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 ‎ 一、选择题(共60分,1~30题,每小题1分;31~45题,每小题1分)‎ ‎1.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是(  )‎ A.CO2、水、ATP B.丙酮酸、[H]和ATP C.水、[H]、ATP D.CO2、[H]和ATP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 B.酶提供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C.酶的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 D.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然后就被破坏了 ‎3.细胞呼吸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 B.应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应先通气,后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 C.水果保鲜可用低温法,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栽种庄稼,要多疏松土壤,提高根细胞的呼吸,利于吸收K+等生长所需元素 ‎4.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B.豌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与中心体有关 C.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 D.在人体胰岛B细胞的内质网中会有ATP的合成 ‎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同物质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只能转化为化学能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蓝藻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也能产生ATP ‎6.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B.遗传物质均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C.均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D.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7.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 A.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8.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是脂肪、ATP、DNA等不可缺少的成分,它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B.性激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其作用是促进生殖器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C.纤维素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它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酶和核酸都是含N的生物大分子,脱氧核糖核酸控制酶的合成 ‎9.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生物体的细胞内需要储备大量的ATP B.ATP是由磷酸基团和一个腺嘌呤构成的 C.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D.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但不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10.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葡萄糖不能作为无氧呼吸分解的底物 C.[H]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1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都是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B.酶活性易受温度和pH影响 C.酶的分子结构决定其专一性 D.酶可以成为酶促反应的底物 ‎12.利用高浓度食盐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 A.由于食盐中氯有杀菌作用 B.由于高浓度食盐溶液的水分不足,以致细胞不能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脱水而死亡 D.由于食盐是中性,不适于细菌生长 ‎13.下列生理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A.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B.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 C.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14.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15.在蚕豆叶的保卫细胞中,既含有DNA,又有双层膜的结构是(  )‎ ‎①细胞核 ②线粒体 ③核糖体 ④中心体 ⑤内质网 ⑥叶绿体.‎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⑥ D.②⑥‎ ‎16.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 A.细胞内的氧浓度 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 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17.能够催化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A.淀粉酶 B.脂肪酶 C.蛋白酶 D.麦芽糖酶 ‎18.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B.细胞膜在细胞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1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内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②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③所有的酶都具有专一性 ④酶是分泌细胞产生的 ‎⑤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⑥蛋白酶可以水解淀粉酶.‎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20.下列有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场所为线粒体 B.产生的能量少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 C.整个过程都离不开酶的催化 D.生成大量ATP ‎21.如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4个组别,下列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组别1号与2号对照,说明加热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组别3号与4号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组别3号和4号实验不能置于90℃水浴中进行 D.温度是组别3号与4号的无关变量 ‎2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B.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C.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3.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2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元素和细胞中的无机盐均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B.组成麦芽糖、蔗糖、纤维素、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C.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雄性激素等 D.细胞合成核酸、ATP、磷脂均需要磷酸盐 ‎2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基质中 B.细胞呼吸氧化分解的能量可以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有氧呼吸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的分解 D.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细胞会因缺氧产生乳酸而腐烂 ‎26.生物体内主要储能物质、最终能源、主要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依次是(  )‎ A.淀粉、阳光、葡萄糖、ATP B.脂肪、ATP、糖类、阳光 C.脂肪、阳光、糖类、ATP D.蛋白质、阳光、葡萄糖、ATP ‎27.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变形虫的运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生物膜能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C.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囊泡结构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28.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储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29.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 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30.下列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剧烈运动时呼出的一部分CO2由细胞质基质产生 B.包扎伤口应用消毒的透气纱布,防止厌氧菌感染 C.盆栽时应及时松土,避免无氧呼吸烂根 D.种子晒干保持可降低细胞呼吸,延长贮存时间 ‎31.关于人体中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酶均在核糖体中合成,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 C.酶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ATP可以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 D.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32.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量(m)随时间的变化.若改变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d点均不移动 C.pH=c时,e点为0‎ D.H2O2酶量增加一倍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33.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34.现有三支试管A、B、C,先向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试管和B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A试管和C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A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B试管和C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35.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  )‎ ‎①ATP ②DNA ③染色体 ④细胞膜 ⑤脂肪 ⑥淀粉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⑥‎ ‎36.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另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下列有关实验方案和检测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酶 淀粉酶 蛋白酶 淀粉酶 淀粉酶 淀粉酶 反应物 蔗糖 淀粉 蛋白质 淀粉 麦芽糖 A.②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②中不变紫色,③中呈现紫色 B.