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龙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段考生物(理)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省龙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段考生物(理)试卷

龙胜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二段考试卷 生物(理科)‎ 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韦盛祺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图示正常情况下溶酶体所含物质及其内、外环境的pH值等,下列哪项叙述与溶酶体有关的事实不相符合(    )‎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物的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B.动物体内血液、组织液、淋巴是内环境 C.内环境的理化因素绝对稳定 D.内环境稳态仅由神经调节维持 ‎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某些复杂的反射活动参与的反射弧结构也较复杂 B.反射活动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 D.反射弧不完整,也能完成低级的反射活动 ‎4.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下列哪种物质联系的(    )‎ A.神经递质 B.水 C.葡萄糖 D.矿质元素 A.保持pH值的稳定需要消耗三磷酸腺苷 B.被溶酶体分解的产物都要排出细胞外 C.能吞噬并杀死某些入侵的病菌或病毒 D.其膜上具有特异性转运H+的载体蛋白 ‎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 B.一般来说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不受大脑皮层中神经中枢的调控 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D. 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6.将电位计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外(),同时在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会(    )‎ A.不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C.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7.下列生理现象中,与大脑皮层的功能无直接联系的是(   )‎ A.某人脑部受伤,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产生口渴的感觉 C.人吃东西时,口腔分泌唾液 D.健康的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8.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 A.参与体温调节             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 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对血糖平衡有调节作用 ‎9.由同一器官分泌,并且生理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 A.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体液调节依赖于体液的传送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D.大部分内分泌腺分泌激素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11. 如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图中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血液中过量时会抑制和分泌 B. 是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关键激素 C.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液中水平会降低 D. 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与相互拮抗共同调节分泌 ‎12.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两种调节方式,则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图中物质作用特点具有微量和高效性 B.甲图中调节方式作用范围局限,比较准确 C.乙图中物质是神经递质,是神经调节的媒介 D.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包括甲和乙两种调节方式 ‎13.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   )‎ A.温度感受器兴奋          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 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         D.皮肤血流量增加 ‎14.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 ‎15.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将不能进入细胞 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 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 D.胰岛素不足,细胞供能障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增多 ‎ ‎16.在人体内,不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疾病是(    )‎ A.呆小症 B.糖尿病 C.侏儒症 D.白化病 ‎17. T淋巴细胞起源于(    )‎ A.骨髓 B.胸腺 C.脊髓 D.脾脏 ‎18.在下列细胞及其所对应的产物中,正确的是(    )‎ A.浆细胞——抗体 B.吞噬细胞——淋巴因子 C.胰岛B细胞——胰高血糖素 D.垂体——甲状腺激素 ‎19.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的 ‎20.下列关于人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B.细胞、细胞和浆细胞遇到抗原刺激后能不断进行分裂 C.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目是相同的 D.效应细胞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释放抗原 ‎21.日常生活现象中,属于过敏反应的是(   )‎ A.喝冰汽水打嗝      B.中暑晕倒 C.接触花粉引起皮疹    D.运动过度肌肉痉孪 ‎22.下列哪一项属于自身免疫病(   )‎ A.白化病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2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B.生长素的合成没有专门的器官 C.生长素在幼嫩的部位可发生横向运输 D.生长素只能从高浓度运往低浓度 ‎24.研究人员探究生长素(IAA)和青霉素对小麦胚芽鞘切段生长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结果。据图可判断(  ) ‎ A.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B.生长素、青霉素都能够促进插条生根 C.青霉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比生长素高 D.高浓度青霉素对胚芽鞘切段的伸长不起作用 ‎25 .下列关于激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B.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发育 C.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用于人工养殖四大家鱼可提高繁殖率 D.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 ‎2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种群密度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D.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都是用标志重捕法 ‎27. 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是(    )‎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害虫因为施用农药产生了不定向的变异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28.“一山不能存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    )‎ A.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种内斗争 D.捕食关系 ‎29.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 ,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 ,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 、鸭 、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30.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 表示第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3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 ‎32.下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 8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等结构共同构成__________。若物质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若刺激点,则点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若刺激点,电流表将偏转__________次。 3.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 ‎33.(10分) 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 ‎1.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图中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__________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有效提高大熊猫种群的__________值,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 3.图中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型。‎ ‎34.(10分) 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与水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字母代表相应激素,请据图回答:‎ 1. 图中表示__________激素,‎ ‎2.如果人体激素分泌量过多,则通过一定的调节会引起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减少,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调节。当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体温上升时,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皮肤,促使皮肤的__________,机体散热增加。 