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2018届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 一、单选题:共30题 ‎1.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育种可集中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 B.多倍体育种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育种 C.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和新基因型 D.基因工程育种可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答案】B ‎【解析】杂交育种可将不同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身上,A正确;多倍体育种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但是因为具有发育迟缓的缺点而不能应用于动物,B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和新基因型,C正确;基因工程育种就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导入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并使该基因得到表达,可定向改造生物性状,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育种方法 ‎ ‎ ‎2.下列有关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用限制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必须用相同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 C.DNA连接酶连接DNA片段形成磷酸二酯键 D.运载体上必须要有标记基因,用于筛选 ‎【答案】C ‎【解析】限制酶只能专一切割DNA,而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RNA,所以不可用限制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A错误;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可能选择一样的DNA特定序列处进行切割,也能切出相同的粘性末端,所以不一定必须用相同限制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B错误;DNA连接酶连接具有相同末端的DNA片段形成磷酸二酯键,C正确;运载体上必须要有标记基因,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从而进行筛选,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 ‎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杂交育种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新物种形成必然经历生殖隔离 D.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C ‎【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但是变异是自发的、不定向的、并非自然选择决定的,A错误;杂交育种是把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体身上,该过程要经过筛选,所以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错误;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所以新物种形成必然经历生殖隔离,C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 ‎4.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孕妇长期使用抗生素,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 B.即使新生儿从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致病菌也可能具有耐药性 C.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所以母乳喂养可减少具耐药性致病菌的比例 D.新生儿出生时未及时接种疫苗,导致产生具耐药性的致病菌 ‎【答案】B ‎【解析】抗生素只起到选择作用,不能诱导突变,A错误;因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所以新生儿有可能直接感染了抗药性的细菌,B正确;耐药性的致病菌具有抵抗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所以母乳喂养不会减少具耐药性致病菌的比例,C错误;新生儿出生时即使及时接种疫苗,因为耐药性的致病菌具有抵抗疫苗的作用,也可以导致产生具耐药性的致病菌,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 ‎ ‎5.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人,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有15 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A.6% B.5.8% C.12% D.3%‎ ‎【答案】A ‎【解析】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有15 人(XBXb),患者5人(XbXb),男性患者11人(XbY)。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是Xb÷(Xb+XB)×100%=(15+2×5+11)÷(200×2+200) ×100%=36÷600×100%=6%,选A。‎ ‎【备注】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 ‎ ‎ ‎6.下图表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④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B.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③增多 C.①与②、③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渗透压、温度、pH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根据组织液和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能够相互渗透可以推知①、②、③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④是淋巴,A正确;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②组织液增多,B错误;①血浆与②组织液、④淋巴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但是和③细胞内液相比蛋白质含量不一定多,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渗透压、温度、pH等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 ‎ ‎ ‎7.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 若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增加,Ca2+内流,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活动增强,从而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 ‎ ‎8.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望梅止渴”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缩手反射中,缩手过程有化学物质释放 C.头部被撞击产生金星四溅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是神经系统最基本活动形式 ‎【答案】C ‎【解析】“望梅止渴”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缩手反射中,有反射弧的参与,在反射弧中含有突触结构,在突触之间就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的,B正确;感觉中枢都在大脑皮层,所以头部被撞击产生金星四溅感觉是条件反射,C错误;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活动形式,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 ‎9.图中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流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在A处比在C处传递速度快 B.C处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刺激D处,电表指针偏转两次 D.