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③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C.①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①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D.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④和⑤中均出现砖红色沉淀 ‎37.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入甲分解为CO2和H2O B.乙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有关 C.丙合成的物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D.酵母菌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 ‎38.如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积累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39.如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养液中吸收Ca2+和Si4+的曲线.影响A、B两点与B、C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离子浓度、载体数量 B.离子浓度、呼吸作用强度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载体数量、呼吸作用强度 ‎40.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果两种呼吸都分解葡萄糖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则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之比为(  )‎ A.1:2 B.2:1 C.1:3 D.3:1‎ ‎41.如图所示为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环境中O2浓度的提高,其吸收O2量和释放CO2量的曲线.结合此图,正确的表述是(  )‎ A.O2浓度达到b以后,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B.O2浓度为a时,果实的无氧呼吸水平最低 C.O2浓度为a时,若cd=ca,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D.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42.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43.无机盐离子在细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植物细胞吸收离子的因素很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营养液中O2含量变化对某植物吸收K+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都是适宜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分析得出该植物吸收K+是要消耗能量的 B.从图中可以看出,没有氧气该植物就不能吸收K+‎ C.AB段限制吸收K+速率的主要因素是O2浓度 D.BC段表示除了营养液中O2含量,还有其他因素影响K+的吸收速率 ‎44.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以下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 B.a、b、c表示pH值,则c>b>a C.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c>b>a ‎4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为了探究实验材料的可行性,组长培养了一颗洋葱,待长出较长的根和管状叶后,对其绿色管状叶(与小葱的绿色管状结构相同)的叶肉细胞和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进行实验,绘制部分图形如右,假如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标准无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管状叶做实验材料,必须用伊红染色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B.用管状叶做实验材料时,不用染色可以观察到A区域为绿色 C.若图中B区域是紫色,则使用的材料是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 D.用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做该实验,可将伊红染料加到0.3 g/mL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时A区域为红色 ‎ ‎ 二、综合题(40分)‎ ‎46.如图是某生物膜结构示意图,图中A~F表示某些物质,a~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中膜的基本骨架是[  ]  ;与细胞识别有关的是[  ]  .‎ ‎(2)E的结构简式是  ,若该图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则E的生成场所是  .‎ ‎(3)若用蛋白酶处理该结构,会因  、  (填图中字母)的破坏而使其功能受损.‎ ‎(4)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或低浓度溶液中,水分子将以  (填图中字母)方式进入细胞,发生该过程需要的外部条件是  .‎ ‎(5)图中a、d物质运输方式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是  .‎ ‎47.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如下探究实验:‎ ‎1‎ ‎2‎ ‎3‎ ‎4‎ ‎5‎ ‎6‎ ‎7‎ ‎8‎ Ⅰ、设置水浴缸温度(°C)‎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Ⅱ、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10(mL),分别保温5分钟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 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分钟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Ⅳ、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分钟.‎ 实验结果:对各组淀粉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和  .‎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酶B在  ℃条件时活性较高 ‎(3)本实验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  ,理由是  .‎ ‎(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在  ℃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48.图甲是细胞内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图乙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填数字),A表示  ,D表示  .产生能量最多的生理过程是  (填数字).‎ ‎(2)图乙中只完成图甲中生理过程①、②、③的氧浓度是  .图乙中最适合储存水果或蔬菜的氧浓度是  .‎ ‎(3)氧浓度为b时,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倍.‎ ‎ ‎ ‎2016-2017学年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60分,1~30题,每小题1分;31~45题,每小题1分)‎ ‎1.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是(  )‎ A.CO2、水、ATP B.丙酮酸、[H]和ATP C.水、[H]、ATP D.CO2、[H]和ATP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H],同时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同时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产生水,合成大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解答】解:由有氧呼吸过程可知,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产物是二氧化碳、[H]、和ATP.‎ 故选:D.‎ ‎【点评】对于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 ‎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 B.酶提供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C.酶的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 D.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然后就被破坏了 ‎【考点】酶的概念;酶促反应的原理.‎ ‎【分析】题的关键是要抓住课本上有关酶的概念的内涵.应注意酶发挥作用的场所,同时要对相关的科学史和科学实验有所了解.‎ ‎【解答】解:A、酶可以再生物体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如加酶洗衣粉,A错误;‎ B、酶催化作用的本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 C、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正确;‎ D、酶作为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发生变化,可以反复起作用,D错误.‎ 故选:C.‎ ‎【点评】对于酶的作用、作用机理和作用特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 ‎ ‎3.细胞呼吸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 B.应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应先通气,后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 C.水果保鲜可用低温法,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栽种庄稼,要多疏松土壤,提高根细胞的呼吸,利于吸收K+等生长所需元素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种子贮存的条件是:低温、低氧和干燥;水果保鲜的条件是:零上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乳酸菌是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会抑制其无氧呼吸;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能够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解答】解:A、细胞中的自由水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因此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 B、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应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时,不需要通气,B错误;‎ C、水果保鲜可采用低温法,因为低温能降低呼吸酶的活性,进而降低细胞呼吸,C正确;‎ D、栽种庄稼,要多疏松土壤,这样能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提供大量的能量,有利于吸收K+等生长所需元素,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呼吸的基础知识,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相关应用,并能结合生产实践,解释自然界或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本题中的B选项还需掌握乳酸菌的异化类型,才能正确作答.‎ ‎ ‎ ‎4.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B.豌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与中心体有关 C.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 D.