3.从该图可以看出,由于__________两种方式的协调,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 ‎35.(10分) 香蕉是一种热带水果,成熟的果实不易保鲜、不耐贮藏。因此香蕉一般在未成熟时采摘,此时果皮青绿、果肉硬实、甜度小。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淀粉逐渐转变成还原性糖,果肉逐渐变软、甜度增加,果实逐渐成熟。 1.检测香蕉中的还原性糖可用__________试剂,观察此实验结果中的__________可以推测香蕉的成熟程度。 2.下图是采摘后的香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和乙烯(C2H4)含量的变化。 ①植物激素(如乙烯)是植物生命活动中起__________作用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 ‎②采摘后的香蕉,其细胞呼吸速率在第__________天之间达到最大。   3.根据上图推测,乙烯通过__________促进香蕉果实的成熟。 ‎ 参考答案 ‎ ‎ 答案: B 答案: A 答案: D 答案: B ‎5.答案:A 解析:仅产生痛觉未涉及效应器,不属于反射,A项正确;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往往受大脑皮层中高级中枢的控制,B项错误;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项错误; 区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D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 ‎7.答案:C 解析:‎ ‎8.答案:C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正确;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不是下丘脑分泌的,C错误;下丘脑是血糖平衡中枢,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下丘脑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力。‎ ‎9.答案:D 解析: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生理效应相反。‎ ‎10.答案:C 解析:甲状腺激素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过量时,在负反馈调节的作用下,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A正确;促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所以促甲状腺激素是直接调节甲状腺激素是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关键激素,B正确;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合成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垂体的分泌作用加强,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明显上升,C选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正好相反,两者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的分泌,D正确。‎ ‎11.答案:B 解析:甲图中细胞①为内分泌腺细胞,细胞②为靶细胞, 物质是激素, 具有微量和高效性、通过体液传送等特点;甲图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作用范围广泛;乙图为神经调节,其作用范围局限,比较准确, 物质是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的媒介;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神经调节,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进行体液调节以增加产热,并减少散热。‎ ‎12.答案:C 解析: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13.答案:B 解析:在寒冷时,冷觉感受器兴奋,冲动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产生以下活动:一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使机体代谢增强,抗寒冷能力增强;二是经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选B 考点: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会被灭活,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效应;水盐平衡调节是较复杂的调节过程,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水盐平衡调节。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水盐平衡调节。‎ ‎15.答案:D 解析: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增加血糖的去路,又可以抑制血糖的来源,在增加去路方面,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若胰岛素不足时,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造成供能障碍;抑制肝糖元分解的能力减弱,造成糖元分解加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减弱,造成血糖含量增多。‎ 答案: D 答案: A 答案: A ‎19.答案:C 解析:抗体是一种能抵抗病原体(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它的产生是由于抗原物质的刺激, 引发淋巴细胞活动产生的,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物质,不能消灭多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20.答案:D 解析: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也不能进行分裂;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目不相同。‎ ‎21.答案:C 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因此解除花粉引起皮疹,属于过敏反应。 考点:本题考查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答案:D 解析:考查免疫调节,选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将自身的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过敏性鼻炎是过敏反应,把外来的非病原体当作抗原,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选D。‎ ‎23.答案:D 解析:生长素主要由植物体内具有分生能力的部位产生,如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A正确;生长素的合成没有专门的器官,B正确;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根尖等幼嫩部位可发生横向运输,C正确;生长素可从低浓度运往高浓度,如从顶芽运至侧芽,D错误。‎ ‎24.答案:C 解析:图中曲线只说明了生长素对胚芽鞘有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实验没有研究生长素、青霉素对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B错误;青霉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比生长素高,C正确;青霉素达到一定浓度后,浓度升高对胚芽鞘切段的伸长作用相对稳定,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及实验研究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答案: C ‎26.答案:C 解析:‎ 答案: D 答案: C ‎29.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水稻、鸭、害虫和杂草仅仅是部分生物,不能组成生态系统。‎ ‎30.答案:B 解析:Nt+1/Nt= 1,代表种群数目趋于稳定;当Nt+1/Nt<1时,种群数量在减少,当Nt+1/Nt>1时,种群数量在增加。甲种群在0~t3段,数量先减少再增加,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Nt+1/Nt>1且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3时数量最少,因为在t2~t3段, 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C错误;甲种群在后Nt+1/Nt>1,且不变,代表种群呈“J"型增长,D错误。‎ ‎31.答案:1.无机盐; 蛋白质; 血浆; 随血浆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减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增加; 降低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 ‎32.答案:1.效应器; 8、7、3; 2.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膜内; 1; 3.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解析:1.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效应器。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8、内质网7和高尔基体3。 2.若刺激点,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剌激点,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由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故电流表将偏转1次。 3.当兴奋抵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马上被分解。但有的神经递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3.答案:1.种群密度; 不能; 2.数学; K(或环境容纳量) ; 3.增长; 减小; K/2‎ 解析:‎ ‎34.答案:1.促甲状腺; 甲状腺; 2.增加; a、b ; 反馈; 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3.抗利尿; 减少;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解析:1.据图分析: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表示甲状腺激素, ‎ 表示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 2.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提高细胞代谢水平,肌肉和肝脏等产热量会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如果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则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这种调节机制为反馈调节。当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3.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尿量减少。 4.由图可以看出,由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的协调,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 ‎35.答案:1.斐林 ; 砖红色沉淀的深浅; 2.①调节 ; ②8﹣9; 3.促进果实的细胞呼吸 ; 4.①7 ;不作处理 ②CO2释放量; 实验组的CO2释放高峰推迟或不出现.‎ 解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