刺激B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B→D ‎【答案】C ‎【解析】兴奋在A处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而在C处是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电信号比化学信号传递速度快,A正确;C为突触结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D点后,兴奋不能传到B处,只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C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刺激B点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B→A,且有B→C(突触)→D,即A←B→D,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 ‎10.人脑内有一种“沉默突触”,它具有突触结构,但没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你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A.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B.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C.突触间隙不存在水解递质的酶 D.突触小体能够释放相应的递质 ‎【答案】B ‎【解析】“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造成传递障碍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突触前膜无法释放相应神经递质,另一种是突触前膜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结合选项可知,选B。‎ ‎【备注】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 ‎11.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③处,产生的兴奋可引起肌肉反射 B.刺激②处的强度越大,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就越快 C.刺激③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D.局部麻醉后会阻断①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C ‎【解析】刺激③处,产生的兴奋可引起肌肉收缩或者舒张,但是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因为没有完整反射弧的参与,A错误;刺激强度不影响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B错误;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刺激部位是正电荷,两侧是负电荷)电流方向一致,都是从刺激部位向两侧传导,C正确;不同种麻醉药麻醉的原理不一样,有的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有的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神经递质的作用,所以局部麻醉后不一定会阻断①处兴奋的传递,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 ‎12.下图所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图解,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③神经递质通过自由扩散回到突触小体 B.过程①与膜的流动性有关,要消耗能量 C.过程②一定会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由蛋白质构成 ‎【答案】A ‎【解析】过程③神经递质回到突触小体需要载体的协助,所以一定不是自由扩散,A错误;过程①是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需消耗能量,与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过程②是Na+从细胞膜外进入细胞,一定会引起后膜电位变化,C正确;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由蛋白质构成,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 ‎13.下列有关动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赤霉素处理种子,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无子番茄 C.激素都通过影响酶的合成而发挥作用 D.用添加了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喂蝌蚪,可促使其快速发育成青蛙 ‎【答案】D ‎【解析】赤霉素能够解除种子休眠,用赤霉素处理种子,可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A错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去掉雄蕊的二倍体番茄子房,必须套袋处理,才可得到无子番茄,B错误;激素是通过调节细胞代谢而发挥作用的,不一定是通过影响酶的合成而发挥作用,C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过程,所以用添加了甲状腺激素的饲料饲喂蝌蚪,可促使其快速发育成青蛙,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植物激素调节 ‎ ‎ ‎14.下图甲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图乙表示某一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相互转变过程中的离子运输途径,静息电位与①途径离子运输有关。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静息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Na+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 B.图甲中b区域电位形成是细胞受到刺激后,通过图乙④途径的离子运输所致 C.图甲中b区域电位恢复主要是通过图乙②③途径的离子运输完成 D.图乙④途径的发生只能由电信号引起 ‎【答案】B ‎【解析】静息时,①表示阳离子外流,所以阳离子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A错误;图甲中b区域为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细胞受到刺激后,通过图乙④Na+内流所致,B正确;图甲中b区域电位恢复是通过图乙③Na+向外主动运输完成的,C错误;图乙④途径的发生可能是由电信号引起,也可能是由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引起,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 ‎15.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信息分子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和作用效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传出神经元、乙为骨骼肌,则信息分子为递质 B.若甲为T细胞、乙为B细胞,则丙可能是乙的增殖分化 C.如果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可能是胰岛 D.若丙为胰液的产生,则甲可能是小肠黏膜细胞 ‎【答案】C ‎【解析】若甲为传出神经元,乙为骨骼肌(效应器),传出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引起骨骼肌发生效应,A正确;若甲为T细胞、乙为B细胞,当T细胞受到刺激释放淋巴因子作用到B细胞时,B细胞会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如果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则丙可能是甲状腺、性腺或者肾上腺,但是不可能是胰岛,C错误;小肠黏膜细胞(甲)可以释放促胰液素作用到胰腺(乙),则丙可以为胰液的产生,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 ‎ ‎ ‎16.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激素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若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A正确;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结合,B正确;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垂体细胞,不可能是甲状腺细胞,C错误;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负反馈调节,所以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时,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激素调节 ‎ ‎ ‎17.