用______法进行接种,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下列哪几项?______(填序号)。‎ ‎①每次划线前和结束时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②灼烧接种环后,待其冷却后再划线;‎ ‎③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 ‎④最后一次划线不能和首次划的线相接触。‎ ‎(4)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对于长期需要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 ‎(5)某同学尝试自己利用图2装置制果醋。制作过程中进气口应______;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酵母菌 (2).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3). C6H12O62 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4). 平板划线 (5). ①②③④ (6). 甘油管藏 (7). 充入空气 (8). 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1) 过程甲为果酒发酵,使用微生物是酵母菌。橙色的重铬酸甲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因此,样液中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验。‎ ‎(2) 果酒发酵是利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原理,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 ‎(3) 依图3呈现的接种环可知:其接种微生物的操作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在该操作过程中应注意:①每次划线前和结束时都需要灼烧接种环,以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污染培养物;②灼烧接种环后,待其冷却后再划线,以避免高温导致菌种死亡;③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以保证每次划线菌种来自上次划线末端;④最后一次划线不能和首次划的线相接触,以达到得到单菌落(分离菌种)的目的。‎ ‎(4)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5) 利用图2装置制果醋,因发挥作用的菌种——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制作过程中进气口应充入空气。为了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流程、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纯化培养的方法及保存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31.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现欲从海洋底泥中分离分解三丁基锡的微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能降解三丁基锡的微生物菌种,可在被三丁基锡污染的海洋底泥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为碳源的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除含有碳源外,培养基还应含有______、______、无机盐和蒸馏水等。‎ ‎(2)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两种,但只有______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运用该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比实际数目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在平板划线操作中,接种环在使用前要先灼烧,其目的是______。‎ ‎(3)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甲、乙、丙分别接种在含少量三丁基锡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测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3小时、15小时、4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______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 ‎【答案】 (1). 三丁基锡 (2). 氮源 (3). 琼脂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低 (6). 有的菌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菌种形成 (7). 杀灭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8). 乙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纯化培养与分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 为了获得能降解三丁基锡的微生物菌种,就要人为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应选用以三丁基锡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所用的选择培养基除了含有碳源外,还应含有氮源、水和无机盐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同时还需添加凝固剂琼脂,以便进行选择培养。‎ ‎(2)‎ ‎ 纯化微生物时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能使单菌落分离,便于计数。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菌落的数目往往比实际数目低,这是因为有的菌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菌种形成,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在平板划线操作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需要杀灭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所以接种环在使用前要先灼烧。‎ ‎(3) 依题意可知:微生物乙在含有少量三丁基锡的培养液中从实验开始到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较微生物甲、丙短,说明微生物乙分解三丁基锡的能力比甲、丙更强,所以应选择微生物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 ‎【点睛】理清微生物的营养、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流程及其异同、微生物的分离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32.如皋市区某中学兴趣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枯草芽孢杆菌以制备某碱性蛋白酶。甲、乙图为两种常见平板划线接种法;图丙为分离出的七种不同碱性蛋白酶的活力检测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采集的土壤用______制成土壤浸出液进行该分离实验,分离出的枯草芽孢杆菌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为______。‎ ‎(2)相较于图乙划线方法,图甲适用于纯化目的菌较少的样品,实验过程需要灼烧接种环______次。若要对菌种进行计数,通常用______法。‎ ‎(3)图乙平板划线法依次进行四区划线,F区面积最大有利于获得______。所有划线操作均需在______旁进行。接种结束后需将培养基______于恒温箱中培养。‎ ‎(4)已知在最适温度,一定时间内,分解1mL10%脱脂奶粉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据图丙分析,催化能力最弱的是______组碱性蛋白酶。‎ ‎【答案】 (1). 无菌水 (2). 基因突变 (3). 2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单个菌落 (6). 酒精灯火焰 (7). 倒置​ (8). A1‎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乙为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的过程,丙图是对不同碱性蛋白酶的活力检测图形,其中自变量为不同种类的酶,因变量为酶活力的大小。‎ ‎【详解】(1)将采集的土壤用无菌水制成土壤浸出液进行该分离实验;分离出的枯草芽孢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进行减数分裂,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为基因突变。 (2)相较于图乙划线方法,图甲适用于纯化目的菌较少的样品,实验过程需要灼烧接种环2次,即开始接种前和结束接种后。若要对菌种进行计数,通常将菌液稀释一定倍数后再进行涂布平板,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3)图乙平板划线法依次进行四区划线,由于通过平板划线操作后在F区域出现大量的单菌落以供挑选纯种用(或便于菌种分散),所以F区面积最大。所有划线操作均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均需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接种结束后需将培养基倒置于恒温箱中培养。 (4)据图丙所示,分解1mL10%脱脂奶粉的酶量最多的是A1组,故酶催化能力最弱的是A1组。‎ ‎【点睛】易错点:图丙的纵轴是分解1mL10%脱脂奶粉的酶的需要量,并不是催化效率,要将相应信息转变为酶的催化效率,进一步答题。‎ ‎33.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每年产生量超过70亿吨,其中只有40%~60%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微生物专家们力图分离培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制成催腐剂对作物秸秆进行处理,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同时减轻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最终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______。‎ ‎(2)要有效分离获得产纤维素酶菌,培养基必须添加的碳源物质是______。‎ ‎(3) 微生物专家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制备了选择培养基,将菌液进行一系列______,从而得到单个菌落,再采用______法进行鉴定,得到如图所示的菌落。在操作过程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__。‎ A.酒精灯     B.培养皿     C.显微镜     D.无菌水 ‎(4)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填图中序号)。与图中降解圈大小有关的因素有______。‎ A.纤维素酶的产量 B.纤维素酶的活性 C.菌落中产纤维素酶菌的种类多少 D.培养基中纤维素的含量 ‎(5)专家们研制的降解秸秆的催腐剂是十余种能分解纤维素的霉菌、细菌和酵母菌的组合,其中______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者不同。‎ ‎【答案】 (1). 葡萄糖 (2). 纤维素(秸秆) (3). 梯度稀释 (4). 刚果红染色 (5). C (6). ① (7). AB (8). 细菌 ‎【解析】‎ ‎【分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1)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可见,纤维素酶最终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2) 要有效分离获得产纤维素酶的菌种,就要人为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培养基应以纤维素(秸杆)为唯一碳源。‎ ‎(3) 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素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可见,为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在制备了选择培养基并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从而得到单个菌落后,可用刚果红染色法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得到如图所示菌落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在操作过程中,需用无菌水稀释菌液,用酒精灯对涂布器进行灼烧灭菌,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到培养基表面或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但不需要显微镜,C正确,A、B、D均错误。‎ ‎(4) 图中有透明降解圈,说明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催化降解;降解圈越大,说明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由图可知,①菌落周围的降解圈最大,说明其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降解圈的出现是纤维素酶将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分解所致,因此降解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的产量及其活性有关,A、B正确,C、D错误。‎ ‎ (5) 霉菌和酵母菌均为真核生物,都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细菌为原核生物,是由原核细胞构成。可见,细菌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者不同。‎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原理与操作流程、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流程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