在人体胰岛B细胞的内质网中会有ATP的合成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没有核膜,且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解答】解:A、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故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A正确;‎ B、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豌豆是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B错误;‎ C、蛋白质和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所以并非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和磷脂,C错误;‎ D、在人体胰岛B细胞的内质网中会有ATP的消耗,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器的功能和细胞呼吸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 ‎ ‎ ‎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同物质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只能转化为化学能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蓝藻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也能产生ATP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ATP元素组成:ATP 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解答】解:A、ATP中的“A”表示腺苷,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A正确;‎ B、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所以生物体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B错误;‎ C、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C正确;‎ D、蓝藻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是能够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也能产生ATP,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ATP和核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化学组成;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明确ATP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掌握ATP和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及生理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6.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B.遗传物质均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C.均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D.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解答】解:A、所有细胞均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膜结构,A正确;‎ B、所有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即脱氧核糖核酸,B正确;‎ C、所有细胞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C正确;‎ D、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核酸的种类及作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识记核酸的种类及作用,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细胞器的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 ‎7.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 A.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3、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2酒精+2CO2 (细胞质基质)‎ 或C6H12O62乳酸+能量 (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无氧呼吸的酶只存在细胞质基质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A错误;‎ B、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贮藏水果,由于无氧呼吸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产生酒精,会引起水果腐烂,因此水果贮藏需要低氧环境,抑制无氧呼吸的强度,同时有氧呼吸的强度也很低,B错误;‎ C、无氧呼吸虽不需氧气参与,其中的碳元素仍然发生化合价的改变,所以但仍属于氧化反应,C错误;‎ 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线粒体内膜,所以有氧呼吸的酶则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比较,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 ‎8.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是脂肪、ATP、DNA等不可缺少的成分,它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B.性激素是一种分泌蛋白,其作用是促进生殖器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C.纤维素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它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酶和核酸都是含N的生物大分子,脱氧核糖核酸控制酶的合成 ‎【考点】脂质的组成元素;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的组成元素.‎ ‎【分析】组成细胞中的有机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元素;核酸和ATP的元素组成为C、H、O、N、P.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类,属于脂质.纤维素属于多糖,只含C、H、O三种元素.‎ ‎【解答】解:A、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磷元素,A错误;‎ B、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类,属于脂质,不属于蛋白质,B错误;‎ C、在人体的肠道内不含纤维素酶,因此纤维素不能被消化,并且纤维素只含C、H、O三种元素组成,C错误;‎ D、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和核酸中均有氮元素,并且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 ‎ ‎ ‎9.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生物体的细胞内需要储备大量的ATP B.ATP是由磷酸基团和一个腺嘌呤构成的 C.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D.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但不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ATP是直接能源物质,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转化迅速;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合成ATP的能量可以来自呼吸作用,对植物细胞来说,来自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解答】解:A、ATP在生物体的细胞内含量并不高,消耗后可迅速形成,A错误;‎ B、ATP是由磷酸基团和一个腺苷构成的,B错误;‎ C、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正确;‎ D、合成ATP可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故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 ‎ ‎10.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葡萄糖不能作为无氧呼吸分解的底物 C.[H]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人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的二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 2C3H6O3(乳酸)‎ ‎【解答】解:A、由于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所以人体内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A正确;‎ B、葡萄糖也能作为无氧呼吸分解的底物,B错误;‎ C、[H]在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也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C错误;‎ D、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释放能量,产生ATP,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也不产生ATP,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比较,包括具体过程和场所、两种无氧呼吸方式的产物不同等,要正确的运用表格进行比较.‎ ‎ ‎ ‎1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都是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B.酶活性易受温度和pH影响 C.酶的分子结构决定其专一性 D.酶可以成为酶促反应的底物 ‎【考点】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相关知识.‎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解答】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错误;‎ B、酶的活性易受到温度、PH和化学试剂等影响,而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但不影响酶的活性,B正确;‎ C、酶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有特殊的匹配关系,说明酶的分子结构决定其专一性,C正确;‎ D、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进入到胃中失去活性,被胃蛋白酶分解、故酶可以成为酶促反应的底物,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酶知识的综合理解.在最适温度(pH)下,酶的活性最高;当温度(pH)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pH)高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减弱.还要注意,低温使酶失活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酶的活性可以恢复.高温、过酸、过碱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 ‎ ‎12.利用高浓度食盐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 A.由于食盐中氯有杀菌作用 B.由于高浓度食盐溶液的水分不足,以致细胞不能生存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脱水而死亡 D.由于食盐是中性,不适于细菌生长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过程;在高浓度盐水环境中,细菌会由于细胞渗透作用失水过多,而导致死亡.‎ ‎【解答】解:A、食盐水中的氯离子没有杀菌的作用,A错误;‎ B、高浓度的食盐水中水分也不少,高浓度食盐水中溶液浓度过高,能导致细胞失水,从而不利于细菌生长,B错误;‎ C、细菌在高浓度的食盐水中由于大量失水而死亡,C正确;‎ D、高浓度食盐水中溶液浓度过高,能导致细胞失水,从而不利于细菌生长,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 ‎ ‎13.下列生理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A.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B.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 C.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有氧呼吸过程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并合成大量ATP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乳酸或者酒精和二氧化碳,释放少量能量、同时合成少量ATP的过程.