某健康人在上午11点前只进食了早餐,下图为其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时体内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 B.B点时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通过体液只能传送至相应的靶细胞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 ‎【答案】B ‎【解析】A点进餐不久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A错误;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B正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通过体液能传送到身体各处,但是只能作用到相应的靶细胞,C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是拮抗作用,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血糖调节 ‎ ‎ ‎18.“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做出一系列的反应,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B.主要产热器官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加 C.体温下降,酶活性降低 D.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答案】C ‎【解析】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增加产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加、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强),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A、B、D正确;此过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体温稳定,酶活性不变,C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 ‎ ‎19.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淋巴细胞来实现 B.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淋巴因子的受体 C.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D.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答案】D ‎【解析】特异性免疫主要依靠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来实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正确;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与B细胞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B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C正确;吞噬细胞有识别所有抗原的功能,但是没有特异性识别某种抗原的功能,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免疫调节 ‎ ‎ ‎20.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侵入人体后可发生下图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的特异性免疫中没有体液免疫,只有细胞免疫 B.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7N9清除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答案】D ‎【解析】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先体液免疫阻止其扩散,然后细胞免疫将其清除,A错误;A物质为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增强淋巴细胞的杀伤力,而不能清除禽流感病毒H7N9,B错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会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C错误;B物质具有识别功能,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依赖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正确。‎ ‎【备注】本题考查免疫调节 ‎ ‎ ‎21.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是一种蛋白质,会使感染者的突触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而引起肌肉痉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痉挛毒素与抑制性递质竞争受体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B.预防破伤风时,注射的疫苗能与痉挛毒素特异性结合,使其失活 C.对于感染者,尽早注射抗毒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 D.康复者再次接触该病菌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并产生抗体消灭病菌 ‎【答案】C ‎【解析】痉挛毒素可以抑制抑制性递质的释放,不是和抑制性递质竞争受体,A错误;预防破伤风时,注射的疫苗能与破伤风杆菌特异性结合,使其失去进一步扩散和侵染的能力,但是并不能使其失活,B错误;抗毒血清中含有抗体,可以与感染者体内的破伤风杆菌特异性结合,从而起到治疗作用,C正确;康复者再次接触该病菌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免疫调节 ‎ ‎ ‎22.美国科学家近日宣称,他们已经创建了一台可以制造器官、组织和骨骼的3D生物打印机。利用患者自身细胞打印出的器官将来可植入自身机体,从而解决器官移植面临的供体不足、免疫排异等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打印器官的细胞都会发生衰老、凋亡、癌变等过程 B.利用生物打印机打印器官时将涉及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C.排异反应主要是浆细胞识别抗原后分泌抗体的作用结果 D.异体器官移植发生排异反应是生殖隔离现象的一种体现 ‎【答案】B ‎【解析】构成打印器官的细胞是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的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发生衰老、凋亡,但是不一定发生癌变,A错误;打印器官的过程需要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B正确;排异反应主要由效应T细胞进行识别和攻击,进而出现免疫排斥反应,C错误;异体间的器官属于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器官,不同物种之间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免疫调节 ‎ ‎ ‎23.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B.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在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 D.各种激素在植物体内独立起作用 ‎【答案】D ‎【解析】植物激素是体内含量极少但是作用高效的有机物,A正确;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B正确;植物无内分泌腺,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C正确;各种激素在植物体内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 ‎ ‎ ‎24.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运输属于 A.自由扩散;极性运输 B.主动运输;极性运输 C.主动运输;非极性运输 D.渗透作用;非极性运输 ‎【答案】B ‎【解析】生长素从低浓度的顶芽运输到高浓度的侧芽,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的现象称为极性运输,选B。‎ ‎【备注】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发现及作用 ‎ ‎ ‎25.下列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一般设置一组蒸馏水组作为空白对照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数目或根的长度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不会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 D.