‎ ‎【解答】解:A、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是有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最多,A正确;‎ B、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是无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少,B错误;‎ C、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是无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少,C错误;‎ 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的能量较少,D错误.‎ 故选:A.‎ ‎【点评】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比较、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 ‎ ‎14.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1、跨膜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是对于小分子或离子的运输;细胞对于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2、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也消耗能量,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 ‎【解答】解: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属于胞吞;半乳糖是小分子物质,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直接吸收母乳中半乳糖属于主动运输.‎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胞吞(吐)的过程和意义,主动运输的过程和意义,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 ‎ ‎15.在蚕豆叶的保卫细胞中,既含有DNA,又有双层膜的结构是(  )‎ ‎①细胞核 ②线粒体 ③核糖体 ④中心体 ⑤内质网 ⑥叶绿体.‎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⑥ D.②⑥‎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共同特点有:‎ ‎(1)都含有双层膜结构;‎ ‎(2)都含有DNA分子;‎ ‎(3)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4)都有增大膜面积的方式.‎ ‎2、细胞核含有DNA,核膜具有双层膜.‎ ‎【解答】解:①细胞核中含有细胞核含有DNA,核膜具有双层膜,①正确;‎ ‎②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具有少量的DNA,②正确;‎ ‎③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含DNA,③错误;‎ ‎④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含DNA,④错误;‎ ‎⑤内质网具有单层膜,不含DNA,⑤错误;‎ ‎⑥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具有少量的DNA,⑥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细胞核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比较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要明确,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随含有DNA,但是仍然受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控制,并不是完全自主的;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将两者的共同点进行总结、列表,便于记忆.‎ ‎ ‎ ‎16.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 A.细胞内的氧浓度 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 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则相关因素是载体和浓度差.‎ ‎【解答】解: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速度与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和浓度差有关,而运输速度的饱和值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有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协助扩散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 ‎ ‎17.能够催化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 A.淀粉酶 B.脂肪酶 C.蛋白酶 D.麦芽糖酶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本题是酶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是蛋白酶.‎ ‎【解答】解:A、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淀粉酶自身水解,A错误;‎ B、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不能催化淀粉酶水解,B错误;‎ C、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催化淀粉酶水解的酶是蛋白酶,C正确;‎ D、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不能催化淀粉酶水解,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淀粉酶的本质和酶作用的专一性特点,解题时往往因为审题不清而错选A.‎ ‎ ‎ ‎18.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B.细胞膜在细胞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根据细胞结构与功能:‎ ‎1、生物膜系统的作用: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如各种细胞器,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2、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叫做糖酵解.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解答】解:A、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能释放能量、合成ATP,所以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A错误;‎ B、细胞膜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B正确;‎ 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活动中心,C正确;‎ D、细胞只有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如成熟的红细胞,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内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②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③所有的酶都具有专一性 ④酶是分泌细胞产生的 ‎⑤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⑥蛋白酶可以水解淀粉酶.‎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⑤‎ ‎【考点】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或RNA,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或细胞核,①错误; ‎ ‎②酶具有催化功能是因为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②正确;‎ ‎③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所有的酶都具有专一性,③正确; ‎ ‎④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④错误;‎ ‎⑤离开活细胞酶也具有催化能力,如消化酶,⑤错误; ‎ ‎⑥淀粉酶的本质为蛋白质,故蛋白酶可以水解淀粉酶,⑥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酶的概念、合成及功能的理解.‎ ‎ ‎ ‎20.下列有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场所为线粒体 B.产生的能量少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 C.整个过程都离不开酶的催化 D.生成大量ATP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有氧呼吸是在细胞内有机物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并合成ATP的过程.‎ ‎【解答】解:A、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主要场所为线粒体,A正确;‎ B、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B错误;‎ C、有氧呼吸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完成,C正确;‎ D、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合成了大量ATP,D正确.‎ 故选:B.‎ ‎【点评】对于有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 ‎ ‎21.如图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4个组别,下列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组别1号与2号对照,说明加热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组别3号与4号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组别3号和4号实验不能置于90℃水浴中进行 D.温度是组别3号与4号的无关变量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1、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2、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要唯一;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相同.‎ ‎3、本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所处的条件,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通过气泡产生的速度体现出来,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量、酶的用量等.‎ ‎【解答】解:A、加热能使过氧化氢分子从常态转变成容易反应的活跃状态,不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组别3号与4号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B正确;‎ C、高温会使酶失活,故组别3号和4号实验不能置于90℃水浴中进行,C正确;‎ D、温度是组别3号与4号的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对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判断,分析对照实验,加热能提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原理,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变量和对照实验的分析能力.‎ ‎ ‎ ‎2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B.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C.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水果的储存一般在低氧、一定的湿度和零上低温条件下储存,这是利用了降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原理.‎ 无氧呼吸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完全相同,因此在第一阶段能够释放能量,但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 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是少数生物如硝化细菌、蓝藻、醋酸菌等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是因为它们的细胞内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系统.‎ ‎【解答】解:A、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分别是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因此其上存在有氧呼吸的酶,A正确;‎ B、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将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影响水果的品质,并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较多,B错误;‎ C、无氧呼吸过程中不需要水和氧气的参与,并且也能释放能量,C错误;‎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是少数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有氧呼吸各阶段发生的场所,并且这些场所中均具有相应的酶;明确原核细胞虽没有线粒体,但是少数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并识记一些常见实例;并能够将细胞呼吸的原理用于生产实践.‎ ‎ ‎ ‎23.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考点】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解答】解:A、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故A选项正确;‎ B、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选项错误;‎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故C选项正确;‎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ATP,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 ‎ ‎2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元素和细胞中的无机盐均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B.组成麦芽糖、蔗糖、纤维素、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C.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雄性激素等 D.细胞合成核酸、ATP、磷脂均需要磷酸盐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1、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1)存在形式: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2)无机盐的功能: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③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2、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形成.‎ ‎3、性激素是固醇类激素.‎ ‎【解答】解:A、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部分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A错误;‎ B、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B错误;‎ C、雄性激素不是蛋白质,是固醇,C错误;‎ D、核酸、ATP、磷脂的元素组成为C、H、O、N、P,细胞合成这些物质需要磷酸盐,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要求考生识记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掌握无机盐的生理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2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基质中 B.细胞呼吸氧化分解的能量可以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有氧呼吸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的分解 D.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细胞会因缺氧产生乳酸而腐烂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或者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A、由于人体细胞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所以人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基质中,A正确;‎ B、细胞呼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不能直接供生命活动需要,要转移到ATP中才能被利用,B错误;‎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即葡萄糖、水的分解,C错误;‎ D、水稻幼根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细胞会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D错误.‎ 故选:A.‎ ‎【点评】细胞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 ‎ ‎ ‎26.生物体内主要储能物质、最终能源、主要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依次是(  )‎ A.淀粉、阳光、葡萄糖、ATP B.脂肪、ATP、糖类、阳光 C.脂肪、阳光、糖类、ATP D.蛋白质、阳光、葡萄糖、ATP ‎【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糖类的作用.‎ ‎【分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ATP,主要能源是糖类,重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最终能源是太阳能.‎ ‎【解答】解: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脂肪含有的能量远多于糖类,所以脂肪是良好的贮能物质;‎ 太阳能是生物界的最终能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动物间接或直接以植物为食;‎ 生物体内所需的能量约70%来自糖类的氧化分解,因此,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 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结构简式为A﹣P~P~P,分解时远离腺苷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大量能源,直接为细胞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能源物质的判别,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一般不会出错.‎ ‎ ‎ ‎27.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变形虫的运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生物膜能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C.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囊泡结构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分析】本题是对生物膜相同的结构与功能的综合性考查,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成分和结构上相似,结构与功能上联系,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不同生物膜的结构不同,在成分上有差异,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答】解:A、变形虫的运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生物膜能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B正确;‎ C、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共同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而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误;‎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如高尔基体,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28.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储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植物的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H]‎ ‎,同时产生少量ATP;如果进行有氧呼吸,丙酮酸就进入到线粒体中继续分解,直到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进行无氧呼吸,则丙酮酸继续留在细胞质基质中,最后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乳酸等.‎ ‎【解答】解:A、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正确;‎ B、植物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这取决于外界条件和细胞位置.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也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这一点不能作为二者的主要区别,B错误;‎ C、高等植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去掉了细胞中的大部分自由水,含水量很低,因此细胞呼吸很弱,呈休眠状态;但绝不是不进行细胞呼吸,许多种子在贮存过程中有明显的损耗就是细胞呼吸的表现,干种子含水量一般在10%~16%之间,含水量越低,细胞呼吸越弱,越有利于储存,D错误.‎ 故选:A.‎ ‎【点评】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 ‎ ‎29.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 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酶的特性;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分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值是1.8﹣2.2.‎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解答】解:A、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A正确;‎ B、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值是1.8﹣2.2,B错误;‎ C、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C错误;‎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不强调酸碱度的要求,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与复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等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选取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 ‎ ‎30.下列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剧烈运动时呼出的一部分CO2由细胞质基质产生 B.包扎伤口应用消毒的透气纱布,防止厌氧菌感染 C.盆栽时应及时松土,避免无氧呼吸烂根 D.