在实验中,保证每组插条长度一样就好,对枝条上芽的数目没有要求 ‎【答案】A ‎【解析】实验中一般设置一组蒸馏水组作为空白对照,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为实验组,A正确;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是插条生根的数目或根的长度,B错误;在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两侧,可以出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的现象,C错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在实验中,应保证每组插条长度、枝条上芽的数目都相等,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 ‎ ‎ ‎26.研究发现不同干旱处理后某植物叶片内源激素中赤霉素(GA3)、生长素(IAA)、乙烯(Z)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失水率的升高,乙烯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B.干旱环境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植物的生长缓慢 C.干旱环境中生长素减少与其光合作用减弱相适应 D.重度干旱下,叶片中大量减少的激素只有赤霉素和生长素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随着失水率的升高,乙烯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A正确;干旱环境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促进植物衰老和脱落,所以植物的生长缓慢,B正确;据图可知,干旱环境中生长素减少,与其光合作用减弱相适应,C正确;重度干旱下,叶片中大量减少的激素有赤霉素、乙烯、生长素,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 ‎ ‎ ‎27.关于下面四个图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图1实验验证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 B.图2如探究蚕豆幼苗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用②和④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C.图3幼苗横置后,根的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D.图4表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答案】C ‎【解析】图1实验验证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A错误;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且自变量为有无单侧光,探究蚕豆幼苗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应该选择③和④两个装置进行实验,B错误;图3中根的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根的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正确;图4表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作用效果不一定不同,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 ‎ ‎ ‎28.某果蝇种群只有Aa、aa个体,各种基因型个体均能存活,该种群随机交配,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果蝇占5/8,则该果蝇种群中Aa占 A.1/6 B.1/2 C.1/3 D.2/3‎ ‎【答案】B ‎【解析】根据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果蝇(AA和aa)占5/8,可拆分为1/16+9/16,说明A的频率为1/4,a的频率为3/4,又果蝇种群只有Aa、aa个体,各种基因型个体均能存活,所以可判断Aa︰aa=1︰1,即该果蝇种群中Aa占1/2,选B。‎ ‎【备注】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 ‎29.设某种群中只存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外界因素的改变,该种群被分割成两个种群甲和乙,下图表示分割后的两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T时刻甲、乙种群开始出现生殖隔离 C.环境直接通过对基因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 D.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为0.5‎ ‎【答案】A ‎【解析】T时刻甲种群中A的频率为0.8,a的频率为0.2,乙种群中A的频率为0.2,a的频率为0.8,因此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相同,都是0.8×0.2×0.2=0.32,A正确;基因频率的变化只能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代表新物种的形成,所以T时刻不能说明甲、乙种群出现了生殖隔离,B错误;环境直接通过对表现型的选择影响基因频率,C错误;由于甲和乙这两个种群的大小不知,因此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无法计算,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 ‎30.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30%,aa 占10%,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子一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依次为 A.增大,不变;增大,不变 B.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C.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30%,aa=10%,Aa=60%,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30%+1/2×60%=60%,a的基因频率为10%+1/2×60%=40%。随机交配后,AA个体百分比是60%×60%=36%,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40%=16%,Aa=2×60%×40%=48%;随机交配后,a的基因频率为:16%+1/2×48%=40%。因此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升高,a基因频率不变。该种群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30%+1/4×60%=45%,aa=10%+1/4×60%=25%,Aa=1/2×60%=30%;自交后,a的基因频率为25%+1/2×30%=40%,因此自交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升高,a基因频率不变。依据以上分析,选A。‎ ‎【备注】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 ‎ 二、综合题:共5题 ‎31.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剧烈运动后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C中的PH变化不大,原因是C中存在       ,因大量失水,导致渗透压改变会刺激下丘脑分泌       ,减少排尿,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2)C中的O2浓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B,若C中红细胞内的氧气要进入A中被利用,则至少需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1)缓冲物质(或缓冲对)      抗利尿激素 ‎(2)大于      12‎ ‎【解析】(1)剧烈运动后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C(血浆)中因为存在缓冲对,能够对血浆的PH进行调节,所以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大量失水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使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吸收水分,减少排尿,以维持内环境稳态。(2)因为O2浓度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所以C(血浆)中的O2浓度大于B(组织液),若C(血浆)中红细胞内的氧气要进入A(组织细胞)中被利用,需要出红细胞(1层膜),然后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再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最后在线粒体中被利用(穿过2层膜),所以则至少需要穿过6层膜,即12层磷脂分子层。