种子晒干保持可降低细胞呼吸,延长贮存时间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1、人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人体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 ‎2、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①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 ‎ ‎②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 ‎③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 ‎④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⑤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 ‎⑥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解答】解:A、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所以产生CO2的部位只有线粒体,A错误;‎ B、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构成有氧环境,从而抑制厌氧型细菌的繁殖,B正确;‎ C、盆栽时应及时松土能增加土壤中氧气的量,增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避免无氧呼吸烂根,同时促进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C正确;‎ D、贮存种子要在干燥、低温、少氧的环境中,减少自由水的量,降低酶的活性,减弱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消耗,所以种子晒干保持可降低细胞呼吸,延长贮存时间,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对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物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 ‎ ‎31.关于人体中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酶均在核糖体中合成,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 C.酶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ATP可以在生物体外发挥作用 D.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考点】酶的特性;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 ‎2、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产生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产生过程:动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 ‎【解答】解:A、酶只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能提供活化能,A错误;‎ B、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B错误;‎ C、只要条件适宜,酶可以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起作用,C错误;‎ D、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酶的概念、本质和特点、ATP的结构特点及ATP与ADP相互转化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 ‎ ‎32.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量(m)随时间的变化.若改变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d点均不移动 C.pH=c时,e点为0‎ D.H2O2酶量增加一倍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1、H2O2在常温下分解非常缓慢,在生物体内H2O2酶能将其快速分解.‎ ‎2、分析曲线图: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pH=b时,该酶的活性最强;pH=c时,H2O2酶变性失活.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a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e点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点,d点表示到达平衡点所需的时间,能代表化学反应的速率.‎ ‎【解答】解:A、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变,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A正确;‎ B、底物(H2O2量)增加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延长,即e点上移,d点右移,B错误;‎ C、pH=c时,酶变性失活,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所以e点不变,d点右移,C错误;‎ D、H2O2酶浓度增加1倍时,反应速度加快,故e点不移,d点左移,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温度、pH等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信息“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a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分析曲线图,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 ‎ ‎33.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最适宜条件下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好,酶活性最高.‎ ‎【解答】解: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从活化状态到生成物质P释放的能量,A错误;‎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B错误;‎ C、如果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 D、如果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将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显著,改变酶促条件后,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减弱,达到活化状态需要的能力增加,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催化作用的机理,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酶促反应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 ‎ ‎34.现有三支试管A、B、C,先向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试管和B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A试管和C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A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实验结果是B试管和C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分析题图和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不同和温度不同,实验的因变量是加入婓林试剂后呈现的颜色反应,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专一性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解答】解:A、分析实验中A、B试管可知,二者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A是加入唾液淀粉酶,B加入的是蔗糖酶,二者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 B、分析实验中A、C试管可知,二者的自变量是温度,A是37°C,C蒸煮10分钟,二者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B正确;‎ C、在37°C的环境中,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 D、实验结果是A出现砖红色沉淀,B、C不出现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作用的专一性特点,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实验的能力和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 ‎ ‎ ‎35.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  )‎ ‎①ATP ②DNA ③染色体 ④细胞膜 ⑤脂肪 ⑥淀粉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⑥‎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ATP由三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中含有脱氧核糖;细胞膜由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的多糖组成.‎ ‎【解答】解:①ATP由三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腺嘌呤组成的,故①正确;‎ ‎②DNA分子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基团组成,故②正确;‎ ‎③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中含有脱氧核糖,故③正确;‎ ‎④细胞膜由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的多糖组成,故④正确;‎ ‎⑤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故⑤错误;‎ ‎⑥淀粉酶是蛋白质,无糖类,故⑥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成分.熟知各物质的结构,从中分析是否含有糖类.糖类分单糖、二糖和多糖.‎ ‎ ‎ ‎36.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5组实验,分另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测,下列有关实验方案和检测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①‎ ‎②‎ ‎③‎ ‎④‎ ‎⑤‎ 酶 淀粉酶 蛋白酶 淀粉酶 淀粉酶 淀粉酶 反应物 蔗糖 淀粉 蛋白质 淀粉 麦芽糖 A.②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②中不变紫色,③中呈现紫色 B.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③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C.①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①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D.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下④和⑤中均出现砖红色沉淀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1、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2、斐林试剂与还原糖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3、实验设计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解答】解:A、蛋白酶和淀粉酶都是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A错误;‎ B、斐林试剂可以用来判断淀粉是否水解,但不能用来判断蛋白质是否水解,B错误;‎ C、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的水解产物都是还原糖,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用斐林试剂可以判断淀粉和蔗糖是否水解,C正确;‎ D、麦芽糖是还原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也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不能判断麦芽糖是否水解,D错误.‎ 故选:C.‎ ‎【点评】酶的特性是高考常考实验,考生需注意分析归纳,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 ‎ ‎37.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入甲分解为CO2和H2O B.乙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有关 C.丙合成的物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D.酵母菌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先分析题图根据细胞器的有机物含量判断甲、乙、丙可能是什么细胞器,然后结合选项描述综合解答.‎ ‎【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甲细胞器的成分有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甲是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是主要场所,但进入线粒体的不是葡萄糖而是丙酮酸.A错误.‎ B、由题图可知,乙细胞器的成分有蛋白质、脂质,属于具膜细胞器,但不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有关.B错误.‎ C、由题图可知,丙细胞器的成分有蛋白质、核酸,丙细胞器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正确.‎ D、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与该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包括甲、乙、丙.D错误.‎ 故应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器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点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 ‎ ‎38.如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积累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分析曲线图:甲图中,Ta时温度较低,酶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Ta~To,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大;T0时,淀粉酶活性最高,此温度是淀粉酶的最适温度;To~Tb,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Tb时酶变性失活.乙图中,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率最快;Tb~Tc时,酶促反应已经停止.‎ ‎【解答】解:A、图甲中t0时,淀粉酶活性最高,所以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A正确;‎ B、图甲中ta时温度较低,酶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tb时温度较高,酶变性失活,B正确;‎ C、图乙中tb到tc温度时,酶促反应已经停止,此时酶已变性失活,即酶活性为0,C错误;‎ D、图乙中A点时,麦芽糖的积累速率最快,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应处在最适温度,即A中的t0,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重点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掌握温度如何影响酶活性,特别是低温和高温时,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 ‎ ‎39.如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养液中吸收Ca2+和Si4+的曲线.影响A、B两点与B、C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离子浓度、载体数量 B.离子浓度、呼吸作用强度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载体数量、呼吸作用强度 ‎【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本题是对影响主动运输方式的因素的考查.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因此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应用主动运输,凡是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都影响主动运输.‎ ‎【解答】解: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两点的氧气浓度相同,有氧呼吸的强度相同,影响A、B两点吸收离子不同的原因是载体的数量不同,番茄根细胞上运输Ca2+的载体多于运输Si4+的载体,因此,根细胞吸收Ca2+多;‎ B、C两点,是番茄吸收Ca2+数量虽氧气浓度的变化,C点氧气浓度高,细胞呼吸作用加强,释放的能量多,运输Ca2+数量多.‎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主动运输的条件和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主动运输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 ‎ ‎40.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果两种呼吸都分解葡萄糖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则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之比为(  )‎ A.1:2 B.2:1 C.1:3 D.3:1‎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公式计算即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两个反应式来表示:‎ 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解答】解: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公式: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如果它在这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CO2,假设产生6molCO2,则有氧呼吸需要消耗1mol葡萄糖,而无氧呼吸需要消耗3mol葡萄糖,因此它分别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利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反应式的记忆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 ‎ ‎41.如图所示为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环境中O2浓度的提高,其吸收O2量和释放CO2量的曲线.结合此图,正确的表述是(  )‎ A.O2浓度达到b以后,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B.O2浓度为a时,果实的无氧呼吸水平最低 C.O2浓度为a时,若cd=ca,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D.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1、呼吸方式的判断 ‎①若只产生CO2,不消耗 O2,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图中O点).‎ ‎②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比吸收O2的物质的量多,则两种呼吸同时存在(图中ob段).‎ ‎③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吸收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只进行有氧呼吸(图中b点以后).‎ ‎④d点CO2的总释放量最低,一般表示总的呼吸作用强度最弱,储存室的最佳氧气浓度.‎ ‎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O2+C2H5OH+能量,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是无氧呼吸的三倍,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所以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相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 ‎【解答】解:A、氧气浓度到b以后,氧气吸收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相等,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A正确;‎ B、氧气浓度为b时,氧气吸收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了,所以无氧呼吸最低的是b点,B错误;‎ C、氧气浓度为a时,若cd=ca,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例为3:1,C错误;‎ D、氧气浓度为b时,氧气吸收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的总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的曲线分析,准确分析曲线,弄清曲线代表的含义、曲线的走势、成因及拐点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C选项的分析要结合化学计算进行分析.‎ ‎ ‎ ‎42.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20%蔗糖溶液高于10%蔗糖溶液,故10%蔗糖溶液水分会流向20%蔗糖溶液多,导致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高,而鱼鳔内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低,当二者浓度达到相等时,水分出入达到平衡,二者浓度不再变化.‎ ‎【解答】解:鱼鳔内盛有20%的蔗糖溶液,而鱼鳔外是10%的蔗糖溶液,依据渗透作用原理,水分子总的渗透方向表现为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则从鳔外向鳔内,从而导致鳔外烧杯内蔗糖溶液的浓度升高,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水分的运输方向.‎ ‎ ‎ ‎43.无机盐离子在细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植物细胞吸收离子的因素很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营养液中O2含量变化对某植物吸收K+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都是适宜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分析得出该植物吸收K+是要消耗能量的 B.从图中可以看出,没有氧气该植物就不能吸收K+‎ C.AB段限制吸收K+速率的主要因素是O2浓度 D.BC段表示除了营养液中O2含量,还有其他因素影响K+的吸收速率 ‎【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分析】据图分析,AB段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增加,BC段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不再增加,说明钾离子运输方式需要能量,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解答】解:A、由图示“K+吸收速率随营养液中O2含量变化而变化”知“该植物吸收K+是要消耗能量的”,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没有氧气该植物就也能吸收K+,B错误;‎ C、根据曲线图,AB段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增加,则AB段限制因素是氧气浓度,C正确;‎ D、BC段O2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改变O2含量K+吸收速率不再变化,限制性因素除了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还可能有其它因素影响K+吸收速率,如温度,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质跨膜运输之影响因素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知识点为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a.载体(核糖体);b.能量(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 ‎ ‎44.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以下关于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a>b>c B.a、b、c表示pH值,则c>b>a C.a、b、c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D.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c>b>a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分析题图: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时,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图中a到达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最短,表示a的反应速度最快,该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其次是b,最后是c.