‎ ‎【备注】本题考查细胞生活的环境 ‎ ‎ ‎32.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     。与在炎热环境中比较,寒冷环境下精力更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含量较高,能提高神经兴奋性。‎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试写出该过程中神经调节的完整反射弧:      。当血糖浓度降到一定程度后,胰岛素的分泌又会减小,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答案】(1)甲状腺和肾上腺   甲状腺激素 ‎(2)神经﹣体液  下丘脑葡萄糖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  反馈 ‎【解析】(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但是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分级调节,所以下丘脑通过垂体促进的腺体A表示的器官是甲状腺。与在炎热环境中比较,寒冷环境下精力更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较高,能提高神经兴奋性。(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使血糖浓度下降,此时下丘脑的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所以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该过程中神经调节的完整反射弧:下丘脑葡萄糖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活动结果作为信号作用到活动器官的现象称为反馈调节,所以当血糖浓度降到一定程度后,会作用到胰岛B细胞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 ‎【备注】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 ‎ ‎33.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 ‎(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    ,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    ,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   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 ‎(2)可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疫苗的有效成分是    ,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时,不易患病,原因是      。‎ ‎【答案】(1)特有抗原(抗原决定簇)      T细胞      特异性 ‎(2)抗原(蛋白质)       记忆细胞接受埃博拉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由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病毒没有吞噬细胞的处理就不能暴露它的特有抗原(抗原决定簇),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T细胞(T细胞既可以参与细胞免疫又可以参与体液免疫),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使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2)病毒疫苗的有效成分是抗原(蛋白质)。志愿者接种疫苗后,当机体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时,不易患病,原因是:记忆细胞接受埃博拉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即引起二次免疫)。‎ ‎【备注】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及免疫预防 ‎ ‎ ‎34.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是以细胞膜的 ‎     (填“内测”或“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   (填“升高”或“降低”)。‎ ‎(3) 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   (能/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判断理由是    。‎ ‎【答案】(1)缺氧时间 ‎(2)外侧  降低 ‎(3)不能  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或刺激强度不够)‎ ‎【解析】(1)由坐标图的横坐标可以看出,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缺氧时间。‎ ‎(2) 静息电位时表现为外正内负,即外膜电位高于内膜,图中静息电位的测定值都是负值,所以是以细胞膜的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mV变为-65mV时,说明静息电位值增强,所以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降低。(3) 由图可知,在缺氧处理20min时,细胞需要的阈强度约为33pA,所以给予细胞25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 ‎【备注】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 ‎35.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 ‎⑴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①两对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     定律,小鼠乙的基因型为      。‎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中杂合体的比例为   ,灰鼠中纯合体占的比例为   。‎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     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     。‎ ‎⑵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         (填“A”或“B”)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     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上述推测正确。‎ ‎【答案】(1)①自由组合   aabb ‎②1/2   1/9‎ ‎③黑   aaBB和aaBb ‎⑵①A  显 ‎②黄色︰灰色︰黑色=2︰1︰1‎ ‎【解析】(1) ①分析实验一:甲(灰鼠)×乙(白鼠)→F1全为灰鼠→F2中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色,只有B时表现为黑色,其余均表现为白色,则F1的基因型为AaBb,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②结合①的分析可知,F2白鼠基因型及个数为1AAbb、 2Aabb、1aabb,其中的杂合子占1/2;F2灰鼠基因型及个数为1AABB、4AaBb、2AaBB、2AABb,其中纯合子为1/9。③根据只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表现黑色,而有两个显性基因时表现灰色可知,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分析实验二:乙aabb×丙aaBB→F1全为黑鼠aaBb,则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2)①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假设是A基因显性突变为A1,丁的基因型为A1ABB,和aaBB杂交,F1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是A1aBB黄鼠、AaBB灰鼠,A1aBB黄鼠自由交配的F2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是3A1—BB黄鼠︰1aaBB黑鼠,AaBB黄鼠自由交配的F2‎ 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是3A—BB灰鼠︰1aaBB黑鼠,符合上述表格中的比例。②若推论正确,则F1中黄鼠A1aBB×灰鼠AaBB,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是:1A1ABB(黄鼠)︰1A1aBB(黄鼠)︰1AaBB(灰鼠)︰1aaBB(黑鼠),即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灰色︰黑色=2︰1︰1。‎ ‎【备注】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