‎ ‎【解答】解:A、若a、b、c表示温度,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是a>b>c,但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后,a<b<c,A错误;‎ B、若a、b、c表示pH,在达到最适PH之前,则是a>b>c,在达到最适PH之后,a<b<c,B错误;‎ C、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a、b、c表示酶的浓度时,a>b>c,C正确;‎ D、若a、b、c表示温度,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是a>b>c,但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后,a<b<c,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四个主要因素(温度、pH、酶浓度和底物浓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曲线图,特别是温度和pH两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 ‎ ‎4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为了探究实验材料的可行性,组长培养了一颗洋葱,待长出较长的根和管状叶后,对其绿色管状叶(与小葱的绿色管状结构相同)的叶肉细胞和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进行实验,绘制部分图形如右,假如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标准无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管状叶做实验材料,必须用伊红染色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B.用管状叶做实验材料时,不用染色可以观察到A区域为绿色 C.若图中B区域是紫色,则使用的材料是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 D.用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做该实验,可将伊红染料加到0.3 g/mL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时A区域为红色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1、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 ‎2、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由于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并且原生质层两测的溶液通常具有浓度差,因此,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解答】解:A、用管状叶做实验材料,原生质层呈现叶绿体的绿色,若绿色区域与细胞壁分离开,则说明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A错误;‎ B、A区域显示的是外界溶液的颜色,B区域显示的是叶绿体的颜色绿色,B错误;‎ C、若图中B区域是紫色,则使用的材料是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是无色的,C错误;‎ D、用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做该实验,可将伊红染料加到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伊红染料可以进入A区,不能进入B区,故质壁分离时A区域为红色,D正确.‎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 二、综合题(40分)‎ ‎46.如图是某生物膜结构示意图,图中A~F表示某些物质,a~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中膜的基本骨架是[ B ] 磷脂双分子层 ;与细胞识别有关的是[ D ] 糖蛋白 .‎ ‎(2)E的结构简式是 A﹣P~P~P ,若该图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则E的生成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 .‎ ‎(3)若用蛋白酶处理该结构,会因 A 、 D (填图中字母)的破坏而使其功能受损.‎ ‎(4)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或低浓度溶液中,水分子将以 b (填图中字母)方式进入细胞,发生该过程需要的外部条件是 细胞外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液浓度 .‎ ‎(5)图中a、d物质运输方式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是 保证了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 .‎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分析图可知,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分子,D表示糖蛋白,有糖蛋白的一侧为外侧,所以跨膜运输的方向a、b是从外向里,c、d是从里向外,a、d需要载体需要能量,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是主动运输,b、c不需载体不许能量属于自由扩散.‎ ‎【解答】解:(1)图中膜的基本骨架是B磷脂双分子层,与细胞识别有关的是D糖蛋白.‎ ‎(2)E为ATP,其结构简式是 A﹣P~P~P,若该图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由于无线粒体,故ATP的生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3)若用蛋白酶处理该结构,会因A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破坏而使其功能受损.‎ ‎(4)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放入清水中,水分子将以b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发生该过程需要的外部条件是细胞外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液浓度.‎ ‎(5)图中a、d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证了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 故答案为:‎ ‎(1)B 磷脂双分子层  D 糖蛋白 ‎(2)A﹣P~P~P  细胞质(基质)‎ ‎(3)A  D ‎(4)b   细胞外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液浓度 ‎(5)保证了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 ‎【点评】本题考查膜的结构和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学生识图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 ‎ ‎47.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如下探究实验:‎ ‎1‎ ‎2‎ ‎3‎ ‎4‎ ‎5‎ ‎6‎ ‎7‎ ‎8‎ Ⅰ、设置水浴缸温度(°C)‎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Ⅱ、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10(mL),分别保温5分钟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 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分钟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Ⅳ、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分钟.‎ 实验结果:对各组淀粉剩余量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温度 和 酶的种类 .‎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酶B在 40 ℃条件时活性较高 ‎(3)本实验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 不能 ,理由是 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 ‎(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在 30~50 ℃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酶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原因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pH等.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 ‎【解答】解:(1)自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量,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酶的种类和温度.‎ ‎(2)酶B在40℃条件时淀粉含量较少,所以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 ‎(3)因为用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加热也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使实验结果不可靠,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 ‎(4)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设计更多的温度梯度,分别测量淀粉的分解情况,即在30~50°C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1)温度 酶的种类 ‎ ‎(2)40‎ ‎(3)不能 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4)30~50‎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精炼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 ‎ ‎48.图甲是细胞内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图乙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③ (填数字),A表示 丙酮酸 ,D表示 乳酸 .产生能量最多的生理过程是 ③ (填数字).‎ ‎(2)图乙中只完成图甲中生理过程①、②、③的氧浓度是 d .图乙中最适合储存水果或蔬菜的氧浓度是 c .‎ ‎(3)氧浓度为b时,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 5 倍.‎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图解:‎ 图甲表示细胞呼吸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有氧呼吸(三个数字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①④表示无氧呼吸,物质A表示丙酮酸,B表示[H],C表示酒精,D表示乳酸.‎ 图乙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a点时只进行无氧呼吸,d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bc两点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解答】解:(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有氧呼吸(三个数字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①④表示无氧呼吸,其中只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根据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知,A表示丙酮酸,D表示乳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均产生能量,只有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 ‎(2)图甲中生理过程①、②、③表示有氧呼吸,由于有氧呼吸过程中吸收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因此图乙中只进行摇匀后的氧浓度是d.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 ‎(3)氧浓度为b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为8,氧气的消耗量为3,根据有氧呼吸过程可知,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3,消耗的葡萄糖为;而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8﹣3=5,因此消耗的葡萄糖为,则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故答案为:‎ ‎(1)③丙酮酸 乳酸 ③‎ ‎(2)d c ‎(3)5‎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解题关键能够根据柱形图判断呼吸作用方式以及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值判断两种呼吸作用强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